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流控制组件及气泵,能够降低气泵工作时的噪音,且可提高单向阀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公开一种气流控制组件,包括:
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第一气口;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端盖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以及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气流通道中,且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单向阀具有可在气流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而单向开启的通气端,所述通气端在开启和闭合时与所述端盖以及所述连接板均不接触;当所述通气端开启时,所述气流通道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端呈扁嘴状;
在常态下,所述通气端闭合;
且所述通气端可在气流作用下单向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端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
在所述常态下,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一端接合,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另一端分离;
在所述通气端打开时,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接合的一端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接合的一端形成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的一端形成为所述通气端,所述单向阀的另一端为敞开端;
在常态下,所述敞开端开启;
所述通气端与所述敞开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口或所述第二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靠近所述单向阀的一侧具有朝远离所述单向阀的方向凹陷的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用于避让所述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对应所述单向阀的位置朝远离所述单向阀的方向凸出以在所述端盖的一侧形成避让凹槽,且在所述端盖的另一侧对应所述避让凹槽的位置形成朝向远离所述单向阀的方向凸出的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控制组件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在安装所述单向阀时对所述单向阀进行定位,用于限制所述单向阀的安装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单向阀上的第一定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非回转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其中一者为定位缺口,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其中另一者为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可伸入至所述定位缺口内以实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单向阀的定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单向阀环向上的弹性凸台,所述弹性凸台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端盖之间,且可产生形变以密封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口之间形成的所述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为一体式弹性软胶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口之间形成两条气流通道,所述气流控制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单向阀;
两个所述单向阀的气流流通方向相同;其中,所述第一气口为一个或两个,所述第二气口为两个;或,
两个所述单向阀的气流流通方向相反,其中,所述第一气口、所述第二气口均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端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端盖的与所述第一螺纹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螺纹部,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端盖通过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的配合实现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边沿,所述第二螺纹部设置于所述端盖的边沿。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气泵,包括:
气泵本体,所述气泵本体上形成气腔;
