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8190U - 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48190U CN210748190U CN201921190551.3U CN201921190551U CN210748190U CN 210748190 U CN210748190 U CN 210748190U CN 201921190551 U CN201921190551 U CN 201921190551U CN 210748190 U CN210748190 U CN 2107481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pedal
- hinged
- backrest
- adju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属于家具行业中的沙发、座椅,用于解决解决现有座椅、沙发等大多只能躺卧、且安全性较差的问题。该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包括有底板、转动安装在底板上的姿态调节机构、转动安装在姿态调节机构上的龙骨、转动安装在龙骨2前端的脚踏组件、转动安装在龙骨后端的靠背组件,脚踏组件与姿态调节机构铰接,靠背组件与姿态调节机构铰接。本实用新型将龙骨、姿态调节机构、脚踏组件、靠背组件耦合联动,使得整个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组件更少,生产成本更低,结构更加稳定,使用者躺上去后整体稳定性、安全性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具行业,涉及一种沙发、座椅,尤其涉及一种靠背可调的沙发、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具中的沙发、摇椅、座椅等随处可见,有些沙发不仅脚踏能够伸出,靠背也能上升、下降或倾角可调。
现有技术中,实现沙发脚踏伸出、靠背调节的结构较多。
申请号为201810088859的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活动座椅靠背随动装置,包括靠背组件及姿态调节组件,靠背组件包括靠背件、靠背导向件、靠背支撑件及靠背随动件,靠背导向件一端与靠背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姿态调节组件转动连接;靠背支撑件一端与靠背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姿态调节组件转动连接。组装活动座椅靠背随动装置时,靠背组件的靠背导向件及靠背支撑件转动安装于坐框安装板。靠背随动件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靠背随动件位于坐框安装板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脚踏组件转动安装于坐框安装板。第一驱动杆两端固定安装于两脚踏组件。第二驱动杆两端固定安装于驱动连杆。背部靠枕固定安装于靠背件。坐框通过安装孔固定安装于坐框安装板。搁脚凳固定安装于脚踏组件。
使用活动座椅靠背随动装置时,驱动件通过第一驱动杆带动脚踏组件伸展,使活动座椅靠背随动装置从坐姿调节至TV姿态。此时脚踏组件伸出。驱动件继续通过第二驱动杆带动姿态调节组件调节联动支架,使活动座椅靠背随动装置从TV姿态调节至躺姿。活动座椅靠背随动装置从TV姿态调节至躺姿过程中,靠背随动件带动靠背支撑件向前运动,使背部靠枕在姿态变化过程中还向前运动,避免活动座椅靠背随动装置从TV姿态调节至躺姿过程中,人体背部与背部靠枕摩擦并且顶背、搓背。并且由于靠背随动件带动靠背支撑件向前运动,活动座椅靠背随动装置在躺姿时,背部靠枕与坐框之间不存在间隙,防止衣物被夹。
靠背随动件两端分别与靠背支撑件及姿态调节组件转动连接,当活动座椅靠背随动装置从TV 姿态转换至躺姿时,靠背随动件带动靠背件朝前移动,避免靠背与坐框之间产生间隙以及搓背、顶背,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
再如,申请号为201210429985.0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活动座椅靠背随动装置,设置有靠背件、靠背第一支撑件、靠背第一连接件、靠背第二支撑件、靠背第二连接件、靠背导向件,靠背件与靠背第一支撑件通过第一转轴连接,靠背件与靠背导向件通过第七转轴连接,靠背第一支撑件与靠背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二转袖连接,靠背导向件与靠背第一连接件通过第六转抽连接,靠背第二支撑件与靠背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三转抽连接,靠背第二连接件与靠背导向件通过第五转袖连接,靠背第二支撑件与靠背第二连接件交叉后通过第四转轴连接。本发明所述第一转抽、第二转轴、第六转轴、第七转轴各自的中心线构成平行四边形。本发明结构简洁,方便实用舒适,实现了活动座椅零靠墙、实现靠背与座垫在活动座椅各姿态都无缝隙以及及靠背随背部移动。
