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98663U - 一种减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98663U
CN213298663U CN202021288004.1U CN202021288004U CN213298663U CN 213298663 U CN213298663 U CN 213298663U CN 202021288004 U CN202021288004 U CN 202021288004U CN 213298663 U CN213298663 U CN 213298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nnecting piece
piece
damp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880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代智
梁虎
王帅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pat Avi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pat Avi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pat Avi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pat Avi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880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98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98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98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减震机构,属于减震设备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电机工作产生的震动会对设备仪器产生影响,设备仪器使用寿命短,使用者进行作业时作业效果差,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问题。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减震机构,提供一种减震机构,包括壳体、杆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壳体内,所述杆件的一端与弹性件相连接,杆件的另一端穿过壳体。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机电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从交通工具到各种家用电器、计算机、打印机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机电产品。先进的机电设备不仅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而且作为国家工业基础之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还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机电设备一般指应用了机械、电子技术的设备,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震动,对精准度要求较高的工作来说,这些震动会产生重要影响,机电设备在运行中产生的震动可以分为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两个方向的震动都对机电设备的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减震装置结构复杂,减震效果不理想,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电机工作产生的震动会对设备仪器产生影响,导致设备仪器使用寿命短,使用者进行作业时作业效果差,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问题,不利于机电设备的高效使用,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机构,用于解决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电机工作产生的震动会对设备仪器产生影响,设备仪器使用寿命短,使用者进行作业时作业效果差,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问题。
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减震机构,包括壳体、杆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壳体内,所述杆件的一端与弹性件相连接,杆件的另一端穿过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机构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杆件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机构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内设有滑槽,所述第二连接件插入滑槽与第一连接件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机构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通孔包括:第一连接件上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连接件上设置的第二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机构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杆件之间均具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机构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所述杆件中部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一减震单元位于限位部一侧,所述第二减震单元位于限位部另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机构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凸起单元,所述第一凸起单元上设有第三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机构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二凸起单元,所述第二凸起单元上设有第四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机构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三凸起单元,所述第三凸起单元上设有第五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机构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调震件,所述调震件位于第四通孔与第五通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结构简单、通过弹性件的缓冲作用,减少震动的传递,达到减震的目的,保证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其电机工作产生的震动会对设备仪器产生较小的影响,延长设备仪器的使用寿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b)通孔与杆件之间具有间隙,保证杆件有移动的空间,能够减缓水平方向的震动。
c)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杆件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增加本实用新型对水平方向震动的减缓吸收能力。
d)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滑槽,第二连接件通过滑槽与第一连接件连接,进行移动副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简单实用,并且便于拆卸,对机构进行零件的检修或提替换。
e)通过设置限位部,使弹性件具有一定的预紧力,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在限位部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减震单元及第二减震单元,进一步加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效果。
f)第三凸起单元具有限位的功能,对弹性件有保护作用,防止弹性件过渡压缩,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g)通过第三通孔将第一连接件与设备部件的一端相连接,连接方式简单,连接效果好。
h)通过第四通孔将第一连接件与设备部件的另一端相连接,连接方式简单,连接效果好。
i)设置调震件,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进行限位,防止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调震时产生相对转动,影响调震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机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100壳体、200杆件、300弹性件、101第一连接件、102第二连接件、103通孔、201限位部、301第一减震单元、302第二减震单元、111滑槽、121第一凸起单元、122第三通孔、131第二凸起单元、132第四通孔、112第三凸起单元、114第五通孔、113第一通孔、123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以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减震机构,包括壳体100、杆件200和弹性件300,壳体100为中空结构的零件,用于本实用新型各个零部件的安装固定,所述弹性件设置于壳体100内,弹性件300安装于壳体100内,壳体100与机电装置相连接,所述杆件200 的一端与弹性件300相连接,杆件200的另一端与穿过壳体100,穿过壳体100的杆件200 的另一端与机电装置运行中需要减震的部件相连接,通过弹性件300吸收减缓震动,达到减震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00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弹簧,需要说明的是,将弹簧作为弹性件300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只是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其它能够实现减震技术效果的技术手段均能够被本实用新型所考虑,并且不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具体的,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通孔103,杆件200的一端穿过通孔103位于壳体100外,所述通孔103与杆件200之间具有间隙,杆件200通过与通孔103之间的空隙能够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在本实用新型所连接的装置部件受到水平方向的力时,杆件200进行水平方向的晃动,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移,将水平方向的力导向弹性件300,弹性件300起到缓冲作用,减少装置运行中水平方向的震动。