以及上述的气流控制组件,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气泵本体上且所述第二气口与所述气腔连通,所述通气端打开时,所述气腔通过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流控制组件及气泵,通过将气流控制组件设置为包括端盖、连接板和单向阀,在端盖上开设第一气口,在连接板上开设第二气口,第一气口与第二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单向阀具有可在气流作用下单向开启的通气端,使用时,通气端可在气流作用下开启或者关闭,需要通气时,使通气端开启即可实现第一气口、第二气口与气泵的气腔连通,由于单向阀为弹性单向阀,因此,在通气端开闭过程中,弹性单向阀具有较好的吸收振动的作用,且通气端与端盖和连接板均不接触,从而可避免通气端在开闭过程中拍打端盖或者连接板,从而有效降低了气泵工作时的噪音,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单向阀进行了保护,提高了单向阀以及气流控制组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气泵工作时噪音较大且气泵内的单向阀的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气流控制组件1,其中,气流控制组件1可以用在气泵上,也可以用在其他的气动系统中,作为气动系统中的气体流向限定装置。具体的,气流控制组件1包括:端盖10、连接板20以及单向阀30。
其中,端盖10上开设有第一气口110。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4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气口110与端盖10的成型方式为:在端盖 10上朝向远离单向阀30的一侧延伸形成延伸端部120,在该延伸端部120 上形成第一气口110,以使得单向阀30开启时,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单向阀30与第一气口110依次连通形成气流通道。将第一气口110设置延伸端部120,可以方便气流控制组件1通过该延伸端部120将气流控制组件1的第一气口110接在其他外接其他部件的充气或者排气接嘴上。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直接在端盖10上开设一个第一气口 110。
本实施例以气流控制组件1应用在气泵上为例。连接板20连接在端盖 10的一侧,参照图1,示例性的,端盖10具有上侧面和下侧面,连接板20 连接在端盖10的一侧具体为连接板20连接在端盖10的下侧面。可以理解的是,端盖10可以是盖设在连接板20上的。其中,连接板20上开设有第二气口210,在通气端310打开时(参考图2b),第一气口110与第二气口210 连通形成气流通道,单向阀30设于气流通道中,且单向阀30设于端盖10 与连接板20之间;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通过单向阀30与第一气口110、第二气口210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0可以采用塑料或金属材质制成,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材质,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单向阀30具体为弹性单向阀,单向阀30具有可在气流作用下单向开启的通气端310,且通气端310与端盖10以及连接板20不接触,当通气端310开启时(参考图2b),气流通道导通,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通过单向阀30与第一气口110、第二气口210 连通形成气流通道。结合图1和图4所示,单向阀30用于限定气流的流通方向,即允许气流从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通过单向阀30后从第一气口110 流出,或者允许气流从外部经第一气口110进入单向阀30内后进入气泵本体 21的气腔27内。
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当气流控制组件1用在气泵2的气泵本体21上时,且当单向阀30处于开启状态时(参考图2b),第一气口110、第二气口210通过单向阀30与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连通,此时,气体可由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流出经过第二气口210、单向阀30的通气端310后通过端盖10上的第一气口110流出。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气体可以经过端盖10上的第一气口110、进入到单向阀30内部、再经过第二气口210后进入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实现气体单向流通的作用。其中,第一气口110、第二气口210的口径大小根据气体流量需求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由于单向阀30为弹性单向阀,此处所指的弹性单向阀具体指通过具有缓冲材质,类如橡胶或者硅胶等材料制成的弹性单向阀,由于橡胶或者硅胶的材质本身较为柔软,所以具有较好的吸收振动的作用,且单向阀30 的通气端310开启或者关闭时均不与端盖10和连接板20之间发生拍打,即,仅通过单向阀30自身的通气端310进行开闭,通气端310自身开闭时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具体的,单向阀30的通气端310与端盖10以及连接板20不接触,使得单向阀30的通气端310开启或者关闭时均不与端盖10和连接板20之间发生拍打产生较大噪音,且单向阀30为弹性的,具有较好的吸收振动的作用,通气端310自身开闭发生拍打时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对单向阀30本身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其自身形成可开闭的通气端310,无需与其他部件配合实现通气端310的开闭,可避免通气端310开闭时与其他部件发生拍打。
