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82222U - 一种背靠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靠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82222U
CN213282222U CN202021077675.3U CN202021077675U CN213282222U CN 213282222 U CN213282222 U CN 213282222U CN 202021077675 U CN202021077675 U CN 202021077675U CN 213282222 U CN213282222 U CN 213282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onnecting rod
backrest
hinged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7767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春
施振杰
李文才
李立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E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E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7767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82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82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82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靠驱动机构,包括座部安装板和背靠件,所述背靠件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座部安装板,所述背靠件可相对于所述座部安装板转动以在收拢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切换;连杆组件,包括多根连杆,相邻的两根连杆之间头尾相铰接,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背靠件传动连接,所述背靠件在收拢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切换时带动所述连杆组件转动;第一限位件,设置于其中一根连杆上,当背靠件在收拢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相邻连杆相抵;第二限位件,设置于其中一根连杆上,当背靠件在后仰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相邻连杆相抵。通过连杆组件带动背靠件转动,运动平稳。且通过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防止背靠件超出预设行程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背靠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在基本上坐立的位置支承使用者身体的运动装潢家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背靠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存在允许使用者相对于座部向前伸展脚凳或凳榻和向后后仰靠背的后仰座椅单元。这些已有的座椅单元通常提供三种基本位置:标准的非后仰的收拢位置;伸展位置;以及后仰位置。在收拢位置,底部处于总体上水平的取向而靠背设置成基本直立。另外,如果座椅单元包括附装有机械装置的凳榻,则机械装置折叠使得凳榻不伸展。在通常称为电视(“TV”)位置的伸展位置,凳榻向座部的前方伸展,与此同时靠背,坐垫向后转4度左右的角度,以保证座椅单元的乘坐者舒适地观看电视;在后仰位置,靠背从伸展位置向后定位成与座部成钝角关系以供休息或睡眠。
目前行业内的多种现代的座椅单元诸如躺椅或沙发适用于上述调整功能;目前比较普遍的是采用扳手来控制座椅单元打开;但为了扩大座椅单元的使用范围,提高座椅单元的使用舒适度,目前,许多座椅单元还结合马达提供动力调整,将靠背,坐垫和搁腿板通过马达来驱动以带动靠背、坐垫和搁腿板张开或收拢,以满足使用要求。
尽管许多常规的躺椅能令人满意地操作,但家具制造商们仍然不断追求研制改进的椅子框架和功能架,以便降低系统的复杂性。申请号为“201110021296.1”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导槽与伸入导槽内的顺序元件来实现座椅单元后仰或收拢的联动机构及座椅单元,其通过顺序元件于导槽内滑动实现座椅单元状态的变化。但是上述仍存在以下问题:在靠背收拢或伸展的过程中,滑槽所在板块相对上移或下降带动用于坐垫支撑的部件转动,由于滑槽与元件的配合运动轨迹不够顺畅,其用于坐垫支撑的部件转动过程中,也会出现跳动或者位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连杆组件驱动来实现背靠件后仰或收拢的背靠驱动机构,并通过两个限位件对背靠件在后仰或收拢位置实现限位。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靠驱动机构,包括:
座部安装板和背靠件,所述背靠件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座部安装板,所述背靠件可相对于所述座部安装板转动以在收拢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切换;
