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25001U - 一种光伏组件、封口溢胶工装及层压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组件、封口溢胶工装及层压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25001U
CN213425001U CN202022043359.0U CN202022043359U CN213425001U CN 213425001 U CN213425001 U CN 213425001U CN 202022043359 U CN202022043359 U CN 202022043359U CN 213425001 U CN213425001 U CN 213425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photovoltaic module
back plate
battery
external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433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小春
黄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433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25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25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25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封口溢胶工装及层压工装,包括:盖板和背板,以及设置在盖板和背板之间的电池层;背板包括背板主体和设置在背板侧边的两个线缆容置槽;每个汇流条导出端连接有一条外接线缆,且以个汇流条导出端与对应的外接线缆设置在一个线缆容置槽中,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可以由盖板和背板,以及设置在盖板和背板之间的电池层层压后得到的,由于光伏组件中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设置在背板侧边的线缆容置槽中,因此,该光伏组件中可以节省用于容纳二极管和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的接线盒,从而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整体高度,提高光伏组件的装箱率,同时,降低了光伏组件整体的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组件、封口溢胶工装及层压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封口溢胶工装及层压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对于环保的需求,光伏组件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产品,已逐渐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
目前,光伏组件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由层压形成的电池组件、接线盒以及其他外接功能模块组成,其中,接线盒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保护电池组件,同时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流导出,因此,接线盒主要用于容纳电池组件中汇流条与外接线缆之间的线缆接头,以及用于放置避免电池组件产生热斑现象的旁路二极管。现有的电池组件厚度一般为6毫米左右,而接线盒厚度一般都在15毫米以上,使得包含有电池组件和接线盒的光伏组件的厚度是电池组件厚度的3倍,且接线盒的成本仅次于光伏组件中电池片、盖板玻璃、边框,现有技术中通过使用体积较小的二极管,使得接线盒厚度减小,或者改变接线盒相对于电池组件的位置,从而减小光伏组件的整体厚度。
但是,在目前的方案中,接线盒仍旧会使得光伏组件的厚度远远大于主要进行光伏发电的电池组件的厚度,导致光伏组件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且制作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封口溢胶工装及层压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光伏组件中的接线盒,使得光伏组件的厚度远远大于主要进行光伏发电的电池组件的厚度,导致光伏组件体积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
盖板和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背板之间的电池层;
所述背板包括背板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背板侧边的两个线缆容置槽,所述线缆容置槽的槽底沿背离所述盖板的方向延伸;
所述电池层包括电池串组和二极管,以及连接所述电池串组和所述二极管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包括两个汇流条导出端,每个所述汇流条导出端连接有一条外接线缆,且一个所述汇流条导出端与对应的外接线缆设置在一个所述线缆容置槽中。
可选的,所述汇流条导出端具有与所述线缆容置槽的内槽壁相匹配的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与所述线缆容置槽的内槽壁接触;
在所述线缆容置槽中,所述外接线缆与所述汇流条导出端的折弯结构连接。
可选的,所述外接线缆包括线缆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线缆主体靠近所述汇流条导出端一端的线缆导体;
所述外接线缆的线缆导体与所述汇流条导出端的折弯结构焊接;
所述线缆导体的长度为4至6毫米。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第一封装胶膜和第二封装胶膜;
所述第一封装胶膜设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电池层之间;
所述第二封装胶膜设置在所述背板和所述电池层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封装胶膜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封装胶膜主体和第一封口溢胶部,所述第二封装胶膜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封装胶膜主体和第二封口溢胶部;
所述第一封装胶膜主体设置在所述外接线缆与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第二封装胶膜主体设置在所述外接线缆与所述背板之间;
