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62585U -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62585U
CN213362585U CN202020102544.XU CN202020102544U CN213362585U CN 213362585 U CN213362585 U CN 213362585U CN 202020102544 U CN202020102544 U CN 202020102544U CN 213362585 U CN213362585 U CN 213362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top
gas
heat
combustion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025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添翼
王颖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Luo Dan United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Luo Dan United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Luo Dan United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Luo Dan United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0254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62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62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62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灶具的燃烧区域位于导热面板下方,锅具直接放置在导热面板上,燃烧器燃烧产生的红外热能经导热面板将热能传递给锅具实现其加热。使得灶具上表面变更整洁、方便清洁、小火和微火抗风性能更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锅具放置在架高的锅架上不稳定的缺陷,燃烧更为稳定。而且,一方面立臂上的风机运行时吸排食物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另一方面,同一个风机运行还能产生气动作用,促进燃烧腔内燃烧产生的热烟气被吸入立臂内进而与从吸油烟口吸入的含油烟的气流一起排出,不但能够吸排、处理净化油烟,还能够促进封闭式燃烧器燃烧时的空气对流循环,使燃烧更加充分,实现了一机多效。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居住环境的改善,开放式厨房的出现,消费者对使用外形美观、方便、安全、易清洁、空间利用率高尤其是平面面积利用率高的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开放式厨房的出现和城市居住建筑密度提高,对能进行油烟净化处理的产品也是迫在眉睫。
但目前灶具基本上都是采用外置式燃烧及外置式锅支架,外形不美观、使用不方便、不易清洁、放锅不稳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样还有空间利用率不高尤其是平面面积利用不率高等诸多问题没能有效解决,加上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灶具和吸排油烟机基本上是采取分离设计。虽然在近些年有一些集成灶具的出现,但是仍然采用敞开式燃烧加热和外置式锅支架,随着整体式厨房设计理念推广,集成灶采用独立模块设计,无法适应整体式厨房美学设计的需要,在一二线城市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加之市面上的吸排油烟机和集成灶都没有采用油烟净化处理技术,油烟直接排向室外,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样灶具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热效率不高、燃烧过程中所述产生的废气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全部排放在室内,小火、微火的抗风性能比较弱,现有的燃气炉锅支架放锅也不是很稳定,同时现有燃气炉不方便清洁,尤其是锅支架和盛液盘清洁起来更为困难。此外,现有灶具上的锅支架占用了燃气炉的整个平面面积,对平面空间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尤其是现代城市呈现出大城市小空间的居住环境,对室内每平方米的空间利用显得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用新型人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以解决前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包括:灶具本体、立臂、封闭式燃气灶,所述封闭式燃气灶安装在所述灶具本体上,所述封闭式燃气灶包括导热面板、燃烧器和隔热导流装置,所述隔热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燃烧器的外围,所述导热面板设置在所述隔热导流装置的顶部并与所述隔热导流装置形成燃烧腔,所述燃烧器的燃烧面层位于所述燃烧腔内;
所述立臂相对于所述灶具本体向上延伸,所述立臂在所述导热面板的上方设置有吸油烟口,所述立臂上设置有风机和排油烟通道,所述排油烟通道连通所述吸油烟口;
所述灶具本体上设置有热烟气排放管道,所述热烟气排放管道连通所述燃烧腔,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排油烟通道上,使所述风机启动时在所述吸油烟口形成负压吸入油烟,以及还在所述燃烧腔形成负压吸入热烟气、使热烟气向上流动到所述排油烟通道内;
