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1617U - 一种雾炮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炮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31617U
CN213331617U CN202022114297.8U CN202022114297U CN213331617U CN 213331617 U CN213331617 U CN 213331617U CN 202022114297 U CN202022114297 U CN 202022114297U CN 213331617 U CN213331617 U CN 213331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groove
connecting ring
block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142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伟平
李民
徐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ngfeng High Tech Special Wind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ngfeng High Tech Special Win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ngfeng High Tech Special Wind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ngfeng High Tech Special Win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142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31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31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31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炮风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一侧的连接环组件及设于所述连接环组件一侧的导流筒,所述壳体一端设有集流器,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导流筒一端设有喷雾组件,所述连接环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环和多个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内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有多个扇叶,所述第一连接环内壁上设有第一安装环,所述扇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环相配合的支撑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内壁上设有多个第四连接块,所述支撑环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四连接块相配合的第二通槽,所述第四连接块上设有第四活动槽,所述第四活动槽内设有第二限位弹簧,所述第二限位弹簧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块。

Description

一种雾炮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雾炮风机。
背景技术
雾炮是一种通过风机出口动压,将安装在风机出口的微细雾化水雾颗粒送到较远距离的装置,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提高空气质量,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雾炮的射程与风机的出口动力有密切的关系,出口动力越大,射程越远。
风机叶轮组件是雾炮风机的关键部件,目前雾炮风机叶轮组件通常按常规轴流风机设计或直接套用,叶轮组件轮毂比通常偏大,大轮毂比能提高风机全压和静压,但会降低动压,同时相对雾炮风机本身而言,大轮毂比叶轮组件使风机工况远离高效区域,故风机射程和喷雾覆盖面积达不到理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雾炮风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雾炮风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一侧的连接环组件及设于所述连接环组件一侧的导流筒,所述壳体一端设有集流器,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导流筒一端设有喷雾组件,所述连接环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环和多个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内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有多个扇叶,所述第一连接环内壁上设有第一安装环,所述扇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环相配合的支撑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内壁上设有多个第四连接块,所述支撑环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四连接块相配合的第二通槽,所述第四连接块上设有第四活动槽,所述第四活动槽内设有第二限位弹簧,所述第二限位弹簧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端面为弧形结构;雾炮风机在使用时,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连接轴转动,第一连接轴带动扇叶转动,在扇叶作用下将气流从导流壳内送出,增加风机出口动力;通过第一连接轴的设置,较大的减小了叶轮轮毂比,增加了叶轮高效区域,保证风机的射程和喷雾的覆盖面积;通过连接环组件的设置,在驱动电机上装上多组扇叶,使多组扇叶在驱动电机作用下共同工作,多个扇叶同时转动,形成的风流方向一致,因此,形成总风量增加,出口动力增大,进一步的提高风机射程和喷雾覆盖面积;第一连接环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进行设置,以满足现场不同工况的需求,提升雾炮风机的适用范围;扇叶通过第一安装环连接于支撑环上,使扇叶与第一连接环形成连接,驱动电机仅为扇叶提供动力,减少驱动电机输出轴受力,以便利用驱动电机为多个第一连接环上的扇叶同时提供动力,保证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在集流器设置下,增加风机进风效率,以便将更多的气流引入到风机内,从而提升风机出口动力。
