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80296U - 电加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加热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80296U
CN213480296U CN202022207665.3U CN202022207665U CN213480296U CN 213480296 U CN213480296 U CN 213480296U CN 202022207665 U CN202022207665 U CN 202022207665U CN 213480296 U CN213480296 U CN 213480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furnace body
slot
limiting
limiting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076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文祥
王小鹰
吴志勇
何少华
苏畅
冷芬勇
王星生
杨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076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80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80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80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具,包括炉体和手柄,手柄与炉体连接。通过为炉体配置手柄,由于手柄具有一定长度,能够避免通过直接触碰炉体的方式来移动炉体位置而导致的用户烫伤现象。而且,用户通过单手就能对炉体的移动进行操作,使得炉体的使用变得更加安全和方便。

Description

电加热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厨房电器中的电加热器具在使用或移动过程中,由于电加热器具的表面温度较高而存在烫伤用户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受到电加热器具小型化、便携式的发展趋势影响,如何提升电加热器具的可操作性也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具,包括:炉体;手柄,手柄与炉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加热器具包括手柄和炉体,手柄与炉体相连接。具体地,手柄与炉体相连接,从而使得用户单手抓握手柄就能移动炉体,便于电加热器具的移动,可以避免用户过于靠近温度较高的炉体,避免存在用户被烫伤的安全隐患,通过手柄即可实现拿取,安全性能较高,从而解决了在炉体较小的情况下,烹饪过程中及烹饪结束后炉体的温度较高,不便于用户操作、挪移炉体等问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通过为炉体配置手柄,由于手柄具有一定长度,能够避免通过直接触碰炉体的方式来移动炉体位置而导致的用户烫伤现象,用户通过单手就能对炉体的移动进行操作,使得炉体的使用变得更加安全和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炉体体积较大,在日常的清洁工作中,移动炉体较为困难,并不方便,导致用户容易遗忘被炉体遮盖的台面,长时间就会影响台面卫生,很难清洁。在炉体上设置手柄就很好解决了此类问题的存在,用户通过手柄就能轻松解决炉体的移动过程,对于炉体的清洁或者收纳,都提高了效率。
具体地,电加热器具可以为电磁炉、电陶炉、智能锅具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手柄与炉体可拆卸连接。
在该设计中,手柄和炉体可拆卸的连接,从而在不需要手柄时,可以将手柄拆卸下来,使得手柄可以取出单独放置,节省了电加热器具的占用空间,并在需要使用手柄或者需要移动炉体时将手柄安装在炉体上,从而方便了炉体的不同使用需求。进一步地,手柄被拆除后不影响炉体的使用,手柄在损坏、故障时可以单独置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手柄和炉体螺纹连接。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手柄和炉体通过螺纹连接,从而通过螺纹的方式将手柄旋紧在炉体上,螺纹连接仅需在现有的零件(炉体和手柄)上加工即可,无需设置单独的连接零部件,成本低,并且,螺纹连接也便于拆卸,有利于在不需要手柄时,将手柄拆下单独存放,节省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手柄和炉体通过螺纹件连接。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手柄和炉体的可拆卸连接的另一种方式。通过螺纹件将手柄与炉体连接。无需较大地改变手柄和炉体的结构,在保证炉体和手柄连接稳定的同时,方便炉体和手柄快速拆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螺纹件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穿过手柄靠近炉体的一端与炉体连接;其中,炉体和连接杆中一个设置有外螺纹,另一个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在该设计中,螺纹件包括连接杆,连接杆能够穿过手柄靠近炉体一端,以使手柄与炉体连接。由于连接件会穿出手柄而与炉体连接,有利于炉体和手柄连接稳定。其中,炉体和连接杆为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螺纹件包括螺钉,手柄的外侧面设置有安装耳,螺钉穿过安装耳连接炉体。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螺纹件包括螺钉,手柄的外侧面上设有安装耳,使螺钉穿过安装耳连接在炉体上。采用螺钉连接方便安装,节省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便于后续的拆卸维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耳的数量为多个,围绕手柄的外侧面间隔分布。螺钉的数量也为多个,每个螺钉穿过一个安装耳连接炉体。当然,也可以两个以上螺钉穿过一个安装耳连接炉体。
