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9205U -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9205U
CN217659205U CN202121012700.4U CN202121012700U CN217659205U CN 217659205 U CN217659205 U CN 217659205U CN 202121012700 U CN202121012700 U CN 202121012700U CN 217659205 U CN217659205 U CN 217659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assembly
column
positioning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127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127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9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9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9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锅体组件包括锅体本体和锅体侧柱,锅体本体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物;锅体侧柱设置于锅体本体的侧壁,锅体侧柱与锅体本体可拆卸设置。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利于降低锅体组件的装配难度。

Description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活电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当锅体组件包括锅体本体以及凸出于锅体本体的锅体侧柱时,一般将锅体侧柱和锅体本体一体成型设置。但锅体侧柱和锅体本体一体成型设置时,不利于锅体侧柱内部其它元件的装配,使得锅体组件整体的装配难度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以降低锅体组件的装配难度。
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锅体组件,包括锅体本体和锅体侧柱,锅体本体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物;锅体侧柱设置于锅体本体的侧壁,锅体侧柱与锅体本体可拆卸设置。
可选地,锅体侧柱与锅体本体之间通过卡持结构连接。
可选地,锅体本体的侧壁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沿锅体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锅体侧柱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沿锅体侧柱的高度方向延伸,定位柱能够从定位槽的一端沿着定位槽的长度方向滑入定位槽,形成卡持结构。
可选地,定位槽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在从定位槽的槽底往开口的方向上,开口的宽度小于定位柱的最大宽度,以避免定位柱从开口处脱落。
可选地,锅体本体的侧壁间隔设置有两个定位槽,锅体侧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靠近锅体本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与定位槽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锅体本体的侧壁具有安装区域,安装区域用于安装锅体侧柱,两个安装槽分别设置于安装区域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在锅体本体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侧,安装区域的高度小于锅体本体的侧壁的高度,以形成缺口,锅体本体的至少部分结构经缺口延伸至锅体侧柱,以遮挡锅体本体与锅体侧柱之间的装配间隙。
可选地,定位柱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定位槽的长度,定位柱的高度与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的高度之比大于0.5;和/或定位柱上设置有槽体,以减小定位柱与定位槽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可选地,锅体组件包括电性元件,锅体侧柱设有容纳腔用于收容电性元件。
可选地,锅体组件的电性元件包括灯板盒组件,灯板盒组件设置于锅体侧柱内;灯板盒组件包括灯板盒、光源以及灯罩片;灯罩片盖设于灯板盒,以与灯板盒围设形成容纳空间,光源设置于容纳空间内;锅体侧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灯孔,光源发出的光经由灯罩片从灯孔射出。
可选地,灯罩片的靠近灯孔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筋,定位筋卡合于灯孔,以限制灯板盒组件的位置。
可选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导向槽,灯罩片靠近灯孔的一侧还设置有导向筋,导向筋与导向槽配合,以使得灯板盒组件沿第一侧壁装配入锅体侧柱。
可选地,第一侧壁适于发生弹性形变。
可选地,锅体侧柱还包括远离锅体本体的第三侧壁,第三侧壁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灯板盒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第一卡扣结构和第二卡扣结构配合,以限制灯板盒组件的位置。
本申请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组件以及以上任一的锅体组件,加热组件用于对锅体组件进行加热。
可选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本体和加热侧柱,加热本体与锅体本体对应设置,加热侧柱与锅体侧柱对应设置。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锅体侧柱内部还装配有其它元件,锅体本体和锅体侧柱可拆卸设置,从而可以锅体侧柱内部的元件先装配到位,,然后再将锅体侧柱和锅体本体装配在一起,有利于减小锅体组件的装配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锅体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第二截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第三截面图;
