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06944U - 一种温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06944U
CN213406944U CN202021445285.7U CN202021445285U CN213406944U CN 213406944 U CN213406944 U CN 213406944U CN 202021445285 U CN202021445285 U CN 202021445285U CN 213406944 U CN213406944 U CN 213406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xibustion
box
moxibustion box
internal combustion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452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关芬
谢燕达
梁路
李自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14452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06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06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06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灸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温灸盒、用于放置物料的物料盒,机架用于支撑温灸盒,所述温灸盒设置有内部燃烧空间,所述内部燃烧空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所述物料盒通过所述上部开口可拆卸的放置于所述内部燃烧空间中,且物料盒的底部位于所述下部开口处或通过下部开口延伸出内部燃烧空间;本温灸装置,不仅使用方便,便于放置物料、便于清理物料燃烧后的灰烬和残渣等,而且可以自动、准确调节温灸盒与患者皮肤之间的间距,确保患者皮肤处的温度保持于所设定的温度,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温灸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温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灸装置。
背景技术
灸法治病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临床适应范围极广,例如,对于内外妇儿各科、男女老少、实证虚证等均可应用。目前临床上灸法种类较多,大盒灸是灸法的一种创新,是通过艾火的热力渗透肌肤,以起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温经止痛,平衡阴阳,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防病健身等作用,主要用于腰背、腹部、大腿、肩背等大面积的艾灸。
大面积温灸装置(也叫大盒灸)是盒灸的拓展和创新,是对雷火灸、太乙神灸的发展,是指用艾绒或其他药物(药物科室配制,为便于描述,后文统称为物料)放置在自制特大灸盒中作用于人体体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中国专利CN 204033768 U公开了一种大面积艾绒温灸装置,温灸盒的面积较大,可以同时作用于人体的多个穴位,更有利于进行整体治疗,然而,该温灸装置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艾绒或其他药物通常是直接放置于温灸装置的燃烧室内燃烧,存在放置和点火不便的问题,而且,当完成温灸后,不便于清理温灸装置内的灰烬和残渣等,导致使用不便,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温灸装置,不仅使用方便,便于放置物料、便于清理物料燃烧后的灰烬和残渣等,而且可以自动、准确调节温灸盒与患者皮肤之间的间距,确保患者皮肤处的温度尽量保持于所设定的温度,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温灸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为解决现有温灸装置使用不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温灸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温灸盒、用于放置物料的物料盒,机架用于支撑温灸盒,
所述温灸盒设置有内部燃烧空间,所述内部燃烧空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
所述物料盒通过所述上部开口可拆卸的放置于所述内部燃烧空间中,且物料盒的底部位于所述下部开口处或通过下部开口延伸出内部燃烧空间。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温灸盒内可拆卸的放置物料盒,以便在进行温灸前,使用者可以将物料盒从温灸盒内取出,从而可以方便的放置物料,设置好物料后,使用者可以通过上部开口将物料盒放入所述温灸盒内,利用温灸盒支撑物料盒,而物料盒内物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可以方便的通过所述下部开口向下方发散出去,从而可以有效作用于患者的身体;而当温灸完成后,使用者可以从温灸盒内取出物料盒,从而可以方便的清理物料燃烧后的灰烬和残渣等,进而快速、高效的完成清洗工作,有利于温灸装置的使用更方便。
优选的,所述温灸盒和/或所述物料盒为方形结构,且所述物料盒的底面采用金属丝网制成。更便于物料燃烧的热量散发出去。
为封闭所述上部开口,使得物料可以持久燃烧,进一步的,还包括盖子,所述盖子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温灸盒,用于封闭所述上部开口。
优选的,所述温灸盒的上部开口处构造有一圈环状台阶,所述盖子的边缘与所述环状台阶相适配,用于支撑所述盖子。以便实现盖子的可拆卸设置,更便于使用者开启/关闭盖子。
为解决物料盒与温灸盒的配合定位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物料盒设置有若干定位件,所述温灸盒构造有与所述定位件相适配的定位槽。在本方案中,通过定位件与定位槽的配合实现物料盒安装过程的定位,以便顺利、高效的与温灸盒的相配合,此外,定位件与定位槽的配合还能解决物料盒的支撑问题。
