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8993U - 一种电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68993U
CN213568993U CN202022019050.8U CN202022019050U CN213568993U CN 213568993 U CN213568993 U CN 213568993U CN 202022019050 U CN202022019050 U CN 202022019050U CN 213568993 U CN213568993 U CN 213568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earing
elevator
wheel set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190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朝富
张水龙
马晶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190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68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68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68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梯结构,属于电梯技术领域,所述电梯结构包括承重梁组、两个分别与承重梁组两端相连的承载支座、两个支撑件、井道、竖直设置于井道中的两个导轨、设置于承重梁组上一体式轮组和分段式轮组和设置于井道顶部的支架;所述一体式轮组处于电梯轿厢的正上方,所述分段式轮组电梯对重的正上方,两个导轨中的一个导轨穿过所述分段式轮组直至靠近井道顶部;本实用新型中井道的导轨可穿过承重组件与井道顶部的支架相连,提高井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系统、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其中曳引系统是电梯的核心部分,主要功能是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轿顶轮组成。电梯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又称电梯主机,它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和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等组成。
电梯运营时,曳引钢丝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的轿顶轮和对重,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导向轮可以保证轿厢与对重各自沿井道中导轨运行而不相蹭,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轿厢与对重的重力使曳引钢丝绳压紧在曳引轮槽内产生摩擦力。靠曳引轮与曳引绳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即轿厢上升,对重下降,对重上升,轿厢下降。于是,轿厢在井道中沿导轨上、下往复运行,达到运输目的。
目前,电梯中承重梁组上设置有两个轮组,一个设置靠近井道的位置,一个设置在轿厢的正上方,靠近井道位置的轮组常常对电梯中一导轨产生干涉,使得导轨无法伸至井道顶部,进而造成导轨固定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导轨可稳定安装的电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重梁组;
两个分别与承重梁组两端相连的承载支座;
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支撑两个所述承载支座;
井道;所述井道的内壁与两个承载支座相连;
竖直设置于井道中的两个导轨;两个所述导轨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件相连;
设置于承重梁组上一体式轮组和分段式轮组;所述一体式轮组处于电梯轿厢的正上方,所述分段式轮组电梯对重的正上方,两个导轨中的一个导轨穿过所述分段式轮组直至靠近井道顶部;
设置于井道顶部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穿过分段式轮组的导轨相连。
优选地,所述一体式轮组包括第一转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的导向轮。
优选地,所述分段式轮组包括两个第二转轴和两个导向轮,两个第二转轴同轴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二转轴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间隙供两个导轨中一个导轨穿过。
优选地,所述承载支座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承重梁组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垂直相连,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成L型。
优选地,各个所述承载支座的连接部均设置有缺口。
优选地,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支撑两个所述承载支座各自的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垂直相连。
优选地,所述承重梁组包括至少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承重梁,各个承重梁之间通过所述承载支座的支撑部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两侧还设置有连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与支撑板、固定板垂直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承重组件设置有两个支撑件和两个承载支座,支撑件和承重支座可共同支撑所述承重梁组,提高承重组件的整体安装稳定性。
2、所述支撑件与导轨相连,所述承载支座与井道内壁相连,使得承重梁组同时间接与井道内壁、导轨相连,使得承重梁组得到双重固定。
3、承重梁组包括至少两个承重梁,承重梁间隔平行设置,使得承重梁组具有较宽的承载面积。
4、井道中的导轨可穿过承重组件与井道顶部的支架相连,提高井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承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承重组件与导轨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承载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支撑件通过座板与限速器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导轨;b、井道;c、轿厢;100、承重梁组;110、承重梁;200、承载支座;210、支撑部;220、连接部;230、第一加强筋板;300、支撑件;310、支撑板;320、固定板;330、第二加强筋板;340、连接侧板;400、一体式轮组;500、分段式轮组;600、支架;700、限速器;800、座板;10、第一转轴;20、导向轮;30、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现有的承重组件的两端仅分别固定在导轨a上,容易出现承重组件安装不稳的情况,无法保证承重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结构,其设置有承重组件,所述承重梁组包括承重梁组100、两个分别与承重梁组100两端相连的承载支座200和两个支撑件300;所述承载支座200包括支撑部210和连接部220,所述支撑部210与所述连接部220相连,所述支撑部210支撑所述承重梁组100的端部;两个所述支撑件300分别支撑两个所述承载支座200各自的支撑部2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梁组100的两端分别由所述承载支座200支撑,所述承载支座200包括支撑部210和连接部220,所述支撑部210直接支撑所述承重组件的端部,所述连接部220可与电梯中井道b的内壁相连,实现对承重梁组100的第一重支撑。
两个支撑件300分别支撑两个所述承载支座200各自的支撑部210,所述支撑件300可与导轨a相连,也就是说,所述导轨a间接起到支撑所述承重梁组100的作用,实现对承重梁组100的第二重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梁组100包括两个承重梁110,两个承重梁110的平行间隔设置,且两个承重梁110各个尺寸(长度高)相同。
两个承重梁110的左端通过承载支座200相连,两个承重梁110的右端通过承载支座200相连。
所述支撑部210与所述连接部220垂直相连,具体的,所述支撑部210与所述连接部220连为一体,
所述支撑部210与所述连接部220连成L型。
所述承载支座2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板230,所述第一加强筋板230与支撑部210、连接部220垂直相连,所述连接部220、支撑部210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板230起到增加所述承载支座200强度作用,具体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2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加强筋板230对称设置,以调高承载支座200的整体稳定性。
