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20246U - 一种电池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20246U
CN213520246U CN202022301171.1U CN202022301171U CN213520246U CN 213520246 U CN213520246 U CN 213520246U CN 202022301171 U CN202022301171 U CN 202022301171U CN 213520246 U CN213520246 U CN 213520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etal part
metal
box body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011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啟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ongyingjil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ongyingjil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ongyingjil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ongyingjil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011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20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20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20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盒,包括盒体和电池接触片,电池接触片包括安装在盒体上的第一金属部和设置在第一金属部上的第二金属部,第二金属部用于与安装到盒体内的电池电连接,第二金属部具有局部区域,该局部区域与第一金属部在电池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距,并且局部区域具有弹性而使电池接触片具有夹紧电池的趋势;第一金属部本身至少局部位置具有弹性而使电池接触片具有靠近电池的趋势;电池未放入盒体内的状态下,第一金属部的该局部位置和盒体的内侧壁的对应位置之间在电池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隙。当电池安装到盒体上后,第一金属部分担了部分作用力,这样使得第二金属部承受的作用力相对减小了,整个电池接触片相对不容易失效。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盒。
背景技术
电池盒用于容纳电池。电池盒一般包括用于容纳电池的盒体、安装在盒体内的电池接触片。
例如,申请号为CN201220253017.4(公告号为CN20267843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防电池装反的电池盒》,该防电池装反的电池盒,包括盒体,以及分别与电池正负极相配合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盒体的内腔两端均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与盒体的端部内壁之间存在间隙,限位板上设有与电池的正极帽形状相配合的限位槽,负极端子设置在限位板上且位于限位槽的周边,两个限位板上的负极端子之间电连接;正极端子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盒体两端的内壁上且相互电连接;弹片位于限位板与盒体的端部内壁间的间隙中。电池无论如何装入到电池盒中,电池的正极帽都只会与正极端子的弹片连接,电池负极都只会与负极端子接触连接;负极端子之间、正极端子之间均电连接,都可保证将电池的正极与负极正常输出,从而实现防装反电池。
但上述专利具有以下问题:正极端子(相当于电池接触片)包括弹片和固定片,固定片与盒体两端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弹片的弹力来夹紧电池,这样弹片承受的电池施加的作用力较大,使用一段时间后,弹片比较容易失效,从而使整个电池接触片比较容易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电池接触片不容易失效的电池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盒,包括
盒体;
电池接触片,包括安装在盒体上的第一金属部和设置在第一金属部上的第二金属部,第二金属部用于与安装到盒体内的电池电连接,第二金属部具有局部区域,该局部区域与第一金属部在电池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距,并且局部区域具有弹性而使电池接触片具有夹紧电池的趋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部至少局部位置具有弹性而使电池接触片具有靠近电池的趋势;
电池未放入盒体内的状态下,第一金属部的该局部位置和盒体的内侧壁的对应位置之间在电池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隙;
电池安装到盒体的状态下,第一金属部的该局部位置能往背离电池的一侧移动。
第一金属部和第二金属部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部呈片状,且朝向电池的端部;
