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27926U -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27926U
CN213527926U CN202022283637.XU CN202022283637U CN213527926U CN 213527926 U CN213527926 U CN 213527926U CN 202022283637 U CN202022283637 U CN 202022283637U CN 213527926 U CN213527926 U CN 213527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treatment device
waste gas
mixing chamber
gas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836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有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yit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yit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yit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yit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8363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27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27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27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混合腔室,混合腔室设有废气进口及水雾进口,混合腔室的上部分别设有污染物颗粒团排放口及净化气体排放口。本实用新型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十分方便、有效,“废气”和微细“水雾”充分混合和团聚,废气中污染物吸附水雾,形成较大污染物颗粒团。处理后有害物质便于回收利用,解决现有技术“投入成本较高”、“程序复杂”、“处理后有害物质不但不能得到回收利用,还需要投入大精力进行后续处理管理”技术问题。该装置投入成本较低、程序简单,处理后的有害物质便于进行回收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日益严重。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气由于其成分复杂,难以进行很好的处理和净化。目前常见的废气处理方法,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对于含有粉尘颗粒、无机化学成分或者含有重金属成分的废气,或者含有易溶于水的有机废气,多采用过滤、喷淋水洗、静电附着沉降等方式进行净化处理;第二类对于大多数不溶于水的有机废气,多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式进行吸附,吸附后的活性炭再进行高温燃烧或者高温催化分解,将有害气体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与水等。
但是,现有大部分废气处理装置,第一类对于粉尘、无机化学成分的废气和易溶于水的有机废气,经过喷淋洗涤处理后的废水污染物的浓度很低,没有利用价值,需要按照废水处理的流程进行包括化学中和、微生物降解和沉积,在经过过滤、压滤除水变成固体废弃物进行后续处理。而且在上述两大类废气处理过程中,都需要投入包括水、化学品、活性炭等比较高的消耗性成本,处理后的有害物质不但不能得到回收利用,还需要投入大精力进行后续处理和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气处理装置,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投入成本较高”、“程序复杂”、“处理后的有害物质不但不能得到回收利用,还需要投入大精力进行后续处理和管理”技术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混合腔室,所述混合腔室设有废气进口及水雾进口,所述混合腔室的上部分别设有污染物颗粒团排放口及净化气体排放口。
进一步,所述混合腔室内设有搅拌装置。
进一步,所述搅拌装置为旋转离心叶轮。
进一步,所述水雾进口设置于所述废气进口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水雾进口连通的超声波雾化器。
进一步,所述混合腔室的上部连通有用于收集污染物颗粒团的第二腔室,所述旋转离心叶轮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位于混合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的第一连接通道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腔室的横截面积,第一连接通道的流通面积小于混合腔室的横截面积,含有水分的污染物颗粒团在混合腔室内不断沉积,向上溢流入第二腔室内并从第二腔室流出。
进一步,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设有污染物颗粒团排放管道,所述第二腔室内且靠近污染物颗粒团排放管道处的上方倾斜设有导流板。
进一步,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混合腔室顶部的净化气体排放管道。
进一步,所述净化气体排放管道呈弧线弯折形,所述净化气体排放管道的出口方向呈水平状。
进一步,所述导流板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30度~45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该装置用于废气处理,通过在混合腔室上设有废气进口及水雾进口,工业废气或者生活中“废气”,不论是有机废气或者无机废气,“废气”和微细“水雾”进行充分混合和团聚,废气中的污染物吸附水雾,形成较大污染物颗粒团,与大气中雨滴的形成原理类似,虽然该装置结构简单和成本低,但是十分地方便、有效;
