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2792U - 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2792U
CN213272792U CN202021306816.4U CN202021306816U CN213272792U CN 213272792 U CN213272792 U CN 213272792U CN 202021306816 U CN202021306816 U CN 202021306816U CN 213272792 U CN213272792 U CN 213272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tank
heat storage
heat
heater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0681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谢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ongchuan Ai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ongchuan Ai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ongchuan Ai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ongchuan Ai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0681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2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2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2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包括储热罐、换热动力组件和控制系统,其中,储热罐包括罐体、入水口和出水口,罐体内设置有第一储热箱和第二储热箱,第一储热箱一端与第二储热箱连接,第一储热箱一端与第二储热箱的另一端分别于入水口和出水口连接,第一储热箱和第二储热箱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换热动力组件包括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和换热器,第一循环泵两端分别与入水口和出水口连接,第二循环泵一端和换热器连接后分别于入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控制系统控制换热动力组件、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工作。本实用新型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具有补热及时、稳定性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人民在天气寒冷的季节使用上了供暖系统,目前的供暖储能方式仍然普遍采用传统锅炉设备燃烧煤、油、汽等作为加热源,该种方式能源消耗大、效率低且对环境污染及其严重。当前,国家对环境和能源的重视以及人民对节能环保的意识不断增强,使用清洁能源供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储热技术在清洁能源使用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的储热罐对于用量需求较大的情况无法做到快速、及时补充热源,在使用高峰或天气变化较大的情况尤为明显,补热不及时、稳定性差。
为解决现有储热装置补热不及时、稳定性差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储热装置补热不及时、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包括:
储热罐,所述储热罐包括罐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罐体两侧的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罐体内设置有第一储热箱和第二储热箱,所述第一储热箱对称于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一储热箱一端与所述入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热箱连接,所述第二储热箱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储热箱和所述第二储热箱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储热箱底部和所述第二储热箱底部;
换热动力组件,所述换热动力组件包括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和换热器,所述第一循环泵两端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泵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泵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另一端与所述入水口连接;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换热动力组件、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工作。
优选地,所述入水口设置于所述罐体靠近所述第一储热箱的底部,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罐体靠近所述第二储热箱的顶部,所述第一储热箱与所述第二储热箱通过内部连接导管连接,所述内部连接导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热箱顶部和所述第二储热箱底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热箱中部和所述第二储热箱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热箱和所述第二储热箱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储热箱和所述第二储热箱内。
优选地,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一储热箱、所述第二储热箱之间填充有储热介质。
优选地,所述储热介质为石英砂复合熔盐或水玻璃复合三元硝酸熔盐。
优选地,所述入水口、所述出水口以及所述第一储热箱和所述第二储热箱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均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根据用量需求的不同,可选择性开启第一加热器或第二加热器或同时开启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在用量需求不大时,只开启第二加热器,既能满足用量需求,又避免了能源浪费;在用量需求较大时,同时开启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即使是用量需求较大或在制热设备遇抢修或其他供热意外中断情况时,释放热量保证整个系统能稳定运行,使系统更安全、更稳定,能快速、及时补充热源,保证热源补充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的储热罐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9364562000002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936456200000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和图2中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和图2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对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包括储热罐10、换热动力组件20和控制系统,其中,储热罐10包括罐体11和分别设置于罐体11两侧的入水口12和出水口13,罐体11内设置有第一储热箱14和第二储热箱15,第一储热箱14对称于罐体11内,第一储热箱14一端与入水口1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储热箱15连接,第二储热箱15另一端与出水口13连接,第一储热箱14和第二储热箱 15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加热器141和第二加热器151,第一加热器141和第二加热器151分别设置于第一储热箱14底部和第二储热箱15底部;换热动力组件20包括第一循环泵21、第二循环泵22和换热器23,第一循环泵21两端分别与入水口12和出水口13连接,第二循环泵22一端与出水口13连接,第二循环泵22另一端与换热器23一端连接,换热器23另一端与入水口12连接;控制系统控制换热动力组件20、第一加热器141和第二加热器151工作。入水口12设置于罐体11靠近第一储热箱14的底部,出水口13设置于罐体11靠近第二储热箱15的顶部,第一储热箱14与第二储热箱15通过内部连接导管连接,内部连接导管两端分别与第一储热箱14顶部和第二储热箱15底部连接。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包含两套循环系统,储热罐 10与第一循环泵21连接组成储热循环系统,储热罐10与第二循环泵22、换热器23连接组成放热循环系统,储热循环系统与放热循环系统并联且不同时工作。储热循环系统工作时,第一储热箱14和第二储热箱15内的液体介质17均为低温介质,第一加热器141和第二加热器151分别对第一储热箱14和第二储热箱15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后变为高温介质。放热循环系统工作时,第一加热器141和第二加热器151分别对第一储热箱14和第二储热箱15内的液体介质17进行加热,从出水口13输出的液体介质17温度较高,液体介质17经过第二循环泵22和换热器23后将自身储存能量和温度释放,达到放热的效果,高温液体介质17经过放热后变为低温介质流回入水口12进入第一储热箱14,完成放热循环。
