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5155U - 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5155U
CN213305155U CN202022222842.5U CN202022222842U CN213305155U CN 213305155 U CN213305155 U CN 213305155U CN 202022222842 U CN202022222842 U CN 202022222842U CN 213305155 U CN213305155 U CN 213305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body
bottom plate
supporting block
hole
forc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28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豪
张以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228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05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5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5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涉及发动机固定底座的领域,其包括与电机本体相对固定的底板,还包括与底板相对固定的支撑块,支撑块设置有至少两个通过插接方式与电机本体连接的第一承力件,第一承力件围绕电机本体的输出轴呈圆周分布。第一承力件围绕电机本体的输出轴,并通过插接方式与电机本体连接,电机本体工作时,第一承力件承受电机本体与支撑块之间剪切力,承担电机本体的转矩对底板的影响,进而增强电机本体、支撑块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且由于第一承力件对电机本体具有定位作用,在电机本体的工作过程中减少由于震动引起的位置偏移。本申请具有提高电机本体工作时的稳定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固定底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
背景技术
伺服电机是在伺服系统中一种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具有可使控制速度、位置准确度高、可靠性高的特点。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程度的逐渐提高,伺服电机的应用已经成为工业控制的主流,并且在当代工业设备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关技术中,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1951103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大扭矩微型直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该专利包括有机壳,机壳内设置有用于产生磁场的定子;定子同轴内嵌转子。该直流伺服电动机在定子磁场的作用下,使转子受到电磁转矩的驱使,带动负载旋转。
市面上的伺服电机通常在底部设置一个底板,伺服电机的一端通过螺丝与底板固定,并且通过底板固定在固定物如机架上。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伺服电机进行工作时,通过转矩驱动输出轴和负载发生转动,同时伺服电机的转矩对底板也有力的作用,由于这种伺服电机和底板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会导致伺服电机和底板之间容易发生相对位移,影响伺服电机输出轴位置的准确度,进而降低电机工作时的整体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伺服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包括与电机本体相对固定的底板,还包括与所述底板相对固定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有至少两个通过插接方式与电机本体连接的第一承力件,所述第一承力件围绕电机本体的输出轴呈圆周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承力件围绕电机本体的输出轴,并通过插接方式与电机本体连接,电机本体工作时,第一承力件承受电机本体与支撑块之间剪切力,承担电机本体的转矩对底板的部分影响,进而增强电机本体、支撑块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且由于第一承力件对电机本体具有定位作用,在电机本体的工作过程中减少由于震动引起的位置偏移,进一步提高电机本体工作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承力件包括第一受力部和与电机本体连接的第二受力部,所述支撑块设置供所述第一受力部插接的受力孔,所述受力孔设置有用于阻止所述第一受力部脱离所述受力孔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受力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安装第一承力件时,可先通过插接方式使第一受力部与电机本体连接,然后再将第二受力部插进受力孔中,最后安装安装件,使第一承力件固定于电机本体与支撑块之间。
可选的,所述安装件为机米螺丝,所述受力孔的内壁设置有螺纹面,所述机米螺丝螺纹连接于所述受力孔远离电机本体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机米螺丝螺纹连接于受力孔内时,阻止第一承力件脱离受力孔,使用者可通过旋拧机米螺丝的方式从受力孔中安装或拆卸机米螺丝,进而完成第一承力件的安装或拆卸。
可选的,所述支撑块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机本体的锁紧螺丝,以及供所述锁紧螺丝穿设的锁紧孔,所述锁紧螺丝与电机本体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通过安装口套设于电机本体,锁紧螺丝穿设于锁紧孔并与电机本体连接,使支撑块与电机本体相对固定。使用者可通过旋拧的方式对锁紧螺丝进行安装或拆卸。
可选的,所述支撑块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口,所述锁紧螺丝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各个所述锁紧螺丝围绕所述安装口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支撑块与电机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底板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穿设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块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丝连接底板和支撑块,使用者拆卸所有固定螺丝后,可解除支撑块和底板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拆卸支撑块。
