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2023A -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52023A CN105352023A CN201510873617.9A CN201510873617A CN105352023A CN 105352023 A CN105352023 A CN 105352023A CN 201510873617 A CN201510873617 A CN 201510873617A CN 105352023 A CN105352023 A CN 1053520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accumulation
- water tank
- heating system
- pressure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9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782 phase chang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5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domestic hot water
- F24D19/105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domestic hot water the system uses solar energ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10/00—Solar heat collectors using working flui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60/0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heat collected by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60/3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heat collected by solar heat collectors storing heat in liqui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32—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involving multiple heat sources in combination or as alternative heat sour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属于能源利用领域。该系统包括:谷电蓄热装置、蓄热恒压水箱、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智能控制装置,蓄热恒压水箱布置在谷电蓄热装置的上方,蓄热恒压水箱与谷电蓄热装置和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与用户的供热系统连接,智能控制装置分别控制蓄热恒压水箱的出水温度、谷电蓄热装置的蓄热量,由智能控制装置控制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向用户采暖系统供应热能;本发明通过谷电蓄热装置、蓄热恒压水箱、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及其循环管路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夜间谷电时段的低价电能,在满足人们冬季采暖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和降低供热费用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属于能源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能耗主要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通风、照明等,其中以采暖和空调能耗较大,其次为热水供应。太阳能为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集热器具有无污染、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太阳能利用以热水供应为主,较少涉及冬季采暖使用。
随着人类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在更多的领域使用太阳能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建筑供暖、空调和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选择和配置时,使用太阳能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在太阳能的应用过程中有一些不足,经常受到气候和昼夜条件的限制,影响到用户采暖系统的使用。为了克服太阳能使用时的条件限制,结合国家制定的低谷电优惠政策,应该考虑将太阳能和低谷电的使用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太阳能节能、环保的优势,在保证用户采暖系统需求的前提下,降低供热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以达到节能环保且使用成本低,能源利用合理、使用管理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该系统包括:谷电蓄热装置、蓄热恒压水箱、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具体结构如下:
蓄热恒压水箱布置在谷电蓄热装置的上方,蓄热恒压水箱通过保温管道和阀门与谷电蓄热装置和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与用户的供热系统连接,智能控制装置分别控制蓄热恒压水箱的出水温度、谷电蓄热装置的蓄热量,由智能控制装置控制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向用户采暖系统供应热能;