图5是图1所示内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锅体组件的另一截面图;
图7是本申请所提供的烹饪器具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锅体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定位槽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定位槽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截面图;
图11是图8所示的定位槽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又一截面示意图;
图12是图8中所示的锅体组件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灯板盒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所示的锅体侧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所提供的烹饪器具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烹饪器具800实施例所描述的烹饪器具800包括锅体组件100和加热组件500。其中,锅体组件100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物。加热组件500用于对锅体组件100进行加热。锅体组件100与加热组件500分体设置,两者之间可分离。
其中,加热组件500可以包含完整的加热、控制系统,可以单独作为加热磁炉使用,实现多功能产品需求。加热组件500上可以设置有定位凸块501,锅体组件100上可以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凸块501配合,用于限制锅体组件100和加热组件500的相对位置。
其中,锅体组件100可以包括锅体本体20和锅体侧柱30。锅体本体20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物。锅体侧柱30设置于锅体本体20的侧壁。锅体组件1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电性元件,锅体侧柱30可以设置有容置腔,锅体组件的电性元件可以设置于锅体侧柱30的容置腔内。当然,锅体侧柱30内部还可以装配有其它元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对应地,加热组件500也可以包括加热本体520和加热侧柱530。加热侧柱530设置于加热本体520的一侧。加热本体520对应锅体本体20设置,用于对锅体本体20进行加热。加热侧柱530则对应锅体侧柱30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锅体本体20和加热本体520的颜色可以是一致的,锅体侧柱30和加热侧柱530的颜色可以是一致的。并且,锅体侧柱30和加热侧柱530的颜色与锅体本体20和加热本体520的颜色可以不同,以使烹饪器具800具有较为亮眼的外观配色。当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该烹饪器具8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锅盖组件700,如图7所示。其中,加热侧柱530、锅体侧柱300以及锅盖组件700的外壳可以是相同的配色,以从视觉上将整个烹饪器具800联系为一体,形成整个产品的视觉基调。
关于锅体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下述锅体组件实施例的具体描述。
本申请中锅体侧柱30与锅体本体20之间可拆卸设置。锅体侧柱30与锅体本体20之间可拆卸,从而可以将锅体组件100的电性元件先装配在锅体侧柱30内,然后再将锅体侧柱30和锅体本体20装配在一起,有利于减小锅体组件100的装配难度。
具体地,锅体侧柱30与锅体本体20之间可以通过卡持结构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锅体本体20和锅体侧柱30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实现连接,比如,可以在锅体本体20和锅体侧柱30的连接处设置一个或者若干个卡扣结构,作为卡持结构,实现锅体本体20与锅体侧柱30之间的连接。锅体本体20和锅体侧柱30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时,两者之间的装配间隙相对较大。并且,由于锅体侧柱30为受力件,在受力状态下,卡扣结构处受力集中,容易导致卡扣失效脱扣。
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锅体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锅体本体20的侧壁201(与下文所述的隔热外壳201为同一部件)设置有定位槽41,定位槽41沿锅体本体20的高度方向延伸。锅体侧柱30设置有定位柱42,定位柱42沿锅体侧柱30的高度方向延伸,定位柱42能够从定位槽41的一端沿着定位槽41的长度方向滑入定位槽41,定位柱42与定位槽41配合,作为卡持结构,以将锅体侧柱30固定在锅体本体20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柱42上可以设置有槽体421,如图8所示,若干个槽体421在定位柱42的长度方向上(即锅体侧柱30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以减小定位柱42的外表面与定位槽41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便于定位柱42与定位槽41之间的装配。当然,本申请对于槽体421的具体数目以及具体设置方式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定位槽41与定位柱42配合实现锅体本体20与锅体侧柱30之间的连接,安装到位后,定位柱42容置于定位槽41内,在装配的全部位置上都能做到限位和受力,有利于增加受力面,提高装配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定位槽41与定位柱42配合实现锅体本体20与锅体侧柱30之间的连接,还有利于减小锅体本体20与锅体侧柱30之间的装配间隙,保证产品的配合间隙均匀性,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外观。
