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74553U -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74553U
CN205174553U CN201520987617.7U CN201520987617U CN205174553U CN 205174553 U CN205174553 U CN 205174553U CN 201520987617 U CN201520987617 U CN 201520987617U CN 205174553 U CN205174553 U CN 2051745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ccumulation
heating system
constant pressure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876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世海
王子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9876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745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74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745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属于能源利用领域。该系统包括:谷电蓄热装置、蓄热恒压水箱、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智能控制装置,蓄热恒压水箱布置在谷电蓄热装置的上方,蓄热恒压水箱与谷电蓄热装置和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与用户的供热系统连接,智能控制装置分别控制蓄热恒压水箱的出水温度、谷电蓄热装置的蓄热量,由智能控制装置控制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向用户采暖系统供应热能;本实用新型通过谷电蓄热装置、蓄热恒压水箱、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及其循环管路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夜间谷电时段的低价电能,在满足人们冬季采暖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和降低供热费用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属于能源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能耗主要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通风、照明等,其中以采暖和空调能耗较大,其次为热水供应。太阳能为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集热器具有无污染、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太阳能利用以热水供应为主,较少涉及冬季采暖使用。
随着人类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在更多的领域使用太阳能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建筑供暖、空调和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选择和配置时,使用太阳能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在太阳能的应用过程中有一些不足,经常受到气候和昼夜条件的限制,影响到用户采暖系统的使用。为了克服太阳能使用时的条件限制,结合国家制定的低谷电优惠政策,应该考虑将太阳能和低谷电的使用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太阳能节能、环保的优势,在保证用户采暖系统需求的前提下,降低供热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以达到节能环保且使用成本低,能源利用合理、使用管理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该系统包括:谷电蓄热装置、蓄热恒压水箱、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具体结构如下:
蓄热恒压水箱布置在谷电蓄热装置的上方,蓄热恒压水箱通过保温管道和阀门与谷电蓄热装置和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与用户的供热系统连接,智能控制装置分别控制蓄热恒压水箱的出水温度、谷电蓄热装置的蓄热量,由智能控制装置控制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向用户采暖系统供应热能;
谷电蓄热装置的出水口与回水管Ⅰ的一端连通,回水管Ⅰ的另一端,接至蓄热恒压水箱上部,蓄热恒压水箱分别与出水管Ⅰ和出水管Ⅱ连通,出水管Ⅰ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连接,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通过回水管Ⅴ与谷电蓄热装置的进水口连接,在回水管Ⅴ上设置旁路与回水管Ⅳ汇合后接至蓄热恒压水箱的上部,并在回水管Ⅳ与蓄热恒压水箱的顶部连通处设置蒸汽回收器。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用户采暖系统的回水管Ⅱ与回水管Ⅲ连通,回水管Ⅲ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的二次侧进水口连接,在回水管Ⅲ上设置二次循环泵为用户热水系统提供循环动力,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的二次侧出水口通过管路接至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在用户采暖系统与谷电蓄热装置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在出水管Ⅰ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连通的管路上设置一次循环泵,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通过管路与一次循环泵、二次循环泵的出水管连通。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在回水管Ⅴ上设置电动截止阀和电动流量调节阀。