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46170U - 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46170U
CN213346170U CN202020649569.1U CN202020649569U CN213346170U CN 213346170 U CN213346170 U CN 213346170U CN 202020649569 U CN202020649569 U CN 202020649569U CN 213346170 U CN213346170 U CN 213346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vena cava
filter screen
petal
cava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495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高亭
李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ans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ans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ans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ans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495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46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46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46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包括回收部、滤网和支撑杆,回收部、滤网和支撑杆为一体切割而成,在回收部上设置有回收钩,滤网包括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通过滤网间连接杆连接,在垂直于腔静脉滤器中轴线的投影面上滤网呈蜘蛛网式结构,支撑杆由多个第一支撑杆和多个第二支撑杆组成,多个第一撑杆由下层滤网的末端延伸出,多个第一撑杆向外延伸并逐步向回收部的方向翻转形成上开口过滤腔,多个第二支撑杆从回收部的近端向下延伸形成下开口过滤腔,每个第二支撑杆均匀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固定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中的可回收腔静脉滤器产品,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
背景技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动脉栓塞(PE),两者可认为是同一疾病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深静脉血栓形成所引发的致死性肺动脉栓塞严重威胁国民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针对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主要以抗凝为主,但即便给予足量的抗凝药剂,仍有发生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风险。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是防止深静脉血栓后继发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以往临床上应用的滤器通常为永久性滤器,但其在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同时,却增加了滤器植入后远期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限制了滤器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可回收性滤器的出现,给那些具有暂时抗凝禁忌或肺动脉栓塞高危风险的患者带来了曙光。
如专利201780022576.X公开了一种下腔静脉滤器,包括回收钩、连接部件和多根支撑杆。连接部件设置在回收钩的下方,连接部件内部设置有与推送装置连接的部件。连接部件的下部分出多根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远端分出一条第二支撑杆和两条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远端的一部分向上或向下弯曲,形成一个钩型。第三支撑杆继续向下伸展,展开时同第一支撑杆分出的两条第三支撑杆呈内弧形展开,且相邻两根第一支撑杆分出的相邻两条第三支撑杆的下端靠拢。展开时各支撑杆张开,整体形成滤网状。
然而,现有技术的滤网多采用单层滤网设计,其过滤效果不佳,会有中小型血栓透过,甚至发生血栓脱离等现象;并且现有技术中设置的倒刺结构存在滤器回收时倒刺无法进入鞘管的潜在风险,滤器回收困难,容易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此外,现有技术的滤器还具有自中性差、与血管内壁接触面积大,不可双向调控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包括回收部、滤网和支撑杆,所述回收部、所述滤网和所述支撑杆为一体切割而成,在所述回收部上设置有回收钩,所述滤网包括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所述上层滤网和所述下层滤网通过滤网间连接杆连接,在垂直于所述腔静脉滤器中轴线的投影面上所述滤网呈蜘蛛网式结构,所述支撑杆由多个第一支撑杆和多个第二支撑杆组成,多个所述第一撑杆由所述下层滤网的末端延伸出,多个所述第一撑杆向外延伸并逐步向所述回收部的方向翻转形成上开口过滤腔,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从所述回收部的近端向下延伸形成下开口过滤腔,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均与所述上层滤网和所述下层滤网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层滤网为多个网格组成的第一花瓣形结构,两个相邻的网格的内侧连接点为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凹部,每个网格的外侧顶点为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凸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层滤网为多个网格组成的第二花瓣形结构,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面积,两个相邻的网格的内侧连接点为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凹部,每个网格的外侧顶点为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凸部,在轴向上,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