优选地,所述隔热导流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所述燃烧腔内的热烟气的排气口,所述热烟气排放管道通过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燃烧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油烟通道内设置有油烟过滤组件;
优选地,所述油烟过滤组件包括一次性油烟过滤耗材;进一步优选,包括片状的一次性油烟过滤耗材;
优选地,所述油烟过滤组件包括带状运动型过滤装置;进一步优选,带状运动型过滤装置呈卷绕体或叠合体;
优选地,所述油烟过滤组件包括油烟过滤板;进一步优选,油烟过滤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排油烟通道内。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立臂设置在所述灶具本体上并相对于所述导热面板竖直向上延伸,所述排油烟通道沿所述立臂延伸并与所述热烟气排放管道连接,所述立臂的上部相对于所述立臂的下部向前突出,所述吸油烟口设置在所述立臂的下部的立面和/或所述立臂的上部的底面,所述立臂两侧分别设置有侧臂,所述侧臂相对于所述立臂向前延伸、且相对于所述导热面板向上延伸。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立臂的上部设置有烤箱、蒸箱、调料存放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调料存放系统包括自动供料系统;
优选地,所述调料存放系统包括手控调料盒;
优选地,所述调料存放系统包括按压式调料盒;
优选地,所述调料存放系统包括计量型调料盒。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一个所述侧臂内形成有补氧通道,所述补氧通道的一端连通外界大气、另一端连通所述灶具本体内部,以向所述燃烧器补充新鲜空气;
优选地,所述侧臂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接油盒,所述接油盒穿过所述侧臂并伸入所述立臂内,用于收集所述立臂内的油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一个所述侧臂上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灶具本体或所述立臂上设置有燃气调节控制阀体,所述调节旋钮由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旋钮,所述燃气调节控制阀体通过燃气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燃烧器,用于控制所述燃烧器的火力大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软轴传动机构,所述软轴传动机构包括调节旋钮和软轴,所述调节旋钮通过所述软轴传动连接,进一步优选,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软轴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进一步优选,所述软轴包括软轴本体和轴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封闭式燃气灶还包括阻挡分流组件,所述阻挡分流组件设置在所述燃烧腔内且位于所述燃烧器的燃烧面层的外围,用于对扩散到所述阻挡分流组件处的热烟气进行阻挡和分流;所述排气口在所述隔热导流装置的位于所述阻挡分流组件外围的区域,所述阻挡分流组件与所述隔热导流装置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排烟通道,用于将被所述阻挡分流组件阻挡和分流后的热烟气引导到所述排气口;
优选地,所述隔热导流装置包括底壁和环形侧壁,所述底壁设置在所述燃烧器外围且正对所述导热面板,使所述燃烧器燃烧产生的热烟气由所述导热面板和所述底壁之间形成的间距向外围扩散,所述环形侧壁的顶部对接所述导热面板,所述环形侧壁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壁;进一步优选,所述底壁和所述环形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热烟气排放管道上设置有蓄热腔体,所述蓄热腔体的顶部也包括导热面板以输出所述蓄热腔体内的热能;
优选地,所述补氧管道具有支管连通所述蓄热腔体,使燃烧产生的热烟气进到蓄热腔体与从补氧管道进入蓄热腔体的新鲜空气进行混合降温,再经所述热烟气排放管道排出;
优选地,所述蓄热腔体内也设置有阻挡分流组件;
优选地,所述蓄热腔体为一个或多个。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阻挡分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燃烧器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一道阻挡分流环,或者包括设置在所述燃烧器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类型相同或不同的多道阻挡分流环。其中,所述阻挡分流环呈完整的环形或具有敞开的缺口的不完整环形。
所述阻挡分流环围绕所述燃烧器设置,所述阻挡分流环上具有多个气体分流引导通道,使热烟气被所述阻挡分流环阻挡产生湍流、且经多个所述气体分流引导通道分流后进入所述排烟通道;
优选地,所述阻挡分流环配置为具有导热特性,优选地,所述阻挡分流环的顶部对接所述导热面板;
优选地,所述隔热导流装置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阻挡分流环的顶部与所述导热面板压紧的弹簧;
优选地,所述隔热导流装置和所述灶具本体之间设置有弹簧,用于将所述隔热导流装置与所述导热面板压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阻挡分流环包括翅片形阻挡分流环,所述翅片形阻挡分流环包括多个翅片,各所述翅片沿环形方向分布,各所述翅片之间的间隙分别形成所述气体分流引导通道,使热烟气碰撞翅片时,被所述翅片阻挡产生湍流、且经多个所述气体分流引导通道分流后进入所述排烟通道;
优选地,所述翅片包括导热翅片;
