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7887U - 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17887U
CN213517887U CN202022001048.8U CN202022001048U CN213517887U CN 213517887 U CN213517887 U CN 213517887U CN 202022001048 U CN202022001048 U CN 202022001048U CN 213517887 U CN213517887 U CN 213517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osure
wire harness
folded
holder
exposur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010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塚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17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17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03G15/04045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高精度地确定施加到曝光头的负载的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具有曝光头、保持器、施力部件、升降机构、支承部件、线束、以及突出部。保持器以使曝光头可在靠近感光鼓的第一方向和从感光鼓分离的第二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曝光头。线束的一端部连接至曝光头。线束相对于支承部件定位在其中长度方向位置与一端部不同的定位部位。线束在一端部与定位部位之间形成有折回部。突出部通过进入折回部的内侧,来限制线束的折回部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的移动。突出部从保持器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突出。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高精度地确定施加到曝光头的负载。

Description

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图像形成装置的曝光装置具有曝光头、线束、保持器以及施力部件。线束是将驱动信号等发送至曝光头的信号线。线束与曝光头连接。保持器保持曝光头。施力部件对曝光头施加朝靠近感光鼓的方向的负载。为了准确定位曝光头,需要对曝光头施加适当的负载。
在所述曝光装置中,由于线束与曝光头连接,因此由于线束的影响,存在施加到曝光头的负载不准确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高精度地确定施加到曝光头的负载的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具有曝光头、保持器、施力部件、升降机构、支承部件、线束、以及突出部。所述曝光头进行曝光以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所述保持器以使所述曝光头可在靠近所述感光鼓的第一方向和从所述感光鼓分离的第二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曝光头。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保持器施加反作用力,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曝光头施力。所述升降机构使所述保持器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支承部件支承所述升降机构。所述线束的一端部连接至所述曝光头。所述线束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定位在其中长度方向位置与所述一端部不同的定位部位。所述线束在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定位部位之间形成有折回部。所述突出部通过进入所述折回部的内侧,来限制所述线束的所述折回部在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保持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突出。
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的曝光装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高精度地确定施加到曝光头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将感光鼓单元拉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曝光装置和基座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曝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曝光装置的剖面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曝光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曝光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在下述各图中,除非特别限定,否则对相同或相当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控制面板1、扫描仪部2、打印机部3、薄片供给部4、输送部5、手动供纸单元10以及控制部6。
以下,在参照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有时使用图中所示的X1方向、X2方向、Y1方向、Y2方向、Z1方向以及Z2方向。X1方向是当站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图1的纸面前侧)时从左向右的方向。X2方向与X1方向相反。Y1方向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向正面的方向。Y2方向与Y1方向相反。Z1方向是垂直向上的方向。Z2方向是垂直向下的方向。在不限定X1(Y1、Z1)方向与X2(Y2、Z2)方向的朝向或包括两个方向的情况下,简称为X(Y、Z)方向。