凹部与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凹部对应,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凸部与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凸部对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一连接杆与上层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二连接杆与下层滤网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所述上层滤网的凹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下层滤网的凹部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从所述下层滤网的凸部向外延伸并逐步向所述回收部的方向翻转、蜷曲形成所述上开口过滤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具有向心结构,所述向心结构通过在热处理定型阶段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远端部分向外侧翻转90度并在俯视状态下沿逆时针方向弯曲形成向心倾角。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腔静脉滤器的释放状态下,所述向心倾角为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远端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近端部分的延长线的夹角。优选的,所述向心倾角为3至5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状态下,所述向心倾角为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延长线与所述腔静脉滤器的中轴线的夹角。优选的,所述向心倾角为3至5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末端设置有倒刺,所述倒刺具有两个锚定方向。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末端设置的所述倒刺在同一位置具有两个铆定方向。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的所述倒刺的锚定方向不同,在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的所述倒刺的锚定方向相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所述腔静脉滤器的周向均匀对称分布。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游离端具有圆弧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相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均为六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的滤网采用双层滤网的结构,并且该滤网在垂直于所述腔静脉滤器的中轴线的投影面上呈蜘蛛网式结构,所述双层滤网高低不同、面积不同,形成一个网状的三维立体结构,这个结构可大大提高滤器对血栓的捕捉效率,使血栓被捕捉的更加完全,亦可有效防止血栓脱落。
2、本申请的腔静脉滤器形成下开口过滤腔的支撑杆具有向心结构设计,形成下开口过滤腔的第二支撑杆在回收状态下的向心倾斜为3°~5°,该结构设计可减小滤器在回收过程中回收鞘管的推送力,降低滤器回收难度。
3、本申请的腔静脉滤器具有双向支撑杆,即形成上开口过滤腔的第一支撑杆及形成下开口过滤腔的第二支撑杆,该双向支撑杆与血管内壁接触面积小,可有效防止内皮增生;双向支撑杆同时使滤器拥有良好的自中性,可有效防止滤器偏置、穿孔。
4、本申请的滤器拥有上开口过滤腔和下开口过滤腔的双向过滤腔结构,并且在第二支撑杆末端设置有倒刺,所述倒刺在滤器同一固定位置拥有两个锚定方向,并且在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的所述倒刺的锚定方向不同,在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的所述倒刺的锚定方向相同,双向过滤腔及双向倒刺可实现滤器单一装载方向的双向释放(经颈静脉穿刺释放或经股静脉穿刺释放)的目的,并且在手术过程中两种穿刺方向均可将滤器回收至鞘管中重新调整释放位置。
5、本申请的滤器经激光切割一体成型,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6、本申请的滤器在形成上开口过滤腔的第一支撑杆顶端做圆弧处理,可防止划伤或刺穿血管内壁。
7、本申请的滤器具有敞开式回收钩结构,横截面积小,容易被回收套索捉捕,易于回收操作,降低手术难度。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本申请的腔静脉滤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腔静脉滤器在垂直于其中轴线的投影面上所述滤网呈蜘蛛网式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腔静脉滤器的回收钩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腔静脉滤器的第一支撑杆游离端的圆弧结构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本申请的腔静脉滤器的第二支撑杆的倒刺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的腔静脉滤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图示出了第二支撑杆的向心结构设计,图6B为图6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腔静脉滤器在回收状态时第二支撑杆的向心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腔静脉滤器经颈静脉穿刺释放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腔静脉滤器经股静脉穿刺释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A和图1B所示,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包括回收部1、滤网2和支撑杆3,所述回收部1、所述滤网2和所述支撑杆3为一体切割而成,在所述回收部1上设置有回收钩11,所述滤网2包括上层滤网21和下层滤网22,所述上层滤网21和所述下层滤网22通过滤网间连接杆23连接,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所述腔静脉滤器中轴线的投影面上所述滤网2呈蜘蛛网式结构,所述支撑杆3由多个第一支撑杆31和多个第二支撑杆32组成,多个所述第一撑杆31由所述下层滤网22的末端221延伸出,多个所述第一撑杆31向外延伸并逐步向所述回收部的方向翻转形成上开口过滤腔311,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32从所述回收部1的近端向下延伸形成下开口过滤腔321,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32均与所述上层滤网21和所述下层滤网22固定连接。本发明所述腔静脉滤器由镍钛合金材料经激光切割技术一体切割、经热处理、喷砂、电化学抛光等一系列现有工艺加工而成。本申请的滤网采用双层滤网的结构,并且该滤网在垂直于所述腔静脉滤器的中轴线的投影面上呈蜘蛛网式结构,所述双层滤网高低不同、面积不同,形成一个网状的三维立体结构,这个结构可大大提高滤器对血栓的捕捉效率,使血栓被捕捉的更加完全,亦可有效防止血栓脱落。并且本申请的滤器具有双向支撑杆,即分别形成上开口过滤腔的第一支撑杆和形成下开口过滤腔的第二支撑杆,该双向支撑杆与血管内壁接触面积小,可有效防止内皮增生,双向支撑杆同时使滤器拥有良好的自中性,可有效防止滤器偏置、穿孔。