优选地,所述翅片形阻挡分流环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连接各所述翅片的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环形连接部,各所述翅片分别连接所述环形连接部。其中,所述环形连接部呈完整的环形或具有敞开的缺口的不完整环形。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导热连接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阻挡分流环包括带状阻挡分流环,其中,所述带状阻挡分流环呈完整的环形或具有敞开的缺口的不完整环形。所述带状阻挡分流环的带体上开设有多个过气通孔,使热烟气碰撞所述带状阻挡分流环的带体时,被所述带状阻挡分流环的带体阻挡产生湍流、且经多个所述过气通孔分流后进入所述排烟通道。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阻挡分流环包括带状阻挡分流环,所述带状阻挡分流环包括环形波纹带,所述环形波纹带的波纹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气体分流引导通道,使热烟气碰撞所述环形波纹带的带体时,被所述环形波纹带的带体阻挡产生湍流、且经多个所述气体分流引导通道分流后进入所述排烟通道。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封闭式燃气灶的旁侧还设置有包括电炉、敞开式燃气灶、电气混合炉具中的一种或多种灶具。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燃烧器、所述风机的启闭和/或运行参数,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用户指令获取单元,优选为按键式、旋钮式、触控式、语音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主控单元,用于接收解析用户指令,并发出对应的执行指令给所述燃烧器、所述风机;
优选地,还包括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用户指令和/或所述燃烧器、所述风机的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物联网模块,用于与所述主控单元和/或灶具以外的家居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优选地,还包括人脸识别系统和/或指纹识别系统,用于验证用户身份是否合格,若合格则用户能够操作所述灶具;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互联移屏和分屏显示系统。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灶具的燃烧区域位于导热面板下方,锅具直接放置在导热面板上,燃烧器燃烧产生的红外热能经导热面板将热能传递给锅具实现其加热。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取消现有暴露在灶具上表面的锅支架,使得灶具上表面变得整洁、方便清洁、小火和微火抗风性能更强。另一方面在烹饪菜肴的过程中锅具能够平整的放置在导热面板上,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锅具放置在架高的锅架上不稳定的缺陷,杜绝不安全的事故发生。由于无需锅支架,不再占用面板表面的空间,当用户不使用燃烧器加热烹饪菜肴时,面板表面空间能够供用户进行其它用途,例如放置厨房设备或者在面板区域处理食材等。而且,灶具上表面更为整洁、表面平整,使得整台灶具和面板更容易清洁。
同时,燃烧器、底壁、环形侧壁,由于燃烧器位于导热面板下方,与现有技术中的露天开放式燃烧相比,燃烧区域不受空气中的风力等影响,燃烧更为稳定,尤其是在小火、微火时燃烧更为稳定和更加安全。
更突出的有益效果还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立臂设置在灶具本体上,立臂在导热面板的上方设置有吸油烟口,立臂内部设置有风机和排油烟通道,排油烟通道连通吸油烟口,隔热导流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排出燃烧腔内的热烟气的排气口,热烟气排放管道的一端连通排气口、另一端连通排油烟通道,风机设置在排油烟通道上,以在吸油烟口形成负压吸入油烟,以及还在排气口形成负压吸入热烟气、使热烟气向上流动到排油烟通道内。因此,一方面立臂上的风机运行时吸排食物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另一方面,同一个风机运行还能产生气动作用,促进燃烧腔内燃烧产生的热烟气被吸入立臂内进而与从吸油烟口吸入的含油烟的气流一起排出,不但能够吸排、处理净化油烟,还能够促进封闭式燃烧器燃烧时的空气对流循环,使燃烧更加充分,实现了一机多效。
进一步地,阻挡分流组件设置对扩散到阻挡分流组件处的热烟气进行阻挡和分流,使得,燃烧器燃烧产生的高温热烟气在从燃烧器的燃烧面流向排气口的过程中,阻挡分流组件对热烟气产生阻流和分流作用,使得热烟气流向排气口的过程被迟滞并形成湍流效应,使得热烟气更持久的接触导热面板和/或阻挡分流组件以充分释放传递热能,以及形成湍流效应的热烟气和辐射的红外线在间距内反复折射进而从导热面板定向向外辐射传递热能,进而显著提升导热面板上方的红外热能辐射效应,显著提升了全封闭灶具的热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灶具的第一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一种灶具的第二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1中一种灶具的爆炸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封闭式燃气灶的部分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一种灶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1中封闭式燃气灶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1中另一种灶具的爆炸图;