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出水管Ⅱ上设置淋水泵。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在用户采暖系统中设置膨胀水箱,在膨胀水箱上设置浮球补水装置,在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路高点设置自动排气阀。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蓄热恒压水箱内设置静压线,蓄热恒压水箱侧面上部与所述静压线水平位置设有溢流水封装置;蓄热恒压水箱中设有补水管,补水采用脱盐水,蓄热恒压水箱设置浮球阀,浮球阀与补水管上的截止阀门连接。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谷电蓄热装置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或地下室内,谷电蓄热装置为根据需要改变蓄热能力的模块式结构,谷电蓄热装置设有金属框架结构和和金属的外壳,金属框架结构内置蓄能材料,在蓄能材料中布置导热蛇形管和谷电加热部件。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该系统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蓄热恒压水箱侧面下部连通,在所述管路上设置集热器循环泵。
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太阳能集热器上出水管路设置浮球开关和放气管,集热器循环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置旁路,所述旁路上设置常闭阀。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是:
本实用新型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可以包括蓄热恒压水箱、由蓄能材料(金属氧化物或相变材料)填充的谷电蓄热装置、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等,其中:蓄热恒压水箱、由蓄能材料(金属氧化物或相变材料)填充的谷电蓄热装置通过保温管道和阀门进行连接,采用智能控制装置对谷电加热时间和供暖温度进行控制,保证提供稳定连续的热能供应。谷电蓄热装置采用金属框架结构和金属的外壳,在蓄热装置外侧敷设耐高温保温材料,降低了谷电蓄热装置的热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谷电蓄热装置、蓄热恒压水箱、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及其循环管路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夜间谷电时段的低价电能,在满足人们冬季采暖需求的同时,实现了节能环保和降低供热费用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智能控制装置可以实现无人管理,科学运行,在满足人们供暖需求的同时,减少了采暖系统管理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极大提升和改善的人们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谷电蓄热装置;2蓄热恒压水箱;3一次循环泵;4二次循环泵;5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6电动截止阀;7电动流量调节阀;8膨胀水箱;9淋水泵;10蒸汽回收器;11自动排气阀;12回水管Ⅴ;13智能控制装置;14集热器循环泵;15浮球开关;16太阳能集热器;17出水管Ⅰ;18出水管Ⅱ;19回水管Ⅰ;20回水管Ⅱ;21回水管Ⅲ;22回水管Ⅳ;101导热蛇形管;102蓄能材料;103金属外壳;104谷电加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但这些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有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本思路范围内或本质上等同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变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主要包括:谷电蓄热装置1、蓄热恒压水箱2(闭式)、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太阳能集热器16、智能控制装置13等,具体结构如下:
太阳能集热器16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蓄热恒压水箱2侧面下部连通,在所述管路上设置集热器循环泵14,太阳能集热器16上的出水管路上设置浮球开关15和放气管,浮球开关15可以避免太阳能集热器16大量漏水时集热器循环泵14自动启动,集热器循环泵1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置旁路,所述旁路上设置常闭阀。太阳能集热器16的出水口与蓄热恒压水箱2顶部连通。蓄热恒压水箱2布置在谷电蓄热装置1的上方,蓄热恒压水箱2通过保温管道和阀门与谷电蓄热装置1、太阳能集热器16和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连接,智能控制装置13分别控制蓄热恒压水箱2的出水温度、谷电蓄热装置1的蓄热量,由智能控制装置13控制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向用户采暖系统供应热能。集热器循环泵14和太阳能集热器16根据用户采暖系统的现场实际进行布置,收集日间的太阳能量输送到蓄热恒压水箱2作为采暖的热能。智能控制装置13分别与蓄热恒压水箱2、谷电蓄热装置1、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连接,智能控制装置13根据用户采暖系统需求和气候变化控制谷电蓄热装置1、太阳能集热器16的运行,向用户采暖系统输送热能。
在回水管Ⅲ21上设置二次循环泵4,在用户采暖系统与谷电蓄热装置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对热网和用户起到隔离的作用,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通过管路与一次循环泵3、二次循环泵4的出水管连通。蓄热恒压水箱2的侧面上部设置出水管Ⅰ17,出水管Ⅰ17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连接,在所述管路上设置一次循环泵3,使出水管Ⅰ17中的热水进入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蓄热恒压水箱2的侧面下部设置出水管Ⅱ18,出水管Ⅱ18上设置淋水泵9。用户采暖系统的回水管Ⅱ20与回水管Ⅲ21连通,回水管Ⅲ21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的二次侧进水口连接,在回水管Ⅲ21上设置的二次循环泵4为用户热水系统提供循环动力,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的二次侧出水口通过管路接至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在用户采暖系统中设置膨胀水箱8,在膨胀水箱8上设置浮球补水装置,在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路高点设置自动排气阀11。出水管Ⅱ18、回水管Ⅴ12的旁路管汇合于回水管Ⅳ22,并在回水管Ⅳ22与蓄热恒压水箱2的顶部连通处设置蒸汽回收器10将蓄热恒压水箱2中的蒸汽冷凝成热水,便于使用。
