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05722U - 锅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05722U
CN213405722U CN202021322980.4U CN202021322980U CN213405722U CN 213405722 U CN213405722 U CN 213405722U CN 202021322980 U CN202021322980 U CN 202021322980U CN 213405722 U CN213405722 U CN 213405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ookware
cavity
magnetic conductive
conductiv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229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229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05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05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05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具,其包括锅体和导磁片,所述锅体具有底部,所述底部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设有内凹部;所述导磁片包括本体部和凸起部,所述本体部连接于所述外表面,所述凸起部朝向远离所述外表面的方向凸起,且所述凸起部为形成于所述本体部外边沿的卷边。上述凸起部用于直接与外部接触,用于实现锅具放置于平台或加热源等位置时支撑的稳定性,避免锅具产生晃动。此外,凸起部为形成于本体部外边沿的卷边,使锅具的加工过程更为简单,卷边的外轮廓不尖锐、过渡圆滑,能进一步提高支撑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锅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锅具中,为了达到聚油效果,一般会在锅具的底部作出凹坑用来聚油,而在锅具底部的外壁通常配合有导磁片以使锅具不仅能够适用于明火加热,也适用于电磁加热。
在此种锅具中,在铆接导磁片的同时,将锅压成外凸,锅内底形成凹坑用于聚油。再将导磁片滚压出支撑脚后铆接在锅底,通过支撑脚的支撑使锅能平稳地放置在平面。但是,上述加工方式成本较高,且加工费时,而采用其他加工方式时,不能够保证锅具底面的平整度,使锅具放置于平面时容易晃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锅具,以使锅具能够平稳地放置于平面,提高锅具的稳定性,且加工简单、成本低。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和导磁片,所述锅体具有底部,所述底部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设有内凹部;其中,
所述导磁片包括本体部和凸起部,所述本体部连接于所述外表面,所述凸起部朝向远离所述外表面的方向凸起,且所述凸起部为形成于所述本体部外边沿的卷边。
本申请提供的锅具,包括锅体和导磁片,锅体具有底部,底部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内表面设有内凹部,能够避免烹饪过程中内部的油溅出,起到聚油的效果。导磁片上的凸起部用于直接与外部接触,能够实现锅具放置于平台或加热源等位置时支撑的稳定性,避免了锅具产生晃动。
此外,凸起部为形成于本体部外边沿的卷边,使锅具的加工过程更为简单,卷边的外轮廓不尖锐、过渡圆滑,能进一步提高支撑锅具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凸起部为环形结构,所述空腔为环形腔。
上述方案中,设置凸起部为环形结构,因此能够沿周向支撑于本体部,对锅体的底部支撑面更大且支撑力均匀,进一步提高了凸起部对锅具支撑的稳定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凸起部可以设置为连续的环形结构,也可以是间隔布置的、不连续的环形结构,在此不作进一步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卷起后形成有空腔;
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支撑体。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空腔内设置支撑体能够有助于在内部对凸起部起到支撑的作用,以防止凸起部发生变形,造成对锅具的支撑不稳。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体为环形金属丝,所述环形金属丝容纳于所述空腔。
上述方案中,将环形金属丝作为一个整体容纳于上述环形腔,其加工工艺更简便,而且金属丝具有一定的强度,能进一步起到对锅具的支撑作用,防止凸起部发生变形引起锅具倾倒。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体为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卡接于所述空腔。
上述方案利用弹性体的弹性,将支撑体固定于空腔内,由此,使支撑体不仅能够防止凸起部发生变形,弹性体的重量较小,能够有助于锅具的整体减重,使锅具的重量不会太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卷边的高度为2.5-4mm。
上述方案可以在保证作为凸起部的卷边在不影响支撑稳定性的同时,还不会由于高度过高而使锅具远离热源,导致食物加热过程缓慢的问题。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卷边的高度与所述本体部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5-8。
该比值范围的设定,能够使卷边的高度更加适宜,既不会因为过高导致支撑不稳,也不会因为过低而使锅具距离热源太近,影响烹饪效果。而且,合适的高度还能方便加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卷边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该卷边可以是卷绕一次形成的结构,其加工简单,也可以设置支撑体来提高抗变形能力。卷边也可以是通过卷绕两次或多次形成的结构,卷绕多次形成的卷边不易变形。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沿所述锅具的高度方向,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内凹部所形成的阴影面积外。