如图2所示,所述上层滤网21为多个网格组成的第一花瓣形结构,两个相邻的网格的内侧连接点为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凹部211,每个网格的外侧顶点为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凸部212。所述下层滤网22为多个网格组成的第二花瓣形结构,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面积,两个相邻的网格结构的内侧连接点为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凹部221,每个网格的外侧顶点为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凸部222,在轴向上,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凹部211与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凹部221对应,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凸部212与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凸部222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杆32通过第一连接杆24与上层滤网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2通过第二连接杆25与下层滤网22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杆32通过第一连接杆24与所述上层滤网21的凹部2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2通过第二连接杆25与所述下层滤网22的凹部221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31从所述下层滤网22的凸部222向外延伸并逐步向所述回收部1的方向翻转、蜷曲形成上所述开口过滤腔311。
如图3所示,所述回收钩11采用敞开式结构,所述敞开式结构是沿回收部1的顶端向下旋转切割而成,形成一个带有向下的凸起111的弧形片状结构。该弧形片状结构的一侧敞开,其与回收套索连接部分的面积小于回收部的横截面积的二分之一。此设计方式减少了回收部的横截面积,易于实现回收套索对滤器的抓捕,降低手术难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1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32沿所述腔静脉滤器的周向均匀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杆3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32相同。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3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32的数量均为六个。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游离端具有圆弧结构312。在形成上开口过滤腔311的第一支撑杆31的游离端(顶端)做圆弧处理,可防止划伤或刺穿血管内壁。
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所述第二支撑杆32的末端设置有倒刺322,所述倒刺322具有两个锚定方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支撑杆32的末端设置的所述倒刺在同一位置具有两个不同的锚定方向3221和322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杆32上设置的所述倒刺322的锚定方向不同,在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撑杆32上设置的所述倒刺322的锚定方向相同。本申请的腔静脉滤器拥有上开口过滤腔311和下开口过滤腔321的双向过滤腔结构,并且在第二支撑杆32末端设置的倒刺322在同一位置拥有两个锚定方向,双向过滤腔及双向倒刺可实现滤器单一装载方向的双向释放的目的,如图8和图9所示,本申请的腔静脉滤网可经颈静脉穿刺释放或经股静脉穿刺释放,并且在手术过程中两种穿刺方向均可将滤器回收至鞘管中重新调整释放位置。
如图6A和图6B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杆32的具有向心结构324,所述向心结构324通过在热处理定型阶段将所述第二支撑杆32的远端部分向外侧翻转90度并在俯视状态下沿逆时针方向弯曲形成向心倾角∠a,在所述腔静脉滤器的释放状态下,所述向心倾角∠a为所述第二支撑杆32的远端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2的近端部分的延长线的夹角。优选的,所述向心倾角∠a为3至5度。如图7所示,在所述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状态下,所述向心倾角为所述第二支撑杆32的延长线与所述腔静脉滤器的中轴线M的夹角。优选的,所述向心倾角∠a为3度至5度。本申请的第二支撑杆32具有向心结构设计,并且第二支撑杆32在回收状态下向心倾斜一定角度,该结构设计可减小滤器在回收过程中回收鞘管的推送力,降低滤器回收难度。
在操作过程中,本申请的腔静脉滤器无论是经颈静脉穿刺还是经股静脉穿刺均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首先,腔静脉滤器从输送鞘中被缓慢推出,第二支撑杆张开,当张开到一定程度时倒刺会锚定于血管内壁,形成下开口过滤腔,然后继续释放腔静脉滤器,第一支撑杆被推送出,并缓慢地向回收部的方向蜷曲,形成上开口过滤腔,腔静脉滤器在第一支撑杆的释放过程中逐渐完成调整腔静脉滤器中心性的工作,使腔静脉滤器拥有良好的自中性。图8为经颈静脉植入状态,回收钩11与输送装置相连接,当释放状态不理想时,可将腔静脉滤器回收至输送鞘当中重新调整位置,再次释放。图9为经股静脉植入状态,回收钩11与输送装置相连接,释放状态不理想时,亦可将腔静脉滤器回收至输送鞘中重新调整位置再次释放。