图8是实施例1中阻挡分流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中油烟过滤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2中灶具的空气循环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中阻挡分流组件的第一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3中阻挡分流组件的第二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4中阻挡分流组件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5中一种灶具的立体图;
图15是实施例6中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7中一种灶具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灶具本体;2-导热面板;3-立臂;4-风机;5-显示屏;6-控制系统;7-补氧通道;8、9-侧壁;10-拢烟区;11、20-吸油烟口;12-接油盒;13-隔热导流装置;14-阻挡分流组件;15-燃烧器;16-燃气输送管道;17-燃气调节控制阀体;18-排气口;19-排烟通道; 21-热烟气排放管道;22-排油烟通道;23-热烟气;24-油烟;25-烤箱;29-带状阻挡分流环;291-波纹;292-间隙;61-翅片;62-气体分流引导通道;63-连接部;64、65-安装孔; 28-蓄热腔;30-敞开式燃气灶;1311、1322-金属层;1312、1323-隔热材料层;1313、 1321-真空层;41-软轴本体;42-软轴套;43-复位弹簧;44-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实用新型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包括:灶具本体1、立臂3、封闭式燃气灶,封闭式燃气灶安装在灶具本体1上,封闭式燃气灶包括导热面板2、燃烧器15和隔热导流装置13,隔热导流装置13设置在燃烧器15的外围,导热面板2设置在隔热导流装置13的顶部并与隔热导流装置13形成燃烧腔,燃烧器15的燃烧面层位于燃烧腔内。其中,燃烧器15引入燃气并与空气进行混合后燃烧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进行释放。作为一种优选的燃烧器15,其至少包括燃气进气管、空气进气管、混合腔室和燃烧面层,进一步优选,燃烧面层具有金属\或陶瓷多孔载体,燃气和空气在混合腔室内进行混合后,在金属\或陶瓷多孔载体表面燃烧并主要以红外辐射的方式释放热能。
其中,导热面板2用于传递燃烧器15燃烧释放的红外热能。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热面板2为定向导热面板2,使红外线沿从间距内穿透导热面板2向外辐射的方向导热并辐射,但并不沿导热面板2自身的延伸方向传导。因此,当灶具在使用时,导热面板2位于燃烧器15上方的区域为高温区,其它区域的温度并不显著升高。与现有技术中金属面板下方燃烧器15燃烧时整个面板被加热相比,本实施例具有显著的进步,热量被集中在燃烧区上方,热效率更高,且防止面板其它区域产生不必要的升温,可防止烫伤用户以及使得面板其它区域可作为其它用途使用。优选地,导热面板2包括定向导热微晶面板。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灶具本体1顶部为上壳体或顶部面板,上壳体或顶部面板上具有开口用于嵌入导热面板2。上壳体或顶部面板具有非导热特性,或者上壳体或顶部面板虽然具有导热特性、但上壳体或顶部面板与导热面板2之间通过非导热材料隔开。
其中,对于定向导热面板2,沿从内至外的方向向导热面上的锅具定向输送热能,沿导热面板22自身延展方向为热阻隔。第一种优选实施例是,导热面板2包括定向导热微晶板。第二种优选实施例是,导热面板22包括具有定向导热功能材料制成的导热面板2;第三种优选实施例是,导热面板22包括多层相互叠合的定向导热微晶板。第四种优选实施例是,导热面板2包括一层以上的定向导热微晶板和金属板材相互叠合形成的导热面板2。
其中,立臂3相对于灶具本体1向上延伸,立臂3在导热面板2的上方设置有吸油烟口11、20,立臂3上设置有风机4和排油烟通道22,排油烟通道22连通吸油烟口 11、20。
隔热导流装置13上设置有用于排出燃烧腔内的热烟气的排气口18,排气口18通过热烟气排放管道21连通排油烟通道22,风机4设置在排油烟通道22上,以在吸油烟口11、20形成负压吸入油烟24,以及还在排气口18形成负压吸入热烟气23、使热烟气23向上流动到排油烟通道22内。
优选地,隔热导流装置13包括底壁和环形侧壁,底壁设置在燃烧器15外围且正对导热面板2,使燃烧器15燃烧产生的热烟气由导热面板2和底壁之间形成的间距向外围扩散,环形侧壁的顶部对接导热面板2,环形侧壁的底部连接底壁;进一步优选,底壁和环形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施例中,环形侧壁为一层或多层设立在底壁上,阻止热烟气向外泄漏。本实施例中,底壁为一层或多层设立在燃烧器15的周围,防止间距内的热能向外扩散。
本实施例中,底壁、环形侧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隔热保温功能,以下为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种,底壁和/或环形侧壁由隔热隔热材料制成。第二种,底壁和/或环形侧壁分别具有一层以上真空层的混合结构。第三种,底壁包括隔热隔热材料和真空层的混合结构。第四种,环形侧壁包括隔热隔热材料和真空层的混合结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底壁具有一层以上金属层1322、真空层1321、隔热材料层1323中至少两种制成的混合层。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环形侧壁具有一层以上金属层1311、真空层1313、隔热材料层1312中至少两种制成的混合层。
优选地,底壁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燃烧器15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孔壁设置有防护圈。
优选地,具有包覆底壁和环形侧壁的保护壳。
