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53918U - 新风管路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新风管路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53918U
CN213453918U CN202022345120.9U CN202022345120U CN213453918U CN 213453918 U CN213453918 U CN 213453918U CN 202022345120 U CN202022345120 U CN 202022345120U CN 213453918 U CN213453918 U CN 213453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air outlet
channel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451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岸辉
文超
郑和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451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53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53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53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风管路组件和空调室内机。其中,新风管路组件包括交换管,所述交换管内形成有间隔设置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出风通道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连通室外,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连通室内,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连通室内,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连通室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新风管路组件。

Description

新风管路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管路组件以及应用该新风管路组件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机通常集成有新风净化模块,以使空调室内机同时具有新风和净化功能。而新风净化模块需要使用进风管由室外引入新风,并经过新风机净化后吹向室内;另外需要将室内的空气通过出风管引出室外;从而需要在墙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穿墙孔,以分别供进风管和出风管的安装,导致安装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管路组件,旨在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新风管路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风管路组件,包括交换管,所述交换管内形成有间隔设置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出风通道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连通室外,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连通室内,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连通室内,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连通室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换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进风通道靠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所述出风通道靠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所述出风通道和所述进风通道之间间隔设置,且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不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间隔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通道开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进风通道并排且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通道开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出风通道并排且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交换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管路组件还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出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室外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换管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所述进风管的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卡设于所述第一卡块,以将所述进风管卡接于所述交换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换管的外侧壁还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所述出风管的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卡设于所述第二卡块,以将所述出风管卡接于所述交换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新风管路组件,该新风管路组件包括交换管,所述交换管内形成有间隔设置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出风通道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连通室外,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连通室内,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连通室内,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连通室外。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一种新风管路组件,该新风管路组件通过在交换管开设有间隔设置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其中,进风通道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出风通道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且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分别连通室外和室内,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连通室内和室外。因此,室外空气可通过进风通道引入室内,同时,室内空气可通过出风通道引出室外,从而交换管可同时起到引入新风和引出室内空气的作用。可见,只需在墙壁上开设有一个穿墙孔,将交换管安装于该穿墙孔即可,无需在墙壁上开设有对应进风管和出风管的两个穿墙孔,从而便于新风管路组件的安装;
另外,通过将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间隔开设有于交换管,从而可使得由室外引入的新风与由室内引出的空气在交换管中进行热交换,以充分利用热能,减少热能的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一实施例的风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731200130000031
Figure BDA000273120013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管路组件100,旨在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新风管路组件100。
结合参阅图1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该新风管路组件100包括交换管10,所述交换管10内形成有间隔设置的进风通道11和出风通道12,所述进风通道11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所述出风通道12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
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111用于连通室外,所述第一出风口112用于连通室内,所述第二进风口121用于连通室内,所述第二出风口122用于连通室外。
本实施例中,交换管10为由可导热的材料制备而成,如金属铜、金属铝等,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该新风管路组件100通过在交换管10开设有间隔设置的进风通道11和出风通道12。其中,进风通道11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出风通道12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且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分别连通室外和室内,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分别连通室内和室外。因此,室外空气可通过进风通道11引入室内,同时,室内空气可通过出风通道12引出室外,从而交换管10可同时起到引入新风和引出室内空气的作用。可见,只需在墙壁上开设有一个穿墙孔,将交换管10安装于该穿墙孔即可,无需在墙壁上开设有对应进风管20和出风管30的两个穿墙孔,从而便于新风管路组件100的安装;
另外,通过将进风通道11和出风通道12间隔开设有于交换管10,从而可使得由室外引入的新风与由室内引出的空气在交换管10中进行热交换,以充分利用热能,减少热能的损失。
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换管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所述进风通道11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3设置,所述出风通道12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4设置,所述出风通道12和所述进风通道11之间间隔设置,且所述进风通道11与所述出风通道12不连通。该设置可避免进风通道11的进气与出风通道12的排气发生交汇,以防止由进风通道11引入的新风又由出风通道12引出室外,以及防止由出风通道12引出的室内空气又由进风通道11引入室内,而影响换气效率。
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通道11与所述出风通道12间隔排布。该设置可进一步增加由室外引入的新风与交换管10之间的换热面积,以及同时可进一步增加由室内引出的空气与交换管10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由室外引入的新风与由室内引出的空气在交换管10中的热交换效率。
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通道11开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进风通道11并排且间隔设置。通过并排且间隔设置有若干进风通道11,以增加由室外引入的新风与交换管10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由室外引入的新风与由室内引出的空气在交换管10中的热交换效率。
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通道12开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出风通道12并排且间隔设置。通过并配且间隔设置有若干出风通道12,以增加由室内引出的空气与交换管10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由室外引入的新风与由室内引出的空气在交换管10中的热交换效率。
