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88394U -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88394U CN201488394U CN 200920192468 CN200920192468U CN201488394U CN 201488394 U CN201488394 U CN 201488394U CN 200920192468 CN200920192468 CN 200920192468 CN 200920192468 U CN200920192468 U CN 200920192468U CN 201488394 U CN201488394 U CN 2014883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t water
- mouth
- heat exchanger
- valve
- wate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PWCQTSIFSA-N Tritiated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3H]O[3H] XLYOFNOQVPJJNP-PWCQTSIF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628 coolnes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7 combustion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包括:空调末端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由地埋管换热器(6)、压缩机(1)、室内侧热交换器(3)和环境侧热交换器(5)构成;热水供应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中所有的自动设备。本实用新型可以高效率地实现冷暖空调和热水供应功能,最主要的是通过控制系统自动切换地源热泵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工作模式,解决了地源热泵冬夏季不平衡问题,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在建筑用能中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泵型空调、热泵热水器以及地热能、太阳能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的地源热泵空调、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地埋管地源热泵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空调制冷设备,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由地源热泵使用地域差异而造成的土壤吸收热不平衡,以及由此导致的效率降低问题乃至无法使用问题也困扰着许多使用者和设计者。2009年1月,周学文在“地源热泵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建筑节能》[J].2009.11,V37(215),P64~66)中提出了在北方地区利用太阳能辅助加热和在南方地区利用冷却塔辅助冷却来有效解决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取、放热不平衡的问题[1]。但这种方案没有脱离传统的热泵的解决方案,在冬季供暖占主要需求的北方地区,需消耗能量向土壤储蓄太阳热能,而在夏季冷负荷占主要需求的南方地区,则除冬季可利用地热,夏季利用部分地热外,仍需冷却塔制冷,效率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则是牺牲夏季制冷效率来满足平衡需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造成的不平衡问题。
早在2003年,董玉平等的“太阳能-地源热泵综合系统的经济分析”(《燃气与动力》[J].2003.12,V23(12),P734~740)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别墅或大面积住宅的新型太阳能-地源热泵三联供综合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可以实现供冷、供热和供生活热水三联供的太阳能-地源热泵综合系统。但该系统仅仅从一个运行周期考虑了太阳能、地热的充分高效利用:仅夏季靠系统制取热水,冬季热泵不制取热水,春秋季没考虑,其他时段均靠电加热制取热水。由此可见,该系统没有充分考虑系统的连续运行不平衡问题,以及没有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2008年Fang Wang,Maoyu Zheng等提出了针对寒冷地区辐射供冷、供热的带太阳能量储存的地源热泵系统(可参见Numerical Simulation ofheating & Cool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Solar Aided Ground SourceHeat Pump System with Soil Storage.2008 Asia Simulation Conference-----7thIntl.Conf.on Sys.Simulation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主要目的是提高热舒适度和能效比,但也没有解决系统的冬夏季热平衡问题。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510134371.X提出了平衡冬夏负荷且克服热短路的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下埋管换热器系统、能量提升供给系统,利用反季节平衡蓄能系统克服了冬夏两季的负荷不平衡,实现冬夏季完全使用地下冷热源满足冷热负荷的要求;并且解决了地埋供回水支管间的热短路问题。