所述第一封口溢胶部和所述第二封口溢胶部设置在所述线缆容置槽靠近所述背板侧边的端口,所述第一封口溢胶部和所述第二封口溢胶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外接线缆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二极管的厚度为0.1至2毫米,所述第一封装胶膜和所述第二封装胶膜的厚度为0.3至2毫米。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连接器正极和连接器负极;
所述连接器正极与一条所述外接线缆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负极与另一条所述外接线缆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背板包括:玻璃纤维材料板,
或,第一复合材料板,所述第一复合材料板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层和第一氟涂层,所述第一氟涂层设置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层靠近所述电池层的一面,
或,第二复合材料板,所述第二复合材料板包括:金属材料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绝缘层和第二氟涂层,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金属材料层靠近所述电池层的一面,所述第二氟涂层设置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绝缘层靠近所述电池层的一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封口溢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溢胶工装用于层压制备上述光伏组件;
所述封口溢胶工装包括支撑部和成型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成型部连接构成L型结构;
所述成型部的内部沿同一轴线设置有外接线缆出孔和封口溢胶成型孔;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光伏组件中的线缆容置槽相匹配;
所述外接线缆出孔与外接线缆相匹配,所述封口溢胶成型孔用于制备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封口溢胶部和第二封口溢胶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层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工装用于制备上述光伏组件;
所述层压工装包括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板侧边间隔预设距离的框体;
所述框体上与所述光伏组件中线缆容置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线缆容置槽相匹配的缺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封口溢胶工装及层压工装,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盖板和背板,以及设置在盖板和背板之间的电池层;背板包括背板主体和设置在背板侧边的两个线缆容置槽,线缆容置槽的槽底沿背离盖板的方向延伸;电池层包括电池串组和二极管,以及连接电池串组和二极管的汇流条,汇流条包括两个汇流条导出端,每个汇流条导出端连接有一条外接线缆,且一个汇流条导出端与对应的外接线缆设置在一个线缆容置槽中,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可以由盖板和背板,以及设置在盖板和背板之间的电池层层压后得到的,由于光伏组件中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设置在背板侧边的线缆容置槽中,因此,该光伏组件中可以节省用于容纳二极管和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的接线盒,从而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整体高度,提高光伏组件的装箱率,同时,节省了光伏组件中接线盒的原材料和制作过程,从而降低了光伏组件整体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盖板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背板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弯结构与外接线缆的连接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弯结构与外接线缆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的加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封边胶带的粘贴轨迹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压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封口溢胶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列举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封口溢胶工装及层压工装。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盖板透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伏组件包括盖板10和背板20,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10和所述背板20之间的电池层30。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背板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光伏组件中背板20包括背板主体21和设置在背板20侧边的两个线缆容置槽22,用于在将光伏组件中电池层产生的电流,通过汇流条与外接线缆进行连接从而导出时,容纳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
所述线缆容置槽22的槽底沿背离所述盖板10的方向,即箭头A所指的方向进行延伸,因此,在光伏组件中背板10远离盖板10的一面,与两个所述线缆容置槽22对应的位置存在两个凸起结构。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背板包含背板主体21,以及容纳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的线缆容置槽22,线缆容置槽22的槽底沿背离光伏组件中盖板的方向,即箭头A所指的方向进行延伸。