结合参阅图5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112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21沿所述交换管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具体地,第一进风口111与第一出风口11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进风口121与第二出风口122之间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通过使第一出风口112与第二进风口121沿交换管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可避免由进风通道11通过第一出风口112引入的新风还未在室内扩散,便由第二进风口121通过出风通道12引出室外,而影响换气效率。
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管路组件100还包括进风管20和出风管30,所述进风管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连通,所述进风管20的另一端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出风管3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2连通,所述出风管30的另一端用于与室外连通。通过使用进风管20将室外与第一进风口111连通,以将室外新风便于通过进风管20引入室内,并使用出风管30将第二出风口122与室外连通,以将室内空气便于通过出风管30引出室外,以提高换气效率。
进一步地,进风管20与室外连通的一端朝远离出风管30弯折设置,且出风管30与室外连通的一端朝远离进风管20弯折设置,该设置可避免通过出风管30由室内引出的空气还未与室外的新风进行混合换气,便通过进风管20引入室内,而影响换气效率。
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换管10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卡块15,所述第一卡块15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111设置,所述进风管20的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扣21,所述第一卡扣21卡设于所述第一卡块15,以将所述进风管20卡接于所述交换管10。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交换管10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卡块15,并在进风管20设有第一卡扣21,以使进风管20通过第一卡扣21和第一卡块15的配合卡接于交换管10,该设置不仅可提高进风管20与交换管10之间的连接强度,还可便于两者之间的拆装,无需使用其他连接件(如螺丝)来固定而增加成本。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进风管20与交换管1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交换管10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一卡块15,若干第一卡块15沿交换管1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在进风管20设有若干第一卡扣21,若干第一卡扣21沿进风管2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使每一第一卡扣21卡设于一第一卡块15。
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新风管路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换管10的外侧壁还设有第二卡块16,所述第二卡块16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122设置,所述出风管30的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2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卡设于所述第二卡块16,以将所述出风管30卡接于所述交换管10。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交换管10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卡块16,并在出风管30设有第二卡扣,以使出风管30通过第二卡扣和第二卡块16的配合卡接于交换管10,该设置不仅可提高出风管30与交换管10之间的连接强度,还可便于两者之间的潮装,无需使用其他连接件(如螺丝)来固定而增加成本。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出风管30与交换管1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交换管10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二卡块16,若干第二卡块16沿交换管1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在出风管30设有若干第二卡扣,若干第二卡扣沿出风管3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使每一第二卡扣卡设于一第二卡块16。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新风管路组件100,该新风管路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换管,所述交换管内形成有间隔设置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出风通道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连通室外,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连通室内,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连通室内,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连通室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进风通道靠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所述出风通道靠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所述出风通道和所述进风通道之间间隔设置,且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不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间隔排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开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进风通道并排且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开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出风通道并排且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交换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路组件还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出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室外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管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所述进风管的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卡设于所述第一卡块,以将所述进风管卡接于所述交换管。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管的外侧壁还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所述出风管的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卡设于所述第二卡块,以将所述出风管卡接于所述交换管。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管路组件。
CN202022345120.9U 2020-10-19 2020-10-19 新风管路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3453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5120.9U CN213453918U (zh) 2020-10-19 2020-10-19 新风管路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5120.9U CN213453918U (zh) 2020-10-19 2020-10-19 新风管路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53918U true CN213453918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93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45120.9U Active CN213453918U (zh) 2020-10-19 2020-10-19 新风管路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539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53918U (zh) 新风管路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15637562U (zh) 空调室内机
EP3974739A1 (en) Air duct assembly and mobile air conditioner
CN219036882U (zh) 一种可拆分一体式空调
WO2019214148A1 (zh) 除湿机
CN21730299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81970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99238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109506298B (zh) 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89754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735184A (zh) 风管接头、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CN215597516U (zh) 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JPH1019303A (ja) セパレート型空気調和機の換気ダクト構造
CN2166200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648420U (zh) 一种用于空调的对流风道管结构
CN211650514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2409034U (zh) 风管接头、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CN21689754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84119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204208U (zh) 风管组件和移动空调器
CN21689754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85422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114619U (zh) 风管组件和移动空调器
CN212618808U (zh) 移动空调
CN213931195U (zh) 接头组件及移动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