所述导流壳内设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为子弹头形状,所述导流块上设有多个导流片;所述导流壳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导流片相配合的第三滑槽。
所述喷雾组件为设于所述导流壳一端的第五连接环,所述第五连接环上设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内穿设有多个喷水管,所述蓄水腔穿设有进水管,所述导流壳上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套环。
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有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上设有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相配合的传动槽,所述第二活动块上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穿设于所述第三活动腔内,所述第二活动块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三活动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通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穿设有限位板。
所述第二凹槽内壁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一限位弹簧,所述限位板上设有支撑板。
所述第一连接环上设有第一通腔,所述第一通腔内穿设有螺栓,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腔相通的环槽,所述环槽内设有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传动环,所述传动环上设有推块,所述第一连接环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推块的固定组件。
所述第一连接环一侧设有第三连接环,所述螺栓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环上,所述第三连接环上设有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三连接环上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腔内,所述第二通腔内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连接杆上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第一连接轴的设置,较大的减小了叶轮轮毂比,增加了叶轮高效区域,保证风机的射程和喷雾的覆盖面积;通过连接环组件的设置,在驱动电机上装上多组扇叶,使多组扇叶在驱动电机作用下共同工作,多个扇叶同时转动,形成的风流方向一致,因此,形成总风量增加,出口动力增大,进一步的提高风机射程和喷雾覆盖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图6为图5中的E处放大图。
图7为图2中沿B-B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的F处放大图。
图9为图2中沿C-C处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G处放大图。
图11为图2中沿D-D处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的H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14为图13中沿E-E处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的I处放大图。
图16为图13中沿F-F处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3中沿G-G处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7中的J处放大图。
图19为图18中的K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9所示,一种雾炮风机,包括壳体1、设于所述壳体1一侧的连接环组件及设于所述连接环组件一侧的导流筒3,所述壳体1一端设有集流器4,所述壳体1内设有驱动电机15,所述导流筒3一端设有喷雾组件,所述连接环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环2和多个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2与所述第二连接环内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220,所述第一连接轴220上设有多个扇叶2201,所述第一连接环2内壁上设有第一安装环28,所述扇叶220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环28相配合的支撑环29;雾炮风机在使用时,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连接轴转动,第一连接轴带动扇叶转动,在扇叶作用下将气流从导流壳内送出,增加风机出口动力;通过第一连接轴的设置,较大的减小了叶轮轮毂比,增加了叶轮高效区域,保证风机的射程和喷雾的覆盖面积;通过连接环组件的设置,在驱动电机上装上多组扇叶,使多组扇叶在驱动电机作用下共同工作,多个扇叶同时转动,形成的风流方向一致,因此,形成总风量增加,出口动力增大,进一步的提高风机射程和喷雾覆盖面积;第一连接环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进行设置,以满足现场不同工况的需求,提升雾炮风机的适用范围;扇叶通过第一安装环连接于支撑环上,使扇叶与第一连接环形成连接,驱动电机仅为扇叶提供动力,减少驱动电机输出轴受力,以便利用驱动电机为多个第一连接环上的扇叶同时提供动力,保证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在集流器设置下,增加风机进风效率,以便将更多的气流引入到风机内,从而提升风机出口动力;导流筒为圆锥形结构,导流筒沿气流方向截面渐变缩小,使气流加速,进一步提高出口风动压和风机射程,进而可以将水雾喷的距离更远,喷雾面积更大。
第一连接轴和扇叶相互配合形成叶轮,第一连接轴即为叶轮轮毂, 第一连接轴直径与整个叶轮直径的比值小于0.4,有利于大流量,高动压,符合雾炮风机结构要求;通过第一安装环与支撑环的配合,在叶轮四周为叶轮提供支撑力,使叶轮转动更为稳定,避免叶轮因轮毂缩小而导致转动不稳的情况,保证风机工作的稳定性。
