CN213585769U - 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5769U
CN213585769U CN202022673981.XU CN202022673981U CN213585769U CN 213585769 U CN213585769 U CN 213585769U CN 202022673981 U CN202022673981 U CN 202022673981U CN 213585769 U CN213585769 U CN 213585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band
frequency
frequency ban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739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弘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5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5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H04B1/006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using switches for selecting the desired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7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one or more circuit blocks in common for different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83Transmitters with multiple parallel pat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高频电路(1)具备:传输电路(20),其传输小于5GHz的第一频带的信号;传输电路(30),其传输5GHz以上的第二频带的信号;以及传输电路(40),其传输5GHz以上的第三频带的信号,其中,传输电路(30)及传输电路(40)中的一方传输WLAN的信号,传输电路(20)具有滤波器(21),传输电路(30)具有滤波器(31),传输电路(40)具有滤波器(41),传输电路(20)及传输电路(30)中的一方还具有以传输电路(20)及传输电路(30)的另一方用来传输信号的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的带阻滤波器(23)。

Description

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便携式电话等所使用的移动通信系统,正在研究无需获取无线电台执照就能够利用的频带(下面称为免许可频段)的利用和活用。例如,在3GPP(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进行了用于将5GHz以上的免许可频段用作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载波和NR(New Radio:新空口)载波的研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够利用这种LTE载波和NR载波的前端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10257119号说明书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中,研究了将5GHz以上的免许可频段与小于5GHz的通信频段及无线局域网(WLAN:5GHz频段)的通信频段同时利用。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前端结构中,在同时发送小于5GHz的通信频段的发送信号和5GHz以上的通信频段的发送信号的情况下,频率不同的2个发送信号会混合从而发生互调失真。在该互调失真的频率包含于5GHz以上的通信频段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5GHz以上的免许可频段或WLAN的通信频段中的高频信号的质量劣化。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同时利用WLAN、5GHz以上的免许可频段以及小于5GHz的通信频段的信号的情况下抑制互调失真的发生的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具备:第一传输电路,其传输第一频带的信号,所述第一频带包含小于5GHz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第二传输电路,其传输第二频带的信号,所述第二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三传输电路,其传输第三频带的信号,所述第三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和所述第三传输电路中的一方传输无线局域网(WLAN)的信号,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具有以所述第一频带为通带的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具有以所述第二频带为通带的第二滤波器,所述第三传输电路具有以所述第三频带为通带的第三滤波器,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电路中的一方还具有带阻滤波器,所述带阻滤波器以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电路中的另一方用来传输信号的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具有所述带阻滤波器,所述第二传输电路还具备:发送输出端子;以及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其对所述第二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所述带阻滤波器配置于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侧,以所述第一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所述第二传输电路还具有:第一开关,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与所述带阻滤波器之间,对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与所述带阻滤波器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与没有配置所述带阻滤波器的旁路路径的连接进行切换;以及第二开关,其配置于所述发送输出端子与所述带阻滤波器之间,对所述发送输出端子与所述带阻滤波器的连接以及所述发送输出端子与所述旁路路径的连接进行切换。
优选地,所述高频电路还具备天线连接端子,所述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三滤波器分别与所述天线连接端子直接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具备:第一传输电路,其传输第一频带的信号,所述第一频带包含小于5GHz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第二传输电路,其传输第二频带的信号,所述第二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三传输电路,其传输第三频带的信号,所述第三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和所述第三传输电路中的一方传输WLAN的信号,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具有对所述第一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第一发送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具有对所述第二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电路中的一方还具有带阻滤波器,所述带阻滤波器以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电路中的另一方用来传输信号的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具有所述带阻滤波器,所述第二频带包含互不重叠的第四频带和第五频带,所述带阻滤波器以所述第一频带为衰减带,所述第二传输电路还具有:发送输出端子;第四滤波器,其与所述带阻滤波器连接,以所述第四频带为通带;第五滤波器,其以所述第五频带为通带;第三开关,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子与所述第四滤波器及所述第五滤波器之间,对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第四滤波器的连接以及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五滤波器的连接进行切换;以及第四开关,其配置于所述发送输出端子与所述带阻滤波器及所述第五滤波器之间,对所述发送输出端子与所述带阻滤波器的连接以及所述发送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五滤波器的连接进行切换。
