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23639U - 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23639U
CN213423639U CN202022626788.0U CN202022626788U CN213423639U CN 213423639 U CN213423639 U CN 213423639U CN 202022626788 U CN202022626788 U CN 202022626788U CN 213423639 U CN213423639 U CN 213423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platform
backlight module
vacuum adsorption
adsorption holes
layer struct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267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路松
宋健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moto Optoelectronics Longch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moto Optoelectronics Longch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moto Optoelectronics Longch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moto Optoelectronics Longch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267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23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23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23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其第一面设置有产品工作区及多个卡扣槽体;旋转杆,其设置于工作平台的第二面的中间,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分别位于工作平台的相反一侧,旋转杆内部设有转动电机,以带动工作平台进行转动作业;铝块基板,其侧边结合各卡扣槽体固定设置于工作平台的第一面的产品工作区;多个真空吸附孔,其以预定的相对位置设于所述铝块基板的上方,真空吸附孔包括内层结构以及外层结构,内层结构为硅胶材质,外层结构为铝材质,发光元件,其分别设置于真空吸附孔内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装置,通过旋转杆内的转动电机配合真空吸附孔检验背光膜图案,提高产品合格率,并且智能化控制旋转度。

Description

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随着智能手机的超薄、高亮等品质要求的提升,工艺要求则也相应提升。手机背光内的其中几个部件:反射、上增、下增、LGP、扩散等部材。然而,在目前的制程设备上,可能检验幅度的不完全而降低产品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包括:
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产品工作区及多个卡扣槽体;
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二面的中间,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分别位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相反一侧,所述旋转杆内部设有转动电机,以带动所述工作平台进行转动作业;
铝块基板,所述铝块基板的侧边结合各卡扣槽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的产品工作区;
多个真空吸附孔,各真空吸附孔以预定的相对位置设于所述铝块基板的上方,所述真空吸附孔包括内层结构以及外层结构,所述内层结构为硅胶材质,所述外层结构为铝材质,其中,所述内层结构的硅胶材质与所述外层结构的铝材质通过黏着剂紧密贴合,所述真空吸附孔为圆柱中空结构,其上表面的圆心点设有硅胶材质的吸孔;
多个发光元件,各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各真空吸附孔内部。作为上述
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旋转杆带动所述工作平台进行转动作业时,各发光元件相对调整发光模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还设置有扬声器,当背光源模组摄像头获取到所述发光元件投射于到吸附于所述真空吸附孔的背光源模组图案发生缺陷时,所述扬声器调整扬声模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装置的至少一侧边设置限位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铝块基板的下方设有可调式微孔层,所述可调式微孔层的开口孔与所述真空吸附孔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系统,包括:
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产品工作区及多个卡扣槽体;
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二面的中间,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分别位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相反一侧,所述旋转杆内部设有转动电机,以带动所述工作平台进行转动作业;
铝块基板,所述铝块基板的侧边结合各卡扣槽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的产品工作区;
多个真空吸附孔,各真空吸附孔以预定的相对位置设于所述铝块基板的上方,所述真空吸附孔包括内层结构以及外层结构,所述内层结构为硅胶材质,所述外层结构为铝材质,其中,所述内层结构的硅胶材质与所述外层结构的铝材质通过黏着剂紧密贴合,所述真空吸附孔为圆柱中空结构,其上表面的圆心点设有硅胶材质的吸孔;
