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84175U -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84175U
CN213384175U CN202022032879.1U CN202022032879U CN213384175U CN 213384175 U CN213384175 U CN 213384175U CN 202022032879 U CN202022032879 U CN 202022032879U CN 213384175 U CN213384175 U CN 213384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module
infrared distance
distance measuring
huma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328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玲
张金全
李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328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84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84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84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包括控制模块、A/D转换模块、红外测距传感器、开关电路和报警模块,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通过A/D转换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和报警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关电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开关电路,所述报警模块通过开关电路与电源电性连接,报警模块用于接收报警指令,并进行报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重卡防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重型卡车(简称“重卡”)为了满足不断升级的排放法规,整车尾气后处理器内部的载体、涂层技术也随之升级,升级后,各个零件中包含的铂、钯、铑等贵重金属含量也相应提高,尤其在国六阶段后处理成本更加高昂。由此而引发一些偷盗零部件的问题出现,对车主的使用以及车辆生产厂家的销售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针对后处理等重卡高价值零部件的防盗措施尚不完善,亟待提供防盗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通过设置红外测距传感器,对重卡的关键部件进行监控,在出现被盗等情况时,能够及时报警。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包括控制模块、A/D转换模块、红外测距传感器、开关电路和报警模块,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通过A/D转换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和报警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用于接收人体距离信息,并将感应到的人体距离信息发送至A/D转换模块。
所述A/D转换模块用于接收人体距离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人体距离信息转化为人体距离信号,然后将人体距离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A/D转换模块发出的人体距离信号,并对人体距离信号进行判断、筛选,在人体距离信号超过预设阈值时,向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指令。
所述开关电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开关电路。
所述报警模块通过开关电路与电源电性连接,报警模块用于接收报警指令,并进行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在车辆发动机转速不为零的条件下不工作,主要考虑到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底盘件被盗的概率极低;只有在车辆静止或者熄火状态下被盗的可能性大,故在车辆熄火的同时,报警装置启动,本实用新型中电源为常电,车辆中的蓄电池开关对该路用电不起作用,实现全天候、全时段的防盗监控。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可根据车辆底盘布置的不同,能够适应性调整传感器布置位置,实现平台化和模块化开发,通过设置红外测距传感器,利用红外测距传感器接收人体距离信息,并控制相应的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报警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和云端服务器,所述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通信模块与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报警指令,并向云端服务器发送偷盗信息。
进一步的,还包括终端,所述终端与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接收通信模块发送的偷盗信息,并将偷盗信息转发至终端,通过设置通信模块和云端服务器,利用通信模块和云端服务器向终端发送偷盗信息,便于车主及时了解零部件被盗情况,及时作出应变。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包括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第四红外传感器均连接于车辆底盘,通过设置多个红外测距传感器,将多个红外测距传感器布置于车辆底盘的不同位置,可以对底盘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同时,当其中一个红外测距传感器失灵时,其余红外测距传感器能够起到有效监控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重点监测后处理器被盗、燃油被盗等过程中产生的人体距离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和闪光灯,当报警模块接收到报警指令后,蜂鸣器进行声音报警,闪光灯进行闪光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模块首次接收到报警指令时,发出短时报警,在10s内,报警模块再次接受到报警指令时,发出长时报警,同时触发通信模块,将偷盗信息发送至终端。
