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64844U - 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64844U
CN213364844U CN202021427342.9U CN202021427342U CN213364844U CN 213364844 U CN213364844 U CN 213364844U CN 202021427342 U CN202021427342 U CN 202021427342U CN 213364844 U CN213364844 U CN 213364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ody
fixedly connected
groove
optical fibe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273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勇
彭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angkuog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angkuog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angkuog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angkuog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273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64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64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64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呈圆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底部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底座的顶部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齿条相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移动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环体,所述下环体的顶部一侧转动连接有相配合的上环体。本实用新型中,整个结构通过设置的环体结构公转与自转,即可实现便捷稳定均匀的光纤绕制工作,结构连接稳定,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极大的节省了劳动力的同时,也提升了绕制操作效率,具有很好的结构使用便捷性与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
背景技术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中的检测核心部件为传感环圈,在测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光纤环的绕制,对于系统光性能指标和可靠性影响重大,根据现有申请号为CN201420275634.3一种光纤自动缠绕机及光纤传感环圈绕制装置,其内容中通过步进电机驱动原始光纤盘带动光纤进行绕转形成麻花式光纤后,在通过人工操作将光纤绕制到石英圆环体结构上,后续采用的人工绕制方式,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进行往复不同的拉扯绕制工作,费时费力,极大的浪费了人工体力,操作不够灵活便捷,极大的影响了绕制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呈圆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底部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底座的顶部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齿条相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移动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环体,所述下环体的顶部一侧转动连接有相配合的上环体,且下环体内表面设置有活动块,所述下环体与上环体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内槽,两个所述第一内槽内均设置有相互对接的第二齿条,所述活动块内设置有第二内槽,所述第二内槽内转动连接有与两个第二齿条相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上环体与下环体之间设置有石英圆环体,所述石英圆环体的直径尺寸与第一凹槽相对应,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与石英圆环体相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呈方形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四侧均设置有电动推杆,相邻的两个所述电动推杆之间夹角为90°,四个所述电动推杆的驱动端均固定连接有与石英圆环体相嵌套配合的卡紧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移动座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驱动端与第一齿轮的中心轴相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环体的顶部一侧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上环体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卡槽相嵌套配合的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活动块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驱动端与第二齿轮的中心轴相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且活动块的外表面远离第二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牵引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环体与上环体的外表面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滑槽,所述活动块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滑槽相嵌套配合的限位滑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顶部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均匀分布设置有四个红外感应器,四个所述红外感应器与四个卡紧块之间为相互交错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通过将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的一端连接到牵引环上,配合活动块结构与环体结构的配合,即可绕石英圆环体进行定位光纤转动绕制工作,通过移动座结构带动环体结构进行公转移动,即可对石英圆环体进行均匀的循环光纤绕制工作,通过四个电动推杆驱动卡紧块卡接在石英圆环体内表面即可将圆环进行定位固定,保证结构可以稳定进行光纤的绕制工作,配合控制器与红外感应器的设置,在移动座移动到一个位置的红外感应器时,系统自动控制电动推杆带动移动座后面位置的卡紧块将石英圆环体卡紧,同时打开移动座移动路径上的下一个卡紧块,以保证环体结构可以稳定的绕石英圆环体转动,通过结构的公转与自转,即可实现便捷稳定均匀的光纤绕制工作,结构连接稳定,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极大的节省了劳动力的同时,也提升了绕制操作效率,具有很好的结构使用便捷性与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的第一凹槽位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的环体结构位置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的活动块位置截面图。
图例说明:
1、底座;2、第一凹槽;3、第一齿条;4、移动座;5、第二凹槽;6、第一齿轮;7、第一电机;8、支撑柱;9、下环体;10、上环体;11、卡槽;12、卡块;13、活动块;14、第一内槽;15、第二齿条;16、第二内槽;17、第二齿轮;18、第二电机;19、牵引环;20、限位滑块;21、限位滑槽;22、石英圆环体;23、固定柱;24、固定块;25、电动推杆;26、卡紧块;27、红外感应器;2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呈圆形的第一凹槽2,第一凹槽2内壁底部设置有第一齿条3,底座1的顶部与第一凹槽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移动座4,移动座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5,第二凹槽5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齿条3相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6,移动座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支撑柱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环体9,下环体9的顶部一侧转动连接有相配合的上环体10,且下环体9内表面设置有活动块13,下环体9与上环体10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内槽14,两个第一内槽14内均设置有相互对接的第二齿条15,活动块13内设置有第二内槽16,第二内槽16内转动连接有与两个第二齿条15相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17,上环体10与下环体9之间设置有石英圆环体22,石英圆环体22的直径尺寸与第一凹槽2相对应,底座1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3,固定柱23的顶部与石英圆环体22相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呈方形的固定块24,固定块24的外表面四侧均设置有电动推杆25,相邻的两个电动推杆25之间夹角为90°,四个电动推杆25的驱动端均固定连接有与石英圆环体22相嵌套配合的卡紧块26。