谷电蓄热装置的出水口与回水管Ⅰ的一端连通,回水管Ⅰ的另一端,接至蓄热恒压水箱上部,蓄热恒压水箱分别与出水管Ⅰ和出水管Ⅱ连通,出水管Ⅰ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连接,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通过回水管Ⅴ与谷电蓄热装置的进水口连接,在回水管Ⅴ上设置旁路与回水管Ⅳ汇合后接至蓄热恒压水箱的上部,并在回水管Ⅳ与蓄热恒压水箱的顶部连通处设置蒸汽回收器。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用户采暖系统的回水管Ⅱ与回水管Ⅲ连通,回水管Ⅲ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的二次侧进水口连接,在回水管Ⅲ上设置二次循环泵为用户热水系统提供循环动力,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的二次侧出水口通过管路接至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在用户采暖系统与谷电蓄热装置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在出水管Ⅰ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连通的管路上设置一次循环泵,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通过管路与一次循环泵、二次循环泵的出水管连通。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在回水管Ⅴ上设置电动截止阀和电动流量调节阀。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出水管Ⅱ上设置淋水泵。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在用户采暖系统中设置膨胀水箱,在膨胀水箱上设置浮球补水装置,在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路高点设置自动排气阀。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蓄热恒压水箱内设置静压线,蓄热恒压水箱侧面上部与所述静压线水平位置设有溢流水封装置;蓄热恒压水箱中设有补水管,补水采用脱盐水,蓄热恒压水箱设置浮球阀,浮球阀与补水管上的截止阀门连接。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谷电蓄热装置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或地下室内,谷电蓄热装置为根据需要改变蓄热能力的模块式结构,谷电蓄热装置设有金属框架结构和和金属的外壳,金属框架结构内置蓄能材料,在蓄能材料中布置导热蛇形管和谷电加热部件。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该系统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蓄热恒压水箱侧面下部连通,在所述管路上设置集热器循环泵。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太阳能集热器上出水管路设置浮球开关和放气管,集热器循环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置旁路,所述旁路上设置常闭阀。
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是:
本发明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可以包括蓄热恒压水箱、由蓄能材料(金属氧化物或相变材料)填充的谷电蓄热装置、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等,其中:蓄热恒压水箱、由蓄能材料(金属氧化物或相变材料)填充的谷电蓄热装置通过保温管道和阀门进行连接,采用智能控制装置对谷电加热时间和供暖温度进行控制,保证提供稳定连续的热能供应。谷电蓄热装置采用金属框架结构和金属的外壳,在蓄热装置外侧敷设耐高温保温材料,降低了谷电蓄热装置的热损失。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谷电蓄热装置、蓄热恒压水箱、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及其循环管路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夜间谷电时段的低价电能,在满足人们冬季采暖需求的同时,实现了节能环保和降低供热费用的目的。
2、本发明装置的智能控制装置可以实现无人管理,科学运行,在满足人们供暖需求的同时,减少了采暖系统管理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极大提升和改善的人们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谷电蓄热装置;2蓄热恒压水箱;3一次循环泵;4二次循环泵;5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6电动截止阀;7电动流量调节阀;8膨胀水箱;9淋水泵;10蒸汽回收器;11自动排气阀;12回水管Ⅴ;13智能控制装置;14集热器循环泵;15浮球开关;16太阳能集热器;17出水管Ⅰ;18出水管Ⅱ;19回水管Ⅰ;20回水管Ⅱ;21回水管Ⅲ;22回水管Ⅳ;101导热蛇形管;102蓄能材料;103金属外壳;104谷电加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阐述。但这些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有在本发明技术方案基本思路范围内或本质上等同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变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主要包括:谷电蓄热装置1、蓄热恒压水箱2(闭式)、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太阳能集热器16、智能控制装置13等,具体结构如下:
太阳能集热器16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蓄热恒压水箱2侧面下部连通,在所述管路上设置集热器循环泵14,太阳能集热器16上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浮球开关15和放气管,浮球开关15可以避免太阳能集热器16大量漏水时集热器循环泵14自动启动,集热器循环泵1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置旁路,所述旁路上设置常闭阀。太阳能集热器16的出水口与蓄热恒压水箱2顶部连通。蓄热恒压水箱2布置在谷电蓄热装置1的上方,蓄热恒压水箱2通过保温管道和阀门与谷电蓄热装置1、太阳能集热器16和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连接,智能控制装置13分别控制蓄热恒压水箱2的出水温度、谷电蓄热装置1的蓄热量,由智能控制装置13控制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向用户采暖系统供应热能。集热器循环泵14和太阳能集热器16根据用户采暖系统的现场实际进行布置,收集日间的太阳能量输送到蓄热恒压水箱2作为采暖的热能。智能控制装置13分别与蓄热恒压水箱2、谷电蓄热装置1、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连接,智能控制装置13根据用户采暖系统需求和气候变化控制谷电蓄热装置1、太阳能集热器16的运行,向用户采暖系统输送热能。
在回水管Ⅲ21上设置二次循环泵4,在用户采暖系统与谷电蓄热装置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对热网和用户起到隔离的作用,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通过管路与一次循环泵3、二次循环泵4的出水管连通。蓄热恒压水箱2的侧面上部设置出水管Ⅰ17,出水管Ⅰ17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连接,在所述管路上设置一次循环泵3,使出水管Ⅰ17中的热水进入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蓄热恒压水箱2的侧面下部设置出水管Ⅱ18,出水管Ⅱ18上设置淋水泵9。用户采暖系统的回水管Ⅱ20与回水管Ⅲ21连通,回水管Ⅲ21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的二次侧进水口连接,在回水管Ⅲ21上设置的二次循环泵4为用户热水系统提供循环动力,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的二次侧出水口通过管路接至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在用户采暖系统中设置膨胀水箱8,在膨胀水箱8上设置浮球补水装置,在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路高点设置自动排气阀11。出水管Ⅱ18、回水管Ⅴ12的旁路管汇合于回水管Ⅳ22,并在回水管Ⅳ22与蓄热恒压水箱2的顶部连通处设置蒸汽回收器10将蓄热恒压水箱2中的蒸汽冷凝成热水,便于使用。
在回水管Ⅴ12与谷电蓄热装置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电动流量调节阀7和电动截止阀6,根据供热需求可以使用电动截止阀6停止向蓄热装置1供水,实现间断供热。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的启闭和开度大小,可以用来控制进入谷电蓄热装置1的回水的流量,调节蓄热恒压水箱2的温度。谷电蓄热装置1的出水口与蓄热恒压水箱2上部连通。当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关闭时,回水全部直接经回水管Ⅳ22进入蓄热恒压水箱2的顶部。当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完全开启时,回水大部分进入谷电蓄热装置1进行加热,被加热的水和产生的蒸汽通过回水管Ⅰ19进入蓄热恒压水箱2的上部。由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和蓄热恒压水箱2组成恒温调节系统,当用户采暖系统需要的热量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谷电蓄热装置1的供热能力,使用户采暖系统的供热系统平稳运行。
蓄热恒压水箱2内设置静压线(恒压点),蓄热恒压水箱2侧面上部与所述静压线水平位置设有溢流水封装置,在蓄热恒压水箱2内水面超过静压线时,通过溢流水封装置排放多余的水使水面达到静压线。蓄热恒压水箱2中设有补水管,补水采用脱盐水,蓄热恒压水箱2设置浮球阀,浮球阀与补水管上的截止阀门连接。在蓄热恒压水箱2内水面低于静压线时,浮球阀开启,通过补水管向蓄热恒压水箱2加水,使水面达到静压线,实现蓄热恒压水箱2的自动恒压功能。
谷电蓄热装置1通常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或地下室内,谷电蓄热装置1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蓄热能力的模块式结构,谷电蓄热装置1可以根据蓄热需求,使用不同规格的蓄热模块组,提供不同的蓄热能力。谷电蓄热装置1设有金属框架结构和金属外壳103,金属外壳103内置蓄能材料102(金属氧化物或相变材料),在蓄能材料102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导热蛇形管101和谷电加热部件104;导热蛇形管101中供热介质(如:水)由蓄能材料提供的热量升温。导热蛇形管101为至少一组,组成导热蛇形管换热装置,可以通过改变导热蛇形管101的使用数量,来调整谷电蓄热装置1的热传导面积。
智能控制装置13分别在蓄热恒压水箱2的出水管Ⅰ17上、谷电加热蓄能装置1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智能控制装置13根据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分别控制谷电加热部件104、一次循环泵3和电动流量调节阀7的启闭和开度。
本实施例中,太阳能集热器16接收的太阳能用来加热蓄热恒压水箱2中的水,谷电蓄热装置1在谷电时段蓄储由谷电转换来的热量,同时也加热蓄热恒压水箱2中的热水,其他时段由智能控制装置13控制谷电蓄热装置1向蓄热恒压水箱2供热,保持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与太阳能集热器16一起共同满足用户采暖系统供热的需求,以上所述的光、谷电组合式加热蓄能热水供热装置生产的热能,根据用户采暖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保温管道与用户采暖系统的供热设备(散热器或换热器等)连接,供热系统的循环动力由循环水泵(一次循环泵3、二次循环泵4、集热器循环泵14等)提供。