具体地,安装耳和螺钉的数量均为三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炉体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柱,螺钉伸入第一安装柱内。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炉体的外侧面设置第一安装柱,使螺钉穿过安装耳后伸入第一安装柱内,进而使手柄与炉体连接在一起。第一安装柱的存在可有效避免螺钉过度伸入炉体内部,影响炉体内部元件。而且,第一安装柱还有利于提高手柄和炉体的连接稳定性,避免炉体的外壳等过薄而导致螺钉无法稳定连接在炉体的外壳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使螺钉的数量、安装耳的数量和第一安装柱的数量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安装耳朝向炉体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包裹第一安装柱。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安装耳朝向炉体的一侧设有限位柱,并使限位柱能够包裹第一安装柱。一方面有利于手柄与炉体连接在一起时,能够快速对准第一安装柱的位置而使手柄安装到位;另一方面在手柄和炉体装配在一起后,能够通过限位柱对第一安装柱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有利于握持手柄,而稳定移动炉体。
此外,限位柱的存在,还能够使得外观上无法发现第一安装柱的存在,保证了整体美观性。避免炉体工作中,外界的污染,如油烟等进入第一安装柱内,影响第一安装柱和螺钉的连接,避免了不必要的清洁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螺钉的数量为多个,围绕手柄间隔分布。
具体地,螺钉数量不宜太少,避免螺钉太少,无法稳固手柄。同样地,螺钉的数量也不宜过多,避免螺钉太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可以合理设置螺钉数量并将螺钉围绕手柄间隔分布,以使多个螺钉固定在手柄的不同位置,从而更稳固的安装手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炉体上设置有第一插槽,手柄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筋,第一限位凸筋能够插入第一插槽。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凸筋和螺钉围绕手柄间隔分布。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炉体和手柄能够通过插槽和凸筋的配合方式进行连接。具体设置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凸筋和第一插槽,使手柄插接在炉体上。装配方便,有利于炉体和手柄快速拆装,有利于手柄快速找准第一插槽的位置而安装在炉体上。而且,结合炉体和手柄还能够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也即使炉体除了和手柄螺钉连接外,还通过插槽和凸筋的方式实现二者的连接,在保证手柄和炉体连接稳定性的同时,方便手柄和炉体快速拆卸。
在将手柄插接在炉体的过程中,可以将手柄的第一限位凸筋插入炉体的第一插槽,而后旋紧螺钉,进一步对手柄起到稳固作用。从而使得手柄与炉体的连接更加牢固。而在需要取出手柄时,先将螺钉沿反方向选出,之后沿第一插槽开口的反方向位置移动手柄即可,直至第一限位凸筋完全脱离第一插槽即完成手柄的拆卸工作。
此外,通过使第一限位凸筋和螺钉围绕手柄间隔分布,有利于提高手柄与炉体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手柄和炉体卡扣连接;其中,手柄和炉体中一个设置有扣位部,另一个设置有与扣位部相配合的卡扣。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手柄与炉体的另一种连接方式,手柄与炉体卡扣连接,其中,手柄和炉体中一个设有扣位部,另一个设有卡扣,具体地,在手柄上设有扣位部,炉体设有卡扣,或者在手柄上设有卡扣,炉体上设有扣位部。有利于手柄和炉体快速拆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炉体上设置有第二插槽,手柄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凸筋,第二限位凸筋能够插入第二插槽;扣位部和第二限位凸筋围绕手柄间隔分布。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手柄与炉体卡扣连接时,炉体还设有第二插槽,在手柄的外侧面设有第二限位凸筋,第二限位凸筋与第二插槽相配合,以使第二限位凸筋能够插入第二插槽内部。也即使炉体和手柄除了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外,还通过插槽和凸筋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炉体和手柄的连接稳定度。而且无论是卡扣连接方式,还是插槽凸筋配合方式,均有利于手柄与炉体快速拆卸。
在将手柄安装在炉体上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手柄上的第二限位凸筋插入炉体上的第二插槽,而后手将卡扣卡设在扣位部,进一步保证了手柄与炉体的安装稳定性。
此外,通过使第二限位凸筋和扣位部围绕手柄间隔分布,有利于提高手柄与炉体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炉体上设置有第三插槽,手柄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三限位凸筋,第三限位凸筋能够插入第三插槽。
在该设计中,具体地限定了手柄与炉体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炉体上设有第三插槽,手柄的外侧面设有第三限位凸筋,第三限位凸筋与第三插槽相配合,第三限位凸筋能够插入第三插槽内。通过插槽和凸筋的配合使手柄与炉体连接在一起,装配方便快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插槽的槽口朝向炉体的底壁。