但是该系统全部采用地下冷热源供冷、供热,利用能量提升供给系统将地上冷量和热量(包括太阳能、建筑物、大气及地表层等所含冷热量)采集后送入地下蓄存异季节利用增加了二次能耗;同时,该系统没有考虑能量的调节问题。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610097401.9提出了太阳能-地源联合供暖供热水供电制冷系统及其操作方法。系统包括温差电池、太阳能集热管、温差继电器、蓄热箱、安全阀、辅助加热器、混合器、房间供暖调节器、蓄电池、逆变器、电表、两向泵、压缩机、换向阀、节流阀、埋地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是太阳能集热管及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供暖部件,温差电池可白天和夜间发电,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制冷部件,太阳能供暖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可采取分别单独、串联、并联四种供暖方式,地源热泵系统可实现供暖或制冷两种功能,并可实现不同温度水的供给,其优点是设计巧妙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无任何污染,太阳能-地源相互补充,能源利用效率高。但该系统没有考虑解决冬夏季不平衡问题。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720097109.7、200710061457.3和200820021980.3分别提出了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供热系统的优化控制装置、利用多种自然环保能源的空调装置和多能复合制冷、采暖热泵集成系统。这些系统优越性在于地下埋管换热器循环水泵和太阳能集热系统循环水泵能够根据空调系统负荷的变化开启或关闭,实现太阳能、空气能、地热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多能回补、互为备用;节省了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但仍然没有考虑冬夏季不平衡问题和热水综合供给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满足冬夏季热量不平衡条件下的地源热泵高效利用,并在建筑能耗中最大程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包括:
a)空调末端系统,带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第一热水口和第一冷水口,第一热水口和第一冷水口在空调末端系统内部相连通;
b)地源热泵系统,由地埋管换热器、压缩机、室内侧热交换器和环境侧热交换器构成,压缩机、室内侧热交换器和环境侧热交换器内部连通形成制冷剂工作循环:
所述的其中室内侧热交换器带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第二热水口和第二冷水口,第二热水口和第二冷水口在室内侧热交换器内部相连通;
所述的环境侧热交换器带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第三热水口和第三冷水口,第三热水口和第三冷水口在环境侧热交换器内部相连通;
所述的地埋管换热器带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第四热水口和第四冷水口,第四热水口和第四冷水口在地埋管换热器内部相连通;
c)热水供应系统,所述的热水供应系统带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第五热水口和第五冷水口以及第六热水口、第六冷水口和第一自来水口,第五热水口和第五冷水口以及第六热水口、第六冷水口和第一自来水口在热水供应系统内部分别相连通;
d)太阳能集热系统,带有分别与热水供应系统中第六热水口、第六冷水口通过管路及阀门连通的第七热水口、第七冷水口,和第二自来水口,第七热水口、第七冷水口和第二自来水口在太阳能集热系统内部相连通;
e)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中所有的自动设备;
其中所述的第一热水口、第二热水口、第三热水口、第四热水口和第五热水口通过管路及阀门彼此连通,所述的第一冷水口、第二冷水口、第三冷水口、第四冷水口和第五冷水口通过管路及阀门彼此连通。
空调末端系统、地源热泵系统与太阳能集热系统联合可以达到建筑物供热、供冷功能;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与热水供应系统联合可以达到建筑物供热水功能;热水供应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联合解决地源热泵系统浅层地热源冬夏季热量不平衡问题。
由于整个综合应用系统及各个系统运行时均需要形成循环水的回路,作为各个系统而言至少需要两个管路接口来形成回路,通常而言,为了利用热能各个系统中都有热交换存在,所以为形成回路而设置的热水口及冷水口中的流体(水)会有温度差异,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热水口及冷水口主要为了表示形成回路的两个管路接口,及相互连接关系的明确,并不一定表示温度的高低。
为了实现所述的第一热水口、第二热水口、第三热水口、第四热水口和第五热水口通过管路及阀门彼此连通,以及所述的第一冷水口、第二冷水口、第三冷水口、第四冷水口和第五冷水口通过管路及阀门彼此连通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设置热水总管和冷水总管,需要连通的所有热水口通过阀门的控制接入热水总管,需要连通的所有冷水口通过阀门的控制接入冷水总管,也可以采用多条支管,各个系统、设备之间分别单独连通。使用时根据各个系统中需要的循环水的温度以及各个换热器的情况,开通指定的阀门实现定向的热交换。就各个系统而言,该系统的热水口和冷水口在系统内部是连通的,循环水通过该系统的热水口和冷水口流经该系统内部,可以与该系统内部其他介质进行热交换或存储在该系统中。
