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1931U - 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1931U
CN213441931U CN202022364474.8U CN202022364474U CN213441931U CN 213441931 U CN213441931 U CN 213441931U CN 202022364474 U CN202022364474 U CN 202022364474U CN 213441931 U CN213441931 U CN 213441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hole
holes
wall
t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644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友新
王恒
汪品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su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s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su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s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644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41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1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1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属于轮胎技术领域。包括胎面、胎冠、胎肩、胎侧及趾口,还包括上胎壁和下胎壁。胎面带有防滑凸块,两侧的上胎壁沿周向均匀分布多个V形的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围成环形,在下胎壁上靠近V形的第一通孔围成的环形,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呈两头粗中间细的圆环形,多个第二通孔围成环形,在第二通孔的内侧周向,均匀分布多个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贯穿轮胎的两个侧面,相互交错分布。不同通孔形状以及不同胎面花纹的变化,加强了轮胎整体抗形变能力和轮胎的弹性,合理的分布减轻了轮胎的重量,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舒适。

Description

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轮胎多为充气式轮胎,充气式轮胎分为内胎及外胎,内胎充气用以支撑外胎,外胎采用强度高且耐磨的材料制成。充气式轮胎很容易被尖锐物扎破而漏气,甚至发生爆胎等危险事故,而且每隔一断时间都是进行充气,使用起来较为不便,特别是车辆在高速运行时,会因突然爆胎出现车毁人亡等重大交通安全事故。针对此不足,目前,出现了一种免充气轮胎和实心轮胎,免充气轮胎也就是不用充气的轮胎,不借助空气,仅利用轮胎自身材料和结构,而实现支撑的减震缓冲性能轮胎。实心轮胎是一种胎体由一层实心的发泡材料制成,另一种是胎体由同质材料制成的实心轮胎。实心轮胎虽然可以免去充气的烦恼,但是实心轮胎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易颠簸,舒适性差,在速度较快时滚动起来会有跳动和颠簸的感觉,使用上不够舒适。如目前,出现的一种实心轮胎,在实心轮胎的胎侧面径向排布多组圆形减震孔、圆与圆相邻两组共同组成了支撑筋,由于两圆相切相邻之间距离最短,最薄,在行驶过程中两圆受力方向向着最薄弱的支撑筋挤压形变是支撑筋容易发生断裂。如果增加两圆相切相邻之间的距离,支撑筋厚度增加了,其重量也在增加,弹性和减震缓冲效果变差,由于缺乏足够弹性会增大阻力,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容易颠簸,从而导致车辆的舒适性差。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1.现有免充气轮胎不借助空气,仅利用轮胎自身材料和结构,但是该颠簸,舒适度差。
2.现有实心轮胎胎侧面径向排布多组圆形减震孔、圆与圆相邻两组共同组成了支撑筋,支撑筋易断裂,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实心轮胎产生的颠簸缺陷,以及减震孔在结构设计和分布不合理而导致轮胎支撑筋发生断裂,影响使用寿命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所述轮胎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轻巧,在弹性和减震等方面具有良好使用效果,同时,减震孔和支撑筋在胎壁径向的合理分布,确保了轮胎长期使用时不易断裂, 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安全舒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包括胎面、胎冠、胎肩、胎侧及趾口,还包括上胎壁和下胎壁;
所述上胎壁位于胎冠与胎肩之间,靠近胎冠;所述下胎壁位于胎肩与趾口之间,靠近胎肩;
所述胎面设有不同形状的防滑凸块;
所述胎面设有多条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所述胎冠连通;
在所述上胎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截面为V形,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轮胎的两个侧面;
在所述下胎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截面为两头粗、中间细的圆环形,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轮胎的两个侧面;
在所述下胎壁上,所述第二通孔内侧向所述趾口靠近方向,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轮胎的两个侧面。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形成第一通孔环,两个相邻第一通孔的中间部位形成支撑筋。
优选地:
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形成第二通孔环,两个相邻第二通孔的中间部位形成支撑筋;
所述第二通孔截面包括互相连通的三个部分;
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一部分靠近所述上胎壁,为半圆形;
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三部分靠近所述趾口,为半圆形;
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部分为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三部分的连接部;