优选的,所述物料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件,所述两个定位件通过把手相连,所述温灸盒的两侧分别构造有与所述定位件相适配的两个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的深度低于所述环状台阶,当定位件卡入对应的定位槽后,定位件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环状台阶或与所述环状台阶平齐。通过设置把手,便于物料盒的取/放,而将把手和定位件结合为一起,有利于物料盒的结构更加紧凑;通过合理的设置定位槽的深度,使得盖子、定位槽、定位件以及环状台阶可以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实现物料盒的定位,而且利用盖子与环状台阶的配合可以更好的封闭所述上部开口。
为解决物料容易因为物料盒的倾斜而发生堆积,导致物料在物料盒的底面上分布不均的问题,优选的,所述物料盒内设置有若干横纵交错的分隔条,所述分隔条分布固定于物料盒的底面,并将物料盒的底面分割为多个不连续的区域,所述分隔条为金属丝网。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横纵交错的分隔条,将物料盒的底面分割为多个不连续的区域,可以有效增加对物料的阻力,防止在物料盒倾斜的情况下,所有物料向一侧移动并堆积在一起的问题,从而有利于物料在物料盒内保持比较均匀的分布,从而更有利于进行温灸。
为使得机架的结构更简单、稳定,优选的,所述机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温灸盒两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为人字形结构或Y 字形结构或分别包括至少两根竖直设置的支撑杆,且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轮子。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既有利于机架的结构更简单、稳定,又有利于与病床配合使用;而通过设置轮子,便于本温灸装置的转移和移动,有利于使用更方便。
为解决自动调节温灸盒高度,使得患者皮肤处的温度基本保持一致的问题,还包括动力部件、控制器以及传感器,
所述机架还包括顶部支架,所述顶部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顶部,所述动力部件固定于所述顶部支架,所述温灸盒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动力部件和传感器相连,
传感器用于采集温灸盒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数据,和/或,用于采集患者皮肤处的温度数据,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距离数据和/或温度数据控制所述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用于驱动温灸盒沿竖直方向上升/下降。本方案中,在使用时,患者可以躺在病床上,本温灸装置可以通过机架横跨病床,使得温灸盒可以位于患者的上方,以便进行温灸,且在温灸的过程中,传感器可以检测患者皮肤表面的温度数据或检测温灸盒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数据,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所述数据自动的调节温灸盒的高度,以调节物料盒与患者之前的距离,使得患者皮肤处的温度可以保持在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从而可以准确、实时、自动调节温灸盒与患者皮肤之间的间距,确保患者皮肤处的温度基本保持于所设定的温度处,从而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温灸效果。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和/或,所述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温灸盒,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在本方案中,当传感器采用温度传感器时,不对温度传感器进行固定,以便在使用时,将温度传感器放置于皮肤的表面,以便有效采集皮肤处的温度数据;而当传感器采用距离传感器时,距离传感器需要固定安装于温灸盒,并可以与温灸盒同步升/降,以便检测温灸盒的实际高度,而结合温灸盒的实际高度、温灸盒内的温度,可以较为准确的估算出患者皮肤处的温度数据,以便自动调节温灸盒的高度,使得患者皮肤处的温度维持基本保持一致的状态。
为解决温灸盒的竖直升/降问题,一种构思为,还包括竖直驱动机构,所述竖直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丝杆、与所述丝杆相适配的螺母,所述丝杆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温灸盒,
所述动力部件为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丝杆正转/ 反转。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螺母和丝杆,使得螺母与丝杆可以构成螺旋传动机构,当电机驱动丝杆转动时,所述螺母带动温灸盒沿竖直方向上升/下降,从而有效解决温灸盒的竖直升/降问题。
为使得温灸盒的受力更均匀,优选的,包括两个所述竖直驱动机构,所述两个竖直驱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温灸盒的两侧,并分别通过螺母与温灸盒相连
所述动力部件驱动所述两个竖直驱动机构中的丝杆同步转动。通过设置两个竖直驱动机构同步驱动温灸盒,不仅可以使得温灸盒的受力更均匀,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温灸盒跟随丝杆转动。
优选的,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既可以实现精确控制,而且可以在停机时锁死电机,从而防止丝杆自行转动。
为实现同步动作,进一步的,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丝杆,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同步带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以便利用传动机构同步传递动力,使得两根丝杆可以同步转动。