靠背件在活动座椅处于坐姿状态时(即图2所示状态),活动座椅驱动装置处于收拢状态,随着活动座椅逐渐打开,活动座椅驱动装置通过第八转轴D与第九转轴E形成位移,所以在此靠背角度保持原有状态并与搁腿驱动装置同步位移(即图3所示);当活动座椅继续运动展开,通过第八转轴D与第六转轴E为主逐渐郑凯使得转轴F开始转动,带动第三转轴C与转轴G张开,随即第六转轴H与第四转轴F距离缩短并带动靠背连接件一向下转动,第二转轴B也因靠背连接件的向下运动,靠背第一支撑件受第二转轴B的牵引向下运动,在此同时因第六转轴H与第二转轴B的运动,靠背第一连接件与靠背第一支撑件、靠背导向件的夹角减小,使得第七转轴I与第二转轴B距离减小,以上机构使靠背向前移动,靠背件I因靠背第一支撑件上第一转轴A转的位移小,靠背导向件上的第七转轴I的位移大,从而改变其角度,使得拷贝件向后逐渐倾斜达到躺资状态(即图4所示)。
除了上述连杆系结构以外,还包括申请号为200780025477.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 5823614的美国专利申请,上述专利申请均为与本申请技术方案相关的现有技术。
现有的座椅、沙发在通过上述连杆系\组进行调节时,由于整体部件较多,且多为铰接结构,因而大部分座椅、沙发都能通过连杆系\组将座椅、沙发调节成水平或近似水平结构,较为平整,与床的功能相似,使使用者能够躺卧在上面。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根据使用者的喜好不同,有些人习惯躺卧休息(像睡在床上平躺一样),有些人习惯于根据人体曲线弯曲地躺卧在座椅、沙发上,上述现有技术即不能实现根据人体曲线弯曲躺卧在座椅、沙发上。此外,上述的连杆系\组的组件较多、结构复杂,稳定性较低,使用者躺上去之后容易损坏,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座椅、沙发等大多只能躺卧、且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包括有底板、转动安装在底板上的姿态调节机构、转动安装在姿态调节机构上的龙骨、转动安装在龙骨前端的脚踏组件、转动安装在龙骨后端的靠背组件,脚踏组件与姿态调节机构铰接,靠背组件与姿态调节机构铰接,脚踏组件与姿态调节机构间设有用于手动控制的调节组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脚踏组件包括端板、踏板;端板上铰接有脚踏第一连杆、脚踏第二连杆,踏板的一端与脚踏第一连杆中部位置铰接;脚踏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脚踏第三连杆,脚踏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脚踏第四连杆,脚踏第二连杆中部与第三连杆铰接,脚踏第三连杆与脚踏第四连杆均与龙骨铰接;端板、脚踏第一连杆、脚踏第二连杆、脚踏第三连杆组成一组平面四连杆机构,脚踏第二连杆、脚踏第三连杆、脚踏第四连杆和龙骨组成一组平面四连杆机构;踏板的中部与脚踏第二连杆中部位置铰接,踏板的另一端为可由脚踩驱动自由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姿态调节机构包括内侧调节机构和外侧调节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内侧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底座连杆、第二底座连杆,第一底座连杆底部、第二底座连杆底部均分别铰接在底板两端;第一底座连杆背离底板的一端铰接有有第一中间连杆,第二底座连杆背离底板的一端铰接有有第三中间连杆,第一中间连杆与第三中间连杆件间以铰接方式连接有第二中间连杆,龙骨分别设有两处用于与第一中间连杆及第三中间连杆铰接的连接处,龙骨利用该连接处分别与第一中间连杆及第三中间连杆铰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中间连杆上设有用于防止第一中间连杆的转动幅度过大的限位销钉。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外侧调节机构包括第四中间连杆、第五中间连杆及第六中间连杆,第五中间连杆中部铰接龙骨上,其两端分别与第四中间连杆及第六中间连杆铰接,第四中间连杆背向第五中间连杆的一端与脚踏第四连杆用以推动脚踏组件动作,第六中间连杆背向第五中间连杆的一端与第二底座连杆铰接用以提供驱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调节组件包括与龙骨中部铰接的转动臂及提动连杆,提动连杆一端与转动臂背离龙骨的末端铰接,另外一端与姿态调节机构的第一中间连杆铰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转动臂上设有限位块,提动连杆上设有容纳限位块的限位槽,转动臂转动使限位块嵌入限位槽时,转动臂、提动连杆及脚踏第四连杆处于死点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靠背组件包括铰接在龙骨末端的靠背件,第一中间连杆与靠背件铰接有用于推动靠背件翻转的靠背导向件。