移动座4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驱动端与第一齿轮6的中心轴相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驱动第一齿轮6转动,可以通过齿轮与齿条结构带动移动座4移动,从而可以带动环体结构移动,实现环体的公转,能够方便进行光纤的循环绕制工作;下环体9的顶部一侧位置设置有卡槽11,上环体10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卡槽11相嵌套配合的卡块12,通过结构的设置可以保证环体结构既可以稳定连接,也可以方便打开;活动块13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驱动端与第二齿轮17的中心轴相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18,且活动块13的外表面远离第二电机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牵引环19,第二电机18驱动第二齿轮17转动,通过齿轮齿条结构的配合,可以实现活动块13在环体结构内转动,将光纤接到牵引环19上,配合结构即可带动光纤的绕制工作;下环体9与上环体10的外表面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滑槽21,活动块13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滑槽21相嵌套配合的限位滑块20,通过限位结构的设置可以保证整体结构能够稳定运行;底座1的顶部与第一凹槽2相对应的位置均匀分布设置有四个红外感应器27,四个红外感应器27与四个卡紧块26之间为相互交错设置,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28,通过红外感应器27与控制器28的配合可以方便打开对应位置的卡紧结构,方便保证结构可以稳定运行,控制器28的型号可以为STM32。
工作原理:在使用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时,转动打开上环体10,将石英圆环体22放置进入环体内并关闭上环体10,使卡槽11与卡块12相嵌套配合,启动四个电动推杆25,四个电动推杆25推动四个卡紧块26将石英圆环体22卡紧,卡紧定位完成后驱动移动座4路径上的下一个位置的电动推杆25,将该位置的卡紧块26打开,通过另外三个卡紧块26可以保证石英圆环体22的稳定定位,将卷好的螺旋高双折射光纤接到牵引环19上,启动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18驱动第二齿轮17转动,第二齿轮17则在第二齿条15上移动,使第二齿轮17带动活动块13进行绕转,即可带动光纤在石英圆环体22上转动绕制,启动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驱动第一齿轮6转动,第一齿轮6则在第一齿条3上移动,即可带动移动座4移动,移动座4则带动环体结构移动,即可带动光纤自动在石英圆环体22上均匀往复的绕制工作,当移动座4移动遮挡住一个红外感应器27时,配合控制器28即可自动关闭上一个位置的卡紧块26与打开下一个位置的卡紧块26,能够保证结构可以稳定绕转运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呈圆形的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内壁底部设置有第一齿条(3),所述底座(1)的顶部与第一凹槽(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移动座(4),所述移动座(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5),所述第二凹槽(5)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齿条(3)相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6),所述移动座(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所述支撑柱(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环体(9),所述下环体(9)的顶部一侧转动连接有相配合的上环体(10),且下环体(9)内表面设置有活动块(13),所述下环体(9)与上环体(10)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内槽(14),两个所述第一内槽(14)内均设置有相互对接的第二齿条(15),所述活动块(13)内设置有第二内槽(16),所述第二内槽(16)内转动连接有与两个第二齿条(15)相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17),所述上环体(10)与下环体(9)之间设置有石英圆环体(22),所述石英圆环体(22)的直径尺寸与第一凹槽(2)相对应,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3),所述固定柱(23)的顶部与石英圆环体(22)相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呈方形的固定块(24),所述固定块(24)的外表面四侧均设置有电动推杆(25),相邻的两个所述电动推杆(25)之间夹角为90°,四个所述电动推杆(25)的驱动端均固定连接有与石英圆环体(22)相嵌套配合的卡紧块(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4)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驱动端与第一齿轮(6)的中心轴相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环体(9)的顶部一侧位置设置有卡槽(11),所述上环体(10)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卡槽(11)相嵌套配合的卡块(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13)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驱动端与第二齿轮(17)的中心轴相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18),且活动块(13)的外表面远离第二电机(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牵引环(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环体(9)与上环体(10)的外表面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滑槽(21),所述活动块(13)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滑槽(21)相嵌套配合的限位滑块(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与第一凹槽(2)相对应的位置均匀分布设置有四个红外感应器(27),四个所述红外感应器(27)与四个卡紧块(26)之间为相互交错设置,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28)。
CN202021427342.9U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 Active CN213364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27342.9U CN213364844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27342.9U CN213364844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64844U true CN213364844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40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27342.9U Active CN213364844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648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9818B (zh) 一种电机转子的全自动线圈绕制方法
CN114800138B (zh) 一种塑料管材生产用智能打磨设备
CN111360645B (zh) 一种建筑材料打磨装置
CN206595146U (zh) 一种三角立体卷铁芯绕制线圈用夹具、箔绕机及绕线机
CN210188922U (zh) 一种连接焊接自动对位装置
CN208391514U (zh) 一种夹具单元
CN213364844U (zh) 一种螺旋高双折射光纤绕制装置
CN209871957U (zh) 一种废光纤收集装置
CN116275513B (zh) 一种多方向多角度型的激光焊接设备
CN115947219B (zh) 一种纺纱车间吊装转运装置
CN210193052U (zh) 一种自动整线装置
CN217437265U (zh) 一种用于自动卷材的收卷机构
CN113441797A (zh) 一种管材连接件具有内外螺纹抛光功能的加工设备
CN209102018U (zh) 计算机实验结果扫描检测仪
CN220162163U (zh) 一种零部件打磨用夹具
CN207275053U (zh) 膜丝自动捆绑、捆绑切割及膜丝套筒固定装置
CN212923890U (zh) 一种新型电缆生产缠绕设备
CN213476299U (zh) 一种带自动补充纱锭功能的缝纫机
CN218022298U (zh) 用于滴眼剂的高精度灌装泵
CN213326058U (zh) 一种自动化卷绕机
CN109397008A (zh) 一种新型镜片数控切割机及控制方法
CN219275347U (zh) 一种用于转轴抛光打磨装置
CN215280682U (zh) 一种适用性强的自动化焊接变位机
CN210973306U (zh) 一种可调节的光纤放线装置
CN217777030U (zh) 一种关节式机械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