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84480U - 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84480U CN213384480U CN202021651727.3U CN202021651727U CN213384480U CN 213384480 U CN213384480 U CN 213384480U CN 202021651727 U CN202021651727 U CN 202021651727U CN 213384480 U CN213384480 U CN 2133844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oiler
- spring
- fin
- passive
- t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包括尾翼主体、伸缩翼板、侧翼、尾翼支撑破风管、尾翼隔板以及尾翼弹簧,所述尾翼主体的底面和伸缩翼板的底面均设有弧面,所述尾翼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内腔相贯通的开口,两片所述伸缩翼板的一端分别沿着位于左右两侧的开口伸入尾翼主体的内腔之中,所述伸缩翼板的另一端分别与侧翼相固定,所述侧翼的自由端向上偏斜从而与伸缩翼板间形成钝角夹角,所述尾翼隔板固定在尾翼主体的内腔中部,若干根所述尾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伸缩翼板和尾翼隔板相连接,所述尾翼支撑破风管的顶端固定在尾翼主体的底面中央,可兼顾跑车性能与节能,十分适用于高性能跑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扰流板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在高速行驶或转弯之时存在由于后轮轮胎抓地力变弱而造成的行驶稳定性变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通常会在车辆的后部设置空气扰流板。汽车扰流板又称为汽车尾翼,是指安装在轿车后箱盖上的类似倒装的飞机尾翼的部件,可改变经过车辆的空气流动,利用气流产生下压车辆的压力,从而提高后轮轮胎的抓地力。现有的汽车尾翼通常为电动控制展闭,而在纯电动的趋势下,省电又成了一项基本原则,如何能兼顾两者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可兼顾跑车性能与节能,十分适用于高性能跑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包括尾翼主体、伸缩翼板、侧翼、尾翼支撑破风管、尾翼隔板以及尾翼弹簧,所述尾翼主体的底面设有弧面,所述尾翼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内腔相贯通的开口,两片所述伸缩翼板的一端分别沿着位于左右两侧的开口伸入尾翼主体的内腔之中,所述伸缩翼板的另一端分别与侧翼相固定,所述侧翼的自由端向上偏斜从而与伸缩翼板间形成钝角夹角,所述尾翼隔板固定在尾翼主体的内腔中部,若干根所述尾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伸缩翼板和尾翼隔板相连接,所述尾翼支撑破风管的顶端固定在尾翼主体的底面中央。
作为优选,还包括主弹簧,所述主弹簧的底端固定在位于汽车尾部的T型凹槽的槽底,所述主弹簧的顶端与尾翼支撑破风管的底端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主弹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副弹簧,所述副弹簧的底端固定在T型凹槽的槽壁上,所述副弹簧的顶端分别尾翼支撑破风管的底端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尾翼支撑破风管的底端设有端块,所述主弹簧和副弹簧分别与端块相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主弹簧和副弹簧间形成夹角。
作为优选,所述夹角为锐角。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翼板的底面设有弧面。
作为优选,所述侧翼的底面设有弧面。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翼板伸入尾翼主体内的一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凸缘,所述开口的出口前后两侧处分别设有限制凸缘从开口处离开的内折边。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的宽度与伸缩翼板设有凸缘处的宽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飞机机翼的原理反向运用于汽车之中,利用扰流板上的折叠收缩区根据车速自动伸展或者收缩,调节面积大小,从而控制对汽车的下压力大小,可兼顾跑车性能与节能,十分适用于高性能跑车;通过配合设置主弹簧和副弹簧,可实现扰流板的无能耗自动升降功能;通过设置两根与主弹簧形成一定角度的副弹簧,在车速不快时往下拉,等车速加快后,起一定的支撑作用,防止扰流板快速缩回,再等到车速变慢后,又可协助主弹簧将扰尾翼支撑破风管撑起。