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9060U - 平衡轴主动齿轮 - Google Patents

平衡轴主动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79060U
CN213479060U CN202022606185.4U CN202022606185U CN213479060U CN 213479060 U CN213479060 U CN 213479060U CN 202022606185 U CN202022606185 U CN 202022606185U CN 213479060 U CN213479060 U CN 213479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half tooth
tooth group
group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061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ouduo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ouduo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ouduo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ouduo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061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79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79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79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平衡轴主动齿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外侧壁相向一侧中心处对称开有限位槽且转轴外侧壁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环槽,所述转轴外侧壁中心处设置有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且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位置尺寸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半齿、第二半齿、第三半齿和第四半齿,通过第一半齿和第三半齿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齿轮,以及通过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组合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齿轮,对于使用双平衡轴的发动机,可以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实现转轴转速大于发动机转速,消除发动机的二阶振动,而通过链条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可以消除发动机的一阶振动。

Description

平衡轴主动齿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传动领域,尤其涉及平衡轴主动齿轮。
背景技术
平衡轴技术是摩托车发动机中应用较广的一项技术,它的结构简单实用,可有效地缓减摩托车的整车振动,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而平衡轴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旋转,动力装置通过链条配合平衡轴上设置的主动齿实现平衡轴的旋转,但是根据工作状态不同,平衡轴需要实现不同的转速,因此,我们亟需一种平衡轴主动齿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平衡轴主动齿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平衡轴主动齿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外侧壁相向一侧中心处对称开有限位槽且转轴外侧壁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环槽,所述转轴外侧壁中心处设置有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且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位置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一齿组包括第一半齿和第二半齿,所述第一半齿和第二半齿固定连接且第一半齿齿根圆尺寸小于第二半齿齿根圆尺寸,所述第一半齿和第二半齿靠近第二齿组一侧中心处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矩形块且矩形块内中心处开有水平方向设置的通孔,所述第二齿组包括第三半齿和第四半齿,所述第三半齿和第四半齿靠近第一齿组一侧中心处对称开有矩形槽且矩形槽内相对一侧中心处对称开有水平方向设置的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与通孔位置尺寸相匹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靠近转轴一侧均匀开有若干环形槽且环形槽与转轴外侧壁开设的环槽啮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齿组和第二齿组靠近转轴一侧均匀开有若干环形槽且环形槽与转轴外侧壁开设的环槽啮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内侧壁靠近转轴一侧中心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且限位块与限位槽内侧壁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矩形槽与相邻的矩形块位置相匹配且矩形槽内侧壁与矩形块外侧壁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螺纹孔远离矩形槽一端对称开有沉槽且沉槽尺寸大于内螺纹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半齿与第三半齿位置尺寸相匹配且第二半齿与第四半齿位置尺寸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轴、限位槽、第一齿组、第二齿组和限位块,通过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内侧壁开设的环形槽与转轴外侧壁的环槽啮合连接可以实现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的位置固定,同时可以调整第一齿组与第二齿组的位置,同时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的位置固定,便于通过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的旋转带动转轴旋转。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半齿、第二半齿、第三半齿和第四半齿,通过第一半齿和第三半齿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齿轮,以及通过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组合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齿轮,对于使用双平衡轴的发动机,可以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实现转轴转速大于发动机转速,消除发动机的二阶振动,而通过链条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可以消除发动机的一阶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平衡轴主动齿轮的正剖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第一半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第三半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转轴;2、第一半齿;3、第二半齿;4、矩形块;5、第三半齿;6、第四半齿;7、矩形槽;8、限位块;9、限位槽;10、通孔;11、沉槽;12、内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平衡轴主动齿轮,包括转轴1,转轴1外侧壁相向一侧中心处对称开有限位槽9且转轴1外侧壁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环槽,转轴1外侧壁中心处设置有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且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位置尺寸相匹配,通过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相组合可以实现主动齿的组合,第一齿组包括第一半齿2和第二半齿3,第一半齿2和第二半齿3固定连接且第一半齿2齿根圆尺寸小于第二半齿3齿根圆尺寸,当链条通过与第一半齿2或者与第二半齿3啮合连接实现不同的转速,进而实现转轴1的不同转速,适应于双平衡轴情况下的使用,第一半齿2和第二半齿3靠近第二齿组一侧中心处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矩形块4且矩形块4内中心处开有水平方向设置的通孔10,第二齿组包括第三半齿5和第四半齿6,第三半齿5和第四半齿6靠近第一齿组一侧中心处对称开有矩形槽7且矩形槽7内相对一侧中心处对称开有水平方向设置的内螺纹孔12,内螺纹孔12与通孔10位置尺寸相匹配,便于通过现有的螺栓与内螺纹孔12螺纹连接,同时与通孔10配合实现矩形块4与第一齿组的位置固定。