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最大直径比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大直径大,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三部分的最大径最小。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形成第三通孔环。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环、所述第二通孔环和所述第三通孔环为同心圆环,半径逐一减小。
优选地,所述胎面上设有的不同形状的防滑凸块包括平行四边形防滑凸块和长方形防滑凸块。
优选地,所述胎面上的不同形状的防滑凸块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排水槽沿周向方向设置在所述胎面的边缘和/或中间。
优选地:
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沿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不经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在与其邻近的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与所述轮胎中心的连线上。
优选地,所述趾口与轮圈配合,所述趾口设有一圈凹槽,所述趾口的凹槽与轮圈的卡槽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截面为敞开口式的V形通孔,比普通封闭式形状(如三角形) 具有较高的弹性和快速回复原状的能力,提升了轮胎的变形空间,起到了提高轮胎的弹性和减震缓冲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二通孔的截面,两头粗中间细。由于两头大的空腔受力变形比较大,给轮胎提供较大的变形空间,使轮胎的弹性和减震缓冲得到进一步提高;减小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跳动和颠簸;同时,该结构中间小受力变形小,增加了支撑筋的厚度,防止了支撑筋的断裂,增强了轮胎强度。
(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圆形减震第三通孔,完善了轮胎的整体弹性及减轻了重量。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同形状减震孔的设置和规则地合理分布,增加了上胎壁和下胎壁受力局部的厚度,提供了变形空间,加强了轮胎整体的抗形变能力,完善了轮胎在行驶过程中的跳动和颠簸,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舒适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的A-A向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胎面沿正视图中B向方向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轮胎挤压受力变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轮胎挤压受力变形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具体含义如下:
1-胎面;2-胎冠;3-上胎壁;4-胎肩;5-下胎壁;6-胎侧;7-凹槽;8-长方形防滑块凸块; 9-平行四边形防滑块凸块;10-排水槽;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趾口; 15-支撑筋;16-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包括胎面、胎冠、胎肩、胎侧及趾口,还包括上胎壁和下胎壁;
所述上胎壁位于胎冠与胎肩之间,靠近胎冠;所述下胎壁位于胎肩与趾口之间,靠近胎肩;
所述胎面设有不同形状的防滑凸块;
所述胎面设有多条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所述胎冠连通;
在所述上胎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截面为V形,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轮胎的两个侧面;
在所述下胎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截面为两头粗、中间细的圆环形,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轮胎的两个侧面;
在所述下胎壁上,所述第二通孔内侧向所述趾口靠近方向,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轮胎的两个侧面。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形成第一通孔环,两个相邻第一通孔的中间部位形成支撑筋。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
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形成第二通孔环,两个相邻第二通孔的中间部位形成支撑筋;
所述第二通孔截面包括互相连通的三个部分;
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一部分靠近所述上胎壁,为半圆形;
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三部分靠近所述趾口,为半圆形;
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部分为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三部分的连接部;
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最大直径比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大直径大,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三部分的最大径最小。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形成第三通孔环。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环、所述第二通孔环和所述第三通孔环为同心圆环,半径逐一减小。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胎面上设有的不同形状的防滑凸块包括平行四边形防滑凸块和长方形防滑凸块。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胎面上的不同形状的防滑凸块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水槽沿周向方向设置在所述胎面的边缘和/或中间。