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第二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套管14,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套管内,套管一端设有第一盖板17,第一盖板上设有第四连接环171,套管上设有与所述第四连接环相配合的第五连接槽,第四连接环与第五连接槽通过螺纹连接;第一盖板对驱动电机起固定作用,防止驱动电机从套管内掉出。
所述第一连接环2上设有第一通腔,所述第一通腔内穿设有螺栓21,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螺栓21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环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腔相通的环槽,所述环槽内设有与所述螺栓21相配合的传动环24,所述传动环24上设有推块,所述第一连接环2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推块的固定组件;在连接第一连接环时,将第一连接环置于壳体一侧,推动螺栓,将螺栓推入到第二连接槽内,推动推块,推块带动传动环转动,传动环与螺栓相配合,在传动环作用下带动螺栓转动,将螺栓转入到第二连接槽内,以便在螺栓作用下将第一连接环固定在壳体上,完成扇叶的安装;传动环转动=使螺栓转入到第二连接槽内后,推块移动至固定组件一侧,在固定组件作用下将推块固定,避免传动环移动时带动螺栓转动,保证第一连接环与壳体的连接效果。
所述第一连接环2一侧设有第三连接环22,所述螺栓21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环22上,所述第三连接环22上设有与所述螺栓21相配合的第三连接槽26,所述第三连接环22上设有第一连接杆221,所述第一连接杆221穿设于所述第二通腔内,所述第二通腔内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连接杆221上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环222;在限位环设置下,防止第一连接杆从第二通腔内脱出,从而将第三连接环连接于第一连接环上,使第三连接环与第一连接环形成整体;在将第一连接环连接于壳体上时,往第二通腔外侧拉动第三连接环,第三连接环带动螺栓移动,使螺栓进入到第一通腔内,当第一连接环被放置壳体一侧后,推动第三连接环,第三连接环带动螺栓移动,螺栓在第三连接环作用下进入到第二连接槽内,使螺栓与第二连接槽形成初步配合,推动推块移动,退块带动传动环转动,在传动环作用下使螺栓转动,以便将螺栓转入到第二连接槽内,当螺栓完全转入到第二连接槽内后,第三连接环抵在第一连接环侧壁上,使风机壳体侧壁处于封闭状态,避免气流散出,增加风机出口的气流强度;在第三连接环设置下,以便同时对所有的螺栓做控制,降低第一连接环与壳体的连接难度。
所述第三连接环22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槽一侧,所述第二活动槽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27,所述第一活动块27上设有第二连接块276,所述螺栓21上设有帽盖211,所述帽盖21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块276相配合的第四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块276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帽盖211的第一限位块277;在将螺栓连接于第三连接环上时,转动限位环,将限位环从第一连接杆上转出,限位环从第一连接杆上转出后,可直接将第三连接环从第一连接环上取出,将螺栓放置于第一活动块一侧,第二连接块插入到第四连接槽内,第一限位块与第四连接槽形成配合,使螺栓固定在第一活动块上,以便在第三连接环移动时带动螺栓一同移动;螺栓连接于第一活动块上后,第一连接杆插入到第二通腔内,在第一连接杆上转入限位环,在限位环作用下对第一连接杆起限位作用,使第三连接环与第一连接环形成连接,从而降低螺栓与第二连接槽的连接难度。
所述第二连接块276上设有第二活动腔271,所述第一限位块277穿设于所述第二活动腔271内,所述第二活动腔271内设有弹性弧片272,所述第一限位块277为两组,分别设于所述弹性弧片272两端,所述第二活动腔271内设有凸轮273,凸轮上设有两个凸缘,两个凸缘对称设置,所述凸轮273上设有第二连接杆274,所述第二连接杆274穿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槽26内;第二连接块插入到第四连接槽内后,第一限位块与第四连接槽形成配合,将螺栓固定在第一活动块上,在需要将螺栓从第一活动块上行拆出时,转动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凸缘转动至与弧形弹片相抵状态,凸沿推动弧形弹片中部形变,弧形弹片形变时带动第一限位块移动,使第一限位块进入到第二活动腔内,以便直接将第二连接块从第四连接槽内取出,对螺栓进行更换。
所述第一限位块277上设有斜面,所述第二连接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77相配合的限位槽212,所述第三连接槽26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橡胶垫261,所述第二连接杆274穿设于所述橡胶垫261内,所述第二连接杆274一端设有第四连接板275,所述第四连接板275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二连接块插入到第四连接槽内后,第一限位块随第二连接块一同往下运动,在斜面作用下,使第一限位块在往第四连接槽内移动时进入到第二活动腔内,避免第一限位块对第二连接块的移动造成阻碍;当第二连接块进入到第四连接槽内后,第一限位块从第二活动腔内伸出嵌入到限位槽内,在限位槽与第一限位块的相互配合下,对第二连接块起固定作用,保证螺栓与第一活动块的连接效果;在第一凹槽设置下,可提供螺丝刀直接转动第二连接杆,以便将螺栓从第一活动块上拆下;在拆卸螺栓时,螺丝刀抵在第一凹槽内,往下压第四连接板,第四连接板挤压橡胶垫使橡胶垫产生形变,橡胶垫底端抵在第一活动块侧壁上,在橡胶垫作用下对第一活动块起固定作用,使第二连接杆可相对第一活动块转动,第二连接杆带动凸轮转动使第一限位块进入到第二活动腔内,可方便的将螺栓从第一活动块上取下。
如图5、17所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环2上的第三连接块23、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块23上的第三活动槽232及设于所述第三活动槽232一端的空腔231,所述第三活动槽232内壁上设有凸块233,所述推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活动槽232相配合的第三连接杆241;所述第一连接环2上设有第五连接板25,所述导流筒3上设有第六连接板34,所述第五连接板25与所述第六连接板34通过第二连接轴35相连;固定组件为两组,分别设于第一连接环顶部和底部,在安装第一连接环之前,推块处于顶部固定组件一侧,螺栓插入到第二连接槽内后,推动推块移动,将推块往底部固定组件方向推动,推块带动传动环转动,传动环带动螺栓转动,在传动环作用下,将螺栓转入到第二连接槽内,从而将第一连接环固定在可壳体上;此时推块移动至底部的固定组件上,第二连接杆移动进入到第三活动槽内,推块带动第二连接杆继续移动,直至第二连接杆进入到空腔内,凸块对第二连接杆起限位作用,避免第二连接杆直接从第三活动槽内移出,保证第一连接环与壳体的连接效果;第二连接轴两端分别套设有螺母36,在螺母和第二连接轴配合下,将导流管连接于第一连接环上,形成完整的风机外壳,保证风机出口处的风力强度。
