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91741U - 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91741U
CN213291741U CN202021058176.XU CN202021058176U CN213291741U CN 213291741 U CN213291741 U CN 213291741U CN 202021058176 U CN202021058176 U CN 202021058176U CN 213291741 U CN213291741 U CN 213291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vity
ink
guide pillar
wall
devic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581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能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gyang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gyang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gyang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gyang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581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91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91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91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内设有上下设置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两者为直立柱形内腔结构且相互连通,第一内腔连通装置本体上部端面,第二内腔连通装置本体下部端面;第二内腔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一内腔的最大宽度;第一内腔内设有一注墨用的导柱,导柱的上下两端封闭,且内部设有第三内腔,导柱上设有第一通孔;导柱的上端穿入一注墨针,注墨针的上端针尖外壁设有一进墨孔,注墨针内设有第四内腔,进墨孔连通第四内腔;导柱的外壁设有第一垫圈,第一垫圈位于第一内腔中,且与第一内腔的内壁贴合。本实用新型通过纯机械方式实现注墨,避免了替换墨袋时喷头溢流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使用的数码打印机,注墨过程通常采用虹吸原理,墨水通路的两端分别设有墨袋和喷头,自然状态下输墨时,墨水从墨袋流出后沿输墨管路一路往后流,墨袋处的墨水进口的压力和喷头的压力达到平衡,喷头处通过电子元件控制使压力变化后失衡,实现墨水滴状流出。该结构下,当更换墨袋时,拿走墨袋后会使喷头处的压力和墨水进口处的压力严重失衡,从而使喷头处大量溢墨,污染作业环境和打印介质,也会使喷头在后续作业开始时,出墨不均匀而导致对应产品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中,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位于所述第二内腔的上方,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装置本体的上部端面,所述第二内腔连通所述装置本体的下部端面,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内腔;
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均为直立柱形内腔结构,且所述第二内腔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内腔的最大宽度;
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一注墨用的导柱,所述导柱的上下两端封闭,且内部设有第三内腔,所述导柱上设有第一通孔,通过第一通孔使第三内腔连通导柱外界;
所述导柱的上端穿入一注墨针,所述注墨针的上端针尖外壁设有一进墨孔,所述注墨针内设有第四内腔,所述进墨孔连通所述第四内腔,所述第四内腔通过所述注墨针的下端开口连通所述第三内腔;
所述导柱的外壁设有第一垫圈,所述第一垫圈位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与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壁贴合,从而使所述导柱与所述第一内腔之间形成密封结构,在导柱上下移动过程中确保墨水不会通过第一通孔充满整个第二内腔后从装置本体上部端面溢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双内腔的装置本体,配合在其内腔中设置导柱和注墨针,构建纯机械的注墨结构,在该结构下可确保替换墨袋时,防止空气进入墨路中使墨路两端压力失衡后导致喷头溢流的问题,实现了安全替换墨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内腔仅为放置导柱使用,实际发生导墨作用的是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进行导墨时,将导柱下压,使导柱上的第一通孔随导柱下移而逐渐下移后露出于第二内腔中,从而导通了导柱的第三内腔和装置本体的第二内腔,建立了从注墨针到导柱再到装置本体的墨水流通路径,具体的,墨水从注墨针的开口流入其内的第四内腔,再进入导柱内的第三内腔,再通过第一通孔流入第二内腔后从第二内腔底部,即装置本体下部端面流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均为圆柱体型的腔室结构,两者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所述第二内腔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内腔的直径,两者的轴为同一直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垫圈上方设有第二垫圈,以便进一步加强第一垫圈上方的密封效果,防止墨水通过第一内腔往上从装置本体上部端面溢流出,所述第二垫圈设置于所述导柱外壁。
可选的,所述第一垫圈下方设有第三垫圈,以便进一步加强第一垫圈下方的密封效果,防止墨水在不进行注墨时,通过第一内腔溢流进入第二内腔,所述第三垫圈设置于所述导柱外壁。
可选的,所述导柱的露出于装置本体外的外壁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导柱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使导柱可伸缩回弹,从而在注墨作业完成后可自动使导柱恢复初始位置。
可选的,所述导柱的露出于所述装置本体上部端面的上部开口设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将所述导柱的上部端口封闭,所述注墨针插入所述第一端盖上的孔内,所述第一端盖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弹簧的外缘,所述外缘凸出于所述导柱的外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盖的设置并不是必须的,在不设置第一端盖时,可通过外部固定结构将弹簧的上端固定于导柱外壁,比如当导柱和弹簧均为金属制材时,可通过焊接方式实现两者连接固定,当两者采用塑料制材时,可通过熔接方式实现两者连接;或者通过在导柱外壁设置便于弹簧的上端的端部卡入的卡槽或卡孔实现弹簧上端的固定;或者通过扎带常见结构将弹簧上端固定在导柱外壁。另外,当不设置第一端盖时,导柱上端面封闭后,开设一便于注墨针插入的插孔,当注墨针连接后,在插孔处设置密封措施实现密封和注墨针的固定。