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在展开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在展开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在折叠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在折叠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的第三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在汽车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尾翼主体、2-伸缩翼板、3-侧翼、4-尾翼支撑破风管、5-尾翼隔板、6-尾翼弹簧、7-主弹簧、8-副弹簧、9-T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包括尾翼主体1、伸缩翼板2、侧翼3、尾翼支撑破风管4、尾翼隔板5以及尾翼弹簧6,所述尾翼主体1的底面设有弧面,所述尾翼主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内腔相贯通的开口,两片所述伸缩翼板2的一端分别沿着位于左右两侧的开口伸入尾翼主体1的内腔之中,所述伸缩翼板2的另一端分别与侧翼3相固定,所述侧翼3的自由端向上偏斜从而与伸缩翼板2间形成钝角夹角,所述尾翼隔板5固定在尾翼主体1的内腔中部,若干根所述尾翼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伸缩翼板2和尾翼隔板5相连接,所述尾翼支撑破风管4的顶端固定在尾翼主体1的底面中央。
还包括主弹簧7,所述主弹簧7的底端固定在位于汽车尾部的T型凹槽9的槽底,所述主弹簧7的顶端与尾翼支撑破风管4的底端相连接。
所述主弹簧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副弹簧8,所述副弹簧8的底端固定在T型凹槽9的槽壁上,所述副弹簧8的顶端分别尾翼支撑破风管4的底端相连接。
所述尾翼支撑破风管4的底端设有端块,所述主弹簧7和副弹簧8分别与端块相固定。
所述主弹簧7和副弹簧8间形成夹角。
所述夹角为锐角。
所述伸缩翼板2的底面设有弧面。
所述侧翼3的底面设有弧面。
所述伸缩翼板2伸入尾翼主体1内的一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凸缘,所述开口的出口前后两侧处分别设有限制凸缘从开口处离开的内折边。
所述开口的宽度与伸缩翼板2设有凸缘处的宽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参阅图5,在汽车初始加速时,伸缩翼板2受若干根尾翼弹簧6的牵拉作用而收在尾翼主体1的内腔之中。此时,扰流板处于折叠状态,将小部分空气压力作用在汽车后轮上,但也不会很大地干扰汽车转向(在加速时,汽车本身就有“抬头”现象,故不能再多施压,不然前轮摩擦力过小会导致加速时的转向不足)。在这个状态下,主弹簧7起支撑作用,弹力向上,而两根副弹簧往下拉(主弹簧的弹力大于两根副弹簧的弹力之和)。
参阅图6,当车速在90km/h以上时,部分跑车因为后驱从而会导致转向过度。与此期间,气流在尾翼主体1和侧翼3周围产生大量的下压力,使其逐渐下降,导致副弹簧8对于尾翼支撑破风管4的作用力从下拉变为上推,因此扰流板会减缓下移速度并且需要更多压力才能继续下移。此时,扰流板的外侧空气流速明显大于内侧空气流速,产生巨大的向外拉力,将伸缩翼板2逐渐向外拉开,令扰流板获得更多的下压力,进而使跑车转向不足,与跑车的转向过度相中和,便于跑车更好地转向,亦可在120km/h的高速下为跑车在湿滑路段行驶增加轮胎摩擦力。
参阅图7,当车速在160km/h以上时,车辆处于接近极速的状态,扰流板产生巨量的下压力,使其滑动至车尾处并如图示样隐藏在T型凹槽9内,只留中间部分继续产生下压力,从而有效减小极速时所产生的巨量压力,使车辆极速得到保证。而此时,跑车自身的特制底盘与地面的流速也足以产生足够的压力来应对转向。
当车辆减速时,若干根尾翼弹簧6重新将伸缩翼板2收回在尾翼主体1的内腔之中,而主弹簧7和副弹簧8使扰流板重新回到车顶,完成一整套零耗能的尾翼系统。
其中,除弹簧外,扰流板通体采用高强度碳纤维材质。
本实用新型将飞机机翼的原理反向运用于汽车之中,利用扰流板上的折叠收缩区根据车速自动伸展或者收缩,调节面积大小,从而控制对汽车的下压力大小,可兼顾跑车性能与节能,十分适用于高性能跑车;通过配合设置主弹簧和副弹簧,可实现扰流板的无能耗自动升降功能;通过设置两根与主弹簧形成一定角度的副弹簧,在车速不快时往下拉,等车速加快后,起一定的支撑作用,防止扰流板快速缩回,再等到车速变慢后,又可协助主弹簧将扰尾翼支撑破风管撑起。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尾翼主体(1)、伸缩翼板(2)、侧翼(3)、尾翼支撑破风管(4)、尾翼隔板(5)以及尾翼弹簧(6),所述尾翼主体(1)的底面设有弧面,所述尾翼主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内腔相贯通的开口,两片所述伸缩翼板(2)的一端分别沿着位于左右两侧的开口伸入尾翼主体(1)的内腔之中,所述伸缩翼板(2)的另一端分别与侧翼(3)相固定,所述侧翼(3)的自由端向上偏斜从而与伸缩翼板(2)间形成钝角夹角,所述尾翼隔板(5)固定在尾翼主体(1)的内腔中部,若干根所述尾翼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伸缩翼板(2)和尾翼隔板(5)相连接,所述尾翼支撑破风管(4)的顶端固定在尾翼主体(1)的底面中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弹簧(7),所述主弹簧(7)的底端固定在位于汽车尾部的T型凹槽(9)的槽底,所述主弹簧(7)的顶端与尾翼支撑破风管(4)的底端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弹簧(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副弹簧(8),所述副弹簧(8)的底端固定在T型凹槽(9)的槽壁上,所述副弹簧(8)的顶端分别尾翼支撑破风管(4)的底端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支撑破风管(4)的底端设有端块,所述主弹簧(7)和副弹簧(8)分别与端块相固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弹簧(7)和副弹簧(8)间形成夹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锐角。