所述第一连接轴220上设有第三活动腔2207,所述第三活动腔2207内设有第二活动块2301,所述第二活动块2301上设有与所述驱动电机15输出轴相配合的传动槽2302,所述第二活动块2301上设有传动杆230,所述传动杆230穿设于所述第三活动腔2307内,所述第二活动块2301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三活动腔2307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连接轴220上设有第二凹槽2202,所述第二凹槽2202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通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穿设有限位板2203;第一连接环连接于壳体上后,往驱动电机方向推动传动杆,传动杆带动第二活动块移动,第二活动块往驱动电机方向移动后,驱动电机输出轴插入到传动槽内,使驱动电机与第一连接轴形成传动配合,为扇叶转动提供动力支持;当传动槽套于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后,限位板往下运动,第一滑块被夹持在限位板与第一滑槽之间,在限位板作用下对第一滑块起固定作用,从而保证电机输出轴与传动槽的连接效果,保证驱动电机动力传输的稳定性;在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的相互配合下,使第一连接轴与第二活动块形成止转配合,避免活动块与第一连接轴发生打滑现象,为扇叶提供稳定动力支持。
第二凹槽内壁上设有第二滑槽2205,限位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一限位弹簧2206,限位板上设有支撑板2204,在第一限位弹簧设置下,使限位板始终插于第一通槽内,在支撑板设置下,避免限位板整个进入到第一通槽内,以便推动限位板移动;在移动第二活动块时,往第一通槽外侧推动支撑板,限位板进入到第一通槽内,使第一滑块可自由在第一滑槽内移动,以便将传动槽套入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实现驱动电机与第二活动块的传动配合。
所述第一连接环内壁上设有多个第四连接块210,支撑环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四连接块相配合的第二通槽291,第四连接块上设有第四活动槽,第四活动槽内设有第二限位弹簧2101,第二限位弹簧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块2102,第二限位块端面为弧形结构;在安装扇叶时,转动支撑环,使第二通槽与第四连接块相对齐后,直接将支撑环推入到第一安装环上,第四连接块从第二通槽内经过,在第二限位块作用下对支撑环起限位作用,支撑环被置于第一安装环和第四连接块之间,使扇叶与第一连接环形成连接配合,减轻驱动电机输出轴受力;当需要对扇叶做维护时,转动支撑环,将第二通槽转动至第四连接块一侧,直接往外拉动支撑环,在第二限位块的弧形结构下,使第二限位块进入到第四活动槽内,将支撑环直接从第一安装环上取出,以便对扇叶做维护清理,降低对扇叶的维护难度。
第一连接环结构与第二连接环结构相同,第一连接环相对第二连接环多设置第五连接板,扇叶与第二连接环的连接方式和扇叶与第一连接环的连接方式相同;当需要设置多组扇叶时,可增加第二连接环的数量,第二连接环代替第一连接环与壳体相连,第一连接环一侧与第二连接环相连,另一侧与导流壳相连,与壳体相连的第二连接环上的第一连接轴与驱动电机输出轴传动配合,与第二连接环相连的其余第二连接环和第一连接环上的第一连接轴与和壳体相连的第二连接环上的传动杆传动配合,从而对所有的扇叶实现传动,使所有扇叶稳定转动;当第一连接环上的螺栓插入到第三连接环上的第三连接槽内时,螺栓与第三连接槽底部留有间隙。
导流壳内设有导流块31,导流块为子弹头形状,导流块上设有多个导流片32,有利于气流平稳流动;导流壳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导流片相配合的第三滑槽33,在第三滑槽设置下,使导流块与导流壳形成可拆卸连接,以便直接将导流块从导流壳内拆出,对导流壳及导流片做清理。
所述喷雾组件为设于所述导流壳一端的第五连接环5,第五连接环上设有蓄水腔52,蓄水腔内穿设有多个喷水管53,喷水管倾斜设置,优选为45°设置,使喷出的水雾更好大于风机吹出的气流相接触,增加水雾覆盖范围;蓄水腔内设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结构与加湿器内的雾化装置结构相同,蓄水腔穿设有进水管51,进水管往蓄水腔内加水,保证水雾量充足;导流壳上设有第二盖板6,第二盖板上设有套环61,套环通过螺纹连接于导流壳上,在第二盖板作用下将第五连接环压在导流壳上面,对第五连接环做固定,保证喷雾组件与导流壳的连接效果。

Claims (7)

1.一种雾炮风机,包括壳体(1)、设于所述壳体(1)一侧的连接环组件及设于所述连接环组件一侧的导流筒(3),所述壳体(1)一端设有集流器(4),所述壳体(1)内设有驱动电机(15),所述导流筒(3)一端设有喷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环(2)和多个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2)与所述第二连接环内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220),所述第一连接轴(220)上设有多个扇叶(2201),所述第一连接环(2)内壁上设有第一安装环(28),所述扇叶(220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环(28)相配合的支撑环(29);所述第一连接环(2)内壁上设有多个第四连接块(210),所述支撑环(29)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四连接块(210)相配合的第二通槽(291),所述第四连接块(210)上设有第四活动槽,所述第四活动槽内设有第二限位弹簧(2101),所述第二限位弹簧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块(2102),所述第二限位块(2102)端面为弧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炮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3)内设有导流块(31),所述导流块(31)为子弹头形状,所述导流块(31)上设有多个导流片(32);所述导流筒(3)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导流片(32)相配合的第三滑槽(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炮