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4083U - 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84083U CN213584083U CN202023017862.5U CN202023017862U CN213584083U CN 213584083 U CN213584083 U CN 213584083U CN 202023017862 U CN202023017862 U CN 202023017862U CN 213584083 U CN213584083 U CN 2135840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thium battery
- fixedly connected
- exhaust
- tab
- convenient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包括金属带与锂电池内芯,所述金属带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极耳固定片,所述极耳固定片的左端与右端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片;所述锂电池内芯的外侧设置有锂电池外壳,所述锂电池外壳与金属带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锂电池外壳、锂电池内芯设置有排气通孔,所述排气通孔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排气阀;所述金属带的上端设置为半圆。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片在固定极耳工作时起固定作用,在极耳拆卸时会收起,不会使极耳运动受到阻碍,大大提高了极耳的拆卸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
背景技术
极耳,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例如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手机电池,蓝牙电池,笔记本电池等都需要用到极耳。电池是分正负极的,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这个接触点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电池外表的那个铜片,而是电池内部的一种连接。极耳分为三种材料,电池的正极使用铝(Al)材料,负极使用镍(Ni)材料,负极也有铜镀镍(Ni—Cu)材料,它们都是由胶片和金属带两部分复合而成。
现有的极耳通常由单条金属带上下两侧分别粘合有极耳胶,两片极耳胶通过热压机热压后相互粘连,现有的极耳通过单条金属带与电池连接,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由金属铝制成的正极极耳会产生多次弯折,铝极耳易断裂,导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无法供电。因此,该实用提出了一种极耳损坏时便于拆卸的锂电池极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金属带与锂电池内芯,所述金属带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极耳固定片,所述极耳固定片的左端与右端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片;
所述锂电池内芯的外侧设置有锂电池外壳,所述锂电池外壳与金属带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
所述密封垫、锂电池外壳、锂电池内芯设置有排气通孔,所述排气通孔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排气阀;
所述金属带的上端设置为半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金属带的中部上侧面、中部下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白胶,所述白胶设置为三层结构,所述白胶由表面两层改性PP和中间骨架层PP经共挤制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密封垫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与密封垫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极耳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锂电池内芯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左侧壁与右侧壁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为直角梯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位片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极耳固定片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限位孔相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排气通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排气活塞,所述排气活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与排气阀的上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排气阀的中部设置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置在密封垫的上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极耳固定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有卷簧,所述卷簧的末端与限位片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设置了限位片,限位片在固定极耳工作时起固定作用,在极耳拆卸时会收起,不会使极耳运动受到阻碍,大大提高了极耳的拆卸效率。
2、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设置了排气阀,在电池内芯的气压增大时,排气活塞会受到气压的作用向上推动,直到电池内部与出气口相贯通,气体会从排气口冒出,使得气压减少,能够使装置内的气压保持稳定,排气阀极大的提高了锂电池的安全性。
3、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设置了密封垫,密封垫隔绝了电池内芯与外界的接触,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4、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设置了金属带,金属带的上端设置为半圆,能够有效地减少极耳的电阻,大大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的内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的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的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的密封垫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金属带;2、白胶;3、锂电池外壳;4、极耳固定片;5、锂电池内芯; 6、密封垫;7、连接层;8、极耳通孔;9、排气通孔;10、排气活塞;11、排气孔;12、复位弹簧;13、排气阀;14、固定杆;15、转杆;16、限位槽; 17、限位片;18、卷簧;19、限位孔;20、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包括金属带1与锂电池内芯 5,锂电池内芯5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左侧壁与右侧壁均设置有限位槽16,限位槽16设置为直角梯形,金属带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极耳固定片 4,极耳固定片4的左端与右端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转杆15,转杆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片17,限位片17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孔19,极耳固定片4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凸起20,限位凸起20与限位孔19相配合。
锂电池内芯5的外侧设置有锂电池外壳3,锂电池外壳3与金属带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6,密封垫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层7,连接层7与密封垫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极耳通孔8。
