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6310U - 一种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6310U
CN216716310U CN202121097482.9U CN202121097482U CN216716310U CN 216716310 U CN216716310 U CN 216716310U CN 202121097482 U CN202121097482 U CN 202121097482U CN 216716310 U CN216716310 U CN 216716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thermal efficiency
burner
efficiency improving
impro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974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丹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Luo Dan United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Luo Dan United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Luo Dan United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Luo Dan United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974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16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6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6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包括机壳,以及设置在机壳上的面板、燃烧器、和热效率提升装置;面板设置在燃烧器和热效率提升装置的上方,热效率提升装置设置在燃烧器的外围;在燃烧器的外围,热效率提升装置的底部比顶部更靠近燃烧器,使面板、燃烧器和热效率提升装置之间形成供热烟气内循环的燃烧空间并供热烟气在所述燃烧空间内循环以提升热效率。锅具放置更为稳定,灶具更为整洁、平整的表面,更容易清洁,燃烧更为稳定,尤其是在小火、微火时燃烧更为稳定,便于用户通过管道连接排烟口将热烟气引出,避免污染室内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显著提升面板上方的红外热能辐射效应,进而显著提升了封闭型燃气灶具的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使用外形美观、方便、安全、易清洁的电磁炉和电陶炉的人群越来越多。但受国内电能的不足和电力输配线路的影响,尤其是城市居民输配线路入户功率的影响。电炉的功率往往不能做的太大,一般单个炉头的最大功率只设计为2.5千瓦以内,在这样的功率范围内,烹饪中餐菜肴就显得力不从心,烹饪的菜肴口感也欠佳,因此电磁炉和电陶炉在烹饪中餐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所以在燃气炉方面,国家规定标准单个炉头的功率为≥3.5千瓦以上,一级能效热效率规定为63%以上,要满足中餐烹饪条件,必须要大火力、大功率才能满足其中餐的烹饪加热要求,电炉因受功率的限制始终无法替代燃气炉。
但目前燃气炉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热效率不高、燃烧过程中所述产生的废气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全部排放在室内,小火、微火的抗风性能比较弱,现有的燃气炉锅支架放锅也不是很稳定,同时现有燃气炉不方便清洁,尤其是锅支架和盛液盘清洁起来更为困难。此外,现有燃气炉上的锅支架占用了燃气炉的整个平面面积,对平面空间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尤其是现代城市呈现出大城市小空间的居住环境,对室内每平方米的空间利用显得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用新型人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以解决前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燃气灶具,包括机壳,以及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的面板、燃烧器、和热效率提升装置;
所述面板设置在所述燃烧器和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的上方,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设置在所述燃烧器的外围;
在所述燃烧器的外围,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的底部比顶部更靠近所述燃烧器,使所述面板、所述燃烧器和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之间形成供热烟气内循环的燃烧空间并供热烟气在所述燃烧空间内循环以提升热效率;
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的顶部相对于底部向外倾斜延伸,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与所述燃烧器之间组合呈“\__/”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燃烧空间内设置有引流组件,用于对扩散到所述引流组件处的热烟气进行分流;
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上开设有排烟口,使通过所述引流组件的热烟气由所述排烟口排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组件包括环状阻流件和/或片状阻流件,所述环状阻流件和/或所述片状阻流件规则或不规则设置在所述燃烧空间内,用于将热烟气在所述燃烧空间内形成乱流后引导到所述排烟口。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至少一圈所述环状阻流件在所述燃烧器的外围从内至外间隔设置,所述环状阻流件上开设用于通过热烟气的通孔;
和/或,多个所述片状阻流件在所述燃烧器的外围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片状阻流件之间具有用于通过热烟气的间隙。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包括一层有红外穿透特性的微晶玻璃板;