为了便于整个综合应用系统的运行和控制,根据需要及设备特点,可以在管路中布置必要的泵、阀门、流量计、压力或温度传感器等,并根据控制需要接入自动控制系统。
当设置必要的泵、阀门后,所述的各热水口、冷水口既可以是设备的循环水进、出口,也可以是指相应管路上泵、阀门的进、出口。
以下对各个系统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分别描述:
所述的空调末端系统中,由空调末端设备及冷冻水(或热水)泵、阀构成。空调末端设备可以是集中式中央空调机组,也可以是风机盘管;整个综合应用系统中的循环水通过第一热水口和第一冷水口在空调末端设备内与被调节空气之间进行换热。
通过管路和阀门的切换,空调末端设备可以单独由地源热泵系统供冷、供热,也可以单独由地热循环水(指进、出地埋管换热器中的第四热水口和第四冷水口的循环水)直接供冷、供热。
所述的地源热泵系统中室内侧热交换器及环境侧热交换器通过四通换向阀与压缩机连通,通过管路形成压缩机、室内侧热交换器及环境侧热交换器三者之间的内循环(制冷剂循环回路)。在室内侧热交换器及环境侧热交换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干燥过滤器和节流阀。
室内侧热交换器及环境侧热交换器根据热交换时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异,可以认为是冷凝器或蒸发器,但不影响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热交换的功能本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是水循环系统,所以室内侧换热器及环境侧换热器均为水冷的换热器。
通过管路和阀门的切换,所述的室内侧热交换器可以与空调末端设备相连通,也可以与热水供应系统的水箱相连通。
所述的地埋管换热器通过阀门切换,可以单独与环境侧热交换器相连,也可以直接切换到空调末端设备给房间供冷、供热。
地埋管换热器采用水管与环境侧换热器连接,可以是垂直U形地埋管管换热器,也可以是水平U形地埋管换热器,如果有合适的水源,也可以由各种形式的水水换热器代替。
所述的热水供应系统包括:
热水储水箱,可根据建筑场地安装在地源热泵系统附近或者屋顶,必要时加装水泵等增压装置;
用于加热热水储水箱内水的电加热器;
与热水储水箱连通的地热热水循环泵及热水电动阀门,并形成所述的第五热水口,
与热水储水箱连通的冷水电动阀门,并形成所述的第五冷水口;
为了向热水储水箱中补充水,设有与热水储水箱或其管路连通的自来水管路。为了放出、使用热水储水箱内的水,热水储水箱设有出水管路,出水管路上根据需要设置泵、阀。
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系统为定温-温差循环系统,也可以由定温产水系统或温差循环系统代替。
本实用新型中太阳能集热系统具体包括:
太阳能集热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各类采集太阳能的设备以加热其中的循环水,一般安装于屋顶;
太阳能热水泵及热水电动阀门用于将储水箱中的热水输入集热器再循环加热;
冷水电动阀门,用于接收、控制来自热水供应系统的需要加热的循环水。
为了向太阳能集热器的管路中补充水,设有与太阳能集热器的管路连通的自来水管路。
自动控制系统由数字控制器以及与数字控制器进行信号交换的管理上位机组成,整个综合应用系统中需要监测的参数传感器、控制的电器部件均接入数字控制器。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记录地源热泵系统中室内侧热交换器进、出口温度T5、T3和流量F可以根据公式Q=|T5-T3|×F×C(其中F是流量,C代表比热)统计出用冷和用热量,从而根据制冷、制热系数推算出地热的取出和输入量。并且在冬季热负荷大于夏季冷负荷的情况下,控制不使用地源热泵系统制取热水,并通过输送热水循环水在室内侧热交换器、热水供应系统和地埋管换热器之间的循环,在不用空调的春秋季和夏季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向土壤蓄热;在冬季热负荷小于夏季冷负荷的情况下,在春秋和夏季使用地源热泵系统制取热水,取出较大的夏季冷负荷向土壤多放出的热量;热水制取时间和向土壤蓄热时间控制由直接数字控制器按照热量自动累计计算确定,全年累计地热储热和取热量相等时,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源热泵的冷热量不平衡问题。
本实用新型可以高效率地实现冷暖空调和热水供应功能,最主要的是解决了地源热泵冬夏季不平衡问题,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在建筑用能中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1)绿色节能,本实用新型制取热水和空调供冷、供热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可再生能源,是一种绿色空调和热水系统。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实用新型不但采用地源热泵和太阳能辅助供热提高了热泵机组的能效比,在阴雨天或晚上采用热泵结合电加热制热水和冬季采用太阳能结合电加热制热水时,都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水预热,再利用电加热器进行加热,实现能量的分级利用,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3)经济实用,本实用新型将空调系统和生活热水系统进行建筑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多种使用功能,节省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4)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结合合理的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源热泵冬夏季不平衡问题,使之可以连续高效运行,运行效率比常规空调同等条件下运行高出30%左右。