以下,将在X方向上具有法线的平面称为YZ平面,在Y方向上具有法线的平面称为ZX平面,将在Z方向上具有法线的平面称为XY平面。ZX平面平行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薄片P的输送方向。XY平面是水平面。除非特别限定,否则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部件的形状是基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配置姿势进行说明的。
控制面板1通过用户执行操作来使图像形成装置100动作。
扫描仪部2将复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作为光的明暗来读取。扫描仪部2将读取的图像信息输出至打印机部3。
打印机部3基于来自扫描仪部2或外部的图像信息在薄片P上形成图像。打印机部3使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形成输出图像(调色剂图像)。打印机部3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P的表面上。打印机部3对薄片P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以及压力,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P上。
薄片供给部4与打印机部3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时刻相对应地,将薄片P逐张地供给至打印机部3。薄片供给部4具有供纸盒20以及盒式供纸部。
供纸盒20收容各种尺寸的薄片P。盒式供纸部设置在供纸盒20的X1方向的端部上方。盒式供纸部具有搓纸辊22B、供纸辊22A以及分离辊22C。
搓纸辊22B将形成图像所需的薄片P从供纸盒20输送至供纸辊22A与分离辊22C之间的夹持部。供纸辊22A将被输送至夹持部的薄片P输送至输送部5。在输送多张薄片P的情况下,分离辊22C分离一张薄片P。
输送部5具有对位辊24。对位辊24使由供纸辊22A供给的薄片P的顶端在夹持部N处对准。对位辊24与打印机部3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P上的时刻对应地,输送薄片P。对位辊24朝向转印部28输送薄片P。
打印机部3具有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曝光装置26、中间转印带27、转印部28、定影器29以及转印带清洁单元31。
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沿X1方向依次排列。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中的每一个将要转印到薄片P上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7上。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分别具有感光鼓7。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在感光鼓7上分别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品红色调色剂图像、青色调色剂图像以及黑色调色剂图像。
在各感光鼓7周围分别配置有带电器、曝光装置26、显影器8、一次转印辊、清洁单元以及除电器。一次转印辊与感光鼓7相向。中间转印带27夹持在一次转印辊与感光鼓7之间。
调色剂盒32Y、32M、32C、32K分别配置在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上方。调色剂盒32Y、32M、32C、32K分别收容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以及黑色调色剂。调色剂盒32Y、32M、32C、32K中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补给管(未图示)被供给至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
曝光装置26对带电的各感光鼓7的表面照射光。基于图像信息对光执行照射控制。本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26具有由多个发光元件沿Y1方向排列而成的光源。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曝光装置26分别配置在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下方。
与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相对应的图像信息被分别供给至各曝光装置26。各曝光装置26基于图像信息在各感光鼓7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中间转印带27是环形带。中间转印带27通过抵接内周面的多个辊而被施加张力。中间转印带27呈扁平状架设。中间转印带27的内周面沿架设方向在X1方向上最远位置处与支承辊28a抵接。中间转印带27的内周面沿架设方向在X2方向上最远位置处与转印带辊23抵接。
支承辊28a形成转印部28的一部分。支承辊28a将中间转印带27引导至二次转印位置。
转印带辊23将中间转印带27引导至清洁位置。
在中间转印带27的图示下表面侧,除一次转印辊之外的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沿X1方向依次配置。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在转印带辊23与支承辊28a之间的区域中,彼此隔开间隔配置。
当调色剂图像到达一次转印位置时,对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一次转印辊施加转印偏压。各一次转印辊将各感光鼓7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7上。
在中间转印带27的与图像形成部25K相邻的位置处,配置有转印部28。转印部28具有支承辊28a以及二次转印辊28b。二次转印辊28b与支承辊28a夹持中间转印带27。二次转印辊28b以及中间转印带27彼此抵接的位置是二次转印位置。转印部28在二次转印位置将中间转印带27上的带电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P的表面上。转印部28将转印偏压施加到二次转印位置。转印部28通过转印偏压将中间转印带2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P上。
定影器29对薄片P施加热以及压力。定影器29通过该热以及压力来使转印到薄片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定影器29配置在转印部28的上方。