在该设计中,通过使第三插槽的槽口朝向炉体的底壁,也即使第三插槽的槽口向下,使得手柄上的第三限位凸筋能够从下至上移动插入到第三插槽内,由于第三插槽的槽底壁能够搭设在第三限位凸筋上,有利于握持手柄,而拿起炉体,承担炉体的重量。而且,通过第三插槽的槽侧壁对第三限位凸筋进行限位,还可有效避免手柄从侧向上远离炉体而脱离炉体,提高手柄和炉体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在手柄的安装过程中,可使手柄上的第三限位凸筋从下至上移动,插入第三插槽。而在需要取出手柄时,向下移动手柄,直至第三限位凸筋脱离第三插槽。
进一步地,在炉体的高度方向上,第三插槽的高度大于等于手柄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在第三插槽的槽口朝下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三插槽的高度大于等于手柄厚度的二分之一。有利于第三插槽对第三限位凸筋继续稳定限位,从而保证手柄和炉体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第三插槽的高度大于等于手柄厚度的二分之一,避免了第三插槽高度过小导致的连接状态不稳定,同时避免第三插槽高度过大,在满足连接强度的前提下造成不必要的工艺浪费。从而将第三插槽的高度设置为大于等于手柄厚度的二分之一,以根据不同手柄的厚度设置相对应的第三插槽的高度,从而保证了手柄与炉体的连接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插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插槽间隔分布;第三限位凸筋的数量为多个,每个限位凸筋能够进入相邻两个第三插槽之间,而后随手柄转动插入一个第三插槽内。
在该设计中,进一步限定了第三插槽和第三限位凸筋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三插槽间隔分布,每个限位凸筋能够进入相邻两个第三插槽之间,而后随手柄转动插入一个第三插槽内。也即手柄相对于炉体旋转后,实现第三限位凸筋插入到第三插槽内,连接方便快捷,而且可以保证手柄和炉体稳定连接。
具体地,在手柄的安装过程中,将手柄的任意一个限位凸筋进入相邻两个第三插槽之间,此时手柄上其余第三限位凸筋也在相邻两个第三插槽之间,旋转手柄,以使手柄上第三限位凸筋朝向第三插槽方向旋动,直至每个第三限位凸筋完全插入第三插槽内,从而完成手柄的安装过程,而后需要拆卸手柄时,反向旋转手柄即可将手柄旋出。
进一步地,在每个第三插槽上设置限位件或止挡件,用于限制第三限位凸筋继续随手柄转动而脱离第三插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手柄与炉体的外壳一体成型。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手柄与炉体的另一种连接方式,手柄与炉体外壳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的连接方式保证了手柄与炉体的连接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避免了不必要的连接关系,即节省了连接部件又节省了工艺流程,同时具有整体美观性,而且一体成型结构更有利于对锅具的保养和清洁,节约了用户的清洁时间,具有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柄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柄的爆炸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的另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示出了图1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的爆炸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电加热器具剖视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6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的爆炸图;
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剖视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20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的爆炸图;
图2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加热器具剖视示意图;
图2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加热器具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图24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的爆炸图;
图2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剖视示意图;
图31示出了图30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的爆炸图;
图3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具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电加热器具,
110炉体,120手柄,122第一壳体,124第二壳体,130显示窗,
210连接杆,212第二安装柱,220螺钉,230安装耳,232限位柱,240第一安装柱,250第一插槽,252第一限位凸筋,260扣位部,262卡扣,270第二插槽,272第二限位凸筋,280第三插槽,282第三限位凸筋,290限位环,292限位凸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加热器具。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具100,包括:炉体110;手柄120,手柄120与炉体110连接。
