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4261U - 一种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64261U CN213564261U CN202022191777.4U CN202022191777U CN213564261U CN 213564261 U CN213564261 U CN 213564261U CN 202022191777 U CN202022191777 U CN 202022191777U CN 213564261 U CN213564261 U CN 2135642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trusion
- multilayer
- producing
- film
- d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涉及薄膜挤出模具领域,该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包括模体,模体内间隔设有多条物料通道,模体的上表面设有多个与物料通道连通的进料口,模体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与物料通道连通的挤出口;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体还包括两条相互对称设置的挤压辊,经多个挤出口挤出的多层单层膜层叠穿过两条挤压辊之间;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还包括至少一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驱动任一条挤压辊靠近或远离另一条挤压辊,两条挤压辊相互挤压以将多层单层膜压紧制备得到复合膜。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挤压辊存在磨损导致挤压力度不足、复合模之间多层单层膜粘连性不强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挤出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
背景技术
复合模中多层单层膜是通过挤压得到的,层与层之间是靠热熔结合,所以拉伸性能好、表面亮度好,符合涂胶膜、食品膜及高级包装膜的多项标准,目前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复合膜的挤压是通过设置两条挤压辊进行挤压,因此,两条挤压辊之间的挤压力对于复合膜的制备起到关键作用,而目前多层共挤模头中挤压辊之间的挤压力度不可调节,当挤压辊长期运行受到磨损时,导致挤压辊对于复合模的挤压力度不足,将导致复合膜中多层单层膜之间的粘连性不强,影响了复合膜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当中挤压辊存在磨损导致挤压力度不足、复合模之间多层单层膜粘连性不强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所述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包括模体,所述模体内间隔设有多条物料通道,所述模体的上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物料通道连通的进料口,所述模体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物料通道连通的挤出口;所述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体还包括两条相互对称设置的挤压辊,经多个所述挤出口挤出的多层单层膜层叠穿过两条所述挤压辊之间;所述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还包括至少一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驱动任一条所述挤压辊靠近或远离另一条所述挤压辊,两条所述挤压辊相互挤压以将多层所述单层膜压紧制备得到复合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节机构驱动挤压辊,在调节机构的驱动下,能够快速调节其中一挤压辊与另一挤压辊之间的间距,从而达到调节两条挤压辊之间挤压力的作用,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当中挤压辊存在磨损导致挤压力度不足、复合模之间多层单层膜粘连性不强的技术问题。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调节机构分别用于驱动一条所述挤压辊靠近或远离另一所述挤压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挤压辊的两端延伸出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所述调节机构连接至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导轨和滑动设于所述导轨上的移动座,所述移动座通过一连接件连接至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呈字母“Y”形设置,所述连接件的第一连杆连接至所述第一轴体,所述连接件的第二连杆连接至所述第二轴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挤压辊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呈空心结构并围合形成冷却腔,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冷气进口与冷气出口,其中,所述冷气进口贯穿于所述第一轴体,所述冷气出口贯穿于所述第二轴体,所述冷气进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冷气供应设备。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挤压辊还包括胶层套,所述胶层套套设于所述筒体的外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还包括卷扬辊,所述卷扬辊由动力机构驱动旋转,经过挤压得到的复合膜缠绕于所述卷扬辊的外表面。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物料通道呈螺旋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与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与/或附加的方面与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与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挤压辊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与挤压辊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器件符号说明:
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100、模体10、物料通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挤压辊20、筒体21、第一轴体22、冷气进口23、第二轴体24、冷气出口25、胶层套26、调节机构30、导轨31、移动座32、连接件33、第一连杆34、第二连杆35、单层膜40、复合膜50、卷杨辊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与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与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与所有的组合。
请结合图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该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100用于制备复合膜50,复合膜50主要用于制备包装材料等,如药品的包装材料。
该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100包括模体10,模体10内间隔设有多条物料通道11,该物料通道11呈倒立的锥形,当然,在其它更优的实施例中,物料通道11呈螺旋形设置,模体10的上表面设有多个与物料通道11连通的进料口12,模体10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与物料通道11连通的挤出口13;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体10还包括两条相互对称设置的挤压辊20,经多个挤出口13挤出的多层单层膜40层叠穿过两条挤压辊20之间;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还包括至少一组调节机构30,调节机构30驱动任一条挤压辊20靠近或远离另一条挤压辊20,两条挤压辊20相互挤压以将多层单层膜40压紧制备得到复合膜50。
设置调节机构30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调节机构30调节两条挤压辊20之间的间距,以调节挤压辊20对多层单层膜40的挤压力,通过向多层单层膜40施加足够的挤压力,能够保证多层单层膜40之间的胶着复合效果更好,从而保证了复合膜50的粘连性能,从而保障复合膜50的使用性能。
