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46411U - 车辆电池散热载体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电池散热载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46411U CN213546411U CN202022894116.8U CN202022894116U CN213546411U CN 213546411 U CN213546411 U CN 213546411U CN 202022894116 U CN202022894116 U CN 202022894116U CN 213546411 U CN213546411 U CN 2135464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fan
- vehicle battery
- battery heat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箱体和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的箱盖;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左通风口和右通风口,所述左通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箱体的内底壁设置有电池安装座;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所述车辆电池散热载体还包括控制器和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风扇向所述箱体内鼓入空气,可以增加所述箱体内电池的散热效率,避免电池热量的累积,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电池散热载体。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目前电动汽车的动力能量来源,是影响电动汽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用作电动汽车电池时,需要多个电芯进行并联或串联形成电池模组。多个电池模组安装在箱体内,如果电池箱的散热性能不佳则会导致电池模组的损坏,电池的使用寿命将大大降低,成本随之增加。此外,如果电池的热量没有得到及时散发,可能影响整车的安全。
因此,电池箱体作为电池模组的载体,对电池模组的安全和防护起着关键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电池散热载体,以解决现有的电池箱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进而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因电池发热引起的危险事故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箱体和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的箱盖;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左通风口和右通风口,所述左通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箱体的内底壁设置有电池安装座;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车辆电池散热载体还包括控制器和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风扇向所述箱体内鼓入空气,可以增加所述箱体内电池的散热效率,避免电池热量的累积,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右通风口处设置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的吹气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箱盖与所述箱体通过铰接结构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铰接结构包括轴、设置在所述箱盖上的固定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第一固定耳和第二固定耳;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沿所述固定块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固定块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耳和所述第二固定耳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耳和所述第二固定耳上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二通孔,所述轴同时插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左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三个所述左通风口;所述箱体的右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三个所述右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左通风口和所述右通风口均为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箱盖上设置有上通风口,所述上通风口处设置有格栅。
进一步地,所述上通风口处还设置有第三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上通风口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上通风口在所述箱盖上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安装座的侧壁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沿着所述电池安装座的深度方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辆电池散热载体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辆电池散热载体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另一角度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辆电池散热载体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风扇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电池模组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箱体 20箱盖
30左通风口 31第一风扇
40右通风口 50电池安装座
61轴 62固定块
63第一固定耳 64第二固定耳
21上通风口 80燕尾榫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装配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如图1-图5所示,所述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箱体10和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的箱盖20;所述箱体10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左通风口30和右通风口 40,所述左通风口30处设置有第一风扇31,所述箱体10的内底壁设置有电池安装座5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风扇31向所述箱体10内鼓入空气,可以增加所述箱体10内电池的散热效率,避免电池热量的累积,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在所述右通风口40处设置了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31和所述第二风扇的吹气方向相反。即,当所述第一风扇31向外箱体10内鼓入气体时,所述第二风扇向外排气;当第一风扇31向外箱体 10外排气时,所述第二风扇向所述箱体10内鼓入气体。
为了防止杂物进入所述箱体10中,在所述左通风口30和所述右通风口 40处设置了格栅。
所述箱盖20与所述箱体10通过铰接结构铰接。具体而言,所述铰接结构包括轴61、设置在所述箱盖20上的固定块62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10上的第一固定耳63和第二固定耳64;所述固定块62上设置有沿所述固定块 62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固定块62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耳63和所述第二固定耳64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耳63和所述第二固定耳64 上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二通孔,所述轴61同时插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
进一步地,为了方式箱盖20关闭之后,由于车辆的晃动被打开,在所述箱盖20和箱体10上设置锁,所述锁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10上的公扣和设置在所述箱盖20上的母扣。