本实施例采用手柄120与炉体110相连接,使得用户单手抓握手柄120就能移动炉体110,便于电加热器具100的移动,可以避免用户过于靠近温度较高的炉体110,避免存在用户被烫伤的安全隐患,通过手柄120即可实现拿取,安全性能较高,从而解决了在炉体110较小的情况下,烹饪过程中及烹饪结束后炉体110的温度较高,不便于用户操作、挪移炉体110等问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通过为炉体110配置手柄120,由于手柄120具有一定长度,能够避免通过直接触碰炉体110的方式来移动炉体110位置而导致的用户烫伤现象,用户通过单手就能对炉体110的移动进行操作,使得炉体110的使用变得更加安全和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炉体110体积较大,在日常的清洁工作中,移动炉体110较为困难,并不方便,导致用户容易遗忘被炉体110遮盖的台面,长时间就会影响台面卫生,很难清洁。在炉体110上设置手柄120就很好解决了此类问题的存在,用户通过手柄120就能轻松解决炉体110的移动过程,对于炉体110的清洁或者收纳,都提高了效率。
具体地,电加热器具100可以为电磁炉、电陶炉、智能锅具等。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进一步限定了手柄120与炉体110可拆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手柄120和炉体110可拆卸的连接,从而在不需要手柄120时,可以将手柄120拆卸下来,使得手柄120可以取出单独放置,节省了电加热器具100的占用空间,并在需要使用手柄120或者需要移动炉体110时将手柄120安装在炉体110上,从而方便了炉体110的不同使用需求。进一步地,手柄120被拆除后不影响炉体110的使用,手柄120在损坏、故障时可以单独置换。
具体地,手柄120可以采用圆柱状结构,也可采用长方体、椭圆体或者其他异性结构。
进一步地,可以使手柄120的中间部位扁平化,以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方便用户单手抓握。此时,手柄120的端部依旧设计成圆柱状,提高手柄120整体强度。具体地,手柄120扁平化部位的长度不易过大,避免长度过大影响整个手柄120的结构强度,同样手柄120扁平化部位的长度不易过小,避免长度过小影响用户抓握,根据手柄120的参数合理设置扁平化部位的长度,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同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19、图20、图21、图22所示,进一步限定了,手柄120和炉体110螺纹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手柄120和炉体110通过螺纹连接,从而通过螺纹的方式将手柄120旋紧在炉体110上,螺纹连接仅需在现有的零件(炉体110和手柄120)上加工即可,无需设置单独的连接零部件,成本低,并且,螺纹连接也便于拆卸,有利于在不需要手柄120时,将手柄120拆下单独存放,节省空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使炉体110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环290,并在限位环29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手柄12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将手柄120旋紧在炉体110的过程中,可以将手柄120的外螺纹与炉体110限位环290的内螺纹相抵接,而后旋转手柄120,使得手柄120的外螺纹中的任意一条螺纹旋转至炉体110限位环290的任意两条螺纹之间,继续旋转手柄120,内螺纹与外螺纹从非旋紧状态逐渐转变成为旋紧状态。而在需要取出手柄120时,只需反向旋转手柄120即可,拆装方便。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使炉体1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出292,限位凸出29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手柄120靠近炉体110一端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将手柄120旋紧在炉体110的过程中,可将手柄120内螺纹与炉体110限位凸出292的外螺纹相抵接,而后旋转手柄120,使得手柄120的内螺纹中的任意一条螺纹旋转至炉体110限位凸出292的任意两条螺纹之间,继续旋转手柄120,外螺纹与内螺纹从非旋紧状态逐渐转变成为旋紧状态。而在需要取出手柄120时,只需反向旋转手柄120即可,拆装方便。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手柄120和炉体110卡扣连接;其中,手柄120和炉体110中一个设置有扣位部260,另一个设置有与扣位部260相配合的卡扣262。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另一种连接方式,手柄120与炉体110卡扣连接,其中,手柄120和炉体110中一个设有扣位部260,另一个设有卡扣262,具体地,在手柄120上设有扣位部260,炉体110设有卡扣262,或者在手柄120上设有卡扣262,炉体110上设有扣位部260。有利于手柄120和炉体110快速拆装。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卡扣262和扣位部26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围绕手柄120间隔分布,提高手柄120和炉体110的连接稳定性。
在具体应用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炉体110上设置有第二插槽270,手柄120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凸筋272,第二限位凸筋272能够插入第二插槽270;扣位部260和第二限位凸筋272围绕手柄120间隔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手柄120与炉体110卡扣连接时,炉体110还设有第二插槽270,在手柄120的外侧面设有第二限位凸筋272,第二限位凸筋272与第二插槽270相配合,以使第二限位凸筋272能够插入第二插槽270内部。也即使炉体110和手柄120除了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外,还通过插槽和凸筋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炉体110和手柄120的连接稳定度。而且无论是卡扣连接方式,还是插槽凸筋配合方式,均有利于手柄120与炉体110快速拆卸。