2、通过在混合腔室的上部分别设有污染物颗粒团排放口及净化气体排放口,由于污染物颗粒团是由高浓度污染物与水的混合物组成因此呈溶液状态,污染物颗粒团沉积上升至混合腔室的上部,随着重力作用,从混合腔室上壁汇聚流出污染物颗粒团排放口,经过分离净化的气体从净化气体排放口排出,该装置投入成本较低、程序简单,处理后的有害物质便于进行回收利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废气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废气处理装置;10、混合腔室;11、废气进口;12、水雾进口;13、污染物颗粒团排放管道;20、旋转离心叶轮;30、净化气体排放管道;40、第二腔室;41、导流板;50、第一连接通道;200、废气;300、水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处理装置100包括混合腔室10,所述混合腔室10设有废气进口11及水雾进口12,所述混合腔室10的上部分别设有污染物颗粒团排放口及净化气体排放口。
上述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该装置用于废气处理,通过在混合腔室10上设有废气进口11及水雾进口12,工业废气或者生活中“废气”,不论是有机废气或者无机废气,“废气”和微细“水雾”进行充分混合和团聚,废气中的污染物吸附水雾,形成较大污染物颗粒团,与大气中雨滴的形成原理类似,虽然该装置结构简单和成本低,但是十分地方便、有效;
2、通过在混合腔室10的上部分别设有污染物颗粒团排放口及净化气体排放口,由于污染物颗粒团是由高浓度污染物与水的混合物组成因此呈溶液状态,污染物颗粒团沉积上升至混合腔室10的上部,随着重力作用,从混合腔室10上壁汇聚流出污染物颗粒团排放口,经过分离净化的气体从净化气体排放口排出,该装置投入成本较低、程序简单,处理后的有害物质便于进行回收利用。
优选的,所述水雾进口12设置于所述废气进口11的下方。
由于废气中的固体颗粒较重且密度较大,会出现下沉现象,然后细小水雾由于密度较小,会出现上浮现象,这样的设计会使得废气与水雾之间充分混合,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废气处理效率。
优选的,所述废气处理装置100还包括与所述水雾进口12连通的超声波雾化器,其中超声波雾化器用于制造微细水雾。通过利用超声波技术,使得水雾颗粒更加细小,进一步提高了废气处理效率。
优选的,所述混合腔室10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为旋转离心叶轮20。
混合腔室10内经过混合、团聚后,其中含有较大污染物颗粒团的废气,随着管道经过“高速叶轮”(旋转离心叶轮20)时,含水量较大的污染物颗粒团被高速离心叶轮捕捉并甩离叶轮,沉积到高速叶轮四周的管道壁上,形成高浓度污染物与水的混合物,并向上溢流排出。另外经过这样分离净化的废气如果达到排放标准,则被排放到大气中。如果一次处理的废气达不到排放标准,可以进行同样流程的二次净化处理。
优选的,所述混合腔室10的上部连通有用于收集污染物颗粒团的第二腔室40,所述旋转离心叶轮20位于所述第二腔室40内,位于混合腔室10与第二腔室40之间的第一连接通道50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腔室40的横截面积,第一连接通道50的流通面积小于混合腔室10的横截面积,含有水分的污染物颗粒团在混合腔室10内不断沉积,向上溢流入第二腔室40内并从第二腔室40流出。
通过在混合腔室10的上部设有第二腔室40,且第一连接通道50的流通面积比第二腔室40、混合腔室10的横截面积都要小,这样一方面便于在第二腔室40内存储污染物颗粒团处于高浓度溶液状态,另一方面便于含有水分的污染物颗粒团直接由旋转离心叶轮20甩出到第二腔室40内并向外排出,进一步提高了废气处理效率。
优选的,为便于利用重力因素加快排出污染物颗粒团,所述第二腔室40的底部设有污染物颗粒团排放管道13。
优选的,所述第二腔室40内且靠近污染物颗粒团排放管道13处的上方倾斜设有导流板41,以便顺畅地保证污染物颗粒团向外加速排出。
优选的,为便于顺畅地将废气排出且不会出现干涉情况,所述废气处理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混合腔室10顶部的净化气体排放管道30,所述净化气体排放管道30呈弧线弯折形,所述净化气体排放管道30的出口方向呈水平状。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41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30度~45度,以适应实际生产需要。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废气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混合腔室10内分别通入废气200及水雾300,废气200及水雾300在混合腔室10内进行混合、团聚,废气中污染物颗粒吸附水雾,形成污染物颗粒团的同时对废气进行了分离净化;在混合腔室10内进行混合、团聚后,含有水分的污染物颗粒团在混合腔室10内不断沉积并溢流出混合腔室10外,经过分离净化的废气200被排出混合腔室10外。
该处理方法虽然简单、成本低,但是十分地方便、有效,工业废气或者生活中“废气”,不论是有机废气或者无机废气,通过管道送入“混合腔”,经过“水雾”也同时送入“混合腔”,“废气”和微细“水雾”进行充分混合和团聚,废气中的污染物吸附水雾,形成较大污染物颗粒团。与大气中雨滴的形成原理类似,该方法投入成本较低、程序简单,处理后的有害物质便于进行回收利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投入成本较高”、“程序复杂”、“处理后的有害物质不但不能得到回收利用,还需要投入大精力进行后续处理和管理”技术问题。
优选的,废气200及水雾300在混合腔室10内进行搅拌混合,水雾300采用超声波的方法制成微细颗粒。通过利用超声波技术,使得水雾颗粒更加细小,进一步提高了废气处理效率。
优选的,在混合腔室10内设有搅拌装置,将所述搅拌装置设计为旋转离心叶轮20。
优选的,经过分离净化的废气200从混合腔室10的上方被排出混合腔室10外。
优选的,在所述混合腔室10的上部连通有用于收集污染物颗粒团的第二腔室40,位于混合腔室10与第二腔室40之间的第一连接通道50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腔室40的横截面积,第一连接通道50的流通面积小于混合腔室10的横截面积,含有水分的污染物颗粒团在混合腔室10内不断沉积,向上溢流入第二腔室40内并从第二腔室40流出。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腔室40的底部设有污染物颗粒团排放管道13,在所述第二腔室40内且靠近污染物颗粒团排放管道13处的上方倾斜设有导流板41,污染物颗粒团沿着所述导流板41流进污染物颗粒团排放管道13,并向外排出。