优选地,所述高频电路还具备:天线连接端子;以及第五开关,其配置于所述天线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传输电路、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及所述第三传输电路之间,对所述天线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传输电路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对所述天线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传输电路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以及对所述天线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三传输电路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
优选地,所述第二频带及所述第三频带中的一方的信号与所述第一频带的信号之间的3阶互调失真的频率同所述第二频带及所述第三频带中的另一方重叠。
优选地,所述第一频带是4G-LTE或5G-NR所使用的4.4GHz-5.0GHz的频带,所述4G-LTE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长期演进,所述5G-NR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新空口,所述第二频带和所述第三频带中的一方是4G-LTE或5G-NR所使用的5.15GHz-5.925GHz的频带,所述第二频带和所述第三频带中的另一方是无线局域网所使用的5.15GHz-5.85GHz的频带。
优选地,所述第一频带是以下频带中的任一个:4G-LTE或5G-NR所使用的3.3GHz-4.2GHz的频带、4G-LTE或5G-NR所使用的3.4GHz-3.6GHz的频带、4G-LTE或5G-NR所使用的3.6GHz-3.8GHz的频带、4G-LTE或5G-NR所使用的3.55GHz-3.7GHz的频带、以及4G-LTE或5G-NR所使用的3.3GHz-3.8GHz的频带,所述第二频带和所述第三频带中的一方是4G-LTE或5G-NR所使用的5.15GHz-5.85GHz的频带,所述第二频带和所述第三频带中的另一方是无线局域网所使用的6.10GHz-7.125GHz的频带。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具备:天线;射频信号处理电路,其对利用所述天线发送接收的高频信号进行处理;以及所述高频电路,其在所述天线与所述射频信号处理电路之间传输所述高频信号。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在同时利用WLAN、5GHz以上的免许可频段以及小于5GHz的通信频段的信号的情况下抑制互调失真的发生的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2A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时利用3个传输电路时的信号的流动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2B是说明基于5G-NR的n79、4G-LTE的B46以及WLAN的互调失真的发生的概要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4A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4B是表示WLAN和B46的频率分配的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此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均表示总括性或具体性的例子。下面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结构要素、结构要素的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是一个例子,其主旨并不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下面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结构要素中的未记载于独立权利要求的结构要素作为任意的结构要素来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所示的结构要素的大小或者大小之比未必是严格的。
另外,下面,“路径”表示由传播高频信号的布线、与该布线直接连接的电极、以及与该布线或该电极直接连接的端子等构成的传输线路。
(实施方式)
[1.1通信装置5的电路结构]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和通信装置5的电路结构图。如图1所示,通信装置5具备高频电路1、天线2、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处理电路(RFIC)3、以及基带信号处理电路(BBIC)4。
高频电路1在天线2与RFIC 3之间传输高频信号。在后面叙述高频电路1的详细的电路结构。
天线2与高频电路1的天线连接端子100连接,辐射从高频电路1输出的高频信号,另外,接收来自外部的接收信号后输出到高频电路1。
RFIC 3是对利用天线2发送接收的高频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的一例。具体地说,RFIC 3对经由高频电路1的接收路径输入的接收信号通过下变频等进行信号处理,将该信号处理后生成的接收信号输出到BBIC 4。另外,RFIC 3对从BBIC 4输入的发送信号通过上变频等进行信号处理,将该信号处理后生成的发送信号输出到高频电路1的发送路径。
BBIC 4是使用频率比由高频电路1传输的高频信号的频率低的中间频带来进行信号处理的基带信号处理电路。由BBIC 4处理后的信号例如被用作图像信号以显示图像,或者被用作声音信号以借助扬声器进行通话。
另外,RFIC 3还具有基于所使用的通信频段来控制高频电路1所具有的开关10、22、32及42的连接的作为控制部的功能。具体地说,RFIC 3将用于对高频电路1所具有的开关10、22、32及42的连接进行切换的控制信号传递到高频电路1。另外,RFIC 3还具有对高频电路1所具有的放大器的增益等进行控制的作为控制部的功能。具体地说,RFIC 3将用于调整放大器的增益等的控制信号传递到高频电路1。此外,RFIC 3的作为控制部的功能也可以安装于RFIC 3的外部,例如也可以安装于BBIC 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5中,天线2和BBIC 4不是必需的结构要素。
[1.2高频电路1的电路结构]
接着,说明高频电路1的详细结构。
如图1所示,高频电路1具备天线连接端子100、开关10以及传输电路20、30及40。
天线连接端子100是供高频信号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端子的一例,与天线2连接。
开关10是配置于天线连接端子100与传输电路20~30之间的第五开关的一例。开关10具有公共端子10a、选择端子10b、10c及10d,对公共端子10a与选择端子10b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对公共端子10a与选择端子10c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对公共端子10a与选择端子10d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也就是说,开关10对天线连接端子100与传输电路20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对天线连接端子100与传输电路30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以及对天线连接端子100与传输电路40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此外,开关10是能够同时执行公共端子10a与选择端子10b的连接、公共端子10a与选择端子10c的连接、以及公共端子10a与选择端子10d的连接中的至少2个连接的多连接型的开关电路。
传输电路20是传输第一频带的信号的第一传输电路的一例,该第一频带包含小于5GHz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频带是包含属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LTE或5G-NR的超高频段组(3.3GHz~5GHz)的1个以上的通信频段的频带。
传输电路30是传输第二频带的信号的第二传输电路的一例,该第二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频带是包含4G-LTE的LAA(Licensed-AssistedAccess:授权频谱辅助接入)、作为免许可频段的5G-NR的NR-U、以及WLAN中的至少1个通信频段的频带。此外,NR-U是3GPP中的5GHz以上的5G-NR,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免许可频段内的通信频段U-NII对应。
传输电路40是传输第三频带的信号的第三传输电路的一例,该第三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第三频带是包含4G-LTE的LAA、5G-NR的NR-U以及WLAN中的至少1个通信频段的频带。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一频带是4G-LTE或5G-NR所使用的4.4GHz-5.0GHz的频带(在5G-NR的情况下为n79)。另外,第二频带是4G-LTE或5G-NR所使用的5.15GHz-5.925GHz的频带(在4G-LTE的情况下为B46)。另外,第三频带是包括WLAN所使用的5.15GHz-5.85GHz的至少一部分的频带。