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靠近转轴1一侧均匀开有若干环形槽且环形槽与转轴1外侧壁开设的环槽啮合连接,第二齿组和第二齿组靠近转轴1一侧均匀开有若干环形槽且环形槽与转轴1外侧壁开设的环槽啮合连接,便于通过环形槽与环槽的啮合连接实现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在转轴1上不同位置的固定,便于转轴1安装于不同尺寸的发动机内,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内侧壁靠近转轴1一侧中心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8且限位块8与限位槽9内侧壁滑动连接,便于通过限位块8与限位槽9滑动连接实现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在旋转实现顺利的带动转轴1旋转,矩形槽7与相邻的矩形块4位置相匹配且矩形槽7内侧壁与矩形块4外侧壁滑动连接,便于通过矩形槽7与矩形块4的配合实现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的快速组合,内螺纹孔12远离矩形槽7一端对称开有沉槽11且沉槽11尺寸大于内螺纹孔12,沉槽11便于放置现有螺栓的头部与螺母,保证转轴1轴面上其他部件的安装,第一半齿2与第三半齿5位置尺寸相匹配且第二半齿3与第四半齿6位置尺寸相匹配,通过第一半齿2和第三半齿5相互组合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齿轮,而通过第二半齿3与第四半齿6组合可以形成另一个完整的圆形齿轮,而通过链条与第一半齿2啮合连接实现转轴1转速大于发动机转速,可以消除发动机的二阶振动,而通过链条与第二半齿3啮合连接实现转轴1与发动机转速一致,可以消除发动机的一阶振动,可以适用于双平衡轴的发动机。
工作原理:人员通过环槽和环形齿以及限位块8与限位槽9的配合实现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安装在转轴1侧壁上,同时通过矩形块4与矩形槽7的配合实现第一半齿2和第三半齿5以及第二半齿3和第四半齿6的组合,实现两个不同尺寸的完整齿轮的安装,然后,人员通过现有的螺栓与内螺纹孔12螺纹连接,同时穿过通孔10实现矩形块4在矩形槽7内的位置固定,进而实现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的连接固定,人员选择链条通过与不同尺寸的齿轮啮合连接实现发动机与转轴1的转速比的调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平衡轴主动齿轮,包括转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外侧壁相向一侧中心处对称开有限位槽(9)且转轴(1)外侧壁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环槽,所述转轴(1)外侧壁中心处设置有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且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位置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一齿组包括第一半齿(2)和第二半齿(3),所述第一半齿(2)和第二半齿(3)固定连接且第一半齿(2)齿根圆尺寸小于第二半齿(3)齿根圆尺寸,所述第一半齿(2)和第二半齿(3)靠近第二齿组一侧中心处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矩形块(4)且矩形块(4)内中心处开有水平方向设置的通孔(10),所述第二齿组包括第三半齿(5)和第四半齿(6),所述第三半齿(5)和第四半齿(6)靠近第一齿组一侧中心处对称开有矩形槽(7)且矩形槽(7)内相对一侧中心处对称开有水平方向设置的内螺纹孔(12),所述内螺纹孔(12)与通孔(10)位置尺寸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轴主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靠近转轴(1)一侧均匀开有若干环形槽且环形槽与转轴(1)外侧壁开设的环槽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轴主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组和第二齿组靠近转轴(1)一侧均匀开有若干环形槽且环形槽与转轴(1)外侧壁开设的环槽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轴主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组和第二齿组内侧壁靠近转轴(1)一侧中心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8)且限位块(8)与限位槽(9)内侧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轴主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槽(7)与相邻的矩形块(4)位置相匹配且矩形槽(7)内侧壁与矩形块(4)外侧壁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轴主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孔(12)远离矩形槽(7)一端对称开有沉槽(11)且沉槽(11)尺寸大于内螺纹孔(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轴主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齿(2)与第三半齿(5)位置尺寸相匹配且第二半齿(3)与第四半齿(6)位置尺寸相匹配。
CN202022606185.4U 2020-11-12 2020-11-12 平衡轴主动齿轮 Active CN213479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6185.4U CN213479060U (zh) 2020-11-12 2020-11-12 平衡轴主动齿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6185.4U CN213479060U (zh) 2020-11-12 2020-11-12 平衡轴主动齿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79060U true CN213479060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54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06185.4U Active CN213479060U (zh) 2020-11-12 2020-11-12 平衡轴主动齿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79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45495A1 (zh) 减速装置、关节伺服舵机以及机器人
CN213479060U (zh) 平衡轴主动齿轮
CN213235954U (zh) 一种回转支撑装置
CN219866202U (zh) 一种减速机的行星齿轮稳定盘结构
CN216618491U (zh) 汽车输入轴花键自润滑装置
CN112377571B (zh) 一种减速器
CN106838136B (zh) 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
CN212480089U (zh) 太阳轮轴向限位结构及行星齿轮机构
CN211429108U (zh) 一种直流行星齿轮减速电机
CN208966992U (zh)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减速箱
CN202812006U (zh) 多曲同心环向驱动减速机构
CN214197118U (zh) 一种基于电动车变速箱中的减速齿轮
CN216715178U (zh) 一种高精密中间输出轴齿轮配件
CN109372951A (zh) 一种减速机
CN216242079U (zh) 工业机器人中内啮合rv减速机
CN219139763U (zh) 减速机
CN206943361U (zh) 一种减速驱动装置以及电动车
CN212985960U (zh) 一种减速机齿轮铸件
CN219013277U (zh) 一种行星减速器用传动组件
CN210998802U (zh) 一种用于轴向波齿轮机器人的关节减速机
CN211103708U (zh) 联动组件以及联动装置
CN206017585U (zh) 一种新型少齿差减速机
CN205101538U (zh) 齿环对置的双内啮合行星齿轮机构
CN211175267U (zh) 一种便于调节轮齿角度的齿轮
CN214543982U (zh) 一种电动提升机的电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