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39350U - 一种连接组件、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和保温墙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组件、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和保温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39350U
CN213539350U CN202022424353.8U CN202022424353U CN213539350U CN 213539350 U CN213539350 U CN 213539350U CN 202022424353 U CN202022424353 U CN 202022424353U CN 213539350 U CN213539350 U CN 213539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plate
plate body
rod
join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243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
赵廷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4243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39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39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393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保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和保温墙体。该连接组件包括底板、连接座以及连接螺栓。其中,底板开设有与连接螺栓配合的连接孔,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孔后与保温板连接,从而使得底板与保温板连接;并且连接螺栓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用于与钢筋连杆配合。而连接座与底板连接,且连接座远离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用于与钢丝网片卡接,第二卡接部用于与配合于安装孔内的钢筋连杆卡接。由此,在底板与保温板连接后,通过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分别与钢丝网片及钢筋连杆连接,从而能够提高连接的效率,并降低使用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组件、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和保温墙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保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和保温墙体。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外墙保温已由原来的薄抹灰系统逐渐变更为内置保温板现浇系统,现浇式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采用钢丝网架复合保温板作为保温层,将钢丝网架复合保温板置于结构钢筋外侧,并支设模板,在保温板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自保温复合墙体。
但由于安装的过程中要固定钢丝网、保温板及内撑内外模板,故通常要用到复杂的连接件,从而导致安装的效率较低及使用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和保温墙体,其能够提高保温板的安装效率,并降低使用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底板、连接座以及连接螺栓;
底板与连接座连接,底板开设有与连接螺栓配合的连接孔;连接螺栓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用于与钢筋连杆配合;
连接座远离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用于与钢丝网片卡接,第二卡接部用于与配合于安装孔内的钢筋连杆卡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座包括凸设于底板的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交叉设置;
第一板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抵接台及第二抵接台;第二板体的远离底板的一端设置有凸台,凸台位于第一板体设置有第一抵接台的一侧;
凸台与第一板体间隔,以与第一板体形成供钢丝网片的钢丝通过的通道;第一抵接台与第二板体远离底板的一端间隔设置,以与通道共同形成第一卡接部;
第二抵接台用于与第二板体共同形成第二卡接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体设置有两个第一抵接台,两个第一抵接台分别位于第二板体的两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台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与凸台朝向第一板体的侧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抵接台朝向底板的一侧的侧面与第二板体远离底板的一端的端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钢筋的直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抵接台朝向底板的一侧开设有与钢筋连杆配合的安装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槽的中心轴线与安装孔的中心轴线垂直,并处于同一平面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垂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包括钢丝网片、钢筋连杆、保温板以及多个上述的连接组件;
钢筋连杆包括第一杆体及与第一杆体连接的第二杆体,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垂直;
连接螺栓与连接孔配合,并钻入保温板内,以使得底板与保温板抵接;多个第一卡接部均与钢丝网片卡接;第一杆体与安装孔配合,第二杆体与第二卡接部配合。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墙体,保温墙体包括上述的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连接组件包括底板、连接座以及连接螺栓。其中,底板开设有与连接螺栓配合的连接孔,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孔后与保温板连接,从而使得底板与保温板连接;并且连接螺栓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用于与钢筋连杆配合。而连接座与底板连接,且连接座远离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用于与钢丝网片卡接,第二卡接部用于与配合于安装孔内的钢筋连杆卡接。