进一步的,布置于车辆底盘的若干红外测距传感器开始持续实时采集人体距离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收到人体距离信号后,与提前设定的试验数据进行阈值判断,当达到报警条件后,驱动闪光灯和蜂鸣器进行声光报警,同步上传云端远程推送至客户终端;当未达到报警条件时,系统持续采集信号,不报警。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路均为现有技术,此处直接转用。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为智能手机。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的型号为MC9S12DG256。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型号为BS312。
进一步的,所述A/D转换模块的型号为AD7810。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采用GSM/GPRS无线通信网络。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的型号为SIM7600C。
进一步的,所述蜂鸣器的型号为CY-12055。
进一步的,所述闪光灯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型号为SMD08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红外测距传感器,利用红外测距传感器接收人体距离信息,并控制相应的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报警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和云端服务器,所述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信模块和云端服务器,利用通信模块和云端服务器向终端发送偷盗信息,便于车主及时了解零部件被盗情况,及时作出应变。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红外测距传感器,将多个红外测距传感器布置于车辆底盘的不同位置,可以对底盘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包括控制模块、A/D转换模块、红外测距传感器、开关电路和报警模块,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通过A/D转换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和报警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用于接收人体距离信息,并将感应到的人体距离信息发送至A/D转换模块。
所述A/D转换模块用于接收人体距离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人体距离信息转化为人体距离信号,然后将人体距离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A/D转换模块发出的人体距离信号,并对人体距离信号进行判断、筛选,在人体距离信号超过预设阈值时,向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指令。
所述开关电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开关电路。
所述报警模块通过开关电路与电源电性连接,报警模块用于接收报警指令,并进行报警。
所述报警装置在车辆发动机转速不为零的条件下不工作,主要考虑到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底盘件被盗的概率极低;只有在车辆静止或者熄火状态下被盗的可能性大,故在车辆熄火的同时,报警装置启动,本实用新型中电源为常电,车辆中的蓄电池开关对该路用电不起作用,实现全天候、全时段的防盗监控。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包括控制模块、A/D转换模块、红外测距传感器、开关电路和报警模块,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通过A/D转换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和报警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用于接收人体距离信息,并将感应到的人体距离信息发送至A/D转换模块。
所述A/D转换模块用于接收人体距离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人体距离信息转化为人体距离信号,然后将人体距离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A/D转换模块发出的人体距离信号,并对人体距离信号进行判断、筛选,在人体距离信号超过预设阈值时,向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指令。
所述开关电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开关电路。
所述报警模块通过开关电路与电源电性连接,报警模块用于接收报警指令,并进行报警。
所述报警装置在车辆发动机转速不为零的条件下不工作,主要考虑到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底盘件被盗的概率极低;只有在车辆静止或者熄火状态下被盗的可能性大,故在车辆熄火的同时,报警装置启动,本实用新型中电源为常电,车辆中的蓄电池开关对该路用电不起作用,实现全天候、全时段的防盗监控。
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可根据车辆底盘布置的不同,能够适应性调整传感器布置位置,实现平台化和模块化开发,通过设置红外测距传感器,利用红外测距传感器接收人体距离信息,并控制相应的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报警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和云端服务器,所述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通信模块与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报警指令,并向云端服务器发送偷盗信息。
还包括终端,所述终端与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接收通信模块发送的偷盗信息,并将偷盗信息转发至终端,通过设置通信模块和云端服务器,利用通信模块和云端服务器向终端发送偷盗信息,便于车主及时了解零部件被盗情况,及时作出应变。
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包括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第四红外传感器均连接于车辆底盘,通过设置多个红外测距传感器,将多个红外测距传感器布置于车辆底盘的不同位置,可以对底盘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同时,当其中一个红外测距传感器失灵时,其余红外测距传感器能够起到有效监控作用。
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重点监测后处理器被盗、燃油被盗等过程中产生的人体距离信息。
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和闪光灯,当报警模块接收到报警指令后,蜂鸣器进行声音报警,闪光灯进行闪光报警。
所述报警模块首次接收到报警指令时,发出短时报警,在10s内,报警模块再次接受到报警指令时,发出长时报警,同时触发通信模块,将偷盗信息发送至终端。