在将手柄120安装在炉体110上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手柄120上的第二限位凸筋272插入炉体110上的第二插槽270,而后手将卡扣262卡设在扣位部260,进一步保证了手柄120与炉体110的安装稳定性。
此外,通过使第二限位凸筋272和扣位部260围绕手柄120间隔分布,有利于提高手柄120与炉体110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手柄120上设置一个第二限位凸筋272,在炉体110上设置一个第二插槽270,并使第二插槽270的槽口方向朝下,第二限位凸筋272的方向与第二插槽270的槽口方向相配适。以及在手柄120上设置两个扣位部260,而在炉体110上设置两个卡扣262,使两个扣位部260位于第二插槽270的下方。在将手柄120插接在炉体110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手柄120的第二限位凸筋272从下至上插入炉体110的第二插槽270,而后将卡扣262卡接在扣位部260,保证了手柄120与炉体110的安装稳定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凸筋272的数量和位置可以不同,同样地,卡扣262的数量及位置也可以不同,可根据需要,例如炉体110的重量等进行相应设定。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图31、图32所示,具体地限定改了炉体110上设置有第三插槽280,手柄120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三限位凸筋282,第三限位凸筋282能够插入第三插槽280。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限定了手柄120与炉体110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炉体110上设有第三插槽280,手柄120的外侧面设有第三限位凸筋282,第三限位凸筋282与第三插槽280相配合,第三限位凸筋282能够插入第三插槽280内。通过插槽和凸筋的配合使手柄120与炉体110连接在一起,装配方便快捷。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插槽280的槽口朝向炉体110的底壁。
通过使第三插槽280的槽口朝向炉体110的底壁,也即使第三插槽280的槽口向下,使得手柄120上的第三限位凸筋282能够从下至上移动插入到第三插槽280内,由于第三插槽280的槽底壁能够搭设在第三限位凸筋282上,有利于握持手柄120,而拿起炉体110,承担炉体110的重量。而且,通过第三插槽280的槽侧壁对第三限位凸筋282进行限位,还可有效避免手柄120从侧向上远离炉体110而脱离炉体110,提高手柄120和炉体110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在手柄120的安装过程中,可使手柄120上的第三限位凸筋282从下至上移动,插入第三插槽280。而在需要取出手柄120时,向下移动手柄120,直至第三限位凸筋282脱离第三插槽280。
进一步地,在炉体110的高度方向上,第三插槽280的高度大于等于手柄12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在第三插槽280的槽口朝下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三插槽280的高度大于等于手柄120厚度的二分之一。有利于第三插槽280对第三限位凸筋282继续稳定限位,从而保证手柄120和炉体110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第三插槽280的高度大于等于手柄120厚度的二分之一,避免了第三插槽280高度过小导致的连接状态不稳定,同时避免第三插槽280高度过大,在满足连接强度的前提下造成不必要的工艺浪费。从而将第三插槽280的高度设置为大于等于手柄120厚度的二分之一,以根据不同手柄120的厚度设置相对应的第三插槽280的高度,从而保证了手柄120与炉体110的连接强度。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插槽28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插槽280间隔分布;第三限位凸筋282的数量为多个,每个限位凸筋能够进入相邻两个第三插槽280之间,而后随手柄120转动插入一个第三插槽280内。
第三插槽280和第三限位凸筋28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三插槽280间隔分布,每个限位凸筋能够进入相邻两个第三插槽280之间,而后随手柄120转动插入一个第三插槽280内。也即手柄120相对于炉体110旋转后,实现第三限位凸筋282插入到第三插槽280内,连接方便快捷,而且可以保证手柄120和炉体110稳定连接。
具体地,在手柄120的安装过程中,将手柄120的任意一个限位凸筋进入相邻两个第三插槽280之间,此时手柄120上其余第三限位凸筋282也在相邻两个第三插槽280之间,旋转手柄120,以使手柄120上第三限位凸筋282朝向第三插槽280方向旋动,直至每个第三限位凸筋282完全插入第三插槽280内,从而完成手柄120的安装过程,而后需要拆卸手柄120时,反向旋转手柄120即可将手柄120旋出。
进一步地,在每个第三插槽280上设置限位件或止挡件,用于限制第三限位凸筋282继续随手柄120转动而脱离第三插槽280。
实施例六:
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9、图10、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所示,进一步限定了手柄120和炉体110通过螺纹件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手柄120和炉体110的可拆卸连接的另一种方式。通过螺纹件将手柄120与炉体110连接。无需较大地改变手柄120和炉体110的结构,在保证炉体110和手柄120连接稳定的同时,方便炉体110和手柄120快速拆卸。