为解决温灸盒内的温度控制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温灸盒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进气孔、及调节机构,所述进气孔分别与所述内部燃烧空间相连通,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内部燃烧空间之间,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调节进气孔与内部燃烧空间的连通面积,所述物料盒中对应所述调节机构的位置处构造有孔或缺口。从而可以有效控制进入内部燃烧空间内的空气的量,当距离不变,且需要提高患者皮肤处的温度时,调节机构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动作,并使得进气孔与内部燃烧空间的连通面积增加,有利于更多的空气进入内部燃烧空间,并与物料盒中的物料充分接触,使得物料燃烧更旺,从而提高温灸盒内的温度,进而可以达到调节患者皮肤处的温度的目的;当距离不变,且需要降低患者皮肤处的温度时,调节机构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动作,并使得进气孔与内部燃烧空间的连通面积减少,减少进入内部燃烧空间的空气量,防止艾绒剧烈燃烧,从而降低温灸盒内的温度,进而可以达到调节患者皮肤处的温度的目的。
为调节进气孔与内部燃烧空间的连通面积,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风门、驱动电机,所述风门的一侧设置有转轴,各风门排成一行,并分别通过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温灸盒,且各转轴的中心轴线分别位于同一平面内,
各风门的上部和/或下部分别铰接于同一连杆,
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其中一根转轴转动所设定的角度。在本方案中,各风门可以分别相对于温灸盒转动,而通过设置连杆,可以将各风门连接为一体,使得各风门可以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同步动作,从而达到调节进气孔与内部燃烧空间的连通面积的目的。
为便于提高温灸盒内的温度调节速度,进一步的,所述温灸盒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内部燃烧空间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抽出内部燃烧空间中的空气。通过设置通孔,并在通空处设置风扇,为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从而可以加速外界的空气进入内部燃烧空间,且内部燃烧空间内的空气可以加速排出温灸盒,从而加速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提高灸盒内的温度调节速度。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PC机、PLC或ARM芯片。以便与传感器相配合,实现精确的自动控制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温灸装置,不仅使用方便,便于放置物料、便于清理物料燃烧后的灰烬和残渣等,而且可以自动、准确调节温灸盒与患者皮肤之间的间距,确保患者皮肤处的温度尽量保持于所设定的温度,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温灸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温灸装置中,温灸盒和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温灸装置中,物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温灸装置中,物料盒放置于温灸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局部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温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A-A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温灸装置中,去掉盖子且并未设置物料盒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温灸装置中,去掉盖子并设置物料盒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顶部支架内,同步带传动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顶部支架103、温灸盒104、动力部件105、温度传感器106、导线107、轮子108、盖子109、上部开口110、下部开口111、环状台阶112、定位槽113
丝杆201、螺母202、传动带203、主动带轮204、从动带轮205
进气孔301、驱动电机302、风门303、转轴304、连杆305
风扇402
充电接头501
物料盒601、定位件602、把手603、物料盒的底面604、分隔条605、缺口 606、支座60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6,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温灸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温灸盒104、用于放置物料(如艾绒等,后文不再赘述)的物料盒601,机架用于支撑温灸盒104,
所述温灸盒104设置有内部燃烧空间,所述内部燃烧空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部开口110和下部开口111,如图1所示,