转印带清洁单元31与转印带辊23相向。转印带清洁单元31夹持中间转印带27。转印带清洁单元31刮去中间转印带27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用于从下方向上方输送薄片P的输送路径30A、30B分别依次形成在对位辊24与转印部28之间以及转印部28与定影器29之间。各输送路径30A、30B、30C具有彼此相向并夹持薄片P的输送引导部、以及输送辊。
手动供纸单元10将形成有图像的薄片P供给至打印机部3。当使用手动供纸托盘时,如实线所示,手动供纸托盘沿图中顺时针转动而被打开。在打开的手动供纸托盘上可以载置各种尺寸的薄片P。
手动供纸单元10具有与薄片供给部4同样的搓纸辊、供纸辊以及分离辊。
控制部6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装置100以及各装置部分。例如,控制部6控制控制面板1、扫描仪部2、打印机部3、薄片供给部4、输送部5以及手动供纸单元10,以输送薄片P并在薄片P上形成图像。作为控制部6的装置结构,例如,可以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处理器。
对各曝光装置26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各曝光装置26具有彼此共通的结构。在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彼此不区分的情况下,将其称为图像形成部25。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感光鼓单元被拉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曝光装置和基座的立体图。图4是曝光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曝光装置的剖面的立体图。图6是曝光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2中的图像形成部25Y所示,各图像形成部25中除了曝光装置26和一次转印辊之外的部分被单元化为感光鼓单元25D。感光鼓单元25D可以在曝光装置26和一次转印辊被留在打印机部3内部的状态下沿Y1方向拉出。
各曝光装置26配置在打印机部3中的基座11上。
如图3所示,多个曝光装置26在基座11上沿X方向彼此分离。各曝光装置26在X方向上的位置对应于各感光鼓7的曝光位置。各曝光装置26的下表面的高度由基座11定位。
如图4和5所示,曝光装置26具有曝光单元33(参照图5)、升降机构34(参照图5)、以及支承部件35(参照图5)。曝光单元33在感光鼓7上形成静电潜像。
如图6所示,曝光单元33具有进行曝光以在感光鼓7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头36、保持器单元37、施力部件38以及线束39。
曝光头36具有曝光器36a和头主体36b。
曝光器36a在Y方向上具有长度。曝光器36a具有多个发光元件、以及使该发光元件发光的电路基板。例如,多个发光元件是固态发光元件阵列。多个发光元件在头主体36b的长度方向上排列。例如,多个发光元件可以是LED阵列、有机EL阵列等。曝光器36a中的多个发光元件根据来自电路基板的驱动电流发光。
曝光器36a具有用于使来自多个发光元件的光聚集的透镜。透镜将来自多个发光元件的光分别以点状聚焦在焦点位置。透镜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其可以分别独立地使来自多个发光元件的光聚集即可。例如,透镜是自聚焦透镜阵列(注册商标)等。
头主体36b保持曝光器36a。头主体36b在Y方向上具有长度(参照图5)。头本体36b由保持器单元37的保持器41以能够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上移动的方式支承。第一方向D1是靠近感光鼓7(参照图5)的方向。第二方向D2是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第二方向D2是从感光鼓7(参照图5)分离的方向。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是沿着从曝光器36a发出的光的光轴的方向。第三方向D3是与第一方向D1和Y方向正交的方向。
曝光头36的长度方向是与第一方向D1和第三方向D3相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曝光装置26的长度方向是与第一方向D1和第三方向D3正交的方向。
C1是曝光头36的中心线。C1是与第一方向D1平行并且穿过曝光头36的厚度方向(第三方向D3)上的中心的线。
光轴相对于感光鼓7的表面的入射角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光轴可以在感光鼓7上的入射位置处相对于法线倾斜。
如图5所示,头主体36b的第一方向D1上的端面的一部分是与间隔件25dF抵接的抵接面(未图示)。间隔件25dF设置在感光鼓单元25D的壳体25A上。间隔件25dF在与头主体36b抵接时在壳体25A与头主体36b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该间隙被确定,以使曝光头36的透镜的焦点位置与感光鼓7的表面一致。
曝光头36通过抵接间隔件25dF而被定位,使得透镜的焦点位置与感光鼓7的表面一致。
如图6所示,例如,线束39是将信号(驱动信号等)发送到曝光器36a的信号线。线束39是由多条信号线沿在Y方向上排列而成带状。线束39可以是用于向曝光头36供电的供电线。
线束39的一端部39a连接至曝光头36。线束39的另一端部连接至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控制基板。
线束39相对于支承部件35被定位在定位部位39b处,该定位部位39b的长度方向位置与一端部39a不同。例如,定位部位39b位于底面部35a上。定位部位39b可以固定于支承部件35。定位部位39b可以是通过卡止于支承部件35而定位的部位。
线束39在一端部39a与定位部位39b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折回部40。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束39具有五个折回部40。折回部40是包括由线束39弯曲而成的部位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五个折回部40从靠近一端部39a的折回部40开始依次为第一正向折回部40A、第一反向折回部40B、第二正向折回部40C、第二反向折回部40D、以及第三正向折回部40E。
第一正向折回部40A、第二正向折回部40C和第三正向折回部40E是包括山折状(凸状、倒V字形)弯曲部的部分。例如,正向折回部40A、40C、40E包括由线束39向斜外下方延伸并且通过弯曲改变方向来朝向斜内下方而形成的部分。“斜外下方”是在下降的同时朝向外侧(远离曝光头36的中心线C1的方向)的方向。“斜内下方”是指下降的同时朝向内侧(靠近中心线C1的方向)的方向。
第一反向折回部40B和第二反向折回部40D是包括谷状折(凹状、V字形)弯曲部的部分。例如,反向折回部40B、40D包括由线束39向斜内下方延伸并且通过弯曲改变方向来朝向斜外下方而形成的部分。