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包括回收部、滤网和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部、所述滤网和所述支撑杆为一体切割而成,在所述回收部上设置有回收钩,所述滤网包括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所述上层滤网和所述下层滤网通过滤网间连接杆连接,在垂直于所述腔静脉滤器中轴线的投影面上所述滤网呈蜘蛛网式结构,所述支撑杆由多个第一支撑杆和多个第二支撑杆组成,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由所述下层滤网的末端延伸出,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向外延伸并逐步向所述回收部的方向翻转形成上开口过滤腔,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从所述回收部的近端向下延伸形成下开口过滤腔,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均与所述上层滤网和所述下层滤网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滤网为多个网格组成的第一花瓣形结构,两个相邻的网格的内侧连接点为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凹部,每个网格的外侧顶点为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滤网为多个网格组成的第二花瓣形结构,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面积,两个相邻的网格的内侧连接点为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凹部,每个网格的外侧顶点为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凸部,在轴向上,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凹部与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凹部对应,所述第一花瓣形结构的凸部与所述第二花瓣形结构的凸部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所述上层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下层滤网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上层滤网的凹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下层滤网的凹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从所述下层滤网的凸部向外延伸并逐步向所述回收部的方向翻转、蜷曲形成所述上开口过滤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具有向心结构,所述向心结构通过在热处理定型阶段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远端部分向外侧翻转90度并在俯视状态下沿逆时针方向弯曲形成向心倾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静脉滤器的释放状态下,所述向心倾角为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远端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近端部分的延长线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状态下,所述向心倾角为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延长线与所述腔静脉滤器的中轴线的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末端设置有倒刺,所述倒刺具有两个锚定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的所述倒刺的锚定方向不同,在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的所述倒刺的锚定方向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所述腔静脉滤器的周向均匀对称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游离端具有圆弧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相同。
CN202020649569.1U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 Active CN213346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9569.1U CN213346170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9569.1U CN213346170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46170U true CN213346170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24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49569.1U Active CN213346170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46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43226B2 (ja) 血管フィルタデバイス
US8353926B2 (en) Long-term retrievable medical filter
US20060036279A1 (en) Single wire intravascular filter
US20060095068A1 (en) Retrievable vena cava filter
CN107007377B (zh) 多层过滤的腔静脉滤器
CN111388141A (zh) 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
CN107307921B (zh) 双向可控释放的腔静脉滤器
CN106901869B (zh) 静脉滤器
CN113133804A (zh) 取栓支架
CN213346170U (zh) 一种具有双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
CN109248006B (zh) 一种腔静脉滤器
CN107137160B (zh) 防止移位的双向可控释放滤器
CN106725997B (zh) 腔静脉滤器及其生产方法
CN207575293U (zh) 双向可控释放的腔静脉滤器
WO2019033977A1 (zh) 滤器装置
CN213465462U (zh) 一种具有防倾斜支撑臂的腔静脉滤器
CN211325882U (zh) 一种可回收腔静脉过滤器及滤器系统
CN216908250U (zh) 一种可回收型腔静脉滤器
CN212213935U (zh) 一种m形可回收的静脉血栓滤器
CN111789697A (zh) 一种具有防倾斜支撑臂的腔静脉滤器及其加工方法
CN218652127U (zh) 腔静脉滤器
CN219042757U (zh) 临时性静脉过滤器
CN216257631U (zh) 腔静脉滤器
CN116211398B (zh) 碎栓滤器
CN113143538B (zh) 一种可回收型腔静脉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