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4117U - 行走履带收放结构 - Google Patents

行走履带收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4117U
CN213354117U CN202022407861.5U CN202022407861U CN213354117U CN 213354117 U CN213354117 U CN 213354117U CN 202022407861 U CN202022407861 U CN 202022407861U CN 213354117 U CN213354117 U CN 213354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scopic
telescopic structure
hinged
sliding
canti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0786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华良
张涛
司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npc Longshu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npc Longshu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npc Longshu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npc Longshu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0786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4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4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4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走履带收放结构,涉及两栖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关于车身底梁对称设置的第一伸缩结构、第二伸缩结构、第三伸缩结构、副悬臂、主悬臂、滑动杠杆,主悬臂的一端与车身底梁相铰接、另一端悬空,第三伸缩结构的固定部与主悬臂相铰接、伸缩部与第二伸缩结构的固定部相铰接,副悬臂的一端与主悬臂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二伸缩结构的固定部相铰接,第二伸缩结构的伸缩部与行走履带相铰接,滑动杠杆的一端与第二伸缩结构的伸缩部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第一伸缩结构的固定部与行走履带固定连接、伸缩部与滑动杠杆形成滑动连接。其结构简单、运动平稳,利于两栖车辆上岸,并在陆地上有较高的通过范围;且在水中的阻力较小。