线束39不仅包括第一正向折回部40A,还在第一正向折回部40A与定位部位39b之间具有第一反向折回部40B、第二正向折回部40C、第二反向折回部40D、以及第三正向折回部40E。因此,能够减小线束39的在第一正向折回部40A与定位部位39b之间的部分的尺寸。因此,线束39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布线。
另外,在第一正向折回部与定位部位之间的折回部的数量没有特别地限定。在第一正向折回部与定位部位之间的折回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保持器单元37具有保持器41和突出部42。
保持器41包括底部41a、一对侧壁41b和一对端壁41c(参照图5)。
保持器41在Y方向上具有长度。保持器41的长度方向是与第一方向D1和第三方向D3相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器41的长度方向是与第一方向D1和第三方向D3正交的方向。
底部41a的承接面41a1(参照图5)是与曝光头36的头主体36b相向的表面。
一对侧壁41b分别从底部41a的两侧边缘沿第一方向D1突出。侧壁41b限制曝光头36的侧向位移。该“侧向”是与第一方向D1和Y方向正交的方向。
一对端壁41c(参照图5)从底部41a的两端分别沿第一方向D1突出。端壁41c限制曝光头36的长度方向(Y方向)上的位移。
保持器41以使曝光头36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上可移动的方式支承曝光头36。
突出部42是从保持器41的侧壁41b的第二方向D2的端部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的突起。突出部42沿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方向且从保持器41分离的方向突出。例如,突出部42从保持器41沿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第三方向D3突出。例如,突出部42是在曝光头36和保持器41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长度的板状。
突出部42朝向第一正向折回部40A延伸。突出部42的顶端部42a进入第一正向折回部40A的内侧。顶端部42a与中心线C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反向折回部40B与中心线C1之间的距离。
由于突出部42的顶端部42a进入到第一正向折回部40A的内侧,因此可以限制线束39的包括第一正向折回部40A的部分在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方向上的移动。
由于突出部42是在曝光头36和保持器41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长度的板状,因此能够在该方向的较大范围内限制线束39的移动。因此,可以可靠地限制线束39的移动。
突出部42可以与保持器41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与保持器41分离。
优选地,突出部42的顶端部42a的端面42b是弯曲的凸面。当从Y方向观察时,顶端部42a的端面42b可以是半圆形、半椭圆形等。当顶端部42a的端面42b是弯曲的凸面时,即使线束39接触顶端部42a,线束39的表面也难以被损坏。
施力部件38位于保持器41的底部41a与曝光头36之间。施力部件38的一端抵接底部41a的承接面41a1(参照图5)。施力部件38向底部41a(承接面41a1)施加反作用力,以沿第一方向D1对头主体36b施力。确定施力部件38的作用力,使得以恒定的负载将头主体36b的所述抵接面按压向间隔件25dF(参照图5)。
施力部件38的数量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施力部件38可以在保持器41的长度方向(Y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在多个部位处。施力部件38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可以对保持器单元37施力即可。例如,施力部件38可以是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上伸缩的螺旋弹簧。
升降机构34以曝光单元33相对于感光鼓7前进或后退的方式支承曝光单元33。升降机构34以曝光单元33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上可移动的方式支承曝光单元33,具体地,升降机构34使保持器41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上移动。
例如,图4至图6示出了升降机构34使曝光单元33上升至作为最高位置的抵接位置的状态。在抵接位置处,头主体36b的所述抵接面与间隔件25dF(参照图5)抵接。
例如,图7示出了升降机构34使曝光单元33下降至作为最低位置的分离位置的状态。在分离位置处,头主体36b的所述抵接面从间隔件25dF(参照图5)分离,并且在壳体25A与曝光单元33之间形成有比抵接位置处的间隙宽的间隙。
如图5所示,升降机构34具有第一连杆34A、连杆机构34B以及施力部件34C。
第一连杆34A沿底面部35a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底面部35a上。第一连杆34A以可沿着Y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底面部35a上。在曝光单元33移动至抵接位置时,第一连杆34A相对于支承部件35在Y2方向上移动最大。在曝光单元33移动到分离位置时,第一连杆34A相对于支承部件35在Y1方向上移动最大。
连杆机构34B设置在支承部件35与曝光单元33之间。连杆机构34B支承曝光单元33的保持器单元37。连杆机构34B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一连杆34A。连杆机构34B将第一连杆34A在Y2方向上的移动转换成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以使保持器单元37移动,从而在第一方向D1上从支承部件35分离。连杆机构34B将第一连杆34A在Y1方向上的移动转换成在第二方向D2上的移动,以使保持器单元37移动,从而在第二方向D2上靠近支承部件35。
连杆机构34B具有第二连杆34Ba和第三连杆34Bb。
第二连杆34Ba连接第一连杆34A和保持器41的底部41a。第二连杆34Ba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第三连杆34Bb。第三连杆34Bb连接第二连杆34Ba和支承部件35。第三连杆34Bb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支承部35c。