螺纹件包括连接杆210,连接杆210穿过手柄120靠近炉体110的一端与炉体110连接;其中,炉体110和连接杆210中一个设置有外螺纹,另一个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在实施例中,螺纹件包括连接杆210,连接杆210能够穿过手柄120靠近炉体110一端,以使手柄120与炉体110连接。由于连接件会穿出手柄120而与炉体110连接,有利于炉体110和手柄120连接稳定。其中,炉体110和连接杆210为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连接杆210为外螺纹时,可以在炉体110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安装柱212,第二安装柱212设有与连接杆210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将手柄120旋紧在炉体110的过程中,连接杆210穿过靠近炉体110一端,与炉体110的第二安装柱212相抵接,而后旋转连接杆210,使连接杆210的外螺纹中任意一条螺纹旋转至第二安装柱212的任意两条螺纹之间,继续旋转连接件,外螺纹与内螺纹从非旋紧状态逐渐转变成为旋紧状态,而在需要取出手柄120时,只需反向旋转连接杆210即可,拆装方便。连接杆210的数量不宜设置过多,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避免过多的连接杆210造成材料浪费。连接杆210的数量不宜设置过少,避免过少连接杆210的连接强度不足,可将连接杆210设置为一个或两个。
螺纹件包括螺钉220,手柄120的外侧面设置有安装耳230,螺钉220穿过安装耳230连接炉体110。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螺纹件包括螺钉220,手柄120的外侧面上设有安装耳230,使螺钉220穿过安装耳230连接在炉体110上。采用螺钉220连接方便安装,节省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便于后续的拆卸维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耳230的数量为多个,围绕手柄120的外侧面间隔分布。螺钉220的数量也为多个,每个螺钉220穿过一个安装耳230连接炉体110。当然,也可以两个以上螺钉220穿过一个安装耳230连接炉体110。
具体地,安装耳230和螺钉220的数量均为三个。
实施例七:
在上述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进一步限定炉体110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柱240,螺钉220伸入第一安装柱240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炉体110的外侧面设置第一安装柱240,使螺钉220穿过安装耳230后伸入第一安装柱240内,进而使手柄120与炉体110连接在一起。第一安装柱240的存在可有效避免螺钉220过度伸入炉体110内部,影响炉体110内部元件。而且,第一安装柱240还有利于提高手柄120和炉体110的连接稳定性,避免炉体110的外壳等过薄而导致螺钉220无法稳定连接在炉体110的外壳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使螺钉220的数量、安装耳230的数量和第一安装柱240的数量相同。
在具体应用中,螺钉220的数量为多个,围绕手柄120间隔分布。
螺钉220数量不宜太少,避免螺钉220太少,无法稳固手柄120。同样地,螺钉220的数量也不宜过多,避免螺钉220太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可以合理设置螺钉220数量并将螺钉220围绕手柄120间隔分布,以使多个螺钉220固定在手柄120的不同位置,从而更稳固的安装手柄120。
进一步地,螺钉220的数量两个,三个。具体地,螺钉220数量为两个,可将螺钉220围绕手柄120对称设置,此时炉体110所受紧固力对称,有利于手柄120与炉体110的连接强度。螺钉220数量为三个,将螺钉220围绕手柄120间隔分布,以使相邻两个螺钉220之间的具体相等,此时炉体110受紧固力均匀分布,提高了手柄120与炉体110的连接强度。
炉体110上设置有第一插槽250,手柄120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筋252,第一限位凸筋252能够插入第一插槽250。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凸筋252和螺钉220围绕手柄120间隔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炉体110和手柄120能够通过插槽和凸筋的配合方式进行连接。具体设置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凸筋252和第一插槽250,使手柄120插接在炉体110上。装配方便,有利于炉体110和手柄120快速拆装,有利于手柄120快速找准第一插槽250的位置而安装在炉体110上。而且,结合炉体110和手柄120还能够通过螺钉220连接在一起,也即使炉体110除了和手柄120螺钉220连接外,还通过插槽和凸筋的方式实现二者的连接,在保证手柄120和炉体110连接稳定性的同时,方便手柄120和炉体110快速拆卸。
在将手柄120插接在炉体110的过程中,可以将手柄120的第一限位凸筋252插入炉体110的第一插槽250,而后旋紧螺钉220,进一步对手柄120起到稳固作用。从而使得手柄120与炉体110的连接更加牢固。而在需要取出手柄120时,先将螺钉220沿反方向选出,之后沿第一插槽250开口的反方向位置移动手柄120即可,直至第一限位凸筋252完全脱离第一插槽250即完成手柄120的拆卸工作。
此外,通过使第一限位凸筋252和螺钉220围绕手柄120间隔分布,有利于提高手柄120与炉体110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手柄120上设置一个第一限位凸筋252,在炉体110上设置一个第一插槽250,并使炉体110上的第一插槽250的槽口向下,第一限位凸筋252的方向与第一插槽250的槽口方向相配适,将手柄120插接在炉体110的过程中,可以将手柄120的第一限位凸筋252移动至炉体110的第一插槽250的槽口位置,而后向上移动手柄120,以使手柄120的第一限位凸筋252插入第一插槽250。另外,使手柄120和炉体110通过一个螺钉220连接,具体地,使安装耳230设置在第一限位凸筋252的正下方,有利于保证手柄120和炉体110稳定连接。
