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41156U - 一种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41156U CN213541156U CN202022647758.8U CN202022647758U CN213541156U CN 213541156 U CN213541156 U CN 213541156U CN 202022647758 U CN202022647758 U CN 202022647758U CN 213541156 U CN213541156 U CN 2135411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rod
- cavity
- cylinder
- shock absorber
- cylinder barr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包括有缸筒,在所述缸筒中插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能相对于所述缸筒往复进给,在所述缸筒上固定着后弹簧垫,在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前弹簧垫,在所述前弹簧垫和后弹簧垫之间夹持有总成弹簧,在所述缸筒侧部并联设置有一个高压油气缸,所述缸筒内壁中空形成有工作腔,所述高压油气缸中形成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与所述工作腔连通,在所述缸筒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下方连接着隔离块,由所述隔板和所述隔离块围成进油腔和回油腔,所述进油腔和回油腔与所述调节腔连通,所述调节腔的前后两端均形成有高压气室,在高压气室中充满氮气,在所述调节腔中设置有阀杆,在所述阀杆两端套设有两个浮动活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总成,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一旦由于路面坑洼而发生侧倾现象,减震器所受到的瞬时冲击力会迅速增大,容易造成减震器弹簧被压缩超过极值而导致减震失效,针对于此,在专利号为CN201320132499.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防撞平衡前减震器总成,由减震器、前叉管组合件、摇臂、平衡臂组成,所述前叉管组合件用横臂焊接两支前叉管组成,所述减震器由液压式阻尼器、变节距圆柱螺旋弹簧组成,每支前叉管对应连接减震器、摇臂、和平衡臂,减震器与前叉管分体,减震器上端与前叉管连接,减震器下端与摇臂中间连接,所述摇臂一端与前叉管下端连接,平衡臂与摇臂通过转轴组合连接为一体,转轴外设置转轴套,平衡臂一端与前叉管连接,平衡臂另一端与摇臂连接,该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一个平衡臂机构,极大改善了车辆在行驶中,抗侧倾能力增强,提高了车辆的平衡性,防止车辆跑偏,保持车体的姿态平稳,提高了车辆防撞能力,改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操纵的安全性。
但是,上述专利中设置的平衡臂,尽管可以起到防侧倾的作用,不过由于其是在减震器的两侧位置额外设置用于增加阻尼的平衡臂,使得上述减震器的占用体积会大幅增加,另外,平衡臂是通过摇臂与减震器本体相互作用,即平衡臂是通过摇臂进行周向定位,再进行锁紧,这使得其牢固程度不够,长期在颠簸环境下使用容易发生松动,导致其防侧倾作用失效,而且,平衡臂在收到侧倾冲击后,只能依靠自身的弹性进行恢复,由于平衡臂是暴露在减震器外部的,且减震器所在的车辆底盘环境较为恶劣,路面上的沙石、灰尘容易在平衡臂的缝隙中堆积,造成平衡臂复位的卡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具有可变刚度弹簧的减震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包括有缸筒,在所述缸筒中插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能相对于所述缸筒往复进给,在所述缸筒上固定着后弹簧垫,在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前弹簧垫,在所述前弹簧垫和后弹簧垫之间夹持有总成弹簧,在所述缸筒侧部并联设置有一个高压油气缸,所述缸筒内壁中空形成有工作腔,所述高压油气缸中形成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与所述工作腔连通,在所述缸筒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下方连接着隔离块,所述隔板与所述缸筒的内壁平行,所述隔离块垂直连接在所述隔板的下方,由所述隔板和所述隔离块围成进油腔和回油腔,所述进油腔和回油腔与所述调节腔连通,所述调节腔的前后两端均形成有高压气室,在高压气室中充满氮气,在所述调节腔中设置有阀杆,所述阀杆位于两个高压气室之间,在所述阀杆两端套设有两个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能沿所述阀杆滑动,由所述浮动活塞将所述高压气室封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阀杆上还套设有两个活塞,所述两个活塞位于所述两个浮动活塞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活塞杆上还套设辅助弹簧,所述缸筒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安装板,所述辅助弹簧的后端连接在环形安装板上,所述辅助弹簧的前端抵靠在前弹簧垫上,所述前弹簧垫能随活塞杆一起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