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起爆弹自动装填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起爆弹装填过程中需要人员现场操作的缺陷,实现起爆弹和炸药的自动装填,减少现场作业人员数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员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起爆弹自动装填系统,包括:送管器、导向管、输药管和弹仓,所述输药管与所述送管器连接,所述输药管的一端插入所述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底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弹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口,且所述弹仓的顶部插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弹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顶出起爆弹的弹性装置,所述送管器用于推送所述输药管经过所述第一开口,所述输药管用于沿所述导向管的长度方向推送由所述弹仓的第二开口顶出的起爆弹,所述导向管内设有阻隔弹簧,所述阻隔弹簧套设于所述输药管的外侧,使得所述输药管与弹仓内起爆弹隔离。
其中,由所述导向管的第一开口位置沿所述输药管推送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孔,用于引出位于所述导向管内的起爆弹的雷管脚线。
其中,所述弹仓的侧壁沿所述弹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条形孔,用于引出位于所述弹仓内的起爆弹的雷管脚线。
其中,所述第一条形孔与所述第二条形孔连通。
其中,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压簧和托板,所述压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弹仓的底部,所述压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托板的底部。
其中,所述弹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导向管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爆弹自动装填系统,通过弹仓中的弹性装置,可实现将起爆弹自动推送至导向管中,送管器驱动输药管沿导向管推送,并与起爆弹的尾部接触,使得输药管与起爆弹一同沿导向管移动并最终送至炮孔的预定位置进行装药,完成起爆弹的自动装载和输送,从而实现起爆弹和炸药的全自动装填,无需现场工人手动装填,阻隔弹簧的隔离作用,使得输药管不会与起爆弹发生接触,避免了输药管在运动过程中对起爆弹的摩擦损坏,减少地下矿、隧道掘进装药现场作业人员数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保障了人员安全和装弹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点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起爆弹自动装填系统,包括:送管器1、导向管2、输药管3和弹仓4,输药管3与送管器1连接,输药管3的一端插入导向管2,导向管2的底部设有第一开口21,弹仓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口41,且弹仓4的顶部插设于第一开口21内,弹仓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顶出起爆弹5的弹性装置,送管器1用于推送输药管3经过第一开口21,输药管3用于沿导向管2的长度方向推送由弹仓4的第二开口41顶出的起爆弹5,导向管2内设有阻隔弹簧8,阻隔弹簧8的一端连接于导向管2的一端,阻隔弹簧8套设于输药管3的外侧,使得输药管3与弹仓4内起爆弹5隔离。
具体地,送管器1用于驱动输药管3沿导向管2的长度方向推送,送管器1可采用液压马达或伺服电机等提供驱动力;当送管器1工作时,其驱动输药管3按照导向管2的长度方向推送或拉回,送管器1连接在导向管2的尾部。如图1所示,在送管器1停止工作时,可以将弹仓4通过第一开口21安装在导向管2上,由于弹性装置的弹性力作用,将弹仓4顶部的起爆弹5由第二开口41顶出并进入到导向管2中。之后,如图2所示,开启送管器1,驱动输药管3推进,并与导向管2中的起爆弹5的尾部接触,起爆弹5的尾部插入到输药管3,输药管3与起爆弹5一同沿着导向管2行进直至从导向管2中脱出并进入到炮孔中,当到达预定位置后,启动装药系统,炸药从输药管3喷出同时把起爆弹5顶出放置到孔内预定位置,完成单次起爆弹5的自动装填,同时启动送管器1的退管动作完成边退管边装药,完成装药后,输药管3复位,开始下一次起爆弹5的自动装填流程。
当送管器1未开启时,输药管3处于起始位置,阻隔弹簧8为压缩状态,当送管器1开启时,推动输药管3沿导向管2方向移动,此时阻隔弹簧8处于自由状态或拉伸状态,此时由于阻隔弹簧8的隔离作用,使得输药管3不会与起爆弹5发生接触,避免了输药管3在运动过程中对起爆弹5的摩擦损坏。在输药管3的推送和退回的过程中,阻隔弹簧8保证了装弹过程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爆弹自动装填系统,通过弹仓4中的弹性装置,可实现将起爆弹5自动推送至导向管2中,送管器1驱动输药管3沿导向管2推送,并与起爆弹5的尾部接触,使得输药管3与起爆弹5一同沿导向管2移动并最终送至炮孔的预定位置进行装药,完成起爆弹5的自动装载和输送,从而实现起爆弹5和炸药的全自动装填,无需现场工人手动装填,阻隔弹簧8的隔离作用,使得输药管3不会与起爆弹5发生接触,避免了输药管3在运动过程中对起爆弹5的摩擦损坏,减少地下矿、隧道掘进装药现场作业人员数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保障了人员安全和装弹安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由导向管2的第一开口21位置沿输药管3推送方向开设有第一条形孔6,用于引出位于导向管2内的起爆弹5的雷管脚线5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条形孔6为贯通导向管2的内侧和外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条形孔6沿导向管2的长度方向布置,且第一条形孔6的端部与第一开口21连接,并沿输药管3推送方向延伸,使得起爆弹5在被输药管3向远端推送过程中,其雷管脚线51可以通过第一条形孔6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弹仓4的侧壁沿弹仓4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条形孔7,用于引出位于弹仓4内的起爆弹5的雷管脚线5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条形孔7为贯通弹仓4的内侧和外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条形孔7位于弹仓4的侧壁,且从弹仓4的顶部向下延伸,使得起爆弹5在被弹性装置顶出的过程中,其雷管脚线51可以通过第二条形孔7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条形孔6与第二条形孔7连通,即第一条形孔6的端部与第一开口21连通,当弹仓4从第一开口21插入到导向管2中时,第二条形孔7的端部也与第一开口21连通。当起爆弹5从弹仓4顶部被顶出到导向管2时,其雷管脚线51也可以由第二条形孔7移动至第一条形孔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装置包括压簧9和托板10,压簧9的一端抵接于弹仓4的底部,压簧9的另一端抵接于托板10的底部,起爆弹5放置于托板10的顶部。在本实施例中,压簧9提供弹性力,从而驱动托板10向上运动,顶出起爆弹5。本实施例的弹仓4与弹性装置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弹匣,将起爆弹5一个一个放入弹仓4中,将弹仓4安装在导向管2后,顶部的起爆弹5被顶出至导向管2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仓4通过第一开口21与导向管2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起爆弹自动装填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
S1、将装有起爆弹5的弹仓4安装于导向管2的第一开口21处;
S2、起爆弹5由弹仓4通过弹性装置顶出至导向管2中;
S3、送管器1驱动输药管3沿导向管2移动,当输药管3的管头接触到起爆弹5的尾部后,起爆弹5尾部插入输药管3,输药管3持续推动起爆弹5向炮孔内移动;
S4、待起爆弹5移动到预定位置后,输药管3进行装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起爆弹5在弹仓4中移动时,起爆弹5的雷管脚线51从第二条形孔7引出;起爆弹5在导向管2中移动时,起爆弹5的雷管脚线51从第一条形孔6引出。可以理解的是,当起爆弹5从弹仓4移动至导向管2时,其雷管脚线51也会从第二条形孔7中移动到第一条形孔6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S4中,通过距离传感器判断起爆弹5是否移动到预定位置。
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起爆弹自动装填系统,通过一系列动作配合自动完成起爆弹5的装载、输送、定位以及装药过程,整个流程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减少了现场作业人员数量,减小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