所述物料盒601通过所述上部开口110可拆卸的放置于所述内部燃烧空间中,且物料盒601的底部位于所述下部开口111处或通过下部开口111延伸出内部燃烧空间,如图6所示,通过在温灸盒104内可拆卸的放置物料盒601,以便在进行温灸前,使用者可以将物料盒601从温灸盒104内取出,从而可以方便的放置物料,设置好物料后,使用者可以通过上部开口110将物料盒601放入所述温灸盒104内,利用温灸盒104支撑物料盒601,而物料盒601内物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可以方便的通过所述下部开口111向下方发散出去,从而可以有效作用于患者的身体;而当温灸完成后,使用者可以从温灸盒104内取出物料盒601,从而可以方便的清理物料燃烧后的灰烬和残渣等,进而快速、高效的完成清洗工作,有利于温灸装置的使用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温灸装置可以固定安装于机架的某一设定的高度处,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方式活动安装于机架,以便使用者可以手动调节温灸装置的高度,例如,可以采用中国专利CN 204033768 U中所述的方式设置温灸盒104,以便可以手动调节温灸盒104的高度,具体而言,可以在机架设置摇手、收线轮以及滑轮,滑轮设置于温灸盒104的上方,摇手与收线轮相连,收线轮上缠绕有牵引线,牵引线的一端通过滑轮换向后向下延伸并与温灸盒104相连,从而达到悬挂温灸盒104的目的,使用者可以手动驱动收线轮转动,以收线或放线,从而达到手动调节温灸盒104高度的目的,这里不再详细举例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温灸盒104和/或所述物料盒601为方形结构;为使得物料盒601内的热量能够更好的发散出去,所述物料盒的底面604 采用金属丝网制成,物料放置于该金属丝网上燃烧,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金属丝网具有所设定的密度,可以防止物料漏掉。
如图7所示,还包括盖子109,所述盖子109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温灸盒 104,用于封闭所述上部开口110,有利于物料可以更持久的燃烧;盖子109具有多种设置方式,作为优选,所述温灸盒104的上部开口110处构造有一圈环状台阶112,如图1、图4及图5所示,所述盖子109的边缘与所述环状台阶112 相适配,用于支撑所述盖子109,以便实现盖子109的可拆卸设置,更便于使用者开启/关闭盖子109。
如图2-图5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物料盒601设置有若干定位件 602,所述温灸盒104构造有与所述定位件602相适配的定位槽113;通过定位件602与定位槽113的配合实现物料盒601安装过程的定位,以便顺利、高效的与温灸盒104的相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所述物料盒6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件602,所述两个定位件602可以为L形结构的卡片或弯杆,所述两个定位件602通过把手603相连,便于使用者通过把手603转移物料盒601;所述温灸盒104的两侧分别构造有与所述定位件602相适配的两个定位槽113,且所述定位槽113的深度低于所述环状台阶112,如图1所示;当定位件602卡入对应的定位槽113后,定位件602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环状台阶112或与所述环状台阶112平齐。通过设置把手603,便于物料盒601的取/放,而将把手603 和定位件602结合为一起,有利于物料盒601的结构更加紧凑;通过合理的设置定位槽113的深度,使得盖子109、定位槽113、定位件602以及环状台阶112 可以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实现物料盒601的定位,而且利用盖子109与环状台阶112的配合可以更好的封闭所述上部开口110。
如图1及图5所示,所述定位槽113上大下小,如可以为V形结构,以便引导定位件602顺利的卡入对应的定位槽113中。
在使用本温灸装置时,使用者可以先单独取出物料盒601,在物料盒601内均匀的放置物料,并点燃物料,而后将物料盒601装入所述温灸盒104内,并盖上盖子109即可,但在转移物料盒601的过程中,内部物料容易因为物料盒601的倾斜而发生堆积,导致物料在物料盒的底面604上分布不均,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物料盒601内设置若干横纵交错的分隔条605,如图12所示,所述分隔条605分布固定于物料盒的底面604,并将物料盒的底面604分割为多个不连续的区域,所述分隔条605为金属丝网;通过设置横纵交错的分隔条605,将物料盒的底面604分割为多个不连续的区域,可以有效增加对物料的阻力,防止在物料盒601倾斜的情况下,所有物料向一侧移动并堆积在一起的问题,从而有利于物料在物料盒601内保持比较均匀的分布,从而更有利于进行温灸。可以理解,所述分隔条605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通常可以低于物料的平均高度。
而为了便于单独放置物料盒601,在物料盒601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支座 607,如图3或图6所示,以便平稳的放置物料盒60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机架,在本实施中,为使得机架的结构更简单、稳定,所述机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温灸盒104两侧的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分别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为使得机架的结构更稳定,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部位的总数应该大于或等于三,为四最优,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架 101和第二支架102可以为人字形结构,如图1及图4所示,或Y字形结构,或分别包括至少两根竖直设置的支撑杆。
而为了便于移动机架,所述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轮子108,如图1及图4所示,通过设置轮子108,便于本温灸装置的转移和移动,有利于使用更方便;可以理解,所述轮子108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轮子108,如万向轮等,可以优先采用具有刹车功能的轮子108,以便在使用时锁紧轮子108,防止机架自行移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温灸装置,还包括动力部件105、控制器以及传感器,如图7-图13所示,其中,