具体地,定位槽41和定位柱42的数目可以相同,并且一一对应设置。当然,定位槽41与定位柱42的数目也可以不同,比如,每个定位槽41可以对应多个定位柱42,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举例而言,锅体本体20的侧壁201可以间隔设置有两个定位槽41,如图8中所示的第一定位槽41a和第二定位槽41b。锅体本体20的侧壁包括安装区域201a和非安装区域201b,其中安装区域201a用于安装锅体侧柱30。第一定位槽41a和第二定位槽41b分别设置于安装区域201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锅体侧柱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第一侧壁31的靠近锅体本体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柱42a,第一定位柱42a与第一侧壁3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第二侧壁32的靠近锅体本体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柱42b,第二定位柱42b与第二侧壁32也可以一体成型设置。第一定位柱42a与第一定位槽41a对应设置,第二定位柱42b与第二定位槽41b对应设置。当然,第一定位柱42a与第一侧壁31之间也可以可拆卸设置,第二定位柱42b与第二侧壁32之间也可以可拆卸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将定位柱42设置于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的靠近锅体本体20的一端,避让空间足,方便定位柱42的加工成型。两位定位柱42与两个定位槽41一一对应设置,将锅体侧柱30的相对两侧牢固地固定在锅体本体20上,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装配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槽41的数目也可以是一个,三个,或者四个,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图8所示,定位槽41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定位槽41的长度方向即为锅体本体2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开口411。具体地,第一定位槽41a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开口411a,第一定位柱42a容置于第一定位槽41a内,第一侧壁31与第一定位柱42连接,并经过第一开口411a向第一定位槽41a外延伸。所述第二定位槽41b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开口411b,第二定位柱42b容置于第二定位槽41b内,第二侧壁32与第二定位柱42b连接,并经过第二开口411b向第二定位槽41b外延伸。
请参阅图9,图9是图8所示的定位槽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图。在从定位槽41的槽底往开口411的方向上,开口411的宽度L小于定位柱42的最大宽度,以避免定位柱42从开口411处脱落。在定位槽41的开口411处,定位槽41的相对两侧壁相互靠近形成缩口,以减小定位槽41的开口411的宽度L,使得定位槽41的开口411的宽度L小于定位柱42的最大宽度,避免定位柱42从开口411处脱落。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槽41在其长度方向(即锅体本体20的高度方向)上的截面为近似的圆形,对应地,定位柱42在其长度方向(即锅体侧柱30的高度方向)上的截面也为近似的圆形,并且定位柱42的截面积略小于定位槽41的截面积,使得定位柱42恰好能够被容置于定位槽41内,又无法在定位槽41内移动。
如图10及图11所示,图10是是图8所示的定位槽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截面图,图11是图8所示的定位槽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定位槽41在其长度方向(即锅体本体20的高度方向)上的截面还可以为近似的多边形。相应地,定位柱42在其长度方向(即锅体侧柱30的高度方向)上的截面也可以为近似的多边形。对于定位槽41及定位柱42的具体形状,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在锅体本体20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侧(即图8中的上侧),安装区域201a的高度小于锅体本体的侧壁201的高度,以形成缺口43,锅体本体20的至少部分结构经缺口43延伸至锅体侧柱30,以遮挡锅体本体20与锅体侧柱30之间的装配间隙。如图12所示,锅体本体20的连接壳203(关于连接壳203的具体结构,下文有详细的描述)可以经由缺口43延伸至锅体侧柱30,以遮挡锅体本体20与锅体侧柱30之间的装配间隙,提高锅体组件100的外观。
可选地,定位槽41的长度与锅体本体20的高度之比大于0.5,定位柱42的高度与第一侧壁31或第二侧壁32的高度之比大于0.5,以增大锅体本体20与锅体侧柱30之间的受力面,保证装配的可靠性,确保装配效果。并且,定位柱42的高度可以小于或等于定位槽41的长度,避免定位柱42裸露在外,影响锅体组件100的外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锅体本体20和锅体侧柱30之间还可以通过螺钉结构实现连接,或者通过销轴结构实现连接,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8中所示的锅体组件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锅体组件100上的电性元件可以包括灯板盒组件60、按键开关(附图中未标注)等等,其中灯板盒组件60设置于锅体侧柱30内部。
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灯板盒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地,灯板盒组件60可以包括灯板盒61、光源62以及灯罩片63。灯罩片63盖设于灯板盒61,以与灯板盒61围设形成容纳空间,灯罩片63具体可以是透明材质的。光源62设置于容纳空间内,比如光源62可以包括电路板621和设置在电路板621上的LED灯622,当然,本申请对光源62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锅体侧柱30的第一侧壁31上设置有灯孔311,光源62发出的光经由灯罩片63从灯孔311射出。