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是将太阳能和低谷电的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即将太阳能集热器16和谷电蓄热装置1结合起来使用,同时采用智能控制装置13对低谷电加热蓄能进行管理的高科技蓄热供热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采暖期室外气温的变化及用户采暖系统的需要调整蓄热和供热量。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为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主要包括:谷电蓄热装置1、蓄热恒压水箱2(闭式)、智能控制装置13、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等,具体结构如下:
蓄热恒压水箱2布置在谷电蓄热装置1的上方,蓄热恒压水箱2通过保温管道和阀门与谷电蓄热装置1和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连接,智能控制装置13分别控制蓄热恒压水箱2的出水温度、谷电蓄热装置1的蓄热量,由智能控制装置13控制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向用户采暖系统供应热能。智能控制装置13分别与蓄热恒压水箱2、谷电蓄热装置1、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连接,智能控制装置13根据用户采暖系统需求和气候变化控制谷电加热蓄能二次换热供热系统的运行,向用户采暖系统输送热能。
在回水管Ⅲ21上设置二次循环泵4,在用户采暖系统与谷电蓄热装置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对热网和用户起到隔离的作用,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通过管路与一次循环泵3、二次循环泵4的出水管连通。蓄热恒压水箱2的侧面上部设置出水管Ⅰ17,出水管Ⅰ17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连接,在所述管路上设置一次循环泵3,使出水管Ⅰ17中的热水进入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蓄热恒压水箱2的侧面下部设置出水管Ⅱ18,出水管Ⅱ18上设置淋水泵9。用户采暖系统的回水管Ⅱ20与回水管Ⅲ21连通,回水管Ⅲ21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二次侧进水口连接,在回水管Ⅲ21上设置二次循环泵4为用户热水系统提供循环动力,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二次侧出水口通过管路接至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在用户采暖系统中设置膨胀水箱8,在膨胀水箱8上设置浮球补水装置,在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路高点设置自动排气阀11。出水管Ⅱ18、回水管Ⅴ12的旁路管汇合于回水管Ⅳ22,并在回水管Ⅳ22与蓄热恒压水箱2的顶部连通处设置蒸汽回收器10将蓄热恒压水箱2中的蒸汽冷凝成热水,便于使用。
在回水管Ⅴ12与谷电蓄热装置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电动流量调节阀7和电动截止阀6,根据供热需求可以使用电动截止阀6停止向蓄热装置1供水,实现间断供热。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的启闭和开度大小,可以用来控制进入谷电蓄热装置1的回水的流量,调节蓄热恒压水箱2的温度。谷电蓄热装置1的出水口与蓄热恒压水箱2上部连通。当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关闭时,回水全部直接经回水管Ⅳ22进入蓄热恒压水箱2的顶部。当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完全开启时,回水大部分进入谷电蓄热装置1进行加热,被加热的水和产生的蒸汽通过回水管Ⅰ19进入蓄热恒压水箱2的上部。由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和蓄热恒压水箱2组成恒温调节系统,当用户采暖系统需要的热量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谷电蓄热装置1的供热能力,使用户采暖系统的供热系统平稳运行。
蓄热恒压水箱2内设置静压线(恒压点),蓄热恒压水箱2侧面上部与所述静压线水平位置设有溢流水封装置,在蓄热恒压水箱2内水面超过静压线时,通过溢流水封装置排放多余的水使水面达到静压线。蓄热恒压水箱2中设有补水管,补水采用脱盐水,蓄热恒压水箱2设置浮球阀,浮球阀与补水管上的截止阀门连接。在蓄热恒压水箱2内水面低于静压线时,浮球阀开启,通过补水管向蓄热恒压水箱2加水,使水面达到静压线,实现蓄热恒压水箱2的自动恒压功能。
谷电蓄热装置1通常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或地下室内,谷电蓄热装置1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蓄热能力的模块式结构,谷电蓄热装置1可以根据蓄热需求,使用不同规格的蓄热模块组,提供不同的蓄热能力。谷电蓄热装置1设有金属框架结构和金属外壳103,金属外壳103内置蓄能材料102(金属氧化物或相变材料),在蓄能材料102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导热蛇形管101和谷电加热部件104;导热蛇形管101中供热介质(如:水)由蓄能材料提供的热量升温。导热蛇形管101为至少一组,组成导热蛇形管换热装置,可以通过改变导热蛇形管101的使用数量,来调整谷电蓄热装置1的热传导面积。
智能控制装置13分别在蓄热恒压水箱2的出水管Ⅰ17上、谷电加热蓄能装置1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智能控制装置13根据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分别控制谷电加热部件104、一次循环泵3和电动流量调节阀7的启闭和开度。