通过设置凸起部位于内凹部所形成的阴影面积外,使凸起部的支撑面积尽可能的最大化,在支撑锅具时,能够更加稳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凸起部卷起后的末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部。
凸起部卷起后的末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本体部,以使凸起部的连接更可靠,不容易发生翘起而影响支撑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仰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主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中导磁片的仰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中导磁片的主剖视图;
图6为图5的Ⅰ处放大图;
图7为图5的Ⅱ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锅体;
11-底部;
111-内表面;
111a-内凹部;
112-外表面;
2-导磁片;
21-本体部;
22-凸起部;
23-空腔;
24-翻边孔。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仰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主剖视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中导磁片的仰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中导磁片的主剖视图,图6为图5的Ⅰ处放大图,图7为图5的Ⅱ处放大图。
请参照图1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该锅具可以为用于煲汤的汤锅、煮锅、炒锅和煎锅,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该锅具包括锅体1和导磁片2,其中,锅体1具有底部11,底部11具有内表面111和外表面112,内表面111设有内凹部111a。在锅具使用中,为了避免烹饪过程中内部的油溅出,通过在内表面111设置的内凹部111a使油聚集在内凹部111a范围内,从而起到聚油的效果。
对于锅具的使用,为了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能够同时适用于明火的灶台加热和非明火的电磁炉等加热,锅具还包括导磁片2,该导磁片2包括本体部21和凸起部22,本体部21连接于外表面112,凸起部22朝向远离外表面112的方向凸起,且凸起部22为形成于本体部21外边沿的卷边。
上述凸起部22用于直接与外部接触,用于实现锅具放置于平台或加热源等位置时支撑的稳定性,避免锅具产生晃动。此外,凸起部22为形成于本体部21外边沿的卷边,使锅具的加工过程更为简单,卷边的外轮廓不尖锐、过渡圆滑,能进一步提高支撑锅具的稳定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凸起部22为环形结构,空腔23为环形腔。
设置凸起部22为环形结构,沿周向支撑于本体部21,以进一步提高凸起部22对锅具支撑的稳定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凸起部22可以设置为连续的环形结构,也可以是间隔布置的、不连续的环形结构,在此不作进一步限定。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凸起部22相对于本体部21卷起后形成有空腔23,空腔23内设置有支撑体。
支撑体的设置,能够有助于在内部对凸起部22起到支撑的作用,以防止凸起部22发生变形,造成对锅具的支撑不稳。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体为环形金属丝,环形金属丝容纳于环形腔。将环形金属丝作为一个整体容纳于上述环形腔,其加工工艺更简便,而且金属丝具有一定的强度,能进一步起到对锅具的支撑作用,防止凸起部发生变形引起锅具倾倒。
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支撑体为弹性体,弹性体卡接于空腔23。利用弹性体的弹性,将支撑体固定于空腔23内,由此,使支撑体不仅能够防止凸起部22发生变形,弹性体的重量较小,能够有助于锅具的整体减重,使锅具的重量不会太大。
具体地,为了保证凸起部22起到支撑的作用,沿锅具的高度方向,作为凸起部2的卷边,其高度需要突出与锅体1的底部11的外表面112。该卷边的高度H1可以为2.5-4mm。由此,可以在保证作为凸起部22的卷边在不影响支撑稳定性的同时,还不会由于高度过高而使锅具远离热源,导致食物加热过程缓慢的问题。
具体地,卷边的高度与本体部21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5-8,示例性的,该本体部21的厚度可以为0.5mm左右,卷边的高度可以是2.5mm-4mm之间。
该比值范围的设定,能够使卷边的高度更加适宜,既不会因为过高导致支撑不稳,也不会因为过低而使锅具距离热源太近,影响烹饪效果。而且,合适的高度还能方便加工。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卷边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也就是说,该卷边可以是卷绕一次形成的结构,其加工简单,也可以设置支撑体来提高抗变形能力。卷边也可以是通过卷绕两次或多次形成的结构,卷绕多次形成的卷边不易变形。
进一步地,沿锅具的高度方向,凸起部22位于内凹部111a所形成的阴影面积外。通过设置凸起部22位于内凹部111a所形成的阴影面积外,使凸起部22的支撑面积尽可能的最大化,在支撑锅具时,能够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凸起部22卷起后的末端固定连接于本体部21。凸起部22卷起后的末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本体部21,以使凸起部22的连接更可靠,不容易发生翘起而影响支撑稳定性。