本实施例中,排油烟通道22内设置有油烟过滤组件。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包括依次叠放、且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一层或多层油烟拦截网板317、一层或多层一次性油烟净化分离装置318、一层或多层托板网319,油烟拦截网板317形成吸油烟口11吸入含油烟的气流,经一次性油烟净化分离装置318净化分离后的气流经托板网319流入排油烟通道。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油烟过滤组件包括带状运动型过滤装置;进一步优选,带状运动型过滤装置呈卷绕体或叠合体。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油烟过滤组件包括油烟过滤板;进一步优选,油烟过滤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排油烟通道22内。
本实施例中,立臂3设置在灶具本体1的后方并相对于导热面板2竖直向上延伸,排油烟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热烟气排放管道21连接,吸油烟口设置在立臂3的下部,立臂3的上部相对于立臂3的下部向前突出,立臂3两侧分别设置有侧臂,侧臂相对于立臂3向前延伸、且相对于导热面板2向上延伸。基于前述设计,在吸油烟口11、 21附件形成拢烟区10,促进油烟吸入吸油烟口11、21。
本实施例中,立臂3的上部设置有烤箱25、蒸箱、调料存放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关于调料存放系统,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料存放系统包括自动供料系统。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料存放系统包括手控调料盒。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料存放系统包括按压式调料盒。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料存放系统包括计量型调料盒。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一个侧臂内形成有补氧通道77,补氧通道77的一端连通外界大气、另一端连通灶具本体1内部,以向燃烧器15补充新鲜空气,另一个侧臂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接油盒12,接油盒12穿过侧臂并伸入立臂3内,用于收集立臂3内的油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一一个侧臂9上设置有调节旋钮44,灶具本体1或立臂 3上设置有燃气调节控制阀体17,调节旋钮44由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燃气调节控制阀体 17,燃气调节控制阀体17通过燃气输送管道连接燃烧器15,用于控制燃烧器15的火力大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封闭式燃气灶还包括阻挡分流组件14,阻挡分流组件14设置在燃烧腔内且位于燃烧器15的燃烧面层的外围,用于对扩散到阻挡分流组件14处的热烟气进行阻挡和分流;排气口在隔热导流装置13的位于阻挡分流组件14外围的区域,阻挡分流组件14与隔热导流装置1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排烟通道19,用于将被阻挡分流组件14阻挡和分流后的热烟气引导到排气口。
本实施例中,阻挡分流环包括带状阻挡分流环14,带状阻挡分流环14呈完整的环形或具有敞开的缺口的不完整环形,且带状阻挡分流环14的带体上开设有多个过气通孔141,使热烟气碰撞带状阻挡分流环的带体时,被带状阻挡分流环的带体阻挡产生湍流、且经多个过气通孔141分流后进入排烟通道19经排气口将热烟气送至热烟气排放管道2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阻挡分流组件14包括设置在燃烧器15和排气口之间的一道阻挡分流环,或者包括设置在燃烧器15和排气口之间的类型相同或不同的多道阻挡分流环;
阻挡分流环呈完整的环形或具有敞开的缺口的不完整环形,阻挡分流环围绕燃烧器15设置,阻挡分流环上具有多个气体分流引导通道,使热烟气被阻挡分流环阻挡产生湍流、且经多个气体分流引导通道分流后进入排烟通道19;
优选地,阻挡分流环配置为具有导热特性,优选地,阻挡分流环的顶部对接导热面板2;
优选地,所述隔热导流装置13内设置有用于将阻挡分流环的顶部与导热面板2压紧的弹簧;
优选地,隔热导流装置13和灶具本体1之间设置有弹簧,用于将隔热导流装置13与导热面板2压紧。
本实施例中,阻挡分流环包括带状阻挡分流环,带状阻挡分流环呈完整的环形或具有敞开的缺口的不完整环形,且带状阻挡分流环的带体上开设有多个过气通孔,使热烟气碰撞带状阻挡分流环的带体时,被带状阻挡分流环的带体阻挡产生湍流、且经多个过气通孔分流后进入排烟通道19。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系统6,用于控制燃烧器15、风机4的启闭和/或运行参数,优选地,控制系统6包括:
用户指令获取单元,优选为按键式、旋钮式、触控式、语音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主控单元,用于接收解析用户指令,并发出对应的执行指令给燃烧器15、风机4;
优选地,还包括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用户指令和/或燃烧器15、风机4的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物联网模块,用于与主控单元和/或灶具以外的家居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优选地,还包括人脸识别系统和/或指纹识别系统,用于验证用户身份是否合格,若合格则用户能够操作灶具。优选地,还包括显示屏5,进一步优选地,显示屏5包括互联移屏和分屏显示系统。