第二金属部呈片状,该第二金属部的顶端与第一金属部相连,该第二金属部的底端为自由端,第二金属部朝靠近电池的一侧凸起,第二金属部整体具有弹性而使第二金属部具有靠近盒体内的电池的趋势。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部和第二金属部为一体件,第二金属部由第一金属部冲压后朝电池的一侧凸起而形成,第一金属部在对应于第二金属部的位置为镂空部。第二金属部由第一金属部冲压而形成,这样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将第一金属部和第二金属部通过紧固件固定,电池接触片的制造工序相对较少而制造方便,因第一金属部具有镂空部而节省了材料。
为了使第二金属部与电池之间的电连接比较稳定,所述第二金属部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该第一连接段的顶部与第一金属部相连且自上而下逐渐往靠近电池的一侧倾斜,该第二连接段的顶部与第一连接段的底部相连且自上而下逐渐往靠近第一金属部的一侧倾斜,第二连接段的底部为自由端,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相连的位置用于与放入盒体内的电池的相抵而实现与电池的电连接。这样,第二金属部在电池的安装过程中不容易晃动和变形,电池接触片的使用寿命较长,电池安装后,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相连的位置能与电池的端部中间位置相抵,而使电连接较为稳定;即使电池端部边缘破损,因为电池接触片与电池的端部中间位置电连接,也不容易短路;设置第二连接段,增加了整个第二金属部的强度,从盒体内拿出电池后有利于整个第二金属部回复到初始位置和不容易失效。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金属部和第一金属部之间的夹角为β,30°≤β≤60°;
或/和,所述第一金属部的底部经冲压而分为两个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朝靠近电池的一侧凸起,第二限位部朝背离电池的一侧凸起,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位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下方的部分均用于与外接电路电连接。
这样,当β角度过小时,安装电池后,第二金属部施加到第一金属部上的力较小,而不容易往外推动第一金属部,这样第一金属部形变较小而缓冲作用较小,不能很好地分担施加到第二金属部上的力;当β角度过大时,第二金属部的形变较大而比较容易失效;
或/和,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以及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下方的部分,这样与外接电路的接触面积较大,便于与外接电路牢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池未放入盒体内时,第一金属部的顶部和盒体的内侧壁之间在电池的延伸方向上有所述间隙,第二金属部的顶端靠近第一金属部的顶部设置。
盒体和电池接触片的配合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盒体具有在竖向方向上延伸的限位槽,该限位槽顶部开口,盒体对应于限位槽的位置在电池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远离电池的第一侧壁和靠近电池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具有向下凹陷的容纳槽,而将第二侧壁分为位于底部的第一部分、分别与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侧壁的底部具有往靠近电池的方向延伸的凸台,第一金属部的位置高于所述凸台的位置,而使得在凸台上方的位置,第一金属部的顶部和盒体的内侧壁之间在电池的延伸方向上具有所述间隙;
所述第一金属部的底部在靠近电池的一侧具有抵靠部;
电池接触片处于安装到所述限位槽的状态时,在电池的延伸方向上,抵靠部与第二侧壁相抵,第一金属部的底部与凸台相抵,第二金属部穿过所述容纳槽。
通过设置抵靠部和凸台,第一金属部的底部被限位于限位槽的底部,电池放入电池盒后,第一金属部的顶部朝远离电池的一侧倾斜,拿出电池后,第一金属部顶部的回弹力较大,有利于第一金属部回复到初始位置。
抵靠部可以有多种形状,优选地,所述抵靠部为朝电池一侧延伸的凸点或凸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部具有用于与盒体卡接的卡勾,该卡勾位于第一金属部的底部,该卡勾由第一金属部的局部向背向电池的一侧冲压后而形成;
或/和,所述第一金属部和第二金属部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这样,通过设置卡勾而使第一金属部与盒体连接紧密,装配也较为方便;
或/和,通过采用不锈钢材质,这样第一金属部和第二金属部不容易生锈,从而不容易与电池接触不良。
为了进一步确保电池接触片与电池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电池接触片具有两组,两组电池接触片分别设置在盒体的两侧,两组电池接触片中电池接触片的个数相等。
通过设置两组电池接触片,这样电池安装过程中,电池施加给电池接触片的力被分散到两组电池接触片上,使得每组电池接触片受到的力较弱,每组电池接触片不容易因受力过大而失效;使用多次后,即使其中一组电池接触片的弹性有所减弱,在另一组电池接触片的配合下,也能继续实现与电池的稳定连接,从而增加电池盒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第一金属部和第二金属部均具有弹性,以及电池未放入盒体内的状态下,第一金属部的局部位置和盒体的内侧壁的对应位置之间在电池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隙,当电池安装到盒体上后,电池接触片除了第二金属部承受电池的作用力外,第一金属部也承受电池的作用力,也就是第一金属部分担了部分作用力,这样使得第二金属部承受的作用力相对减小了,整个电池接触片相对不容易失效,电池接触片的使用寿命较长;