参照图1,所述电池层30包括电池串组40、与电池串组40的对应的旁路二极管50,以及连接所述电池串组40和所述二极管50的汇流条60,为将所述电池串组40产生的电流导出,所述汇流条60包括两个汇流条导出端61,每个所述汇流条导出端61连接有一条外接线缆70,且一个所述汇流条导出端61与对应的外接线缆70设置在一个所述线缆容置槽22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串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每组电池串组均并联有一个旁路二极管,避免光伏组件被遮挡时,电池串组产生热斑现象,其中,所述电池串组可以包含一组电池串,也可以包含多组并联的电池串,所述电池串可以是由1至30个电池片串联连接后得到的电池串,使得光伏组件的面积约为10至500平方厘米。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板上容纳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的两个线缆容置槽,可以设置在背板的同一条侧边上,从而使得连接两个汇流条导出端的两条外接线缆位于背板的同一条侧边;也可以设置在背板的不同侧边上,从而使得连接两个汇流条导出端的两条外接线缆位于背板的不同的侧边,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背板和盖板之间设置的电池层的厚度相对较小,因此,若背板和盖板之间仅用于容纳电池层,则背板和盖板之间的间距较小,但由于还需要将电池层中的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连接,从而将电池层产生的电流通过汇流条导出端和外接线缆导出,为其他外接设备供电,因此,背板和盖板之间还需要容纳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由于外接线缆的截面积较大,若直接将背板和盖板之间的间距增加,使得背板和盖板之间的间距足以容纳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会使得光伏组件的整体厚度增加,降低光伏组件的装箱率,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仅在背板靠近侧边的位置设置线缆容置槽,使得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设置在线缆容置槽中,避免了背板和盖板之间整体间距的增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盖板和背板,以及设置在盖板和背板之间的电池层;背板包括背板主体和设置在背板侧边的两个线缆容置槽,线缆容置槽的槽底沿背离盖板的方向延伸;电池层包括电池串组和二极管,以及连接电池串组和二极管的汇流条,汇流条包括两个汇流条导出端,每个汇流条导出端连接有一条外接线缆,且一个汇流条导出端与对应的外接线缆设置在一个线缆容置槽中,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可以由盖板和背板,以及设置在盖板和背板之间的电池层层压后得到的,由于光伏组件中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设置在背板侧边的线缆容置槽中,因此,该光伏组件中可以节省用于容纳二极管和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的接线盒,从而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整体高度,提高光伏组件的装箱率,同时,节省了光伏组件中接线盒的原材料和制作过程,从而降低了光伏组件整体的制作成本。
可选的,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弯结构与外接线缆的连接剖视图,如图5所示,所述汇流条导出端61具有与所述线缆容置槽的内槽壁23相匹配的折弯结构62,且所述折弯结构62与所述线缆容置槽的内槽壁23接触,从而在所述线缆容置槽中,使得所述外接线缆70与所述汇流条导出端61的折弯结构62连接,确保所述外接线缆70平直的设置在所述线缆容置槽中,使得外接线缆70以无应力状态内置进光伏组件的背板中,提高外接线缆与光伏组件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外接线缆包括线缆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线缆主体靠近所述汇流条导出端一端的线缆导体,所述外接线缆的线缆导体与所述汇流条导出端的折弯结构焊接。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弯结构与外接线缆的连接示意图,如图6所示,汇流条导出端61具有折弯结构62,外接线缆70包括线缆主体71,以及设置在所述线缆主体71靠近所述汇流条导出端61一端的线缆导体72,同时,外接线缆70的线缆导体71与所述汇流条导出端61的折弯结构62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线缆导体的长度为4至6毫米,从而确保线缆导体与汇流条导出端具有足够的长度可以进行焊接,提高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
其中,所述外接线缆可以是铜芯线缆,即在铜丝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外皮,相应的,所述线缆主体可以是包含绝缘外皮的铜芯线缆,而将线缆主体一端的部分铜芯线缆的绝缘外皮剥掉,露出一定长度的铜丝,从而得到线缆导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线缆导体中的铜丝捻线后加锡,有助于后续的焊接过程。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第一封装胶膜和第二封装胶膜,其中,第一封装胶膜设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电池层之间,第二封装胶膜设置在所述背板和所述电池层之间。
参照图5,第一封装胶膜100位于盖板10和电池层之间,用于在层压制备光伏组件时,将盖板10和电池层粘接在一起,第二封装胶膜110位于背板20和电池层之间,用于在层压制备光伏组件时,将背板20和电池层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封装胶膜100和第二封装胶膜110具有低入射光损耗和低衰减,从而在确保实现粘接功能的同时,不影响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
可选的,参照图5,所述第一封装胶膜1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封装胶膜主体101和第一封口溢胶部102,所述第二封装胶膜1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封装胶膜主体111和第二封口溢胶部112。
其中,第一封装胶膜主体101设置在所述外接线缆70与所述盖板10之间,用于在层压制备光伏组件时,在所述线缆容置槽中将盖板10和外接线缆70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封装胶膜主体111设置在所述外接线缆70与所述背板20之间,用于在层压制备光伏组件时,在所述线缆容置槽中将背板20和外接线缆70粘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封口溢胶部102和所述第二封口溢胶部112设置在所述线缆容置槽靠近所述背板侧边的端口,所述第一封口溢胶部和所述第二封口溢胶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外接线缆70的两侧,确保在线缆容置槽的端口形成密封结构,使得外接线缆70穿过第一封口溢胶部102和所述第二封口溢胶部112形成的密封结构,光伏组件在线缆容置槽处由于该密封结构,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和绝缘性能,从而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中的二极管的厚度可以为0.1至2毫米,即可以选用超薄的旁路二极管,从而使得内置有二极管的光伏组件的厚度较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封装胶膜和所述第二封装胶膜的厚度为0.3至2毫米,使得具有适当的胶膜厚度,确保可以牢固的将盖板、电池层和背板粘接在一起的同时,不会导致光伏组件具有较大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连接器正极和连接器负极,由于外接线缆的数量为两条,其中,所述连接器正极与一条所述外接线缆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负极与另一条所述外接线缆电性连接。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确保通过外接线缆70导出的电流可以为外部设备进行供电,光伏组件还包括连接器正极80和连接器负极90,将连接器正极80与具有匹配的一条外接电缆70电性连接,将连接器负极90与具有匹配的一条外接电缆70电性连接。