在回水管Ⅴ12与谷电蓄热装置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电动流量调节阀7和电动截止阀6,根据供热需求可以使用电动截止阀6停止向蓄热装置1供水,实现间断供热。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的启闭和开度大小,可以用来控制进入谷电蓄热装置1的回水的流量,调节蓄热恒压水箱2的温度。谷电蓄热装置1的出水口与蓄热恒压水箱2上部连通。当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关闭时,回水全部直接经回水管Ⅳ22进入蓄热恒压水箱2的顶部。当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完全开启时,回水大部分进入谷电蓄热装置1进行加热,被加热的水和产生的蒸汽通过回水管Ⅰ19进入蓄热恒压水箱2的上部。由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和蓄热恒压水箱2组成恒温调节系统,当用户采暖系统需要的热量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谷电蓄热装置1的供热能力,使用户采暖系统的供热系统平稳运行。
蓄热恒压水箱2内设置静压线(恒压点),蓄热恒压水箱2侧面上部与所述静压线水平位置设有溢流水封装置,在蓄热恒压水箱2内水面超过静压线时,通过溢流水封装置排放多余的水使水面达到静压线。蓄热恒压水箱2中设有补水管,补水采用脱盐水,蓄热恒压水箱2设置浮球阀,浮球阀与补水管上的截止阀门连接。在蓄热恒压水箱2内水面低于静压线时,浮球阀开启,通过补水管向蓄热恒压水箱2加水,使水面达到静压线,实现蓄热恒压水箱2的自动恒压功能。
谷电蓄热装置1通常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或地下室内,谷电蓄热装置1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蓄热能力的模块式结构,谷电蓄热装置1可以根据蓄热需求,使用不同规格的蓄热模块组,提供不同的蓄热能力。谷电蓄热装置1设有金属框架结构和金属外壳103,金属外壳103内置蓄能材料102(金属氧化物或相变材料),在蓄能材料102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导热蛇形管101和谷电加热部件104;导热蛇形管101中供热介质(如:水)由蓄能材料提供的热量升温。导热蛇形管101为至少一组,组成导热蛇形管换热装置,可以通过改变导热蛇形管101的使用数量,来调整谷电蓄热装置1的热传导面积。
智能控制装置13分别在蓄热恒压水箱2的出水管Ⅰ17上、谷电加热蓄能装置1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智能控制装置13根据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分别控制谷电加热部件104、一次循环泵3和电动流量调节阀7的启闭和开度。
本实施例中,太阳能集热器16接收的太阳能用来加热蓄热恒压水箱2中的水,谷电蓄热装置1在谷电时段蓄储由谷电转换来的热量,同时也加热蓄热恒压水箱2中的热水,其他时段由智能控制装置13控制谷电蓄热装置1向蓄热恒压水箱2供热,保持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与太阳能集热器16一起共同满足用户采暖系统供热的需求,以上所述的光、谷电组合式加热蓄能热水供热装置生产的热能,根据用户采暖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保温管道与用户采暖系统的供热设备(散热器或换热器等)连接,供热系统的循环动力由循环水泵(一次循环泵3、二次循环泵4、集热器循环泵14等)提供。
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是将太阳能和低谷电的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即将太阳能集热器16和谷电蓄热装置1结合起来使用,同时采用智能控制装置13对低谷电加热蓄能进行管理的高科技蓄热供热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采暖期室外气温的变化及用户采暖系统的需要调整蓄热和供热量。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为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主要包括:谷电蓄热装置1、蓄热恒压水箱2(闭式)、智能控制装置13、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等,具体结构如下:
蓄热恒压水箱2布置在谷电蓄热装置1的上方,蓄热恒压水箱2通过保温管道和阀门与谷电蓄热装置1和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连接,智能控制装置13分别控制蓄热恒压水箱2的出水温度、谷电蓄热装置1的蓄热量,由智能控制装置13控制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向用户采暖系统供应热能。智能控制装置13分别与蓄热恒压水箱2、谷电蓄热装置1、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连接,智能控制装置13根据用户采暖系统需求和气候变化控制谷电加热蓄能二次换热供热系统的运行,向用户采暖系统输送热能。
在回水管Ⅲ21上设置二次循环泵4,在用户采暖系统与谷电蓄热装置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对热网和用户起到隔离的作用,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通过管路与一次循环泵3、二次循环泵4的出水管连通。蓄热恒压水箱2的侧面上部设置出水管Ⅰ17,出水管Ⅰ17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连接,在所述管路上设置一次循环泵3,使出水管Ⅰ17中的热水进入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蓄热恒压水箱2的侧面下部设置出水管Ⅱ18,出水管Ⅱ18上设置淋水泵9。用户采暖系统的回水管Ⅱ20与回水管Ⅲ21连通,回水管Ⅲ21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二次侧进水口连接,在回水管Ⅲ21上设置二次循环泵4为用户热水系统提供循环动力,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5二次侧出水口通过管路接至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在用户采暖系统中设置膨胀水箱8,在膨胀水箱8上设置浮球补水装置,在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路高点设置自动排气阀11。出水管Ⅱ18、回水管Ⅴ12的旁路管汇合于回水管Ⅳ22,并在回水管Ⅳ22与蓄热恒压水箱2的顶部连通处设置蒸汽回收器10将蓄热恒压水箱2中的蒸汽冷凝成热水,便于使用。