需要说明的是,单向阀30的通气端310与端盖10和连接板20不接触指的是,通气端310自身开闭发生拍打的过程中,通气端310与连接板20以及端盖10之间均不会有任何干涉,即比如,如图1所示,通气端310与端盖 1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以保证气流可以通过。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行方式中,弹性材质的单向阀30可以为橡胶单向阀,橡胶都具有很好的吸收振动的作用也都耐用持久,因此采用橡胶制成的单向阀30可以具有产生噪音较小且耐用的优点。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可行方式中,单向阀30还可以为硅胶或者塑胶材料制成的,硅胶和塑胶也具有吸收振动的作用,当然单向阀30的材质可以不仅限于本实施例给出的橡胶、塑胶或者硅胶的材料示例,弹性的单向阀30的具体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的单向阀30具体可以由弹性软质材料制成一体式部件,通过弹性变形使得其通气端310可以打开或者闭合,或者,也可以是仅通气端310的部件采用弹性软质材料制成,使其在自然状态或常态(即不受气流冲击或者其他外力的作用的状态)下可以闭合,而在气流作用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可以通过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张开,实现气流导通。而单向阀30 的其他部分可以视情况采用弹性软质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其他非弹性材质制成,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气流控制组件1,通过将气流控制组件1设置为包括端盖10、连接板20和单向阀30,在端盖10上开设第一气口110,在连接板20 上开设第二气口210,使用时,通气端310可在气流作用下打开或者关闭,需要通气时,使通气端310打开即可实现第一气口110、第二气口210与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的连通,由于单向阀30为弹性单向阀,因此,在通气端 310开闭过程中,弹性单向阀具有较好的吸收振动的作用,且通气端310与端盖10和连接板20均不接触,从而可避免通气端310在开闭过程中拍打端盖10或者连接板20,从而有效降低了气泵2工作时的噪音,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单向阀30进行了保护,提高了单向阀30以及气流控制组件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2a、图2b、图3和图4所示,通气端310具体可以呈扁嘴状,通气端310不受气体的压力或者其他外力的作用的状态,此时扁嘴状的通气端310之间呈闭合状态(参考图2a),此时单向阀30自身处于无法导通的状态,而通气端310可以在气体的冲力作用下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打开,以使得单向阀30自身可以导通,此时,第一气口110、第二气口210和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通过单向阀30的通气端310连通(参考图 2b)。另外,如图1所示,通气端310呈扁嘴状,从而使得单向阀30整体形成为鸭嘴状的单向阀。
如图2b,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气端310包括第一夹臂3101 和第二夹臂3102,第一夹臂3101和第二夹臂3102呈角形分布,且在常态下第一夹臂3101和第二夹臂3102的一端接合,另一端分离,此时,通气端310 处于闭合状态(参考图2a),使得气流无法导通;而在受到气流时,第一夹臂3101和第二夹臂3102的一端受到气流的冲击作用产生变形从而张开,此时,通气端310处于打开状态(参考图2b),使得气流可以导通。
示例性地,第一夹臂3101和第二夹臂3102接合的一端为锐角。当气流从第一夹臂3101和第二夹臂3102接合的一端流向分离的一端时,第一夹臂 3101和第二夹臂3102接合的更紧密,通气端310的单向闭合更可靠;当气流从第一夹臂3101和第二夹臂3102分离的一端流向接合的一端时,第一夹臂3101和第二夹臂3102接合的一端更容易分离,通气端310的单向开启更灵活。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图4所示,单向阀30的一端形成为上述通气端310,单向阀30的另一端为敞开端320,用于与气泵2的气腔27 连通,使得在单向阀30处于开启状态时,气泵2的气腔27内的气体通过第二气口210、单向阀30的敞开端320进入到单向阀30内再通过通气端310 流至第一气口110后排出,实现气泵2的排气或者打气功能,或者外部的气体通过第一气口110、通气端310和敞开端320、第二气口210后进入气泵2 的气腔27内,实现气泵2的抽气功能。单向阀30的一端形成为上述通气端 310,单向阀30的另一端为敞开端320,可以方便单向阀30的制作,并且互相连通的通气端310和敞开端320也使得流经单向阀30的气流流通更为顺畅。
结合图1、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端盖10靠近单向阀30的一侧具有朝向远离单向阀30的方向凹陷的避让凹槽130,避让凹槽130的设置可以使得气流控制组件1上的厚度减薄,进而减小了整个气流控制组件1的体积,从而进一步减小了安装有气流控制组件1的气泵2的体积,使气泵2 可朝向小型化发展。