可选的,所述第一承力件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与所述固定螺丝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有重叠部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承力件可分担转矩对固定螺丝作用力的影响,使固定螺丝的位置与第一承力件的位置相对应,增大第一承力件对转矩的分担作用,增强固定螺丝与支撑块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支撑块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支撑块设置有至少一个对所述底板具有定位作用的第二承力件,所述底板设置有供所述第二承力件插接的定位孔,所述第二承力件远离所述支撑块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定位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本体的输出轴连接有负载后,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支撑块除了转矩还可能会受到沿输出轴径向的作用力,第二承力件可减少该部分作用力对固定螺丝的作用,保持固定螺丝与支撑块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承力件沿其轴向延伸形成外露于所述定位孔的定位部;所述底板设置有用于配合所述定位部使用的定位销钉,所述定位销钉和所述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承力件的定位部配合定位销钉形成可与机架配合使用的定位结构,方便使用者进行安装。
可选的,所述第二承力件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至少有一个所述定位孔的内壁设置让位面,所述让位面与所述第二承力件外周壁之间留有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二承力件的设置可增强支撑块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用者安装支撑块时,需要将第二承力件插进对应的定位孔中,让位面可减少由于加工误差导致第二承力件与定位孔发生卡位的风险,避免存在过约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支撑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底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第一承力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6是第二承力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本体;11、减速机;111、第一安装孔;112、第一螺纹孔;12、第二安装孔;13、第二螺纹孔;2、机架;3、底板;31、连通孔;311、第二容置部;32、定位孔;321、让位面;33、定位销钉;34、固定块;4、支撑块;41、安装口;42、受力孔;421、机米螺丝;43、锁紧孔;431、第一容置部;44、固定孔;46、插孔;5、第一承力件;51、第一受力部;52、第二受力部;6、锁紧螺丝;7、固定螺丝;8、第二承力件;81、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伺服电机固定底座包括有底板3和支撑块4,底板3可通过栓接的方式固定在固定物如机架2上,支撑块4通过栓接方式分别连接底板3和电机本体1,使电机本体1与机架2相对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电机本体1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有减速机11,且电机本体1与减速机11相对固定形成一个整体,支撑块4安装于减速机11远离电机本体1的一端;支撑块4、底板3、减速机11,以及电机本体1相对固定。
参照图2和图3,支撑块4的纵向截面整体呈矩形,支撑块4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口41,安装口41固定贯通支撑块4。支撑块4垂直于减速机11的输出轴,且减速机11的输出轴穿设于安装口41。支撑块4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承力件5,第一承力件5整体呈圆柱状且其两端面分别设置有倒角;第一承力件5平行于减速机11的输出轴,且各个第一承力件5围绕减速机11输出轴的周向间隔分布。支撑块4开设有若干个受力孔42,受力孔42为通孔;受力孔42的位置、内径均与第一承力件5的位置、直径相对应,第一承力件5的一端插接于受力孔42内形成第一受力部51,第一受力部51的外周壁贴合于受力孔42的内壁。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承力件5远离第一受力部51的一端形成第二受力部52,减速机11接近支撑块4的一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111,第一安装孔111的位置、内径均与第二受力部52的位置、直径相对应。第二受力部52插接于第一安装孔111内,且第二受力部52的外周壁贴合于第一安装孔111的内壁。当支撑块4固定于减速机11时,第一承力件5通过插接方式与减速机11及电机本体1连接;在电机本体1的工作过程中,电机本体1的转矩对支撑块4和底板3分别具有力的作用,在此状态下,第一承力件5受到受力孔42内壁和第一安装孔111内壁形成的剪切力,达到承受转矩的效果,分担转矩对支撑块4或底板3的影响,进而使支撑块4、底板3,以及机架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减少电机本体1工作时,底板3、支撑块4与减速机11之间发生的位置偏移,提高电机本体1工作时的稳定性。第一承力件5的数量可以为1,也可以为2,也可以为4,但凡所设置的第一承力件5的数量可达到承受转矩的效果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力件5的数量优选为2,且两第一承力件5分布于安装口41的两侧。
参照图3,受力孔42远离第一受力部51一端的内壁为螺纹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受力孔42内壁与第一受力部51外周壁之间的间隙,达到更好的承受剪切力的效果,螺纹面与第一受力部51不接触。受力孔42的内部设置有安装件,安装件为机米螺丝421,机米螺丝421完全容纳于受力孔42中并螺纹连接于受力孔42的螺纹面。机米螺丝421抵接于第一受力部51,使第二受力部52保持插接于第一安装孔111内的状态。使用者可通过旋拧的方式,将基米螺丝从支撑块4远离减速机11的一面取出或装入。