多个发光元件,各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各真空吸附孔内部;真空机,通过导气管提供吸力于所述真空吸附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旋转杆带动所述工作平台进行转动作业时,各发光元件相对调整发光模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还设置有扬声器,当背光源模组摄像头获取到所述发光元件投射于到吸附于所述真空吸附孔的背光源模组图案发生缺陷时,所述扬声器调整扬声模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装置的至少一侧边设置限位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铝块基板的下方设有可调式微孔层,所述可调式微孔层的开口孔与所述真空吸附孔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其第一面设置有产品工作区及多个卡扣槽体;旋转杆,其设置于工作平台的第二面的中间,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分别位于工作平台的相反一侧,旋转杆内部设有转动电机,以带动工作平台进行转动作业;铝块基板,其侧边结合各卡扣槽体固定设置于工作平台的第一面的产品工作区;多个真空吸附孔,其以预定的相对位置设于所述铝块基板的上方,真空吸附孔包括内层结构以及外层结构,内层结构为硅胶材质,外层结构为铝材质,发光元件,其分别设置于真空吸附孔内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装置,通过旋转杆内的转动电机配合真空吸附孔检验背光膜图案,提高产品合格率,并且智能化控制旋转度。另外,本实用新型提出工作平台进行转动作业时,发光元件或扬声器相对调整发光模式或扬声模式,增加检验精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系统的外观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检测背光源模组的真空装置;
101-工作平台;
102-第一面;
103-产品工作区;
104-卡扣槽体;
105-第二面;
106-发光元件;
107-扬声器;
108-旋转杆;
110-铝块基板;
120-真空吸附孔;
130-螺丝孔;
140-限位孔;
200-检测背光源模组的真空系统;
250-真空机;
251-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的外观示意图(以下简称“旋转装置”)的外观示意图。旋转装置 100包括工作平台101、旋转杆108、铝块基板110、多个真空吸附孔120 以及多个发光元件106。工作平台101的第一面102设置有至少一个产品工作区103及多个卡扣槽体104。例如,可以将工作平台101的第一面102视为其正面,在本实施例中,产品工作区103的数量为两个。铝块基板110 的侧边结合各卡扣槽体104固定设置于工作平台101的第一面102的产品工作区103,例如,铝块基板110的侧边结合各卡扣槽体104并通过公扣母扣结合方式(图未示),将铝块基板110固定于工作平台101的正面。例如,旋转杆108设置于工作平台101的第二面105的中间,其中,第一面102与第二面105分别位于工作平台101的相反一侧,旋转杆108内部设有转动电机(图未示),以带动工作平台101进行转动作业。例如,旋转杆108 的转动电机带动工作平台101进行转动可以类似为太阳能板根据太阳位置相对转动,而增加整体效能。铝块基板110的侧边结合各卡扣槽体140固定设置于工作平台101的第一面102的产品工作区103。
在一实施例中,各真空吸附孔120以预定的相对位置设于铝块基板110 的上方。真空吸附孔120包括内层结构以及外层结构,内层结构为硅胶材质,外层结构为铝材质,硅胶材质适用于提供真空吸附力的材质。例如,真空吸附孔120的内层结构的硅胶材质可以通过模压方式形成中空的圆柱结构。各发光元件106分别设置于各真空吸附孔120内部。当旋转杆108 带动工作平台101进行转动作业时,各发光元件106相对调整发光模式。例如,当旋转杆108带动工作平台101的铝块基板110的背光源模组图案面向背光源模组摄像头(图未示)的面积超过第一阈值时,各发光元件106 增加发光强度,当旋转杆108带动工作平台101的铝块基板110的背光源模组图案面向背光源模组摄像头的面积低于第二阈值时,各发光元件106 增加发光强度,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工作平台101的第一面还设置有扬声器107,当背光源模组摄像头获取到发光元件106投射于到吸附于真空吸附孔120的背光源模组图案发生缺陷时,扬声器107调整扬声模式,用于提醒制程可能发生故障,派员尽速检查,降低不良率的风险。例如,限位孔140可用于旋转装置100固定在机械手臂(图未示)的底座,避免在制备电子产品的背光源时发生震动或移动,提高产品完善率。铝块基板110 的下方设有可调式微孔层(图未示),可调式微孔层的开口孔与真空吸附孔 120相对设置,增加旋转装置100具有真空度的微调功能。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系统(以下简称“旋转系统”)的外观示意图。
旋转系统200,包括:
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产品工作区及多个卡扣槽体;
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二面的中间,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分别位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相反一侧,所述旋转杆内部设有转动电机,以带动所述工作平台进行转动作业;
铝块基板,所述铝块基板的侧边结合各卡扣槽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的产品工作区;
多个真空吸附孔,各真空吸附孔以预定的相对位置设于所述铝块基板的上方,所述真空吸附孔包括内层结构以及外层结构,所述内层结构为硅胶材质,所述外层结构为铝材质,其中,所述内层结构的硅胶材质与所述外层结构的铝材质通过黏着剂紧密贴合,所述真空吸附孔为圆柱中空结构,其上表面的圆心点设有硅胶材质的吸孔;
多个发光元件,各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各真空吸附孔内部;真空
机250,通过导气管251提供吸力于所述真空吸附孔。
其中,当所述旋转杆带动所述工作平台进行转动作业时,各发光元件相对调整发光模式。
其中,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还设置有扬声器,当背光源模组摄像头获取到所述发光元件投射于到吸附于所述真空吸附孔的背光源模组图案发生缺陷时,所述扬声器调整扬声模式。
其中,所述吸孔系统200的至少一侧边设置限位孔。
其中,所述铝块基板的下方设有可调式微孔层,所述可调式微孔层的开口孔与所述真空吸附孔相对设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
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产品工作区及多个卡扣槽体;
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二面的中间,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分别位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相反一侧,所述旋转杆内部设有转动电机,以带动所述工作平台进行转动作业;