具体的,避让凹槽130的设置,使得通气端310、避让凹槽130和第一气口110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可以使得端盖10的结构更薄,进而使得气流控制组件1的长度更短,从而使得气泵2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和小型化,便于携带及运输。
需要说明的是,当单向阀30的通气端310朝向靠近端盖10的方向进行安装时,由于通气端310呈扁嘴状,因此,避让凹槽130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与通气端310的扁嘴状适配的形状;或者,当单向阀30的通气端310朝向远离端盖10的方向进行安装时,避让凹槽130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与敞开端320 的形状适配。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端盖10的对应单向阀30 的位置朝向远离单向阀30的方向凸出以在端盖10的一侧形成避让凹槽130,且在端盖10的另一侧形成远离单向阀30凸出的凸台140。使得形成避让凹槽130处的端盖10的壁厚与未形成避让凹槽130的端盖10的壁厚一致,保证端盖10的厚度的一致性,同时避免直接在端盖10上进行凹陷处理形成避让凹槽130所导致的形成避让凹槽130的端盖10处的强度较弱的问题,需要将端盖10的整体厚度加厚来解决该问题。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对于避让凹槽130在端盖10上的成型方式,也可以是,直接在端盖10的内壁上进行凹陷处理形成避让凹槽130,以保证端盖10的上侧面平整,较为美观。凹陷处理即为在端盖10的内壁上去除一部分。
另外,如图1、图3所示,气流控制组件1还包括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可用于对单向阀30的装配起到定位的作用。
具体地,参照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单向阀 30上的第一定位部,连接板20的对应第一定位部的位置具有可与第一定位部非回转配合的第二定位部,单向阀30与连接板20之间通过配合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实现不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板2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其中一者为定位缺口220,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其中另一者为定位凸台330,定位凸台330可伸入至定位缺口220内以实现连接板20与单向阀30的定位连接。并且定位缺口220和定位凸台330的配合可以优化单向阀30在连接板20上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和准确度。
具体来说,单向阀30本身为非中心对称结构,所以为避免单向阀30在连接板20上的装配位置不准确,可以设置单向阀30与连接板20之间通过定位缺口220和定位凸台330定位卡接,从而确保单向阀30在连接板20上的安装方向,通过端盖10和连接板20之间的配合,保证单向阀30的扁嘴方向与避让凹槽130的条形延伸方向相匹配,从而简化安装过程,实现安装和定位,即实现防呆设计。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以为单向阀30上设置有定位凸台330,连接板20上设置有与定位凸台330卡接的定位缺口220。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单向阀30上设置有定位缺口220,连接板20 上设置有与定位缺口220卡接的定位凸台330。
此外,定位结构还可以是设置在单向阀30上的定位标记,比如定位标记为设置在单向阀一端的指示箭头,用于指示单向阀30的安装方向,或者,定位标记也可以是卡通图案等,只要可以起到指示单向阀30的安装方向即可。
参照图1、图3,单向阀30还可以为在单向阀30的环向上的弹性凸台,弹性凸台位于连接板20与端盖10之间,且可产生形变以密封第一气口110 与第二气口120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单向阀30既可以安装在连接板20上,也可以安装在端盖10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单向阀30通过其环向上的弹性凸台,即为上文的定位凸台330,弹性凸台(定位凸台330)被夹持于连接板 20与端盖10之间,且单向阀30的弹性凸台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具体弹性材料为具有缓冲或者可压缩性能的材料,在单向阀30的弹性凸台位于连接板 20与端盖10之间且受到挤压时,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凸台可以产生压缩变形后以起到密封第一气口110与第二气口120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由此,定位凸台330即为弹性凸台,既具有定位的作用,又具有弹性密封的作用,当夹设在端盖10和连接板20之间时发生弹性变形,将第一气口110和第二气口120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密封,保证了单向阀30的安装气密性。
