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9199U - 固定板材结构件及板材安装总成 - Google Patents

固定板材结构件及板材安装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9199U
CN213359199U CN202020784918.0U CN202020784918U CN213359199U CN 213359199 U CN213359199 U CN 213359199U CN 202020784918 U CN202020784918 U CN 202020784918U CN 213359199 U CN213359199 U CN 213359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hole
flanging
adjacent plates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849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贺磊
周东珊
薛猛
周华君
张烁培
钱依玲
王聪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849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9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9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9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板材结构件及板材安装总成。所述固定板材结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跨设在相邻两块板材上,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连接,用于约束相邻两块板材相对位置保持不变。通过在相邻两块板材间跨设固定板材结构件,并将固定板材结构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连接,约束了相邻两块板材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即保证了相邻两块板材间的拼缝不会发生宽度变化或扭曲,保证了拼缝的直线度。

Description

固定板材结构件及板材安装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家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板材结构件及板材安装总成。
背景技术
在装修过程中,涉及到板材的安装,板材安装时,相邻两块板材间无法做到无缝拼接,为了达到视觉上的美观效果,相邻板材之间会留有预设宽度的拼缝,各相邻板材之间的拼缝会按照统一的预设宽度设置,从而达到所有板材安装完成后,同一延长线上的所有相邻两块板材间的拼缝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拼缝的直线度是否符合标准是验收的一项重要指标。现有技术中,相邻板材之间没有固定的连接关系,当受到外力挤压,或是因为温度、湿度等外界因素造成板材整体或局部变形时,势必会引起相邻板材间拼缝的变形,造成一条拼缝的不同部位表现出宽窄不一,甚至出现扭曲变形的情况,最终影响拼缝的直线度,影响整体装修的视觉效果。
因此,需提出一种固定板材结构件及板材安装总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板材结构件及板材安装总成,旨在通过在相邻两块板材上跨设固定板材结构件,约束相邻两块板材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板材结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跨设在相邻两块板材上,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连接,用于约束相邻两块板材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体;以及从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同侧延伸出的第二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自由端分别向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方向延伸出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与相邻两块板材中的其中一块板材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翻边上开设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卡槽,相邻两块板材中的另一块板材上设置有第一紧固件,所述卡槽和所述第一紧固件配合卡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一翻边与板材,所述第一翻边可围绕所述第二紧固件旋转。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分布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板体。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材结构件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及所述第一板体围合成的容置腔内,且通过所述第三紧固件架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板材安装总成,所述板材安装总成包括至少两块相对设置的板材,相邻两块所述板材之间设置有拼缝,以及至少两根与相邻所述板材分别固定连接的龙骨,还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固定板材结构件,所述固定板材结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跨设在相邻两块板材上,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连接,用于约束相邻两块板材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优选地,每根所述龙骨均包括第三板体以及从所述第三板体相对两端均向同侧延伸出的第四板体;两个所述第四板体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背离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用于与板材固定连接。
优选地,每根所述龙骨的两个所述第三翻边在长度延伸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第四紧固件穿过所述第四通孔连接所述龙骨与板材。
优选地,所述板材安装总成还包括多个第五紧固件,每个所述第五紧固件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三翻边平行设置,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
以及从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的相背两侧边沿上倾斜延伸出相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自由端相向延伸出平行于所述底板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五通孔边沿的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六通孔边沿的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在所述底板上呈镜像对称分布,所述龙骨的两个所述第三翻边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第八通孔分别与所述龙骨的两个所述第三翻边上的所述第四通孔重合。
采用本实用新型固定板材结构件及板材安装总成,通过在相邻两块板材间跨设固定板材结构件,并将固定板材结构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连接,约束了相邻两块板材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即保证了相邻两块板材间的拼缝不会发生宽度变化或扭曲,保证了拼缝的直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固定板材结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固定板材结构件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固定板材结构件的另一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固定板材结构件与板材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固定板材结构件与板材连接关系的侧视图;