具体的,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2,第一连接件101为基座,杆件200为基轴,各个部件的安装围绕杆件200展开,通过第一连接件101作为基座进行安装及固定,杆件200位于壳体100内与第二连接件102相连接,杆件200的一端穿过通孔103位于壳体100外,所述弹性件300位于第一连接件101与第二连接件102之间,弹性件300 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01相连接,弹性件30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102相连接,弹性件300 位于第一连接件101与第二连接件102之间,第二连接件102可以是压片、压板或压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杆件200插入到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相对震动较大的部件之间,将第一连接件101与装置部件的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接件102与装置部件的另一端相连接,利用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2将减震机构固定在运行过程中相对震动较大的部件之间,通过弹性件300起到缓冲作用,达到减震的目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01内设有滑槽111,所述第二连接件102插入滑槽111与第一连接件101相连接,第一连接件101与第二连接件102通过滑槽111相连接,连接方式为移动副连接,方便使用者对减震机构的零部件进行检修替换。
具体的,所述通孔103包括:第一连接件101上设置的第一通孔113和第二连接件102 上设置的第二通孔123,所述通孔103能够被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01或第二连接件102中任一连接件上,也能够在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2上同时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件101与第二连接件102上同时设置通孔103,杆件200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件101 上设置的第一通孔113,与装置部件的一端相连接,杆件200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300上设置的第二通孔123,与装置部件的另一端相连接,这样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定,起到的减震效果更好。
具体的,所述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23与杆件200之间具有间隙,在装置产生水平方向的震动时,杆件200的上端通过第一通孔113进行晃动,将水平方向的力传递到弹性件 300上,弹性件300吸收并减缓第二连接件102上的水平震动,杆件200的下端通过第二通孔123进行晃动。弹性件300吸收并减缓第一连接件101的水平震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减震速度和减震效果。
具体的,所述弹性件300包括第一减震单元301和第二减震单元302,所述杆件200中部设有限位部201,所述第一减震单元301位于限位部201一侧,所述第二减震单元302位于限位部201另一侧,使第一减震单元301和第二减震单元302在安装时具有一定的预紧力,使得第一减震单元301和第二减震单元302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将与第一连接件101相连的部件及与第二连接件102相连的部件撑开,起到支撑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减震单元301和第二减震单元302为宝塔形弹簧,第一减震单元301的塔尖部分与限位部201相连接,第二减震单元302的塔尖部分与限位部201相连接,第一减震单元301与第二减震单元302以限位部201为轴成对此分布,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宝塔形弹簧不能被看作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其它现有技术中能够达到相同技术效果的技术手段同样能够被本实用新型所考虑。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01靠近第一通孔113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凸起单元121,设置第一凸起单元121,增加第一连接件101靠近第一通孔113一端的受力面积,减少该端受到的压强,对第一连接件101起保护作用,延长第一连接件101的使用寿命,此外,第一凸起单元121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把握本实用新型对其位置进行调整,所述第一凸起单元121上设有第三通孔122,通过第三通孔122的设置,进行第一连接件101与装置部件的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01远离第一通孔113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二凸起单元131,第二凸起单元131能够增加第一连接件101远离第一通孔113一端的受力面积,减少该端受到的压强,对第一连接件101起保护作用,进一步延长第一连接件101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二凸起单元131上设有第四通孔132,所述第四通孔132用于第一连接件101与装置部件的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件102上设有多个第三凸起单元112,第三凸起单元112能够增加第二连接件102的受力面积,减少与第二连接件102所连接的装置部件对第二连接件102 的压强,对第二连接件102起保护作用,第三凸起单元112还具有限位作用,通过第三凸起单元112卡住第一连接件101远离第一通孔113的一端,第二连接件102对弹性件300的压缩有一定的限制,防止弹性件300过渡压缩导致损坏,所述第三凸起单元112上设有第五通孔114,通过第五通孔114将第二连接件102与装置部件相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2之间设置有调震件,所述调震件位于第四通孔132与第五通孔114内,所述调震件为紧固件,用来紧固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2,通过调震件穿过第四通孔132及第五通孔114,将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2紧固连接成一件整体,对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2进行限位,防止第一连接件101与第二连接件102发生转动,影响减震效果,还能够通过调震件改变第二凸起单元131与第三凸起单元112之间的距离,调整弹性件300初始的压缩程度,继而调整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包括“第一”、“第二”在内的词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包括“第一”、“第二”在内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杆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壳体内,所述杆件的一端与弹性件相连接,杆件的另一端穿过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杆件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内设有滑槽,所述第二连接件插入滑槽与第一连接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第一连接件上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连接件上设置的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杆件之间均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所述杆件中部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一减震单元位于限位部一侧,所述第二减震单元位于限位部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凸起单元,所述第一凸起单元上设有第三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二凸起单元,所述第二凸起单元上设有第四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三凸起单元,所述第三凸起单元上设有第五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调震件,所述调震件位于第四通孔与第五通孔内。
CN202021288004.1U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减震机构 Active CN213298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8004.1U CN213298663U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减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8004.1U CN213298663U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减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98663U true CN213298663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19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88004.1U Active CN213298663U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减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986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36174A (en) Shock absorption structure of storage device
CN107577298B (zh) 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计算机主机箱
CN213298663U (zh) 一种减震机构
CN110913644A (zh) 一种抗震机柜用抗震底座
JPWO2003103356A1 (ja) 内蔵ユニット用緩衝装置
CN212628883U (zh) 带有隔震装置的电气控制设备
CN206136581U (zh) 移动终端及其主板
CN205791983U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208805763U (zh) 一种计算机用硬盘减震安装座
CN219414019U (zh) 一种可移动式减震机柜底座
JP2000156569A (ja) 電子機器の緩衝構造
CN206796629U (zh) 一种冲压式粉末成型装置
CN217234924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防震底座
CN209781568U (zh) 一种五金机械生产用减振装置
CN206850651U (zh) 线性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CN211824500U (zh) 一种智能测控仪表及其防护装置
CN213240951U (zh) 一种减震工业主板
CN211044106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的主机箱
CN214099875U (zh) 一种集成天线的射频模块
CN212928645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立式触摸查询一体机
CN214852224U (zh) 一种抗震型立式电器控制柜
CN219085652U (zh) 一种具有缓冲抗震结构的固态硬盘
CN210927329U (zh)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马达结构和智能终端
CN215614519U (zh) 一种带轮室模具减震装置
CN210805225U (zh) 一种计算机硬盘用的防震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