或者,所述面板包括两层以上相互叠合的、有红外穿透特性的微晶玻璃板。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微晶玻璃板底部设置有防爆网。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底部设置有防爆网,或所述面板中所述微晶玻璃板之间设置有防爆网。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外围设置有包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包括相互叠合的微晶玻璃板和多孔板,所述微晶玻璃板位于所述多孔板的上方,所述微晶玻璃板配置为具有红外穿透特性,所述微晶玻璃板和所述多孔板之间设置有防爆网。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上设置用于指示器皿放置位置的导视标识和/或导视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微晶玻璃板上设置有凸点、凹点或凸凹混合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智能控制统、阀体、燃气输送管道、熄火防护系统、点火系统、空气交换系统、电源系统、触控系统、语音控制系统或智能交互系统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的侧壁的内侧表面具有波纹结构、齿状结构、台阶结构、凸凹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的侧壁的外侧表面具有波纹结构、齿状结构、台阶结构、凸凹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包括隔热保温材料;
或者,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包括一层以上真空层;
或者,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包括隔热保温材料和真空层的混合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由至少一层多组段环形体或至少一层整段环形体组成。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燃气灶具,燃气灶具的燃烧区域位于面板下方,器皿直接放置在面板上,燃烧器燃烧产生的红外热能经面板将热能传递给器皿实现其加热。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取消现有暴露在灶具上表面的锅支架,使得灶具上表面变得整洁、方便清洁、小火和微火抗风性能更强。另一方面在烹饪菜肴的过程中器皿能够平整的放置在面板上,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锅具放置在架高的锅架上不稳定的缺陷,杜绝不安全的事故发生。由于无需锅支架,不再占用面板表面的空间,当用户不使用燃烧器加热烹饪菜肴时,面板表面空间能够供用户进行其它用途,例如放置厨房设备或者在面板区域处理食材等。而且,灶具上表面更为整洁、表面平整,使得整台灶具和面板更容易清洁。而且,由于燃烧器位于面板下方,与现有技术中的露天开放式燃烧相比,燃烧区域不受空气中的风力等影响,燃烧更为稳定,尤其是在小火、微火时燃烧更为稳定和更加安全。而且,由于具有热效率提升装置,使燃烧所产生的热烟气位于燃烧空间内循环以提升热效率。
进一步地,热效率提升装置与面板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引流组件,用于对扩散到引流组件处的热烟气进行分流。基于该设计,燃烧器燃烧产生的高温热烟气在从燃烧器的燃烧面流向排烟口的过程中,阻挡分流组件对热烟气产生分流作用,使得热烟气流向排烟口的过程被迟滞并形成湍流效应,使得热烟气更持久的接触面板和/或引流组件以充分释放传递热能,以及形成湍流效应的热烟气和辐射的红外线在间距内反复折射进而从面板定向向外辐射传递热能,进而显著提升面板上方的红外热能辐射效应,显著提升了燃气灶具的热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燃气灶具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燃气灶具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片状阻流件的一种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片状阻流件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面板的爆炸图;
图6是实施例1中面板背面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中燃气灶具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2中环状阻流件的一种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4中燃气灶具的一种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4中燃气灶具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4中面板的爆炸图;
图12是实施例5中面板的爆炸图;
图13是实施例6中燃气灶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实施例6中热效率提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7中燃气灶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实施例7中热效率提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8中燃气灶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18是实施例8中热效率提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9中燃气灶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20是实施例9中热效率提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10中燃气灶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22是实施例10中热效率提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23是实施例11中燃气灶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24是实施例11中热效率提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12中燃气灶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26是实施例12中热效率提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27是实施例13中燃气灶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28是实施例13中热效率提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29是实施例14中燃气灶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30是实施例14中热效率提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31是实施例15中燃气灶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32是实施例15中燃气灶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33是实施例16中热效率提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34是实施例16中热效率提升装置的爆炸图;