5)使用范围得到拓展,无论在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还是温暖地区,利用本实用新型,只要改变控制程序的设定,都可有效地找到适合本地区的空调热水系统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需要连通的多个系统采用总管形式连通(图中P表示泵,制冷循环的四通换向阀、节流阀和干燥过滤器参照图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T1~T5表示温度采集、显示设备,F表示流量计,V表示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包括:
空调末端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由地埋管换热器6、压缩机1、室内侧热交换器3和环境侧热交换器5构成,压缩机1、室内侧热交换器3和环境侧热交换器5内部连通形成工作循环,在室内侧热交换器3及环境侧热交换器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干燥过滤器18和节流阀4;
热水供应系统,设有内置电加热器12的热水储水箱10,与热水储水箱10连通的自来水管路A及出水管路B;
太阳能集热系统,与热水供应系统之间设有循环水管路;还设有与太阳能集热器的管路连通的自来水管路A;
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中所有的自动设备。
图1中仅示意了必要的泵阀,实际运行中可根据需要增加控制点。
其中空调末端系统、热水供应系统以及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地埋管换热器6、室内侧热交换器3、环境侧热交换器5中的循环水管路通过总管系统形成循环。
本实用新型系统中各个分系统之间通过泵、阀的切换可实现指定连通和循环,能实现的主要功能有:地源热泵室内制热,太阳能热水辅助室内制热,室内制热兼地源热泵制热水,地源热泵与电加热辅助制热水,地源热泵室内制冷,室内制冷兼热泵与电加热辅助制热水,地热水直接室内供冷,地热水直接室内供热,太阳能与电加热辅助制热水和地源热泵、太阳能、辅助电加热联合制热水。以下结合图2是这十种功能模式的详细工作流程:
1)地源热泵室内制热
在冬季或春秋季需要供热时,启动地源热泵系统为室内供热。具体工作流程:制冷剂流程,制冷剂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流过四通换向阀2,在室内侧换热器3中冷凝放热后,经过干燥过滤器18和节流阀4,在环境侧换热器5中蒸发后,经过四通换向阀2,回到压缩机1。空调热水流程,控制系统自动关闭阀门V4、阀门V7,空调用热水由空调水循环泵9经阀门V1、阀门V8和流量计F输送至空调末端设备8供热,经阀门V5、阀门V2返回地源热泵机组室内侧换热器3。
2)太阳能热水辅助室内制热
冬季热负荷大的情况下,在以上地源热泵室内制热的基础上,还可以由阀门V4、阀门V7、阀门V20、阀门V21回路来的太阳能热水进入室内侧换热器3进行辅助供热。制冷剂流程、空调热水流程同上,太阳能热水流程为:控制系统自动关闭阀门V4、阀门V7,中间循环水采用地热热水循环泵11输送,经阀门V21、阀门V3、阀门V13进入环境侧换热器5向制冷剂放热,再经阀门V12、阀门V6、阀门V20回路回到热水储水箱10重新被太阳能加热。
3)室内制热兼地源热泵制热水
春秋季热负荷比较小,太阳照度很小的情况下,可以开启地源热泵,供热同时和利用中间循环水制热水。具体工作流程:制冷剂流程、空调热水流程同上,中间循环水制取热水流程为:控制系统自动关闭阀门V3、阀门V6,中间循环水利用地热热水循环泵11输送,由热水储水箱10经阀门V21、阀门V4、阀门V2进入室内侧换热器3与空调水混合加热,再经阀门V1、阀门V7、阀门V20回到热水储水箱10制取热水。
4)地源热泵与电加热辅助制热水
春秋季不用空调,太阳照度很小的情况下,可以开启地源热泵,利用地源热泵与电加热辅助制热水。具体工作流程:制冷剂流程同上,中间循环水制取热水流程为:控制系统自动关闭阀门V3、阀门V6,中间循环水利用地热热水循环泵11输送,由热水箱10经阀门V21、阀门V4、阀门V2进入室内侧换热器3与空调水混合加热,再经阀门V1、阀门V7、阀门V20回到热水储水箱10制取热水。
5)地源热泵室内制冷
在夏季或春秋季需要供冷时,启动地源热泵系统为室内制冷。具体工作流程:制冷剂流程,制冷剂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流过四通换向阀2,在环境侧换热器5中冷凝放热后,经过干燥过滤器18和节流阀4,在室内侧换热器3中蒸发后,经过四通换向阀2,回到压缩机1。空调热水流程,控制系统自动关闭阀门V4、阀门V7,空调用冷冻水由空调水循环泵9经阀门V1、阀门V8和流量计F输送至空调末端设备8供冷,经阀门V5、阀门V2返回地源热泵机组室内侧换热器3。
6)室内制冷兼地源热泵与电加热辅助制热水
在夏季,太阳光照度很小的情况下,地源热泵在室内供冷的同时可以用来制取热水,如果制取的热水量达不到需求,采用电加热器辅助加热。这种模式不仅利用废热满足了热水需求,而且提高了地源热泵的运行效率。具体工作流程:制冷剂流程、空调用冷冻水流程同上;中间循环水制取热水流程为:控制系统自动关闭阀门V4、阀门V7、阀门V14、阀门V15,中间循环水利用地热热水循环泵11输送,经电动阀门V21、阀门V3、阀门V13进入环境侧换热器5向吸收制冷剂的热量,再经阀门V12、阀门V6、阀门V20回路回到热水箱10向水箱中冷水放热,制取热水。
7)地热水直接室内供冷
春秋季冷负荷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由地下水直接向室内供冷。具体工作流程:控制系统自动关闭阀门V1、阀门V2、阀门V20、阀门V21、阀门V18、阀门V19,空调末端设备回水由循环泵9输送,经电动阀门V5、阀门V4、阀门V3、阀门V15到地埋管换热器6,向土壤放热,经阀门V11、阀门V14、阀门V6、阀门V7、阀门V8回到空调末端设备8供冷。
8)地热水直接室内供热
春秋季热负荷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由地下水直接向室内供热。具体工作流程:控制系统自动关闭阀门V1、阀门V2、阀门V20、阀门V21、阀门V18、阀门V19,空调末端设备8回水由循环泵9输送,经阀门V5、阀门V4、阀门V3、阀门V15到地埋管换热器,吸收浅层地热,经阀门V11、阀门V14、阀门V6、阀门V7、阀门V8回到空调末端设备8供热。