此外,在第二频带是4G-LTE的LAA及5G-NR的NR-U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第三频带是包含WLAN的至少一部分的频带。另一方面,在第三频带是4G-LTE的LAA及5G-NR的NR-U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第二频带是包含WLAN的至少一部分的频带。也就是说,传输电路30及40中的一方传输WLAN的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一频带也可以是4G-LTE或5G-NR所使用的3.3GHz-4.2GHz的频带(在5G-NR的情况下为n77)、3.4GHz-3.6GHz的频带(在4G-LTE的情况下为B42)、3.6GHz-3.8GHz的频带(在4G-LTE的情况下为B43)、3.55GHz-3.7GHz的频带(在5G-NR的情况下为n48)、以及3.3GHz-3.8GHz的频带(在5G-NR的情况下为n78)中的任一个。在该情况下,第二频带也可以是4G-LTE或5G-NR所使用的5.15GHz-5.925GHz的频带(在4G-LTE的情况下为B46)。另外,在该情况下,第三频带也可以是包含WLAN所使用的6.10GHz-7.125GHz的至少一部分的频带。
接下来,说明各传输电路20、30及40的详细结构。
传输电路20具有滤波器21、开关22以及带阻滤波器23。
滤波器21是以第一频带为通带的第一滤波器的一例,配置于开关10与开关22之间。
带阻滤波器23以第二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配置在将开关22与发送输入端子121连结的发送路径20T上。此外,带阻滤波器23也可以不是配置在发送路径20T上,而是配置于开关10与滤波器21之间。在该情况下,在传输电路20中传输的第一接收信号也会经过带阻滤波器23,在第一接收信号的低损耗传输这方面是不利的。然而,能够提早抑制传输电路30的第二发送信号流入到具有非线性成分的滤波器21,因此在抑制互调失真的发生这方面是有利的。
开关22具有公共端子22a、选择端子22b及22c,公共端子22a连接于滤波器21,选择端子22b连接于配置有带阻滤波器23的发送路径20T,选择端子22c连接于将接收输出端子122与选择端子22c连结的接收路径20R。通过该连接结构,开关22对滤波器21与发送路径20T的连接以及滤波器21与接收路径20R的连接进行切换。
根据上述结构,滤波器21为排他性地(选择性地)与发送路径20T及接收路径20R连接的时分双工滤波器。也就是说,第一频带以时分方式被切换为发送带和接收带(时分双工方式)。
此外,传输电路20也可以不以时分双工方式进行动作,也可以以频分双工方式进行动作。在该情况下,滤波器21是由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构成的双工器,不配置开关22。
传输电路30具有滤波器31和开关32。
滤波器31是以第二频带为通带的第二滤波器的一例,配置于开关10与开关32之间。
开关32具有公共端子32a、选择端子32b及32c,公共端子32a连接于滤波器31,选择端子32b连接于将发送输入端子131与选择端子32b连结的发送路径30T,选择端子32c连接于将接收输出端子132与选择端子32c连结的接收路径30R。通过该连接结构,开关32对滤波器31与发送路径30T的连接以及滤波器31与接收路径30R的连接进行切换。
根据上述结构,滤波器31为排他性地(选择性地)与发送路径30T及接收路径30R连接的时分双工滤波器。也就是说,第二频带以时分方式被切换为发送带和接收带(时分双工方式)。
此外,传输电路30也可以不以时分双工方式进行动作,也可以以频分双工方式进行动作。在该情况下,滤波器31是由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构成的双工器,不配置开关32。
此外,原本配置于传输电路20的带阻滤波器23也可以配置于传输电路30。在该情况下,配置于传输电路30的带阻滤波器以第一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配置在将开关32与发送输入端子131连结的发送路径30T上。另外,带阻滤波器也可以配置于传输电路20及30中的各传输电路。
传输电路40具有滤波器41和开关42。
滤波器41是以第三频带为通带的第三滤波器的一例,配置于开关10与开关42之间。
开关42具有公共端子42a、选择端子42b及42c,公共端子42a连接于滤波器41,选择端子42b连接于将发送输入端子141与选择端子42b连结的发送路径40T,选择端子42c连接于将接收输出端子142与选择端子42c连结的接收路径40R。通过该连接结构,开关42对滤波器41与发送路径40T的连接以及滤波器41与接收路径40R的连接进行切换。
根据上述结构,滤波器41为排他性地(选择性地)与发送路径40T及接收路径40R连接的时分双工滤波器。也就是说,第三频带以时分方式被切换为发送带和接收带(时分双工方式)。
此外,传输电路40也可以不以时分双工方式进行动作,也可以以频分双工方式进行动作。在该情况下,滤波器41是由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构成的双工器,不配置开关42。
此外,也可以是,传输电路20、30及40各自还具有发送功率放大器和接收低噪声放大器等。
另外,开关10、22、32及42例如是由GaAs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形成的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开关或者二极管开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中,也可以是,不配置开关10,滤波器21、31及41分别与天线连接端子100直接连接。据此,能够通过消除开关10来补偿因带阻滤波器23产生的传输损耗的增加量。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通过配置开关10,由此在不使用传输电路20、30及40中的至少任一个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同该不使用的传输电路连接的选择端子与公共端子10a成为非导通,来提高传输电路之间的隔离度。
[1.3高频电路1的同时传输]
图2A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时利用传输电路20~40时的信号的流动的一例的电路图。具体地说,在该图中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和通信装置5中同时执行第一频带的第一发送信号从传输电路20的发送、第二频带的第二发送信号从传输电路30的发送、以及第三频带的第三接收信号在传输电路40的接收的情况下的信号的流动。
在开关10中,公共端子10a与选择端子10b连接,公共端子10a与选择端子10c连接,公共端子10a与选择端子10d连接。
另外,在传输电路20中,开关22的公共端子22a与选择端子22b连接,第一频带的第一发送信号经由发送输入端子121、带阻滤波器23、开关22、滤波器21以及开关10后从天线2输出。
另外,在传输电路30中,开关32的公共端子32a与选择端子32b连接,第二频带的第二发送信号经由发送输入端子131、开关32、滤波器31以及开关10后从天线2输出。
另外,在传输电路40中,开关42的公共端子42a与选择端子42c连接,第三频带的第三接收信号经由天线2、开关10、滤波器41、开关42以及接收输出端子142后被输出到RFIC3。
也就是说,在图2A中示出的电路中,第一频带的发送信号、第二频带的发送信号以及第三频带的接收信号被同时传输。
在同时发送频率不同的2个第一发送信号和第二发送信号的高频电路1中,存在以下担忧:第一发送信号和第二发送信号中的一方泄漏到传输电路20及30中的不输出该一方的传输电路,在该传输电路中第一发送信号与第二发送信号混合从而发生互调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以后有时记载为IMD)。特别是,设想到以下情况:由小于5GHz的第一发送信号和5GHz以上的第二发送信号规定的3阶互调失真的频率包含于在传输电路40中传输的第三频带。在该情况下,在传输电路40中的第三接收信号与第一发送信号及第二发送信号同时传输的情况下,存在传输电路40的接收路径40R中的第三接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劣化的担忧。另外,当上述互调失真的成分被叠加到从传输电路20输出的第一发送信号以及从传输电路30输出的第二发送信号时,存在从天线2输出的第一发送信号和第二发送信号的信号质量下降的担忧。
图2B是说明基于5G-NR的n79、4G-LTE的B46以及WLAN的3阶互调失真的发生的概要图。
在该图的(a)中,示出了在5G-NR的n79被应用为第一频带、4G-LTE的B46被应用为第二频带、WLAN被应用为第三频带的情况下规定的3阶互调失真(IMD3)。例如,在第一发送信号以n79的4.7GHz(f1)为中心频率、第二发送信号以B46的5.15GHz(f2)为中心频率的情况下,以2×f2-f1规定的3阶互调失真(IMD3)为5.6GHz,包含于WLAN的第三频带。因此,存在传输电路40的接收路径40R中的WLAN接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劣化的担忧。
另外,在该图的(b)中,示出了在5G-NR的n79被应用为第一频带、WLAN被应用为第二频带、4G-LTE的B46被应用为第三频带的情况下规定的3阶互调失真(IMD3)。例如,在第一发送信号以n79的4.7GHz(f1)为中心频率、第二发送信号以WLAN的5.15GHz(f2)为中心频率的情况下,以2×f2-f1规定的3阶互调失真(IMD3)为5.6GHz,包含于B46的第三频带。因此,存在传输电路40的接收路径40R中的B46(LAA)接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劣化的担忧。
以往,设想到以下情况:具有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WLAN的传输电路与4G-LTE及5G-NR的通信频段的传输电路的通信系统和频率区域不同,因此这些电路连接于不同的天线。然而,近年来,研究了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那样、同时利用传输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信号的传输电路30及40以及传输小于5GHz且5GHz附近的频率区域的信号的传输电路20。在该情况下,在要实现以低损耗传输5GHz以上的信号的小型的通信装置的情况下,期望的是,尽可能削减天线的配置数。然而,在该情况下,当对多个传输电路配置公共的天线时,难以确保该多个传输电路之间的信号的隔离度。特别是,在5GHz以上的信号传输中,不仅不需要的信号经由天线流入,而且即使在各传输电路之间个别地配置天线,因空间传播引起的不需要的信号的流入以及因各传输电路所具有的电路元件的电磁场耦合等引起的不需要的信号的流入也增加。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中,在传输电路20配置有带阻滤波器23,以抑制因第一发送信号与第二发送信号的3阶互调失真引起的第三接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以及发送信号的质量下降。带阻滤波器23以第二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配置在发送路径20T上。因此,即使在从传输电路30朝向天线2输出的第二频带的第二发送信号经由开关10流入到传输电路20的情况下,流入的第二发送信号也会被带阻滤波器23衰减。另外,即使在由于滤波器21、31和开关22、32等的电磁场耦合而第二发送信号流入到传输电路20的情况下,流入的第二发送信号也会被带阻滤波器23衰减。