连杆组件,包括多根连杆,相邻的两根连杆之间头尾相铰接,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背靠件传动连接,所述背靠件在收拢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切换时带动所述连杆组件转动;
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多根连杆中的一根连杆上,当背靠件在收拢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相邻连杆相抵;
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多根连杆中的一根连杆上,当背靠件在后仰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相邻连杆相抵;
且所述第一限位件所在的连杆与第二限位件所在的连杆不是同一个连杆。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二横向连杆、第三横向连杆、前纵向连杆、底部连杆和后支撑连杆,所述第三横向连杆的头端与背靠件的尾端铰接,所述第二横向连杆的尾端与所述第三横向连杆铰接,所述第二横向连杆的头端与前纵向连杆的头端铰接,所述前纵向连杆与底部连杆的头端铰接,所述底部连杆与所述第二横向连杆平行设置,所述底部连杆的尾端铰接有后纵向连杆,所述后纵向连杆上连接有曲柄连接件,所述曲柄连接件与所述后支撑连杆的尾端铰接,所述后支撑连杆的头端与所述座部安装板连接。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横向连杆,所述第二限位件为第二限位轴,所述第二限位轴贯穿所述第三横向连杆且与所述第三横向连杆固定连接;当背靠件在后仰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后支撑连杆的侧壁相抵。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前纵向连杆的中部与底部连杆的头端铰接,所述前纵向连杆的尾端铰接有前支撑件;所述前支撑件与所述座部安装板连接,用以于前纵向连杆转动时带动座部安装板上升或下降。通过连杆组件驱动座部安装板上升或下降,克服了市场上普遍利用的滑槽顶起坐框的传动方式,其运动平稳,伸展过程连贯无微量跳动感知,具有极好的体验感,更加满足人们对物质舒适的需求。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前纵向连杆包括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交叉设置构成V字型结构,所述底部连杆与前纵向连杆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交会处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横向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前支撑件铰接。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前纵向连杆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交会处设置有卡槽,所述前支撑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第一限位轴,所述第一限位轴贯穿所述前支撑件且与所述前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背靠件处于收拢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轴与所述卡槽内壁相抵。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组包括多根支撑连杆,且相邻两根支撑连杆的头尾相互铰接,位于头端的支撑连杆与所述支撑板铰接,位于尾端的支撑连杆与底部连杆固定连接。通过支撑组件提高机构的整体稳定性。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位于尾端的支撑连杆上可转动连接有弯曲连杆,所述弯曲连杆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分为第一延伸段与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支撑连杆铰接,且第一延伸段沿自身长度向远离底部连杆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一延伸段与后支撑连杆可转动连接。避免与底部连杆发生干涉。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延伸段沿自身长度向远离所述底部连杆的方向弯曲。避免与后支撑连杆发生干涉。
有益效果
1、通过连杆组件带动背靠件转动,其运动平稳,伸展过程连贯无微量跳动感知。
2、通过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在背靠椅处于收拢位置和后仰位置时产生限位,防止背靠件超出预设行程范围。
3、通过连杆组件驱动座部安装板上升或下降,克服了市场上普遍利用的滑槽顶起坐框的传动方式,其运动平稳,伸展过程连贯无微量跳动感知,具有极好的体验感,更加满足人们对物质舒适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械伸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械伸展单元在脚凳组件处于收拢位置且靠背组件处于收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械伸展单元在脚凳组件处于伸展位置且靠背组件处于后仰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脚凳组件与第一连杆机构在脚凳组件处于收拢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脚凳组件与第一连杆机构在脚凳组件处于伸展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