本实施例中,谷电蓄热装置1在谷电时段蓄储由谷电转换来的热量,同时也加热蓄热恒压水箱2中的热水,其他时段由智能控制装置13控制谷电蓄热装置1向蓄热恒压水箱2供热,保持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满足用户采暖系统供热的需求,以上所述的谷电组合式加热蓄能热水供热装置生产的热能,根据用户采暖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保温管道与用户采暖系统的供热设备(散热器或换热器等)连接,供热系统的循环动力由循环水泵(一次循环泵3、二次循环泵4等)提供。
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是使用低谷电,即利用谷电蓄热装置1蓄能,同时采用智能控制装置13对低谷电加热蓄能进行管理的高科技蓄热供热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采暖期室外气温的变化及用户采暖系统的需要调整蓄热和供热量。
Claims (10)
1.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谷电蓄热装置、蓄热恒压水箱、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具体结构如下:
蓄热恒压水箱布置在谷电蓄热装置的上方,蓄热恒压水箱通过保温管道和阀门与谷电蓄热装置和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与用户的供热系统连接,智能控制装置分别控制蓄热恒压水箱的出水温度、谷电蓄热装置的蓄热量,由智能控制装置控制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向用户采暖系统供应热能;
谷电蓄热装置的出水口与回水管Ⅰ的一端连通,回水管Ⅰ的另一端,接至蓄热恒压水箱上部,蓄热恒压水箱分别与出水管Ⅰ和出水管Ⅱ连通,出水管Ⅰ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连接,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通过回水管Ⅴ与谷电蓄热装置的进水口连接,在回水管Ⅴ上设置旁路与回水管Ⅳ汇合后接至蓄热恒压水箱的上部,并在回水管Ⅳ与蓄热恒压水箱的顶部连通处设置蒸汽回收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采暖系统的回水管Ⅱ与回水管Ⅲ连通,回水管Ⅲ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的二次侧进水口连接,在回水管Ⅲ上设置二次循环泵为用户热水系统提供循环动力,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的二次侧出水口通过管路接至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用户采暖系统与谷电蓄热装置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在出水管Ⅰ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连通的管路上设置一次循环泵,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通过管路与一次循环泵、二次循环泵的出水管连通。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回水管Ⅴ上设置电动截止阀和电动流量调节阀。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出水管Ⅱ上设置淋水泵。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用户采暖系统中设置膨胀水箱,在膨胀水箱上设置浮球补水装置,在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路高点设置自动排气阀。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蓄热恒压水箱内设置静压线,蓄热恒压水箱侧面上部与所述静压线水平位置设有溢流水封装置;蓄热恒压水箱中设有补水管,补水采用脱盐水,蓄热恒压水箱设置浮球阀,浮球阀与补水管上的截止阀门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谷电蓄热装置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或地下室内,谷电蓄热装置为根据需要改变蓄热能力的模块式结构,谷电蓄热装置设有金属框架结构和和金属的外壳,金属框架结构内置蓄能材料,在蓄能材料中布置导热蛇形管和谷电加热部件。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蓄热恒压水箱侧面下部连通,在所述管路上设置集热器循环泵。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集热器上出水管路设置浮球开关和放气管,集热器循环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置旁路,所述旁路上设置常闭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73617.9A CN105352023A (zh) | 2015-12-02 | 2015-12-02 |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
PCT/CN2016/074123 WO2017092179A1 (zh) | 2015-12-02 | 2016-02-19 |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73617.9A CN105352023A (zh) | 2015-12-02 | 2015-12-02 |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52023A true CN105352023A (zh) | 2016-02-24 |
Family
ID=55328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73617.9A Pending CN105352023A (zh) | 2015-12-02 | 2015-12-02 |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52023A (zh) |
WO (1) | WO2017092179A1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47442A (zh) * | 2016-09-27 | 2016-12-21 |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低谷电蓄能供热供暖的系统 |
