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63919U - 一种口罩内胆及使用该口罩内胆的口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口罩内胆及使用该口罩内胆的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63919U
CN213463919U CN202021879174.7U CN202021879174U CN213463919U CN 213463919 U CN213463919 U CN 213463919U CN 202021879174 U CN202021879174 U CN 202021879174U CN 213463919 U CN213463919 U CN 213463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inner container
piece
edge
hang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791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琼
季月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ghua Zhijin Clot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ghua Zhijin Clot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ghua Zhijin Clot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ghua Zhijin Clot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791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63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63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63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内胆及使用该口罩内胆的口罩,口罩内胆包括:内胆片、包边条和挂带,挂带数量为2,设置于内胆片相对的两侧,且挂带两端与内胆片边缘缝接,内胆片采用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且透气的材质,通过使内胆片主体的一部分重叠形成有多个互相平行的压褶,压褶由内胆片一边延伸至相对的另一边,包边条包覆压褶后的内胆片边缘并与的内胆片缝接,内胆片和缝合线采用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的材质,可以有效减少对人面部的摩擦,使人佩戴舒适,内胆片有压褶,可以打开增大面积,也可回弹方便收纳,口罩内胆与口罩配合使用,能增加使用口罩时的舒适度,内胆与口罩可分离,方便更换口罩和清洗内胆,挂带进行两次固定,结构牢固,增加口罩内胆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口罩内胆及使用该口罩内胆的口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内胆及使用该口罩内胆的口罩。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口罩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口罩是用于防止传染病传播的一种普遍性卫生用品,在医疗防疫、灰尘很大的施工作业环境等,用口罩可以阻止病毒传播或防止灰尘进入人体呼吸道或者隔离外界污染空气,尤其是在近年来呼吸系统传染病盛行的情况向下,一次性医用口罩几乎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但一次性医用口罩由于其对防护性能的要求,导致其无法兼顾人们佩戴时的舒适性,其表面材质较为粗糙,且外围热合点位较多,在佩戴时会与人面部皮肤产生摩擦,使人们佩戴时产生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罩内胆及使用该口罩内胆的口罩,口罩内胆包括:内胆片、包边条和挂带,所述挂带数量为2,设置于内胆片相对的两侧,且挂带两端与内胆片边缘缝接,所述内胆片采用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且透气,且回复刚度大于等于180gf/mm3的材质,通过使所述内胆片主体的一部分重叠形成有多个互相平行的压褶,所述压褶由内胆片一边延伸至相对的另一边,所述包边条包覆压褶后的内胆片边缘并与的内胆片缝接。
进一步的,所述口罩内胆还包括缝合线,所述缝合线缝合在内胆片与包边条结合处,以及内胆片、包边条和挂带结合处,且缝合线为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的材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口罩内胆的口罩,它包括:口罩和内胆,所述口罩包括口罩罩体和挂耳带,所述挂耳带数量为2且分别设置在口罩罩体的两侧,且挂耳带两端与口罩罩体边缘缝接,所述内胆包括内胆片、包边条和挂带,所述内胆片采用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且透气,且回复刚度大于等于180gf/mm3的材质,所述包边条沿内胆片边缘设置并将边缘包裹并缝接在内,且与的内胆片缝接,所述挂带数量为2,分别设置在内胆片两侧,且两端分别与内胆片边缘缝接,所述挂耳带穿过挂带与内胆片之间的空隙将口罩与内胆可分离的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片设置在口罩罩体内侧并覆盖口罩罩体内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片采用双面摩擦系数不同的材质,且靠近口罩一侧表面摩擦系数大于远离口罩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挂带长度挂带两端与内胆片连接处之间的距离的距离的比值为1.15-1.5:1,且挂带两端与内胆片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口罩的挂耳带两端与口罩罩体连接处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挂带两端伸入包边条内并与包边条缝接,位于包边条外侧的部分朝向内胆片两侧翻折后,在内胆片边缘位置再次与包边条和内胆片缝接。