需要指出的是,污染物颗粒团(高浓度污染物和水的混合物)则可以经过除水、浓缩被进行二次回收,或者通过燃烧、讲解等方式进行后续处理。
此外,由于微细水雾不同于液体状态的水,本方法最大的特点是第一可以将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分离,可以进行二次回收,做到了生产或者生活中的原料循环利用。其次,本方法制作的设备体积可以根据废气处理量灵活处理,体积较小。第三,此方法处理后的气体含污染物的浓度比其他方法处理后的气体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经过多重流程处理后,可以做到零污染排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100)包括混合腔室(10),所述混合腔室(10)设有废气进口(11)及水雾进口(12),所述混合腔室(10)的上部分别设有污染物颗粒团排放口及净化气体排放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室(10)内设有搅拌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为旋转离心叶轮(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进口设置于所述废气进口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水雾进口连通的超声波雾化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室(10)的上部连通有用于收集污染物颗粒团的第二腔室(40),所述旋转离心叶轮(20)位于所述第二腔室(40)内,位于混合腔室(10)与第二腔室(40)之间的第一连接通道(50)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腔室(40)的横截面积,第一连接通道(50)的流通面积小于混合腔室(10)的横截面积,含有水分的污染物颗粒团在混合腔室(10)内不断沉积,向上溢流入第二腔室(40)内并从第二腔室(40)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40)的底部设有污染物颗粒团排放管道(13),所述第二腔室(40)内且靠近污染物颗粒团排放管道(13)处的上方倾斜设有导流板(4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混合腔室顶部的净化气体排放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气体排放管道呈弧线弯折形,所述净化气体排放管道的出口方向呈水平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30度~45度。
CN202022283637.XU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Active CN213527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83637.XU CN213527926U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83637.XU CN213527926U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27926U true CN213527926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98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83637.XU Active CN213527926U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27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37026U (zh)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系统
CN112206614A (zh) 一种废气处理方法及废气处理装置
CN213527926U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211358181U (zh) 一种铸造车间烟气处理系统
CN209828596U (zh) 一种喷烤漆房新型uv废气处理装置
CN208711431U (zh) 一种静电光催化脱汞除尘装置
CN206381826U (zh) 一种工业烟尘气体净化设备
CN215196324U (zh) 一种油漆生产专用净化设备
CN105107318A (zh) 一种硫铵尾气净化方法及硫铵尾气净化器
CN215138291U (zh) 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1189630U (zh) 一种用于氧化锌生产的烟尘净化装置
CN208493655U (zh) 一种高效尾气处理装置
CN212663094U (zh) 用于钢铁回收车间的粉尘净化装置
CN103845985A (zh) 一种强渗透多孔吸附过滤式燃油车辆废气净化装置
CN108607275A (zh) 一种具有微气泡活性炭的吸附塔
CN210964279U (zh) 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的脱硫装置
CN208809691U (zh) 一种环保型工业废气净化装置
CN109529557A (zh) 一种云雾超重力voc处理系统
CN206642582U (zh) 焦化废气、废水联合净化系统
CN104740957A (zh) 无泵水幕净化装置
CN218011959U (zh) 一种用于家具喷涂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
CN218653660U (zh) 一种高效垃圾中转压缩站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CN218590182U (zh) 一种VOCs尾气的有氧处置系统
CN220310053U (zh) 一种燃烧炉用烟尘处理设备
CN212999130U (zh) 一种烟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