请一并参阅图12及图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灯罩片63的靠近灯孔31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筋631,定位筋631卡合于灯孔311,以限制灯板盒组件60的位置。具体地,定位筋631也可以是由透明材质形成的,光源62发出的光经灯罩片63上的定位筋631从灯孔311中射出。定位筋631还可以具有导光能力,从光源62发出的光线可以在定位筋631内经过多次的反射和折射,使得从灯孔311射出的光更加均匀柔和。
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12中所示的锅体侧柱30的结构示意图。如前文所述,锅体侧柱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灯孔31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壁31上。进一步地,锅体侧柱30还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34和底壁35以及远离锅体本体20的第三侧壁33。
如图12及图14所示,第一侧壁31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筋条313,相邻两筋条313配合形成导向槽312,灯罩片63靠近灯孔311的一侧还设置有导向筋632,导向筋632与导向槽312配合,以使得灯板盒组件60沿第一侧壁31装配入锅体侧柱30。
在灯板盒组件60装配的过程中,灯罩片63与第一侧壁31抵顶,使第一侧壁31发生弹性形变;灯板盒组件60装配到位后,第一侧壁31恢复形状,定位筋631卡合于灯孔311。定位筋631可以设置于导向筋632的靠近灯孔311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三侧壁33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附图中未示出),灯板盒61上可以对应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611,第一卡扣结构和第二卡扣结构611配合,以进一步限制灯板盒组件60的位置。
此外,锅体侧柱30的顶壁34上还可以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限位筋(附图中未标注),顶壁34上的限位筋与锅体侧柱30的底壁35配合,以避免灯板盒组件60在锅体侧柱30的高度方向上的移动,使得灯板盒组件60被可靠固定在锅体侧柱30内部。
总的来说,通过定位筋631卡合于灯孔311,第一卡扣结构和第二卡扣结构611配合以及顶壁34上的限位筋与底壁35的配合限位,能够在紧凑空间下实现灯板盒组件60的可靠固定,并且产品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灯板盒组件60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固定在锅体侧柱30内。比如,灯板盒组件60还可以通过螺钉结构固定,但是工艺难度较大。原因在于,锅体侧柱30内部结构比较紧凑,在空间比较小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空间去设置螺钉孔。
接下来,对锅体组件100中锅体本体2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锅体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截面图。
本实施例中锅体本体20包括隔热外壳201、隔热底壳202以及内胆204,隔热外壳20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口2011和第二端口2012,隔热底壳202连接于隔热外壳201的第一端口2011内,实现隔热底壳202与隔热外壳201之间连接。内胆204设置于隔热外壳201内,由此通过设置隔热外壳201以及隔热底壳202用于容纳内胆204,可以直接将锅体组件100搬运至外界平台(如饭桌等)上,防止因内胆204侧壁烫伤用户,也防止内胆204底部烫伤外界平台,不仅便于搬运取食等,而且也提升了安全性。
具体地,连接壳203连接于隔热外壳201内,连接壳203的一部分设置于隔热外壳201的第二端口2012内,以实现连接壳203与隔热外壳201之间连接。另外,连接壳203的另一部延伸至隔热外壳201的第一端口2011并与隔热底壳202抵接,实现连接壳203和隔热底壳202之间连接,以使得连接壳203和隔热底壳202分别对应锁定于隔热外壳201第一端口2011和第二端口2012。其中,内胆204可以位于连接壳203、或隔热底壳202、或者连接壳203和隔热底壳202上。
可选的,隔热底壳202嵌设于隔热外壳201的第一端口2011内,连接壳203的一部分嵌设于隔热外壳201的第二端口2012内,不仅实现隔热外壳201分别与隔热底壳202、连接壳203之间连接的美观度,同时也起到连接作用。上述隔热底壳202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嵌设于第一端口2011内。如隔热底壳202一部分嵌设于隔热外壳201的第一端口2011时,当锅体组件100放置在外界平台时,隔热底壳202另一部分与外界平台接触,或者隔热底壳202和隔热外壳201同时与外界平台接触。当隔热底壳202完全嵌设于隔热外壳201的第一端口2011时,当锅体组件100放置在外界平台时,隔热外壳201底部与外界平台接触。
其中,隔热外壳201和隔热底壳202可以由隔热材料制成,如具体隔热作用的塑料等。可选的,隔热外壳201可以由聚苯乙烯或聚丙烯材料制成等。隔热外壳201和隔热底壳202可以由相同材料制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其具体材料的选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另外,连接壳203也可以由隔热材料制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壳203也可以不由隔热材料制成,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的第二截面图。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内胆204可以连接于连接壳203或隔热底壳202上。如当内胆204连接于连接壳203或隔热底壳202上时,内胆204一直位于隔热底壳202内,当需要清洗锅体组件100时,直接搬运锅体组件100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内胆204也可以仅放置在连接壳203和/或隔热底壳202上。当需要清洗锅体组件100时,直接拿出内胆204进行清洗即可。