一种手动座椅伸展调节装置,包括两组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两组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一左一右设置,左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底板与右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底板通过前后两根连接杆连接,左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一底座连杆与右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一底座连杆通过连接杆连接,左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二底座连杆与右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二底座连杆通过连接杆连接,左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一中间连杆与右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一中间连杆通过连接杆连接,左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八中间连杆与右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八中间连杆通过连接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用龙骨替换现有技术中的多根铰接的连杆系\组,整个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组件更少,生产成本更低,结构更加稳定,使用者躺上去后整体稳定性、安全性更高;
2、由于用龙骨替换了多根铰接的连杆系\组,因而在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调节过程中不能将沙发、座椅的卧躺面调节呈水平或近似水平,躺卧面呈起伏结构,更贴近人体躺卧的生理曲线,使用者躺卧时舒适性更好;
3、由于采用龙骨结构,且龙骨结构自带弯曲形状,并结合与之配合的多组平面四连杆结构,在沙发、座椅调节的过程中躺卧面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更小,使用者躺卧在沙发、座椅上进行调节时对该连杆系机构的做功更少,调节更加省时、省力;
4、第一中间连杆上设有用于防止第一中间连杆的转动幅度过大的限位销钉,便于针对人体躺上座椅后整体座椅装置状态进行定位,使整体座椅结构更加稳固;
5、转动臂上设有限位块,提动连杆上设有容纳限位块的限位槽,转动臂转动使限位块嵌入限位槽时,转动臂、提动连杆及脚踏第四连杆处于死点位置,保证脚踏组件在收拢时具有较好的稳定状态,不会因人体重力影响而使座椅机构产生动作使脚踏组件伸出,使整体座椅结构处于收缩状态时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后视图;
图3是脚踏组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内侧调节结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外侧调节结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靠背组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两组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通过连接杆连接成沙发\座椅内部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及图2,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包括有底板4、转动安装在底板4上的姿态调节机构3、转动安装在姿态调节机构3上的龙骨2、转动安装在龙骨2前端的脚踏组件1、转动安装在龙骨2后端的靠背组件5,脚踏组件1与姿态调节机构3铰接,靠背组件5与姿态调节机构 3铰接,脚踏组件1与姿态调节机构3间设有用于手动控制的调节组件6。
参见图3,脚踏组件1包括端板11、踏板14;端板11上铰接有脚踏第一连杆12、脚踏第二连杆13,踏板14的一端与脚踏第一连杆12中部位置铰接;脚踏第一连杆12的另一端铰接有脚踏第三连杆15,脚踏第二连杆13的另一端铰接有脚踏第四连杆16,脚踏第二连杆13中部与第三连杆 15铰接,脚踏第三连杆15与脚踏第四连杆16均与龙骨2铰接;端板11、脚踏第一连杆12、脚踏第二连杆13、脚踏第三连杆15组成一组平面四连杆机构,脚踏第二连杆13、脚踏第三连杆15、脚踏第四连杆16和龙骨2组成一组平面四连杆机构;踏板14的中部与脚踏第二连杆13中部位置铰接,踏板14的另一端为可由脚踩驱动自由端。具体工作时,脚踏第四连杆16作为原动件动作,由于脚踏第二连杆13、脚踏第三连杆15、脚踏第四连杆16和龙骨2组成一组平面四连杆机构,因此脚踏第三连杆15被脚踏第二连杆13推动进行转动伸展或收缩,又由于端板11、脚踏第一连杆 12、脚踏第二连杆13、脚踏第三连杆15组成一组平面四连杆机构,因此端板11、脚踏第一连杆 12、脚踏第二连杆13、脚踏第三连杆15组成的平面四连杆机构被推动转动,形成支撑腿部的脚踏组件1。
姿态调节机构3包括内侧调节机构和外侧调节机构。内侧调节机构用以驱动龙骨2动作,外侧调节机构用以联动驱动脚踏组件1。