当然,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限位凸筋252、多个第一插槽250和多个安装耳230,配置多个螺钉220连接手柄120和炉体110。
实施例八:
在上述实施例六或实施例七的基础上,如图11所示,安装耳230朝向炉体11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232,限位柱232包裹第一安装柱24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耳230朝向炉体110的一侧设有限位柱232,并使限位柱232能够包裹第一安装柱240。一方面有利于手柄120与炉体110连接在一起时,能够快速对准第一安装柱240的位置而使手柄120安装到位;另一方面在手柄120和炉体110装配在一起后,能够通过限位柱232对第一安装柱240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有利于握持手柄120,而稳定移动炉体110。
此外,限位柱232的存在,还能够使得外观上无法发现第一安装柱240的存在,保证了整体美观性。避免炉体110工作中,外界的污染,如油烟等进入第一安装柱240内,影响第一安装柱240和螺钉220的连接,避免了不必要的清洁工作。
实施例九: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手柄120与炉体110的外壳一体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手柄120与炉体110的另一种连接方式,手柄120与炉体110外壳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的连接方式保证了手柄120与炉体110的连接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避免了不必要的连接关系,即节省了连接部件又节省了工艺流程,同时具有整体美观性,而且一体成型结构更有利于对锅具的保养和清洁,节约了用户的清洁时间,具有市场竞争力。
在具体应用中,使手柄120与炉体110的外壳一体注塑成型。可以在手柄的厚度方向上采用前模和后模的方式,实现手柄120与炉体110的外壳成一体化结构。
实施例十: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的基础上,如图33所示,进一步限定了手柄120包括:第一壳体122;第二壳体124,与第一壳体122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124和第一壳体122形成容纳腔,操作件的一部分设置在容纳腔内。
在该实施例中,使手柄120包括第一壳体122和第二壳体124,并使第一壳体122和第二壳体124可拆卸的连接,在其内设置部分操作件,只需将第一壳体122拆离第二壳体124即可完成操作件的安装或更换过程。与整体结构的手柄120相比,简化了容纳腔内部元件的拆装工序,能够在容纳腔内部元件损坏时,及时进行更换,并不影响炉体110的正常使用。
具体地,第一壳体122和第二壳体124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卡扣连接、螺钉220连接等方式。
电加热器具100还包括:显示窗130,设置在手柄120上;显示组件,设置于手柄120,并经显示窗130外露。
在该实施例中,电加热器具100还包括显示窗130和显示组件,显示组件设置在手柄120上,用户可以通过显示窗130观察到显示组件上关于炉体110的加热信息或档位信息。而且,将显示组件设置在手柄120上,可有效避免显示组件被炉体110上的锅具等遮挡。
进一步地,可将显示窗130设置在第一壳体122上,使显示窗130为透光件,并使显示窗130与第一壳体122的外表面重合,避免显示窗130凸起或凹陷造成第一壳体122表面不平,导致手柄120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容纳污垢,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显示窗130能够对显示组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显示组件外露造成使用寿命的减少。
具体地,显示窗130可以采用玻璃材质,玻璃光亮性好,耐化学腐蚀,且清洗方便。显示窗130还可以采用亚克力材质,亚克力地轻,硬度高,能够加工不同形状,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手柄120。
或进一步地,使显示窗130为开口,也即开设在手柄120上的开口,而直接将显示组件设置在开口处。此时,显示组件具有保护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
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炉体连接;
所述手柄与所述炉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手柄和所述炉体螺纹连接;
所述炉体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手柄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或
所述炉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出,所述限位凸出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手柄靠近所述炉体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或所述手柄和所述炉体通过螺纹件连接;
所述螺纹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手柄靠近所述炉体的一端与所述炉体连接;
其中,所述炉体和所述连接杆中一个设置有外螺纹,另一个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或
