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00838U - 全模防雷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全模防雷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00838U
CN213400838U CN202022041292.7U CN202022041292U CN213400838U CN 213400838 U CN213400838 U CN 213400838U CN 202022041292 U CN202022041292 U CN 202022041292U CN 213400838 U CN213400838 U CN 213400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rotection circuits
voltage protection
primary coil
discharg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412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伟
付秋艳
李磊磊
张颖
冯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Splend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Splend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Splend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Splend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412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00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00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00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模防雷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铁芯、次级线圈、接地屏蔽;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分别设置在铁芯的两侧,初级线圈与电源相接的两端头之间并接有第一组横向电压防护电路,初级线圈与电压相接的两端头对地并接有第二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和第三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第一组横向电压防护电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串联第一压敏电阻组成;第二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由第二压敏电阻串联第二气体放电管串联组成;第三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由第三压敏电阻串联第三气体放电管组成;第二气体放电管和第三气体放电管的一端接地连接;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设置有接地屏蔽;该全模防雷变压器防护模块集成于一体,能较好的保证各线路放电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全模防雷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全模防雷变压器。
背景技术
普通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在电气上是绝缘的,两者通过磁感应联系。但在初、次级线圈间进行电能转换时,初级线圈的纵向电压可通过电容耦合到次级。因此,当雷电冲击波侵入初级时,次级上可感应出相当高的电压。由于在雷电多发地区铁路供电系统和钢轨上易受雷电干扰,使轨道变压器和其它设备损坏,严重影响铁路行车安全。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模防雷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铁芯、次级线圈、接地屏蔽;
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分别设置在铁芯的两侧,初级线圈与电源相接的两端头之间并接有第一组横向电压防护电路;初级线圈与电源相接的两端头对地并接有第二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和第三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
第一组横向电压防护电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串联第一压敏电阻组成;第二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由第二压敏电阻串联第二气体放电管串联组成;第三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由第三压敏电阻串联第三气体放电管组成;第二气体放电管和第三气体放电管的一端接地连接;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设置有接地屏蔽。
基于上述,所述第一组横向电压防护电路以及第二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第三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集成于一体,置于一封闭空间内。
基于上述,初级线圈与铁芯之间连接有电容C1,次级线圈与铁芯之间连接有电容C2,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连接有电容C12。
具体地,该全模防雷变压器的级间电容由三部分组成,即初级与铁芯间的电容C1,次级与铁芯间的电容C2,初级与次级间的电容C12,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设置有接地屏蔽,可以使电容C12的容量大大降低,那么电压转移系数Tk必然很小,因此由初级侵入的纵向雷电过电压,只有很少部分可以耦合到次级。
同时在初级线圈设置气体放电管、压敏电阻等组合防护模块,实现横向电压防护以及纵向初级防护。当雷电过电压施加到气体放电管电极上时,放电管放电,大电流通过放电管使其进入弧光放电阶段,弧光放电时管压降很低,起到保护设备的效果。当雷电消失后,放电管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到高阻状态,而不影响被保护信号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防护模块使用放电管和压敏电阻串联,无漏流,无劣化。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模防雷变压器采用屏蔽接地结构,使初级与次级间的电容大大降低,因此由初级侵入的纵向雷电过电压,只有很少部分可以耦合到次级。对于横向过电压,设置横向保护元件,将雷电过电压限制在最低。全模防雷变压器能够实现纵向和横向全面防护,可以用于电子设备的隔离防护,以及电源系统的防雷。
因此,该全模防雷变压器实现了线路与地线之间的超过容许电压的纵向防护,同时实现线路与线路之间的超过容许电压的横向防护。相比普通变压器,全模防雷变压器电压转移系数极低,因此由初级侵入的雷电过电压极低。防护模块使用放电管和压敏电阻串联,无漏流,不会长期接入交流220V电源后产生劣化。防护模块集成于一体,能较好的保证各线路放电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模防雷变压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模防雷变压器,如图1所示,一种全模防雷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铁芯、次级线圈、接地屏蔽;
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分别设置在铁芯的两侧,初级线圈与电源相接的两端头之间并接有第一组横向电压防护电路;初级线圈与电源相接的两端头对地并接有第二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和第三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
第一组横向电压防护电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串联第一压敏电阻组成;第二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由第二压敏电阻串联第二气体放电管串联组成;第三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由第三压敏电阻串联第三气体放电管组成;第二气体放电管和第三气体放电管的一端接地连接;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设置有接地屏蔽。
所述第一组横向电压防护电路以及第二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第三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集成于一体,置于一封闭空间内,全向防护。
初级线圈与铁芯之间连接有电容C1,次级线圈与铁芯之间连接有电容C2,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连接有电容C12。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3)

1.一种全模防雷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线圈、铁芯、次级线圈、接地屏蔽;
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分别设置在铁芯的两侧,初级线圈与电源相接的两端头之间并接有第一组横向电压防护电路;初级线圈与电源相接的两端头对地并接有第二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和第三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
第一组横向电压防护电路由第一气体放电管串联第一压敏电阻组成;第二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由第二压敏电阻串联第二气体放电管串联组成;第三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由第三压敏电阻串联第三气体放电管组成;第二气体放电管和第三气体放电管的一端接地连接;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设置有接地屏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模防雷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横向电压防护电路以及第二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第三组纵向电压防护电路集成于一体,置于一封闭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模防雷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初级线圈与铁芯之间连接有电容C1,次级线圈与铁芯之间连接有电容C2,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连接有电容C12。
CN202022041292.7U 2020-09-17 2020-09-17 全模防雷变压器 Active CN213400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1292.7U CN213400838U (zh) 2020-09-17 2020-09-17 全模防雷变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1292.7U CN213400838U (zh) 2020-09-17 2020-09-17 全模防雷变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00838U true CN213400838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80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41292.7U Active CN213400838U (zh) 2020-09-17 2020-09-17 全模防雷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00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10883B2 (en) High voltage dry-type reactor for a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CN101800119B (zh) 耐雷配电变压器
CN213400838U (zh) 全模防雷变压器
US8295024B2 (en) Surge energy transfer circuit
CN110492461B (zh) 加装并联间隙的10kV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结构
JPS5895932A (ja) 電力巻線の内部電圧グレ−ジングおよび過渡電圧保護装置
CN103632816A (zh) 高耐雷电力变压器及含有其的干式、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CN201766509U (zh) 避雷型电源供电器
CA3149834C (en) Protection of an ac device
CN104064333A (zh) 一种户外防雷变压器
CN217956691U (zh) 一种防浪涌保护电路
CN110165646A (zh) 一种电缆屏蔽层电流泄放装置
JP2010207057A (ja) 避雷器
CN210487847U (zh) 一种取电电子式互感器
CN110112721B (zh) 一种直流配电网系统内部过电压防护系统与方法
Zielichowski et al. Influence of voltage transformers on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ground-fault protection system for unit-connected generator
JP5020054B2 (ja) 低電力保安器
JP3750279B2 (ja) タンク形避雷器
JPS61234014A (ja) トロイダル変圧器用過渡電圧保護装置
CN220325315U (zh) 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
JPH0677063A (ja) 耐雷対策用変圧器
CN216649234U (zh) 一种抑制配电变压器正、逆变换过电压的装置
CN117791886A (zh) 基于变压器电感补偿的架空地线静电取能装置
CN203747401U (zh) 一种配电变压器防雷保护装置
JPH0119561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