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沿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不经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在与其邻近的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与所述轮胎中心的连线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趾口与轮圈配合,所述趾口设有一圈凹槽,所述趾口的凹槽与轮圈的卡槽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选择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数量,如果是用在可以便携式的类似滑板车上,对重量要求较高时,且因为滑板车对称重要求不高,大部分为一个人,且多为孩子,重量较轻,因此,对支撑筋的强度要求较低,所以可以选择数量较多的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第一通孔环、第二通孔环、第三通孔环为同心圆环,半径逐一减小,第二通孔的截面积大于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截面积,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数量均大于第二通孔的数量,以增加支撑筋的厚度,防止支撑筋断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第一通孔的截面积小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截面积,以增加支撑筋的厚度,因为使用时,上胎壁离地面更近,处于轮胎的下部,支撑筋承受的力更大,这样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支撑筋断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长方形防滑凸块位于胎面的两侧边缘靠近胎冠的位置,多个长方形防滑凸块沿轮胎的周向分布在胎面上,长方形防滑凸块共形成2个圆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多个平行四边形防滑凸块沿周向分布在胎面中间部位,共形成2个圆环,分别位于两个圆环上相邻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凸块的形状呈对称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多个平行四边形防滑凸块沿周向分布在胎面中间部位,共形成2个圆环,分别位于两个圆环上相邻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凸块的形状完全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排水槽位于胎面的边缘,沿轮胎的周向方向设置,可以设置多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排水槽位于胎面的中间,沿轮胎的周向方向设置,可以设置多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排水槽等间隔地沿轮胎的周向方向设置多条,布满胎面,相邻两条排水槽中间位置设置防滑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包括胎面1、胎冠2、胎肩4、胎侧6及趾口14,还包括上胎壁3和下胎壁5;
所述上胎壁3位于胎冠2与胎肩4之间,靠近胎冠2;所述下胎壁5位于胎肩4与趾口14之间,靠近胎肩4;
所述胎面1呈扁平状的环形,所述胎面1设有的不同形状的防滑凸块为平行四边形防滑凸块 9和长方形防滑凸块8;所述胎面1上的不同形状的防滑凸块交错设置。所述胎面1设有多条排水槽10;所述排水槽10与所述胎冠1连通;所述排水槽10沿周向方向设置在所述胎面1的边缘和/ 或中间。
在所述上胎壁3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的截面为V形,所述第一通孔11 贯穿所述轮胎的两个侧面;多个第一通孔11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形成第一通孔环,两个相邻第一通孔11的中间部位形成支撑筋15;当行驶过程中轮胎受力挤压时V形第一通孔11的两个伸出端产生变形(如图4所示),给轮胎提供了变形空间,加强了胎壁整体的抗形变能力,起到了提高轮胎的弹性和减震缓冲的作用。当行驶通过轮胎后,因为第一通孔11截面为敞开式的V形(相对于封闭式的三角形),第一通孔11的两个伸出端能够快速回复原状,起到了支撑轮胎本体的作用。
在所述下胎壁5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通孔12的截面为两头粗、中间细的圆环形,所述第二通孔12贯穿所述轮胎的两个侧面;
多个所述第二通孔12,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形成第二通孔环,两个相邻第二通孔12的中间部位形成支撑筋;
所述第二通孔12截面包括互相连通的三个部分;
所述第二通孔12的第一部分靠近所述上胎壁3,为半圆形;
所述第二通孔12的第三部分靠近所述趾口14,为半圆形;
所述第二通孔12的第二部分为所述第二通孔12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通孔12的第三部分的连接部;
所述第二通孔12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最大直径比所述第二通孔12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大直径大,所述第二通孔12的所述第三部分的最大径最小。
这样,第二通孔12的截面是个封闭式的,类似花生壳形状的孔。第二通孔12两头粗、中间细,当行驶过程中轮胎受力挤压时,两头粗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空腔受力变形比较大(如图4和图5所示),给轮胎提供较大的变形空间,使轮胎的弹性和减震缓冲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由于第二部分连接部的中间空腔比较小受力变形小,两相邻的第二通孔12的中间部位形成支撑筋15,增加了支撑筋的厚度,防止了支撑筋的断裂,增强了轮胎的整体强度。
在所述下胎壁5上,所述第二通孔11内侧向所述趾口14靠近方向,设有多个第三通孔13,所述第三通孔13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三通孔13贯穿所述轮胎的两个侧面;多个所述第三通孔 13,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形成第三通孔环。
所述第二通孔12的轴线沿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通孔12的轴线不经过所述第一通孔11和所述第三通孔13;所述第三通孔13的中心在与其邻近的所述第一通孔11的中心与所述轮胎中心的连线上;
由于增设了圆形第三通孔13具有减震的功能,进一步加强了轮胎的整体抗形变能力,提高了轮胎的弹性,减轻了轮胎的重量,改善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舒适。
所述趾口14与轮圈配合,所述趾口14设有一圈凹槽7,所述趾口14的凹槽7与轮圈的卡槽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轮胎为一体成型,为橡胶、PU或TPV材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包括胎面、胎冠、胎肩、胎侧及趾口,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上胎壁和下胎壁;