由此,在传输电路20内,能够抑制由第一发送信号和第二发送信号规定的互调失真。因此,在传输电路40中的第三接收信号与第一发送信号及第二发送信号同时传输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上述3阶互调失真引起的传输电路40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另外,能够抑制因上述3阶互调失真引起的第一发送信号和第二发送信号的信号质量的下降。
即,能够提供在同时利用WLAN、5GHz以上的免许可频段以及小于5GHz的通信频段的信号的情况下抑制互调失真的发生的高频电路1和通信装置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中,通过配置带阻滤波器23,能够抑制在传输电路20中传输的第一频带(例如在5G-NR的情况下为n79)的调制信号的旁瓣扩展至第二频带(例如WLAN)。
另外,带阻滤波器23以第二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但是也可以还以第一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例如,在第一频带是5G-NR的n79(4.4GHz-5.0GHz)的情况下,在日本,在4.4GHz-4.9GHz的频率范围内使用5G-NR的n79(4.4GHz-5.0GHz),因此带阻滤波器23也可以还以4.9GHz-5.0GHz的频率范围为衰减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5中,为传输电路20、30及40连接于1个天线2的结构,但是传输电路20和传输电路30也可以连接于不同的天线。即使在传输电路20及30所连接的天线不同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也能够抑制因上述3阶互调失真引起的第一发送信号和第二发送信号的信号质量的下降。
此外,在对传输电路20及30连接不同的天线的情况下,带阻滤波器23也可以兼具滤波器21的带通功能。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配置滤波器21。与此相对,在对传输电路20及30连接同一天线2的情况下,试图流入到传输电路20的上述3阶互调失真的不需要的波成分的强度大,因此期望的是个别地配置带阻滤波器23和滤波器21。
[1.4变形例1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A的电路结构]
图3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A和通信装置5A的电路结构图。如该图所示,通信装置5A具备高频电路1A、天线2、RFIC 3以及BBIC4。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通信装置5A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5相比,仅高频电路1A的结构不同。下面,说明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A。
高频电路1A具备天线连接端子100、开关10、以及传输电路20A、30A及40。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A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相比,仅传输电路20A及30A的结构不同。下面,关于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A,省略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相同的结构的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传输电路20A是传输第一频带的信号的第一传输电路的一例,该第一频带包含小于5GHz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频带是包含属于4G-LTE或5G-NR的超高频段组的1个以上的通信频段的频带。
传输电路20A具有开关22、带阻滤波器23以及发送功率放大器24。
带阻滤波器23以第二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配置在发送路径20T中的将开关22与发送功率放大器24的输出端子连结的路径上。此外,带阻滤波器23也可以不是配置在发送路径20T上,而是配置于开关10与开关22之间。在该情况下,在传输电路20A中传输的第一接收信号也会经过带阻滤波器23,在第一接收信号的低损耗传输这方面是不利的。然而,能够提早抑制传输电路30A的第二发送信号被输入到具有非线性成分的开关22,因此在抑制互调失真的发生这方面是有利的。
开关22具有公共端子22a、选择端子22b及22c,公共端子22a连接于开关10的选择端子10b,选择端子22b连接于配置有带阻滤波器23的发送路径20T,选择端子22c连接于接收路径20R。通过该连接结构,开关22对开关10与发送路径20T的连接以及开关10与接收路径20R的连接进行切换。
发送功率放大器24是对第一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第一发送功率放大器的一例,配置于发送输入端子121与带阻滤波器23之间。
传输电路30A是传输第二频带的信号的第二传输电路的一例,该第二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频带是包含4G-LTE的LAA、5G-NR的NR-U以及WLAN中的至少1个通信频段的频带。
传输电路30A具有开关32和发送功率放大器34。
开关32具有公共端子32a、选择端子32b及32c,公共端子32a连接于开关10的选择端子10c,选择端子32b连接于发送路径30T,选择端子32c连接于接收路径30R。通过该连接结构,开关32对开关10与发送路径30T的连接以及开关10与接收路径30R的连接进行切换。
发送功率放大器34是对第二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的一例,配置于发送输入端子131与开关32之间。
此外,发送功率放大器24及34例如由双极型的放大晶体管构成。另外,构成发送功率放大器24及34的放大晶体管不限定于双极晶体管,例如也可以是MOS场效应型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等。
此外,原本配置于传输电路20A的带阻滤波器23也可以配置于传输电路30A。在该情况下,配置于传输电路30A的带阻滤波器以第一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配置于开关32与发送功率放大器34的输出端子之间。另外,带阻滤波器也可以配置于传输电路20A及30A中的各传输电路。
传输电路40是传输第三频带的信号的第三传输电路的一例,该第三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第三频带是包含4G-LTE的LAA、5G-NR的NR-U以及WLAN中的至少1个通信频段的频带。在本变形例中,第三频带例如是包含WLAN的至少一部分的频带。
此外,在第二频带是4G-LTE的LAA及5G-NR的NR-U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第三频带是包含WLAN的至少一部分的频带。另一方面,在第三频带是4G-LTE的LAA及5G-NR的NR-U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第二频带是包含WLAN的至少一部分的频带。也就是说,传输电路30A及40A中的一方传输WLAN的信号。
另外,传输电路20A也可以具有以第一频带为通带的滤波器。另外,传输电路30A也可以具有以第二频带为通带的滤波器。
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A中,在传输电路20A配置有带阻滤波器23,以抑制因第一发送信号与第二发送信号的3阶互调失真引起的传输电路40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和发送信号的质量下降。带阻滤波器23以第二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配置在发送路径20T上。因此,即使在从传输电路30A朝向天线2输出的第二频带的第二发送信号经由开关10流入到传输电路20A的情况下,流入的第二发送信号也会被带阻滤波器23衰减。另外,即使在由于开关22及32等的电磁场耦合而第二发送信号流入到传输电路20A的情况下,流入的第二发送信号也会被带阻滤波器23衰减。
由此,能够抑制在发送功率放大器24中发生的上述3阶互调失真。因此,在传输电路40中的第三接收信号与第一发送信号及第二发送信号同时传输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上述3阶互调失真引起的传输电路40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另外,能够抑制因上述3阶互调失真引起的第一发送信号和第二发送信号的信号质量的下降。
[1.5变形例2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B的电路结构]
图4A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B和通信装置5B的电路结构图。如该图所示,通信装置5B具备高频电路1B、天线2、RFIC 3以及BBIC4。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通信装置5B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5相比,仅高频电路1B的结构不同。下面,说明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B。