参照图3,支撑块4与减速机11之间通过若干个锁紧螺丝6连接。支撑块4设置有若干个锁紧孔43,锁紧孔43供锁紧螺丝6的螺杆部穿设;减速机11接近支撑块4的一面开设有供锁紧螺丝6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孔112,各个锁紧螺丝6穿设于对应的锁紧孔43,并与对应的第一螺纹孔112螺纹连接,使支撑块4、减速机11及电机本体1相对固定。锁紧孔43远离减速机11一端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供锁紧螺丝6螺帽部容纳的第一容置部431,且锁紧螺丝6的螺帽部与第一容置部431的内壁之间夹紧有弹性垫圈。使用者可通过旋拧的方式,将锁紧螺丝6从对应的锁紧孔43中取出或装入。在本实施例中,底板3通过支撑块4固定于电机本体1的一端,减少该底座设计中对支撑块4的精度需求;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块4可在精度满足的情况下固定于电机本体1的两端。
参照图3,锁紧螺丝6的数量可以为3,可以为4,也可以为5,但凡所设置的锁紧螺丝6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锁紧螺丝6的数量为4,各个锁紧螺丝6围绕安装口41间隔分布,且锁紧孔43的位置与受力孔42的位置互不干涉。
参照图3,底板3的横向截面整体呈矩形,支撑块4以垂直于底板3的方向,通过若干个固定螺丝7固定于底板3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螺丝7的数量为4,各个固定螺丝7以2个为一组,两组固定螺丝7分布于支撑块4的两侧。
参照图3和图4,底板3开设有四个供固定螺丝7螺杆部穿设的连通孔31,支撑块4接近底板3的一面开设有四个固定孔44,固定孔44的内壁为螺纹面,且各个固定孔44的位置与各个锁紧孔43的位置互不干涉。固定螺丝7的螺杆部以垂直于底板3的方向穿设于连通孔31并与固定孔44螺纹连接,连通孔31远离支撑块4一端的内壁向内收缩形成供固定螺丝7螺帽部完全容纳的第二容置部311。进一步的,固定螺丝7的螺帽部与第二容置部311的内部之间设置有弹性垫圈。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螺丝7在底板3上的投影与第一承力件5在底板3上的投影有重叠的部分。当电机本体1工作时,转矩作用在第一承力件5上的剪力a的方向相切于第一承力件5围绕减速机11输出轴形成的圆周,使第一承力件5可承受一部分固定孔44内壁沿固定螺丝7的轴向对固定螺丝7作用的拉力b,进而使支撑块4与底板3的连接更加稳定。
参照图4和图6,当减速机11的输出轴键连接有负载后,电机本体1工作时支撑块4除了转矩还受到来自负载的沿输出轴径向上的拉力c,为了减少拉力c对支撑块4与底板3之间连接强度的影响,支撑块4接近底板3的一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承力件8。 第二承力件8整体呈圆柱状其两端面分别设置有倒角,第二承力件8的轴向平行于固定螺丝7的轴向,支撑块4接近底板3的一面开设有若干个供第二承力件8插接的插孔46;底板3开设有若干个供第二承力件8插接的定位孔3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承力件8的数量为二,且两第二承力件8分别设置于两组固定螺丝7的一侧。定位孔32的内壁贴合于第二承力件8的外周壁,当支撑块4受到力的作用时,一部分的力形成底板3及支撑块4对第二承力件8的剪力d,进而减少支撑块4与底板3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位置偏移。
参照图4,使用者安装支撑块4时,需要将第二承力件8插进对应的定位孔32中,为了降低对加工精度的需求,减少由于加工误差导致第二承力件8与定位孔32发生卡位的风险,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定位孔32有一个定位孔32设置有让位面321,让位面321由定位孔32的内壁沿第二承力件8的径向向内收缩形成,让位面321与第二承力件8外周壁之间留有距离形成让位间隙,降低两第二承力件8插接时无法对准两定位孔32的风险。
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承力件8的朝远离支撑块4的方向延伸形成定位部81,定位部81凸出底板3的表面,底板3远离定位部81的一端焊接有与定位部81平行设置的定位销钉33。使用者将底板3安装到机架2上时,可在机架2表面留出供定位部81和定位销钉33容纳的孔体(图中未示出),将定位部81及定位销钉33插进对应的孔体(图中未示出)中,再通过螺栓固定底板3。进一步的,底板3的两侧分别焊接有两个固定块34,固定块34的表面开设有供螺栓穿设的通孔。定位部81的数量可以为1,也可以为2,也可以为3,但凡所设置的定位部81的数量可达到对底板3具有定位作用的效果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81的数量为1,且定位部81外露于未形成留空面的定位孔32中。
本申请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第一承力件5围绕电机本体1的输出轴,并通过插接方式与电机本体1连接,电机本体1工作时,第一承力件5承受电机本体1与支撑块4之间剪切力,承担电机本体1的转矩对底板3的部分影响,进而增强电机本体1、支撑块4与底板3之间的连接强度,且由于第一承力件5对电机本体1具有定位作用,在电机本体1的工作过程中减少底板3、电机本体1及支撑块4之间的位置偏移,进一步提高电机本体1工作时的稳定性 。
实施例2
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块4直接与电机本体1连接。电机本体1接近支撑块4的一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2的位置、内径均与第一承力件5的位置、直径相对应。第一承力件5插接于第二安装孔12内,使第一承力件5通过插接方式与电机本体1连接;在电机本体1的工作过程中,第一承力件5受到受力内壁和第二安装孔12内壁形成的剪切力,达到承受转矩的效果,分担转矩对支撑块4或底板3的影响。电机本体1接近支撑块4的一面开设有供锁紧螺丝6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孔13,各个锁紧螺丝6穿设于对应的锁紧孔43,并与对应的第二螺纹孔13螺纹连接,使支撑块4和电机本体1相对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第一承力件55围绕电机本体11的输出轴,并通过插接方式与电机本体11连接,电机本体11工作时,第一承力件55承受电机本体11与支撑块44之间剪切力,承担电机本体11的转矩对底板33的部分影响,进而增强电机本体11、支撑块44与底板33之间的连接强度,且由于第一承力件55对电机本体11具有定位作用,在电机本体11的工作过程中减少底板33、电机本体11及支撑块44之间的位置偏移,进一步提高电机本体11工作时的稳定性 。