Description

行走履带收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栖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行走履带收放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两栖车辆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使水中航行速度的提高,减少各种阻力,提出了各种方式和方法,而对如何使两栖车辆上岸的研究不足。极大的限制了两栖车辆的实际应用。
因此,如何制作一种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其结构简单、运动平稳、方便可靠,利于两栖车辆上岸登陆,并在陆地上有较高的通过性,同时可以减小两栖车辆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其结构简单、运动平稳、方便可靠,利于两栖车辆上岸登陆,并在陆地上有较高的通过性,同时可以减小两栖车辆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包括关于车身底梁对称设置的第一伸缩结构、第二伸缩结构、第三伸缩结构、副悬臂、主悬臂和滑动杠杆,所述主悬臂的一端与车身底梁相铰接、另一端悬空,所述第三伸缩结构的固定部与所述主悬臂相铰接、伸缩部与所述第二伸缩结构的固定部相铰接,所述副悬臂的一端与所述主悬臂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结构的固定部相铰接,所述第二伸缩结构的伸缩部与行走履带相铰接,所述滑动杠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结构的伸缩部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所述第一伸缩结构的固定部与所述行走履带固定连接、伸缩部与所述滑动杠杆形成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滑动杠杆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伸缩结构的伸缩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柱形的滑动部,所述第一伸缩结构的伸缩部通过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槽的配合与所述滑动杠杆形成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滑动杠杆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一伸缩结构的伸缩部铰接在所述滑块上以与所述滑动杠杆形成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柱形的滑动部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结构的伸缩部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伸缩结构、所述第二伸缩结构和所述第三伸缩结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为液压缸。
可选地,所述第一伸缩结构、所述第二伸缩结构和所述第三伸缩结构均设置为液压缸。
可选地,所述第一伸缩结构、所述第二伸缩结构和所述第三伸缩结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为推杆电机。
可选地,所述第一伸缩结构、所述第二伸缩结构和所述第三伸缩结构均设置为推杆电机。
可选地,所述第一伸缩结构、所述第二伸缩结构和所述第三伸缩结构均设置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为气缸。
可选地,所述第一伸缩结构、所述第二伸缩结构和所述第三伸缩结构均设置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包括关于车身底梁对称设置的第一伸缩结构、第二伸缩结构、第三伸缩结构、副悬臂、主悬臂、滑动杠杆,主悬臂的一端与车身底梁相铰接、另一端悬空,第三伸缩结构的固定部与主悬臂相铰接、伸缩部与第二伸缩结构的固定部相铰接,副悬臂的一端与主悬臂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二伸缩结构的固定部相铰接,第二伸缩结构的伸缩部与行走履带相铰接,滑动杠杆的一端与第二伸缩结构的伸缩部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第一伸缩结构的固定部与行走履带固定连接、伸缩部与滑动杠杆形成滑动连接。其结构简单、运动平稳、方便可靠。利于两栖车辆进行上岸登陆,并在陆地上有较高的通过范围;在水中收缩行走履带可进一步减小其在水中的阻力。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在陆地行走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在提升和升起准备阶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行走履带收放结构的提升和升起的运行过程的示意图。
图中:1、行走履带;2、第一伸缩结构;3、第二伸缩结构;4、第三伸缩结构;5、副悬臂;6、主悬臂;7、滑动杠杆;8、车身底梁。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具体的,“前”、“后”指的是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的例子。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伸缩结构2、第二伸缩结构3、第三伸缩结构4、副悬臂5、主悬臂6和滑动杠杆7,其关于车身底梁8左右对称设置。主悬臂6的一端铰接在车身底梁8上、另一端悬空,第三伸缩结构4的固定部铰接在主悬臂6上、伸缩部铰接在第二伸缩结构3的固定部上,副悬臂5的一端铰接在主悬臂6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伸缩结构3的固定部上,第二伸缩结构3的伸缩部与行走履带1(或行走轮)相铰接,滑动杠杆7的一端与第二伸缩结构3的伸缩部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第一伸缩结构2的固定部固定连接在行走履带1上、伸缩部与滑动杠杆7形成滑动连接(伸缩部与滑动杠杆7形成只限制一个自由度的滑动连接),如此形成A、B、C、D、E、F六个铰接点。其结构简单,运动平稳,方便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收放过程:放下阶段:首先是提升和升起准备阶段,控制第一伸缩结构2的伸缩部收缩、第三伸缩结构4的伸缩部伸出,以使行走履带(轮)一边着地,并向外倾斜一定角度,如图2所示;然后是提升和升起阶段,如图3所示,控制第一伸缩结构2和第三伸缩结构4的伸缩部同步伸出以使车身离开地面平稳升起,此时如图1所示,两栖车辆可在陆地行走。在需要跨越较高的障碍物时,可控制第二伸缩结构3的伸缩部伸出,进一步提升车身的高度,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收起阶段:首先同步控制第一伸缩结构2和第三伸缩结构4的伸缩部收缩以使车身平稳着地落下;然后继续控制第三伸缩结构4的收缩部收缩以使行走履带1(或行走轮)完成水中的收起运动。如此,可减小行走履带1(或行走轮,当行走机构为行走轮而给行走履带1的时候)在水中的阻力。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车身处于较高的状态时,需事先控制第二伸缩结构3的伸缩部收缩。
滑动杠杆7上可设置有滑槽,第一伸缩结构2的伸缩部上设置有柱形的滑动部,滑动部与滑槽相匹配,第一伸缩结构2的伸缩部通过滑动部与滑槽的配合与滑动杠杆7形成滑动连接。如此,第一伸缩结构2的伸缩部可沿滑槽滑动,并可在滑槽内绕滑动部的轴线转动。
其中滑动部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伸缩结构2的伸缩部上,如此,滑动部与滑槽之间形成滚动摩擦,减小摩擦阻力。
滑动杠杆7上可设置有滑块,第一伸缩结构2的伸缩部铰接在滑块上以与滑动杠杆7形成滑动连接(只限制一个自由度的滑动连接)。
其中,第一伸缩结构2、第二伸缩结构3、第三伸缩结构4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可设置为液压缸、气缸或推杆电机。优选地,第一伸缩结构2、第二伸缩结构3、第三伸缩结构4全部设置为液压缸。采用液压缸,运行更加平稳。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关于车身底梁(8)对称设置的第一伸缩结构(2)、第二伸缩结构(3)、第三伸缩结构(4)、副悬臂(5)、主悬臂(6)和滑动杠杆(7),所述主悬臂(6)的一端与车身底梁(8)相铰接、另一端悬空,所述第三伸缩结构(4)的固定部与所述主悬臂(6)相铰接、伸缩部与所述第二伸缩结构(3)的固定部相铰接,所述副悬臂(5)的一端与所述主悬臂(6)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结构(3)的固定部相铰接,所述第二伸缩结构(3)的伸缩部与行走履带(1)相铰接,所述滑动杠杆(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结构(3)的伸缩部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的固定部与所述行走履带(1)固定连接、伸缩部与所述滑动杠杆(7)形成滑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杠杆(7)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的伸缩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柱形的滑动部,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的伸缩部通过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槽的配合与所述滑动杠杆(7)形成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杠杆(7)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的伸缩部铰接在所述滑块上以与所述滑动杠杆(7)形成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的伸缩部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所述第二伸缩结构(3)和所述第三伸缩结构(4)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为液压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所述第二伸缩结构(3)和所述第三伸缩结构(4)均设置为液压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所述第二伸缩结构(3)和所述第三伸缩结构(4)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为推杆电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所述第二伸缩结构(3)和所述第三伸缩结构(4)均设置为推杆电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所述第二伸缩结构(3)和所述第三伸缩结构(4)均设置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为气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结构(2)、所述第二伸缩结构(3)和所述第三伸缩结构(4)均设置为气缸。
CN202022407861.5U 2020-10-26 2020-10-26 行走履带收放结构 Active CN213354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07861.5U CN213354117U (zh) 2020-10-26 2020-10-26 行走履带收放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07861.5U CN213354117U (zh) 2020-10-26 2020-10-26 行走履带收放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4117U true CN213354117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32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07861.5U Active CN213354117U (zh) 2020-10-26 2020-10-26 行走履带收放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41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4019A (zh) * 2020-10-26 2020-12-25 北京中油龙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及收放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4019A (zh) * 2020-10-26 2020-12-25 北京中油龙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及收放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83616A (en) Luffing jib for construction crane
CN109928179B (zh) 立式预制装配式箱涵辅助翻身装置
CN109112971B (zh) 一种超大跨度应急机械化桥的架设装置及架设方法
CN213354117U (zh) 行走履带收放结构
CN105464165A (zh) 一种折叠支腿的挖掘机底盘
CN109878399A (zh) 一种伸缩翻转一体化自装卸电力试验移动平台
WO2022089086A1 (zh) 一种自行走隧道养护作业车
CN104355020A (zh) 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吊臂机构
CN205892577U (zh) 具有水箱配重的快速架设塔式起重机的辅助起重臂
JP2015508360A (ja) 車両の路上の前方への進路と補助的機構による最終駐車位置における車両の後部の配置だけを使用した車両を駐車するための方法
CN210505307U (zh) 叉吊轮式起重机
CN112124019A (zh) 行走履带收放结构及收放方法
WO2008131638A1 (fr) Grue multifonctionnelle combinée et dispositif de levage
JPS6111192Y2 (zh)
CN110526137A (zh) 一种自移动快速架设塔式起重机
CN215711283U (zh) 一种隧道吊车
CN205314152U (zh) 一种折叠支腿的挖掘机底盘
CN110338985A (zh) 智能越障车
RU2476372C1 (ru) Аварийно-спасательная машина
CN210915049U (zh) 自移动快速架设塔式起重机
CN113830696A (zh) 一种多角度绞盘系统
CN210117175U (zh) 起重设备
CN210258174U (zh) 清障车二次调节的通用托举机构及清障车
EP2660102B1 (en) Equipment for recovering broken-down vehicles and system provided with such equipment
CN211310714U (zh) 一种伸缩式叉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