所述承载支座200通过安装孔与井道b内壁相连,具体可通过螺栓或螺钉将承载支座200的连接部220与井道b内壁相连。
各个所述承载支座200的连接部220均设置有缺口。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20设置有缺口供导轨a穿过,避免承载支座200的连接部220干涉所述导轨a。
所述支撑件300包括支撑板310和固定板320,所述支撑板310与所述固定板320垂直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10与所述固定板320连为一体。
所述支撑件3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板330,所述第二加强筋板330与所述支撑板310、固定板320垂直相连,所示的支撑板310、固定板320设置有多个连接孔。
所述第二加强板起到加强支撑件300整体强度的作用,所述固定板320中的连接孔用于与所述导轨a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320通过螺栓或螺钉与导轨a相连,所述螺栓或螺钉与固定板320上的连接孔尺寸匹配,所述导轨a设置有与螺栓或螺钉匹配的连接孔,
所述支撑件300的两侧还设置有连接侧板340,所述连接侧板340与支撑板310、固定板320垂直相连,在本次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侧板340可用于增加支撑件300的整体强度,同时可提高支撑件300的美观程度,所述连接侧板340还可支撑限速器700的座板800,所述座板800与所述连接侧板340可拆卸相连,所述限速器700根据电梯井道b的实际情况选择安装位置,所述限速器700可安装在位于承重组件左端的前侧或后侧,所述限速器700也可安装在位于承重组件右端的前侧或后侧。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梯结构,其包括承重组件、两个导轨a和井道b;
两个导轨a竖直设置在井道b内,两个导轨a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件300相连,具体的,两个导轨a通过螺栓或螺丝分别与两个支撑件300中的固定板320相连。
所述井道b的内壁与两个承载支座200中的连接部220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组件还设置有一体式轮组400和分段式轮组500,所述一体式轮组400和分段式轮组500均设置在承重梁组100上。
所述一体式轮组400包括第一转轴1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10的两端的导向轮20,所述一体式轮组400设置于电梯轿厢c的正上方,所述分段式轮组500包括两个第二转轴30和两个导向轮20,两个第二转轴30同轴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二转轴30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导向轮20。
所述分段式轮组500设置于电梯对重的正上方,因为对重一般都靠近井道b内壁,该导轨a可穿过分段式轮组500中两个第二转轴30的间隙并伸到所述井道b的顶部。
所述井道b的顶部设置有支架600,所述导轨a可与所述支架600相连,如此可避免该导轨a悬空,提高该导轨a的连接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重梁组;
两个分别与承重梁组两端相连的承载支座;
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支撑两个所述承载支座;
井道;所述井道的内壁与两个承载支座相连;
竖直设置于井道中的两个导轨;两个所述导轨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件相连;
设置于承重梁组上一体式轮组和分段式轮组;所述一体式轮组处于电梯轿厢的正上方,所述分段式轮组电梯对重的正上方,两个导轨中的一个导轨穿过所述分段式轮组直至靠近井道顶部;
设置于井道顶部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穿过分段式轮组的导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轮组包括第一转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的导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式轮组包括两个第二转轴和两个导向轮,两个第二转轴同轴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二转轴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间隙供两个导轨中一个导轨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座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承重梁组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垂直相连,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成L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承载支座的连接部均设置有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支撑两个所述承载支座各自的支撑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垂直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组包括至少两根平行间隔设置的承重梁,各个承重梁之间通过所述承载支座的支撑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两侧还设置有连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与支撑板、固定板垂直相连。
CN202022019050.8U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电梯结构 Active CN213568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9050.8U CN213568993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电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9050.8U CN213568993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电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68993U true CN213568993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71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19050.8U Active CN213568993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电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689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6176B (zh) 12比1载货电梯的曳引结构
JP425552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
KR100950991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권상기 설치구조와 케이지 조립체
CN213568993U (zh) 一种电梯结构
CN213568992U (zh) 一种安装稳固的承重组件及电梯
CN213536915U (zh) 一种限速器位置可调的承重组件
KR100941955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권상기 설치구조와 케이지 조립체
CN109132797B (zh) 一种无机房直角开门电梯曳引吊挂系统
CN214733629U (zh) 一种用于电梯的顶部承重结构及电梯
CN212799229U (zh) 一种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
CN102408052A (zh) 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
CN205709389U (zh) 一种曳引机布置结构
CN212245836U (zh) 一种用于重载货梯的12比1曳引结构
CN2642756Y (zh) 一种四梁六轨柔性端梁桥架的铸造起重机
CN217996416U (zh) 无机房电梯的绳头组件的安装结构以及无机房电梯
CN102887415B (zh) 电梯
CN221680498U (zh) 一种对重后置式家用电梯
CN201850027U (zh) 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
CN213569008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主机布置结构
CN217676233U (zh) 高适用性电梯轿底
CN111439657A (zh) 一种用于重载货梯的12比1曳引结构
JP419506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
CN221116612U (zh) 曳引-控制系统的安装结构及家用电梯
CN112249838B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主机布置结构
CN210029656U (zh) 一种电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