高频电路1B具备天线连接端子100、开关10、以及传输电路20B、30B及40。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B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相比,仅传输电路20B及30B的结构不同。下面,关于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B,省略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相同的结构的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图4B是表示WLAN和B46的频率分配的图。如该图所示,WLAN(5GHz频段)被分为多个频带,例如包括WLAN1频段(5.15GHz-5.35GHz)和WLAN2频段(5.47GHz-5.85GHz)。另外,4G-LTE的B46被分为多个频带,例如包括B46a及B46b(5.15GHz-5.35GHz)以及B46c及B46d(5.47GHz-5.925GHz)。
传输电路20B是传输第一频带的信号的第一传输电路的一例,该第一频带包含小于5GHz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频带是包含属于4G-LTE或5G-NR的超高频段组的1个以上的通信频段的频带。
传输电路20B具有滤波器21、开关22以及发送功率放大器24。
开关22具有公共端子22a、选择端子22b及22c,公共端子22a连接于滤波器21,选择端子22b连接于发送路径20T,选择端子22c连接于接收路径20R。通过该连接结构,开关22对滤波器21与发送路径20T的连接以及滤波器21与接收路径20R的连接进行切换。
发送功率放大器24是对第一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第一发送功率放大器的一例,配置于发送输入端子121与开关22之间。
传输电路30B是传输第二频带的信号的第二传输电路的一例,该第二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频带是包含4G-LTE的LAA、5G-NR的NR-U以及WLAN中的至少1个通信频段的频带。在本变形例中,第二频带例如是4G-LTE的B46(5.15GHz-5.925GHz)。如图4B所示,作为B46的第二频带包含B46a及B46b(第四频带)以及B46c及B46d(第五频带)。
此外,在传输电路30B传输包含WLAN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频带的信号的情况下,如图4B所示,第二频带包含WLAN1(5.15GHz-5.35GHz:第四频带)和WLAN2(5.47GHz-5.85GHz:第五频带)。
传输电路30B具有滤波器31a及31c、带阻滤波器33a、开关32、35及36、以及发送功率放大器34。
带阻滤波器33a以第一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配置于将开关35与36连结的发送路径31T上且配置于滤波器31a与开关35之间。
滤波器31a是以第四频带为通带的第四滤波器的一例,配置于发送路径31T上且配置于带阻滤波器33a与开关36之间。滤波器31c是以第五频带为通带的第五滤波器的一例,配置于将开关35与开关36连结的发送路径32T上且配置于开关35与开关36之间。此外,期望滤波器31a以第五频带为衰减带,另外,期望滤波器31c以第四频带为衰减带。
开关32具有公共端子32a、选择端子32b及32c,公共端子32a连接于开关10的选择端子10c,选择端子32b连接于发送路径30T,选择端子32c连接于接收路径30R。通过该连接结构,开关32对开关10与发送路径30T的连接以及开关10与接收路径30R的连接进行切换。
开关36是第三开关的一例,配置于发送功率放大器34的输出端子与滤波器31a及31c之间。开关36具有公共端子36a、选择端子36b及36c,公共端子36a连接于发送功率放大器34的输出端子,选择端子36b连接于发送路径31T,选择端子36c连接于发送路径32T。通过该连接结构,开关36对发送功率放大器34与滤波器31a的连接以及发送功率放大器34与滤波器31c的连接进行切换。
开关35是第四开关的一例,配置于选择端子32b与带阻滤波器33a及滤波器31c之间。开关35具有公共端子35a、选择端子35b及35c,公共端子35a连接于选择端子32b,选择端子35b连接于发送路径31T,选择端子35c连接于发送路径32T。通过该连接结构,开关35对选择端子32b与带阻滤波器33a的连接以及选择端子32b与滤波器31c的连接进行切换。此外,选择端子32b兼用作与发送路径30T连接的发送输出端子。
发送功率放大器34是对第二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的一例,配置于发送输入端子131与开关36之间。
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B中,在传输电路30B的发送第四频带的第四发送信号的发送路径31T配置有带阻滤波器33a,以抑制因第一发送信号与第二发送信号的3阶互调失真引起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另一方面,在传输电路30B的发送第五频带的第五发送信号的发送路径32T没有配置带阻滤波器。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B例如应用于以下情况:第一频带的第一发送信号与第四频带的第四发送信号的3阶互调失真的频率包含于第三频带,但是第一频带的第一发送信号与第五频带的第五发送信号的3阶互调失真的频率不包含于第三频带。
根据上述结构,在开关35的公共端子35a与选择端子35b连接、且开关36的公共端子36a与选择端子36b连接的情况下,即使在从传输电路20B朝向天线2输出的第一频带的第一发送信号经由开关10流入到传输电路30B的情况下,流入的第一发送信号也会被带阻滤波器33a衰减。由此,能够抑制在发送功率放大器34和滤波器31a中的3阶互调失真的发生。因此,在第一发送信号、第四发送信号以及第三接收信号被同时传输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由第一发送信号和第四发送信号规定的3阶互调失真引起的传输电路40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
另一方面,在开关35的公共端子35a与选择端子35c连接、且开关36的公共端子36a与选择端子36c连接的情况下,即使在从传输电路20B朝向天线2输出的第一频带的第一发送信号经由开关10流入到传输电路30B的情况下,由流入的第一发送信号和第五发送信号规定的3阶互调失真的频率也不会包含于第三频带。在该情况下,第五发送信号在不经过带阻滤波器33a的发送路径32T中传输。因此,在第一发送信号、第五发送信号以及第三接收信号被同时传输的情况下,能够以低损耗传输第五发送信号。
此外,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B中,通过配置带阻滤波器33a,能够抑制在传输电路30B中传输的第四频带(例如,WLAN1(5.15GHz-5.35GHz))的调制信号的旁瓣扩展至第一频带(小于5GHz的频带)。
[1.6变形例3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C的电路结构]
图5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C和通信装置5C的电路结构图。如该图所示,通信装置5C具备高频电路1C、天线2、RFIC 3以及BBIC4。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通信装置5C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5相比,仅高频电路1C的结构不同。下面,说明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C。
高频电路1C具备天线连接端子100、开关10、以及传输电路20B、30C及40。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C与变形例2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B相比,仅传输电路30C的结构不同。下面,关于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C,省略与变形例2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B相同的结构的说明,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传输电路30C是传输第二频带的信号的第二传输电路的一例,该第二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频带是包含4G-LTE的LAA、5G-NR的NR-U以及WLAN中的至少1个通信频段的频带。在本变形例中,第二频带例如是4G-LTE的B46(5.15GHz-5.925GHz)。
传输电路30C具有滤波器31、开关32、35及36、带阻滤波器33c、以及发送功率放大器34。
带阻滤波器33c配置于发送功率放大器34的输出侧,以第一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更具体地说,带阻滤波器33c配置在将开关35与36连结的发送路径34T上。
滤波器31是以第二频带为通带的第二滤波器的一例,配置于开关36与发送功率放大器34的输出端子之间。
开关32具有公共端子32a、选择端子32b及32c,公共端子32a连接于开关10的选择端子10c,选择端子32b连接于将发送输入端子131与选择端子32b连结的发送路径30T,选择端子32c连接于将接收输出端子132与选择端子32c连结的接收路径30R。通过该连接结构,开关32对开关10与发送路径30T的连接以及开关10与接收路径30R的连接进行切换。