导磁片2在进行卷边后,可以铆接于锅体1的外表面112,为了达到导磁片2与外表面112较好的铆接效果,使导磁片2不易脱落,导磁片2设有多个翻边孔24,翻边孔22侧壁具有伸出导磁片2的翻边;导磁片2与外表面112铆接时,翻边至少部分卡合入底部11。采用此种结构,以使导磁片2与外表面112铆接时,从翻边孔24侧壁伸出的翻边至少部分卡合入底部11,使铆接时的牢靠性更高,更容易与锅体1结合,不易脱落。该翻边孔的孔径可以是3-4.5mm。
具体地,导磁片2的材质为导磁不锈钢,制作时,先用导磁不锈钢片材冲出翻边孔,然后用卷边设备制作出导磁片2边沿的卷边作为凸起部22,卷边的高度在2.5~4mm之间,将导磁片2再铆接到锅体1上,铆接同时铆接模具对锅具进行整形,铆接后锅具被压成内底内凹,形成内凹部111a,该内凹部111a的内凹量H2可以是1.5~2.5mm,以达到最佳的聚油效果。由于导磁片2上的凸起部22高于锅低外表面112的外凸高度,这样导磁片2的凸起部22形成对锅体1的支撑,锅具可平稳放置在平台上。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锅具,包括锅体(1)和导磁片(2),所述锅体(1)具有底部(11),所述底部(11)具有内表面(111)和外表面(112),所述内表面(111)设有内凹部(111a);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片(2)包括本体部(21)和凸起部(22),所述本体部(21)连接于所述外表面(112),所述凸起部(22)朝向远离所述外表面(112)的方向凸起,且所述凸起部(22)为形成于所述本体部(21)外边沿的卷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2)相对于所述本体部(21)卷起后形成有空腔(23);
所述空腔(23)内设置有支撑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2)为环形结构,所述空腔(23)为环形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为环形金属丝,所述环形金属丝容纳于所述空腔(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为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卡接于所述空腔(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的高度为2.5-4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的高度与所述本体部(21)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5-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锅具的高度方向,所述凸起部(22)位于所述内凹部(111a)所形成的阴影面积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2)卷起后的末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部(21)。
CN202021322980.4U 2020-07-07 2020-07-07 锅具 Active CN213405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22980.4U CN213405722U (zh) 2020-07-07 2020-07-07 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22980.4U CN213405722U (zh) 2020-07-07 2020-07-07 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05722U true CN213405722U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53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22980.4U Active CN213405722U (zh) 2020-07-07 2020-07-07 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057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3516A (zh) * 2022-02-17 2022-05-10 程文龙 一种防内凸拉伸覆底锅及其制造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3516A (zh) * 2022-02-17 2022-05-10 程文龙 一种防内凸拉伸覆底锅及其制造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377175U (en) Multi-function oven
CN213405722U (zh) 锅具
US4517887A (en) Taco shell frying mold
EP3213664B1 (en) Cooking vessel having detachable handle
JP2007267872A (ja) 調理器具
CN212995994U (zh) 烹饪器具
CN209770021U (zh) 聚油底锅具
CN209876986U (zh) 一种可折叠炉子
JP3235710U (ja) 調理器具
CN204889587U (zh) 多功能锅
CN217338195U (zh) 一种容器
KR200450880Y1 (ko) 조립식 조리 기구
CN215738366U (zh) 一种烹饪容器
CN212117943U (zh) 一种新型炸篮结构
CN211093530U (zh) 具有凸点的煎盘
KR102460952B1 (ko) 도마, 뚜껑 겸용 인덕션 불판
CN211559707U (zh) 容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309949U (zh) 食物烹调装置
CN214856095U (zh) 锅具
CN214048445U (zh) 一种便用型组合锅体
CN211961742U (zh) 一种新型炒锅
CN211380763U (zh) 锅具
CN212546614U (zh) 锅具
CN218355688U (zh) 一种蒸箅及烹饪容器
CN214230874U (zh) 烹煮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