参见图4,其中,内侧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底座连杆31、第二底座连杆35,第一底座连杆31底部、第二底座连杆35底部均分别铰接在底板4两端;第一底座连杆31背离底板4的一端铰接有有第一中间连杆32,第二底座连杆35背离底板4的一端铰接有有第三中间连杆34,第一中间连杆 32与第三中间连杆34件间以铰接方式连接有第二中间连杆33,龙骨2分别设有两处用于与第一中间连杆32及第三中间连杆34铰接的连接处,龙骨2利用该连接处分别与第一中间连杆32及第三中间连杆34铰接。具体工作时,促使第一底座连杆31、第二底座连杆35中一根作为原动件动作后,第一底座连杆31与第二底座连杆35通过第一中间连杆32、第一中间连杆32、第三中间连杆 34联动,同时第一中间连杆32使龙骨2末端动作,第三中间连杆34使龙骨2前端动作,进而通过龙骨2前后端被驱动的情况下使整根龙骨2调节倾斜状态,且龙骨2结构自带弯曲形状,并结合与之配合的多组平面四连杆结构,在沙发、座椅调节的过程中躺卧面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更小,使用者躺卧在沙发、座椅上进行调节时对该连杆系机构的做功更少,调节更加省时、省力。此外,第一中间连杆32上设有用于防止第一中间连杆32的转动幅度过大的限位销钉321,便于针对人体躺上座椅后整体座椅装置状态进行定位。
参见图5,外侧调节机构包括第四中间连杆36、第五中间连杆37及第六中间连杆38,第五中间连杆37中部铰接龙骨上,其两端分别与第四中间连杆36及第六中间连杆38铰接,第四中间连杆36背向第五中间连杆37的一端与脚踏第四连杆16用以推动脚踏组件1动作,第六中间连杆38 背向第五中间连杆37的一端与第二底座连杆35铰接用以提供驱动。具体工作时,第二底座连杆 35转动,并依次联动第五中间连杆37、第六中间连杆38、第四中间连杆36使脚踏第四连杆16被推动,从而实现姿态调节机构3联动脚踏组件1,将龙骨2姿态调节与脚踏组件1伸展调节耦合,简化了整体调节及驱动机构,使得整个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组件更少,生产成本更低,结构更加稳定,使用者躺上去后整体稳定性、安全性更高。
参见图5,调节组件6包括与龙骨中部铰接的转动臂61及提动连杆62,提动连杆62一端与转动臂61背离龙骨的末端铰接,另外一端与姿态调节机构3的第一中间连杆32铰接。转动臂61上设有限位块611,提动连杆62上设有容纳限位块611的限位槽621,转动臂61转动使限位块611 嵌入限位槽621时,转动臂61、提动连杆62及脚踏第四连杆16处于死点位置。具体工作时,通过手拉动提动连杆62,使得脚踏组件通过脚踏第四连杆16被伸展或收缩,同时使得转动臂61转动,转动臂61联动第四中间连杆36、第五中间连杆37及第六中间连杆38驱动姿态调节机构3动作,最终实现了整体座椅机构的耦合联动控制。
参见图6,靠背组件5包括铰接在龙骨末端的靠背件51,第一中间连杆32与靠背件51铰接有用于推动靠背件51翻转的靠背导向件52。具体工作时,第一中间连杆32翻转带动靠背导向件52 动作,进而靠背导向件52拉动靠背件51绕龙骨末端翻转实现靠背组件5倾角调节,进而将姿态调节机构3与靠背组件5耦合联动控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具体应用,主要通过两组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形成座椅支撑机构。
参见图7,一种手动座椅伸展调节装置,包括两组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两组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一左一右设置,左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底板4与右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底板4通过前后两根连接杆连接,左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一底座连杆31与右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一底座连杆31通过连接杆连接,左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二底座连杆35与右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二底座连杆35通过连接杆连接,左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一中间连杆32与右侧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一中间连杆32通过连接杆连接。