在本实施例当中,调节机构30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调节机构30分别控制一条挤压辊20,调节机构30分别用于驱动一条挤压辊20靠近或远离另一挤压辊20,通过两组调节机构30的驱动,能够有效调整两条挤压辊20之间的间距,当两条挤压辊20相聚较远时,有利于多层单层膜40的放入,以便于挤压复合工作的进行。
由于调节机构30用于调节挤压辊20与另一挤压辊20之间的间距,因此,在本实施例当中,挤压辊20的两端延伸出第一轴体22与第二轴体24,调节机构30连接至第一轴体22与第二轴体24。
为了便于描述,下面就以其中一组调节机构30做出具体描述:
调节机构30包括导轨31和滑动设于导轨31上的移动座32,移动座32通过一连接件33连接至第一轴体22与第二轴体24,其中,连接件33的一端呈字母“Y”形设置,连接件33的第一连杆34连接至第一轴体22,连接件33的第二连杆35连接至第二轴体,在挤压辊20对多层单层膜40施加压力时,第一连杆34与第二连杆35能够有效保证挤压辊20的两端受力平衡,从而为多层单层膜40提供良好的挤压力。
其中,挤压辊20包括筒体21,筒体21呈空心结构并围合形成冷却腔,筒体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冷却腔连通的冷气进口23与冷气出口25,其中,冷气进口23贯穿于第一轴体22,冷气出口25贯穿于第二轴体24,冷气进口23通过管道连接至冷气供应设备,当冷气进入筒体21内部的冷却腔时,能够有效降低筒体21的表面温度,能够快速降低挤压得到的复合膜50的温度,从而有利于复合膜50的定型。
更优的,挤压辊20还包括胶层套,胶层套套设于筒体21的外围,胶层套能够有效避免多层单层膜40与两条挤压辊20同时接触,而胶层套也能够有效的将筒体21的低温传递至多层单层膜40,以得到性能更优的复合膜50。
在本实施例当中,该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100还包括卷扬辊60,卷扬辊60由动力机构驱动旋转,该动力机构可以是现有技术当中采用的伺服电机等,经过挤压得到的复合膜50缠绕于卷扬辊60的外表面,通过卷扬辊60的转动,能够有效的对复合后的复合膜50进行收集。
本实施例所示的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100的工作过程是:通过向多个进料口12注入不同材质的物料,物料依次经过物料通道11与挤出口13挤出形成单层膜40,多层单层膜40层叠通过两条挤压辊20之间,在两条挤压辊20的双重挤压作用下,并通过卷扬辊60的拉动,多层单层膜40将被逐渐挤压复合以形成复合膜50,从而得到使用性能良好的复合膜5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与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与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包括模体,所述模体内间隔设有多条物料通道,所述模体的上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物料通道连通的进料口,所述模体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物料通道连通的挤出口;所述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体还包括两条相互对称设置的挤压辊,经多个所述挤出口挤出的多层单层膜层叠穿过两条所述挤压辊之间;所述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还包括至少一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驱动任一条所述挤压辊靠近或远离另一条所述挤压辊,两条所述挤压辊相互挤压以将多层所述单层膜压紧制备得到复合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调节机构分别用于驱动一条所述挤压辊靠近或远离另一所述挤压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的两端延伸出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所述调节机构连接至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导轨和滑动设于所述导轨上的移动座,所述移动座通过一连接件连接至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呈字母“Y”形设置,所述连接件的第一连杆连接至所述第一轴体,所述连接件的第二连杆连接至所述第二轴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呈空心结构并围合形成冷却腔,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冷气进口与冷气出口,其中,所述冷气进口贯穿于所述第一轴体,所述冷气出口贯穿于所述第二轴体,所述冷气进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冷气供应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还包括胶层套,所述胶层套套设于所述筒体的外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还包括卷扬辊,所述卷扬辊由动力机构驱动旋转,经过挤压得到的复合膜缠绕于所述卷扬辊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通道呈螺旋形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91777.4U CN213564261U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一种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91777.4U CN213564261U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一种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64261U true CN213564261U (zh) | 2021-06-29 |
Family
ID=76579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91777.4U Active CN213564261U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一种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64261U (zh) |
-
2020
- 2020-09-29 CN CN202022191777.4U patent/CN2135642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72978B (zh) | 一种电池封装铝塑复合膜的挤出复合设备及工艺 | |
CN107972296A (zh) | 一种胶膜背板复合材料的连线生产设备 | |
US4115502A (en) | Extrusion method involving rotations | |
CN213564261U (zh) | 一种用于生产薄膜的多层共挤模头 | |
CN114193741B (zh) | 一种强迫水冷塑料挤出薄膜复合机组 | |
CN207607110U (zh) | 塑料片材与印刷薄膜无胶覆合装置 | |
CN101879805B (zh) | 一种多层膜生产设备及多层膜生产方法 | |
CN102205645A (zh) | 一种吹膜式真空热封滴灌带的加工方法及设备 | |
CN113580524A (zh) | 一种高阻隔多层共挤膜的加工设备和制备方法 | |
CN105109173A (zh) | 一种多层共挤制备软管片材的方法 | |
CN101234369B (zh) | 一种贴片式迷宫流道滴灌带及生产方法 | |
CN113290808B (zh) | 多层共挤型太阳能背板的制作设备 | |
CN101298183A (zh) | 一种三层塑料共挤复合膜的制备工艺 | |
CN216941864U (zh) | 一体化自动成膜装置 | |
CN105058825A (zh) | 一种交叉多阻隔层共挤膜的生产方法 | |
CN100355554C (zh) | 连续生产正交复合双向抗拉有热封层筒形膜的方法及装置 | |
CN212860561U (zh) | 流延膜机组生产系统 | |
US11780119B2 (en) | Pressurizing pre-impregnating die head special for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sheet machine | |
CN203959431U (zh) | 一种薄膜复合收卷装置 | |
CN207495969U (zh) | 复合膜单淋共挤设备 | |
CN116638727B (zh) | 一种多层共挤挤出机 | |
CN218366454U (zh) | 一种瓦楞板成型辊 | |
CN115503207B (zh) | 一种产生多层复合薄膜的成型方法及模具 | |
CN218948658U (zh) | 一种铝箔复合纸的淋膜装置 | |
CN214927260U (zh) | 发泡片材无胶在线自动覆膜生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