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69280U - 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 - Google Patents

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69280U
CN213469280U CN202021428866.XU CN202021428866U CN213469280U CN 213469280 U CN213469280 U CN 213469280U CN 202021428866 U CN202021428866 U CN 202021428866U CN 213469280 U CN213469280 U CN 213469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positioning
plate
block
position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288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部门
赵德胜
邱福才
颜俭坤
田春宏
饶恒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Rongshu Di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Rongshu Di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Rongshu Di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Rongshu Di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288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69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69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69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该上模包括上模座及上模板,该上模板的下表面向下凸设有凹模,该凹模具有凹腔,该上模板的左右两侧均凹设有第一定位凹槽,每个第一定位凹槽内凸设有上限位块,该凹模自下往上凹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凹槽;该下模包括下模座及设置于下模座上端的下模板,该下模板的上表面向上凸设有凸模,该凸模具有凸起,该下模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定位块,每个第一定位块的前后两侧壁均可拆卸式设置有第二导板,每个第一定位块上凸设有下限位块,该凸模向上凸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块;借此,其上模与下模的定位简单,易于成型制作,能稳固地对工件进行定位。

Description

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各大汽车生产商的产量都有大幅提升。因此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对模具的工序数都有严格的控制。零部件供应商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冲次生产出合格零件,尽量减少占用机床数和操作人员数量以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汽车尾箱组件的制造中,采用各种模具进行成型制造,通常会在模具中对待加工件依次进行拉延、剪切、成型等工序。而现有技术中汽车尾箱组件的拉延模具存在上下模之间的定位结构复杂,工件的定位较不稳固,且工件定位后不便于拆卸,需要人工用较大的力进行拆卸,带来不便。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其上模与下模的定位简单,易于成型制作,能稳固地对工件进行定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
该上模包括上模座及设置于上模座下端的上模板,该上模板的下表面向下凸设有凹模,该凹模具有用于成型尾箱组件的凹腔,该上模板的左右两侧均自下往上凹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凹槽,两个第一定位凹槽分别贯通至相应的左右侧,每个第一定位凹槽的前后两内侧壁均可拆卸式设置有第一导板,每个第一定位凹槽的内顶壁的前后两侧均向下凸设有上限位块,该凹模自下往上凹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凹槽,若干第二定位凹槽围绕凹腔四周侧间距布置;
该下模包括下模座及设置于下模座上端的下模板,该下模板的上表面向上凸设有凸模,该凸模具有用于成型尾箱组件的凸起,该下模座的左右两侧均自下往上凸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块,该第一定位块凸露于下模板的上方,每个第一定位块的前后两侧壁均可拆卸式设置有第二导板,每个第一定位块的上端的前后两侧均向上凸设有下限位块,该凸模向上凸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块,若干第二定位块围绕凸起四周侧间距布置;
该凸起与凹腔对应设置,该第一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凹槽对应设置,该第二导板与第一导板对应设置,该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对应设置,该第二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凹槽对应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相应地,每个第一定位凹槽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该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通过第一螺丝锁固连接;
所述第二导板设置有第三安装孔,相应地,每个第一定位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通过第二螺丝锁固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限位块具有贯通下限位块上下两端的第一贯通孔,相应地,每个第一定位块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贯通孔与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三螺丝锁固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模围绕凸起四周侧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定位块可拆卸式安装于相应的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定位块朝向凸起的一侧均设置有弧形定位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定位块设置有第二贯通孔,相应地,每个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贯通孔与第二连接孔通过第四螺丝锁固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的左侧、后侧于凸模上均凸设有辅助定位块,相应地,所述凹腔的左侧、后侧于凹模上均凹设有辅助定位槽,所述辅助定位块与辅助定位槽对应设置,所述辅助定位块朝向凸起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定位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定位块通过螺丝可拆卸式定位于凸模凹设的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辅助定位块包括基板、竖向定位板、驱动轴、衔接板、旋转定位板、旋转轴、辅助定位板,所述竖向定位板一体连接于基板的上方,所述辅助定位板自竖向定位板的一侧一体横向延伸;所述驱动轴定位于竖向定位板上,并一端穿过竖向定位板;所述衔接板的一端连接于驱动轴