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64758U - 出水座及饮品机 - Google Patents

出水座及饮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64758U
CN213464758U CN202021450472.4U CN202021450472U CN213464758U CN 213464758 U CN213464758 U CN 213464758U CN 202021450472 U CN202021450472 U CN 202021450472U CN 213464758 U CN213464758 U CN 213464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outlet nozzle
piece
cup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504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祖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504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64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64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64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水座及饮品机。一种出水座,包括底架;出水嘴,可移动地设于底架上;出水嘴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顶件,具有与底架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偏离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以及顶部;顶件可转动以使顶部在顶起位置和回落位置之间切换;顶部由所述回落位置转换至顶起位置时,将出水嘴顶起至第一位置;顶部由顶起位置切换至回落位置时,出水嘴可在受力回落至第二位置;以及电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活动以使顶件转动至所述顶部位于顶起位置。上述出水座,通过电动驱动组件驱动顶件转动,可实现阀芯的打开或闭合,即无需持续操作操作钮也能使得饮品机持续出水。

Description

出水座及饮品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品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出水座及饮品机。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水机、饮料机、果汁机等饮品机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一般的,人们在接水时,需要手动持续操作操作钮才能完成持续接水操作。一旦手松开操作钮,便不能引水,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需持续操作操作钮也能使得饮品机持续出水的出水座。
一种出水座,包括:
底架;
出水嘴,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出水座上;所述出水嘴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顶件,具有与所述底架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偏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以及偏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所述顶件可转动以使所述顶部在顶起位置和回落位置之间切换;所述顶部由所述回落位置转换至所述顶起位置时,将所述出水嘴顶起至第一位置;所述顶部由所述顶起位置切换至所述回落位置时,所述出水嘴可受力回落至第二位置;以及
电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所述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活动以使所述顶件转动至所述顶部位于顶起位置。
上述出水座,通过电动驱动组件驱动顶件转动,进而使得出水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使得饮品容器的出水口处的阀芯靠近或远离饮品容器的内腔移动,进而实现阀芯的打开或闭合,即无需持续操作操作钮也能使得饮品机持续出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驱动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底架上的转动件以及用以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的电机;所述转动件转动以驱动所述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与所述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抵接;所述转动件的与所述顶件抵接的表面具有凸起;所述转动件转动至所述凸起的顶端与所述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抵接或脱离;或,所述顶件的第二连接部的与所述转动件抵接的表面具有凸起;所述转动件转动至所述凸起的顶端与所述转动件抵接或脱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的与所述顶件抵接的表面中,未设置凸起的部分为凹陷;所述顶件的靠近所述转动件的表面设有抵接凸起部;所述转动件转动至所述凸起的顶端与所述抵接凸起部抵接或脱离;所述抵接凸起部与所述凸起的顶端脱离后,所述抵接凸起部可受力向所述凹陷移动至所述顶部位于所述回落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在预设路径内转动时,可使得所述凸起的顶端与所述顶件保持抵接,且使所述顶部保持在顶起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架上设有复位件,以在所述顶件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凸起脱离后,所述复位件驱使所述顶件转动,以使所述顶部切换至回落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驱动组件包括可移动的设于所述底架上的移动件以及用以驱动所述移动件移动的电机,所述移动件移动以驱动所述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嘴具有两端开口的引流通道;所述出水嘴的引流通道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以推动阀芯移动的推部;
所述推部完全位于所述出水嘴的引流通道内;
所述引流通道的用以与饮品容器对接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推部的靠近所述引流通道的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引流通道的第一端有间隔;
所述引流通道内设有至少两个沿所述引流通道的轴向间隔设置的推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设有过孔,所述出水嘴穿设于所述过孔;所述出水嘴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顶部由所述回落位置切换至所述顶起位置时,所述顶部与所述限位件抵接,以驱动所述出水嘴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嘴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底架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饮品机,其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水座;以及
饮品容器,设于所述出水座上;所述饮品容器底部设有与所述出水嘴对接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有阀芯;
其中,所述出水嘴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水嘴驱动所述阀芯向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阀芯脱离所述出水嘴的驱动力后,可自动向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是沿所述出水口延伸且指向所述饮品容器的内腔的方向、沿所述出水口延伸且远离所述饮品容器的内腔的方向中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二方向是指向所述饮品容器的内腔的方向、远离所述饮品容器的内腔的方向中的其中另一。