背靠驱动机构在靠背组件处于收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背靠驱动机构在靠背组件处于后仰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前纵向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曲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弯曲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背靠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中机械伸展单元于在脚凳组件处于收拢位置且靠背组件处于收合位置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机械伸展单元于另一个角度下在脚凳组件处于收拢位置且靠背组件处于收合位置时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机械伸展单元于在脚凳组件处于伸展位置且靠背组件处于收合位置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机械伸展单元于在脚凳组件处于伸展位置且靠背组件处于后仰位置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底座,2-机械伸展单元,3-脚凳组件,31-搁脚板,32-第一凳塌连杆,33-第二凳塌连杆, 34-第三凳塌连杆,35-第四凳塌连杆,4-坐垫支撑组件,41-座部安装板,5-靠背组件,51-背靠件,511-靠背插入段,512-连接段,52-第二横向连杆,53-第三横向连杆,531-第二限位件, 54-曲柄连接件,541-第三连接板,542-第四连接板,543-第一凸起,6-第一横向连杆,7-后纵向连杆,71-限位槽,8-后支撑连杆,9-前纵向连杆,91-第一连接板,92-第二连接板,93-卡槽,10-前支撑件,101-第一限位件,11-底部连杆,12-支撑组件,121-支撑板,122-支撑连杆, 123-弯曲连杆,1231-第一延伸段,1232-第二延伸段,13-驱动组件,131-第一驱动连杆,1311- 沟槽,132-第二驱动连杆,1321-第三凸起,133-转动轴,134-弹簧,14-支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15,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背靠驱动机构,该背靠驱动机构为机械伸展装置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将对机械伸展装置展开具体的描述。该机械伸展装置包括底座1及两个机械伸展单元2,两个机械伸展单元2于底座1上呈镜像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机械伸展单元2均包括脚凳组件3、坐垫支撑组件4和靠背组件5。
在本方案中,脚凳组件3包括搁脚板31,所述搁脚板31上连接有第三凳塌连杆34与第四凳塌连杆35,第三凳塌连杆34与第四凳塌连杆35相互平行,第三凳塌连杆34上铰接有第一凳塌连杆32,第四凳塌连杆35上铰接有第二凳塌连杆33,第一凳塌连杆32与第二凳塌连杆33相平行,第二凳塌连杆33与第三凳塌连杆34相互交叉且于交叉处相铰接。
坐垫支撑组件4包括座部安装板41,座部安装板41的一侧设有与座部安装板41平行的第一横向连杆6。第一横向连杆6的头端可转动地联接到第一凳塌连杆32上,第一凳塌连杆 32的尾端(即远离搁脚板31的一端)、第二凳塌连杆33的尾端均与座部安装板41铰接。
且第一横向连杆6的尾端(即远离搁脚板31的一端)铰接有后纵向连杆7,后纵向连杆 7的中部铰接有曲柄连接件54,该曲柄连接件54为背靠组件中的一个部件。在本方案中,如图9所示,曲柄连接件54包括第三连接板541与第四连接板542,第三连接板541与第四连接板542交叉设置构成V字型结构。其中,第四连接板542铰接有后支撑连杆8。曲柄连接件54通过后支撑连杆8与座部安装板41连接。具体的,后支撑连杆8的尾端(即远离背靠件51的一端)与曲柄连接件54上的第四连接板542铰接,而后支撑连杆8的头端与座部安装板41固定连接。同时,后纵向连杆7与曲柄连接件54于第三连接板541和第四连接板542 的交会处铰接。
第一凳塌连杆32和第二凳塌连杆33构成凳塌连杆组,通过座部安装板41、凳塌连杆组、第一横向连杆6、后纵向连杆7、曲柄连接件54和后支撑连杆8构成一个大致呈四边形的自锁闭环式第一连杆机构,用以带动脚凳组件3相对于座部安装板41在收拢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
当第一连杆机构运转,第一横向连杆6朝搁脚板31方向移动时,如图5所示,第一横向连杆6推动所述第一凳塌连杆32转动,所述第一凳塌连杆32带动所述第三凳塌连杆34顶升搁脚板31,进而带动第四凳塌连杆35与第二凳塌连杆33转动直至搁脚板31处于伸展位置。
反之,当第一连杆机构运转,带动第一横向连杆6朝远离搁脚板31方向的移动时,第一横向连杆6拉扯所述第一凳塌连杆32转动,所述第一凳塌连杆32带动所述第三凳塌连杆34 带回搁脚板31,实现脚凳组件3的收缩。通过多个连杆构成连杆组件实现驱动,其运动平稳,伸展过程连贯无微量跳动感知,具有极好的体验感,提高了产品的舒适度。
同时,本方案中,坐垫支撑组件4与靠背组件相结合构成背靠驱动机构。靠背组件5包括背靠件51、第二横向连杆52和第三横向连杆53。该方案中,如图11所示,背靠件51为 L形连杆,其于弯折处的两侧分别为靠背插入段511、连接段512。其中靠背插入段511用于插入靠背。连接段512与第三横向连杆53铰接背靠件51于弯折处与座部安装板41铰接。
第二横向连杆52平行设于第一横向连杆6的一侧,第三横向连杆53与第二横向连杆52 的尾端铰接。且第二横向连杆52的前端(即靠近搁脚板31的一端)还铰接有前纵向连杆9,前纵向连杆9的中部铰接有和底座1固定连接的底部连杆11,底部连杆11与后纵向连杆7 的尾端铰接,曲柄连接件54的第三连接板541与第三横向连杆53铰接。且如上述第一连杆机构中所述的,曲柄连接件54的第四连接板542还铰接有后支撑连杆8,曲柄连接件54通过后支撑连杆8与座部安装板41连接。具体的,后支撑连杆8的尾端与曲柄连接件54铰接,而后支撑连杆8的头端与座部安装板41固定连接。同时,后纵向连杆7与曲柄连接件54于第三连接板541和第四连接板542的交会处铰接。