优选地,还包括传感器,用于检测导热面板2上是否有锅具和/或导热面板2上的锅具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并反馈检测信号给控制系统。优选地,还包括电动阀,电动阀用于根据控制系统发送的指令打开或关闭燃烧器的燃气进气管。
优选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导热面板2的温度,控制系统根据导热面板2的温度识别导热面板2上是否有锅具和/或导热面板2上的锅具是否处于干烧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电子点火系统、燃气控制调节阀和熄火保护系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热烟气排放管道上设置有蓄热腔体28,蓄热腔体28 的顶部也包括导热面板2以输出蓄热腔体28内的热能。
优选地,蓄热腔体28内也设置有阻挡分流组件14,蓄热腔体28为一个或多个。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的阻挡分流环,如图11、图12所示,阻挡分流环包括翅片形阻挡分流环6,翅片形阻挡分流环6包括多个翅片61。其中,各翅片61沿环形方向分布,各翅片61之间的间隙分别形成气体分流引导通道62,使热烟气碰撞翅片时,被翅片61阻挡产生湍流、且经多个气体分流引导通道62分流后进入排烟通道1922。
优选地,翅片61的表面具有凸起、凹槽。
优选地,翅片61呈具有多段弯折结构。
本实施例中,翅片形阻挡分流环6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连接各翅片61的连接部63。优选地,连接部63包括环形连接部63,环形连接部63呈完整的环形或具有敞开的缺口的不完整环形,各翅片61分别连接环形连接部63。即对于环形连接部63,多个翅片61在环形连接部63上沿环形间隔设置,最终形成翅片形阻挡分流环6。
本实施例中,阻挡分流环配置为具有导热特性,优选地,翅片61包括导热翅片。优选地,连接部63包括导热连接部63。在翅片61、连接部63为导热材料,例如金属结构时,翅片形阻挡分流环6吸收热烟气中的热量升温形成热能辐射体,以辐射红外热能,提升导热面板22上方的红外热能辐射强度。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如图13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阻挡分流环包括带状阻挡分流环29,带状阻挡分流环29包括环形波纹291带,环形波纹291带的波纹291之间的间隙292形成气体分流引导通道,使热烟气碰撞环形波纹291带的带体时,被环形波纹291带的带体阻挡产生湍流、且经多个气体分流引导通道分流后进入排烟通道1922。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封闭式燃气灶的旁侧还设置有电炉、敞开式燃气灶、电气混合炉具中的一种或多种灶具。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封闭式燃气灶的旁侧还设置有敞开式燃气灶。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远程操作燃气调节控制阀体17的传动机构。
优选地,如图15所示,传动机构包括软轴传动机构,软轴传动机构包括调节旋钮44和软轴,调节旋钮44通过软轴传动连接,进一步优选,调节旋钮与软轴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43。进一步优选,软轴包括软轴本体41和轴套42。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吸油烟口11单独设置在立臂3的上部的底面,或者吸油烟口11同时设置在立臂3的下部的立面和立臂3的上部的底面。示例性地,如图16所示,吸油烟口11同时设置在立臂2的下部的立面和立臂2的上部的底面,即立臂2的下部的立面设置有吸油烟口 11,立臂3的上部的底面也设置有吸油烟口11。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实用新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6)

1.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灶具本体、立臂、封闭式燃气灶,所述封闭式燃气灶安装在所述灶具本体上,所述封闭式燃气灶包括导热面板、燃烧器和隔热导流装置,所述隔热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燃烧器的外围,所述导热面板设置在所述隔热导流装置的顶部并与所述隔热导流装置形成燃烧腔,所述燃烧器的燃烧面层位于所述燃烧腔内;
所述立臂相对于所述灶具本体向上延伸,所述立臂在所述导热面板的上方设置有吸油烟口,所述立臂上设置有风机和排油烟通道,所述排油烟通道连通所述吸油烟口;
所述灶具本体上设置有热烟气排放管道,所述热烟气排放管道连通所述燃烧腔,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排油烟通道上,使所述风机启动时在所述吸油烟口形成负压吸入油烟,以及还在所述燃烧腔形成负压吸入热烟气、使热烟气向上流动到所述排油烟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导流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所述燃烧腔内的热烟气的排气口,所述热烟气排放管道通过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燃烧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烟通道内设置有油烟过滤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过滤组件包括一次性油烟过滤耗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过滤组件包括片状的一次性油烟过滤耗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过滤组件包括带状运动型过滤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运动型过滤装置呈卷绕体或叠合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过滤组件包括油烟过滤