上述饮品机,通过电动驱动组件驱动顶件转动,进而使得出水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使得饮品容器的出水口处的阀芯沿出水口延伸的方向靠近或远离饮品容器的内腔移动,进而实现阀芯的打开或闭合,即无需持续操作操作钮也能使得饮品机持续出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芯与所述出水嘴抵接,或所述阀芯与所述出水嘴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饮品容器包括杯体以及与所述杯体匹配的杯盖;所述杯盖包括:盖本体以及档件,所述盖本体具有具有盖合面;所述档件与所述盖本体的盖合面的至少部分边缘密封贴合;所述挡件与所述盖合面围成截流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出水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出水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顶件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顶件的顶部位于顶起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出水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出水嘴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饮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饮品机中的阀芯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饮品机中的阀芯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饮品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9所示饮品容器安装至出水座上时,旋转插部尚未旋转插入旋转插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图1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3所示饮品容器旋转至旋转插部旋转插入旋转插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2所示饮品容器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2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杯盖的仰视图。
图20为图12中杯盖处于盖合状态时杯盖被限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2中杯盖处于第一打开状态时杯盖被限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12中杯盖的俯视图。
图23为图22中杯盖的M-M向剖视图。
图24为图12中杯盖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9所述饮品机的水路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饮品机的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饮品机的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饮品机的饮品容器中,杯盖处于盖合状态时杯盖被限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10所示饮品容器中杯盖处于第一打开状态时杯盖被限位的结构示意图。
100、出水座;110、底架;111、饮品容器安装件;113、安装孔;115、旋转插槽;130、出水嘴;131、引流通道;133、推部;135、限位件;136、防脱部;150、顶件;151、第一连接部;153、第二连接部;154、抵接凸起部;155、顶部;1551、过孔;170、电动驱动组件;171、转动件;1711、凸起;1713、凹陷;173、电机;190、饮品容器识别机构;a、第一轴线;200、饮品机;210、饮品容器;211、出水口;213、旋转插部;212、杯体;2121、第二限位部;2123、第三限位部;2122、第二安装结构;2124、转孔;214、杯盖;230、阀芯;240、连接管;230、电磁阀;251、出水口;260、触发部;270、第二触发开关;220、保温容器;241、蓄水容器;250、第一水泵;280、第二水泵;290、加热机构;291、进水管;310、盖本体;311、盖合面;312、引流槽;313、第一安装结构;3131、转轴;315、穿孔;317、凹槽;320、截流槽;330、挡件;331、挡面;332、第一边;334、第二边;333、外表面;350、出水嘴;370、第一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出水座100,包括底架110、出水嘴130、顶件150以及电动驱动组件170。其中,出水嘴130可移动地设于底架110上。出水嘴130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顶件150具有与底架110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51、偏离第一连接部151的第二连接部153以及偏离第一连接部151的顶部155。顶件150可转动以使顶部155在顶起位置和回落位置之间切换。顶部155由回落位置转换至顶起位置时,将出水嘴130顶起至第一位置,顶部155位于顶起位置且出水嘴130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参图6。顶部155由顶起位置切换至回落位置时,出水嘴130可受力回落至第二位置,顶部155位于回落位置且出水嘴130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参图2。电动驱动组件170用以驱动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活动以使顶件150转动至顶部155位于顶起位置。
上述出水座100,通过电动驱动组件170驱动顶件150转动,进而使得出水嘴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使得饮品容器的出水口处的阀芯靠近或远离饮品容器的内腔移动,进而实现阀芯的打开或闭合,即无需持续操作操作钮也能使得饮品机持续出水。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3分别位于顶件150的相对的两端,且顶部155位于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3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不限于分别位于顶件的两端。同样的,顶部也不限于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能通过第一连接部实现顶件与底架的转动连接,通过电动驱动组件驱动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活动以使得顶件转动至顶部位于顶起位置即可。
本实施例中,通过顶件150与底架110转动连接,可以有效防止顶件150发生偏移,从而能够更加稳定的驱动出水嘴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同时还能使得顶部155能够更精确的切换至顶起位置和回落位置,从而在顶部155位于顶起位置时,能够更精确的将出水嘴130顶起至第一位置,也能在顶部155位于回落位置时,使得出水嘴130可受力更精确的回落至第二位置。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具有出水座100的饮品机具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在接收到出水的指令后控制电动驱动组件170的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参图8,出水嘴130具有两端开口的引流通道131。引流通道13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311和第四端1313。出水嘴130用于与饮品机上的饮品容器对接,饮品容器内的饮品由出水嘴130流出。具体地,引流通道131的第一端1311与饮品容器对接。饮品容器内的饮品由引流通道131的第一端1311流入引流通道131,并从引流通道131的第四端1313流出。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出水嘴130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可推动阀芯移动,从而改变阀芯的开合状态。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出水嘴130的引流通道131的内侧壁上设有推部133,出水嘴130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推部133与阀芯抵接,以推动阀芯移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推部133完全位于出水嘴的引流通道131内。从而,在饮品容器内的饮品流经出水嘴130的引流通道131时,推部133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
进一步地,推部133的用以与阀芯抵接的端部与引流通道131第一端1311有间隔,即推部133的靠近引流通道131的第一端1311的端部与引流通道131第一端1311有间隔。一方面可使得液体更加顺畅的由引流通道131的第四端1313流出;另一方面还能避免流入引流通道131的饮品由引流通道131的第一端1311流出,进而避免设于出水座100上的电动驱动组件等结构受潮而影响电动驱动组件等的运行,也避免饮品附着在顶件和底架等结构上而影响顶件和底架等结构的清洁,避免细菌等的滋生。