可选的,光伏组件中的背板可以包括:玻璃纤维材料板,或,第一复合材料板,所述第一复合材料板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层和第一氟涂层,所述第一氟涂层设置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层靠近所述电池层的一面,或,第二复合材料板,所述第二复合材料板包括:金属材料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绝缘层和第二氟涂层,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金属材料层靠近所述电池层的一面,所述第二氟涂层设置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绝缘层靠近所述电池层的一面。
具体的,在所述背板的材料为玻璃纤维材料时,制备具有线缆容置槽的玻璃纤维材料板的背板的过程可以为:
方法一: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的加工示意图,如图8所示,可以先加工出有通槽23的背板主体21,再加工出具有线缆容置槽22的背板部件24,然后用胶水将背板主体21和背板部件24进行粘接,使得背板主体21上的通槽23与背板部件24上的线缆容置槽22的位置相对应,最终制备得到具有线缆容置槽的背板。
方法二:可以先利用板状的玻璃纤维材料,加工出不具有通槽的背板主体,将具有与上述背板部件24相同尺寸的块状玻璃纤维材料粘接在背板主体上形成一体化结构,从而可以在块状玻璃纤维材料相应的位置通过机床铣出线缆容置槽。
具体的,在所述背板为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层和第一氟涂层的第一复合材料板时,制备具有线缆容置槽的背板的过程可以为:
方法三:将PET材料注塑成带线缆容置槽的PET层,在所述PET层靠近电池层的表面,即与第二封装胶膜接触的表面上制备第一氟涂层,最终制备得到具有线缆容置槽的背板,其中,所述第一氟涂层有助于光伏组件中的第二封装胶膜进行交联。
具体的,在所述背板为包含金属材料层、PET绝缘层和第二氟涂层时,制备具有线缆容置槽的背板的过程可以为:
方法四:背板材料采用钢板或铝板等金属材料板,首先在金属材料板上冲压出线缆容置槽,得到金属材料层,然后在金属材料层靠近电池层的表面,即与第二封装胶膜接触的表面上制备PET绝缘层,并在PET绝缘层靠近所述电池层的的表面涂氟,制备第二氟涂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盖板和背板,以及设置在盖板和背板之间的电池层;背板包括背板主体和设置在背板侧边的两个线缆容置槽,线缆容置槽的槽底沿背离盖板的方向延伸;电池层包括电池串组和二极管,以及连接电池串组和二极管的汇流条,汇流条包括两个汇流条导出端,每个汇流条导出端连接有一条外接线缆,且一个汇流条导出端与对应的外接线缆设置在一个线缆容置槽中,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可以由盖板和背板,以及设置在盖板和背板之间的电池层层压后得到的,由于光伏组件中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设置在背板侧边的线缆容置槽中,因此,该光伏组件中可以节省用于容纳二极管和汇流条导出端与外接线缆的接线盒,从而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整体高度,提高光伏组件的装箱率,同时,节省了光伏组件中接线盒的原材料和制作过程,从而降低了光伏组件整体的制作成本。
此外,汇流条导出端具有与所述线缆容置槽的内槽壁相匹配的折弯结构,从而在所述外接线缆与所述汇流条导出端的折弯结构在所述线缆容置槽中连接时,可以确保所述外接线缆平直的设置在所述线缆容置槽中,使得外接线缆以无应力状态内置进光伏组件的背板中,提高外接线缆与光伏组件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备上述光伏组件的方法包括:
(1)先将光伏组件中的盖板平放,使得所述盖板靠近第一封装胶膜的表面朝上。
(2)在盖板靠近第一封装胶膜的表面上铺设第一封装胶膜。
(3)将电池串组和二极管按照电路图组装好,按照定位图位置铺设在第一封装胶膜上。
(4)用定位胶带将未安装连接器的外接线缆、电池串组固定到指定位置上。
(5)将外接线缆和汇流条导出端的折弯结构处进行焊接,所述焊接可是加锡焊接。
(6)在安装好电池串组和二极管的第一封装胶膜上铺设第二封装胶膜。
(7)在第二封装胶膜上放置背板,并确保外接线缆和汇流条导出端设置在背板上的线缆容置槽中。
(8)将上述步骤得到的组件的边缘用带孔的封边胶带包住,并确保外接线缆和汇流条导出端对应的位置不包封边胶带。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封边胶带的粘贴轨迹示意图,如图9所示,虚线140所示即为封边胶带的粘贴轨迹,封边胶带将上述步骤得到的组件的边缘进行粘合。
(9)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压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上述步骤得到的组件中背板20上与线缆容置槽对应的凸起结构处设置封口溢胶工装120,从而可以在线缆容置槽的端口形成第一封口溢胶部和第二封口溢胶部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所述凸起结构在后续层压过程中,承受层压机硅胶毯的压力,将外接线缆穿过封口溢胶工装,并在组件四周安装层压工装130,为所述组件提供保护支撑,从而可以防止所述组件的四边在后续层压过程中,承受层压机硅胶毯的压力。
(10)将上述步骤得到的组件送入层压机进行层压。
(11)将连接器正极和连接器负极分别与一条对应的外接线缆连接,制备得到光伏组件。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封口溢胶工装,用于层压制备上述光伏组件时,形成所述第一封口溢胶部和所述第二封口溢胶部。
具体的,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封口溢胶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封口溢胶工装120包括支撑部121和成型部122,其中,所述支撑部121和所述成型部122连接构成L型结构,所述支撑部121与所述光伏组件中的线缆容置槽相匹配;所述成型部122的内部沿同一轴线设置有外接线缆出孔123和封口溢胶成型孔124,外接线缆出孔123和封口溢胶成型孔124贯穿设置在成型部122上,所述外接线缆出孔123与所述外接线缆相匹配,从而确保外接线缆可以穿过外接线缆出孔123和封口溢胶成型孔124设置在封口溢胶工装120中,所述封口溢胶成型孔124用于制备光伏组件中的第一封口溢胶部和第二封口溢胶部,因此,封口溢胶成型孔124的内轮廓与第一封口溢胶部和第二封口溢胶部共同构成的外轮廓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备上述封口溢胶工装的方法可以为:
先在具有长方体的成型部中加工出一个半球型凹槽,即上述封口溢胶成型孔,用于在层压过程中形成所述第一封口溢胶部和所述第二封口溢胶部;然后再制备一个供外接线缆穿过的通孔,即上述外接线缆出孔,并在成型部上制备板状的支撑部,使得支撑部和成型部连接构成L型结构,从而在层压过程中,封口溢胶工装中的支撑部可以让背板上的凸起结构不用承受层压机硅胶毯的压力,保证所述凸起结构对应的封装胶膜可以进行良好交联。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层压工装,用于制备上述光伏组件。
具体的,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层压工装130包括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板侧边间隔预设距离的框体131;所述框体131上与所述光伏组件中线缆容置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线缆容置槽相匹配的缺口13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距离可以为0.5至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备上述层压工装的方法可以为:
用金属或者耐高温的有机材料加工出一个刚性的框体,所述框体的厚度与所述光伏组件的成型厚度相同,可以为4至6毫米,所述框体的宽度可以为10至50毫米,使得框体包围住整个光伏组件,并在框体上与光伏组件中线缆容置槽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封口溢胶工装的缺口。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
盖板和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背板之间的电池层;
所述背板包括背板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背板侧边的两个线缆容置槽,所述线缆容置槽的槽底沿背离所述盖板的方向延伸;
所述电池层包括电池串组和二极管,以及连接所述电池串组和所述二极管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包括两个汇流条导出端,每个所述汇流条导出端连接有一条外接线缆,且一个所述汇流条导出端与对应的外接线缆设置在一个所述线缆容置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导出端具有与所述线缆容置槽的内槽壁相匹配的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与所述线缆容置槽的内槽壁接触;
在所述线缆容置槽中,所述外接线缆与所述汇流条导出端的折弯结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线缆包括线缆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线缆主体靠近所述汇流条导出端一端的线缆导体;
所述外接线缆的线缆导体与所述汇流条导出端的折弯结构焊接;
所述线缆导体的长度为4至6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第一封装胶膜和第二封装胶膜;
所述第一封装胶膜设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电池层之间;
所述第二封装胶膜设置在所述背板和所述电池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胶膜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封装胶膜主体和第一封口溢胶部,所述第二封装胶膜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封装胶膜主体和第二封口溢胶部;
所述第一封装胶膜主体设置在所述外接线缆与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第二封装胶膜主体设置在所述外接线缆与所述背板之间;
所述第一封口溢胶部和所述第二封口溢胶部设置在所述线缆容置槽靠近所述背板侧边的端口,所述第一封口溢胶部和所述第二封口溢胶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外接线缆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极管的厚度为0.1至2毫米,所述第一封装胶膜和所述第二封装胶膜的厚度为0.3至2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连接器正极和连接器负极;
所述连接器正极与一条所述外接线缆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负极与另一条所述外接线缆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包括:玻璃纤维材料板,
或,第一复合材料板,所述第一复合材料板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层和第一氟涂层,所述第一氟涂层设置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层靠近所述电池层的一面,
或,第二复合材料板,所述第二复合材料板包括:金属材料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绝缘层和第二氟涂层,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金属材料层靠近所述电池层的一面,所述第二氟涂层设置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绝缘层靠近所述电池层的一面。
9.一种封口溢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溢胶工装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
所述封口溢胶工装包括支撑部和成型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成型部连接构成L型结构;
所述成型部的内部沿同一轴线设置有外接线缆出孔和封口溢胶成型孔;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光伏组件中的线缆容置槽相匹配;
所述外接线缆出孔与外接线缆相匹配,所述封口溢胶成型孔用于制备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封口溢胶部和第二封口溢胶部。
10.一种层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工装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
所述层压工装包括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板侧边间隔预设距离的框体;