由此,在底板与保温板连接后,通过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分别与钢丝网片及钢筋连杆连接,从而能够提高钢丝网片、钢筋连杆以及保温板的连接效率,并降低使用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钢丝网片及钢筋连杆第一视角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钢丝网片及钢筋连杆第二视角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座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座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座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连接组件;110-底板;120-连接座;130-连接螺栓;111-连接孔;131-安装孔;121-第一卡接部;122-第二卡接部;210-钢丝网片;220-钢筋连杆;123-第一板体;124-第二板体;125-第一抵接台;126-第二抵接台;127-凸台;128-通道;129-安装槽;200-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230-保温板;221-第一杆体;222-第二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7,图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的结构,图4-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200,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200包括钢丝网片210、钢筋连杆220、保温板230以及多个连接组件100;
连接组件100包括底板110、连接座120以及连接螺栓130;底板110与连接座120连接,底板110开设有与连接螺栓130配合的连接孔111;连接螺栓130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131,安装孔131用于与钢筋连杆220配合;连接座120远离底板1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21及第二卡接部122,第一卡接部121用于与钢丝网片210卡接,第二卡接部122用于与配合于安装孔131内的钢筋连杆220卡接。
钢筋连杆220包括第一杆体221及与第一杆体221连接的第二杆体222,第一杆体221与第二杆体222垂直;连接螺栓130与连接孔111配合,并钻入保温板230内,以使得底板110与保温板230抵接;多个第一卡接部121均与钢丝网片210卡接;第一杆体221与安装孔131配合,第二杆体222与第二卡接部122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该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200包括多个上述的连接组件100,每个连接组件100均通过连接螺栓130与保温板230连接,从而使得底板110固定于保温板230,而钢丝网片210的钢丝与多个连接组件100的第一卡接部121卡接,从而使得钢丝网片210固定于保温板230;而钢筋连杆220与安装孔131配合且与第二卡接部122卡接,从而与连接座120连接,并贯穿保温板230。
该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200的工作原理是:
该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200包括钢丝网片210、钢筋连杆220、保温板230以及多个连接组件100。其中,该连接组件100包括底板110、连接座120以及连接螺栓130。其中,底板110开设有与连接螺栓130配合的连接孔111,连接螺栓130穿过连接孔111后与保温板230连接,从而使得底板110与保温板230连接;并且连接螺栓130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131,安装孔131用于与钢筋连杆220配合。而连接座120与底板110连接,且连接座120远离底板1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21及第二卡接部122,第一卡接部121用于与钢丝网片210卡接,第二卡接部122用于与配合于安装孔131内的钢筋连杆220卡接。由此,在底板110与保温板230连接后,通过第一卡接部121及第二卡接部122分别与钢丝网片210及钢筋连杆220连接,从而能够提高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200的组装效率,并降低使用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21的作用在于固定钢丝网片210,而第二卡接部122及安装孔131的作用在于固定钢筋连杆220;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钢筋连杆220时,钢筋连杆220穿过保温板230,从而使得钢筋连杆220能够在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200成型为保温墙体的过程中,避免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200发生位移和变形,并且在安装保温墙体的内外侧模板时,起到支撑的作用,并在浇筑的过程中作为保温墙体的横向拉筋,从而起到支撑和连接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7,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连接座120时,连接座120与底板110连接,且其作用在于形成第一卡接部121及第二卡接部122,具体的,连接座120包括凸设于底板110的第一板体123及第二板体124;第一板体123与第二板体124交叉设置;第一板体12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抵接台125及第二抵接台126;第二板体124的远离底板110的一端设置有凸台127,凸台127位于第一板体123设置有第一抵接台125的一侧;凸台127与第一板体123间隔,以与第一板体123形成供钢丝网片210的钢丝通过的通道128;第一抵接台125与第二板体124远离底板110的一端间隔设置,以与通道128共同形成第一卡接部121;第二抵接台126用于与第二板体124共同形成第二卡接部122。
由此,为形成第一卡接部121,故第二板体124远离底板110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板体123间隔的凸台127,进而在凸台127与第一板体123之间形成供钢丝网片210的钢丝通过的通道128,并且第一抵接台125及凸台127位于第一板体123的同一侧,且第一抵接台125与第二板体124远离底板110的一端间隔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抵接台125远离通道128的底端,进而能够在钢丝网片210的钢丝容置于通道128内时,通过第一抵接台125对钢丝网片210起到限制作用,以避免钢丝网片210脱离通道128。在固定钢丝网片210的过程中,为提高钢丝网片210的稳定性,故第一板体123设置有两个第一抵接台125,两个第一抵接台125分别位于第二板体124的两侧。并且,第一抵接台125远离第一板体123的一端与凸台127朝向第一板体123的侧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而在设置第二抵接台126时,第二抵接台126朝向底板110的一侧的侧面与第二板体124远离底板110的一端的端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钢筋连杆220的直径,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第二抵接台126与位于第二抵接台126及第二板体124之间的钢筋连杆220卡接,从而起到固定钢筋连杆220的作用。为提高第二抵接台126与钢筋连杆220卡接的稳定性,故第二抵接台126朝向底板110的一侧开设有与钢筋连杆220配合的安装槽129。
并且在设置底板110及连接座120时,为便于钢筋连杆220与连接螺栓130配合及第二卡接部122卡接,故安装槽129的中心轴线与安装孔131的中心轴线垂直,并处于同一平面内,以在钢筋连杆220与安装孔131配合时,可以通过转动钢筋连杆220的方式使得钢筋连杆220转入安装槽129内,并与安装槽129卡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23与第二板体124垂直。