开关36是第一开关的一例,配置于发送功率放大器34的输出端子与带阻滤波器33c及旁路路径33T之间。开关36具有公共端子36a、选择端子36b及36c,公共端子36a连接于滤波器31,选择端子36b连接于旁路路径33T,选择端子36c连接于发送路径34T。此外,旁路路径33T是没有配置带阻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的路径。通过该连接结构,开关36对发送功率放大器34与带阻滤波器33c的连接以及发送功率放大器34与旁路路径33T的连接进行切换。
开关35是第二开关的一例,配置于选择端子32b与带阻滤波器33c及旁路路径33T之间。开关35具有公共端子35a、选择端子35b及35c,公共端子35a连接于选择端子32b,选择端子35b连接于旁路路径33T,选择端子35c连接于发送路径34T。通过该连接结构,开关35对选择端子32b与带阻滤波器33c的连接以及选择端子32b与旁路路径33T的连接进行切换。此外,选择端子32b兼用作与发送路径30T连接的发送输出端子。
发送功率放大器34是对第二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的一例,配置于发送输入端子131与滤波器31之间。
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C中,在传输电路30C的发送路径34T配置有带阻滤波器33c,以抑制因第一发送信号与第二发送信号的3阶互调失真引起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另一方面,在传输电路30C的旁路路径33T没有配置带阻滤波器。
根据上述结构,在上述3阶互调失真的频率包含于第三频带的情况下,开关35的公共端子35a与选择端子35c连接,且开关36的公共端子36a与选择端子36c连接。在该情况下,第一发送信号被带阻滤波器33c衰减,因此能够抑制在发送功率放大器34和滤波器31中的3阶互调失真的发生。因此,在第一发送信号、第二发送信号以及第三接收信号被同时传输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由第一发送信号和第二发送信号规定的3阶互调失真引起的传输电路40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
另一方面,在第一发送信号与第二发送信号的互调失真的频率不包含于第三频带的情况下,开关35的公共端子35a与选择端子35b连接,且开关36的公共端子36a与选择端子36b连接。在该情况下,第二发送信号经过旁路路径33T,因此能够以低损耗传输第二发送信号。
[1.7效果等]
以上,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具备:传输电路20,其传输第一频带的信号,该第一频带包含小于5GHz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传输电路30,其传输第二频带的信号,该第二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传输电路40,其传输第三频带的信号,该第三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其中,传输电路30及40中的一方传输WLAN的信号,传输电路20具有以第一频带为通带的滤波器21,传输电路30具有以第二频带为通带的滤波器31,传输电路40具有以第三频带为通带的滤波器41,传输电路20及30中的一方还具有带阻滤波器23,该带阻滤波器23以传输电路20及30中的另一方用来传输信号的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
据此,在传输电路20配置有带阻滤波器23,以抑制因第一频带的第一发送信号与第二频带的第二发送信号的IMD3引起的第三频带的第三接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劣化以及发送信号的质量下降。因此,即使在从传输电路30输出的第二发送信号流入到传输电路20的情况下,流入的第二发送信号也会被带阻滤波器23衰减。由此,能够在传输电路20内抑制上述IMD3。因此,在传输电路40中的第三接收信号与第一发送信号及第二发送信号同时传输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上述IMD3引起的传输电路40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另外,能够抑制因上述IMD3引起的第一发送信号和第二发送信号的信号质量的下降。即,能够提供在同时利用WLAN、5GHz以上的免许可频段以及小于5GHz的通信频段的信号的情况下抑制互调失真的发生的高频电路1。
另外,也可以如变形例3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C那样,传输电路30C具有带阻滤波器33c,传输电路30C还具备对第二频带的第二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发送功率放大器34,带阻滤波器33c配置于发送功率放大器34的输出侧,以第一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传输电路30C还具有:开关36,其配置于发送功率放大器34与带阻滤波器33c之间,对发送功率放大器34与带阻滤波器33c的连接以及发送功率放大器34与没有配置带阻滤波器的旁路路径33T的连接进行切换;以及开关35,其配置于选择端子32b与带阻滤波器33c之间,对选择端子32b与带阻滤波器33c的连接以及选择端子32b与旁路路径33T的连接进行切换。
据此,在上述IMD3的频率包含于第三频带的情况下,开关35的公共端子35a与选择端子35c连接,且开关36的公共端子36a与选择端子36c连接。在该情况下,第一发送信号被带阻滤波器33c衰减,因此能够抑制在发送功率放大器34和滤波器31中的IMD3的发生。因此,在第一发送信号、第二发送信号以及第三接收信号被同时传输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上述IMD3引起的传输电路40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另一方面,在上述IMD3的频率不包含于第三频带的情况下,开关35的公共端子35a与选择端子35b连接,且开关36的公共端子36a与选择端子36b连接。在该情况下,第二发送信号经过旁路路径33T,因此能够以低损耗传输第二发送信号。
另外,变形例1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A具备:传输电路20A,其传输第一频带的信号,该第一频带包含小于5GHz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传输电路30A,其传输第二频带的信号,该第二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传输电路40,其传输第三频带的信号,该第三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其中,传输电路30A及40中的一方传输WLAN的信号,传输电路20A具有对第一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发送功率放大器24,传输电路30A具有对第二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发送功率放大器34,传输电路20A及30A中的一方还具有带阻滤波器23,该带阻滤波器23以传输电路20A及30A中的另一方用来传输信号的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
据此,在传输电路20A配置有带阻滤波器23,以抑制因第一频带的第一发送信号与第二频带的第二发送信号的IMD3引起的第三频带的第三接收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劣化以及发送信号的质量下降。因此,即使在从传输电路30A输出的第二发送信号流入到传输电路20A的情况下,流入的第二发送信号也会被带阻滤波器23衰减。由此,能够抑制在发送功率放大器24中发生的上述IMD3。因此,在传输电路40中的第三接收信号与第一发送信号及第二发送信号同时传输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上述IMD3引起的传输电路40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另外,能够抑制因上述IMD3引起的第一发送信号和第二发送信号的信号质量的下降。即,能够提供在同时利用WLAN、5GHz以上的免许可频段以及小于5GHz的通信频段的信号的情况下抑制互调失真的发生的高频电路1A。
另外,也可以如变形例2所涉及的高频电路1B那样,传输电路30B具有带阻滤波器33a,第二频带包含互不重叠的第四频带和第五频带,带阻滤波器33a以第一频带为衰减带,传输电路30B还具有:滤波器31a,其与带阻滤波器33a连接,以第四频带为通带;滤波器31c,其以第五频带为通带;开关36,其配置于发送功率放大器34的输出端子与滤波器31a及31c之间,对上述输出端子与滤波器31a的连接以及上述输出端子与滤波器31c的连接进行切换;以及开关35,其配置于选择端子32b与带阻滤波器33a及滤波器31c之间,对选择端子32b与带阻滤波器33a的连接以及选择端子32b与滤波器31c的连接进行切换。
据此,在开关35的公共端子35a与选择端子35b连接、且开关36的公共端子36a与选择端子36b连接的情况下,即使在从传输电路20B输出的第一发送信号流入到传输电路30B时,流入的第一发送信号也会被带阻滤波器33a衰减。由此,能够抑制在发送功率放大器34和滤波器31a中的IMD3的发生。因此,在第一发送信号、第四频带的第四发送信号、以及第三接收信号被同时传输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由第一发送信号和第四发送信号规定的IMD3引起的传输电路40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另一方面,在开关35的公共端子35a与选择端子35c连接、且开关36的公共端子36a与选择端子36c连接的情况下,即使在从传输电路20B输出的第一发送信号流入到传输电路30B时,由流入的第一发送信号和第五频带的第五发送信号规定的IMD3的频率也不会包含于第三频带。在该情况下,第五发送信号在不经过带阻滤波器33a的发送路径32T中传输。因此,在第一发送信号、第五发送信号以及第三接收信号被同时传输的情况下,能够以低损耗传输第五发送信号。