在改进的方案中,第一金属部和第二金属部可以采用不锈钢制成而不容易生锈,从而不容易与电池接触不良;第二金属部呈片状而不容易晃动和变形,第二金属部比较容易与电池端部的正中位置电连接,与电池接触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分解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为图4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接触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8为图1又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9为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电池盒装入电池后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12为图10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13为图11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14为图11中局部C的放大图;
图15为图12中局部D的放大图;
图16为图12中局部E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盒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该电池盒包括盒体100和电池接触片10。
其中,电池接触片10包括安装在盒体100上的第一金属部1和设置在第一金属部1上的第二金属部2,优选地,第一金属部1和第二金属部2均采用不锈钢制成,这样,电池接触片10不容易生锈,而与电池200接触良好。
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部1呈片状,且朝向电池200的端部;第一金属部1至少局部位置具有弹性而使电池接触片10具有靠近电池200的趋势,本实施例中,是第一金属部1整体具有弹性。为了便于与外接电路连接,第一金属部1的底部经冲压而分为两个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15朝靠近电池200的一侧凸起,第二限位部16朝背离电池200的一侧凸起,第一限位部15、第二限位部16,以及位于第一限位部15和第二限位部16下方的部分14均用于与外接电路电连接。为了将第一金属部1与盒体100相连,第一金属部1具有用于与盒体100卡接的卡勾12,该卡勾12位于第一金属部1的底部,该卡勾12由第一金属部1的局部向背向电池200的一侧冲压后而形成。
第二金属部2呈片状,且用于与安装到盒体100内的电池200电连接,第二金属部2具有局部区域,该局部区域与第一金属部1在电池20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距,并且局部区域具有弹性而使电池接触片10具有夹紧电池200的趋势。具体是,该第二金属部2的顶端与第一金属部1相连,该第二金属部2的底端为自由端,第二金属部2朝靠近电池200的一侧凸起,第二金属部2整体具有弹性而使第二金属部2具有靠近盒体100内的电池200的趋势,也就是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部2整体均为局部区域。优选地,第一金属部1和第二金属部2为一体件,第二金属部2由第一金属部1冲压后朝电池200的一侧凸起而形成,第一金属部1在对应于第二金属部2的位置为镂空部11,第二金属部2和第一金属部1之间的夹角为β,30°≤β≤60°。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金属部1和第二金属部2,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二金属部2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该第一连接段21的顶部与第一金属部1的顶部相连且自上而下逐渐往靠近电池200的一侧倾斜,该第二连接段22的顶部与第一连接段21的底部相连且自上而下逐渐往靠近第一金属部1的一侧倾斜,第二连接段22的底部为自由端,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相连的位置用于与放入盒体100内的电池200的相抵而实现与电池200的电连接。在其它实施中,第一金属部1和第二金属部2也可以呈柱状。
参见图5,盒体100具有在竖向方向上延伸的限位槽103,该限位槽103顶部开口,盒体100对应于限位槽103的位置在电池20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远离电池200的第一侧壁101和靠近电池200的第二侧壁102,第二侧壁102具有向下凹陷的容纳槽102d,而将第二侧壁102分为位于底部的第一部分102a、分别与第一部分102a相连的第二部分102b和第三部分102c;第一侧壁101的底部具有往靠近电池200的方向延伸的凸台101a,第一金属部1的位置高于凸台101a的位置,而使得在凸台101a上方的位置,第一金属部1的顶部和盒体100的第一侧壁101之间在电池20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上述间隙X。第一金属部1的底部在靠近电池200的一侧具有抵靠部13,优选地,抵靠部13为朝电池200一侧延伸的凸点;在其它实施例中,抵靠部13也可以是凸块。抵靠部13的个数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抵靠部13具有两个。
电池200未放入盒体100内的状态下,第一金属部1的局部位置(本实施例中,是第一金属部1的顶部)和盒体100的第一侧壁101的对应位置之间在电池20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隙X,参见图13、图14;