布置于车辆底盘的若干红外测距传感器开始持续实时采集人体距离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收到人体距离信号后,与提前设定的试验数据进行阈值判断,当达到报警条件后,驱动闪光灯和蜂鸣器进行声光报警,同步上传云端远程推送至客户终端;当未达到报警条件时,系统持续采集信号,不报警。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路均为现有技术,此处直接转用。
所述终端为智能手机。
所述控制模块的型号为MC9S12DG256。
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型号为BS312。
所述A/D转换模块的型号为AD7810。
所述通信模块采用GSM/GPRS无线通信网络。
所述通信模块的型号为SIM7600C。
所述蜂鸣器的型号为CY-12055。
所述闪光灯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型号为SMD0805。
具体工作原理: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开关电路断开,此时报警模块与电源断开,报警模块不工作,当控制模块感应到车辆熄火后,控制开关电路接通,此时报警模块通电,整个报警装置开始工作,当红外传感器接收到人体距离信息时,将人体距离信息通过A/D转换模块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接收到的人体距离信号进行分析,当人体距离信号第一次超过阈值时,触发报警模块进行短时报警,在短时报警后的10秒内,再次有人体距离信号超过阈值是,触发报警模块进行长时报警,并通过通信模块将偷盗信息发送至云端和终端。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A/D转换模块、红外测距传感器、开关电路和报警模块,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通过A/D转换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和报警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用于接收人体距离信息,并将感应到的人体距离信息发送至A/D转换模块;
所述A/D转换模块用于接收人体距离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人体距离信息转化为人体距离信号,然后将人体距离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A/D转换模块发出的人体距离信号,并对人体距离信号进行判断、筛选,在人体距离信号超过预设阈值时,向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指令;
所述开关电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开关电路;
所述报警模块通过开关电路与电源电性连接,报警模块用于接收报警指令,并进行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模块和云端服务器,所述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通信模块与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报警指令,并向云端服务器发送偷盗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终端,所述终端与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接收通信模块发送的偷盗信息,并将偷盗信息转发至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包括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第四红外传感器均连接于车辆底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和闪光灯,当报警模块接收到报警指令后,蜂鸣器进行声音报警,闪光灯进行闪光报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型号为MC9S12DG25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型号为BS31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采用GSM/GPRS无线通信网络。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的型号为SIM7600C。
CN202022032879.1U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 Active CN213384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2879.1U CN213384175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2879.1U CN213384175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84175U true CN213384175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7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32879.1U Active CN213384175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841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98943U (zh) 一种基于gps的汽车防盗装置
CN201530359U (zh) 指纹识别防疲劳驾驶的gps监控通信系统
CN202231750U (zh) 基于蓝牙采集的车载远程智能诊断终端
CN109263590A (zh) 一种多信息融合的车载安全报警系统
CN1987948A (zh) 汽车加速度监控防盗报警系统
CN204978962U (zh) 电动车防盗智能终端及电动车防盗系统
CN105303736A (zh) 一种井盖防盗跟踪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01865A (zh) 车辆综合预警报警系统及其方法
CN104828015A (zh) 基于网络和传感器的车载智能应急启动电源防盗终端
CN207833655U (zh) 汽车火灾探测报警器
CN101996428A (zh) 基于通信网络的车辆监控系统
CN110578590A (zh) 一种在用车工程机械尾气黑烟净化监控系统
CN213384175U (zh) 一种基于红外测距原理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
CN203805845U (zh) 车辆轮胎防盗系统
CN206906607U (zh) 一种车载设备防拆感应装置
CN201804422U (zh) 智能无线传输视频汽车防盗器
CN203438757U (zh) 一种车胎防盗报警装置
CN203805846U (zh) 一种汽车防盗装置及系统
CN213384176U (zh) 一种基于振动传感器的重卡防盗报警装置
CN205468945U (zh) 一种设有远程防盗系统的叉车
CN207997838U (zh) 一种车轮防盗系统
CN102529602A (zh) 一种车辆及其轮胎防盗方法
CN201863799U (zh) 汽车预警装置
CN103507750A (zh) 短信远程遥控防盗装置及其防盗方法
CN209247873U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静态电流检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