所述机架还包括顶部支架103,所述顶部支架10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01 和第二支架102的顶部,使得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以及顶部支架103可以围成门状结构,如图7所示,所述动力部件105固定于所述顶部支架103,所述温灸盒104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01与第二支架102之间,以便相对于机架上下移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动力部件105和传感器相连,
传感器用于采集温灸盒104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数据,和/或,用于采集患者皮肤处的温度数据,
控制器根据所述距离数据和/或温度数据控制所述动力部件105,并通过动力部件105用于驱动温灸盒104沿竖直方向上升/下降。在实际使用时,患者可以躺在病床上,本温灸装置可以通过机架横跨病床,患者可以平躺于病床,使得温灸盒104可以正好位于患者的上方,以便进行温灸,且在温灸的过程中,传感器可以检测患者皮肤表面的温度数据或检测温灸盒104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数据,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所述数据自动的调节温灸盒104 的高度,以调节物料盒601与患者之前的距离,使得患者皮肤处的温度可以保持在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所设定的温度通常是50度左右;从而可以准确、实时、自动调节温灸盒104与患者皮肤之间的间距,确保患者皮肤处的温度基本保持于所设定的温度处,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温灸效果。
为检测患者皮肤处的温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采用的是温度传感器106,所述温度传感器106通过导线107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导线107可以通过机架引出),如图7所示;此时,不对温度传感器106进行固定,以便在使用时,将温度传感器106直接放置于皮肤的表面,以便有效采集皮肤处的温度数据;而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还可以采用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温灸盒104,以便与温灸盒104同步移动,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采用这种实施方式时,距离传感器需要固定安装于温灸盒104,并可以与温灸盒104同步升/降,以便检测温灸盒104的实际高度,而结合温灸盒104的实际高度、温灸盒104内的温度(为使得数据更精确,此时,可以在温灸盒104 内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106,以便较为准确的检测温灸盒104内的温度),可以较为准确的估算出患者皮肤处的温度数据,以便自动调节温灸盒104的高度,使得患者皮肤处的温度维持基本保持一致的状态。
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可以优先采用单片机、PC机、PLC 或ARM芯片等,以便与传感器相配合,实现精确的自动控制功能。
为解决温灸盒104的竖直升/降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及图9所示,还包括竖直驱动机构,所述竖直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丝杆201、与所述丝杆201相适配的螺母202,所述丝杆201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螺母202固定于所述温灸盒104,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部件105采用的是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丝杆正转/反转;由于设置螺母202和丝杆201,使得螺母202与丝杆201可以构成螺旋传动机构,当电机驱动丝杆201转动时,所述螺母202带动温灸盒104沿竖直方向上升/下降,从而有效解决温灸盒104的竖直升/降问题。
为使得温灸盒104的受力更均匀,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竖直驱动机构,所述两个竖直驱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温灸盒104的两侧,并分别通过螺母202与温灸盒104相连,如图9所示,
所述动力部件105驱动所述两个竖直驱动机构中的丝杆201同步转动;通过设置两个竖直驱动机构同步驱动温灸盒104,不仅可以使得温灸盒104的受力更均匀,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温灸盒104跟随丝杆20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可以优先采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尤其是采用伺服电机,具有自锁功能,既可以实现精确控制,而且可以在停机时锁死电机,从而防止丝杆201自行转动。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结构更紧凑,所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的内部,并通过至少两个轴承固定于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使得丝杆201可以相对于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 102转动,以便实现螺母202的竖直升/降。
为实现各丝杆201的同步动作,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电机和各丝杆201,传动机构可以为齿轮传动机构、同步带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以便利用传动机构同步传递动力,使得两根丝杆201可以同步转动;作为一种举例,传动机构可以采用同步带传动机构,如图13所示,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带203、主动带轮204和两个从动带轮205,电机与主动带轮204相连,两个从动带轮205分别安装于所述两根丝杆201,传动带203张紧于主动带轮204和两个从动带轮205之间,以便实现同步传动。