电池接触片10处于安装到限位槽101的状态时,在电池200的延伸方向上,抵靠部13与第二侧壁102相抵,第一金属部1的底部与凸台101a相抵,第二金属部2穿过容纳槽102d。第一金属部1的该局部位置(本实施例中,是第一金属部1的顶部)能往背离电池200的一侧移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金属部1的中间部分与盒体100的内侧壁在电池20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隙X,且第一金属部1的该中间部分具有弹性,或者第一金属部1位于盒体100内的整个部分与盒体100的内侧壁在电池200的延伸方向上有间隙X,第一金属部1的整体均具有弹性。
本实施例中,电池接触片10具有两组,两组电池接触片10分别设置在盒体100的两侧,两组电池接触片100中电池接触片100的个数相等,每组共4个电池接触片10。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池盒也可以只有在电池200的一侧具有该电池接触片10。
本实施例的电池盒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如下。
装配时,将电池接触片10的底部插入盒体100的限位槽103内,并使电池接触片10的卡勾12与盒体100卡接。
电池接触片10处于安装到盒体100上而电池200未装入盒体100内的状态时,参见图1、图2、图9、图11、图13、图14,此时第一金属部1的顶部和盒体100的内侧壁之间在电池20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隙X(参见图13、图14)。
每个电池200装入盒体100的过程中,相对的两个电池接触片10总共会提供4次缓冲,其中每个电池接触片10提供两次缓冲。这两次缓冲是:电池200的端部刚与第二金属部2接触时,第二金属部2会发生形变而提供一次缓冲;同时第二金属部2向外作用于第一金属部1,因为第一金属部1的顶部与盒体100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X(图13、图14),第一金属部1的顶部朝背离电池200的一侧移动而发生形变,即为第二次缓冲。这样,电池200放入盒体100中后,第一金属部1和第二金属部2均能起缓冲作用,这样,第二金属部2和第一金属部1都分担了一部分电池200端部施加的作用力,而使第二金属部2不容易因为作用力过大而失效。电池200安装完成的状态,参见图10、图12、图15和图16,此时相对的两个电池接触片10与电池200紧密连接,而不容易与电池200接触不良。
电池接触片10的底部伸出盒体100,第一限位部15、第二限位部16,以及位于第一限位部15和第二限位部16下方的部分14与外接电路电连接。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盒,包括
盒体(100);
电池接触片(10),包括安装在盒体(100)上的第一金属部(1)和设置在第一金属部(1)上的第二金属部(2),第二金属部(2)用于与安装到盒体(100)内的电池(200)电连接,第二金属部(2)具有局部区域,该局部区域与第一金属部(1)在电池(20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距,并且局部区域具有弹性而使电池接触片(10)具有夹紧电池(200)的趋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部(1)至少局部位置具有弹性而使电池接触片(10)具有靠近电池(200)的趋势;
电池(200)未放入盒体(100)内的状态下,第一金属部(1)的该局部位置和盒体(100)的内侧壁的对应位置之间在电池(20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隙(X);
电池(200)安装到盒体(100)的状态下,第一金属部(1)的该局部位置能往背离电池(200)的一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部(1)呈片状,且朝向电池(200)的端部;
第二金属部(2)呈片状,该第二金属部(2)的顶端与第一金属部(1)相连,该第二金属部(2)的底端为自由端,第二金属部(2)朝靠近电池(200)的一侧凸起,第二金属部(2)整体具有弹性而使第二金属部(2)具有靠近盒体(100)内的电池(200)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部(1)和第二金属部(2)为一体件,第二金属部(2)由第一金属部(1)冲压后朝电池(200)的一侧凸起而形成,第一金属部(1)在对应于第二金属部(2)的位置为镂空部(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部(2)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该第一连接段(21)的顶部与第一金属部(1)相连且自上而下逐渐往靠近电池(200)的一侧倾斜,该第二连接段(22)的顶部与第一连接段(21)的底部相连且自上而下逐渐往靠近第一金属部(1)的一侧倾斜,第二连接段(22)的底部为自由端,第一连接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相连的位置用于与放入盒体(100)内的电池(200)的相抵而实现与电池(200)的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部(2)和第一金属部(1)之间的夹角为β,30°≤β≤60°;