另外,本实施例中,引流通道131内设有两个沿引流通道13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推部133。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流入出水嘴130的引流通道131内的饮品的液压,进而使得饮品能够更加顺利的由引流通道131的第四端1313流出。
本实施例中,两个推部133结构相同,大小相等,且相对引流通道131的轴线设置,从而在推动阀芯移动时,可使得阀芯的轴向受力平衡,即避免阀芯出现单侧受力集中的现象。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两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引流通道内的推部的个数不限于两个。且不同推部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同、相邻推部之间的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推部还可以设于出水嘴的外侧或端部,能推动阀芯移动即可。亦或者,也可以直接通过出水嘴的端部推动阀芯的移动。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出水嘴130的移动驱动阀芯反向移动,如通过在出水嘴和阀芯之间设置齿轮传动机构等的方式。
本实施例中,直接通过出水嘴130的移动来控饮品容器的出水口处的阀芯的移动,避免其它元件的使用,从而使得出水座100的结构更加简单。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顶件150的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3相对固定。顶件150的第一连接部151相对底架110转动的轴线为第一轴线a,电动驱动组件170驱动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绕第一轴线a转动,以使顶件150绕第一轴线a转动。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顶件150的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3均相对顶部155翘起。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顶件150的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3不限于相对顶部155翘起。顶件150的结构可以呈任意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保证电动驱动组件170能够驱动第二连接部153活动,以使得顶件150转动即可。
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若顶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对不固定,则顶件第二连接部在电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活动的方式,不再是绕第一轴线转动。例如,可行的,顶件为可伸缩结构,可通过电动驱动组件直接驱动顶件的第二连接部移动的方式,实现顶件的转动。设定顶件的第一连接部指向第二连接部的方向方向为顶件的径向。电动驱动组件驱动顶件的第二连接部移动,即通过电动驱动组件给顶件的第二连接部一个与顶件的径向不垂直也不平行的力,该拉力在顶件的径向方向的分力驱动顶件拉伸,该力在垂直于顶件的径向方向的分力驱动顶件转动。即顶件的第二连接部在移动的同时,也在相对第一连接部转动。
本实施例中,电动驱动组件170包括可转动的设于底架110上的转动件171以及用以驱动转动件171转动的电机173。转动件171转动以驱动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活动,进而驱动顶件150转动,至顶部155位于顶起位置。
具体地,转动件171与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抵接。转动件171的与顶件150抵接的表面具有凸起1711。转动件171转动可使得凸起1711的顶端与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抵接或脱离。可以理解的是,凸起1711的顶端与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抵接时,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达到被顶起的最高位置,以使得顶件150保持在顶起位置。相应的,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与凸起1711的顶端脱离时,顶件150可在外力的作用下由顶起位置切换至回落位置。
本实施例中,转动件171的与顶件150抵接的表面中,未设置凸起1711的部分为凹陷1713;顶件150的靠近转动件171的表面设有抵接凸起部154。转动件171转动至凸起1711与抵接凸起部154抵接或脱离。抵接凸起部154与凸起1711脱离后,抵接凸起部154可受力向凹陷1713移动至顶部155位于回落位置,具体的,抵接凸起部154可受力移动至与凹陷1713的底端抵接。故,凸起1711的顶端与凹陷1713的底端可交替与抵接凸起部154抵接,从而使得顶部155能够更精确的位于顶起位置或回落位置,相应的,驱动出水嘴130能够更精确的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保证出水嘴130移动的精度,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阀芯更好的保持打开或闭合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转动件171上设有两个凸起1711和两个凹陷1713,凸起1711与凹陷1713绕转动件171的转动轴线呈间隔环状排布。从而使得转动件171在转动过程中,顶部能够在顶起位置和回落位置之间不断切换。
本实施例中,凸起1711的中心和转动件171的转动轴线的垂线,与相邻的凹陷1713和转动件171的转动轴线的垂线垂直。从而使得转动件每旋转90°,便可使得顶部由顶起位置切换至回落位置,或由回落位置切换至顶起位置。
本实施例中,凸起1711与凹陷1713之间平滑过渡,从而使得顶部能够更稳定的在顶起位置和回落位置之间切换,进而使得阀芯能更平滑的在打开和闭合之间切换。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抵接凸起部与凸起的顶端脱离后,抵接凸起部154可受力向凹陷1713移动至顶部155位于回落位置,抵接凸起部还可受力仅与相邻两个凸起的相对的两个侧壁抵接,而不与凹陷的底端抵接。
本实施例中,转动件171在预设路径内转动时,可使得凸起1711的顶端与顶件150保持抵接,且使顶部155保持在顶起位置,从而转动件171转动至预设路径内的任意位置,均可使得顶部155保持在顶起位置,减小转动件171的转动精度需求。
具体地,可以通过将凸起1711的顶端设置为平面,且顶件150与该平面抵接时,顶部155保持在顶起位置。且/或,将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的与凸起1711的顶端抵接的表面设置为平面,且使得凸起1711的顶端与该平面抵接时,顶部155保持在顶起位置。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凸起还可以设于顶件的第二连接部的与转动件抵接的表面上。通过转动件的转动使凸起的顶端与转动件抵接或脱离,同样也能使得转动件的转动带动顶件的顶部在顶起位置和回落位置之间切换。进一步地,也可以在转接件上设置抵接凸起部,通过转动件的转动使转接件上的抵接凸起部与顶件的第二连接部上的凸起的顶端抵接或脱离,以使得转动件的转动带动顶件的顶部在顶起位置和回落位置之间切换。
本申请中,转动件171直接与电机173的输出轴连接,即电机173直接驱动转动件171转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电机173和转动件171之间还可以另外设置传动机构,即电机173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转动件171转动。
本实施例中,转动件171的转动轴线与出水嘴130的移动方向平行。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转动件171的转动轴线与出水嘴130的移动方向也可以不平行,能驱动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活动即可。
本实施例中,转动件171的与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抵接的表面与转动件171的转动轴线垂直。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转动件171的与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抵接的表面还可以与转动件171的转动轴线平行,或是转轴的另外规则或不规则的表面,能驱动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活动以使得顶部155可在顶起位置和回落位置之间转换即可。
本实施例中,转动件171呈圆柱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转动件171不限于呈圆柱状,还可以呈任意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能转动以驱动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活动即可。