铝块基板,所述铝块基板的侧边结合各卡扣槽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的产品工作区;
多个真空吸附孔,各真空吸附孔以预定的相对位置设于所述铝块基板的上方,所述真空吸附孔包括内层结构以及外层结构,所述内层结构为硅胶材质,所述外层结构为铝材质,其中,所述内层结构的硅胶材质与所述外层结构的铝材质通过黏着剂紧密贴合,所述真空吸附孔为圆柱中空结构,其上表面的圆心点设有硅胶材质的吸孔;
多个发光元件,各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各真空吸附孔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旋转杆带动所述工作平台进行转动作业时,各发光元件相对调整发光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还设置有扬声器,当背光源模组摄像头获取到所述发光元件投射于到吸附于所述真空吸附孔的背光源模组图案发生缺陷时,所述扬声器调整扬声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的至少一侧边设置限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块基板的下方设有可调式微孔层,所述可调式微孔层的开口孔与所述真空吸附孔相对设置。
6.一种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
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产品工作区及多个卡扣槽体;
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二面的中间,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分别位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相反一侧,所述旋转杆内部设有转动电机,以带动所述工作平台进行转动作业;
铝块基板,所述铝块基板的侧边结合各卡扣槽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的产品工作区;
多个真空吸附孔,各真空吸附孔以预定的相对位置设于所述铝块基板的上方,所述真空吸附孔包括内层结构以及外层结构,所述内层结构为硅胶材质,所述外层结构为铝材质,其中,所述内层结构的硅胶材质与所述外层结构的铝材质通过黏着剂紧密贴合,所述真空吸附孔为圆柱中空结构,其上表面的圆心点设有硅胶材质的吸孔;
多个发光元件,各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各真空吸附孔内部;
真空机,通过导气管提供吸力于所述真空吸附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旋转杆带动所述工作平台进行转动作业时,各发光元件相对调整发光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的第一面还设置有扬声器,当背光源模组摄像头获取到所述发光元件投射于到吸附于所述真空吸附孔的背光源模组图案发生缺陷时,所述扬声器调整扬声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系统的至少一侧边设置限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块基板的下方设有可调式微孔层,所述可调式微孔层的开口孔与所述真空吸附孔相对设置。
CN202022626788.0U 2020-11-13 2020-11-13 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3423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26788.0U CN213423639U (zh) 2020-11-13 2020-11-13 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26788.0U CN213423639U (zh) 2020-11-13 2020-11-13 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23639U true CN213423639U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51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26788.0U Active CN213423639U (zh) 2020-11-13 2020-11-13 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23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7682B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1014426A (zh) 一种适用于空心球体环形孔位加工的打孔机
CN211279742U (zh) 一种贴膜机
CN210393097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的纠偏装置
CN114933167A (zh) 一种激光芯片测试分选机的顶针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11267462A (zh) 一种撕膜装置
CN213423639U (zh) 检测背光源模组的旋转装置及系统
CN1797088A (zh) 基板粘合装置以及基板粘合方法
CN113478095A (zh) 柔性板激光精密切割系统及其方法
CN212313007U (zh) 一种撕膜装置
CN210040155U (zh) 晶圆片贴片平片机构
CN111199679A (zh) 一种显示屏的全贴合方法及设备
CN215966857U (zh) 柔性板激光精密切割系统
CN211495978U (zh) 一种吸嘴转动机构
CN103929888A (zh) 补强片吸附机构
CN108527832B (zh) 贴合方法及贴合机
CN221784407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用绝缘薄膜贴合机构
CN219601704U (zh) 贴膜装置
CN221022334U (zh) 一种覆膜装置
CN114721179B (zh) 偏光片贴附装置
CN213888528U (zh) 一种压铸件钻孔攻牙装置
CN209937360U (zh) 一种晶体粘结工装
KR102564518B1 (ko) 커팅각도조절이 가능하며 기포 및 이물질이 유입되지 않는 광학필름용 필름 접합장치
CN216311747U (zh) 晶片固定装置和具有其的固晶机
CN211365084U (zh) 一种自动贴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