或/和,所述第一金属部(1)的底部经冲压而分为两个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15)朝靠近电池(200)的一侧凸起,第二限位部(16)朝背离电池(200)的一侧凸起,第一限位部(15)、第二限位部(16),以及位于第一限位部(15)和第二限位部(16)下方的部分(14)均用于与外接电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200)未放入盒体(100)内时,第一金属部(1)的顶部和盒体(100)的内侧壁之间在电池(200)的延伸方向上有所述间隙(X),第二金属部(2)的顶端靠近第一金属部(1)的顶部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0)具有在竖向方向上延伸的限位槽(103),该限位槽(103)顶部开口,盒体(100)对应于限位槽(103)的位置在电池(20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远离电池(200)的第一侧壁(101)和靠近电池(200)的第二侧壁(102),第二侧壁(102)具有向下凹陷的容纳槽(102d),而将第二侧壁(102)分为位于底部的第一部分(102a)、分别与第一部分(102a)相连的第二部分(102b)和第三部分(102c);
所述第一侧壁(101)的底部具有往靠近电池(200)的方向延伸的凸台(101a),第一金属部(1)的位置高于所述凸台(101a)的位置,而使得在凸台(101a)上方的位置,第一金属部(1)的顶部和盒体(100)的内侧壁之间在电池(20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所述间隙(X);
所述第一金属部(1)的底部在靠近电池(200)的一侧具有抵靠部(13);
电池接触片(10)处于安装到所述限位槽(103)的状态时,在电池(200)的延伸方向上,抵靠部(13)与第二侧壁(102)相抵,第一金属部(1)的底部与凸台(101a)相抵,第二金属部(2)穿过所述容纳槽(102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13)为朝电池(200)一侧延伸的凸点或凸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部(1)具有用于与盒体(100)卡接的卡勾(12),该卡勾(12)位于第一金属部(1)的底部,该卡勾(12)由第一金属部(1)的局部向背向电池(200)的一侧冲压后而形成;
或/和,所述第一金属部(1)和第二金属部(2)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接触片(10)具有两组,两组电池接触片(10)分别设置在盒体(100)的两侧,两组电池接触片(10)中电池接触片(10)的个数相等。
CN202022301171.1U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电池盒 Active CN213520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1171.1U CN213520246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电池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1171.1U CN213520246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电池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20246U true CN213520246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98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01171.1U Active CN213520246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电池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202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94463B1 (ko) 배터리의 단자의 전기 접속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607952B2 (en) Battery contact
US7527532B2 (en) Battery contact
CN101093918B (zh) 阴性端子接头
US11289778B2 (en) Connector module and power storage module
US7641508B2 (en) Battery connector with reinforcing members
WO2012063733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117499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for vehicle
CN213520246U (zh) 一种电池盒
US6066009A (en) Female terminal having preventive structure for permanent strain thereof
CN209747767U (zh) 鳞片式夹簧及插套
CN213304415U (zh) 一种电流端子组件
CN210838179U (zh) 电连接器
JPS60249270A (ja) 接続端子
WO1995011531A1 (en) Female electric terminal
CN212011357U (zh) 一种母端子
JP2001035459A (ja) 電池ケース
CN218274983U (zh) 一种圆柱电芯及用电设备
CN211907765U (zh) 一种充电连接结构和一种充电工作灯
CN220774833U (zh) 换电连接器和电池包
CN216958409U (zh) 防爆阀及电池
CN219739235U (zh) 电芯
CN218498392U (zh) 一种重载连接器及其母绝缘座
CN215896774U (zh) 一种插孔体、护套和接线端子
CN218771382U (zh) 一种充电弹片及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