图35是实施例17中热效率提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36是实施例18中热效率提升装置的爆炸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机壳;2-面板;3-排烟管;4-导视标识;5-包边;6-热效率提升装置;7-燃烧器;8-片状阻流件;9-导视灯;10-排烟口;11-环状阻流件;12-防爆网;13-微晶玻璃板;14-多孔板;801-间隙;131-凸点;132-凹点;1101-通孔;601-波纹结构;602-台阶结构;603-凸起;604-凹槽;15-燃烧空间;607-隔热保温材料;606-真空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实用新型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包括机壳1,以及设置在机壳1上的面板2、燃烧器7、和热效率提升装置6。面板2设置在燃烧器7的上方、且面板2设置在热效率提升装置6的上方,热效率提升装置6设置在燃烧器7的外围,在燃烧器7的外围,热效率提升装置6的底部比顶部更靠近燃烧器7,使面板2、燃烧器7和热效率提升装置6之间形成燃烧空间15并供热烟气在燃烧空间15内循环以提升热效率。
其中,燃烧器7引入燃气并与空气进行混合后燃烧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进行释放。作为一种优选的燃烧器7,其至少包括燃气进气管、空气进气管、混合腔室和燃烧面层,进一步优选,燃烧面层具有金属或陶瓷多孔载体,燃气和空气在混合腔室内进行混合后,在金属或陶瓷多孔载体表面燃烧并主要以红外辐射的方式释放热能。
本实施例中,热效率提升装置6的顶部相对于底部向外倾斜延伸,优选地,热效率提升装置6与燃烧器7之间组合呈“\__/”形。
通过本实施例,燃气灶具的燃烧区域位于面板2下方,器皿直接放置在面板2上,燃烧器7燃烧产生的红外热能经面板2将热能传递给器皿实现其加热。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取消现有暴露在灶具上表面的锅支架,使得灶具上表面变得整洁、方便清洁、小火和微火抗风性能更强。另一方面在烹饪菜肴的过程中器皿能够平整的放置在面板2上,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锅具放置在架高的锅架上不稳定的缺陷,杜绝不安全的事故发生。由于无需锅支架,不再占用面板2表面的空间,当用户不使用燃烧器7加热烹饪菜肴时,面板2表面空间能够供用户进行其它用途,例如放置厨房设备或者在面板2区域处理食材等。而且,灶具上表面更为整洁、表面平整,使得整台灶具和面板2更容易清洁。而且,由于燃烧器7位于面板2下方,与现有技术中的露天开放式燃烧相比,燃烧区域不受空气中的风力等影响,燃烧更为稳定,尤其是在小火、微火时燃烧更为稳定和更加安全。而且,由于具有热效率提升装置6,使燃烧所产生的热烟气在燃烧空间15内循环以提升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燃烧空间15内设置有引流组件,用于对扩散到引流组件处的热烟气进行分流。热效率提升装置6上开设有排烟口10,使通过引流组件的热烟气由排烟口10排出。本实施例中,排烟口10连接排烟管3。
具体地,引流组件包括片状阻流件8,片状阻流件8规则或不规则设置在热效率提升装置6与面板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用于将热烟气在燃烧空间15内形成乱流后引导到排烟口10。
多个片状阻流件8在燃烧器7的外围间隔设置,相邻的片状阻流件8之间具有用于通过热烟气的间隙801。
如图3所示,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片状阻流件8指向燃烧器7,相邻的片状阻流件8之间间隔设置形成间隙801。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片状阻流件8形成多组,每组包括两个以上相对于燃烧器7从内向外间隔设置的片状阻流件8,由此,组与组之间具有间隙801,每组内部也具有间隙801。
由于燃烧空间15内设置有引流组件,用于对扩散到引流组件处的热烟气进行分流。基于该设计,燃烧器7燃烧产生的高温热烟气在从燃烧器7的燃烧面流向排烟口10的过程中,阻挡分流组件对热烟气产生分流作用,使得热烟气流向排烟口10的过程被迟滞并形成湍流效应,使得热烟气更持久的接触面板2和/或引流组件以充分释放传递热能,以及形成湍流效应的热烟气和辐射的红外线在间距内反复折射进而从面板2定向向外辐射传递热能,进而显著提升面板2上方的红外热能辐射效应,显著提升了燃气灶具的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其中,面板2用于传递燃烧器7燃烧释放的红外热能。优选地,面板2为定向面板2,使红外线沿从间距内穿透面板2向外辐射的方向导热并辐射,但并不沿面板2自身的延伸方向传导。因此,当燃气灶具在使用时,面板2位于燃烧器7上方的区域为高温区,其它区域的温度并不显著升高。与现有技术中金属面板2下方燃烧器7燃烧时整个面板2被加热相比,本实施例具有显著的进步,热量被集中在燃烧区上方,热效率更高,且防止面板2其它区域产生不必要的升温,可防止烫伤用户以及使得面板2其它区域可作为其它用途使用。
具体地,面板2包括一层有红外穿透特性的微晶玻璃板13。优选地,该面板2包括定向导热微晶面板2。
优选地,如图5所示,微晶玻璃板2底部设置有防爆网12。由于具有防爆网12,可使面板2具有防爆功能。
优选地,如图1、图5所示,面板2外围设置有包边5。由于具有包边5,可防止面板2碰撞损坏。
如图1、图2所示,面板2上设置用于指示器皿放置位置的导视标识4和/或导视灯9。由于具有导视标识4和/或导视灯9,可便于用户将器皿准确的放置在面板2上加热效率最高的位置。
如图6所示,微晶玻璃板2上设置有凸点131、凹点132或凸凹混合点。凸点131、凹点132或凸凹混合点的设置,增强了微晶玻璃板2的韧性。
优选地,热效率提升装置6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燃气灶具还包括智能控制统、阀体、燃气输送管道、熄火防护系统、点火系统、空气交换系统、电源系统、触控系统、语音控制系统或智能交互系统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7、图8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引流组件包括环状阻流件11,环状阻流件11规则或不规则设置在热效率提升装置6与面板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用于将热烟气在燃烧空间15内形成乱流后引导到排烟口1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圈环状阻流件11在燃烧器7的外围从内至外间隔设置,环状阻流件11上开设用于通过热烟气的通孔1101。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图中未示出),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引流组件包括环状阻流件11和片状阻流件8,环状阻流件11和片状阻流件8规则或不规则设置在燃烧空间15内,用于将热烟气在燃烧空间15内形成乱流后引导到排烟口10。