本实施例中,顶部155设有过孔1551,出水嘴130穿设于过孔1551。出水嘴130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件135。顶部155由回落位置切换至顶起位置时,顶部155与限位件135抵接,以驱动出水嘴130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即顶部155通过限位件135驱动出水嘴130移动。出水嘴130穿设于过孔1551内,从而使得出水嘴130可较少占用底架110之外的空间,进而减小出水座100的体积,满足出水座100的小型化需求。
另外,出水嘴130穿设于过孔1551内,从而在出水嘴130的外壁上设置限位件135并使得顶部155与限位件135抵接,便于驱动出水嘴130的移动,结构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顶件150转动以驱动出水嘴130移动。顶件150在转动过程中,过孔1551的深度方向与出水嘴130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过孔1551的深度方向为过孔1551的内壁延伸方向,即图4所示的P-P方向。当顶件150的顶部155位于回落位置时,过孔15551的深度方向与出水嘴130的移动方向相同。当顶件150的顶部155由回落位置转换至顶起位置时,顶件150转动,故过孔1551的内壁也相应转动,从而过孔1551的深度方向也相应转动,而出水嘴130的移动方向不变,故过孔1551的深度方向与出水嘴130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变化。因此,顶件150在转动过程中,过孔1551的深度方向与出水嘴130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进一步地,随着顶件150的转动,过孔1551的内壁也相应转动,而出水嘴130的外侧壁方向并未发生变化。故随着顶件150的转动,过孔1551的内壁与出水嘴130的外侧壁的夹角发生变化。故出水嘴130与过孔1551的内壁之间需要具有供过孔1551的内壁相对出水嘴130的外侧壁的相对变化的空间。换言之,出水嘴130与过孔1551的内壁之间有间隔,以便于顶件150能够转动。
本实施例中,过孔1551为腰形孔。一方面可以实现过孔1551的深度方向与出水嘴130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过孔1551较大而导致顶件150强度降低;再一方面,过孔1551的形状规则,便于加工。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过孔不限于腰形孔,还可以是任何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可以实现过孔的深度方向与出水嘴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即可。
本实施例中,出水嘴130上对称设有两个限位件135,从而避免出水嘴130因单侧设有限位件135而发生倾斜的现象,也避免出水嘴130因单侧应力集中而易损伤。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出水嘴130上不限于设置两个限位件135,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于两个的限位件135。另外,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35呈板状,且板的方向沿出水嘴130的径向。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限位件135的形状不限于板状,还可以呈其它任何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如呈环状、圆柱状等。
本实施例中,出水嘴130可拆卸的设于底架110上,从而便于出水嘴130的清洗,也便于出水嘴130的更换。另外,出水座与饮品容器对接时,出水阀可打开,从而使得饮品容器内的液体可由饮品容器的出水口流至出水嘴130内。可以理解的是,出水嘴130安装在底架110上,且出水嘴与饮品容器的出水口对接。即出水嘴130两端分别为底架110和饮品容器。故为了实现出水嘴130与底架110可拆卸连接,则必然出水座100与饮品容器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饮品容器的清洗。且饮品容器的清洗过程中,可以避免水误溅至出水座100上而影响出水座100上的电动驱动组件等的运行,也避免水误溅到出水座100上,而导致出水座100的底架110等在潮湿的环境中滋生细菌,从而保证经出水座100流出的水更加安全卫生。饮品容器内的液体经由出水嘴130流出后可直接流入饮用容器中,即饮品容器内的饮品的整个流通路径仅通过出水嘴即可流出,且出水嘴的可拆,从而实现了所有饮品接触的部件可清洗,安全卫生。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底架110上设有饮品容器安装件111,饮品容器安装件111上设有与出水嘴130匹配的安装孔113。出水嘴130可拆卸的插入安装孔113内。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底架110与饮品容器安装件111围成容置空间,顶件150和转动件171等均设于容置空间中,以保护顶件150和转动件171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35上设有防脱部136,以防止出水嘴130从底架110上滑脱。出水嘴130由安装孔113插入后,防脱部136位于安装件111与顶件150之间,且防脱部136被安装件111阻档,以防止出水嘴130脱出。可以理解的是,将出水嘴130由安装孔113插入时,出水嘴130的位于防脱部136周围的部分发生微变形,或饮品容器安装件111的安装孔113的内壁发生微变形,以使得出水嘴130可由安装孔113插入。将出水嘴130由安装孔113拔出时,出水嘴130的位于防脱部136周围的部分发生微变形或,饮品容器安装件111的安装孔113的内壁发生微变形,以使得出水嘴130可由安装孔113拔出,进而实现出水嘴130与底架110的可拆卸连接。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每个限位件135的两个相对的外表面上各设有一个防脱部136,且防脱部136为凸点。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每个限位件135上防脱部136的个数及形状不限于此,即每个限位件135上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于两个防脱部136,防脱部136还可以呈柱状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通过电动驱动组件170驱动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153转动,以使得顶部155由回落位置切换至顶起位置。通过顶件150自身的重力以及出水嘴130施加在顶件150上的压力,使得顶部155由顶起位置切换至回落位置。当然,在另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转动的过程中,顶件也可仅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由顶起位置切换至回落位置。
另外,可选的,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电动驱动组件驱动顶件150的第二连接部转动,以使得顶部在回落位置和顶起位置之间切换。如通过电动驱动组件驱动顶件的第二连接部做往复运动,从而使得顶部在回落位置和顶起位置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中,底架110上设有饮品容器识别机构190,用以识别饮品容器是否安装到位。具体地,饮品容器识别机构190包括可活动的设于底架110上的触发件以及设于底架110上的第一触发开关。饮品容器安装时可驱动触发件活动,饮品容器安装到位时,饮品容器驱动触发件活动至触发第一触发开关的位置。第一触发开关被触发后,电动驱动组件170才可以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运行,从而避免饮品容器未安装或饮品容器未安装到位时,电动驱动组件170开始运行的现象,也避免因饮品容器未安装到位而导致饮品容器内的饮品流出后不能顺着出水嘴130的引流通道131流出,同样避免饮品容器内的饮品流至出水座100的其它位置而导致电动驱动组件170等因受潮而损伤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饮品容器识别机构190的结构不限于此,还可以是红外传感器等结构,能检测饮品容器是否安装到位即可。
可选地,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底架上设有复位件,以在所述顶件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凸起脱离后,复位件驱使顶件转动,以使顶部切换至回落位置。具体地,复位件可在顶件的第二连接部与凸起完全脱离后驱动顶件转动,也可以在顶件的第二连接部与凸起的顶端脱离抵接后,便可驱动顶件转动。
可选地,复位件与顶件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复位件作用在顶件的第二连接部上的作用力,使得顶件的顶部切换并保持在回落位置。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复位件还可以与顶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任意位置连接,其施加在顶件上的复位力能使得顶件转动以使得顶部切换并保持在回落位置即可。
