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10457U - 牵引钩钳 - Google Patents

牵引钩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10457U
CN213310457U CN202021146627.5U CN202021146627U CN213310457U CN 213310457 U CN213310457 U CN 213310457U CN 202021146627 U CN202021146627 U CN 202021146627U CN 213310457 U CN213310457 U CN 213310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jaw
uniform
force
concent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466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光良
王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ye Orthodon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ye Orthodon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ye Orthodon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ye Orthodon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466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10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10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10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牵引钩钳,相互铰接的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所述第一钳口的设有用于牵引钩的基座相抵的止推部和用于收容牵引钩的钩体的收容槽,所述第二钳口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钳口延伸的集中施力件和均匀施力件,自所述第二钳口起,所述集中施力件的高度大于所述均匀施力件的高度,所述集中施力件与所述收容槽的位置对应,所述均匀施力件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集中施力件的两侧。本申请通过集中施力件和均匀施力件的设置来实现牵引钩稳定、高效的形变,同时不会造成对弓丝的过大应力;其中均匀施力件在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可阻止由于夹紧力过大而引起弓丝弯曲变形;方便临床操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操作和意外,提升患者和医生的使用感受。

Description

牵引钩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牙科正畸领域,特别是涉及牵引钩钳。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口腔牙齿的正畸治疗过程中,由于牵引的需要,医生随时会在不同位置固定一个游离牵引钩,通过弹性牵引装置,使牙齿朝需要位置移动。
发明人发现,目前市场中存在三种游离牵引钩钳,其中一种牵引钩钳如图 1a所示,其中一个钳体头部为单峰结构,该结构的最大缺点是随着手柄上夹持力的增加,单峰会使游离牵引钩嵌入另一钳体的卡槽内,使得弓丝中间弯曲,引起弓丝不在同一直线上。另一种牵引钩钳如图1b所示,其中一个钳体头部为双峰结构,该结构的最大缺点是游离牵引钩在不锈钢丝夹持力较小,引起在弓丝上滑动,无法满足正常的牵引要求。第三种牵引钩钳为如图1c所示,其中二个钳体头部均为双峰结构,其虽然夹紧游离牵引钩时比第二种增加了一定夹持力,但在不锈钢丝装夹游离牵引钩夹持力还是较小,仍无法满足正常的牵引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牵引钩钳,相互铰接的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所述第一钳口的设有用于牵引钩的基座相抵的止推部和用于收容牵引钩的钩体的收容槽,所述第二钳口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钳口延伸的集中施力件和均匀施力件,自所述第二钳口起,所述集中施力件的高度大于所述均匀施力件的高度,所述集中施力件与所述收容槽的位置对应,所述均匀施力件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集中施力件的两侧。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止推部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收容槽的两侧,所述集中施力件自身高度方向的中轴线位于两止推部之间。
可选的,所述均匀施力件设有两个,且分别于所述止推部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均匀施力件设有两个且两者的高度相等或不相等。
可选的,所述止推部由所述第一钳口自身材料延伸形成且包括朝向所述第一钳口的止动平面,所述止动平面用于与所述基座相抵。
可选的,所述集中施力件和所述均匀施力件为所述第二钳口自身材料向所述第一钳口延伸形成凸起,所述集中施力件和所述均匀施力件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为内凹面。
可选的,所述集中施力件的高度H1与所述均匀施力件的高度H2之间满足 1.2≤H1:H2≤2。
可选的,所述集中施力件的高度H1,与所述均匀施力件的中轴线和所述集中施力件的中轴线的距离D1之间满足1≤H1:D1≤2。
可选的,所述均匀施力件设有两个,各均匀施力件的背向所述集中施力件的外侧缘平滑过渡至所述第二钳口的侧缘。
可选的,所述内凹面与所述止推部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均匀施力件的外侧缘与所述止推部的最大距离。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集中施力件和均匀施力件的设置来实现牵引钩稳定、高效的形变,同时不会造成对弓丝的过大应力;其中均匀施力件在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可阻止由于夹紧力过大而引起弓丝弯曲变形;方便临床操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操作和意外,提升患者和医生的使用感受。