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过滤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排油烟通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臂设置在所述灶具本体上并相对于所述导热面板竖直向上延伸,所述排油烟通道沿所述立臂延伸并与所述热烟气排放管道连接,所述立臂的上部相对于所述立臂的下部向前突出,所述吸油烟口设置在所述立臂的下部的立面和/或所述立臂的上部的底面,所述立臂两侧分别设置有侧臂,所述侧臂相对于所述立臂向前延伸、且相对于所述导热面板向上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臂的上部设置有烤箱、蒸箱、调料存放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料存放系统包括自动供料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料存放系统包括手控调料盒。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料存放系统包括按压式调料盒。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料存放系统包括计量型调料盒。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侧臂内形成有补氧通道,所述补氧通道的一端连通外界大气、另一端连通所述灶具本体内部,以向所述燃烧器补充新鲜空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臂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接油盒,所述接油盒穿过所述侧臂并伸入所述立臂内,用于收集所述立臂内的油渍。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侧臂上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灶具本体或所述立臂上设置有燃气调节控制阀体,所述调节旋钮由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旋钮,所述燃气调节控制阀体通过燃气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燃烧器,用于控制所述燃烧器的火力大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软轴传动机构,所述软轴传动机构包括调节旋钮和软轴,所述调节旋钮通过所述软轴传动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软轴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轴包括软轴本体和轴套。
2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燃气灶还包括阻挡分流组件,所述阻挡分流组件设置在所述燃烧腔内且位于所述燃烧器的燃烧面层的外围,用于对扩散到所述阻挡分流组件处的热烟气进行阻挡和分流;所述排气口在所述隔热导流装置的位于所述阻挡分流组件外围的区域,所述阻挡分流组件与所述隔热导流装置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排烟通道,用于将被所述阻挡分流组件阻挡和分流后的热烟气引导到所述排气口。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导流装置包括底壁和环形侧壁,所述底壁设置在所述燃烧器外围且正对所述导热面板,使所述燃烧器燃烧产生的热烟气由所述导热面板和所述底壁之间形成的间距向外围扩散,所述环形侧壁的顶部对接所述导热面板,所述环形侧壁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和所述环形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烟气排放管道上设置有蓄热腔体,所述蓄热腔体的顶部也包括导热面板以输出所述蓄热腔体内的热能。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腔体内也设置有阻挡分流组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腔体为一个或多个。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分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燃烧器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一道阻挡分流环,或者包括设置在所述燃烧器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类型相同或不同的多道阻挡分流环;
所述阻挡分流环围绕所述燃烧器设置,所述阻挡分流环上具有多个气体分流引导通道,使热烟气被所述阻挡分流环阻挡产生湍流、且经多个所述气体分流引导通道分流后进入所述排烟通道。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分流环配置为具有导热特性。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分流环的顶部对接所述导热面板。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导流装置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阻挡分流环的顶部与所述导热面板压紧的弹簧。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导流装置和所述灶具本体之间设置有弹簧,用于将所述隔热导流装置与所述导热面板压紧。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分流环包括翅片形阻挡分流环,所述翅片形阻挡分流环包括多个翅片,各所述翅片沿环形方向分布,各所述翅片之间的间隙分别形成所述气体分流引导通道,使热烟气碰撞翅片时,被所述翅片阻挡产生湍流、且经多个所述气体分流引导通道分流后进入所述排烟通道。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包括导热翅片。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形阻挡分流环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连接各所述翅片的连接部。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环形连接部,各所述翅片分别连接所述环形连接部。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导热连接部。