9)太阳能与电加热辅助制热水
在所有运行条件下,太阳能制取热水作为零成本获得热水的方式都是优先选用的。尤其是冬季热负荷比较大,地源热泵无法参与制取热水的情况下,太阳能制取热水量不足时,由电加热器12辅助制取热水。太阳能制取热水的具体工作流程:控制系统自动关闭阀门V16,自来水经由电动阀门V17进入太阳能集热器14升温,经阀门V10排入热水储水箱10,温度达到设定值的热水经过太阳能热水泵15再次输入太阳能集热器14升温后排入热水储水箱10。
10)地源热泵、太阳能、辅助电加热联合制热水。
在太阳光照度不足的情况下,制取的热水量不足,在地源热泵承担的空调热负荷较小时或整个制冷季,应优先选用地源热泵制取热水;如果热水量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启用辅助电加热器12加热制取热水。空调热负荷较小时的地源热泵制热水工作流程参照室内制热兼地源热泵制热水,整个制冷季地源热泵制热水工作流程参照室内制冷兼地源热泵与电加热辅助制热水。
Claims (5)
1.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a)空调末端系统,带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第一热水口和第一冷水口,第一热水口和第一冷水口在空调末端系统内部相连通;
b)地源热泵系统,由地埋管换热器(6)、压缩机(1)、室内侧热交换器(3)和环境侧热交换器(5)构成,压缩机(1)、室内侧热交换器(3)和环境侧热交换器(5)内部连通形成制冷剂工作循环:
所述的其中室内侧热交换器(3)带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第二热水口和第二冷水口,第二热水口和第二冷水口在室内侧热交换器(3)内部相连通;
所述的环境侧热交换器(5)带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第三热水口和第三冷水口,第三热水口和第三冷水口在环境侧热交换器(5)内部相连通;
所述的地埋管换热器(6)带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第四热水口和第四冷水口,第四热水口和第四冷水口在地埋管换热器(6)内部相连通;
c)热水供应系统,所述的热水供应系统带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第五热水口和第五冷水口以及第六热水口、第六冷水口和第一自来水口,第五热水口和第五冷水口以及第六热水口、第六冷水口和第一自来水口在热水供应系统内部分别相连通;
d)太阳能集热系统,带有分别与热水供应系统中第六热水口、第六冷水口通过管路及阀门连通的第七热水口、第七冷水口,和第二自来水口,第七热水口、第七冷水口和第二自来水口在太阳能集热系统内部相连通;
e)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中所有的自动设备;
其中所述的第一热水口、第二热水口、第三热水口、第四热水口和第五热水口通过管路及阀门彼此连通,所述的第一冷水口、第二冷水口、第三冷水口、第四冷水口和第五冷水口通过管路及阀门彼此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源热泵系统中室内侧热交换器(3)及环境侧热交换器(5)通过四通换向阀(2)与压缩机(1)连通,在室内侧热交换器(3)及环境侧热交换器(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干燥过滤器(18)和节流阀(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水供应系统包括:
带有自来水管路及出水管路的热水储水箱(10);
用于加热热水储水箱(10)内水的电加热器(12);
所述的第五热水口和第五冷水口以及第六热水口、第六冷水口和自来水管路的第一自来水口均与热水储水箱(10)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
带有自来水管路的太阳能集热器(14);
太阳能热水泵及热水电动阀门用于将储水箱(10)中的热水输入集热器再循环加热;
冷水电动阀门,用于接收、控制来自热水供应系统的需要加热的热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由数字控制器(16)以及与数字控制器(16)进行信号交换的管理上位机(17)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20192468 CN201488394U (zh) | 2009-09-07 | 2009-09-07 |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20192468 CN201488394U (zh) | 2009-09-07 | 2009-09-07 |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88394U true CN201488394U (zh) | 2010-05-26 |
Family
ID=42427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920192468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88394U (zh) | 2009-09-07 | 2009-09-07 |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88394U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0098B (zh) * | 2009-09-07 | 2010-12-08 | 浙江大学 |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
CN102252451A (zh) * | 2011-05-15 | 2011-11-23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太阳能水源热泵联合供热制冷装置 |