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为相关技术中的牵引钩钳钳口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一实施例中牵引钩钳不同视角示意图;
图2c为图2b中钳口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2d为牵引钩示意图;
图2e为图2a中A向牵引钩钳钳口示意图;
图2f为牵引钩钳钳口具体配合参数位置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基座;12、钩体;
2、第一钳口;21、收容槽;22、止推部;23、第一手柄;
3、第二钳口;31、集中施力件;32、均匀施力件;33、内凹面;34、第二手柄;
4、钳轴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2a至图2f,本申请公开了牵引钩钳,相互铰接的第一钳口2和第二钳口3,第一钳口2的设有用于牵引钩的基座11相抵的止推部22和用于收容牵引钩的钩体12的收容槽21,第二钳口3设有朝向第一钳口2延伸的集中施力件31和均匀施力件32,自第二钳口3起,集中施力件31的高度大于均匀施力件 32的高度,集中施力件31与收容槽21的位置对应,均匀施力件32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集中施力件31的两侧。
集中施力件31和均匀施力件32区别在于对于基座11施加不同的作用力,集中施力件31对基座11施加集中的作用力以驱动基座11形变;而均匀施力件 32对基座11施加均匀的作用力以驱动基座11形变。在第一钳口2和第二钳口 3之间的夹持一定的情况下,作用力的不同体现在集中施力件31和基座11的作用面积相较于均匀施力件32与基座11的施力面积小,因此能够得到更大的驱动压强。因此基座11在形变过程中具有依次的第一形变状态和第二形变状态,其中第一形变状态受集中施力件31作用形成;第二形变状态受集中施力件31 和均匀施力件32作用形成。相应的,集中施力件31和均匀施力件32也可以通过自身形状和基座11的接触面的不同设计来获得不同的施力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集中施力件31和均匀施力件32均设置在第二钳口3上,为了实现对基座 11不同的驱动效果,集中施力件31和均匀施力件32的高度不同,因此两者和基座11的接触也存在先后顺序。
牵引钩钳通过集中施力件31和均匀施力件32对基座11施加形变的作用力,但是相应的需要另一端提供防止基座11移动的定位力,该定位力通过止推部22 提供。在止推部22的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止推部22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收容槽21的两侧,集中施力件31自身高度方向的中轴线位于两止推部22 之间。
施力件对基座11施加的作用力在止推部22的止动作用下能够实现基座11 的形变。当止推部22对基座11的定位效果不好,或者施力件的作用力方向不匹配时,施力件的作用力还可能对基座11造成致动效果,造成基座11在牵引钩钳内运动。为了避免该问题,止推部22设置在收容槽21的两侧,且集中施力件31的中轴线位于两止推部22之间,确保施力件的作用力完全用于驱动基座11形变。相应的,在一实施例中,均匀施力件32对基座11的作用力的方向位于两止推部22之间。原理与上述设置相同。
参考一实施例中,止推部22由第一钳口2自身材料延伸形成且包括朝向第一钳口2的止动平面,止动平面用于与基座11相抵。止动平面表面还可以设置相应的摩擦结构,来提高对基座11的定位能力。
在均匀施力件32的数量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均匀施力件32设有两个,且分别于止推部22对应设置。对应设置应满足上述实施例中作用力的方向位于两止推部22之间的条件,具体位置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调整。
在均匀施力件32的设置细节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均匀施力件32设有两个且两者的高度相等或不相等。
当均匀施力件32高度相等时,两者几乎同时与基座11接触,能够数量上的增加来实现接触面积上的增加。当均匀施力件32高度不相等时,两者与基座 11接触具有先后顺序,可以通过改变单个均匀施力件32与基座11的接触面积来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
在集中施力件31和均匀施力件32的具体形态上,参考一实施例中,集中施力件31和均匀施力件32为第二钳口3自身材料向第一钳口2延伸形成凸起,集中施力件31和均匀施力件32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为内凹面33。
通过自身材料延伸形成的集中施力件31和均匀施力件32具有力学性能好,便于加工。两者之间通过相对平滑的内凹面33过度可以实现两者的相互补强,同时也可以避免污渍堆积,提高实用寿命。内凹面33在功能上还能够释放基座 11的一部分形变,提高牵引钩钳的使用手感。
在具体的形状参数上,参考一实施例中,集中施力件31的高度H1与均匀施力件32的高度H2之间满足1.2≤H1:H2≤2。相应的,参考一实施例中,集中施力件31的高度H1,与均匀施力件32的中轴线和集中施力件31的中轴线的距离D1之间满足1≤H1:D1≤2。具体的具体位置详见附图2f。
在整体的形态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均匀施力件32设有两个,各均匀施力件32的背向集中施力件31的外侧缘平滑过渡至第二钳口3的侧缘。
平滑过渡的外侧缘能够避免应力集中,同时第二钳口3侧缘回缩能够避免钳口和弓丝之间的干涉,方便牵引钩钳在口腔内多角度的使用。从外侧来看,参考一实施例中,内凹面33与止推部22的最大距离D2小于均匀施力件32的外侧缘与止推部22的最大距离D3。均匀施力件32的外侧缘相对于第二钳口3 回缩,在功能上除了能够避让弓丝外还能够形成一个观察间隙,在需要的情况下能够从观察间隙观察牵引钩钳的工作情况。
下面结合具体结构阐释牵引钩钳的工作过程:
牵引钩钳,如图2a和图2b所示,包括第一手柄23、第二手柄34和钳轴螺丝 4。其中钳轴螺丝4固定在第一手柄23、第二手柄34中的一者上,而另一者可绕钳轴螺丝4转动。
