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2304U - 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2304U
CN213442304U CN202021754785.9U CN202021754785U CN213442304U CN 213442304 U CN213442304 U CN 213442304U CN 202021754785 U CN202021754785 U CN 202021754785U CN 213442304 U CN213442304 U CN 213442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ll head
blind area
rearview mirror
small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547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明
张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175478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42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2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23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用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包括支撑机构、调节机构、主视镜片和盲区消除镜片;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角度调节支撑板、镜片支撑板和后视镜支架;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小球头杆、小球头和大球头杆;所述主视镜片和盲区消除镜片安装在后视镜支架内,所述镜片支撑板上固定连接盲区消除镜片,所述镜片支撑板和角度调节支撑板之间通过小球头杆和大球头杆连接,所述小球头设有圆孔,所述小球头杆通过圆孔由直线运动副连接小球头。借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汽车无盲区驾驶,并且镜片角度可调,能适用于不同驾驶者。

Description

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在超车、倒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受到空间结构的限制,目前车辆使用的后视镜在两车相近、倒车时存在一定的盲区,给变道驾驶、倒车操作等带来不小的隐患,影响驾驶安全性,增加交通事故,为此,不少车主通过在镜片上粘贴小镜片的方式减少盲区,由于无法单独调节角度,并且受驾驶者身高、座位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申请号为201310227743.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智能调节系统,该发明包括后视镜本体、传动机构,其设置的转角传感器可以根据方向盘的动作,实现汽车后视镜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自动调节,但是这种自动化调节方式尽管能够消除之前的视野盲区,但是其代价是能够创造新的视野盲区。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包括两部分独立的汽车后视镜,可以实现汽车无盲区驾驶,并且镜片角度可调,能适用于不同驾驶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包括支撑机构、调节机构、主视镜片和盲区消除镜片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角度调节支撑板、镜片支撑板和后视镜支架;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小球头杆、小球头和大球头杆;所述主视镜片和盲区消除镜片安装在后视镜支架内,所述镜片支撑板上固定连接盲区消除镜片,所述镜片支撑板和角度调节支撑板之间通过两个小球头杆和大球头杆连接,且所述两个小球头杆和大球头杆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小球头设有圆孔,所述小球头杆通过圆孔由直线运动副连接小球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所述镜片支撑板上设有大球头座和两个镜片支撑小球头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所述角度调节支撑板上设有两个调节支撑小球头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所述调节支撑小球头座设有容纳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所述大球头杆通过球面运动副活动连接大球头座且所述大球头杆与角度调节支撑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所述小球头杆有两个且通过球面运动副活动连接镜片支撑小球头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所述小球头通过球面运动副活动连接调节支撑小球头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球头固定连接张紧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包括支撑机构、调节机构、主视镜片和盲区消除镜片;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角度调节支撑板、镜片支撑板和后视镜支架,后视镜支架是整个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的主体框架,镜片支撑板用于安装盲区消除镜片,角度调节支撑板用来固定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小球头杆、小球头和大球头杆,大球头杆是调节机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大球头杆来调节来调节盲区消除镜片到合适角度;所述主视镜片和盲区消除镜片安装在后视镜支架内,所述镜片支撑板上固定连接盲区消除镜片,通过调节镜片支撑板使盲区消除镜片调节到合适位置,所述镜片支撑板和角度调节支撑板之间通过小球头杆和大球头杆连接,所述小球头设有圆孔,所述小球头杆通过圆孔由直线运动副连接小球头,小球头杆主要对盲区消除镜片的角度进行微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镜面分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的剖面;
在图中,1、后视镜支架,2、盲区消除镜片,3、主视镜片,4、角度调节支撑板,5、调节支撑小球头座,6、小球头杆,7、镜片支撑小球头座,8、镜片支撑板,9、大球头座,10、大球头杆,11、张紧橡胶圈,12、小球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该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包括支撑机构、调节机构、主视镜片3和盲区消除镜片2;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角度调节支撑板4、镜片支撑板8和后视镜支架1,后视镜支架1是整个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的主体框架,镜片支撑板8用于安装盲区消除镜片2,角度调节支撑板4用来固定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小球头杆6、小球头12和大球头杆10,大球头杆10是调节机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大球头杆10来调节来调节盲区消除镜片2到合适角度;所述主视镜片3和盲区消除镜片2安装在后视镜支架1内,所述镜片支撑板8上固定连接盲区消除镜片2,通过调节镜片支撑板8使盲区消除镜片2调节到合适位置,所述镜片支撑板8和角度调节支撑板4之间通过两个小球头杆6和大球头杆10连接,且所述两个小球头杆6和大球头杆10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小球头12设有圆孔,所述小球头杆6通过圆孔由直线运动副连接小球头12,小球头杆6主要对盲区消除镜片2的角度进行微调。