防撞垫块,在所述辅助弹簧与所述活塞杆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防撞垫块位于该间隙中,所述辅助弹簧的前端形成为尖端,所述防撞垫块的直径要大于所述尖端的直径,所述防撞垫块能对所述辅助弹簧的前端进行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在所述活塞杆的前端套设有顶胶,所述顶胶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前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缸筒侧部并联一个高压油气缸,高压油气缸两端填充高压氮气,而高压油气缸的中部形成调节腔,减震器在正常工况下,内部的阻尼液是无法进入到高压油气缸中获得节流阻尼,当车辆行驶在坑洼路段发生较大幅度侧倾时,由于减震器受到的瞬间压缩力增大,导致活塞杆向缸筒后部压缩,使得减震器内部工作腔的体积缩小,部分阻尼液通过进油腔被压入高压油气缸,并通过高压油气缸内部的活塞和阀片进行二次节流,产生较大的阻尼力来对抗车辆侧倾,而当车辆恢复正常行驶后,高压油气缸中的阻尼液通过回油腔返回到减震器缸筒内,由此完成一个循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包括有缸筒1,缸筒内部中空形成有工作腔,在工作腔中填充有液态的阻尼液,在缸筒中插接有活塞杆2,活塞杆后端位于工作腔中,活塞杆的前端则穿过缸筒前端的防尘端盖3向外延伸,对应的,在防尘端盖上开设有能容纳该活塞杆穿过的通孔,在通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密封机构如密封圈等,活塞杆的前端通过顶胶4连接着安装架5,所述顶胶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前端。
安装架固定在车辆底盘上,当车辆受到颠簸产生振动时,车辆底盘可以将振动产生的冲击力通过安装架传递给活塞杆,使得活塞杆受压向后移动,在活塞杆向后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工作腔中的阻尼液对活塞杆的向后移动形成阻力,逐渐消化掉振动产生的冲击力,由此起到减震作用。
同时,在活塞杆上套接有前弹簧垫6,在缸筒上固定着后弹簧垫7,前弹簧垫可以随着活塞杆一起伸缩,而后弹簧垫固定在缸筒上始终不动,在前弹簧垫和后弹簧垫之间夹持有总成弹簧8,总成弹簧和活塞杆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空隙,在该空隙中还设置有辅助弹簧9,缸筒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安装板10,辅助弹簧的后端连接在环形安装板上,辅助弹簧的前端抵靠在前弹簧垫上,所述前弹簧垫能随活塞杆一起移动。通过设置总成弹簧和辅助弹簧,一方面可以在活塞杆受压向后移动的过程中,由总成弹簧和辅助弹簧提供阻力进行减振,另一方面在外部振动源消失后,可以利用总成弹簧和辅助弹簧自身的回复力带动活塞杆复位。
为了防止车辆侧倾造成减震器损坏,本实施例中的减震器在缸筒的侧部并联设置有一个高压油气缸11,高压油气缸内部中空形成有调节腔12,在调节腔的前后两端均形成有高压气室13,高压气室中填充有氩气,使得其具有较高的气压,在调节腔中设置有阀杆14,阀杆是与缸筒同轴向设置的,即阀杆处于一个水平状态,在阀杆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个浮动活塞15,浮动活塞能沿所述阀杆滑动,由所述浮动活塞将所述高压气室封闭,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倾时,减震器受到的瞬时冲击力猛增,导致活塞杆快速将阻尼液压入调节腔中,使得调节腔内部液压增大,在调节腔液压的作用下,浮动活塞朝向高压气室方向移动,直至高压气室中的气压与调节腔中的液压相等,此时,浮动活塞停止移动,随后,当冲击源消失后,活塞杆在总成弹簧和辅助弹簧的作用下复位,缸筒内部工作腔体积增大,阻尼液重新向工作腔中回流导致调节腔液压降低小于高压气室的气压,由此在高压气室气压的作用下浮动活塞复位。
为了进一步消耗阻尼液的冲击力,在阀杆上还套设有两个活塞16,所述两个活塞位于所述两个浮动活塞之间,当阻尼液进入到调节腔以后,同时也能推动两个活塞朝阀杆的两端移动,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消耗阻尼液的冲击动能。
为了对进入调节腔的阻尼液进行导向,在缸筒中设置有隔板18,所述隔板下方连接着隔离块19,所述隔板与所述缸筒的内壁平行,所述隔离块垂直连接在所述隔板的下方,由所述隔板和所述隔离块围成进油腔20和回油腔21,所述进油腔和回油腔与所述调节腔连通。
在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防撞垫块17,在所述辅助弹簧与所述活塞杆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防撞垫块位于该间隙中,所述辅助弹簧的前端形成为尖端,所述防撞垫块的直径要大于所述尖端的直径,所述防撞垫块能对所述辅助弹簧的前端进行限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包括有缸筒,在所述缸筒中插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能相对于所述缸筒往复进给,在所述缸筒上固定着后弹簧垫,在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前弹簧垫,在所述前弹簧垫和后弹簧垫之间夹持有总成弹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筒侧部并联设置有一个高压油气缸,所述缸筒内壁中空形成有工作腔,所述高压油气缸中形成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与所述工作腔连通,在所述缸筒