另外,也可以是,高频电路1还具备:天线连接端子100;以及开关10,其配置于天线连接端子100与传输电路20~40之间,对天线连接端子100与传输电路20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对天线连接端子100与传输电路30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以及对天线连接端子100与传输电路40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
由此,能够同时传输第一频带的信号、第二频带的信号以及第三频带的信号中的至少2个。并且,通过配置开关10,由此在不使用传输电路20、30及40中的至少任一个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同该不使用的传输电路连接的选择端子与公共端子10a成为非导通,来提高传输电路之间的隔离度。
另外,也可以是,高频电路1还具备天线连接端子100,滤波器21、31及41分别与天线连接端子100直接连接。
由此,能够通过消除开关10来补偿因带阻滤波器23产生的传输损耗的增加量。
另外,第一频带的信号与第二频带及第三频带中的一方的信号的3阶互调失真的频率同第二频带及第三频带中的另一方重叠。
另外,也可以是,第一频带是4G-LTE或5G-NR所使用的4.4GHz-5.0GHz的频带,第二频带和第三频带中的一方是4G-LTE或5G-NR所使用的5.15GHz-5.85GHz的频带,第二频带和第三频带中的另一方是WLAN所使用的5.15GHz-5.85GHz的频带。
另外,也可以是,第一频带是4G-LTE或5G-NR所使用的3.3GHz-4.2GHz的频带、3.4GHz-3.6GHz的频带、3.6GHz-3.8GHz的频带、3.55GHz-3.7GHz的频带、以及3.3GHz-3.8GHz的频带中的任一个,第二频带和第三频带中的一方是4G-LTE或5G-NR所使用的5.15GHz-5.85GHz的频带,第二频带和所述第三频带中的另一方是WLAN所使用的6.10GHz-7.125GHz的频带。
另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5具备:天线2;RFIC 3,其对利用天线2发送接收的高频信号进行处理;以及高频电路1,其在天线2与RFIC 3之间传输高频信号。
由此,能够提供在同时利用WLAN、5GHz以上的免许可频段以及小于5GHz的通信频段的信号的情况下抑制互调失真的发生的通信装置5。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以及通信装置,列举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来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将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任意的结构要素进行组合来实现的其它实施方式、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想到的各种变形来得到的变形例、内置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以及通信装置的各种设备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例如也可以是,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涉及的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中,在电路元件之间连接有电感器和电容器等的匹配元件、以及开关电路。此外,也可以是,作为电感器,包括由将电路元件之间连接的布线形成的布线电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作为能够应用于包括5GHz以上的WLAN和免许可频段在内的多频段系统的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能够广泛利用于便携式电话等通信设备。

Claims (10)

1.一种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传输电路,其传输第一频带的信号,所述第一频带包含小于5GHz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传输电路,其传输第二频带的信号,所述第二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第三传输电路,其传输第三频带的信号,所述第三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和所述第三传输电路中的一方传输无线局域网的信号,
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具有以所述第一频带为通带的第一滤波器,
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具有以所述第二频带为通带的第二滤波器,
所述第三传输电路具有以所述第三频带为通带的第三滤波器,
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电路中的一方还具有带阻滤波器,所述带阻滤波器以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电路中的另一方用来传输信号的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具有所述带阻滤波器,
所述第二传输电路还具备:
发送输出端子;以及
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其对所述第二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
所述带阻滤波器配置于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侧,以所述第一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
所述第二传输电路还具有:
第一开关,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与所述带阻滤波器之间,对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与所述带阻滤波器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与没有配置所述带阻滤波器的旁路路径的连接进行切换;以及
第二开关,其配置于所述发送输出端子与所述带阻滤波器之间,对所述发送输出端子与所述带阻滤波器的连接以及所述发送输出端子与所述旁路路径的连接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天线连接端子,
所述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三滤波器分别与所述天线连接端子直接连接。
4.一种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传输电路,其传输第一频带的信号,所述第一频带包含小于5GHz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传输电路,其传输第二频带的信号,所述第二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第三传输电路,其传输第三频带的信号,所述第三频带包含5GHz以上的频率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和所述第三传输电路中的一方传输无线局域网的信号,
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具有对所述第一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第一发送功率放大器,
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具有对所述第二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的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
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电路中的一方还具有带阻滤波器,所述带阻滤波器以所述第一传输电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电路中的另一方用来传输信号的频带的至少一部分为衰减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具有所述带阻滤波器,
所述第二频带包含互不重叠的第四频带和第五频带,
所述带阻滤波器以所述第一频带为衰减带,
所述第二传输电路还具有:
发送输出端子;
第四滤波器,其与所述带阻滤波器连接,以所述第四频带为通带;
第五滤波器,其以所述第五频带为通带;
第三开关,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子与所述第四滤波器及所述第五滤波器之间,对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第四滤波器的连接以及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五滤波器的连接进行切换;以及
第四开关,其配置于所述发送输出端子与所述带阻滤波器及所述第五滤波器之间,对所述发送输出端子与所述带阻滤波器的连接以及所述发送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五滤波器的连接进行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天线连接端子;以及