CN106382668A (zh) * | 2016-08-29 | 2017-02-08 | 东北大学 | 一种电蓄热锅炉与太阳能联合采暖的系统与方法 |
CN106931630A (zh) * | 2017-05-11 | 2017-07-07 | 沈阳恒久安泰环保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智能冷热水混合恒温供热装置 |
CN108036397A (zh) * | 2018-01-01 | 2018-05-15 | 珠海市新源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热水优化节能系统及太阳能耦合热源制热水节能方法 |
CN109028651A (zh) * | 2018-07-13 | 2018-12-18 | 青岛美克热源塔热泵研究有限公司 | 谷电常压蓄能双介质闭式释能装置 |
CN109373419A (zh) * | 2018-10-22 | 2019-02-22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水固双蓄供热系统 |
CN109430097A (zh) * | 2018-12-14 | 2019-03-08 | 莱西市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一种规模化养鸡场用多能协同供应系统 |
CN109654584A (zh) * | 2018-11-29 | 2019-04-19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一种基于固体蓄热的电锅炉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 |
CN109737482A (zh) * | 2019-01-02 | 2019-05-10 | 延边汇众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谷电时段蓄热供暖系统及方法 |
CN110173749A (zh) * | 2019-04-02 | 2019-08-27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低谷电储热户型供暖系统 |
CN110397976A (zh) * | 2018-04-24 | 2019-11-01 | 河北桓杰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家用电磁加热式相变蓄热供暖设备 |
CN110469891A (zh) * | 2019-07-26 | 2019-11-19 | 浙江大学 | 一种固体显热蓄热供热系统及方法 |
CN110748938A (zh) * | 2018-07-23 | 2020-02-04 | 韩旺 | 智能化多户供暖系统 |
CN115615010A (zh) * | 2022-12-05 | 2023-01-17 | 浙江浩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熔盐储热系统电加热熔盐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5854565A (zh) * | 2023-02-03 | 2023-03-28 |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全天候光热复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85969A (zh) * | 2017-06-30 | 2019-01-11 | 刘勇 | 电加热储能供热系统 |
CN107842998A (zh) * | 2017-12-07 | 2018-03-27 | 青海卓越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稀土磁极离子流束、量子能锅炉 |
CN108758775B (zh) * | 2018-07-17 | 2024-03-19 | 张占良 |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智能供热系统 |
CN109990468A (zh) * | 2019-03-19 | 2019-07-09 | 河北创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蓄热式节能加热系统及光伏组件层压设备 |
CN109945712A (zh) * | 2019-03-29 | 2019-06-28 | 天津大学 | 一种用于煤改电的常压蓄热水池及控制方法 |
CN110243003A (zh) * | 2019-04-03 | 2019-09-17 | 天津大学 | 一种用于煤改电的低温相变材料蓄热池 |
CN110440372A (zh) * | 2019-09-02 | 2019-11-12 | 博拓(苏州)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带水箱的热泵循环系统 |
CN110873356B (zh) * | 2019-12-23 | 2023-10-20 |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供热实施精细化调节和多能互补改造的系统及方法 |
CN111156838A (zh) * | 2020-02-12 | 2020-05-15 | 中煤科工(天津)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防垢换热器及工业余热回收系统 |
CN114383185B (zh) * | 2020-10-19 | 2023-05-02 | 辽宁省鑫源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 利用峰谷电价差异节约采暖费用的方法、存储介质和温控器 |
CN112781092A (zh) * | 2021-01-18 | 2021-05-11 |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余热回收式的火电机组灵活性调峰系统和方法 |
CN114811700B (zh) * | 2022-04-01 | 2023-11-21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跨季节太阳能相变蓄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04632B (en) * | 1981-07-21 | 1985-02-27 | Multitherm Limited | Electrically-heated hot 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 |