进一步的,所述挂带为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在距离两端点占挂带总长0.1-0.2倍的位置有折痕,通过折痕挂带向内胆片翻折,所述挂耳带与挂带在折痕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挂带为双层结构,在挂带两层中两折痕之间位置设有柔性填充物。
优点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口罩内胆,避免了口罩与人面部直接接触,使人佩戴舒适,内胆片有压褶,可以打开增大面积,通过包边将边缘固定的压褶与内胆片特定的回复刚度的配合时打开后的口罩内胆无需外力即可回弹平整,方便收纳,口罩内胆与口罩配合使用,能增加使用口罩时的舒适度,内胆通过挂带与口罩可分离的活动连接,方便更换口罩和清洗内胆,挂带进行两次固定,结构牢固,增加口罩内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1.口罩;11.口罩罩体;12.挂耳带;2.内胆;21.内胆片;211.压褶;22.包边条;23. 挂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口罩内胆,它包括:内胆片21、包边条22和挂带23,挂带23数量为2,设置于内胆片21相对的两侧,且挂带23两端与内胆片21边缘缝接,内胆片21采用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且透气,且回复刚度大于等于180gf/mm3的材质,如真丝、涤纶等面料,本实施例中采用桑蚕丝面料,减少内胆片与人面部的摩擦,使人佩戴使用时更加舒适,通过使内胆片21主体的一部分重叠形成有多个互相平行的压褶211,压褶211由内胆片21一边延伸至相对的另一边,包边条22包覆形成压褶211后的内胆片21边缘并与的内胆片21缝接。压褶211边缘被固定后,内胆片21中部未被固定的部分压褶211可以沿垂直于压褶211方向打开或折起,打开时可以增大内胆片21的保护面积,且打开后的内胆片21从两侧至中间尺寸逐渐增大,使其能更加适应人面部的形状,适合佩戴使用,通过使用回复刚度大于等于180gf/mm3的材质,与压褶211配合,可以实现不使用时压褶自动收起,便于收纳。
口罩内胆还包括缝合线24,缝合线24缝合在内胆片21与包边条22结合处,以及内胆片21、包边条22和挂带23结合处,且缝合线24为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的材质,本实施例中采用棉涤线,采用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的缝合线进行缝合固定,可以避免佩戴时缝接处与人面部摩擦系数大,给人带来不适。
如图2所示,一种使用上述口罩内胆的口罩,它包括:口罩1和内胆2,口罩1包括口罩罩体11和挂耳带12,挂耳带12数量为2且分别设置在口罩罩体11的两侧,且挂耳带12 两端与口罩罩体11边缘缝接,内胆2包括内胆片21、包边条22和挂带23,内胆片21采用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且透气,且回复刚度大于等于180gf/mm3的材质,包边条22沿内胆片21边缘设置并将边缘包裹并缝接在内,且与的内胆片21缝接,挂带23数量为2,分别设置在内胆片21两侧,且两端分别与内胆片21边缘缝接,挂耳带12穿过挂带23与内胆片21 之间的空隙将口罩1与内胆2可分离的活动连接,操作简单方便,便于使用,在使用时将其组合,使用后将其分离,便于更换口罩和清洗内胆,将口罩内胆与口罩组合使用,能有效减少口罩与人面部之间的摩擦,保护人面部的皮肤。
内胆片21设置在口罩罩体11内侧并将口罩罩体11内表面覆盖,使佩戴时人的面部不直接接触口罩,避免口罩直接与人面部产生摩擦,给人带来不适。
内胆片21采用双面摩擦系数不同的材质,如色丁,素绉缎等,且靠近口罩1一侧表面摩擦系数大于远离口罩1一侧,增加内胆2与口罩1之间的摩擦力,使其组合更为稳定,不易产生相对滑动,本实施例中内胆片21采用桑蚕丝织成的素绉缎面料,以达到上述效果。
挂带23长度大于挂带23两端与内胆片21连接处之间的距离的距离的比值为1.15-1.5:1,且挂带23两端与内胆片21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口罩1的挂耳带12两端与口罩罩体 11连接处之间的距离,避免挂带23对内胆片21的平整程度造成影响,且能让内胆2与口罩 1配合时配合的更加紧密,不会产生过大的相对位移。
挂带23两端伸入包边条22内并与包边条22缝接,位于包边条22外侧的部分朝向内胆片21两侧翻折后,在内胆片21边缘位置再次与包边条22和内胆片21缝接,对挂带23进行两次固定,使挂带23固定更加牢固,能延长内胆2的使用寿命。
挂带23为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在距离两端点占挂带23总长0.1-0.2倍的位置有折痕,通过折痕挂带向内胆片21翻折,挂耳带12与挂带23在折痕处连接,挂带23宽度为长度的0.05-0.2倍,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挂带长度为8cm,宽度为0.5cm,通过设置具有一定宽度的挂带23,能增加挂耳带12与挂带23的接触面积,口罩1与内胆2之间配合更加稳定,且折痕与内胆片21之间的挂带23部分为与口罩挂耳带12接触的区域,使内胆2位置固定,两侧对称,且组合方便。
挂带23为双层结构,在挂带23两层中两折痕之间位置设有柔性填充物,当内胆2与口罩1组合时,挂带23中的柔性填充物可以使挂带23的折痕位置更加突出,增强挂带23与挂耳带12组合时的稳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9)

1.一种口罩内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胆片(21)、包边条(22)和挂带(23),所述挂带(23)数量为2,设置于内胆片(21)相对的两侧,且挂带(23)两端与内胆片(21)边缘缝接,所述内胆片(21)采用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且透气,且回复刚度大于等于180gf/mm3的材质,通过使所述内胆片(21)主体的一部分重叠形成有多个互相平行的压褶(211),所述压褶(211)由内胆片(21)一边延伸至相对的另一边,所述包边条(22)包覆形成压褶(211)后的内胆片(21)边缘并与的内胆片(21)缝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内胆,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缝合线(24),所述缝合线(24)缝合在内胆片(21)与包边条(22)结合处,以及内胆片(21)、包边条(22)和挂带(23)结合处,且缝合线(24)为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的材质。