第五开关,其配置于所述天线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传输电路、所述第二传输电路及所述第三传输电路之间,对所述天线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传输电路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对所述天线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传输电路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以及对所述天线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三传输电路的连接和非连接进行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频带及所述第三频带中的一方的信号与所述第一频带的信号之间的3阶互调失真的频率同所述第二频带及所述第三频带中的另一方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频带是4G-LTE或5G-NR所使用的4.4GHz-5.0GHz的频带,所述4G-LTE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长期演进,所述5G-NR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新空口,
所述第二频带和所述第三频带中的一方是4G-LTE或5G-NR所使用的5.15GHz-5.925GHz的频带,
所述第二频带和所述第三频带中的另一方是无线局域网所使用的5.15GHz-5.85GHz的频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频带是以下频带中的任一个:4G-LTE或5G-NR所使用的3.3GHz-4.2GHz的频带、4G-LTE或5G-NR所使用的3.4GHz-3.6GHz的频带、4G-LTE或5G-NR所使用的3.6GHz-3.8GHz的频带、4G-LTE或5G-NR所使用的3.55GHz-3.7GHz的频带、以及4G-LTE或5G-NR所使用的3.3GHz-3.8GHz的频带,
所述第二频带和所述第三频带中的一方是4G-LTE或5G-NR所使用的5.15GHz-5.85GHz的频带,
所述第二频带和所述第三频带中的另一方是无线局域网所使用的6.10GHz-7.125GHz的频带。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天线;
射频信号处理电路,其对利用所述天线发送接收的高频信号进行处理;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高频电路,其在所述天线与所述射频信号处理电路之间传输所述高频信号。
CN202022673981.XU 2019-11-21 2020-11-18 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 Active CN21358576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0068 2019-11-21
JP2019210068A JP2021082974A (ja) 2019-11-21 2019-11-21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5769U true CN213585769U (zh) 2021-06-29

Family

ID=75963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73981.XU Active CN213585769U (zh) 2019-11-21 2020-11-18 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6310B2 (zh)
JP (1) JP2021082974A (zh)
CN (1) CN21358576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31077A1 (ja) * 2017-12-25 2019-07-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US11356127B2 (en) * 2019-12-16 2022-06-07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Selective filtering for continuous 5 GHz and 6 GHz operation of a network device
US11476824B2 (en) 2020-07-09 2022-10-18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Selective filtering for continuous 5 GHz and 6 GHz operation of a network device
WO2023286430A1 (ja) * 2021-07-16 2023-01-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回路及び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0734B (zh) * 2005-04-15 2011-04-13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多频带高频电路、多频带高频电路部件及使用其的多频带通信装置
JP2009027319A (ja) 2007-07-18 2009-02-05 Hitachi Metals Ltd 高周波回路、高周波部品及び通信装置
US8995926B2 (en) * 2012-09-27 2015-03-31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existence testing for multi-antenna electronic devices
ITUD20130030A1 (it) * 2013-03-01 2014-09-02 Sumeet Kumar Nanomateriali compositi ibridi
US9503173B2 (en) * 2013-07-31 2016-11-22 Broadcom Corporation WLAN and cellular shared antennas
US10122406B2 (en) * 2015-06-29 201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existence over a shared band with dual antenna sharing
KR102583748B1 (ko) * 2016-08-29 2023-09-26 스카이워크스 솔루션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다중-표준 라디오 스위칭가능 멀티플렉서
US10484211B2 (en) 2017-03-08 2019-11-19 Skyworks Solutions, Inc. Multipath bandpass filters with passband notch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59925A1 (en) 2021-05-27
JP2021082974A (ja) 2021-05-27
US11336310B2 (en)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85769U (zh) 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
US10886951B2 (en) Front-end module
CN105049068A (zh) 旁路路径损耗减少
CN212935883U (zh) 高频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CN113644931B (zh) 高频模块和通信装置
US11349510B2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336323B2 (en) Front-end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10075450A1 (en) High-frequency front-end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326484B1 (en) Reconfigurable carrier aggregation FECC with switched filters and programmable band switching LNA
US11757415B2 (en) High frequency amplifier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430265B1 (ko) 고주파 회로 및 통신 장치
US11496162B2 (en) Radio-frequency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5250095A (zh) 功率放大模块
CN213585767U (zh) 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
WO2020226119A1 (ja)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WO2022264862A1 (ja)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US20240097719A1 (en) Radio-frequency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2202048A1 (ja) 高周波回路
US20220173765A1 (en) Radio-frequency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2259987A1 (ja)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WO2022014317A1 (ja)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WO2022024642A1 (ja)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WO2024057696A1 (ja)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