FR2582788B1 (fr) * | 1985-01-09 | 1987-10-23 | Hebert Jean Paul | Dispositif de conduite de l'hydro-accumulateur a rechauffage electrique quasi total " heures creuses ", avec eventuel plancher electrique associe |
CN2467964Y (zh) * | 2001-02-09 | 2001-12-26 | 金京洙 | 一种热水器 |
CN101813335A (zh) * | 2010-02-11 | 2010-08-25 | 沈阳联美蓝天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 | 利用太阳能和热泵替代部分传统热源的集中供热方法及系统 |
CN201803414U (zh) * | 2010-08-31 | 2011-04-20 | 天津市冠成钢品制造有限公司 | 无人值守的集中供热监控站 |
CN203131932U (zh) * | 2013-03-19 | 2013-08-14 | 秦皇岛中荣太阳能有限公司 | 太阳能与低谷电结合供热系统 |
CN104864449A (zh) * | 2015-06-11 | 2015-08-26 | 宋世海 | 一种具有太阳能、低谷电加热蓄能的热水供热装置及应用 |
CN204693564U (zh) * | 2015-06-11 | 2015-10-07 | 宋世海 | 一种具有太阳能、低谷电加热蓄能的热水供热装置 |
CN205174553U (zh) * | 2015-12-02 | 2016-04-20 | 宋世海 |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
-
2015
- 2015-12-02 CN CN201510873617.9A patent/CN105352023A/zh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2-19 WO PCT/CN2016/074123 patent/WO201709217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04632B (en) * | 1981-07-21 | 1985-02-27 | Multitherm Limited | Electrically-heated hot 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 |
FR2582788B1 (fr) * | 1985-01-09 | 1987-10-23 | Hebert Jean Paul | Dispositif de conduite de l'hydro-accumulateur a rechauffage electrique quasi total " heures creuses ", avec eventuel plancher electrique associe |
CN2467964Y (zh) * | 2001-02-09 | 2001-12-26 | 金京洙 | 一种热水器 |
CN101813335A (zh) * | 2010-02-11 | 2010-08-25 | 沈阳联美蓝天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 | 利用太阳能和热泵替代部分传统热源的集中供热方法及系统 |
CN201803414U (zh) * | 2010-08-31 | 2011-04-20 | 天津市冠成钢品制造有限公司 | 无人值守的集中供热监控站 |
CN203131932U (zh) * | 2013-03-19 | 2013-08-14 | 秦皇岛中荣太阳能有限公司 | 太阳能与低谷电结合供热系统 |
CN104864449A (zh) * | 2015-06-11 | 2015-08-26 | 宋世海 | 一种具有太阳能、低谷电加热蓄能的热水供热装置及应用 |
CN204693564U (zh) * | 2015-06-11 | 2015-10-07 | 宋世海 | 一种具有太阳能、低谷电加热蓄能的热水供热装置 |
CN205174553U (zh) * | 2015-12-02 | 2016-04-20 | 宋世海 |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
Cited B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82668A (zh) * | 2016-08-29 | 2017-02-08 | 东北大学 | 一种电蓄热锅炉与太阳能联合采暖的系统与方法 |
CN106382668B (zh) * | 2016-08-29 | 2019-04-23 | 东北大学 | 一种电蓄热锅炉与太阳能联合采暖的系统与方法 |
CN106247442A (zh) * | 2016-09-27 | 2016-12-21 |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低谷电蓄能供热供暖的系统 |
CN106931630A (zh) * | 2017-05-11 | 2017-07-07 | 沈阳恒久安泰环保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智能冷热水混合恒温供热装置 |
CN106931630B (zh) * | 2017-05-11 | 2022-04-12 | 沈阳恒久安泰环保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智能冷热水混合恒温供热装置 |
CN108036397A (zh) * | 2018-01-01 | 2018-05-15 | 珠海市新源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热水优化节能系统及太阳能耦合热源制热水节能方法 |
CN108036397B (zh) * | 2018-01-01 | 2023-10-20 | 珠海冰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水优化节能系统及太阳能耦合热源制热水节能方法 |
CN110397976A (zh) * | 2018-04-24 | 2019-11-01 | 河北桓杰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家用电磁加热式相变蓄热供暖设备 |