通过第三横向连杆53、第二横向连杆52、前纵向连杆9、底部连杆11、后纵向连杆7、曲柄连接件54构成第二连杆机构用以带动靠背组件5在收合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移动。
当第二连杆机构运作(即靠背组件5向后仰位置移动时),第二横向连杆52与底部连杆 11的纵向间距增大,如图7所示,第二横向连杆52向远离背靠件51的方向移动,拉扯第三横向连杆53进而带动背靠件51相对于座部安装板41翻转,直至背靠件51处于后仰位置。且在本方案中前纵向连杆9的尾端上设置有前支撑件10。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8,前纵向连杆9包括第一连接板91与第二连接板 92,第一连接板91与第二连接板92交叉设置构成V字型结构。底部连杆11与前纵向连杆9 于第一连接板91和第二连接板92的交会处铰接,第一连接板91与第二横向连杆52铰接,第二连接板92与所述前支撑件10铰接。前支撑件10与座部安装板41固定相连,在第二连杆机构运作时,第二横向连杆52与底部连杆11的纵向间距增大,此过程中,前纵向连杆9 翻转。由于前纵向连杆9于第一连接板91和第二连接板92的交会处与底部连杆11铰接,前纵向连杆9的第二连接板92与前支撑件10铰接,在前纵向连杆9翻转的过程中,前纵向连杆9顶升前支撑件10,进而抬高座部安装板41的高度,达到带动座部安装板41上升的目的。且通过前纵向连杆9为V字型结构,相较于直线连杆缩短了第二横向连杆52与底部连杆11 的间距,节省了安装空间。
同时,前纵向连杆9于第一连接板91和第二连接板92的交会处设置有卡槽93,前支撑件10朝脚凳组件3方向倾斜向上设有支撑延伸段,且于该支撑延伸段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 101,在本方案中,第一限位件101为一个柱状限位块。具体的,该柱状限位块为贯穿前支撑件的第一限位轴的轴头。当背靠件51处于收合位置时,柱状限位块与上述卡槽93内壁相抵。对前纵向连杆9形成行程限位,避免前纵向连杆9转动超出行程,进而防止背靠件51过度转动超过收合位置所处的预设点位。
反之,当第二连杆机构运作使得第二横向连杆52与底部连杆11的纵向间距减小时(即靠背组件5向收合位置移动时),第二横向连杆52向背靠件51方向移动,推动第三横向连杆 53带动背靠件51相对于座部安装板41翻转直至背靠件51处于收合位置。此过程中,前纵向连杆9翻转,前纵向连杆9带动前支撑件10下降,进而降低座部安装板41的高度,达到带动座部安装板41下降的目的。
通过第二连杆机构驱动座部安装板41上升或下降,克服了市场上普遍利用的滑槽顶起坐框的传动方式,其运动平稳,伸展过程连贯无微量跳动感知,具有极好的体验感,更加满足人们对物质舒适的需求。脚凳组件3和靠背组件5分别通过两个连杆机构驱动,其结构运行也更加稳定,提高使用者在产品使用时的舒适感。同时,请参阅图12-15,本方案中座部安装板41、第一横向连杆6、第二横向连杆52相互平行,在运作过程中不会相互干涉,保证机构平稳运行。且座部安装板41、第一横向连杆6、第二横向连杆52所处高度近乎一致,大幅减少了机械伸展单元2的纵向高度,便于机械伸展装置的后续装配。
且第三横向连杆53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531。具体的,本方案中,第二限位件531为贯穿第三横向连杆53的第二限位轴的轴头。当背靠件51处于后仰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531 与所述后支撑连杆8的侧壁相抵。通过第二限位件531与后支撑连杆8的侧壁相抵形成限位,防止背靠件51持续后仰下落。
另外,曲柄连接件54于第三连接板54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543。具体的,在本方案中,第一凸起543为贯穿第三连接板541的限位轴的轴头。第一凸起543于脚凳组件3处于收拢位置且靠背组件5处于收合位置时与所述后纵向连杆7的侧壁相抵。
为了避免第一凸起543与后纵向连杆7错位,后纵向连杆7上设置有限位槽71,第一凸起543于脚凳组件3处于收拢位置且靠背组件5处于收合位置时与限位槽71的槽壁相抵。当第二连杆机构做收缩动作时(即第二横向连杆52向底部连杆11靠近),第一凸起543压迫后纵向连杆7的侧壁,推动后纵向连杆7转动,继而带动第一连杆机构收缩运作,使得脚凳组件3朝伸展方向延伸。
且本方案中,背靠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二连杆机构的支撑组件12。具体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121,支撑板121与底座连接,且支撑板121通过多段连杆与机械伸展单元2 可转动连接。再具体的,支撑板121上铰接有支撑杆组,支撑杆组包括多根支撑连杆122,且相邻两根支撑连杆122的头尾相互铰接。其中位于头端的支撑连杆122与支撑板121铰接,位于尾端的支撑连杆122与底部连杆11固定连接。使得支撑组件12可以随着机械伸展单元 2的形态变化而转动,持续进行支撑。同时,本实施例中,位于尾端的支撑连杆122上可转动连接有弯曲连杆123。如图10与图15所示,所述弯曲连杆123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分为第一延伸段1231与第二延伸段1232。其中第二延伸段1232与支撑连杆122铰接,且第二延伸段1232沿自身长度向远离底部连杆11的方向弯曲,第一延伸段1232与后纵向连杆7铰接。通过弯曲连杆123带动支撑连杆122随着后纵向连杆7的转动而转动,且通过第二延伸段1231 沿自身长度向远离底部连杆11的方向弯曲避免与底部连杆11发生干涉。且第一延伸段1231沿自身长度还向远离所述机械伸展单元2的方向弯曲。避免第一延伸段1231与曲柄连接件54发生干涉。