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镜片支撑板8上设有大球头座9和两个镜片支撑小球头座7。分别用于连接大球头杆10球头杆6。
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节支撑板4上设有两个调节支撑小球头座5且所述调节支撑小球头座5设有容纳空间,用于安装小球头12。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大球头杆10通过球面运动副活动连接大球头座9,且大球头杆10与角度调节支撑板4固定连接,所述小球头杆6有两个且通过球面运动副活动连接镜片支撑小球头座7,所述小球头12通过球面运动副活动连接调节支撑小球头座5。以上三个运动副可根据盲区消除镜片2的角度自行调整,不会限制盲区消除镜片2的活动。
更好的,本实用新型的小球头12固定连接张紧橡胶圈11,所述张紧橡胶圈11与小球头杆6形成运动阻力,适当推动盲区消除镜片2可抵消阻力的作用,完成角度调整,角度调整完成后,可通过胀紧力起到固定镜片的作用,防止镜片误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由原有一个镜片改为两个镜片,主视镜片3及其角度调整机构跟现有的后视镜结构并无差别,可通过电动按钮和手动调节;新增盲区消除镜片2及其调节机构用来消除视野盲区,所述盲区消除镜片2由角度调节支撑板4、调节支撑小球头座5、小球头杆6、镜片支撑小球头座7、镜片支撑板8、大球头座9、大球头杆10、胀紧橡胶圈11和小球头12组成。小镜片2与镜片支撑板8固连,大球头杆10与角度调节支撑板4通过螺纹固连在一起,大球头杆10与大球头座9为一对球面运动副,因此,镜片1可围绕大球头杆10中心旋转,可根据驾驶者的需求按动镜面1的相应位置,调节盲区消除镜片2到合适的角度。小球头杆6与镜片支撑小球头座7,调节支撑小球头座5与小球头12,均为球面副,小球头12小球头杆6为直线运动副,以上三个运动副可根据镜面角度自行调整,不会限制镜面的运动。张紧橡胶圈11与小球头12固连在一起,与小球头杆6形成运动阻力,适当推动盲区消除镜片2可抵消阻力的作用,完成角度调整,角度调整完成后,可通过张紧力起到固定镜片的作用,防止镜片误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包括支撑机构、调节机构、主视镜片和盲区消除镜片;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角度调节支撑板、镜片支撑板和后视镜支架,后视镜支架是整个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的主体框架,镜片支撑板用于安装盲区消除镜片,角度调节支撑板用来固定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小球头杆、小球头和大球头杆,大球头杆是调节机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大球头杆来调节来调节盲区消除镜片到合适角度;所述主视镜片和盲区消除镜片安装在后视镜支架内,所述镜片支撑板上固定连接盲区消除镜片,通过调节镜片支撑板使盲区消除镜片调节到合适位置,所述镜片支撑板和角度调节支撑板之间通过小球头杆和大球头杆连接,所述小球头设有圆孔,所述小球头杆通过圆孔由直线运动副连接小球头,小球头杆主要对盲区消除镜片的角度进行微调。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调节机构、主视镜片和盲区消除镜片;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角度调节支撑板、镜片支撑板和后视镜支架;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小球头杆、大球头杆和小球头;
所述主视镜片和盲区消除镜片安装在后视镜支架内,所述镜片支撑板上固定连接盲区消除镜片,所述镜片支撑板和角度调节支撑板之间通过两个小球头杆和大球头杆连接,且所述两个小球头杆和大球头杆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小球头设有圆孔,所述小球头杆通过圆孔由直线运动副连接小球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支撑板上设有大球头座和两个镜片支撑小球头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支撑板上设有两个调节支撑小球头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撑小球头座设有容纳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球头杆通过球面运动副活动连接大球头座且大球头杆与角度调节支撑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球头杆有两个并且通过球面运动副活动连接镜片支撑小球头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球头通过球面运动副活动连接调节支撑小球头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球头固定连接张紧橡胶圈。
CN202021754785.9U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 Active CN213442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54785.9U CN213442304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54785.9U CN213442304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2304U true CN213442304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14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54785.9U Active CN213442304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23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01037A (en) Remote control rear view mirror, electrically operated
US20060274443A1 (en) Exterior rear view vehicle mirror with reversible housing
CN213442304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无盲区汽车后视镜
US20100272300A1 (en) Device for holding vehicle sensors
EP0269081B1 (en) Supporting device of a mirror element for a rearview mirror
CN214565047U (zh) 一种车内智能导航装置
CN211372267U (zh) 一种前照灯调光组件
CN207758930U (zh) 一种电动车后视镜结构
CN214647949U (zh) 房车安全监控系统
CN220809280U (zh) 可调节式内后视镜
US5412511A (en) Holding device for interior mirrors in vehicles
CN212098655U (zh) 具有辅助镜的内后视镜
CN219473477U (zh) 一种超薄led车灯光源支架
CN214647950U (zh) 一种房车监控系统
CN214138380U (zh) 一种快拆式汽车右外后视镜调整机构
CN220220561U (zh) 一种车灯调光支架
CN212353803U (zh) 汽车内后视镜安装结构
CN213262167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后视镜
CN218966742U (zh) 一种电动靠背肩部调节机构
CN113043957A (zh) 具有辅助镜的内后视镜
CN210258218U (zh) 一种客车后视镜的镜体
CN214138376U (zh) 一种汽车右侧电动调节加热后视镜广角镜
CN218762422U (zh) 一种可调节电子后视镜显示器的连接结构
CN211809342U (zh) 一种汽车内后视镜支架
CN210234810U (zh) 一种新型车用内后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