通过两组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形成稳定的座椅支撑机构,具有结构稳定,安全性能好的特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4)、转动安装在底板(4)上的姿态调节机构(3)、转动安装在姿态调节机构(3)上的龙骨(2)、转动安装在龙骨(2)前端的脚踏组件(1)、转动安装在龙骨(2)后端的靠背组件(5),所述脚踏组件(1)与姿态调节机构(3)铰接,所述靠背组件(5)与姿态调节机构(3)铰接,所述脚踏组件(1)与姿态调节机构(3)间设有用于手动控制的调节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组件(1)包括端板(11)、踏板(14);所述端板(11)上铰接有脚踏第一连杆(12)、脚踏第二连杆(13),所述踏板(14)的一端与脚踏第一连杆(12)中部位置铰接;脚踏第一连杆(12)的另一端铰接有脚踏第三连杆(15),脚踏第二连杆(13)的另一端铰接有脚踏第四连杆(16),脚踏第二连杆(13)中部与第三连杆(15)铰接,脚踏第三连杆(15)与脚踏第四连杆(16)均与龙骨(2)铰接;所述端板(11)、脚踏第一连杆(12)、脚踏第二连杆(13)、脚踏第三连杆(15)组成一组平面四连杆机构,所述脚踏第二连杆(13)、脚踏第三连杆(15)、脚踏第四连杆(16)和龙骨(2)组成一组平面四连杆机构;所述踏板(14)的中部与脚踏第二连杆(13)中部位置铰接,踏板(14)的另一端为可由脚踩驱动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节机构(3)包括内侧调节机构和外侧调节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底座连杆(31)、第二底座连杆(35),所述第一底座连杆(31)底部、第二底座连杆(35)底部均分别铰接在底板(4)两端;所述第一底座连杆(31)背离底板(4)的一端铰接有第一中间连杆(32),所述第二底座连杆(35)背离底板(4)的一端铰接有第三中间连杆(34),所述第一中间连杆(32)与第三中间连杆(34)间以铰接方式连接有第二中间连杆(33),所述龙骨(2)分别设有两处用于与第一中间连杆(32)及第三中间连杆(34)铰接的连接处,所述龙骨利用该连接处分别与第一中间连杆(32)及第三中间连杆(34)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连杆(32)上设有用于防止第一中间连杆(32)的转动幅度过大的限位销钉(32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调节机构包括第四中间连杆(36)、第五中间连杆(37)及第六中间连杆(38),所述第五中间连杆(37)中部铰接龙骨上,其两端分别与第四中间连杆(36)及第六中间连杆(38)铰接,所述第四中间连杆(36)背向第五中间连杆(37)的一端与脚踏第四连杆(16)用以推动脚踏组件(1)动作,所述第六中间连杆(38)背向第五中间连杆(37)的一端与第二底座连杆(35)铰接用以提供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与龙骨中部铰接的转动臂(61)及提动连杆(62),所述提动连杆(62)一端与转动臂(61)背离龙骨的末端铰接,另外一端与姿态调节机构(3)的第一中间连杆(32)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61)上设有限位块(611),所述提动连杆(62)上设有容纳限位块(611)的限位槽(621),所述转动臂(61)转动使限位块(611)嵌入限位槽(621)时,所述转动臂(61)、提动连杆(62)及脚踏第四连杆(16)处于死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组件(5)包括铰接在龙骨末端的靠背件(51),所述第一中间连杆(32)与靠背件(51)铰接有用于推动靠背件(51)翻转的靠背导向件(52)。
10.一种手动座椅伸展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所述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两组所述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一左一右设置,左侧所述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底板(4)与右侧所述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底板(4)通过前后两根连接杆连接,左侧所述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一底座连杆(31)与右侧所述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一底座连杆(31)通过连接杆连接,左侧所述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二底座连杆(35)与右侧所述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二底座连杆(35)通过连接杆连接,左侧所述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一中间连杆(32)与右侧所述靠背调节连杆系机构的第一中间连杆(32)通过连接杆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90551.3U CN210748190U (zh) | 2019-07-26 | 2019-07-26 | 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90551.3U CN210748190U (zh) | 2019-07-26 | 2019-07-26 | 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48190U true CN210748190U (zh) | 2020-06-16 |