CN102494378A (zh) * | 2011-12-06 | 2012-06-13 | 安徽日源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的建筑节能系统 |
CN102748878A (zh) * | 2012-07-27 | 2012-10-24 | 刘旭 | 太阳能能源优先利用及多种热源与太阳能系统联动设置 |
CN102840725A (zh) * | 2012-09-27 | 2012-12-26 | 山东中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地埋管及冷却塔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2878721A (zh) * | 2012-10-24 | 2013-01-16 | 黑龙江以琳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太阳能地源热组合式碳零排放制热制冷系统 |
CN103759469A (zh) * | 2014-01-17 | 2014-04-30 | 清华大学 | 一种地热能复合型燃气热电冷联供系统 |
CN103776199A (zh) * | 2014-01-08 | 2014-05-07 |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具有热平衡主动恢复功能的土壤源燃气热泵系统 |
CN104848585A (zh) * | 2015-05-27 | 2015-08-19 | 长春圣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光能、风能和地热能互补热泵系统 |
CN105241119A (zh) * | 2015-10-30 | 2016-01-13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多功能的复合热泵系统 |
CN105402940A (zh) * | 2015-12-31 | 2016-03-16 | 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集成控制管路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 |
CN106247682A (zh) * | 2016-08-30 | 2016-12-21 | 湖南中大经纬地热开发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地源热泵的泉水源地热利用系统 |
CN110006120A (zh) * | 2019-04-11 | 2019-07-12 | 上海达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办公建筑中循环式采暖制冷系统 |
CN112555961A (zh) * | 2020-12-14 | 2021-03-26 | 安徽郁金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保持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地源侧长期热平衡的方法 |
CN114857650A (zh) * | 2022-05-05 | 2022-08-05 | 重庆大学 | 一种新型太阳能化霜空气源热泵装置 |
-
2009
- 2009-09-07 CN CN 200920192468 patent/CN20148839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0098B (zh) * | 2009-09-07 | 2010-12-08 | 浙江大学 |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
CN102252451A (zh) * | 2011-05-15 | 2011-11-23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太阳能水源热泵联合供热制冷装置 |
CN102494378A (zh) * | 2011-12-06 | 2012-06-13 | 安徽日源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的建筑节能系统 |
CN102748878A (zh) * | 2012-07-27 | 2012-10-24 | 刘旭 | 太阳能能源优先利用及多种热源与太阳能系统联动设置 |
CN102840725A (zh) * | 2012-09-27 | 2012-12-26 | 山东中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地埋管及冷却塔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2840725B (zh) * | 2012-09-27 | 2014-07-16 | 山东中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地埋管及冷却塔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2878721A (zh) * | 2012-10-24 | 2013-01-16 | 黑龙江以琳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太阳能地源热组合式碳零排放制热制冷系统 |
CN103776199B (zh) * | 2014-01-08 | 2016-05-25 |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具有热平衡主动恢复功能的土壤源燃气热泵系统 |
CN103776199A (zh) * | 2014-01-08 | 2014-05-07 |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具有热平衡主动恢复功能的土壤源燃气热泵系统 |
CN103759469A (zh) * | 2014-01-17 | 2014-04-30 | 清华大学 | 一种地热能复合型燃气热电冷联供系统 |
CN103759469B (zh) * | 2014-01-17 | 2016-02-24 | 清华大学 | 一种地热能复合型燃气热电冷联供系统 |