具体实现时,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口110与第二气口120之间形成两条气流通道,气流控制组件1具体包括两个单向阀30。通过两个单向阀30来实现抽气或者排气,从而提高气体的流速,提高气泵的工作效率。当然,气流控制组件1也可以设置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单向阀30,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结合图1、图3和图4,气流控制组件1的两个单向阀30的气流流通方向相同,此时两个单向阀30与第一气口110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的气体流向一致,此时第一气口110可以设置为1个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以分别对应于每个单向阀30,而第二气口210则设置为2个以分别对应每个单向阀30。具体来说,比如,在两个单向阀30中的一个处于开启状态时,气泵2的气腔27 内的气体分别通过第二气口210、单向阀30的敞开端320进入到单向阀30 内再通过其通气端310流至第一气口110后排出,实现气泵2的排气或者打气功能,或者外部的气体通过第一气口110、两个单向阀30的通气端310和敞开端320、第二气口210后进入气泵2的气腔27内,实现气泵2的抽气功能。
或者,两个单向阀30的气流流通方向相反,未给出该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端盖10上需要设置两个第一气口110,同理,连接板20上也设置有两个第二气口210,用于分别对应两个气流流通方向相反的单向阀 30。此时两个单向阀30与气口110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的气体流向不一致,比如,在两个单向阀30均处于开启状态时,气泵2的气腔27内的气体分别通过第二气口210、其中一个单向阀30的敞开端320进入到单向阀30内再通过其通气端310流至第一气口110后排出,实现气泵2的排气或者打气功能,同时外部的气体通过第一气口110、两个单向阀30中另一个单向阀30 的通气端310和敞开端320、第二气口210后进入气泵2的气腔27内,实现气泵2的抽气功能。即通过设置气流流通方向相反的两个单向阀30,可以实现气泵2的抽排气混合功能。或者,也可以是选择两个单向阀30中的任意一个开启。具体的两个单向阀30选择哪个开启,根据实际需要的功能(比如需要打气泵或者是需要抽气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气流控制组件1的第一气口110、第二气口210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气口110和第二气口210之间形成若干条气流通道,每一气流通道中设有至少一个单向阀30,通过控制单向阀30的开闭来控制气流通道的导通与断开。由于单向阀30的开启为单向,由此能够控制其所在的气流通道中气流在单方向上稳定的流动,当气流控制组件1应用在气泵2上时能够控制气泵稳定的抽气或排气。
本实施例提供的气流控制组件1可适用于多种气泵本体21上,比如,当该气流控制组件1适用在隔膜泵上时,隔膜泵的气泵泵体上通常具有两个隔膜(或者皮碗),对应于两个腔体,通过在气流控制组件1上设置两个单向阀30,一个腔体对应一个单向阀30,从而进行抽气或者排气,即,可以直接将本实施例的气流控制组件1安装在隔膜泵的泵体上即可,无需对相关技术中的隔膜泵进行改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气流控制组件1也可以与除隔膜泵以外的其他气泵上,其适配性较强,应用范围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板20靠近端盖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部,端盖10的与第一螺纹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螺纹部螺纹件150 贯穿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使得连接板20与端盖10通过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的配合实现螺纹固定,即端盖10和连接板20之间通过打螺丝的方式进行固定,同时也可以保证气密性。具体的,第一螺纹部设置于连接板20 的边沿,第二螺纹部设于端盖10的边沿,更方便安装。
端盖10与连接板20之间还可以通过粘贴、热压等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还可以通过卡扣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其具体连接方式可以参考本实施例的示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二
参照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泵2,包括:气泵本体21以及气流控制组件1。气流控制组件1设置在气泵本体21上,气泵本体21上形成气腔27。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气流控制组件1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气流控制组件1 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单向阀30的通气端310打开时,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 与第二气口210、第一气口110连通形成气流通道。由于本实施例中,单向阀30安装在连接板20的第二气口210上,敞开端320与第二气口210连通,在单向阀30处于开启状态时,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内的气体通过第二气口 210流入至单向阀30的敞开端320进入到单向阀30内,再通过通气端310 流至第一气口110后排出,实现气泵2的排气或者打气功能,或者外部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一气口110、通气端310、敞开端320和第二气口210后进入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内,实现气泵2的抽气功能。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的气泵2,包括气流控制组件1,气流控制组件1 具有弹性的单向阀30,单向阀30自身的通气端310在开闭时产生拍打而不会与其他部件之间接触,比如通气端310不会与连接板20或者端盖10之间发生拍打产生噪音,且单向阀30为弹性的,具有较好的吸收振动的作用,使得通气端310自身开闭发生拍打时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进一步地,如图4、图6所示,气泵本体2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单向阀 30对应设置的隔膜22和摆动架23,隔膜22与摆动架23可拆卸连接。当气泵2为打气泵或者排气泵时,隔膜22可在摆动架23的联动下被挤压以形成压缩气体用于驱动单向阀30的通气端310开启,使得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 与第二气口210、第一气口110之间连通以形成气流通道,用于进行打气或者排气操作。