可选的,所述导柱的下端连接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将所述导柱的下端开口封闭,所述导柱自上而下从所述装置本体的上部开口穿入后,所述第二端盖位于所述第二内腔中,且所述第二端盖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内腔的横截面的最大宽度,从而通过第二端盖对导柱的上移进行限位。
优选的,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导柱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下部端面设有一封板,所述封板将所述第二内腔在所述装置本体的下部端面的开口封闭;
所述封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通所述封板两个表面,从而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第二内腔和外界。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封板和第二通孔,便于连接出墨管道,第二通孔在此处即作为出墨孔使用,相比直接以一体式结构封闭装置本体的下部端面的结构而言,封板和第二通孔的设置更为灵活;而且,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厚度的封板,或者设置不同开口直径的第二通孔,对应不同的出墨需求。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内螺纹,便于外部的输墨管连接,可在输墨管的接口外壁设置配合第二通孔内螺纹的外螺纹,实现两者的螺纹连接。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纯机械方式实现注墨,注墨过程的稳定性提高,替换墨袋时安全可靠,不会发生传统结构中的喷头溢墨现象,而且注墨精度也较高,产品成型结构较简单,易于制造,且使用寿命较长,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完整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其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成部件或单元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组成部件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部件组成或者组成单元。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内设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第一内腔位于第二内腔的上方,第一内腔连通装置本体1的上部端面,第二内腔连通装置本体1 的下部端面,第一内腔连通第二内腔;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均为直立柱形空腔结构,且第二内腔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一内腔的最大宽度;第一内腔内设有导柱2,其上下两端封闭,内设第三内腔,导柱2上设有第一通孔201,通过第一通孔201使第三内腔连通导柱2外界;导柱2的上端穿入注墨针3,注墨针3的上端针尖外壁设有进墨孔301,注墨针3内设第四内腔,进墨孔301连通第四内腔,第四内腔通过注墨针3的下端开口连通第三内腔;导柱2的外壁设有第一垫圈41,第一垫圈41位于第一内腔中,且与第一内腔的内壁贴合,从而使导柱2与第一内腔之间形成密封结构,在导柱2上下移动过程中确保墨水不会通过第一通孔201充满整个第二内腔后从装置本体1上部端面溢出。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内腔仅为放置导柱2使用,实际发生导墨作用的是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进行导墨时,将导柱2下压,使导柱2 上的第一通孔201随导柱2下移而逐渐下移后露出于第二内腔中,从而导通了导柱2的第三内腔和装置本体1的第二内腔,建立了从注墨针3到导柱2再到装置本体1的墨水流通路径,具体的,墨水从注墨针3(第四内腔)的下端开口流入其内的第四内腔,再进入导柱2内的第三内腔,再通过第一通孔201流入第二内腔后从第二内腔底部,即装置本体1下部端面流出。
第二内腔的上下高度决定了导柱2的上下行程,导柱2被下压后,当注墨完成后的位置恢复可通过弹簧回弹实现。
另外,导柱2的外壁应当设置为尽量贴合装置壳体内的第一内腔的内壁,两者可采用过盈配合结构,第一垫圈41的设置仅为避免墨水溢流后污染产品,也避免墨水流失。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均设置为圆柱体型的腔室结构,两者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第二内腔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第一内腔的直径,两者的轴为同一直线。
为进一步加强第一垫圈上方的密封效果,在第一垫圈41上方设置第二垫圈42,防止墨水通过第一内腔往上从装置本体1上部端面溢流出,第二垫圈42设置于导柱2外壁。
为进一步加强第一垫圈下方的密封效果,在第一垫圈41下方设有第三垫圈43,防止墨水在不进行注墨时,通过第一内腔溢流进入第二内腔,第三垫圈43设置于导柱2外壁。
本实用新型中,导柱下压后的回弹,可通过如下设置实现:导柱 2的露出于装置本体1外的外壁上设置弹簧5,弹簧5套在导柱2外壁上,从而实现在注墨作业完成后可通过弹簧的恢复力自动使导柱2 恢复初始位置。
另外,为便于固定弹簧,可在导柱2的露出于装置本体1上部端面的上部开口设置第一端盖61,第一端盖61将导柱2的上部端口封闭,注墨针3插入第一端盖61上的孔内,第一端盖61设有用于限制弹簧5的外缘,外缘凸出于导柱2的外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盖61的设置并不是必须的,在不设置第一端盖61时,可通过外部固定结构将弹簧5的上端固定于导柱2外壁,比如当导柱2和弹簧5均为金属制材时,可通过焊接方式实现两者连接固定,当两者采用塑料制材时,可通过熔接方式实现两者连接;或者通过在导柱2外壁设置便于弹簧5的上端的端部卡入的卡槽或卡孔实现弹簧5上端的固定,该卡槽和卡孔不能贯穿导柱壁;或者通过扎带常见结构将弹簧5上端固定在导柱2外壁。另外,当不设置第一端盖61时,导柱2上端面封闭后,开设一便于注墨针3插入的插孔,该插孔为通孔结构,贯通导柱上端面,当注墨针3连接后,在插孔处设置密封措施实现密封和注墨针3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为便于限制导柱的回弹行程,可按如下结构设置:导柱2的下端连接第二端盖62,第二端盖62将导柱2的下端开口封闭,导柱2自上而下从装置本体1的上部开口穿入后,第二端盖62 位于第二内腔中,且第二端盖62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一内腔的横截面的最大宽度,从而通过第二端盖62对导柱2的上移进行限位。在其中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二端盖62与导柱2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为对接不同类型的输墨管,可按如下结构设置:装置本体1的下部端面设置封板63,封板63将第二内腔在装置本体 1的下部端面的开口封闭;封板63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贯通封板63两个表面,从而通过第二通孔连通第二内腔和外界。