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包括与电机本体(1)相对固定的底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底板(3)相对固定的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设置有至少两个通过插接方式与电机本体(1)连接的第一承力件(5),所述第一承力件(5)围绕电机本体(1)的输出轴呈圆周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力件(5)包括第一受力部(51)和与电机本体(1)连接的第二受力部(52),所述支撑块(4)设置供所述第一受力部(51)插接的受力孔(42),所述受力孔(42)设置有用于阻止所述第一受力部(51)脱离所述受力孔(42)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受力部(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为机米螺丝(421),所述受力孔(42)的内壁设置有螺纹面,所述机米螺丝(421)螺纹连接于所述受力孔(42)远离电机本体(1)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4)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机本体(1)的锁紧螺丝(6),以及供所述锁紧螺丝(6)穿设的锁紧孔(43),所述锁紧螺丝(6)与电机本体(1)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4)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口(41),所述锁紧螺丝(6)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各个所述锁紧螺丝(6)围绕所述安装口(41)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螺丝(7),所述固定螺丝(7)穿设于所述底板(3)与所述支撑块(4)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力件(5)在所述底板(3)上的投影与所述固定螺丝(7)在所述底板(3)上的投影有重叠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4)设置有至少一个对所述底板(3)具有定位作用的第二承力件(8),所述底板(3)设置有供所述第二承力件(8)插接的定位孔(32),所述第二承力件(8)远离所述支撑块(4)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定位孔(32)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力件(8)沿其轴向延伸形成外露于所述定位孔(32)的定位部(81);所述底板(3)设置有用于配合所述定位部(81)使用的定位销钉(33),所述定位销钉(33)和所述定位部(81)分别位于所述底板(3)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承力件(8)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至少有一个所述定位孔(32)的内壁设置让位面(321),所述让位面(321)与所述第二承力件(8)外周壁之间留有距离。
CN202022222842.5U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 Active CN213305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2842.5U CN213305155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2842.5U CN213305155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5155U true CN213305155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12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2842.5U Active CN213305155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51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1496B2 (en) Direct drive
US7407040B2 (en) Tapered coupler for coupling a motor to a hoist machine
CN110653736B (zh) 一种旋转式承载大轴向载荷的转静子精确定位装置及方法
AU2009329573A1 (en) Synchronous machine
HU194369B (en) Flanged bearing support for electromotors of external rotor bedded particularly one-side and on prestressed way
US10454324B2 (en) Dynamo-electrical machine with segmented stator structure and/or rotor structure
CN102324813A (zh) 一种用于装配多级磁瓦的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213305155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伺服电机固定底座
CN112510875A (zh)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US6315080B1 (en) Converter arrangement for modular motor
CN104269974A (zh) 大口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的安装方法
CN109083935B (zh) 大负载驱动装置
CN110907828B (zh) 一种电机对拖试验工装
CN203883614U (zh) 电机与油泵的连接结构
CN213693395U (zh) 永磁同步电机电主轴装配工装
KR20200095515A (ko) 발전기 스테이터 코어의 슬롯 내의 다시 조여질 수 있는 웨지 시스템을 조이기 위한 공구 시스템
US6681898B1 (en) Coupling arrangement for coupling a motor to a hoist machine
US7243759B2 (en) Tapered coupler for coupling a motor to a hoist machine
CN22052779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机
CN219678219U (zh) 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转子永磁体固定结构
SU1661004A1 (ru) Мотор-колес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19263007U (zh) 一种重型高速离心机专用的传动主轴
CN214583777U (zh) 台板支撑为螺纹圆垫板的紧固力矩装置
CN219582910U (zh) 一种机械手臂
CN112564432B (zh) 一种用于有刷直流电机校正刷盒的定位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