本方案中,机械伸展单元2上还设置用于驱动第一连杆机构运作的驱动组件13。驱动组件13包括弹簧134、第一驱动连杆131与第二驱动连杆132,第一凳塌连杆32与第一驱动连杆131的头端铰接,第一驱动连杆131的尾端与第二驱动连杆132的头端铰接。第二驱动连杆132的尾端与座部安装板41可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二驱动连杆132的尾端设置有通孔,座部安装板41上贯穿有转动轴133,转动轴133穿过通孔,使得第二驱动连杆132可绕转动轴133转动。且弹簧1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连杆131、座部安装板41连接。当脚凳组件 3处于收拢位置时,第一驱动连杆131与第二驱动连杆132相对靠近折叠。且第二驱动连杆 132上设置有第三凸起1321,第一驱动连杆131上设置有沟槽1311,第三凸起1321卡于沟槽1311内,且弹簧134处于拉伸状态。弹簧134给予第一驱动连杆131一个复位的力,但是弹簧134、第三凸起1321与沟槽1311的槽壁位于同一直线上,复位的力迫使第三凸起1321 与沟槽1311的槽壁相抵,使得第一驱动连杆131与第二驱动连杆132无法复位。而在需要脚凳组件3处于伸展位置时,只需要向下转动第二驱动连杆132与第一驱动连杆131,使得第三凸起1321与沟槽1311分离,弹簧134自动带动第一驱动连杆131复位,顶升第一凳塌连杆32使得脚凳组件3处于伸展位置。
另外,两个机械伸展单元2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提高装置稳定性的支撑管14,支撑管14 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机械伸展单元2相连。且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多个支撑管14中的至少一个支撑管14的两端头分别与两个机械伸展单中的前纵向连杆9连接,保证两侧的第二连杆机构同步运作,使得底部安装板的抬升更加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各连杆之间的铰接方式均采用柱轴和衬套的轴承式运动副。但是在保证伸展装置运行平稳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铰接方式。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背靠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部安装板和背靠件,所述背靠件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座部安装板,所述背靠件可相对于所述座部安装板转动以在收拢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切换;
连杆组件,包括多根连杆,相邻的两根连杆之间头尾相铰接,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背靠件传动连接,所述背靠件在收拢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切换时带动所述连杆组件转动;
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多根连杆中的一根连杆上,当背靠件在收拢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相邻连杆相抵;
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多根连杆中的一根连杆上,当背靠件在后仰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相邻连杆相抵;
且所述第一限位件所在的连杆与第二限位件所在的连杆不是同一个连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二横向连杆、第三横向连杆、前纵向连杆、底部连杆和后支撑连杆,所述第三横向连杆的头端与背靠件的尾端铰接,所述第二横向连杆的尾端与所述第三横向连杆铰接,所述第二横向连杆的头端与前纵向连杆的头端铰接,所述前纵向连杆与底部连杆的头端铰接,所述底部连杆与所述第二横向连杆平行设置,所述底部连杆的尾端铰接有后纵向连杆,所述后纵向连杆上连接有曲柄连接件,所述曲柄连接件与所述后支撑连杆的尾端铰接,所述后支撑连杆的头端与所述座部安装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靠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横向连杆,所述第二限位件为第二限位轴,所述第二限位轴贯穿所述第三横向连杆且与所述第三横向连杆固定连接;当背靠件在后仰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后支撑连杆的侧壁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靠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向连杆的中部与底部连杆的头端铰接,所述前纵向连杆的尾端铰接有前支撑件;所述前支撑件与所述座部安装板连接,用以于前纵向连杆转动时带动座部安装板上升或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靠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向连杆包括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交叉设置构成V字型结构,所述底部连杆与前纵向连杆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交会处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横向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前支撑件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靠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