CN109028651A (zh) * | 2018-07-13 | 2018-12-18 | 青岛美克热源塔热泵研究有限公司 | 谷电常压蓄能双介质闭式释能装置 |
CN109028651B (zh) * | 2018-07-13 | 2021-05-28 | 青岛美克热源塔热泵研究有限公司 | 谷电常压蓄能双介质闭式释能装置 |
CN110748938A (zh) * | 2018-07-23 | 2020-02-04 | 韩旺 | 智能化多户供暖系统 |
CN109373419A (zh) * | 2018-10-22 | 2019-02-22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水固双蓄供热系统 |
CN109373419B (zh) * | 2018-10-22 | 2024-02-09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水固双蓄供热系统 |
CN109654584A (zh) * | 2018-11-29 | 2019-04-19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一种基于固体蓄热的电锅炉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 |
CN109430097A (zh) * | 2018-12-14 | 2019-03-08 | 莱西市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一种规模化养鸡场用多能协同供应系统 |
CN109430097B (zh) * | 2018-12-14 | 2024-01-23 | 莱西市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一种规模化养鸡场用多能协同供应系统 |
CN109737482A (zh) * | 2019-01-02 | 2019-05-10 | 延边汇众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谷电时段蓄热供暖系统及方法 |
CN110173749A (zh) * | 2019-04-02 | 2019-08-27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低谷电储热户型供暖系统 |
CN110173749B (zh) * | 2019-04-02 | 2023-09-26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低谷电储热户型供暖系统 |
CN110469891A (zh) * | 2019-07-26 | 2019-11-19 | 浙江大学 | 一种固体显热蓄热供热系统及方法 |
CN115615010A (zh) * | 2022-12-05 | 2023-01-17 | 浙江浩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熔盐储热系统电加热熔盐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5854565A (zh) * | 2023-02-03 | 2023-03-28 |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全天候光热复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092179A1 (zh) | 2017-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52023A (zh) |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 |
CN104864449B (zh) | 一种具有太阳能、低谷电加热蓄能的热水供热装置及应用 | |
CN101650098B (zh) |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 |
CN101556082B (zh) | 太阳能蓄热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 | |
CN104048379B (zh) | 一种相变蓄能式辐射采暖供冷末端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201488394U (zh) |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 |
CN107166499B (zh) | 一种跨季节储热供热系统及其供暖方法 | |
CN102226541A (zh) |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建筑供能系统 | |
CN110345548B (zh) | 一种太阳能和相变材料耦合的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1944920U (zh) | 超导太阳能热泵热水洗浴采暖系统 | |
CN106440404A (zh) | 一种太阳能热水热泵系统 | |
CN203131932U (zh) | 太阳能与低谷电结合供热系统 | |
CN205174553U (zh) |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 |
CN207334870U (zh) | 一种小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 | |
CN110762664B (zh) | 一种基于pvt结合跨季节蓄热和露点蒸发冷却的装置、空调 | |
CN204693564U (zh) | 一种具有太阳能、低谷电加热蓄能的热水供热装置 | |
CN201973771U (zh) | 太阳能-地源热泵采暖及供热水装置 | |
CN109737486A (zh) | 一种集热蓄热墙和空气水集热器的组合供暖系统 | |
CN201973778U (zh) | 太阳能采暖及供生活热水一体化系统 | |
CN201954786U (zh) | 相变蓄热式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 | |
CN205090466U (zh) | 低谷电加热蓄能的热水供热装置 | |
CN203131931U (zh) | 太阳能与低谷电结合蓄热供热系统 | |
CN202281302U (zh) | 自控热风式太阳能地板蓄热系统 | |
CN214791621U (zh) | 建筑物5g舒适系统 | |
CN209978160U (zh) | 一种基于相变蓄热的地暖供暖与供热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