密封垫6、锂电池外壳3、锂电池内芯5设置有排气通孔9,排气通孔9 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排气阀13,排气通孔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排气活塞10,排气活塞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的上端与排气阀13 的上内壁固定连接,排气阀13的中部设置有若干排气孔11,排气孔11设置在密封垫6的上侧,极耳固定片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固定杆14 固定连接有卷簧18,卷簧18的末端与限位片17固定连接。
金属带1的上端设置为半圆,金属带1的中部上侧面、中部下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白胶2,白胶2设置为三层结构,白胶2由表面两层改性PP和中间骨架层PP经共挤制得。
工作原理:首先将限位片17向上旋转90度,然后将极耳伸入锂电池内芯5,当极耳固定片4达到限位槽16时,限位片17会受到卷簧18的作用复位,限位片17与限位槽16的配合会对极耳进行固定,然后将密封垫6堵住电池与极耳的连接处,完成极耳的安装,当极耳发生损坏时,将极耳向下移动,这时限位片17由于限位槽16的作用会向上旋转,直到限位孔19与限位凸起20配合,使限位片17固定,然后向上拉伸即可拆卸极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包括金属带(1)与锂电池内芯(5),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带(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极耳固定片(4),所述极耳固定片(4)的左端与右端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转杆(15),所述转杆(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片(17);
所述锂电池内芯(5)的外侧设置有锂电池外壳(3),所述锂电池外壳(3)与金属带(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6);
所述密封垫(6)、锂电池外壳(3)、锂电池内芯(5)设置有排气通孔(9),所述排气通孔(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排气阀(13);
所述金属带(1)的上端设置为半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带(1)的中部上侧面、中部下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白胶(2),所述白胶(2)设置为三层结构,所述白胶(2)由表面两层改性PP和中间骨架层PP经共挤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层(7),所述连接层(7)与密封垫(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极耳通孔(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内芯(5)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左侧壁与右侧壁均设置有限位槽(16),所述限位槽(16)设置为直角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17)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孔(19),所述极耳固定片(4)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凸起(20),所述限位凸起(20)与限位孔(19)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孔(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排气活塞(10),所述排气活塞(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的上端与排气阀(13)的上内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13)的中部设置有若干排气孔(11),所述排气孔(11)设置在密封垫(6)的上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固定片(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固定连接有卷簧(18),所述卷簧(18)的末端与限位片(17)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17862.5U CN213584083U (zh) | 2020-12-15 | 2020-12-15 | 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17862.5U CN213584083U (zh) | 2020-12-15 | 2020-12-15 | 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84083U true CN213584083U (zh) | 2021-06-29 |
Family
ID=76549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017862.5U Active CN213584083U (zh) | 2020-12-15 | 2020-12-15 | 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8408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99655A (zh) * | 2022-06-30 | 2022-07-29 | 宿迁一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极耳自动化焊接系统及工艺 |
-
2020
- 2020-12-15 CN CN202023017862.5U patent/CN21358408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99655A (zh) * | 2022-06-30 | 2022-07-29 | 宿迁一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极耳自动化焊接系统及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691795U (zh) | 一种可充电硬壳锂离子电池 | |
CN110752401A (zh) | 一种扣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
WO2020133555A1 (zh) | 一种可充电纽扣式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加工方法 | |
CN213584083U (zh) | 一种便于拆卸密封结构的锂电池极耳 | |
WO2016187815A1 (zh) | 一种圆柱形高倍率锂离子电池 | |
CN103441237A (zh) | 扣式锂离子电池以及链式锂离子电池组 | |
CN215816254U (zh) | 电池顶盖和电池 | |
CN208460894U (zh) | 一种单体电芯及柔性电池组 | |
CN212162016U (zh) | 一种防爆锂电池 | |
CN212810490U (zh) | 一种带有双极耳结构的电池卷芯 | |
CN210956891U (zh) | 一种锂离子椭圆型结构电池 | |
CN209282328U (zh) | 一种可充电纽扣式软包锂离子电池 | |
CN207320260U (zh) | 一种磷酸铁锂电芯 | |
CN207353359U (zh) | 一种具有防爆效果的锂电池 | |
CN203205484U (zh) | 镀镍外壳为负极的锌镍二次密封圆柱碱性电池 | |
CN110661035A (zh) | 一种单体电芯、柔性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9298238U (zh) | 一种带断电保护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 |
CN201877491U (zh) | 一种新型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 |
CN111490219B (zh) |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卷芯结构 | |
CN208385555U (zh) | 一种半圆盘形电芯、半圆盘形锂电池及圆盘形锂电池 | |
CN203445186U (zh) | 扣式锂离子电池以及链式锂离子电池组 | |
CN203445176U (zh) | 链式锂离子电池组 | |
CN207611833U (zh) | 一种高效镍氢电池 | |
CN206282917U (zh) | 一种设有排气口的电池壳及电池 | |
CN213752883U (zh) | 一种新型的塑胶外壳锂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