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翼板(2)的底面设有弧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3)的底面设有弧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翼板(2)伸入尾翼主体(1)内的一端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凸缘,所述开口的出口前后两侧处分别设有限制凸缘从开口处离开的内折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宽度与伸缩翼板(2)设有凸缘处的宽度一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51727.3U CN213384480U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51727.3U CN213384480U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84480U true CN213384480U (zh) | 2021-06-08 |
Family
ID=76204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51727.3U Active CN213384480U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8448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08031A (zh) * | 2022-01-15 | 2022-04-29 | 西南交通大学 | 通过车外流场改善进行能量收集的汽车尾翼及汽车 |
-
2020
- 2020-08-11 CN CN202021651727.3U patent/CN2133844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08031A (zh) * | 2022-01-15 | 2022-04-29 | 西南交通大学 | 通过车外流场改善进行能量收集的汽车尾翼及汽车 |
CN114408031B (zh) * | 2022-01-15 | 2022-11-15 | 西南交通大学 | 通过车外流场改善进行能量收集的汽车尾翼及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40285B2 (en) | Vehicle airfoils for safety,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 |
US4511170A (en) | Aerodynamic device for land vehicles | |
EP2143625B1 (en) | Energy saving vehicle | |
CN107757733A (zh) | 一种可调节汽车四轮垂直载荷装置 | |
CN201220657Y (zh) | 基于空气动力的车辆刹车装置 | |
CN107380271A (zh) | 一种汽车高速行驶自适应调节气动升力装置 | |
CN101947981A (zh) | 机动车节能翼板 | |
CN213384480U (zh) | 一种被动式汽车尾部扰流板 | |
US20160339972A1 (en) | Streamlining stabilizers for the undersides of vehicles | |
CN104859730A (zh) | 一种汽车辅助转向空气动力学套件 | |
CN210555211U (zh) | 一种可调节汽车扰流板 | |
CN207579981U (zh) | 一种可调节汽车四轮垂直载荷装置 | |
CN104828154A (zh) | 一种可调式扰流板装置 | |
CN104843094A (zh) | 汽车下压力调节装置 | |
CN104908826A (zh) | 一种行车气流辅助调节装置 | |
CN104875795A (zh) | 一种车身后扩散器结构 | |
WO2011069354A1 (zh) | 一种用于交通运输车辆的助力装置 | |
CN105365717A (zh) | 一种可降低风阻的汽车扰流装置 | |
CN104828158A (zh) | 一种可调式扰流系统 | |
CN205220836U (zh) | 一种可降低汽车风阻的导流装置 | |
CN215826846U (zh) | 一种车辆降低风阻导流扰流装置 | |
CN201849546U (zh) | 机动车节能翼板 | |
CN104843095A (zh) | 一种变形尾翼系统 | |
CN204674688U (zh) | 一种用于汽车尾端的可调式阻风板 | |
CN1843828A (zh) | 轿车流线型补偿尾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