根据用量需求的不同,可选择性开启第一加热器141或第二加热器151或同时开启第一加热器141和第二加热器151,例如,在用量需求不大时,只开启第二加热器151,储热循环系统工作时,第一储热箱14和第二储热箱15内的液体介质17均为低温介质,第二加热器151对第二储热箱15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后变为高温介质,同时,加热后的高温介质直接经过第一循环泵21后进入第一储热箱14,原第一储热箱14内的低温介质进入第二储热箱15内受第二加热器151加热,继而使第一储热箱14和第二储热箱15内的介质全部变为高温介质,既能满足用量需求,又避免了能源浪费。又例如,在用量需求较大时,同时开启第一加热器141和第二加热器151,放热循环工作时,第一储热箱14和第二储热箱15内的液体介质17 均为高温介质,高温介质经出水口13输出,并通过第二循环泵22和换热器23将自身储存能量和温度释放后成为低温介质进入第一储热箱14,同时原第一储热箱14内的高温介质进入第二储热箱15内等待输出,新进入第一储热箱14内的低温介质受第一加热器141加热,进而使第二储热箱15内待输出的液体介质17均为高温介质,即使是用量需求较大或在制热设备遇抢修或其他供热意外中断情况时,释放热量保证整个系统能稳定运行,使系统更安全、更稳定,能快速、及时补充热源,保证热源补充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并且,第一储热箱14和第二储热箱15分别设置在罐体11左右两侧,第一储热箱14的左侧连接入水口12,第二储热箱15的右侧连接出水口13,设置于第二储热箱15内的加热器对第二储热箱15内的液体介质17进行加热,由于液体介质17的在不同温度时密度不同,温度较高时位于上层,温度较低时位于下层,因此将出水口13设置于第二储热箱15的顶部,以便将温度较高的液体介质17优先输出。
进一步地,第一储热箱14中部和第二储热箱15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142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52。第一储热箱14和第二储热箱15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43 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3,第一温度传感器14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3分别对应第一液位传感器142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52设置于第一储热箱14和第二储热箱15内。罐体11与第一储热箱14、第二储热箱15之间填充有储热介质。储热介质为石英砂复合熔盐或水玻璃复合三元硝酸熔盐。入水口12、出水口13以及第一储热箱14和第二储热箱15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121、第二阀门131、第三阀门18,第一阀门121、第二阀门131、第三阀门18均受控制系统控制。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液体介质17在流转过程中会有部分消耗,当第一液位传感器142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52感应到液体介质17消耗量过大时,将液位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提醒补充液体介质17。同时,采用石英砂复合熔盐或水玻璃复合三元硝酸熔盐作为储热介质,储能密度大,储热效果好,能减少储热罐10内部的能量损耗。另外,在第一温度传感器143 感应第一储热箱14内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153感应第二储热箱15内温度,同时配合控制系统控制的第一阀门121、第二阀门131以及第三阀门18的开闭,使第一储热箱14和第二储热箱15内的液体介质17的温度和容量在需求量不同的时间段分别保持在既满足使用需求又避免浪费能源的程度。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包括:
储热罐,所述储热罐包括罐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罐体两侧的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罐体内设置有第一储热箱和第二储热箱,所述第一储热箱对称于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一储热箱一端与所述入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热箱连接,所述第二储热箱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储热箱和所述第二储热箱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储热箱底部和所述第二储热箱底部;
换热动力组件,所述换热动力组件包括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和换热器,所述第一循环泵两端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泵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泵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另一端与所述入水口连接;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换热动力组件、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设置于所述罐体靠近所述第一储热箱的底部,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罐体靠近所述第二储热箱的顶部,所述第一储热箱与所述第二储热箱通过内部连接导管连接,所述内部连接导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热箱顶部和所述第二储热箱底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热箱中部和所述第二储热箱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热箱和所述第二储热箱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储热箱和所述第二储热箱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一储热箱、所述第二储热箱之间填充有储热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介质为石英砂复合熔盐或水玻璃复合三元硝酸熔盐。
7.根据权利要求1-4或6中任一项所述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所述出水口以及所述第一储热箱和所述第二储热箱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均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
CN202021306816.4U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 Active CN213272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06816.4U CN213272792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06816.4U CN213272792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2792U true CN213272792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8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06816.4U Active CN213272792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27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2023A (zh)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CN208566819U (zh) 一种大温差热泵熔盐储能供暖系统
CN208382321U (zh) 一种带有熔盐静态混合器的熔盐储能供热系统
CN211822634U (zh) 太阳能-水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
CN213272792U (zh) 一种不间断热源快速补热装置
CN110657697B (zh) 一种谷电储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388337A (zh) 一种分布式高效节能相变储热系统
CN207962806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与相变蓄热相结合的供暖系统
CN205174553U (zh)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CN214501407U (zh) 一种智能化蓄热放热集成装置
CN107388323A (zh) 一种锅炉供热系统
CN107421121A (zh) 一种熔盐储热装置及储热方法
CN204574557U (zh) 一种高温太阳能加热系统
CN207779193U (zh) 一种储能放热系统
CN207162688U (zh) 一种锅炉供热系统
CN207703060U (zh) 撬装式的熔盐储热系统
CN202852975U (zh) 能与集中供暖系统联用的热水器
CN207112994U (zh) 蓄能供热系统
CN201753953U (zh) 集成采暖、供热装置
CN219869254U (zh) 一种相变材料蓄热系统
CN206875551U (zh) 智能恒温供热电加热式蓄热设备
CN213713592U (zh) 一种水储式太阳能、空气节能系统
CN217302946U (zh) 一种用于储能热库的动力模块控制系统
CN109959043A (zh) 一种具有供热水及供暖功能的锅炉供热系统
CN218379591U (zh) 一种热水供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