在回水管Ⅴ12与谷电蓄热装置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电动流量调节阀7和电动截止阀6,根据供热需求可以使用电动截止阀6停止向蓄热装置1供水,实现间断供热。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的启闭和开度大小,可以用来控制进入谷电蓄热装置1的回水的流量,调节蓄热恒压水箱2的温度。谷电蓄热装置1的出水口与蓄热恒压水箱2上部连通。当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关闭时,回水全部直接经回水管Ⅳ22进入蓄热恒压水箱2的顶部。当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完全开启时,回水大部分进入谷电蓄热装置1进行加热,被加热的水和产生的蒸汽通过回水管Ⅰ19进入蓄热恒压水箱2的上部。由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7和蓄热恒压水箱2组成恒温调节系统,当用户采暖系统需要的热量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谷电蓄热装置1的供热能力,使用户采暖系统的供热系统平稳运行。
蓄热恒压水箱2内设置静压线(恒压点),蓄热恒压水箱2侧面上部与所述静压线水平位置设有溢流水封装置,在蓄热恒压水箱2内水面超过静压线时,通过溢流水封装置排放多余的水使水面达到静压线。蓄热恒压水箱2中设有补水管,补水采用脱盐水,蓄热恒压水箱2设置浮球阀,浮球阀与补水管上的截止阀门连接。在蓄热恒压水箱2内水面低于静压线时,浮球阀开启,通过补水管向蓄热恒压水箱2加水,使水面达到静压线,实现蓄热恒压水箱2的自动恒压功能。
谷电蓄热装置1通常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或地下室内,谷电蓄热装置1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蓄热能力的模块式结构,谷电蓄热装置1可以根据蓄热需求,使用不同规格的蓄热模块组,提供不同的蓄热能力。谷电蓄热装置1设有金属框架结构和金属外壳103,金属外壳103内置蓄能材料102(金属氧化物或相变材料),在蓄能材料102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导热蛇形管101和谷电加热部件104;导热蛇形管101中供热介质(如:水)由蓄能材料提供的热量升温。导热蛇形管101为至少一组,组成导热蛇形管换热装置,可以通过改变导热蛇形管101的使用数量,来调整谷电蓄热装置1的热传导面积。
智能控制装置13分别在蓄热恒压水箱2的出水管Ⅰ17上、谷电加热蓄能装置1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智能控制装置13根据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分别控制谷电加热部件104、一次循环泵3和电动流量调节阀7的启闭和开度。
本实施例中,谷电蓄热装置1在谷电时段蓄储由谷电转换来的热量,同时也加热蓄热恒压水箱2中的热水,其他时段由智能控制装置13控制谷电蓄热装置1向蓄热恒压水箱2供热,保持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满足用户采暖系统供热的需求,以上所述的谷电组合式加热蓄能热水供热装置生产的热能,根据用户采暖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保温管道与用户采暖系统的供热设备(散热器或换热器等)连接,供热系统的循环动力由循环水泵(一次循环泵3、二次循环泵4等)提供。
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是使用低谷电,即利用谷电蓄热装置1蓄能,同时采用智能控制装置13对低谷电加热蓄能进行管理的高科技蓄热供热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采暖期室外气温的变化及用户采暖系统的需要调整蓄热和供热量。

Claims (10)

1.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谷电蓄热装置、蓄热恒压水箱、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具体结构如下:
蓄热恒压水箱布置在谷电蓄热装置的上方,蓄热恒压水箱通过保温管道和阀门与谷电蓄热装置和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与用户的供热系统连接,智能控制装置分别控制蓄热恒压水箱的出水温度、谷电蓄热装置的蓄热量,由智能控制装置控制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向用户采暖系统供应热能;
谷电蓄热装置的出水口与回水管Ⅰ的一端连通,回水管Ⅰ的另一端,接至蓄热恒压水箱上部,蓄热恒压水箱分别与出水管Ⅰ和出水管Ⅱ连通,出水管Ⅰ通过管路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连接,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通过回水管Ⅴ与谷电蓄热装置的进水口连接,在回水管Ⅴ上设置旁路与回水管Ⅳ汇合后接至蓄热恒压水箱的上部,并在回水管Ⅳ与蓄热恒压水箱的顶部连通处设置蒸汽回收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采暖系统的回水管Ⅱ与回水管Ⅲ连通,回水管Ⅲ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的二次侧进水口连接,在回水管Ⅲ上设置二次循环泵为用户热水系统提供循环动力,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的二次侧出水口通过管路接至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用户采暖系统与谷电蓄热装置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在出水管Ⅰ与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连通的管路上设置一次循环泵,板式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通过管路与一次循环泵、二次循环泵的出水管连通。