为控制温灸盒104内的温度,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温灸盒104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进气孔301、及调节机构,如图7-图12所示,所述进气孔301分别与所述内部燃烧空间相连通,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进气孔301与所述内部燃烧空间之间,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调节进气孔301 与内部燃烧空间的连通面积,所述物料盒601中对应所述调节机构的位置处构造有孔或缺口606,以便调节机构动作;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有效控制进入内部燃烧空间内的空气的量,当温灸盒104与患者的距离不变,且需要提高患者皮肤处的温度时,调节机构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动作,并使得进气孔301与内部燃烧空间的连通面积增加,有利于更多的空气进入内部燃烧空间,并与物料盒601 中的物料充分接触,使得物料燃烧更旺,从而提高温灸盒104内的温度,进而可以达到调节患者皮肤处的温度的目的;当距离不变,且需要降低患者皮肤处的温度时,调节机构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动作,并使得进气孔301与内部燃烧空间的连通面积减少,减少进入内部燃烧空间的空气量,防止艾绒剧烈燃烧,从而降低温灸盒104内的温度,进而可以达到调节患者皮肤处的温度的目的。
所述进气孔301可以是方孔、圆孔等,进气孔301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但设置多个进气孔301时,各进气孔301可以按阵列方式排布。
更完善的方案中,所述内部燃烧空间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6,所述温度传感器106与控制器相连,用于监控内部燃烧空间中的温度数据,更便于自动控制温度,而当控制器检测到内部燃烧空间中的温度低于所设定的温度,且调节机构已经调到最大时,表明物料盒601内的物料已经要消耗完毕,温度不能再升高,此时,控制器可以自动控制温灸盒104降低到所设定的最低位置处(可以通过设置光电开关来检测温灸盒104是否达到所设定的最低位置),以便继续进行温灸,直到温灸结束。
调节机构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电机 302和至少两个风门303,所述风门303的一侧设置有转轴304,各风门303排成一行,如图11-图12所示,并分别通过所述转轴304转动安装于所述温灸盒 104,且各转轴304的中心轴线分别位于同一平面内,
各风门303的上部和/或下部分别铰接于同一连杆305,以便实现各风门303 的同步联动,如图10及图11所示,
所述驱动电机302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其中一根转轴304转动所设定的角度,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各风门303的开度;在本方案中,各风门303可以分别相对于温灸盒104转动,而通过设置连杆305,可以将各风门303连接为一体,使得各风门303可以在驱动电机302的驱动下同步动作,从而达到调节进气孔301与内部燃烧空间的连通面积的目的;而当风门303的数目越多时,更有利于实现进气孔301中风量的均匀调节。
为便于提高温灸盒104内的温度调节速度,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温灸盒104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内部燃烧空间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风扇402,如图10及图12所示,所述风扇402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抽出内部燃烧空间中的空气。通过设置通孔,并在通空处设置风扇 402,为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从而可以加速外界的空气进入内部燃烧空间,且内部燃烧空间内的空气可以加速排出温灸盒104,从而加速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提高灸盒内的温度调节速度。
在更完善的方案中,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器及电机相连,用于供电,作为一种举例,所述电源可以是带插头的电源线,作为另一种举例,所述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充电接头501,所述蓄电池和充电接头501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架103,且充电接头501与蓄电池相连,蓄电池与控制器及电机相连,以便供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温灸盒、用于放置物料的物料盒,机架用于支撑温灸盒,
所述温灸盒设置有内部燃烧空间,所述内部燃烧空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
所述物料盒通过所述上部开口可拆卸的放置于所述内部燃烧空间中,且物料盒的底部位于所述下部开口处或通过下部开口延伸出内部燃烧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灸盒和/或所述物料盒为方形结构,且所述物料盒的底面采用金属丝网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子,所述盖子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温灸盒,用于封闭所述上部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盒设置有若干定位件,所述温灸盒构造有与所述定位件相适配的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灸盒的上部开口处构造有一圈环状台阶,所述盖子的边缘与所述环状台阶相适配,用于支撑所述盖子;
