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25285U - 一种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25285U
CN213425285U CN202022731740.6U CN202022731740U CN213425285U CN 213425285 U CN213425285 U CN 213425285U CN 202022731740 U CN202022731740 U CN 202022731740U CN 213425285 U CN213425285 U CN 213425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hell
housing
connector housing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17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坤
贾东财
傅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otio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17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25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25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25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堵头壳体、密封圈,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一端设置为带有线束孔的端板、其另一端通过所述堵头壳体进行封堵;所述连接器壳体中靠近于所述端板的一端的外侧面上沿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堵头壳体中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沿所述堵头壳体的长度方向均并排设有多个隔板,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密封圈的密封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器壳体和堵头壳体上加工的隔板形成放置密封圈的密封槽,由此可实现密封圈在连接器壳体与堵头壳体上的定位,且可防止过度挤压密封圈。

Description

一种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汽车电路连接中应用广泛的部件,对整车信号和电流传输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连接器使用螺钉安装紧固,安装操作复杂;有些单悬臂梁连接器,虽然可以直接插入对手件内,但在插入过程中,安装和使用时受力不均,易造成悬臂梁断裂使连接器失效。有些连接器并不常用且无盲塞防护,连接器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易受环境影响,将导致功能失效,其寿命和可靠性降低。
一些连接器需要保证密封效果,但其密封圈结构单一,当密封圈受挤压而易变形,装配过程中密封圈的变形部分会沿着径向向外胀出壳体周面;还有些连接器无密封圈定位结构,密封圈的装配位置会发生偏移,影响装配后的壳体与面板之间的密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堵头壳体、密封圈,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一端设置为带有线束孔的端板、其另一端通过所述堵头壳体进行封堵;
所述连接器壳体中靠近于所述端板的一端的外侧面上沿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堵头壳体中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沿所述堵头壳体的长度方向均并排设有多个隔板,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密封圈的密封槽。
进一步地,所述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还包括固定卡扣和插针,所述插针的一端延伸至堵头壳体内、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卡扣设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壳体中靠近于所述堵头壳体的一端的相对设置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倒刺结构,所述堵头壳体中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一端外的一端设置为小端板,所述小端板上延伸有紧贴所述连接器壳体外侧面且与其中一个倒刺结构相配合的一卡扣结构,且所述小端板上延伸有紧贴所述连接器壳体外侧面且用于另一倒刺结构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上设有配合对应的倒刺结构进行导向的导向U型槽。
进一步地,述卡扣结构上向外延伸有翻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壳体中设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的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堵头导向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壳体上位于多个隔板的两端设有与所述隔板并排设置的一对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中间区域中接近于所述堵头壳体的一端围绕所述连接器壳体外侧面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上朝向端板的方向延伸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悬臂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端板上设置有一防呆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采用V型密封圈。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器壳体和堵头壳体上加工的隔板形成放置密封圈的密封槽,由此可实现密封圈在连接器壳体与堵头壳体上的定位,且可防止过度挤压密封圈;
连接器壳体上设置于多个隔板两端的第一加强筋可与安装面板的小间隙进行配合,以此实现防摆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器壳体上设置第二加强筋,并在第二加强筋上延伸悬臂梁结构,通过悬臂梁结构前端的卡扣尖部与安装面板挂接配合,以此实现连接器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中堵头壳体与连接器壳体之间分别通过卡扣结构与倒刺结构进行配合连接,通过卡扣结构实现限位,其次通过翻边结构便于手持取卸;且通过导向结构实现堵头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导向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未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堵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剖面图(图中未包括倒刺结构、卡扣结构、悬臂梁结构、翻边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器壳体;2、堵头壳体;3、线束孔;4、端板;5、隔板;6、密封槽;7、固定卡扣;8、插针;9、倒刺结构;10、小端板;11、卡扣结构;12、导向结构;13、翻边结构;14、堵头导向孔;15、第一加强筋;16、第二加强筋;17、悬臂梁结构;18、防呆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1、堵头壳体2、密封圈、插针8、及固定卡扣7,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一端设置为带有线束孔3的端板4、其另一端通过所述堵头壳体进行封堵,所述连接器壳体与所述堵头壳体上均安装有所述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均采用V型密封圈,所述固定卡扣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内,所述插针通过所述固定卡扣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由此组装形成所述的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
为避免密封圈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与堵头壳体上出现挤压与偏移时,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靠近于所述端板的一端的外侧面上沿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堵头壳体中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沿所述堵头壳体的长度方向均并排设有多个隔板5,且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密封槽6,如本图1至图3所示,在连接器壳体与堵头壳体上均形成有三个密封槽,即在连接器壳体与堵头壳体上均可安装三个密封圈,安装的所述三道V形密封圈在连接器壳体与堵头壳体上均具有自密封作用,当介质工作压力升高时,密封圈的唇尖改变接触形状和加大接触应力,唇部与被密封面贴合得更紧密;而当泄漏介质通过所第一道V形圈,压力会大为降低,通过所述第二道V形圈的唇部,压力再降一次,通过所述第三道V形密封圈即可封住60MPa或更高的内压,由此连接器壳体上的密封圈可保证所述连接器壳体和安装面板之间的密封作用,而堵头壳体上的密封圈可保证所述堵头壳体与连接器壳体之间的密封作用。在上述中,隔板的间距和高度可控制密封圈压缩和填充比。