具体地,为了提升锅体组件100的安全性,将内胆204连接于连接壳203或隔热底壳202上,防止内胆204窜出;同时,为了便于内胆204安装于连接壳203或隔热底壳202上,本实施例中内胆204可拆卸连接于连接壳203或隔热底壳202上,不仅将内胆204安装在连接壳203或隔热底壳202,同时也便于快速安装或更换等。上述内胆204与连接壳203或隔热底壳202之间可拆卸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只要方便安装或更换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3,连接壳203与隔热底壳202可拆卸连接,不仅提升了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且便于两者之间快速安装和更换,提升了安装效率。上述连接壳203与隔热底壳202之间可拆卸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两者之间安装或更换即可。
由于连接壳203不仅需要设置在隔热外壳201的第二端口2012,而且也需要延伸到第一端口2011与隔热底壳202连接,因此本实施例中连接壳203包括连接环2031和若干个连接柱2032,连接环2031设置在隔热外壳201的第二端口2012内,其可以全部套设于内胆204外周或部分绕设于内胆204外周等。若干个连接柱2032连接于连接环2031上,连接柱2032因其自身长度能够延伸至第一端口2011处,即若干个连接柱2032远离连接环2031的一端与隔热底壳202可拆卸连接,以使得连接壳203通过若干个连接柱2032与隔热底壳202连接,从而实现连接壳203与隔热底壳202之间连接,便于安装和更换。
上述若干个连接柱2032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当连接柱2032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呈角度分布于连接环2031上。其中连接柱2032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如连接柱2032从远离连接环2031方向上,连接柱2032面积逐渐减小等,只要能够实现连接柱2032与隔热底壳202连接即可。上述连接柱2032和连接环203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或分别独立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结合图1至图3,为了提升连接壳203与隔热底壳202之间的安装效率,在隔热底壳202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孔2021,连接柱2032远离连接环2031的一端插入连接孔2021内,而后通过固定件(图上未示意)将连接柱2032固定于连接孔2021内。通过设置连接孔2021,不仅起到安装作用,而且起到定位作用,便于两者之间的安装和更换。其中固定件可以为螺钉或螺母等,在此不作限定。上述连接孔2021数量可以与连接柱2032数量一致。
进一步地,隔热底壳202可以设置若干个限位柱(图上未示意),连接孔2021设置于限位柱上,连接柱2032穿设连接孔2021,而后通过固定件锁紧。当然,限位柱上可以包括连接孔2021和螺钉孔(图上未示意),连接孔2021和螺钉孔连通设置,且两者横截面大小不同。其中,连接柱2032限位于连接孔2021内,固定件穿设螺钉孔后与连接柱2032螺纹连接。可选的,连接柱2032底部开设有对应的螺纹孔(图上未示意)。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3,连接环2031套设在内胆204和隔热外壳201之间,以使连接于连接环2031上的连接柱2032能够沿隔热外壳201内部延伸到第一端口2011位置处,同时也提升了连接壳203连接于隔热外壳201的稳定性,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上述连接环2031呈环形设置,可以套设在内胆204外周上。连接环203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通过至少两部分拼接设置。
其中,内胆204靠近连接环2031的一端设置外凸缘2041,内胆204通过外凸缘2041挂设在连接环2031上,以支撑内胆204。在其他实施例中,内胆204的底部与隔热底壳202抵接,以通过隔热底壳202支撑内胆204。当然,内胆204即可以通过外凸缘2041挂设在连接环2031上,其底部也可以与隔热底壳202抵接。即内胆204具体通过连接环2031和/或隔热底壳202支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外壳201和内胆204之间可以填充有隔热层,其中隔热层由隔热材料形成,隔热层具有隔热性,能够阻隔内胆204外表面热量传递至隔热外壳201上,进一步提升了锅体组件100使用的安全性。上述隔热材料可以为塑料等。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图1所示的第三截面图;图5是图1所示内胆结构示意图。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锅体本体20中内胆204可以有多种不同形状,因内胆204结构的不同,可能会使内胆204与隔热底壳202或连接壳203连接关系改变。下面将详细介绍阐述几种不同内胆204的结构。当然,内胆204并不限于下面阐述的几种类型,还可以是其他类型,在此不作限定。
如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3,内胆204包括内胆本体,内胆本体包括外凸缘2041、环形侧壁2042、底壁2043以及过渡部2044,环形侧壁2042呈环状设置,环形侧壁2042连接于底壁2043上;环形侧壁2042远离底壁2043的一端往外翻,从而形成外凸缘2041,该外凸缘2041用于挂设在连接环2031上;环形侧壁2042靠近底壁2043的一端往里弯折从而形成过渡部2044。可选的,内胆204为金属内胆;外凸缘2041、环形侧壁2042、底壁2043以及过渡部2044可以一体成型设置。
为了实现上述内胆204与隔热底壳202之间可拆卸连接,在该过渡部2044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结构205,以通过上述支撑结构205可拆卸连接于隔热底壳202,从而实现内胆204和隔热底壳202之间锁紧,同时也避免在连接壳203上穿孔,从而保持了连接壳203的完整外观。其中支撑结构205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多个,在此不作限定。当支撑结构205数量为多个时,支撑结构205可以呈等角度或不等角度设置于过渡部2044外周面上。