具体地,至少一圈环状阻流件11在燃烧器7的外围从内至外间隔设置,环状阻流件11上开设用于通过热烟气的通孔1101。
具体地,多个片状阻流件8在燃烧器7的外围间隔设置,相邻的片状阻流件8之间具有用于通过热烟气的间隙801。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9-图11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面板2包括两层以上相互叠合的、有红外穿透特性的微晶玻璃板13。
优选地,面板2底部设置有防爆网12。或面板2中微晶玻璃板13之间设置有防爆网12(如图11所示)。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12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面板2包括相互叠合的微晶玻璃板13和多孔板14,微晶玻璃板13位于多孔板14的上方,微晶玻璃板13配置为具有红外穿透特性,微晶玻璃板13和多孔板14之间设置有防爆网12。其中多孔板14优选为多孔金属板,由此具有良好的导热效率。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13、图14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热效率提升装置6的侧壁的内侧表面具有波纹结构601。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15、图16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热效率提升装置6的侧壁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具有波纹结构601。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17、图18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热效率提升装置6的侧壁的内侧表面具有台阶结构602。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19、图20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热效率提升装置6的侧壁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具有台阶结构602。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21、图22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热效率提升装置6的侧壁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具有凸起603。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23、图24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热效率提升装置6的侧壁的内侧表面具有凸起603。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25、图26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热效率提升装置6的侧壁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具有凹槽604。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27、图28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热效率提升装置6的侧壁的内侧表面具有凹槽604。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29、图30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热效率提升装置6的侧壁的内侧表面具有凹槽604,热效率提升装置6的侧壁的外侧表面具有凸起603。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31、图32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优选地,热效率提升装置6具有隔热保温功能,以下为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种,热效率提升装置6由隔热保温材料制成。
第二种,如图31所示,热效率提升装置6分别具有一层以上真空层606的混合结构。
第三种,如图32所示,热效率提升装置6包括隔热保温材料607和真空层606的混合结构。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热效率提升装置6具有一层以上金属层、真空层、保温材料层中至少两种制成的混合层。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33、图34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热效率提升装置6由一层多组段环形体组成。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35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热效率提升装置6由多层整段环形体组成。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如图36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热效率提升装置6由多层多组段环形体组成。
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实用新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以及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的面板、燃烧器、和热效率提升装置;
所述面板设置在所述燃烧器和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的上方,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设置在所述燃烧器的外围;
在所述燃烧器的外围,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的底部比顶部更靠近所述燃烧器,使所述面板、所述燃烧器和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之间形成供热烟气内循环的燃烧空间并供热烟气在所述燃烧空间内循环以提升热效率;