38.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分流环包括带状阻挡分流环,所述带状阻挡分流环的带体上开设有多个过气通孔,使热烟气碰撞所述带状阻挡分流环的带体时,被所述带状阻挡分流环的带体阻挡产生湍流、且经多个所述过气通孔分流后进入所述排烟通道。
3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分流环包括带状阻挡分流环,所述带状阻挡分流环包括环形波纹带,所述环形波纹带的波纹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气体分流引导通道,使热烟气碰撞所述环形波纹带的带体时,被所述环形波纹带的带体阻挡产生湍流、且经多个所述气体分流引导通道分流后进入所述排烟通道。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燃气灶的旁侧还设置有电炉、敞开式燃气灶、电气混合炉具中的一种或多种灶具。
4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燃烧器、所述风机的启闭和/或运行参数。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用户指令获取单元,为按键式、旋钮式、触控式、语音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主控单元,用于接收解析用户指令,并发出对应的执行指令给所述燃烧器、所述风机。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用户指令和/或所述燃烧器、所述风机的状态。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物联网模块,用于与所述主控单元和/或灶具以外的家居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45.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脸识别系统和/或指纹识别系统,用于验证用户身份是否合格,若合格则用户能够操作所述灶具。
46.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互联移屏和分屏显示系统。
CN202020102544.XU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Active CN213362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2544.XU CN213362585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2544.XU CN213362585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62585U true CN213362585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25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02544.XU Active CN213362585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625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37654U (zh)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CN104603543B (zh) 耐火烹饪装置
US8381638B1 (en) Grill configuration having a forced air curtain and its associated method of operation
KR20140030020A (ko) 무연 그릴
CN105091040A (zh) 封闭式燃气灶
CN213362564U (zh) 一种燃气灶具
CN213362585U (zh)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CN110360562B (zh) 燃气灶具
CN204853569U (zh) 岛式燃气环保组合炉
CN113124435A (zh)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WO2021143789A1 (zh) 一种燃气灶具
CN205079270U (zh) 封闭式燃气灶
CN113124436A (zh)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CN110425593B (zh) 一种余热利用整体炉灶
CN213713131U (zh) 无烟尘柴火炉
WO2021143788A1 (zh)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KR101542594B1 (ko) 이동식 무연 조리기
CN209763164U (zh) 一种无烟电加热锅炖灶台
TWM615693U (zh) 鐵板燒裝置
CN216716310U (zh) 一种燃气灶具
CN213599421U (zh) 一种烤火炉
CN107747741B (zh) 一种灶具及餐桌
CN217952394U (zh) 一种高效节能无烟灶
CN113898987A (zh) 吸油烟机和烟灶系统
CN217161830U (zh) 一种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