向连杆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交会处设置有卡槽,所述前支撑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第一限位轴,所述第一限位轴贯穿所述前支撑件且与所述前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背靠件处于收拢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轴与所述卡槽内壁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靠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组包括多根支撑连杆,且相邻两根支撑连杆的头尾相互铰接,位于头端的支撑连杆与所述支撑板铰接,位于尾端的支撑连杆与底部连杆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靠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尾端的支撑连杆上可转动连接有弯曲连杆,所述弯曲连杆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分为第一延伸段与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支撑连杆铰接,且第一延伸段沿自身长度向远离底部连杆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一延伸段与后纵向连杆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靠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段沿自身长度向远离所述底部连杆的方向弯曲。
CN202021077675.3U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背靠驱动机构 Active CN213282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7675.3U CN213282222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背靠驱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7675.3U CN213282222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背靠驱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82222U true CN213282222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17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77675.3U Active CN213282222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背靠驱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822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7433B2 (en) Zero-wall clearance linkage mechanism for a lifting recliner
US5772278A (en) Recliner chair having wall-avoiding linkage arrangement
CN111685520A (zh) 一种机械伸展单元及机械伸展装置
CN111839052B (zh) 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CN111955975B (zh) 具有电动座椅驱动器的零墙壁间隙联动机构
US10842274B1 (en) Zero-wall clearance linkage mechanism with power seat drive
CN105962667A (zh) 一种机械伸展装置及座椅单元
CN210748189U (zh) 一种电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CN210748190U (zh) 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CN112293997B (zh) 一种动力伸展装置
CN212630322U (zh) 机械伸展单元及机械伸展装置
CN214631129U (zh) 多功能休闲椅框架结构
CN212878459U (zh) 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CN213282222U (zh) 一种背靠驱动机构
CN213820608U (zh) 动力伸展装置
CN108158260B (zh) 一种机械伸展装置及座椅单元
CN216797048U (zh) 一种压缩型座椅伸缩装置及座椅单元
WO2021248703A1 (zh) 机械伸展单元及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CN215304365U (zh) 动力总成及动力伸展装置
CN112006467A (zh) 一种沙发伸缩装置
CN215913918U (zh) 沙发的双电机伸展装置
CN110693227A (zh) 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CN113040556A (zh) 一种用于沙发的背部联动机构
CN205963485U (zh) 用于座椅单元的伸缩机架及座椅单元
CN216166391U (zh) 一种超级零重力座椅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