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下方连接着隔离块,所述隔板与所述缸筒的内壁平行,所述隔离块垂直连接在所述隔板的下方,由所述隔板和所述隔离块围成进油腔和回油腔,所述进油腔和回油腔与所述调节腔连通,所述调节腔的前后两端均形成有高压气室,在高压气室中充满氮气,在所述调节腔中设置有阀杆,所述阀杆位于两个高压气室之间,在所述阀杆两端套设有两个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能沿所述阀杆滑动,由所述浮动活塞将所述高压气室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杆上还套设有两个活塞,所述两个活塞位于所述两个浮动活塞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杆上还套设辅助弹簧,所述缸筒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安装板,所述辅助弹簧的后端连接在环形安装板上,所述辅助弹簧的前端抵靠在前弹簧垫上,所述前弹簧垫能随活塞杆一起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防撞垫块,在所述辅助弹簧与所述活塞杆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防撞垫块位于该间隙中,所述辅助弹簧的前端形成为尖端,所述防撞垫块的直径要大于所述尖端的直径,所述防撞垫块能对所述辅助弹簧的前端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杆的前端套设有顶胶,所述顶胶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前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47758.8U CN213541156U (zh) | 2020-11-17 | 2020-11-17 | 一种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47758.8U CN213541156U (zh) | 2020-11-17 | 2020-11-17 | 一种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41156U true CN213541156U (zh) | 2021-06-25 |
Family
ID=76482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47758.8U Active CN213541156U (zh) | 2020-11-17 | 2020-11-17 | 一种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41156U (zh) |
-
2020
- 2020-11-17 CN CN202022647758.8U patent/CN2135411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S6264603A (ja) | 車輪懸架装置用油圧緩衝器における底突き防止装置 | |
CN212131185U (zh) | 后减震器悬架总成 | |
WO2014057897A1 (ja) | 懸架装置 | |
US8215620B2 (en) | Self-pumping ride level control system | |
CN213541156U (zh) | 一种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 | |
US8820494B2 (en) | Hydraulic shock absorbing apparatus of vehicle | |
CN112211944A (zh) | 一种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 | |
CN212717760U (zh) | 一种用于汽车气囊的减震器 | |
CN1269684C (zh) | 变阻尼后减震器 | |
WO2017144476A1 (en) | Suspension assembly for a vehicle | |
CN102996696A (zh) | 重型工矿车辆所用后悬架油缸 | |
JP2003172395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 |
CN217207477U (zh) | 一种摩托车气动悬挂结构 | |
CN217145565U (zh) | 液压悬架系统及汽车 | |
CN216478638U (zh) | 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 | |
JPS6264604A (ja) | 車輪懸架装置用油圧緩衝器における底突き防止装置 | |
US20050127587A1 (en) | Hydraulic shock absorbing apparatus of vehicle | |
CN206623945U (zh) | 复合材料自行车隐藏式避震装置 | |
JP2004019693A (ja) | 油圧緩衝器 | |
CN114877001B (zh) | 多阶段变阻尼的减震器 | |
JP2017180776A (ja) | 緩衝器 | |
JP4768518B2 (ja) |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 |
CN110103658A (zh) | 一种基于自动调节技术的汽车悬挂用辅助减震装置 | |
CN221462828U (zh) |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0191070U (zh) | 一种基于自动调节技术的汽车悬挂用辅助减震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