可选地,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电动驱动组件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电动驱动组件包括可移动的设于底架上的移动件以及用以驱动移动件移动的电机,移动件移动以驱动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活动。
具体地,可选地,可通过电机驱动移动件做往复移动运动,移动件移动以驱动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活动。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图4所示的顶件150,可通过驱动移动件在与顶件15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交替地与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抵接和分离,实现顶部顶起位置和回落位置的切换。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在移动件上设置凸起和凹陷,并驱动移动件移动,使得凸起的顶端和凹陷的底端交替与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抵接,以带动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活动。进一步地,可选地,凸起和凹陷在与顶件15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排布。
如图9至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饮品机200,包括出水座100以及饮品容器210。其中,饮品容器210设于出水座100上。饮品容器210底部设有与出水嘴130对接的出水口211。出水口211处设有阀芯230。
出水嘴130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出水嘴130驱动阀芯230向沿出水口211延伸且指向指向饮品容器210的内腔的方向移动。阀芯230在脱离出水嘴130的驱动力后,可自动向沿出水口211延伸且远离饮品容器210的内腔的方向移动。
上述饮品机200,通过电动驱动组件170驱动顶件150转动,进而使得出水嘴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使得饮品容器210的出水口211处的阀芯230沿出水口211延伸的方向靠近或远离饮品容器210的内腔移动,进而实现阀芯230的打开或闭合,即无需持续操作操作钮也能使得饮品机200持续出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出水嘴130在向沿出水口211延伸且远离饮品容器210的内腔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驱动出水嘴130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出水嘴130位于第一位置时,阀芯230保持打开状态。出水嘴130位于第二位置时,阀芯230保持自动闭合状态。
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若阀芯230在不受出水嘴130的作用下,自动保持打开状态,则出水嘴130位于第一位置时,阀芯230保持闭合状态。出水嘴130位于第二位置时,阀芯230保持自动打开状态。
本实施例中,出水嘴130与阀芯230独立设置,且出水嘴130与阀芯230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出水嘴和阀芯还可以一体成型,或直接通过设置出水嘴的结构,使得出水嘴具有阀芯的打开和闭合状态,以控制饮品容器210中的液体是否流出。
本实施例中,饮品容器210与出水座100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饮品容器210的清洗,便于饮品容器210的更换或检修,也便于对出水座100的清洗和检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饮品容器210的底部设有旋转插部213,出水座100上设有与旋转插部213匹配的旋转插槽115。通过旋转插部213与旋转插槽115实现饮品容器210与出水座100的固定连接。将饮品容器210安装至出水座100上时,首先将饮品容器210放置在出水座100上,且旋转插部213位于旋转插槽115的开口插入端,参图13和图14所示;然后旋转饮品容器210,使得旋转插部213插入旋转插槽115内,从而通过旋转插槽115的侧壁防止旋转插部213沿图16中的竖向方向移动,进而防止饮品容器210相对出水座100沿该方向饮品容器210的定位的同时,还能防止饮品容器210从出水座100上滑脱,参见图15和图16。
参图1,本实施例中,旋转插槽115位于底架110的饮品容器安装件111上。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若底架未单独设置饮品容器安装件,也可以将饮品容器210设于底架110上。
本实施例中,饮品容器210上设有两个旋转插部213,底架110上设有两个旋转插槽115。将饮品容器210安装于出水座100上时,可使得两个旋转插部213分别插入两个旋转插槽115内。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饮品容器上不限于两个旋转插部,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于两个的旋转插部。相应地,旋转插槽的个数也做相应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实现饮品容器与出水座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是通过卡接、磁吸等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出水嘴130在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出水嘴130驱动阀芯230移动的方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出水嘴在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也可驱动阀芯沿相反的方向移动,即驱动阀芯向沿出水口延伸方向且远离饮品容器的内腔的方向移动。相应的,所述阀芯在脱离出水嘴的驱动力后,可自动向沿出水口延伸方向且指向饮品容器的内腔的方向移动。具体地,可以通过齿轮齿条传动等传动机构,使得出水嘴驱动阀芯移动时,出水嘴与阀芯的移动方向相反。
例如,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阀芯整体设于饮品容器的外侧。且在不受出水嘴的驱动时,阀芯自动与饮品容器的出水口的侧壁密封贴合或与饮品容器的底壁的外表面密封贴合,且贴合的位置环绕出水口,从而密封饮品容器的出水口,即阀芯闭合。出水嘴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驱动阀芯沿出水口延伸方向且远离饮品容器的内腔的方向移动,以使得阀芯脱离与饮品容器的接触,从而使得饮品容器内的流体可通过出水口流出,即阀芯打开。
如图9、图18和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饮品容器210包括杯体212以及与杯体212匹配的杯盖214。具体地,杯盖214包括盖本体310以及挡件330。其中,盖本体310具有具有盖合面311。挡件330与盖本体310的盖合面311密封贴合,且沿盖合面311的部分边缘延伸。挡件330与盖合面311围成截流槽320。
可以理解的是,盖本体310的盖合面311,指杯盖214与杯体212盖合后,盖本体310的裸露于杯体212的腔体的表面,也即盖本体310的靠近杯体212的腔体的一侧的表面。
当将杯盖214从杯体212上移走时,可首先将杯盖214的与挡件330相对的一侧抬高,从而使得凝聚在盖合面311上的液体随着盖本体310的倾斜而流向盖合面311的边缘时,可被挡件330阻挡以截流在截流槽320内,从而避免液体流至杯体212外。
另外,挡件330沿盖合面311的边缘延伸,从而使得盖合面311的未被挡件330覆盖的区域均位于挡件330的内侧,从而在将杯盖214从杯体212上移走时,可使得凝聚在盖合面311上的液体均能被挡件330阻挡以截流在截流槽内。
再者,若杯体212内盛装的液体温度较高,则通过避免凝聚在盖合面311上的液体流至杯体212外,可以防止温度较高的液体流至杯体212外烫伤附近的人畜或植物等。若杯体212内盛装的液体具有腐蚀性或毒性,则通过避免凝聚在盖合面311上的液体流至杯体212外,可以防止具有腐蚀性或毒性的液体流至杯体212外而污染环境,也避免腐蚀性液体流至杯体212外而腐蚀周围的物体,避免具有毒性的液体流至杯体212外而导致人畜误接触而中毒。
可以理解的是,挡件330与盖本体310的盖合面311密封贴合,从而避免凝聚在盖合面311上的液体从挡件330与盖本体310之间流至杯体212外的位置。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挡件330与盖本体310的盖合面311密封贴合,故挡件330凸设于盖本体310的盖合面311上,从而能够使得凝聚在盖合面311上的液体能被挡件330阻挡。
本实施例中,挡件330具有位于内侧的挡面331。换言之,挡件330的挡面331即为挡件330的用以围成截流槽320的表面。凝聚在盖合面311上的液体流动至挡件330的挡面331上而被阻挡。
本实施例中,盖本体310与挡件330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盖本体310与挡件330也可以分体设置。组装时挡件330与盖本体310的盖合面311密封贴合即可。