所述上胎壁位于胎冠与胎肩之间,靠近胎冠;所述下胎壁位于胎肩与趾口之间,靠近胎肩;
所述胎面设有不同形状的防滑凸块;
所述胎面设有多条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所述胎冠连通;
在所述上胎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截面为V形,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轮胎的两个侧面;
在所述下胎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截面为两头粗、中间细的圆环形,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轮胎的两个侧面;
在所述下胎壁上,所述第二通孔内侧向所述趾口靠近方向,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轮胎的两个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形成第一通孔环,两个相邻第一通孔的中间部位形成支撑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形成第二通孔环,两个相邻第二通孔的中间部位形成支撑筋;
所述第二通孔截面包括互相连通的三个部分;
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一部分靠近所述上胎壁,为半圆形;
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三部分靠近所述趾口,为半圆形;
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部分为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三部分的连接部;
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最大直径比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大直径大,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三部分的最大径最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充气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形成第三通孔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免充气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环、所述第二通孔环和所述第三通孔环为同心圆环,半径逐一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上设有的不同形状的防滑凸块包括平行四边形防滑凸块和长方形防滑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上的不同形状的防滑凸块交错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沿周向方向设置在所述胎面的边缘和/或中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沿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不经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在与其邻近的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与所述轮胎中心的连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趾口与轮圈配合,所述趾口设有一圈凹槽,所述趾口的凹槽与轮圈的卡槽相匹配。
CN202022364474.8U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 Active CN213441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64474.8U CN213441931U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64474.8U CN213441931U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1931U true CN213441931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9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64474.8U Active CN213441931U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1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969088A (en) Vehicle tire
CN106004251B (zh) 一种免充气轮胎及加工方法
CN102582365A (zh) 一种刚柔结构非充气轮胎
US4127166A (en) Non-pneumatic bicycle tire
CN101830151B (zh) 汽车用非气体式轮胎
US20140217808A1 (en) Non pneumatic vehicle tires and pneumatic vehicle tires with tread patterns
WO2009057780A1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207617438U (zh) 免充气轮胎
CN213441931U (zh) 一种免充气实心轮胎
CN211106778U (zh) 一种胎侧锥形孔式高强度免充气实心轮胎
CN205416984U (zh) 一种免充气式车轮
US2868262A (en) Pneumatic tires
US4273176A (en) Non-pneumatic tire
CN215096815U (zh) 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KR200452219Y1 (ko) 자전거 통 타이어의 단면구조
CN115042562A (zh) 免充气轮胎
CN209851979U (zh) 一种基于胎侧弹性机构的减震防爆轮胎
CN106183637B (zh) 嵌入式微气囊阵列安全轮胎与轮毂的连接方法
CN210436919U (zh) 一种可用于多种路面的耐压静音轮胎
CN210390645U (zh) 免充气轮胎与车轮
CN207565234U (zh) 一种蜂窝式防爆轮胎
KR20120058888A (ko) 반 비공기압 타이어
CN108407549B (zh) 非充气轮胎及其拆装方法
RU183243U1 (ru) Низкопрофильная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сверхнизкого давления
CN211364162U (zh) 一种腔体免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