所述箱体10的左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三个所述左通风口30;所述箱体10 的右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三个所述右通风口40。优选地,所述左通风口30和所述右通风口40均为圆形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在所述箱盖20上设置有上通风口21,所述上通风口21处还设置有第三风扇。为了防止杂物进入所述箱体10,所述上通风口21处设置有格栅。在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通风口21 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上通风口21在所述箱盖20上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通风口21、左通风口30和右通风口40处均设置有风扇。但是不能同时向箱体10内鼓风,至少保留一侧是向箱体10外通风的。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安装座50的侧壁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沿着所述电池安装座50的深度方向分布。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一些电池模组的固定座设置为燕尾榫结构80(如图6所示),因此设置燕尾槽结构的目的是为了适配该燕尾榫结构80。
所述箱体10和所述箱盖20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例如铝合金。
此外,所述车辆电池散热载体还包括控制器和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箱体10内,所述第一风扇31和所述第二风扇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箱体10内的温度到达设定值时,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风扇31和所述第二风扇启动。
在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也与所述第三风扇电连接。当所述箱体10内的温度到达设定值时,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风扇31、所述第二风扇以及第三风扇启动。其中,第一风扇31向内鼓气,所述第二风扇以及第三风扇向外排气。当然还有其他的控制方式,但至少要保证一组风扇向内鼓气,一组风扇向外排气。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箱体(10)和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的箱盖(20);所述箱体(10)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左通风口(30)和右通风口(40),所述左通风口(30)处设置有第一风扇(31),所述箱体(10)的内底壁设置有电池安装座(50);所述箱体(10)和所述箱盖(20)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车辆电池散热载体还包括控制器和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箱体(10)内,所述第一风扇(31)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通风口(40)处设置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31)和所述第二风扇的吹气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0)与所述箱体(10)通过铰接结构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结构包括轴(61)、设置在所述箱盖(20)上的固定块(62)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10)上的第一固定耳(63)和第二固定耳(64);所述固定块(62)上设置有沿所述固定块(62)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固定块(62)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耳(63)和所述第二固定耳(64)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耳(63)和所述第二固定耳(64)上设置有相互对齐的第二通孔,所述轴(61)同时插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的左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三个所述左通风口(30);所述箱体(10)的右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三个所述右通风口(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通风口(30)和所述右通风口(40)均为圆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0)上设置有上通风口(21),所述上通风口(21)处设置有格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风口(21)处还设置有第三风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风口(21)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上通风口(21)在所述箱盖(20)上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池散热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安装座(50)的侧壁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沿着所述电池安装座(50)的深度方向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94116.8U CN213546411U (zh) | 2020-12-04 | 2020-12-04 | 车辆电池散热载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94116.8U CN213546411U (zh) | 2020-12-04 | 2020-12-04 | 车辆电池散热载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46411U true CN213546411U (zh) | 2021-06-25 |
Family
ID=76485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894116.8U Active CN213546411U (zh) | 2020-12-04 | 2020-12-04 | 车辆电池散热载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4641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24395A (zh) * | 2022-09-20 | 2022-10-21 | 广东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 |
-
2020
- 2020-12-04 CN CN202022894116.8U patent/CN21354641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24395A (zh) * | 2022-09-20 | 2022-10-21 | 广东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89210B2 (ja) | 電気的又は電子的な組込物のためのハウジング構造体 | |
JP6085784B2 (ja)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2014203543A (ja) | 電池パック | |
CN213546411U (zh) | 车辆电池散热载体 | |
JP2011138960A (ja) | 車両用電力変換装置 | |
CN209804729U (zh) | 一种铅酸蓄电池散热装置 | |
JP6706861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CN116544599A (zh) | 一种强效散热的模块化组合式液冷新能源电池托盘 | |
CN216844927U (zh) | 一种电控盒、控制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5929866U (zh) | 一种除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3989825U (zh) | 一种带有清洁结构的高效散热型电气控制柜 | |
CN205790995U (zh) | 方便组装的防尘配电柜 | |
CN209930817U (zh) | 电器盒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343553U (zh) | 电控箱 | |
CN211959887U (zh) | 一种防护散热功率设备 | |
CN211047549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梯控制柜 | |
CN107994520B (zh) | 一种高容纳性防潮电缆槽盒 | |
CN215733016U (zh) |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箱 | |
CN219892755U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综合配电箱 | |
CN112018645A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气设备防尘保护装置 | |
CN218886948U (zh) | 一种变电站变压器室通风散热系统 | |
CN107681489A (zh) | 一种户外多功能配电柜 | |
CN217641536U (zh) | 一种散热锂电池包 | |
CN217182272U (zh) | 一种高散热效率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包壳体 | |
CN209994676U (zh) | 一种壳体及水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