另外,本实施例中,盖本体310与挡件330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可选地,盖本体310可以为不锈钢盖本体等金属盖本体,也可以为聚丙烯盖本体、聚碳酸酯盖本体或聚乙烯塑料盖本体等塑料盖本体。相应的,挡件330采利用与盖本体310相同的材料形成,以使得盖本体310与挡件330可以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盖本体310和挡件330采用塑料材料形成,成本低、易成型。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盖本体与挡件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能保证挡件与盖本体密封贴合即可。
可选地,当盖本体310与挡件330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时,盖本体310与挡件330粘接连接,或盖本体310与挡件330之间设有密封垫,从而保证盖本体310的盖合面311与挡件330密封贴合。
本实施例中,挡件330与盖合面311围成截流槽320。截流槽320部分环绕盖合面311的边缘设置,从而可以通过旋转杯盖214的方式,将被截流槽320截留的液体,由截流槽320的端部流出。具体操作时,可根据截流槽320的端部的位置,控制截流槽320的端部位于杯体212的开口处,以将截流槽320内的液体流出。
另外,本实施例中,自挡面331的与盖合面311结合的边缘,至挡面331的自由边,挡面331逐渐向远离盖合面311的方向倾斜。从而在将杯盖214盖设在杯体212上后,挡面331向杯体212的内腔倾斜,从而使得截流槽320内的液体能够比较容易的流入杯体212内。
本实施例中,挡件330在盖合面311上投影的投影包括与盖合面311的四分之一边缘重合的第一边332以及位于盖合面311内部区域的第二边334。第二边334至少部分向第一边332的方向弯折。可以理解的,挡件330具有与挡面331相背设置的外表面333。第二边334至少部分向第一边332的方向弯折,从而使得外表面333面积较小,故使得凝聚在挡件331上的液体较少,从而避免因在外表面333上凝聚较多的液体而导致液体流至杯体212外。且,第二边334至少部分向第一边332的方向弯折,从而使得挡件330具有较小的体积,节约材料。
本实施例中,杯盖214侧边具有用以与杯体212转动连接的第一安装结构313。挡件330与第一安装结构313位于盖合面311的同一侧。故在将杯盖214打开时,挡件330自然跟随第一安装结构313位于较低的位置,从而使得凝聚到盖合面311上的液体能够向指向挡件330的位置流动,进而被挡件330阻挡至截流槽内。故,通过杯盖214与杯体212转动连接,可以在将杯盖214打开时,避免杯盖214倾斜方向有误而导致凝聚到盖合面311上的液体流至杯体212外。
本实施例中,挡件330沿盖合面311的四分之一边缘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挡件还可以沿盖合面的五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和四分之三边缘延伸。挡件沿盖合面的边缘延伸的长度越长,挡件与盖合面围成的截流槽的延伸长度也就越长,从而增加杯盖可倾斜的方向范围,便于杯盖的操作。较佳的,挡件330的延伸长度与盖合面311的边缘的延伸长度的比例为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的任一比例。
更有甚者,在可行的实施例中,挡件还可以环绕盖合面设置。从而,在将杯盖从杯体212上打开时,杯盖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倾斜,均能保证凝聚在盖合面上的液体均能被挡件阻挡至截流槽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杯盖214与杯体212的连接位置来确保杯盖214被打开时倾斜的方向。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保证杯盖的倾斜方向。例如,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盖本体具有与盖合面相背的背面。盖本体的背面设有把手,把手的延伸方向指向挡件。根据大部分人们日常通过把手将杯盖从杯体212上打开时的操作习惯,杯盖向把手指向的方向向下倾斜,从而使得凝聚在盖合面上的液体可向指向挡件的方向流动。再如,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盖本体具有与盖合面相背的背面。背面设有用以标识挡件位置的位置标识。从而在将杯盖从杯体212上打开时,可根据位置标识较准确的判断挡件的位置,从而能够较准确的判断杯盖的倾斜方向,进而使得凝聚在盖合面上的液体可向指向挡件的方向流动。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用以确保杯盖被打开时的倾斜方向的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设置透视窗等方式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杯盖214可相对杯体212转动以在盖合状态和第一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杯体212上设有第一限位部370,杯盖214上设有与第一限位部370匹配的第二限位部2121和第三限位部2123。杯盖214转动至盖合状态时,第一限位部370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121相互限位,以使杯盖214保持在盖合状态,进而避免杯体212内的液体溅漏或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被污染。杯盖214转动至第一打开状态时,第一限位部370和所述第三限位部2123相互限位,以使杯盖214保持在第一打开状态,便于对杯体212内腔进行清洗或网杯体212的内腔内添加茶叶等物品等操作的执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70为设于杯体212上的插件,第二限位部2121为设于杯盖214上的限位端面,第三限位部2123为设于杯盖214上的插槽。且本实施例中,第三限位部212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限位部2121平行。第一限位部370与杯体212通过弹性件连接。杯盖214转动至第一限位部370与第二限位部2121抵接时,第一限位部370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保持与第二限位部2121抵接,防止第一限位部370向与第二限位部2121垂直且指向第一限位部370的方向活动,从而使得杯盖214保持盖合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杯盖214处于盖合状态时,杯盖214与杯体212盖合。通过杯体212对杯盖214进行限位,用以限制杯盖214转动至向指向杯体212的方向继续旋转;通过第二限位部2121对杯盖214进行限位,用以限制杯盖214转动至向远离杯体212的方向继续旋转。从而使得杯盖214保持在盖合状态。
杯盖214由盖合状态开始转动时,克服与第一限位部370连接的弹性件的弹力,使得第一限位部370沿与第二限位部2121平行的方向移动至脱离与第二限位部2121的抵接,并继续转动至第一限位部370插入第三限位部2123,第一限位部370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保持插入第三限位部2123内的状态,以使得杯盖214保持在开启状态。同样的,杯盖214由第一打开状态开始转动时,克服与第一限位部370连接的弹性件的弹力,使得第一限位部370滑出第三限位部2123,并继续转动第一限位部370与第二限位部2121抵接,以使得杯盖214保持在盖合状态。
本实施例中,杯盖214的第二限位部2121和第三限位部2123均设于第一安装结构313上。第二限位部2121为安装结构313的一个外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2121和第三限位部2123还可以设于杯盖的除安装结构之外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杯体212包括与第一安装结构313配合的第二安装结构2122。第一限位部370设于第二安装结构2122上。
进一步,可选地,杯体212上用于盛放液体的杯身与第二安装结构2122可拆卸连接。故若将饮品容器安装于饮品机等设备上时,可通过仅将杯身拆卸,以对杯身进行清洗等操作。即在该过程中,可仅将杯身取下,无需取下第二安装结构2122。
第二限位部2121为设于杯盖214上的限位端面,无需再在杯盖上进行挖槽等操作,工艺简单。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2121也可以是插槽。
可选地,杯盖214在盖合状态和第一打开状态之间切换时旋转的角度为60°或75°。
在本申请的其他可实施的方式中,第二安装结构2121上还设有第四限位部,第四限位部用于与第三限位部2123匹配,第四限位部的具体结构与第一限位部370相同。第四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相互限位时,杯盖处于第二打开状态。第四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370分布于第二安装结构2121的不同位置,故第四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相互限位时杯盖的打开程度与第一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相互限位时杯盖的打开程度不同,即杯盖由盖合状态转动至第一打开状态所需转动的角度与杯盖由盖合状态转动至第二打开状态所需转动的角度不同,以满足杯盖214打开至不同位置的要求。例如,杯盖由盖合状态转动至第二打开状态的过程,杯盖旋转的角度为60°;杯盖由盖合状态转动至第一打开状态的过程,杯盖旋转的角度为75°。