如图2e所示,第一钳口2加工卡槽以形成收容槽21,可放置普通游离牵引钩 (如图2d),第二钳口3加工形成集中施力件31和均匀施力件32,两者整体上为山峰形状,且形成中间小峰的集中施力件31高于形成旁边小峰的均匀施力件32。随着第一手柄23和第二手柄34的相对转动,第一钳口2和第二钳口3就相应的开口和闭合,在开口时,放丝进入游离牵引钩,当闭合时,手柄上加力,就可以将游离牵引钩夹紧在弓丝上。当游离牵引钩变形后,集中施力件31嵌入的收容槽21内, 当达一定变形后,旁边两个均匀施力件32受力将游离牵引钩一起夹变形,同时阻止弓丝继续弯曲。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牵引钩钳,相互铰接的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所述第一钳口的设有用于牵引钩的基座相抵的止推部和用于收容牵引钩的钩体的收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口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钳口延伸的集中施力件和均匀施力件,自所述第二钳口起,所述集中施力件的高度大于所述均匀施力件的高度,所述集中施力件与所述收容槽的位置对应,所述均匀施力件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集中施力件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部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收容槽的两侧,所述集中施力件自身高度方向的中轴线位于两止推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施力件设有两个,且分别于所述止推部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施力件设有两个且两者的高度相等或不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部由所述第一钳口自身材料延伸形成且包括朝向所述第一钳口的止动平面,所述止动平面用于与所述基座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施力件和所述均匀施力件为所述第二钳口自身材料向所述第一钳口延伸形成凸起,所述集中施力件和所述均匀施力件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为内凹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施力件的高度H1与所述均匀施力件的高度H2之间满足1.2≤H1:H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施力件的高度H1,与所述均匀施力件的中轴线和所述集中施力件的中轴线的距离D1之间满足1≤H1:D1≤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牵引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施力件设有两个,各均匀施力件的背向所述集中施力件的外侧缘平滑过渡至所述第二钳口的侧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牵引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面与所述止推部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均匀施力件的外侧缘与所述止推部的最大距离。
CN202021146627.5U 2020-06-19 2020-06-19 牵引钩钳 Active CN213310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6627.5U CN213310457U (zh) 2020-06-19 2020-06-19 牵引钩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6627.5U CN213310457U (zh) 2020-06-19 2020-06-19 牵引钩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10457U true CN213310457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81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46627.5U Active CN213310457U (zh) 2020-06-19 2020-06-19 牵引钩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10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374279A (en) Handle for tooth cleaning member
CA2596078A1 (en) End effector for surgical instrument, surg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end effector
EP2648644B1 (en) Orthodontic gripping device
TW201729949A (zh) 具有肘桿傳動機構的鉗
TW201116864A (en) Tool for processing lightwave conductors
AU2018374404B2 (en) Crimping pliers
US6308597B1 (en) Locking device for a hand tool
JPH03142174A (ja) プライヤ
CN213310457U (zh) 牵引钩钳
CN108969026A (zh) 一种医用钳子
US20120291293A1 (en) Open-close work implement
US20070212658A1 (en) Orthodontic interproximal locking pliers
CN109551925A (zh) 一种旋卡式夹具
CN109397172B (zh) 一种发动机软管卡箍安装钳
RU2778558C2 (ru) Пресс-губки, а также пресс-клещи, имеющие две пресс-губки
CN216830411U (zh) 一种新型加工钳
CN219070707U (zh) 夹持转矩簧
CN210499858U (zh) 一种汽车维修用继电器钳
CN214908432U (zh) 用于牙齿矫治的钢丝切断钳
CN215700971U (zh) 一种钳子
CN212553429U (zh) 一种导管挤血钳
CN216883458U (zh) 钳子结构
CN210582574U (zh) 一种骨科专用结缔组织钳
WO2023173696A1 (zh)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及其运动控制组件
CN215789239U (zh) 力矩可调式手动夹口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