所述螺纹件包括螺钉,所述手柄的外侧面设置有安装耳,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安装耳连接所述炉体;
或所述手柄和所述炉体卡扣连接;其中,所述手柄和所述炉体中一个设置有扣位部,另一个设置有与所述扣位部相配合的卡扣;
或所述炉体上设置有第三插槽,所述手柄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三限位凸筋,所述第三限位凸筋能够插入所述第三插槽;
或者所述手柄与所述炉体的外壳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体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螺钉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耳朝向所述炉体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包裹所述第一安装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钉的数量为多个,围绕所述手柄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体上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手柄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筋,所述第一限位凸筋能够插入所述第一插槽;
所述第一限位凸筋和所述螺钉围绕所述手柄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体上设置有第二插槽,所述手柄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凸筋,所述第二限位凸筋能够插入所述第二插槽;
所述扣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凸筋围绕所述手柄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插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炉体的底壁;
在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插槽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手柄的厚度的二分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插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插槽间隔分布;
所述第三限位凸筋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限位凸筋能够进入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插槽之间,而后随所述手柄转动插入一个所述第三插槽内。
CN202022207665.3U 2020-09-30 2020-09-30 电加热器具 Active CN213480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7665.3U CN213480296U (zh) 2020-09-30 2020-09-30 电加热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7665.3U CN213480296U (zh) 2020-09-30 2020-09-30 电加热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80296U true CN213480296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65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07665.3U Active CN213480296U (zh) 2020-09-30 2020-09-30 电加热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802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80296U (zh) 电加热器具
KR20090124901A (ko) 다기능 멀티 콘센트
CN216281562U (zh) 把手和烹饪器具
CN107504542B (zh) 嵌入式灶具和安装方法
CN207940626U (zh) 一种多功能炒菜机
CN207640219U (zh) 一种蒸笼及具有该蒸笼的烹饪器具
WO2016177411A1 (en) Improved fastening device for use in a cooking appliance
CN207370555U (zh) 烹饪器具
CN217696033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258966U (zh) 烹饪器具
CN215411999U (zh) 烹饪器具
CN208957652U (zh) 烹饪器具
CN214048457U (zh) 烹饪器具
CN217885711U (zh) 一种烹饪容器
CN213248402U (zh) 泄压组件、上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09826274U (zh) 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256350U (zh) 一种具有定时功能的提扭及锅盖
CN211704320U (zh) 锅具的壳体组件及锅具
CN110200480B (zh) 电饭煲
CN217243838U (zh) 可拆卸锅盖和电热锅
CN215533685U (zh) 防松机构、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14465404U (zh) 防拆结构及防拆盒体
CN217659205U (zh)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KR920002408Y1 (ko) 프라이 오븐용 손잡이
CN216534881U (zh) 一种煲体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