本实施例中,杯盖214的第一安装结构313上设置有转轴3131,第二安装结构2122上设有与转轴匹配的转孔2124,从而实现杯盖214相对杯体212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4和图25,盖本体310上设有出水嘴350。饮品机200还包括连接管240以及电磁阀230,电磁阀230具有出水口251。连接管240一端与出水嘴350对接,另一端与电磁阀230的出水口251对接。出水嘴350设于盖本体310上,杯盖300从杯体212上移走,即杯盖300相对杯体212呈第一打开状态时,杯盖300必然会发生转动的操作,从而导致与出水嘴350连接的连接管240移动、旋转或变形。若通过连接管240的移动或旋转来配合杯盖300的活动,则将导致连接管240或与连接管240对接的电磁阀230的结构复杂。若通过连接管240的变形来配合杯盖300的活动,则可能导致连接管240因变形而受损。而本实施例中,连接管240为软管,软管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故在杯盖300活动时使得软管发生弹性形变,从而避免软管因变形而受损,既不会因为杯盖300的活动而影响杯体212的蓄水水路。
进一步地,参见图23,本实施例中,饮品容器210上设有供连接管240通过的穿孔315。即连接管240穿设于穿孔315内,不占用饮品容器210外部的空间,使得饮品容器210的外观简单、整洁。需要说明的是,图23中仅给出了穿孔315的与盖本体310和第一安装结构313对应的部分。可以理解的是,穿孔315还贯穿饮品机200的壳体组件,至电磁阀230的出水口251位置。
本实施例中,饮品机200还包括控制系统、触发部260和与控制系统连接的触发开关270。盖体300与杯体212盖合时,触发部260触发触发开关270,控制系统至少可控制出水嘴350出水。具体的,控制系统可控制与出水嘴350相连水路工作,例如电磁阀230的出水口251可出水,进而杯体组件210出水嘴350可出水以给杯体212蓄水。可选地,盖体300与杯体212盖合时,控制系统还可以控制杯体212底部可流出液体至杯体212下方的容器中。示例性的,盖体300与杯体212盖合时,若控制系统未接收到泡茶等指令(例如,未接收到泡茶指令),则控制系统控制出水嘴350不出水;若控制系统接收到泡茶指令、或处于泡茶中断后仍需出水的指令时,控制系统控制出水嘴350出水。盖体300与杯体212打开时,触发部260不能触发触发开关270,控制系统至少控制出水嘴350不可出水,具体的,控制系统至少控制与出水嘴350相连水路不可运行,此时,即使控制系统接收到泡茶指令或确定处于泡茶状态,出水嘴350仍不可出水,从而避免出水嘴350喷出的液体对用户造成伤害以及对机器造成损害。换言之,触发部260和触发开关270的设置,使得饮品机200的出水嘴350只有在盖体300与杯体212盖合时方能出水,即与出水嘴350相连水路只有在盖体300与杯体212盖合时方能进行工作。盖体300与杯体212打开时,触发部260不能触发触发开关270,控制系统还可以控制杯体212底部不可流出液体至杯体212下方的容器中,以便于用户向杯体212中添加食品。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触发部260为设于盖体300上的磁性件,触发开关270为设于所述杯体212上的干簧管。通过盖体300的打开或闭合来带动触发部260活动,以使得所述触发部260靠近或远离触发开关270,从而在触发部260靠近触发开关270时触发触发开关270,在远离触发开关270时,不能触发触发开关270。
如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饮品机的杯盖400,与杯盖214不同的是,盖本体310的盖合面311设有若干个引流结构,引流结构的引流方向均指向截流槽320。引流结构的设置可以引导凝聚在盖合面311上的液体向截流槽320的方向流动,从而有效避免杯盖400倾斜方向具有偏差时导致部分液体流至杯体212外的现象。且引流结构的设置,还能增加凝聚在盖合面311上的液体的流动速度,更加快速的使得凝聚在盖合面311上的液体能够更加快速的流至截流槽320内。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引流结构包括若干个设于盖本体310的盖合面311上的引流槽312。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引流槽312沿直线延伸,从而使得凝聚在盖合面311上的液体能够更加快速的沿引流槽312流至截流槽320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引流槽的延伸线不限于沿直线,还可以沿曲线或折线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线条延伸,且相邻的引流槽也可以交汇设置。
如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饮品机的杯盖500,与杯盖214不同的是,盖本体310的盖合面311设有凹槽317,凹槽317位于盖合面311的围成截流槽320的区域。凹槽317的空间也可作为截流槽320的一部分,从而增加截流槽320的容积。从而,在盖合面311上凝聚的液体较多时,可通过凹槽317的设置,避免流向截流槽320的液体较多而导致液体跨过挡件330流至杯体212外。
如图28和图29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饮品机的饮品容器,其与饮品容器210不同的是,杯盖处于盖合状态或第一打开状态的限位结构不同。
具体地,杯盖上设有第一限位部370,杯体上设有与第一限位部370匹配的第二限位部2121和第三限位部2123。杯盖转动至盖合状态时,第一限位部370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121相互限位,以使杯盖保持在盖合状态,进而避免杯体内的液体溅漏或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被污染。杯盖转动至第一打开状态时,第一限位部370和所述第三限位部2123相互限位,以使杯盖保持在第一打开状态,便于对杯体内腔进行清洗等操作的执行。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70为设于杯盖上的插槽,第二限位部2121和第三限位部2123均为设于杯体上的插件,且第二限位部2121和第三限位部2123均与杯体通过弹性件连接。杯盖转动至第二限位部2121插入第一限位部370时,第二限位部2121在对应的弹性件的作用下保持插入在第一限位部370内的状态,以使得杯盖保持在盖合状态。杯盖由盖合状态开始转动时,克服第二限位部2121对应的弹性件的弹力,使得第二限位部2121滑出第一限位部370。杯盖继续转动,至第三限位部2123插入第一限位部370,第三限位部2123在对应的弹性件的作用下保持插入第一限位部370内的状态,以使得杯盖保持在开启状态。同样的,杯盖由第一打开状态开始转动时,克服第三限位部2123对应的弹性件的弹力,使得第三限位部2123滑出第一限位部370,以使得杯盖可继续转动以由第一打开状态切换至盖合状态。
本实施例中,杯盖214的第一限位部370设于第一安装结构313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70还可以设于杯盖的除安装结构之外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杯体212包括与第一安装结构313配合的第二安装结构2122。第二限位部2121和第三限位部2123均设于第二安装结构2122上。
进一步,可选地,杯体212上用于盛放液体的杯身与第二安装结构2122可拆卸连接。故可通过仅将杯身从饮品机上拆卸,以对杯身进行清洗等操作。即在该过程中,可仅将杯身取下,无需取下第二安装结构2122拆卸。
在本申请的其他可实施的方式中,第二安装结构2121还包括第四限位部,第四限位部用于与第一限位部370匹配,第四限位部的具体结构与第二限位部2121、第三限位部2123相同。第四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互限位时,杯盖处于第二打开状态。第四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2123分布于第二安装结构2121的不同位置,故第四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互限位时杯盖的打开程度与第三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互限位时杯盖的打开程度不同,即杯盖由盖合状态转动至第一打开状态所需转动的角度与杯盖由盖合状态转动至第二打开状态所需转动的角度不同,以满足杯盖打开至不同位置的需求。例如,杯盖由盖合状态转动至第二打开状态的过程,杯盖旋转的角度为60°;杯盖由盖合状态转动至第一打开状态的过程,杯盖旋转的角度为75°。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的结构不限于此,使得杯盖可相对杯体转动,且在转动至盖合状态时能够保持在盖合状态,转动至第一打开状态时能够保持在第一打开状态即可。
另外,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限位部设于杯体上,将与第一限位部匹配的第二限位部和与第一限位部匹配的第三限位部均设于杯盖上。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互限位,使得杯盖保持在盖合状态;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相互限位,使得杯盖保持在第一打开状态。其中,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的设置,可参考饮品容器210中对应结构的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出水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