CN104848585A (zh) * | 2015-05-27 | 2015-08-19 | 长春圣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光能、风能和地热能互补热泵系统 |
CN104848585B (zh) * | 2015-05-27 | 2020-12-15 | 长春圣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光能、风能和地热能互补热泵系统 |
CN105241119A (zh) * | 2015-10-30 | 2016-01-13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多功能的复合热泵系统 |
CN105402940A (zh) * | 2015-12-31 | 2016-03-16 | 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集成控制管路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 |
CN106247682A (zh) * | 2016-08-30 | 2016-12-21 | 湖南中大经纬地热开发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地源热泵的泉水源地热利用系统 |
CN106247682B (zh) * | 2016-08-30 | 2018-11-30 | 湖南中大经纬地热开发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地源热泵的泉水源地热利用系统 |
CN110006120A (zh) * | 2019-04-11 | 2019-07-12 | 上海达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办公建筑中循环式采暖制冷系统 |
CN110006120B (zh) * | 2019-04-11 | 2023-08-29 | 上海达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办公建筑中循环式采暖制冷系统 |
CN112555961A (zh) * | 2020-12-14 | 2021-03-26 | 安徽郁金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保持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地源侧长期热平衡的方法 |
CN114857650A (zh) * | 2022-05-05 | 2022-08-05 | 重庆大学 | 一种新型太阳能化霜空气源热泵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50098B (zh) |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 |
CN201488394U (zh) |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 |
CN202253940U (zh) | 一种寒区用太阳能-土壤源热泵复合能源系统 | |
CN104315629B (zh) |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及方法 | |
CN100545521C (zh) |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复合能量系统 | |
CN101832682B (zh) | 太阳能吸收式储能制冷系统 | |
CN105352023A (zh) |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 |
CN101832590A (zh) | 太阳能供暖系统及其采暖和热水供应的方法 | |
CN201582900U (zh) | 一种全天候智能型太阳能集热联供系统 | |
CN203549973U (zh) | 热源再利用集成换热机组 | |
CN105402940A (zh) | 一种模块化集成控制管路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 | |
CN203586373U (zh) | 一种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 | |
CN201599862U (zh) | 太阳能供暖装置 | |
CN201555394U (zh) | 一种居住建筑用太阳能-地源热泵集成系统 | |
CN109611937A (zh) |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及相变蓄热耦合供热系统和控制方法 | |
CN108895587A (zh) | 一种串并联热泵双蓄供能系统 | |
CN104482691B (zh) | 一种从环境取热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203518337U (zh) |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高效地埋管换热系统 | |
CN108775611A (zh) | 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及生产余热的冷热联供系统 | |
CN209295316U (zh) | 一种串并联热泵双蓄供能系统 | |
CN202328900U (zh) | 一种利用热回收型水源热泵机组的节能系统 | |
CN104110915A (zh) | 制冷机组冷凝热与太阳能集热耦合制热水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5751746A (zh) | 一种浅层和中深层地热能耦合光储系统的零碳供能系统 | |
CN203010822U (zh) | 空调系统 | |
CN201593839U (zh) |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能量补偿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