在连接出墨管道时,第二通孔作为出墨孔使用,相比直接以一体式结构封闭装置本体1的下部端面的结构而言,封板63和第二通孔的设置更为灵活,可设置不同开口直径的第二通孔来对应不同接口直径的输墨管,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在其中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二通孔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配合的,在输墨管的接口9的外壁设置外螺纹,连接时以螺纹旋入旋出方式连接或者拆卸输墨管,操作快捷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内腔结构的描述中涉及的最大宽度,均是指内腔的横截面的最大宽度,比如,当内腔呈圆柱体型的空腔结构时,其横截面为一圆形,则该内腔的最大宽度即是指该圆形的直径,比如,内腔呈直立的方柱型空腔结构,则其横截面呈矩形结构,则该内腔的最大宽度即为矩形的对角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位于所述第二内腔的上方,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装置本体的上部端面,所述第二内腔连通所述装置本体的下部端面,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内腔;
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均为直立柱形内腔结构,且所述第二内腔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内腔的最大宽度;
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一注墨用的导柱,所述导柱的上下两端封闭,且内部设有第三内腔,所述导柱上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导柱的上端穿入一注墨针,所述注墨针的上端针尖外壁设有一进墨孔,所述注墨针内设有第四内腔,所述进墨孔连通所述第四内腔;
所述导柱的外壁设有第一垫圈,所述第一垫圈位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与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均为圆柱体型的腔室结构,两者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所述第二内腔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内腔的直径,两者的轴为同一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圈上方设有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设置于所述导柱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圈下方设有第三垫圈,所述第三垫圈设置于所述导柱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的露出于装置本体外的外壁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导柱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的露出于所述装置本体上部端面的上部开口设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将所述导柱的上部端口封闭,所述注墨针插入所述第一端盖上的孔内,所述第一端盖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弹簧的外缘,所述外缘凸出于所述导柱的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的下端连接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将所述导柱的下端开口封闭,所述导柱自上而下从所述装置本体的上部开口穿入后,所述第二端盖位于所述第二内腔中,且所述第二端盖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内腔的横截面的最大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导柱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的下部端面设有一封板,所述封板将所述第二内腔在所述装置本体的下部端面的开口封闭;
所述封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通所述封板两个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内螺纹。
CN202021058176.XU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 Active CN213291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8176.XU CN213291741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8176.XU CN213291741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91741U true CN213291741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17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58176.XU Active CN213291741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917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119597T2 (de) Tintenpatrone und Tintenstrahldruckvorrichtung mit einer derartigen Tintenpatrone
CN106115585B (zh) 一种用于灌装阀的液位修正装置
CN201419145Y (zh) 点胶喷射阀
CN107487085A (zh) 墨水补给辅助装置以及墨水补给装置
CN213291741U (zh) 一种袋装墨水注入装置
CN211493305U (zh) 一种喷墨墨水瓶
CN205045061U (zh) 一种气动洗发水断料注料嘴及含其的包装机
CN202847206U (zh) 一种防漏注液瓶
CN104210238A (zh) 喷墨写真机墨路压力自平衡装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890972B (zh) 一种胶料注射装置
CN208785331U (zh) 一种面膜加液装置
CN209237980U (zh) 一种流动相试剂瓶
CN210214769U (zh) 一种环保清洁剂生产用定量灌装装置
CN108155338B (zh) 打液机构
CN210434310U (zh) 一种帘式膜组件封装装置
CN201745252U (zh) 注墨容器
CN204936508U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系统
CN211470762U (zh) 一种具有耐高压防爆结构的油液填充装置
CN209631515U (zh) 一种密封堵头涂胶机
CN218945489U (zh) 一种压电喷射阀点胶供料机构
CN107984931B (zh) 一种按压式墨囊自动注墨器
CN219156474U (zh) 一种醋料液灌装装置
CN210559319U (zh) 一种橙汁装瓶用喷嘴
CN216610665U (zh) 一种可加压式墨水瓶
CN216614016U (zh) 一种灌装机用灌装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