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4470U - 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64470U CN213564470U CN202022160684.5U CN202022160684U CN213564470U CN 213564470 U CN213564470 U CN 213564470U CN 202022160684 U CN202022160684 U CN 202022160684U CN 213564470 U CN213564470 U CN 2135644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minating
- guide rail
- press fit
- sealing structure
- die utens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包括导轨和分别设置于导轨上、下两侧的第一压合模具和第二压合模具,第二压合模具包括外部罩壳和设置于外部罩壳底部的底座,外部罩壳上端边沿中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填充有密封圈,第二压合模具通过导轨与第一压合模具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内部贴合模具不具有密封结构,使在抽真空后得不到有效的密封,导致同固化贴合效率不高质量不好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UV是英文Ultraviolet Rays的所写,即紫外光线,波长在10~400nm范围内。UV胶又称无影胶、光敏胶、紫外光固化胶。必须通过紫外光照射才能固化的一类胶粘剂。现有技术中,在组装例如手机背部盖板与背部摄像头边框时,通常采用贴合的方式来实现,即两侧带有物料的贴合载具对接挤压。目前采用的一种上下模具结构可用来进行贴合加工,但为使内部固化效率更快,采用真空模具往往又不能有效的防止外部气流进入。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贴合机贴合部位的腔体密封结构,使在真空贴合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证外部空气不会进入贴合部位内部,提升固化贴合效率及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部贴合模具不具有密封结构,使在抽真空后得不到有效的密封,导致同固化贴合效率不高质量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包括导轨和分别设置于导轨上、下两侧的第一压合模具和第二压合模具,
第二压合模具包括外部罩壳和设置于外部罩壳底部的底座,外部罩壳上端边沿中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填充有密封圈,第二压合模具通过导轨与第一压合模具活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密封圈为具有一定韧性的密封胶圈,且密封圈底部与凹槽底部通过粘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座底部连接有升降气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座与外部罩壳为焊接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部罩壳一侧设有泄压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压合模具底面也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技术方案在外部罩壳上端边沿中间开设的凹槽,及凹槽内设置的密封胶圈,可使在真空贴合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证外部空气不会进入贴合部位内部,提升固化贴合效率及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压合模具及第二压合模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压合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压合模具的外部罩壳、密封圈及凹槽局部放大后示意图。
【主要部件/组件附图标记说明表】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 | 导轨 | 31 | 凹槽 |
2 | 第一压合模具 | 32 | 密封圈 |
3 | 第二压合模具 | 33 | 底座 |
30 | 外部罩壳 | 4 | 升降气缸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例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状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3,一种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包括导轨1和分别设置于导轨1上、下两侧的第一压合模具2和第二压合模具3,
第二压合模具3包括外部罩壳30和设置于外部罩壳30底部的底座33,外部罩壳30上端边沿中部开设有凹槽31,凹槽31内部填充有密封圈32,第二压合模具3通过导轨1与第一压合模具2活动连接。
外部罩壳30上端边沿中间开设的凹槽31,及凹槽31内设置的密封胶圈,可使在真空贴合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证外部空气不会进入贴合部位内部。工作时,当第二压合模具3与第一压合模具2贴合并开始抽真空时,密封圈32自动贴紧,从而保证内外空气不会流通。
参照图3,优选地,密封圈32为具有一定韧性的密封胶圈,且密封圈32底部与凹槽31底部通过粘合连接。
参照图1,优选地,底座33底部连接有升降气缸4。
参照图1,优选地,底座33与外部罩壳30为焊接连接。
参照图2,优选地,外部罩壳30一侧设有泄压阀门。
开启时,通过打开泄压阀门使第二压合模具3与第一压合模具2分离。
参照图1,优选地,第一压合模具2底面也设有密封圈32。
为达到更加可靠的密封状态,可在第一压合模具2底面设置密封圈3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外部罩壳30上端边沿中间开设的凹槽31,及凹槽31内设置的密封胶圈,可使在真空贴合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证外部空气不会进入贴合部位内部。工作时,当第二压合模具3与第一压合模具2贴合并开始抽真空时,密封圈32自动贴紧,从而保证内外空气不会流通,提升固化贴合效率及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导轨上、下两侧的第一压合模具和第二压合模具,
所述第二压合模具包括外部罩壳和设置于所述外部罩壳底部的底座,所述外部罩壳上端边沿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填充有密封圈,所述第二压合模具通过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一压合模具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具有一定韧性的密封胶圈,且所述密封圈底部与所述凹槽底部通过粘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部连接有升降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外部罩壳为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罩壳一侧设有泄压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模具底面也设有所述密封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60684.5U CN213564470U (zh) | 2020-09-27 | 2020-09-27 | 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60684.5U CN213564470U (zh) | 2020-09-27 | 2020-09-27 | 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64470U true CN213564470U (zh) | 2021-06-29 |
Family
ID=76578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60684.5U Active CN213564470U (zh) | 2020-09-27 | 2020-09-27 | 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64470U (zh) |
-
2020
- 2020-09-27 CN CN202022160684.5U patent/CN2135644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564470U (zh) | 贴合机贴合位的腔体密封结构 | |
CN105720221A (zh) | 一种应用于小型电池包的金属件压力防爆泄压平衡阀 | |
CN210106128U (zh) | 隔膜泵 | |
CN110695598A (zh) | 一种通风过滤器壳体焊接用组装夹持机构 | |
CN212095171U (zh) | 一种新型胶辊衬套加装装置 | |
CN214837474U (zh) | 一种具有防泄漏功能的发泡油压机用液压油缸壳体结构 | |
CN101649794B (zh) | 燃油箱的燃料泵固定装置 | |
CN213563842U (zh) | 贴合机内部的uv固化真空腔体机构 | |
CN217865762U (zh) | 一种真空袋用抽气阀门 | |
CN219062415U (zh) | 一种管壳密封结构 | |
CN210317739U (zh) | 一种降低噪音及能源消耗的双密封螺杆泵 | |
CN212338177U (zh) | 一种承受反压能力强的机械密封结构 | |
JP4466874B2 (ja) | 燃料電池用構成部品 | |
CN217827765U (zh) | 一种清洗机 | |
CN215257811U (zh) | 一种桶顶边一体折弯的顶盖用多层密封圈结构 | |
CN221561708U (zh) | 一种改善刨花板防霉性能的设备 | |
CN213887734U (zh) |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汽车模具用冲压设备 | |
CN215672680U (zh) | 一种用于涂料过滤的隔膜泵体 | |
CN211202871U (zh) | 一种复合垫片 | |
CN218816030U (zh) | 一种工程机械驾驶室玻璃粘结组件 | |
CN214075269U (zh) | 一种板式过滤器端面损坏的叠层修复结构 | |
CN218236120U (zh) | 一种具有高密封性的液压泵 | |
CN211245868U (zh) | 一种空气过滤器密封垫连接结构 | |
CN209875434U (zh) | 一种具有密封结构的ro泵 | |
CN217558687U (zh) | 一种液压油缸用保护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8000 5th floor, building 2, Kangli City, 66 Pingji Avenue, shanglilang community, Nanw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uangs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Three Blocks, 33 Ping'an Avenue, Pinghu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HUANGSHI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