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口罩内胆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口罩(1)和内胆(2),所述口罩(1)包括口罩罩体(11)和挂耳带(12),所述挂耳带(12)数量为2且分别设置在口罩罩体(11)的两侧,且挂耳带(12)两端与口罩罩体(11)边缘固接,所述内胆(2)包括内胆片(21)、包边条(22)和挂带(23),所述内胆片(21)采用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且透气,且回复刚度大于等于180gf/mm3的材质,所述包边条(22)沿内胆片(21)边缘设置并将边缘包裹并缝接在内,且与的内胆片(21)缝接,所述挂带(23)数量为2,分别设置在内胆片(21)两侧,且两端分别与内胆片(21)边缘缝接,所述挂耳带(12)穿过挂带(23)与内胆片(21)之间的空隙将口罩(1)与内胆(2)可分离的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片(21)设置在口罩罩体(11)内侧并覆盖口罩罩体(11)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片(21)采用双面摩擦系数不同的材质,且靠近口罩(1)一侧表面摩擦系数大于远离口罩(1)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带(23)长度和挂带(23)两端与内胆片(21)连接处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1.15-1.5:1,且挂带(23)两端与内胆片(21)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口罩(1)的挂耳带(12)两端与口罩罩体(11)连接处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带(23)两端伸入包边条(22)内并与包边条(22)缝接,位于包边条(22)外侧的部分朝向内胆片(21)两侧翻折后,在内胆片(21)边缘位置再次与包边条(22)和内胆片(21)缝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带(23)为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在内胆片(21)边缘缝接位置有折痕,通过折痕挂带(23)向内胆片(21)翻折,所述挂耳带(12)与挂带(23)在折痕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带(23)为双层结构,在挂带(23)的加层中设有柔性填充物,所述柔性填充物填充于挂带(23)两折痕之间。
CN202021879174.7U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口罩内胆及使用该口罩内胆的口罩 Active CN213463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9174.7U CN213463919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口罩内胆及使用该口罩内胆的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9174.7U CN213463919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口罩内胆及使用该口罩内胆的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63919U true CN213463919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416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9174.7U Active CN213463919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口罩内胆及使用该口罩内胆的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63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13658B2 (en) Universal fit face mask
JP5662076B2 (ja) マスク
JP3126242U (ja) マスク
JP5197235B2 (ja) マスク
TWM599101U (zh) 立體剪裁口罩
JP3681222B2 (ja) マスク
CN212117183U (zh) 密封加强型口罩
CN213463919U (zh) 一种口罩内胆及使用该口罩内胆的口罩
CN218851984U (zh) 一种防汗透气结构的防护服
CN111990719A (zh) 一种医用防护服
JP2009273910A (ja) 織布製マスク
JP3125945U (ja) マスク
CN213045317U (zh) 一种大小可调且舒适度高的口罩
JP2021179045A (ja) 口元空間を拡張させたマスク
CN219719817U (zh) 一种舒适型平面口罩
CN213487050U (zh) 一种防勒口罩
CN215013825U (zh) 一种医用口罩
CN217065472U (zh) 简易立体口罩
JPWO2020105443A5 (zh)
CN215224951U (zh) 一种壳聚糖口罩
JP7224610B1 (ja) エチケットマスク
WO2023157327A1 (ja) エチケットマスク
CN213587476U (zh) 一种口罩
CN219877882U (zh) 一种复合式床笠
CN216019255U (zh) 一种新型防静电洁净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