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的顶部相对于底部向外倾斜延伸,且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与所述燃烧器之间组合呈“\__/”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空间内设置有引流组件,用于对扩散到所述引流组件处的热烟气进行分流;
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上开设有排烟口,使通过所述引流组件的热烟气由所述排烟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组件包括环状阻流件和/或片状阻流件,所述环状阻流件和/或所述片状阻流件规则或不规则设置在所述燃烧空间内,用于将热烟气在所述燃烧空间内形成乱流后引导到所述排烟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圈所述环状阻流件在所述燃烧器的外围从内至外间隔设置,所述环状阻流件上开设用于通过热烟气的通孔;
和/或,多个所述片状阻流件在所述燃烧器的外围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片状阻流件之间具有用于通过热烟气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一层有红外穿透特性的微晶玻璃板;
或者,所述面板包括两层以上相互叠合的、有红外穿透特性的微晶玻璃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玻璃板底部设置有防爆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底部设置有防爆网,或所述面板中所述微晶玻璃板之间设置有防爆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外围设置有包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相互叠合的微晶玻璃板和多孔板,所述微晶玻璃板位于所述多孔板的上方,所述微晶玻璃板配置为具有红外穿透特性,所述微晶玻璃板和所述多孔板之间设置有防爆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设置用于指示器皿放置位置的导视标识和/或导视灯。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玻璃板上设置有凸点、凹点或凸凹混合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智能控制统、阀体、燃气输送管道、熄火防护系统、点火系统、空气交换系统、电源系统、触控系统、语音控制系统或智能交互系统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的侧壁的内侧表面具有波纹结构、齿状结构、台阶结构、凸凹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的侧壁的外侧表面具有波纹结构、齿状结构、台阶结构、凸凹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包括隔热保温材料;
或者,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包括一层以上真空层;
或者,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包括隔热保温材料和真空层的混合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效率提升装置由至少一层多组段环形体或至少一层整段环形体组成。
CN202121097482.9U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燃气灶具 Active CN216716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7482.9U CN216716310U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燃气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7482.9U CN216716310U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燃气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6310U true CN216716310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71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97482.9U Active CN216716310U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燃气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163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64352Y (zh) 节能燃气炊具
CN102829495A (zh) 一种利用余热对预混燃气预热的节能灶
CN104697016A (zh) 能够提高燃气灶具热效率的锅架及应用该锅架的燃气灶
CN204574157U (zh) 能够提高燃气灶具热效率的锅架及应用该锅架的燃气灶
CN105091040A (zh) 封闭式燃气灶
CN216716310U (zh) 一种燃气灶具
CN201289138Y (zh) 节能防风锅垫
CN213362564U (zh) 一种燃气灶具
CN110360562B (zh) 燃气灶具
CN202303492U (zh) 燃气节能灶
CN205079270U (zh) 封闭式燃气灶
CN102042623A (zh) 脉冲蓄放加热炉
WO2021143789A1 (zh) 一种燃气灶具
CN213362585U (zh)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CN203052767U (zh) 一种烟气与空气热交换的燃气灶具锅支架
WO2013152581A1 (zh) 一种具有防风功能的红外线燃气燃烧器
CN205156078U (zh) 燃气灶聚热器
CN109654544A (zh) 一种气、电两用多功能炉具及使用方法
CN109519975B (zh) 一种具有引导燃烧烟气排放的燃气灶
CN218237576U (zh) 一种燃气灶锅架及燃气灶
CN110345524B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113124435A (zh) 一种带有排油烟功能的灶具
CN216769502U (zh) 燃气灶保温炉膛
CN214120129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的燃炉
CN216744461U (zh) 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