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旋转定位板的下端;所述旋转定位板的上端连接于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旋转定位座固定于竖向定位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定位面形成于旋转定位板的一侧面,所述辅助定位面随旋转定位板的旋转朝向或背离凸起位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模的外周侧于下模板上向上凸设有若干平衡块,若干平衡块围绕凸模的四周侧间距布置;所述凹模的外周侧于上模板上向下凸设有若干平衡点,若干平衡点围绕凹模的四周侧间距布置,所述平衡块与平衡点对应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模座、下模座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吊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凹槽、第一导板、第二导板、上限位块、下限位块的结合设计,使其上模与下模的定位简单,易于成型制作;通过第二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凹槽的结合设计,并使第二定位凹槽围绕凹模的凹腔四周侧间距布置,使第二定位块围绕凸模的凸起四周侧间距布置,使其能通过第二定位块稳固地对工件进行定位;以及,通过辅助定位块的驱动轴、衔接板、旋转定位板、旋转轴的结合设计,使其能在工件放置于凸起上时,通过旋转定位板的旋转,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固定或释放,使工件的定位更加稳固地同时便于工件拆卸。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辅助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辅助定位块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上模 11、上模座
12、上模板 121、第一定位凹槽
122、第一导板 123、上限位块
13、凹模 131、凹腔
132、第二定位凹槽 14、辅助定位槽
20、下模 21、下模座
22、下模板 221、第一定位块
222、第二导板 223、下限位块
23、凸模 231、凸起
232、第二定位块 233、第一安装槽
24、辅助定位块 241、基板
242、竖向定位板 243、驱动轴
244、衔接板 245、旋转定位板
246、旋转轴 247、辅助定位板
248、旋转定位座 101、平衡块
102、平衡点 103、吊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包括上模10、下模20;该上模10包括上模座11及设置于上模座11下端的上模板12,该上模板12的下表面向下凸设有凹模13,该凹模13具有用于成型尾箱组件的凹腔131,该上模板12的左右两侧均自下往上凹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凹槽121,两个第一定位凹槽121分别贯通至相应的左右侧,每个第一定位凹槽121的前后两内侧壁均可拆卸式设置有第一导板122,每个第一定位凹槽121的内顶壁的前后两侧均向下凸设有上限位块123,该凹模13自下往上凹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凹槽132,若干第二定位凹槽132围绕凹腔131四周侧间距布置;该下模20包括下模座21及设置于下模座21上端的下模板22,该下模板22的上表面向上凸设有凸模23,该凸模23具有用于成型尾箱组件的凸起231,该下模座21的左右两侧均自下往上凸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块221,该第一定位块221凸露于下模板22的上方,每个第一定位块221的前后两侧壁均可拆卸式设置有第二导板222,每个第一定位块221的上端的前后两侧均向上凸设有下限位块223,该凸模23向上凸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块232,若干第二定位块232围绕凸起231四周侧间距布置;该凸起231与凹腔131对应设置,该第一定位块221与第一定位凹槽121对应设置,该第二导板222与第一导板122对应设置,该上限位块123与下限位块223对应设置,该第二定位块232与第二定位凹槽132对应设置。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导板122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相应地,每个第一定位凹槽121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该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通过第一螺丝锁固连接;所述第二导板222设置有第三安装孔,相应地,每个第一定位块22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通过第二螺丝锁固连接。
所述下限位块223具有贯通下限位块223上下两端的第一贯通孔,相应地,每个第一定位块221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贯通孔与第一连接孔通过第三螺丝锁固连接。
所述凸模23围绕凸起231四周侧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槽233,所述第二定位块232可拆卸式安装于相应的第一安装槽233内;所述第二定位块232朝向凸起231的一侧均设置有弧形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块232设置有第二贯通孔,相应地,每个第一安装槽233的槽底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贯通孔与第二连接孔通过第四螺丝锁固连接。
所述凸起231的左侧、后侧于凸模23上均凸设有辅助定位块24,相应地,所述凹腔131的左侧、后侧于凹模13上均凹设有辅助定位槽14,所述辅助定位块24与辅助定位槽14对应设置,所述辅助定位块24朝向凸起231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定位面。所述辅助定位块24通过螺丝可拆卸式定位于凸模23凹设的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辅助定位块24包括基板241、竖向定位板242、驱动轴243、衔接板244、旋转定位板245、旋转轴246、辅助定位板247,所述竖向定位板242一体连接于基板241的上方,所述辅助定位板247自竖向定位板242的一侧一体横向延伸;所述驱动轴243定位于竖向定位板242上,并一端穿过竖向定位板242,另一端连接有外部气动驱动装置,相应地,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部设置有供气动驱动装置穿过的让位孔,如此,可通过气动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轴243联动旋转定位板245旋转;所述衔接板244的一端连接于驱动轴243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旋转定位板245的下端;所述旋转定位板245的上端连接于旋转轴246,所述旋转轴246通过旋转定位座248固定于竖向定位板242上。所述辅助定位面形成于旋转定位板245的一侧面,所述辅助定位面随旋转定位板245的旋转朝向或背离凸起231位移。如此,当工件放置于凸起231上时,可通过辅助定位块24的旋转定位板245的旋转,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固定或释放,使工件的定位更加稳固,也便于工件拆卸。
以及,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凸模23的外周侧于下模板22上向上凸设有若干平衡块101,若干平衡块101围绕凸模23的四周侧间距布置;所述凹模13的外周侧于上模板12上向下凸设有若干平衡点102,若干平衡点102围绕凹模13的四周侧间距布置,所述平衡块101与平衡点102对应设置,以便于上模10与下模20的定位平衡,避免出现上模10与下模20定位不平衡而影响拉延成型的精度的现象。