具体的,隔膜22通过柔性材料制成,使其较为容易被压缩变形,从而在摆动架23的联动下可以形成压缩气体用于驱动单向阀30的通气端310开启。更具体的,隔膜22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材料制成,也可以不仅限于本实施例的材料示例,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如图4所示,对于隔膜22与摆动架2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摆动架23上形成有与隔膜22的外壁轮廓匹配的卡持部24,隔膜22卡持在摆动架23的卡持部24内实现与摆动架23的可拆卸链接。也可以为,摆动架23 与隔膜22之间螺纹连接,比如隔膜22上形成有外螺纹,摆动架23上设置有连接通孔,该连接通孔内形成有与外螺纹啮合的内螺纹,摆动架23与隔膜 22通过内外螺纹啮合实现可拆卸连接。对于隔膜22和摆动架23的具体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4、图5、图6所示,气泵2还包括电机25,电机25设置在气泵本体21上远离气流控制组件1的一侧,电机25的输出轴251与摆动架23靠近电机25一侧设置的斜轴26连接,电机25转动带动斜轴26以联动摆动架23往复运动从而挤压隔膜22,隔膜22被挤压以形成压缩气体用于驱动单向阀30的通气端310开启,使得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与第二气口210、第一气口110之间连通以形成气流通道,用于进行打气或者排气操作。
具体的,电机25为现有的气泵中常用的电机,因此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型号示例。
进一步地,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气泵2可以设置2个隔膜22,与每个隔膜22对应设置有单向阀30,因此,本实施例的气泵2可以具有2 个单向阀30,但不应限制气泵2仅能设置2个隔膜22和2个单向阀30,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下文将以设置2个隔膜 22为例介绍气泵2的功能。
具体的,如图4、图6所示,两个单向阀30的气流流通方向可以相同,此时两个单向阀30与第一气口110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的气体流向一致,比如,在两个单向阀30均处于开启状态时,气泵2的气腔27内的气体分别通过第二气口210、两个单向阀30的敞开端320进入到单向阀30内再分别通过其通气端310流至第一气口110后排出,实现气泵2的排气或者打气功能,或者外部的气体通过第一气口110、两个单向阀30的通气端310和敞开端 320、第二气口210后进入气泵2的气腔27内,实现气泵2的抽气功能。也可以选择两个单向阀30中的任意一个开启。具体的两个单向阀30选择其中一个开启或者两个均开启,根据实际需要的气泵2的气流量而定。
或者,两个单向阀30的气流流通方向相反,未给出该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此时两个单向阀30与第一气口110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的气体流向不一致,比如,在两个单向阀30均处于开启状态时,气泵2的气腔27内的气体分别通过第二气口210、其中一个单向阀30的敞开端320进入到单向阀30内再通过其通气端310流至第一气口110后排出,实现气泵2的排气或者打气功能,同时外部的气体通过第一气口110、另一个单向阀30的通气端310和敞开端320、第二气口210后进入气泵2的气腔27内,实现气泵2的抽气功能。即通过设置气流流通方向相反的两个单向阀30,可以实现气泵2的抽排气混合功能。或者,也可以是选择两个单向阀30中的任意一个开启。具体的两个单向阀30选择哪个开启,根据气泵2的实际的功能(比如需要打气泵或者是需要抽气泵)而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气泵2,气泵2的气流控制组件1包括端盖10、连接板 20和至少一个单向阀30,在端盖10上开设第一气口110,在连接板20上开设第二气口210,使用时,通气端310可在气流作用下打开或者关闭,需要通气时,使通气端打310开即可实现第一气口110、第二气口210与气泵本体21的气腔27的连通,由于单向阀30为弹性单向阀,因此,在通气端310 开闭过程中,弹性单向阀具有较好的吸收振动的作用,且通气端310与端盖 10和连接板20均不接触,从而可避免通气端310在开闭过程中拍打端盖10 或者连接板20,从而有效降低了气泵2工作时的噪音,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单向阀30进行了保护,提高了单向阀30以及气泵2的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气流控制组件及气泵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气流控制组件及气泵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