所述框体上与所述光伏组件中线缆容置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线缆容置槽相匹配的缺口。
CN202022043359.0U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光伏组件、封口溢胶工装及层压工装 Active CN213425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3359.0U CN213425001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光伏组件、封口溢胶工装及层压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3359.0U CN213425001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光伏组件、封口溢胶工装及层压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25001U true CN213425001U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62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43359.0U Active CN213425001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光伏组件、封口溢胶工装及层压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250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7274A (zh) * 2022-01-21 2022-06-07 晶科能源(海宁)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60922A (zh) * 2022-08-01 2022-11-01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胶膜及光伏组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7274A (zh) * 2022-01-21 2022-06-07 晶科能源(海宁)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7274B (zh) * 2022-01-21 2023-09-22 晶科能源(海宁)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US11955573B2 (en) 2022-01-21 2024-04-09 Jinko Solar (Haining) Co., Ltd.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hotovoltaic module
CN115260922A (zh) * 2022-08-01 2022-11-01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胶膜及光伏组件
CN115260922B (zh) * 2022-08-01 2023-10-31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胶膜及光伏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4956B2 (en) Solar cell module having an electric device
US8952240B2 (en) Solar cell module
EP1801889B1 (en) Thin-film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14733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US20100275976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with edge access to pv strings, interconn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120152349A1 (en) Junction box attachment for photovoltaic thin film devices
WO2010061844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349529A (zh) 背接觸型太陽能電池模組
CN213425001U (zh) 一种光伏组件、封口溢胶工装及层压工装
US20090078301A1 (en) Solar cell module
EP2109150A1 (en) Solar cell module, wiring member for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module
US20120133012A1 (en) Composite system for photovoltaic modules
JP201005625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21134983A1 (zh) 一种可弯折的电池光伏组件封装结构
US20110271998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698290B2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1028323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1487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121074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5418199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以及包含太阳能电池串的光伏组件
CN214043690U (zh) 光伏组件
JP446160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電力リード引き出し方法
CN101847668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JP200209408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714242A (zh) 光伏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6

Address after: 710018 No. 8369, Shangyuan Road, caotan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ONGI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369 Shangyuan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 Longji Green Energ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