出水嘴,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底架上;所述出水嘴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顶件,具有与所述底架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偏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以及偏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所述顶件可转动以使所述顶部在顶起位置和回落位置之间切换;所述顶部由所述回落位置转换至所述顶起位置时,将所述出水嘴顶起至第一位置;所述顶部由所述顶起位置切换至所述回落位置时,所述出水嘴可受力回落至第二位置;以及
电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所述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活动以使所述顶件转动至所述顶部位于顶起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底架上的转动件以及用以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的电机;所述转动件转动以驱动所述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与所述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抵接;
所述转动件的与所述顶件抵接的表面具有凸起;所述转动件转动至所述凸起的顶端与所述顶件的第二连接部抵接或脱离;或,所述顶件的第二连接部的与所述转动件抵接的表面具有凸起;所述转动件转动至所述凸起的顶端与所述转动件抵接或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与所述顶件抵接的表面中,未设置凸起的部分为凹陷;所述顶件的靠近所述转动件的表面设有抵接凸起部;所述转动件转动至所述凸起的顶端与所述抵接凸起部抵接或脱离;所述抵接凸起部与所述凸起的顶端脱离后,所述抵接凸起部可受力向所述凹陷移动至所述顶部位于所述回落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嘴具有两端开口的引流通道;所述出水嘴的引流通道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以推动阀芯移动的推部;
所述推部完全位于所述出水嘴的引流通道内;
所述引流通道的用以与饮品容器对接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推部的靠近所述引流通道的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引流通道的第一端有间隔;
所述引流通道内设有至少两个沿所述引流通道的轴向间隔设置的推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设有过孔,所述出水嘴穿设于所述过孔;所述出水嘴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顶部由所述回落位置切换至所述顶起位置时,所述顶部与所述限位件抵接,以驱动所述出水嘴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出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嘴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底架上。
8.一种饮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出水座;以及
饮品容器,设于所述出水座上;所述饮品容器底部设有与所述出水嘴对接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有阀芯;
其中,所述出水嘴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水嘴驱动所述阀芯向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阀芯脱离所述出水嘴的驱动力后,可自动向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是沿所述出水口延伸且指向所述饮品容器的内腔的方向、沿所述出水口延伸且远离所述饮品容器的内腔的方向中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二方向是指向所述饮品容器的内腔的方向、远离所述饮品容器的内腔的方向中的其中另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饮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与所述出水嘴抵接,或所述阀芯与所述出水嘴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饮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饮品容器包括杯体以及与所述杯体匹配的杯盖;所述杯盖包括:
盖本体,所述盖本体具有具有盖合面;以及
挡件,与所述盖本体的盖合面的至少部分边缘密封贴合;所述挡件与所述盖合面围成截流槽。
CN202021450472.4U 2020-07-21 2020-07-21 出水座及饮品机 Active CN213464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0472.4U CN213464758U (zh) 2020-07-21 2020-07-21 出水座及饮品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0472.4U CN213464758U (zh) 2020-07-21 2020-07-21 出水座及饮品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64758U true CN213464758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58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50472.4U Active CN213464758U (zh) 2020-07-21 2020-07-21 出水座及饮品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647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7431A (zh) * 2021-12-14 2022-06-1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翻滚冲泡式即饮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7431A (zh) * 2021-12-14 2022-06-1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翻滚冲泡式即饮机
CN114617431B (zh) * 2021-12-14 2023-12-0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翻滚冲泡式即饮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4375B2 (en) Juicer arrangement
IL217852A (en) Beverage dispenser with an initiation pump
CN213464758U (zh) 出水座及饮品机
CN105813948B (zh) 一种用于关闭流体容器的装置
JP2012515077A (ja) バルブのバルブ駆動デバイス、液体処理デバイスの液体容器、並びに液体処理デバイス
KR20140000950U (ko) 밀폐형 텀블러
US20090272276A1 (en) Infusion maker
CN113951724A (zh) 饮品机
KR200445206Y1 (ko) 액체 용기용 마개
CN113951730A (zh) 出水座及饮品机
US20080185404A1 (en) Beverage server
WO2022166757A1 (zh) 用于电器的防滴落饮料分配组件
EP3236813B1 (en) Drip-stop attachment for a food processing device
CN213464740U (zh) 盖体、杯体组件及饮品机
JP3467622B2 (ja) 製氷装置
CN111839219B (zh) 水箱及饮水设备
KR20170001498U (ko) 휴대용 소변기
KR100625190B1 (ko) 냉온수기
CN216416828U (zh) 饮品冲泡设备
CN217923920U (zh) 排水装置及台盆
CN215348384U (zh) 一种止漏阀装置
ES2370046B1 (es) Dispositivo antigoteo para el suministro de líquidos.
KR100625195B1 (ko) 냉온수기
KR100517756B1 (ko) 냉온수기용 급수 안내구조
GB2527163A (en) An apparatus for storage and dispensing of a liqu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