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组件为设于所述导流筒(3)一端的第五连接环(5),所述第五连接环上设有蓄水腔(52),所述蓄水腔(52)内穿设有多个喷水管(53),所述蓄水腔(52)穿设有进水管(51),所述导流筒(3)上设有第二盖板(6),所述第二盖板(6)上设有套环(6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炮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220)上设有第三活动腔(2207),所述第三活动腔(2207)内设有第二活动块(2301),所述第二活动块(2301)上设有与所述驱动电机(15)输出轴相配合的传动槽(2302),所述第二活动块(2301)上设有传动杆(230),所述传动杆(230)穿设于所述第三活动腔(2207)内,所述第二活动块(2301)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三活动腔(2207)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连接轴(220)上设有第二凹槽(2202),所述第二凹槽(2202)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通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穿设有限位板(22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雾炮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2202)内壁上设有第二滑槽(2205),所述限位板(2203)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2205)相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一限位弹簧(2206),所述限位板(2203)上设有支撑板(22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炮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环(2)上设有第一通腔,所述第一通腔内穿设有螺栓(21),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螺栓(21)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环(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腔相通的环槽,所述环槽内设有与所述螺栓(21)相配合的传动环(24),所述传动环(24)上设有推块,所述第一连接环(2)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推块的固定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雾炮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环(2)一侧设有第三连接环(22),所述螺栓(21)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环(22)上,所述第三连接环(22)上设有与所述螺栓(21)相配合的第三连接槽(26),所述第三连接环(22)上设有第一连接杆(221),所述第一连接杆(221)穿设于所述第二通腔内,所述第二通腔内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连接杆(221)上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环(222)。
CN202022114297.8U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雾炮风机 Active CN213331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4297.8U CN213331617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雾炮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4297.8U CN213331617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雾炮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31617U true CN213331617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66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14297.8U Active CN213331617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雾炮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316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0621B (zh) 一种远射程雾炮风机
CN101706139B (zh) 喷雾轴流通风机
CN213331617U (zh) 一种雾炮风机
CN219413266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用气浮轴承结构
CN211009266U (zh) 具有弧形前盘的高效风机叶轮
CN107825302B (zh) 高压水砂混合旋转喷头
CN110541840A (zh) 一种湿式降尘风机叶轮
CN214132265U (zh) 一种利用水流动力雾化的装置
CN213392692U (zh) 一种便携式多级旋转喷射泵
CN210662991U (zh) 一种同轴式油烟净化集成灶
CN212454668U (zh) 一种斜击立式单喷嘴整装水轮机发电机装配体
CN218669921U (zh) 一种风机轴向清灰叶轮结构
CN205462832U (zh) 一种新型雾化器用雾化盘结构
CN218980920U (zh) 一种湿式电除尘器的喷雾结构
CN208773341U (zh) 一种气动抛丸机
CN216382939U (zh) 一种补风口旋风输出及节流连接装置
CN218817197U (zh) 一种风机径向清灰叶轮结构
CN216953380U (zh) 一种用于建筑暖通工程的除尘通风设备
CN211116156U (zh) 一种发电厂中汽轮机用排汽导流环
CN201244446Y (zh) 烟气脱硫循环泵的叶轮改型结构
CN115853824A (zh) 一种新型自动全面清灰叶轮
CN221099379U (zh) 一种高效烟尘收集装置
CN220900532U (zh) 一种粉碎机除尘风选装置
CN110871147A (zh) 一种利用增压液体驱动进行旋转的装置
CN215292571U (zh) 一种煤矿机电综采支架喷雾除尘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