基于上述的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20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墙体,保温墙体包括上述的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20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底板、连接座以及连接螺栓;
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底板开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栓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螺栓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与钢筋连杆配合;
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与钢丝网片卡接,所述第二卡接部用于与配合于所述安装孔内的所述钢筋连杆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座包括凸设于所述底板的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抵接台及第二抵接台;所述第二板体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第一板体设置有所述第一抵接台的一侧;
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板体间隔,以与所述第一板体形成供所述钢丝网片的钢丝通过的通道;所述第一抵接台与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间隔设置,以与所述通道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卡接部;
所述第二抵接台用于与所述第二板体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卡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体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抵接台,两个所述第一抵接台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抵接台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与所述凸台朝向所述第一板体的侧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抵接台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的端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所述钢筋连杆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抵接台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钢筋连杆配合的安装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线垂直,并处于同一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垂直。
9.一种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包括钢丝网片、钢筋连杆、保温板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
所述钢筋连杆包括第一杆体及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垂直;
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连接孔配合,并钻入所述保温板内,以使得所述底板与所述保温板抵接;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均与所述钢丝网片卡接;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安装孔配合,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
10.一种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墙体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
CN202022424353.8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连接组件、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和保温墙体 Active CN213539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4353.8U CN213539350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连接组件、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和保温墙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4353.8U CN213539350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连接组件、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和保温墙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39350U true CN213539350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501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24353.8U Active CN213539350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连接组件、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和保温墙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393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042613A (ja) 建築用ブラケット、建物壁構造、および板材施工方法
JP2002331960A (ja) 中空構造物の中空部遮断具
CN213539350U (zh) 一种连接组件、建筑内置保温板模块和保温墙体
CN113187228A (zh) 一种便携式混凝土结构套管预埋工具及方法
KR200439291Y1 (ko) 벽체 거푸집과 데크 지지바 연결용 연결구
CN112144874A (zh) 一种房屋分层支模浇注工艺
CN219157973U (zh) 固定钢丝网片横丝和竖丝的支撑定位件、拉片式连接件
JP3045043U (ja) 建築用連結金具
JP3661586B2 (ja) 門型フレーム
CN219431372U (zh) 一种保温结构一体板的定位装置
JPS626169Y2 (zh)
CN216641101U (zh) 装配式钢壳复合免拆模密肋楼盖
CN216276638U (zh) 一种装配式木饰板组合式设计安装结构
CN212129572U (zh) 轻钢型装配式隔墙安装结构
CN211774809U (zh) 一种剪力墙钢板固定装置
CN210828332U (zh) 一种高支模工程用的轮扣式模板支架
CN210263521U (zh) 一种带有内侧安装外墙板的墙体结构
JP4011207B2 (ja) Alc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JPH0513841Y2 (zh)
JP3069440U (ja) 型枠巾止金具
JPH11141116A (ja) 枠組み足場用幅木
JP2537341Y2 (ja) 建屋天井根太締結構造と根太受け金具
JPH0717713Y2 (ja) 建物用仕切材支持装置
JP2529319Y2 (ja) 工業化住宅用手摺り壁ユニット
JPH0742291A (ja) 中空押出成形板の取付構造及び支持金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