支承部件35位于升降机构34的下方。支承部件35具有底面部35a和支承部35c。底面部35a在Y方向上具有长度。支承部件35在底面部35a上支承升降机构34。支承部35c以使连杆机构34B的第三连杆34Bb可转动的方式支承第三连杆34Bb。
连杆机构34B的结构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能使曝光单元33对应于第一连杆34A的移动而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上移动即可。
施力部件34C在第一连杆34A的移动范围内沿Y1方向对第一连杆34A施力。例如,施力部件34C可以是在Y方向上伸缩的拉伸螺旋弹簧。
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曝光装置26安装在打印机部3中的基座11上,使得曝光头36处于抵接位置。在抵接位置处,透镜的焦点位置与感光鼓7的表面对准。
根据控制面板1的操作或外部信号,开始形成图像。图像信息通过由扫描仪部2读取复印对象物而得到并被发送至打印机部3、或者从外部得到并被发送至打印机部3。打印机部3响应于控制面板1的操作或外部信号,基于由控制部6生成的控制信号,将薄片供给部4中的薄片P或手动供纸单元10上的薄片P供给至对位辊24。当从控制面板1进行用于图像形成的操作输入时,控制部6例如执行控制以开始薄片P的供纸以及图像形成。
曝光装置26基于与从控制部6发送的与每种颜色相对应的图像信息,对图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各感光鼓7进行曝光,从而形成与各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各静电潜像分别由显影器8显影。因此,在各感光鼓7的表面上形成与静电潜像相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各调色剂图像通过各转印辊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7上。随着中间转印带27的移动,各调色剂图像被顺序地重叠而不引起颜色偏差,并且被输送至转印部28。
薄片P从对位辊24被供给至转印部28。到达转印部28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薄片P上。二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器29定影在薄片P上,从而在薄片P上形成图像。
如图5所示,为了将曝光头36配置在抵接位置,通过连杆机构34B使连接至第二连杆34Ba的曝光单元33上升直至到达抵接位置。为了使曝光头36从抵接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使第二连杆34Ba接近水平。
在曝光装置26中,突出部42的顶端部42a进入第一正向折回部40A的内侧,从而限制该部分的线束39沿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的移动。由于可以使线束39的姿势在从曝光头36到第一正向折回部40A的范围内稳定,因此抑制了由线束39施加在曝光头36上的力,并且高精度地确定了施加到曝光头36上的负载。
在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中,形成在线束上的折回部的数量没有特别地限定。折回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
根据上述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由于可以使从曝光头到第一正向折回部的范围中的线束的姿势稳定,因此可以抑制线束对曝光头施加的力,从而可以高精度地确定施加到曝光头的负载。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曝光头,其进行曝光以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
保持器,其以使所述曝光头可在靠近所述感光鼓的第一方向和从所述感光鼓分离的第二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曝光头;
施力部件,其对所述保持器施加反作用力,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曝光头施力;
升降机构,其使所述保持器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支承部件,其支承所述升降机构;
线束,其一端部连接至所述曝光头,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定位在其中长度方向位置与所述一端部不同的定位部位,并且在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定位部位之间形成有折回部;以及
突出部,其通过进入所述折回部的内侧,来限制所述线束的所述折回部在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并且从所述保持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光头和所述保持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具有长度,
所述突出部是在所述曝光头和所述保持器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长度的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的顶端部的端面形成为弯曲的凸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在所述线束的所述折回部与所述定位部位之间还具有一个或多个折回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在所述线束的所述折回部与所述定位部位之间还具有一个或多个折回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在所述线束的所述折回部与所述定位部位之间还具有一个或多个折回部。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曝光装置。
CN202022001048.8U 2020-03-02 2020-09-14 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2135178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5096 2020-03-02
JP2020035096A JP7374020B2 (ja) 2020-03-02 2020-03-02 露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17887U true CN213517887U (zh) 2021-06-22