Family
ID=71033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90551.3U Active CN210748190U (zh) | 2019-07-26 | 2019-07-26 | 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4819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07169A (zh) * | 2020-10-23 | 2020-12-22 | 广东银狐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防搓背转动装置及具有其的椅子、床 |
CN112478133A (zh) * | 2020-12-02 | 2021-03-12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耦合连杆驱动机构及其机翼折叠整流盖板开合结构 |
CN113229658A (zh) * | 2021-05-26 | 2021-08-10 | 沙剑波 | 一种新型零靠墙单电机驱动机械伸展装置 |
WO2024000671A1 (zh) * | 2022-06-29 | 2024-01-04 | 东莞市瑞豪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 |
-
2019
- 2019-07-26 CN CN201921190551.3U patent/CN21074819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07169A (zh) * | 2020-10-23 | 2020-12-22 | 广东银狐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防搓背转动装置及具有其的椅子、床 |
CN112478133A (zh) * | 2020-12-02 | 2021-03-12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耦合连杆驱动机构及其机翼折叠整流盖板开合结构 |
CN113229658A (zh) * | 2021-05-26 | 2021-08-10 | 沙剑波 | 一种新型零靠墙单电机驱动机械伸展装置 |
WO2024000671A1 (zh) * | 2022-06-29 | 2024-01-04 | 东莞市瑞豪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零重力零靠墙的座椅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748190U (zh) | 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 |
US10595636B2 (en) | Seat structure and chair | |
CN210748189U (zh) | 一种电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 |
CN107660913A (zh) | 具有突出的靠背枢转点的摇椅或滑椅联动装置 | |
CN111820648B (zh) | 一种高抬腿座椅机构及座椅 | |
CN111839052B (zh) | 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
CN111685520B (zh) | 一种机械伸展单元及机械伸展装置 | |
WO2022000968A1 (zh) | 多功能休闲椅框架结构及其支撑就坐方法 | |
CN111067293B (zh) | 一种带搁脚板的椅子 | |
CN212630322U (zh) | 机械伸展单元及机械伸展装置 | |
CN202009873U (zh) | 办公椅的椅背高度调整装置 | |
CN108835989B (zh) | 一种可平躺沙发椅 | |
CN216316592U (zh) | 一种座椅的机械伸展单元 | |
CN212878459U (zh) | 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
CN212591132U (zh) | 一种采用双电机驱动的座椅框架及座椅 | |
CN111096594B (zh) | 一种椅子及其搁脚板组件 | |
CN211863153U (zh) | 助站椅 | |
CN211933364U (zh) | 一种带搁脚板的椅子 | |
CN210810072U (zh) | 座椅组成结构 | |
CN211933363U (zh) | 一种椅子及其搁脚板组件 | |
CN213282222U (zh) | 一种背靠驱动机构 | |
CN110693227A (zh) | 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
CN110897801A (zh) | 助站椅 | |
CN112006467A (zh) | 一种沙发伸缩装置 | |
CN111887640A (zh) | 一种具有上升前倾功能的座椅框架及座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