还有,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座11、下模座2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吊棒103,以便于上模10、下模20的起吊,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吊钩挂入吊棒103上进行起吊。所述上模座11的上表面、下模座21的下表面均镂空设置,以便于减轻上模座11、下模座21的重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凹槽、第一导板、第二导板、上限位块、下限位块的结合设计,使其上模与下模的定位简单,易于成型制作;通过第二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凹槽的结合设计,并使第二定位凹槽围绕凹模的凹腔四周侧间距布置,使第二定位块围绕凸模的凸起四周侧间距布置,使其能通过第二定位块稳固地对工件进行定位;以及,通过辅助定位块的驱动轴、衔接板、旋转定位板、旋转轴的结合设计,使其能在工件放置于凸起上时,通过旋转定位板的旋转,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固定或释放,使工件的定位更加稳固地同时便于工件拆卸。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
该上模包括上模座及设置于上模座下端的上模板,该上模板的下表面向下凸设有凹模,该凹模具有用于成型尾箱组件的凹腔,该上模板的左右两侧均自下往上凹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凹槽,两个第一定位凹槽分别贯通至相应的左右侧,每个第一定位凹槽的前后两内侧壁均可拆卸式设置有第一导板,每个第一定位凹槽的内顶壁的前后两侧均向下凸设有上限位块,该凹模自下往上凹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凹槽,若干第二定位凹槽围绕凹腔四周侧间距布置;
该下模包括下模座及设置于下模座上端的下模板,该下模板的上表面向上凸设有凸模,该凸模具有用于成型尾箱组件的凸起,该下模座的左右两侧均自下往上凸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块,该第一定位块凸露于下模板的上方,每个第一定位块的前后两侧壁均可拆卸式设置有第二导板,每个第一定位块的上端的前后两侧均向上凸设有下限位块,该凸模向上凸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块,若干第二定位块围绕凸起四周侧间距布置;
该凸起与凹腔对应设置,该第一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凹槽对应设置,该第二导板与第一导板对应设置,该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对应设置,该第二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凹槽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围绕凸起四周侧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定位块可拆卸式安装于相应的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定位块朝向凸起的一侧均设置有弧形定位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左侧、后侧于凸模上均凸设有辅助定位块,相应地,所述凹腔的左侧、后侧于凹模上均凹设有辅助定位槽,所述辅助定位块与辅助定位槽对应设置,所述辅助定位块朝向凸起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定位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块通过螺丝可拆卸式定位于凸模凹设的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辅助定位块包括基板、竖向定位板、驱动轴、衔接板、旋转定位板、旋转轴、辅助定位板,所述竖向定位板一体连接于基板的上方,所述辅助定位板自竖向定位板的一侧一体横向延伸;所述驱动轴定位于竖向定位板上,并一端穿过竖向定位板;所述衔接板的一端连接于驱动轴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旋转定位板的下端;所述旋转定位板的上端连接于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旋转定位座固定于竖向定位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面形成于旋转定位板的一侧面,所述辅助定位面随旋转定位板的旋转朝向或背离凸起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的外周侧于下模板上向上凸设有若干平衡块,若干平衡块围绕凸模的四周侧间距布置;所述凹模的外周侧于上模板上向下凸设有若干平衡点,若干平衡点围绕凹模的四周侧间距布置,所述平衡块与平衡点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下模座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吊棒。
CN202021428866.XU 2020-07-20 2020-07-20 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 Active CN213469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28866.XU CN213469280U (zh) 2020-07-20 2020-07-20 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28866.XU CN213469280U (zh) 2020-07-20 2020-07-20 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69280U true CN213469280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59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28866.XU Active CN213469280U (zh) 2020-07-20 2020-07-20 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692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69280U (zh) 汽车尾箱组件用拉延模具
CN211989883U (zh) 一种节能用的材料模具清洗装置
CN102922283B (zh) 汽车内饰中出风口总成装配工装
CN216324586U (zh) 汽车车门保险杠用模具
CN211413391U (zh) 一种便于从模架上装拆的模具
CN218963821U (zh) 一种便于快速拆卸模具的冲压装置
CN215616549U (zh) 一种精密型腔模码模装夹装置
CN216658600U (zh) 一种可调整花纹样式的组合型全钢活络模模具
CN220592647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立体打磨装置
CN110587924B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零部件制造模具
CN213617830U (zh) 一种易于定位的模具
CN217570756U (zh) 一种应用于上抽芯活塞浇铸机的工装
CN216802547U (zh) 一种机床加工快速定位工装
CN217941975U (zh) 一种注塑模具加工用双头铣床
CN203245289U (zh) 一种快换的接头铆压模具
CN217224528U (zh) 一种组装支架成型体及组装支架成型体机加工治具
CN217964256U (zh) 难成形材料异形杆件成形工装
CN219005375U (zh) 一种外夹内支撑夹紧定位装置
CN217726839U (zh) 一种模具用槽型冲头结构
CN219767493U (zh) 工装自动快换机构
CN210188244U (zh) 一种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精密模具
CN213702526U (zh) 一种模具制造的夹持辅助装置
CN217890288U (zh)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阀片加工夹紧与快速换型装置
CN216421640U (zh) 三维拉弯型材制件基准孔在线成型装置
CN217990692U (zh) 一种分体式多穴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