Family

ID=75845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01048.8U Active CN213517887U (zh) 2020-03-02 2020-09-14 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3130B1 (zh)
JP (1) JP7374020B2 (zh)
CN (1) CN213517887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58749A (ja) 1998-11-30 2000-06-13 Futaba Corp プリントヘッド
US6618563B2 (en) * 2001-02-02 2003-09-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on a print medium with a combination laser and ink jet printer
JP4539242B2 (ja) 2004-09-02 2010-09-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29346B2 (ja) * 2007-12-27 2012-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78889B2 (ja) * 2009-08-27 2011-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76497A (ja) * 2011-02-25 2012-09-13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プリンタ
US9141077B2 (en) * 2012-03-29 2015-09-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movable exposure unit
US10228631B2 (en) * 2016-12-15 2019-03-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rum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928746B2 (en) 2017-10-27 2021-0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optical print head
JP2020008819A (ja) * 2018-07-12 2020-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39951A (ja) 2021-09-16
US11003130B1 (en) 2021-05-11
JP7374020B2 (ja) 202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08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xposure device
JP547031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32809B2 (ja) 光照射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63959B2 (ja) 反射型光学センサ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349545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104210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optical print head
JP553834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13517887U (zh) 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080225108A1 (en) Line Head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Line Head
US11131941B1 (en) Moving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19264B2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lexible sheet guide
JP20071834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015352B2 (en) Exposure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first and seco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LED head as the exposure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exposure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541245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79293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62494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149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17973A (ja) 発光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358658B2 (ja) 除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23869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465312B2 (ja) 光走査装置に搭載される光源駆動回路基板、及び光走査装置
JP6652295B2 (ja) 測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3448208A (zh) 操作机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23050760A (ja) 露光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824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