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回水管Ⅴ上设置电动截止阀和电动流量调节阀。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出水管Ⅱ上设置淋水泵。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用户采暖系统中设置膨胀水箱,在膨胀水箱上设置浮球补水装置,在用户采暖系统供水管路高点设置自动排气阀。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蓄热恒压水箱内设置静压线,蓄热恒压水箱侧面上部与所述静压线水平位置设有溢流水封装置;蓄热恒压水箱中设有补水管,补水采用脱盐水,蓄热恒压水箱设置浮球阀,浮球阀与补水管上的截止阀门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谷电蓄热装置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或地下室内,谷电蓄热装置为根据需要改变蓄热能力的模块式结构,谷电蓄热装置设有金属框架结构和和金属的外壳,金属框架结构内置蓄能材料,在蓄能材料中布置导热蛇形管和谷电加热部件。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蓄热恒压水箱侧面下部连通,在所述管路上设置集热器循环泵。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集热器上出水管路设置浮球开关和放气管,集热器循环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置旁路,所述旁路上设置常闭阀。
CN201520987617.7U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Active CN205174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7617.7U CN205174553U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7617.7U CN205174553U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74553U true CN205174553U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38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87617.7U Active CN205174553U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745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2023A (zh) * 2015-12-02 2016-02-24 宋世海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CN107477655A (zh) * 2017-08-10 2017-12-15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蓄热装置的供暖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2023A (zh) * 2015-12-02 2016-02-24 宋世海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WO2017092179A1 (zh) * 2015-12-02 2017-06-08 宋世海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CN107477655A (zh) * 2017-08-10 2017-12-15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蓄热装置的供暖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2023A (zh)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CN104864449B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低谷电加热蓄能的热水供热装置及应用
CN101650098B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CN201488394U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CN201412910Y (zh) 一种以空气能热泵和太阳能为热源的热水装置
CN106439993A (zh) 高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的多能互补采暖及供热系统
CN111536573B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944920U (zh) 超导太阳能热泵热水洗浴采暖系统
CN202119161U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建筑供能系统
CN203131932U (zh) 太阳能与低谷电结合供热系统
CN106247442A (zh) 一种利用低谷电蓄能供热供暖的系统
CN210050873U (zh) 一种梯级蓄热式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
CN204693564U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低谷电加热蓄能的热水供热装置
CN205174553U (zh)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CN109737486A (zh) 一种集热蓄热墙和空气水集热器的组合供暖系统
CN110762664B (zh) 一种基于pvt结合跨季节蓄热和露点蒸发冷却的装置、空调
CN201954786U (zh) 相变蓄热式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
CN201973778U (zh) 太阳能采暖及供生活热水一体化系统
CN201973771U (zh) 太阳能-地源热泵采暖及供热水装置
CN201396836Y (zh) 分户式太阳能集中供热装置
CN208349387U (zh) 跨季蓄热与短期储热相结合的供暖系统
CN214791621U (zh) 建筑物5g舒适系统
CN202303598U (zh) 太阳能热泵地板采暖装置
CN201748536U (zh) 太阳能供暖装置
CN209978160U (zh) 一种基于相变蓄热的地暖供暖与供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