其中支撑结构205可以固定于过渡部2044上,如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过渡部2044上,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于过渡部2044,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205形成有支撑孔,固定件穿过隔热底壳202后与支撑结构205上的支撑孔连接,以将内胆204锁紧于隔热底壳202上。其中固定件可以为自攻螺钉或机械螺钉等,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支撑孔可以为螺纹孔或光孔,当支撑孔为螺纹孔,固定件穿过隔热底壳202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即可。当然,支撑孔也可以为光孔,该光孔能够防止内胆204喷砂、喷涂过程中孔内堆积砂粉,而导致固定件等难以锁紧。
当连接壳203套设于上述内胆204时,可能因过渡部2044设置的支撑结构205位置或大小等而影响内胆204与连接壳203之间的装配,因此将支撑结构205远离过渡部2044的外侧表面与内胆本体中心轴之间的距离设置成小于或等于内胆204的环形侧壁2042外表面与内胆本体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以便内胆204能够穿过连接壳203。其中内胆204的环形侧壁2042外表面与内胆本体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如图5中a所指示距离;支撑结构205远离过渡部2044的一端与内胆本体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如图5中b所指示距离。
另外,由于上述固定件穿过隔热底壳202后与支撑结构205锁紧连接,为了防止锅体组件100安装放置加热组件500上时,固定件碰到外界平台等,将支撑结构205靠近内胆204的底壁2043外表面的一侧表面与内胆204的底壁2043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零。其中支撑结构205靠近内胆204的底壁2043外表面的一侧表面与内胆204的底壁2043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如图5中c所指示距离。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锅体组件的另一截面图。
如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5,内胆204包括内胆本体,内胆本体也包括外凸缘2041、环形侧壁2042、底壁2043以及过渡部2044,该内胆204与上述内胆204不同之处在于环形侧壁2042,本实施例中环形侧壁2042靠近外凸缘2041的一端与内胆本体中心轴之间间距相同,其中环形侧壁2042远离外凸缘和远离底壁的中端位置与内胆本体中心轴之间距离逐渐增大,而后环形侧壁2042靠近底壁的一端与内胆本体中心轴之间距离逐渐减小,以使得环形侧壁靠近底壁的一端往里弯折形成过渡部。由于过渡部2044与底壁2043之间空间有限,在此内胆204中可以不用设置支撑结构205。该内胆204通过固定件连接于连接壳203上即可。
由于环形侧壁2042直径发生相对变化,较难直接将连接壳203套设在内胆204上,因此本实施例中连接壳203可以分成至少两个部分拼接装配在内胆204上,而后再装入隔热外壳201和隔热底壳202,再用固定件锁紧隔热底壳202与连接壳203即可。如连接壳203包括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即连接壳203通过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拼接形成。其中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之间可以固定件连接,或者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分别通过固定件连接于内胆204表面处。可选的,上述内胆204为胀形内胆等。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5,内胆204包括内胆本体,该内胆204与上述两种类型的内胆204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内胆204无过渡部2044,内胆本体也可以包括外凸缘2041、环形侧壁2042以及底壁2043,其中环形侧壁2042与内胆本体中心轴之间距离相同,以使得内胆204为直身内胆等。其中内胆204直接通过固定件连接壳203上。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本体,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物;
锅体侧柱,设置于所述锅体本体的侧壁;
所述锅体侧柱与所述锅体本体可拆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侧柱与所述锅体本体之间通过卡持结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本体的侧壁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所述锅体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锅体侧柱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沿所述锅体侧柱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定位柱能够沿着所述定位槽的长度方向从所述定位槽的一端滑入或滑出所述定位槽,形成所述卡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槽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
在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往所述开口的方向上,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定位柱的最大宽度,以避免所述定位柱从所述开口处脱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本体的侧壁间隔设置有两个定位槽,所述锅体侧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靠近所述锅体本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槽一一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本体的侧壁具有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用于安装所述锅体侧柱,所述两个定位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区域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在所述锅体本体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侧,所述安装区域的高度小于所述锅体本体的侧壁的高度,以形成缺口,所述锅体本体的至少部分结构经所述缺口延伸至所述锅体侧柱,以遮挡所述锅体本体与所述锅体侧柱之间的装配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柱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定位槽的长度,所述定位柱的高度与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之比大于0.5;和/或