图6为图5所示固定板材结构件与板材连接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紧固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第一翻边;4:第二翻边;5:卡槽;6:第一紧固件;7:第二紧固件;8:第三紧固件;9:加强件;10:板材;11:拼缝;12:龙骨;13:第三板体;14:第四板体;15:第三翻边;16:第四紧固件;17:第五紧固件;18:底板;19:第一限位板;20:第二限位板;21:嵌缝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固定板材结构件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固定板材结构件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固定板材结构件的另一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固定板材结构件与板材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固定板材结构件与板材连接关系的侧视图,图6为图5所示固定板材结构件与板材连接关系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图6所示,所述固定板材结构件包括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跨设在相邻两块板材10上,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10连接,用于约束相邻两块板材10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通过在相邻两块板材10间跨设固定板材结构件,并将固定板材结构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10连接,约束了相邻两块板材10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即保证了相邻两块板材10间的拼缝11不会发生宽度变化或扭曲,保证了拼缝11的直线度。
所述连接件的尺寸大小可以根据板材的大小调整,所述连接件的形状可以任意设置,只要满足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连接,用于约束相邻两块板材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即可。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板体1,以及从所述第一板体1的长度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同侧延伸出的第二板体2,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的自由端分别向远离所述第一板体1的方向延伸出第一翻边3和第二翻边4;所述第一翻边3和所述第二翻边4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10连接。将所述连接件设置为板体拼接的空心结构,相对于实心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翻边结构增加了所述连接件与板材10的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1、所述第二板体2、所述第一翻边3和所述第四翻边均为长方体,所述第一板体1和所述第二板体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度,所述第二板体2与所述第一翻边3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度,所述第二板体2与所述第二翻边4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度。所述第一板体1、所述第二板体2、所述第一翻边3和所述第二翻边4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所述第一板体1和所述第二板体2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板体2与所述第一翻边3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板体2与所述第二翻边4之间的夹角也可设置为其他值。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3与相邻两块板材10中的其中一块板材10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翻边4上开设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卡槽5,相邻两块板材10中的另一块板材10上设置有第一紧固件6,所述卡槽5和所述第一紧固件6配合卡接。此种设置,只需旋转所述第一翻边3至所述第二翻边4与所述卡槽5卡接位置,即可实现固定相邻两块板材10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的目的,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3与相邻两块板材中的其中一块板材10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翻边4在图1中与所述第二板体2的连接面相邻一个端面上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卡槽5,所述卡槽5沿所述第二翻边4的旋转轨迹开设,在所述第二翻边4上的延伸长度约为所述第二翻边4宽度的二分之一,相邻两块板材10中的另一块板材10上设置有第一紧固件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6为螺钉,所述螺钉固定在所述卡槽5的转动轨迹上,转动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紧固件6能够进入所述卡槽5,直至与所述卡槽5的底部卡接。所述第一翻边3可与所述板材10采用不同的可旋转连接方式,所述卡槽5的在所述第二翻边4上的开设位置和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所述第一紧固件6也可以采用螺钉以外的其他紧固件,只需满足所述卡槽5能够与所述第一紧固件6配合卡接即可。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3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紧固件7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一翻边3与板材10,所述第一翻边3可围绕所述第二紧固件7旋转。此种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翻边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紧固件7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一翻边3与板材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紧固件7为螺钉。根据实际情况,所述第一通孔可以开设在所述第一翻遍3中心以外的其他位置,所述第二紧固件7也可以设置为螺钉以外的其他紧固件,只需能够连接所述第一翻边3与板材10,且所述第一翻边3能够绕所述第二紧固件7旋转即可。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分布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三紧固件8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所述第三紧固件8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增强了所述连接件整体的稳定性,有利于更好地固定相邻两块板材1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相对设置,均开设于所述第二板体2距离所述第一板体1约所述第二板体2长度的四分之三位置处,所述第三紧固件8为螺钉。根据实际情况,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可以开设在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的其他位置,所述第三紧固件8也可以采用螺钉以外的其他紧固件。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材结构件还包括加强件9,所述加强件9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及所述第一板体1围合成的容置腔内,且通过所述第三紧固件8架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之间。设置所述加强件9,增强了所述第三紧固件8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之间的连接能力,同时防止所述第三紧固件8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9设置为长方体的实心木塑板,所述第三紧固件8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实心木塑板高度方向的约三分之一处与所述第三通孔,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所述实心木塑板的高度约为所述第二板体2延伸长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实心木塑板的横截面的长和宽均略小于所述第一板体1的长和宽。根据所述第一板体1和所述第二板体2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所述加强件9的形状、大小及在两个所述第二板体2之间的位置可以调整,所述第三紧固件8穿过所述加强件9的位置也可以调整,所述加强件9也可使用木塑板以外的其他材料。
下面进一步介绍所述固定板材结构件的安装及使用过程:
将所述第一翻边3放置于所述拼缝11两侧的相邻两块板材10的其中一块板材10上,所述第二紧固件7穿过所述第一翻边3上的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一翻边3与所述板材10,使所述第一翻边3可绕所述第二紧固件7旋转,旋转所述第一翻边3,定位所述第二翻边4上的所述卡槽5旋转至相邻两块板材10的其中另一块板材10上的位置,在所述卡槽5的底端相对应的所述板材10的位置处,固定所述第一紧固件6,安装板材10时,先安装连接有所述第一翻边3的所述板材10,再安装固定有所述第一紧固件6的所述板材10,旋转所述第一翻边3,使所述第一紧固件6进入所述卡槽5,并最终与所述卡槽5的底部卡接。通过在相邻两块板材10间跨设所述固定板材结构件,并将固定板材结构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10连接,约束了相邻两块板材10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即保证了相邻两块板材10间的所述拼缝11不会发生宽度变化或扭曲,保证了所述拼缝11的直线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板材安装总成,所述板材安装总成包括至少两块相对设置的板材10,相邻两块所述板材10之间设置有拼缝11,以及至少两根与相邻所述板材分别固定连接的龙骨12,还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固定板材结构件,所述固定板材结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跨设在相邻两块板材10上,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10连接,用于约束相邻两块板材10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板材安装总成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板材10,每块板材10上均间隔设置有分别平行于所述拼缝11的两根所述龙骨12,还包括四个所述固定板材结构件,四个所述固定板材结构件分别跨设在相邻两块板材10上,且在所述板材1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等间隔分布。根据所述板材10的尺寸大小,所述固定板材结构件及所述龙骨12的数量和在所述板材10上的设置位置均可以调整。
优选地,每根所述龙骨12均包括第三板体13以及从所述第三板体13相对两端均向同侧延伸出的第四板体14;两个所述第四板体14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背离所述第三板体13的第三翻边15,所述第三翻边15用于与所述板材10固定连接。将所述龙骨12设置为板体拼接的空心结构,增强了所述龙骨12的刚性,同时相对于实心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翻边结构增加了所述龙骨12与所述板材10的固定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板体13、所述第四板体14以及所述第三翻边15均设置为长方体,所述第三板体13与所述第四板体14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度,所述第四板体14与所述第三翻边15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度,所述第三翻边15与所述板材10之间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根据实际需要,所述第三板体13、所述第四板体14以及所述第三翻边15的长度和宽度可以设置为其他值,所述第三板体13与所述第四板体14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四板体14与所述第三翻边15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为其他值,所述第三板体13、所述第四板体14以及所述第三翻边15也可设置为其他形状。
优选地,每根所述龙骨12的两个所述第三翻边15在长度延伸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第四紧固件16穿过所述第四通孔连接所述龙骨12与所述板材10。此种设置,操作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龙骨12的两个所述第三翻边15在长度延伸方向对称且等间隔设置八个第四通孔,用于所述第四紧固件16穿过所述第四通孔连接所述龙骨12与板材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紧固件16为铆钉。所述第四通孔的数量及相邻所述第四通孔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也可以采用铆钉以外的其他紧固件。
优选地,所述板材安装总成还包括多个第五紧固件17,每个所述第五紧固件17均包括:底板18,所述底板18与所述第三翻边15平行设置,所述底板18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以及从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的相背两侧边沿上倾斜延伸出相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自由端相向延伸出平行于所述底板18的第一限位板19和第二限位板20,所述第一限位板19、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五通孔边沿的所述底板18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板20、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六通孔边沿的所述底板18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在所述底板18上呈镜像对称分布,所述龙骨12的两个所述第三翻边15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板19与所述第二限位板20上分别设置有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第八通孔分别与所述龙骨12的两个所述第三翻边15上的所述第四通孔重合。设置所述第五紧固件17,并将所述第三翻边15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增大了所述第四紧固件16与所述第三翻边15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大了所述第三翻边15与所述板材10的接触面积,紧固效果更加稳固。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紧固件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8设置为长方体,且四个转角均设置为圆弧过渡,在图7中所述底板18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从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的相背两侧边沿上倾斜延伸出相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自由端相向延伸出平行于所述底板18的所述第一限位板19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0,所述第一限位板19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0均为长方体,所述第一限位板19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板体13的宽度,所述第一限位板19、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五通孔边沿的所述底板18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板20、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六通孔边沿的所述底板18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在所述底板18上呈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高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翻边15的高度,所述龙骨12的两个所述第三翻边15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根据实际情况,所述底板18的大小、所述第一限位板19与所述第二限位板20的大小、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一限位板19与所述第二限位板20在所述底板18上的设置位置均可以调整,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所述底板18、所述第一限位板19与所述第二限位板20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七通孔贯穿所述第一限位板19的中心位置,所述第八通孔贯穿所述第二限位板20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第八通孔分别与所述龙骨12的两个所述第三翻边15上的所述第四通孔重合。根据实际情况,所述第七通孔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19中心外的其他位置,所述第八通孔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板20中心外的其他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板材安装总成还包括至少一根嵌缝条21,至少一根所述嵌缝条21设置于相邻两块所述板材10之间的所述拼缝11内,用于填充所述拼缝11并约束所述拼缝11的宽度。所述嵌缝条21包括水平部分以及从水平部分的中部延伸出的垂直部分,所述拼缝11相对两侧的两块所述板材10的相对端面上分别开设有沿长度延伸方向贯穿所述板材10的凹槽,所述嵌缝条21的水平部分垂直于长度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插入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凹槽内,所述嵌缝条21的垂直部分夹持在所述拼缝11内。所述嵌缝条21的延伸长度可以根据所述板材10的长度调整,所述嵌缝条21的垂直部分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所述嵌缝条21的水平部分的宽度和高度可以根据所述凹槽的宽度和高度调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固定板材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跨设在相邻两块板材上,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连接,用于约束相邻两块板材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所述连接件包括:
第一板体;
以及从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同侧延伸出的第二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自由端分别向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方向延伸出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
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板材结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翻边与相邻两块板材中的其中一块板材可旋转连接;
所述第二翻边上开设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卡槽,相邻两块板材中的另一块板材上设置有第一紧固件,所述卡槽和所述第一紧固件配合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板材结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翻边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一翻边与板材,所述第一翻边可围绕所述第二紧固件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固定板材结构件,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分布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板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板材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材结构件还包括:
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及所述第一板体围合成的容置腔内,且通过所述第三紧固件架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之间。
6.一种板材安装总成,包括至少两块相对设置的板材,相邻两块所述板材之间设置有拼缝,以及至少两根与相邻所述板材分别固定连接的龙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固定板材结构件,所述固定板材结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跨设在相邻两块板材上,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块板材连接,用于约束相邻两块板材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材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龙骨均包括:
第三板体以及从所述第三板体相对两端均向同侧延伸出的第四板体;两个所述第四板体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背离所述第三板体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用于与板材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材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
每根所述龙骨的两个所述第三翻边在长度延伸方向对称且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第四紧固件穿过所述第四通孔连接所述龙骨与板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材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安装总成还包括多个第五紧固件,每个所述第五紧固件均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三翻边平行设置,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
以及从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的相背两侧边沿上倾斜延伸出相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自由端相向延伸出平行于所述底板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五通孔边沿的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六通孔边沿的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在所述底板上呈镜像对称分布,所述龙骨的两个所述第三翻边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第八通孔分别与所述龙骨的两个所述第三翻边上的所述第四通孔重合。
CN202020784918.0U 2020-05-12 2020-05-12 固定板材结构件及板材安装总成 Active CN213359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4918.0U CN213359199U (zh) 2020-05-12 2020-05-12 固定板材结构件及板材安装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4918.0U CN213359199U (zh) 2020-05-12 2020-05-12 固定板材结构件及板材安装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9199U true CN213359199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24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84918.0U Active CN213359199U (zh) 2020-05-12 2020-05-12 固定板材结构件及板材安装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9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59199U (zh) 固定板材结构件及板材安装总成
CN211974141U (zh) 一种拼插的装配式墙板结构
JP4769328B1 (ja)
CN211716834U (zh) 无棱式无框架空调箱体结构及空调
CN114737703A (zh) 一种可适应任意造型的单元式铝板幕墙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CN211447288U (zh) 一种激光焊接房墙板转角件
CN212773263U (zh) 固定龙骨结构件、龙骨总成及板材安装总成
CN216865991U (zh) 一种建筑模板连接件
CN216380163U (zh) 一种装配式曲面幕墙系统
KR200220232Y1 (ko) 3축 앵글 브라켓
CN218028625U (zh) 一种全装配式独立柱装饰板龙骨体系
CN211817934U (zh) 夹固式铝合金建筑模板
CN215376821U (zh) 一种便于拼接搭建的灯箱
CN219909979U (zh) 一种高强合金角钢及其连接结构
CN211975601U (zh) 一种拼接式led显示屏钢结构支架
CN219753958U (zh) 一种自带转角的架体式墙模板
CN215456337U (zh) 一种拼接装置
CN216616367U (zh) 一种用于插接式夹芯板的转角件
CN216276209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护角结构
CN215890722U (zh) 一种转角连接件
CN218712259U (zh) 一种桥梁模板的连接锁紧装置
CN219216213U (zh) 一种打包箱箱角
CN113695771B (zh) 一种拱形装饰板冷压焊接成型工艺
US20240035277A1 (en) Connector bracket for non-rectangular grid
CN215576010U (zh) 一种避免曲面屏背板翻边变形的液晶模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