为保证连接器壳体与所述堵头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靠近于所述堵头壳体的一端的相对设置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倒刺结构9,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倒刺结构包括倾斜面朝向堵头壳体的三角形块和紧靠于三角形块的矩形块;所述堵头壳体中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一端外的一端设置为小端板10,所述小端板的尺寸大于堵头壳体的截面尺寸,如图3所示,可在所述小端板上延伸有可紧贴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外侧面上的其中一侧的卡扣结构11,同时可在所述小端板上延伸有可紧贴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外侧面上的另一侧的导向结构12,所述导向结构上设有导向U型槽;由此当堵头壳体水平插接至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的过程中,堵头壳体沿着连接器壳体的平面导向槽插入,其中卡扣结构被倒刺结构弹性顶起,当堵头壳体的小端板与连接器壳体接触时,此时卡扣结构与倒刺结构配合,实现堵头固定作用。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卡扣结构上向外延伸有翻边结构13,方便对堵头壳体进行手持取卸、亦可便于对组装后的连接器手持。
为实现连接器壳体的防摆效果,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上位于多个隔板的两端设有与所述隔板并排设置的一对第一加强筋15,通过一对第一加强筋与安装面板的小间隙配合,实现连接器壳体的防摆效果。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中间区域中接近于所述堵头壳体的一端围绕所述连接器壳体外侧面设有第二加强筋16,所述第二加强筋上朝向端板的方向延伸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悬臂梁结构17,所设置的悬臂梁结构在被压缩过程中可同时保持两侧受力均匀,防止某一臂梁因受力过大应力集中致使断裂,在连接器壳体在插接安装面板过程中,该悬臂梁同时被压缩,当连接器壳体的端板与安装面板接触后,连接器的双臂梁弹开,悬臂梁的尖部卡扣与安装面板挂接配合,实现连接器的固定。
进一步地,在所述端板上设置有一防呆凹槽18,在连接器壳体与安装面板在安装过程中可起到防呆与导向作用,在所述端板上可标记线速指示标识和材料标识区域。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插针的一端延伸至堵头壳体内、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卡扣设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在所述堵头的顶端设有四个孔,可防止插针相互接触,起保护作用,同时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内设有四个插针定位孔,以用于定位所述插针;进一步地,在所述插针定位孔周围设有四个导向燕尾槽,所述导向燕尾槽与固定卡扣相配合,以此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二次防退作用。同时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内设有平面导向槽,且所述堵头壳体中设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的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堵头导向孔14,如此设计可起到防摆、限位、导向及防呆作用。
组装顺序:固定卡扣装配到连接器壳体内,再将插针通过固定卡扣装配到连接器壳体内,将连接器壳体上的密封圈装配到连接器壳体的密封槽上,将堵头壳体上的密封圈装配到堵头壳体的密封槽上;将连接器壳体装配到安装面板上,最后将堵头组件装配到连接器上。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本实用新型用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仅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壳体(1)、堵头壳体(2)、密封圈,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一端设置为带有线束孔(3)的端板(4)、其另一端通过所述堵头壳体进行封堵;
所述连接器壳体中靠近于所述端板的一端的外侧面上沿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堵头壳体中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沿所述堵头壳体的长度方向均并排设有多个隔板(5),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密封圈的密封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还包括固定卡扣(7)和插针(8),所述插针的一端延伸至堵头壳体内、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卡扣设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中靠近于所述堵头壳体的一端的相对设置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倒刺结构(9),所述堵头壳体中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一端外的一端设置为小端板(10),所述小端板上延伸有紧贴所述连接器壳体外侧面且与其中一个倒刺结构相配合的一卡扣结构(11),且所述小端板上延伸有紧贴所述连接器壳体外侧面且用于另一倒刺结构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12),所述导向结构上设有配合对应的倒刺结构进行导向的导向U型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上向外延伸有翻边结构(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壳体中设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的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堵头导向孔(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上位于多个隔板的两端设有与所述隔板并排设置的一对第一加强筋(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中间区域中接近于所述堵头壳体的一端围绕所述连接器壳体外侧面设有第二加强筋(16),所述第二加强筋上朝向端板的方向延伸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悬臂梁结构(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上设置有一防呆凹槽(1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采用V型密封圈。
CN202022731740.6U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 Active CN213425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1740.6U CN213425285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1740.6U CN213425285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25285U true CN213425285U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52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1740.6U Active CN213425285U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252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25285U (zh) 一种低压线束通讯用连接器
CN209747807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计算机用usb连接口
CN217405767U (zh) 一种带tpa结构的混合连接器公端护套组件
CN108512166B (zh) 密集母线槽连接结构、密集母线槽及连接器
CN211126264U (zh) 利用内台阶防水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665958Y (zh) 电连接器
CN202617547U (zh) 一种封闭或狭窄操作空间之间的密封、防爆的引线结构
CN216158274U (zh) 异形密封连接装置及汽车
CN219643243U (zh) 一种带防呆功能的连接器
CN217485897U (zh) 一种双排电连接器装置
CN212874896U (zh) 具有防护外壳的连接器
CN213717129U (zh) 一种接插件端子保护装置
CN202872000U (zh) 网络线缆连接器
CN219998540U (zh) 一种电源端子连接器
CN214957543U (zh) 连接器
CN220420976U (zh) 一种浮动连接器
CN221009311U (zh) 一种连接器的端子定位结构
CN215070557U (zh) 一种usb屏蔽壳组件及带屏蔽壳的usb连接器
CN212908371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9017987U (zh) 一种法兰式转接连接器及一种法兰式转接连接器组件
CN217215230U (zh) 一种集成式多组合安装连接器
CN219042226U (zh) 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led显示屏型材箱体
CN216624699U (zh) 一种出线防水连接器
CN218732128U (zh) 一种网络线缆连接插座
CN214125753U (zh) 一种加固vpx密封机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