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槽体,以减小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槽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组件包括电性元件,所述锅体侧柱设有容纳腔用于收容所述电性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组件的电性元件包括灯板盒组件,所述灯板盒组件设置于所述锅体侧柱的容纳腔;
所述灯板盒组件包括灯板盒、光源以及灯罩片;所述灯罩片盖设于所述灯板盒,以与所述灯板盒围设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锅体侧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灯孔,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由所述灯罩片从所述灯孔射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罩片的靠近所述灯孔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筋,所述定位筋卡合于所述灯孔,以限制所述灯板盒组件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灯罩片靠近所述灯孔的一侧还设置有导向筋,所述导向筋与所述导向槽配合,以使得所述灯板盒组件沿所述第一侧壁装配入所述锅体侧柱。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适于发生弹性形变。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侧柱还包括远离所述锅体本体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所述灯板盒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扣结构配合,以限制所述灯板盒组件的位置。
14.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体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锅体组件进行加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本体和加热侧柱,所述加热本体与所述锅体本体对应设置,所述加热侧柱与所述锅体侧柱对应设置。
CN202121012700.4U 2021-05-12 2021-05-12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659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2700.4U CN217659205U (zh) 2021-05-12 2021-05-12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2700.4U CN217659205U (zh) 2021-05-12 2021-05-12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9205U true CN217659205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01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2700.4U Active CN217659205U (zh) 2021-05-12 2021-05-12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9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59205U (zh)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6644165U (zh) 灯带装饰座和空调
CN208808259U (zh) 煎蛋器及煎蛋器的外壳
CN109140740B (zh) 一种顶盖装饰结构、电器及立式空调
CN203447115U (zh) 电水壶的开关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水壶
CN215777235U (zh) 烹饪器具
CN208090746U (zh) 电磁炉
CN208170454U (zh) 电磁炉
CN215686771U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218978643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09960304U (zh) Led照明模组和洗涤电器设备
CN219126040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5687040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584140U (zh) 圆环形装饰灯
CN216953159U (zh) 一种显控装置和烹饪电器
CN216346438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3248323U (zh) 烹饪器具
CN219126039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20937654U (zh) 一种优化装配结构的电锅
CN21882055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8338174U (zh) 烹饪器具
CN216535217U (zh) 电控板安装结构和洗碗机
CN220691629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室内机、空调器
CN213551180U (zh) 烹饪器具
CN219479870U (zh) 一种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