所述物料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件,所述两个定位件通过把手相连,所述温灸盒的两侧分别构造有与所述定位件相适配的两个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的深度低于所述环状台阶,当定位件卡入对应的定位槽后,定位件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环状台阶或与所述环状台阶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温灸盒两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轮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部件、控制器以及传感器,
所述机架还包括顶部支架,所述顶部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顶部,所述动力部件固定于所述顶部支架,所述温灸盒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动力部件和传感器相连,
传感器用于采集温灸盒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数据,和/或,用于采集患者皮肤处的温度数据,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距离数据和/或温度数据控制所述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用于驱动温灸盒沿竖直方向上升/下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和/或,所述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温灸盒,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驱动机构,所述竖直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丝杆、与所述丝杆相适配的螺母,所述丝杆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温灸盒,
所述动力部件为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丝杆正转/反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灸盒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进气孔、及调节机构,所述进气孔分别与所述内部燃烧空间相连通,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内部燃烧空间之间,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调节进气孔与内部燃烧空间的连通面积,所述物料盒中对应所述调节机构的位置处构造有孔或缺口。
CN202021445285.7U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温灸装置 Active CN213406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5285.7U CN213406944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温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5285.7U CN213406944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温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06944U true CN213406944U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54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45285.7U Active CN213406944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温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06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06944U (zh) 一种温灸装置
CN208958755U (zh) 一种全自动艾灸床
CN112754916A (zh) 一种智能艾灸理疗床及其控制系统
CN214713440U (zh) 一种智能艾灸理疗床
CN213346807U (zh) 一种智能温灸器
CN113842321A (zh) 一种智能净烟艾灸床
CN205672213U (zh) 一种多功能艾灸治疗设备
CN208958754U (zh) 一种艾灸床的运动操作系统
CN213031685U (zh) 新生儿黄疸光照治疗装置
CN2443688Y (zh) 可电动/手动翻转的烧烤装置
CN211379413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油炸设备
CN216629153U (zh) 一种智能净烟艾灸床
CN217793725U (zh) 一种便于艾灸理疗的坐灸凳
CN105496772A (zh) 一种眼部治疗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6536123U (zh) 一种全自动温控艾灸盒
CN213488436U (zh) 一种双供电方式的可调速旋转烧烤炉
CN215961123U (zh) 一种智能区域施灸的艾灸养生仪
CN215915673U (zh) 一种电动艾灸床
CN215022218U (zh) 足灸箱
CN214859165U (zh) 一种多功能艾灸椅
CN218279350U (zh) 一种食材受热均匀的烤肉机
CN219205688U (zh) 自动炭烤装置
CN210963021U (zh) 一种有温度调节装置的艾灸盒
CN114948707B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理疗仪
CN211272315U (zh) 一种点对点熏蒸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