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15629B -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15629B
CN104315629B CN201410525631.5A CN201410525631A CN104315629B CN 104315629 B CN104315629 B CN 104315629B CN 201410525631 A CN201410525631 A CN 201410525631A CN 104315629 B CN104315629 B CN 1043156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eat
cold
heat exchanger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56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15629A (zh
Inventor
杨文斐
张珊珊
满意
陈恕
方肇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ZHONG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ZHONG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ZHONG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ZHONG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2563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156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15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5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15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5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using natural energy, e.g. solar energy, energy from the grou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24F2005/002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using heat exchange fluid storage ta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24F2005/0032Systems storing energy during the n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02System or Device comprising a heat pump as a subsystem, e.g. combined with humidification/dehumidification, heating, natural energy or with hybrid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40Geothermal heat-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及方法,地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机组构成冷/热源侧环路I,地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换热器I的一次侧构成换热环路II,换热器I的二次侧与用户端形成环路III;地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蓄能水箱构成蓄冷环路IV;蓄能水箱、换热器II的一次侧构成放冷/放热环路V;换热器II的二次侧与用户端形成环路VI;电加热装置和蓄能水箱构成热源侧环路VII;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和地暖管道构成用户侧环路VIII。该系统充分利用浅层地热能、谷电、电蓄能技术,实现最经济的空调运行方式。该技术解决北方住宅项目地下岩土体冷热量不平衡问题,可作为单供暖地源热泵项目的补救措施。

Description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以下简称地源热泵),主要用于热负荷占优的单供暖(兼顾供冷)系统的研究及其设计方法,属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对建筑节能、CO2减排及改善大气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关注,利用可再生的浅层地热能的地源热泵技术在建筑空调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大地热容量巨大且地下岩土体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闭环式地埋管换热器夏季向岩土体释放热量、冬季从岩土体吸收热量,通过地源热泵实现对建筑物供冷供热。
我国的地源热泵项目普遍趋于大型化,现在已经出现了利用地源热泵技术解决大型社区集中供热的迫切需求,但也面临埋管用地不足和地下冷热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例如,单一的地源热泵系统应用于以供热为主要需求的北方住宅项目时,由于供暖季从岩土体中吸收的热量常常大于供冷季向其释放的热量,长期来看系统从岩土体中的取热量大于放热量,会引起岩土体温度逐年下降,导致系统冬季运行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供热。上述问题常常导致地源热泵在北方集中供热的大型住宅项目中效率不佳甚至失效。
目前针对由全年冷热量不平衡引起的地源热泵系统性能退化或失效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多种地源热泵复合系统。以冷却塔为辅助冷源的地源热泵复合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夏季冷负荷占优的项目。然而,对于冬季热负荷占优或单供暖的建筑,虽然已经有了以太阳能、工业余热、燃气锅炉为辅助热源的地源热泵复合系统,但是由于种种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些复合系统未能大规模推广应用。要为我国北方的城镇化提供新的供热途径,并灵活有效地解决应用地源热泵技术时地下岩土体全年冷热量不平衡问题,必须寻求更符合现有资源条件和能源政策、稳定且费用更低的辅助制热方式及更经济的运行策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地源热泵技术在供暖为主的北方地区应用的局限性,本发明将可再生的浅层地热能和利用谷电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蓄能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以地埋管地源热泵为主要冷热源,以谷电时段蓄积的热量为辅助热源,满足以供暖为主的实际工程需求,或实现采用地板辐射等末端形式的地源热泵单供暖(适当兼顾免费供冷)的技术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机组和电加热装置、蓄能水箱,所述的地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冷凝器构成冷/热源侧环路I, 所述的地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换热器I的一次侧构成中间换热环路II,所述的换热器I的二次侧与用户端形成用户侧环路III;地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蓄能水箱的构成蓄冷环路IV;蓄能水箱、换热器II的一次侧构成放冷/放热环路V;换热器II的二次侧与用户端形成循环环路VI;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和蓄能水箱构成热源侧环路VII;所述的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和地暖管道构成用户侧环路VIII;所述的循环环路I、II、III、IV、V、VI、VII、VIII上均设有控制其开断的阀门。
所述的地埋管换热器串联循环泵后,与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蒸发器入口连通;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蒸发器出口通过管道回到地埋管换热器,形成了冷/热源侧环路I。
地源热泵机组的出口还通过管路串联第三阀门、循环泵后,经过换热器I的一次侧后,串接第四阀门返回到地埋管换热器,形成中间换热环路II;换热器I的二次侧与用户侧的第五阀门、循环泵、地暖管道、第六阀门串联形成用户侧环路III。
所述的地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串联第七阀门、第八阀门、中间循环泵后,与蓄能水箱的构成蓄冷环路IV。
所述的蓄能水箱串联循环泵后,与换热器II的一次侧形成放冷/放热环路V,换热器II的二次侧位于用户侧,且通过管路串联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后与用户侧的地暖管道形成用户侧环路VI。
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串联一次侧循环泵、第九阀门、第十阀门后,和蓄能水箱构成热源侧环路VII。
所述的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串联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用户侧循环泵后,和地暖管道构成用户侧环路VIII。
所述的换热器I、换热器II位于用户侧的二次侧,其回到二次侧的连接管路与高位水箱III或定压补水装置连通,用于系统定压补水。
所述的循环环路I、II、III、IV、V、VI、VII、VIII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循环泵。
一种谷电辅热地源热泵蓄热蓄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如下:
采暖季:晚上低谷时段,由电加热装置承担全天或部分热负荷,第九阀门、第十阀门、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开启,系统边蓄边供热;白天用电高峰及平段,通过蓄能水箱放热,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开启,系统处于放热阶段;某些严寒天气,夜间蓄热量不足时,白天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开启,地源热泵系统与电蓄能放热系统同时运行。
供冷季:冷负荷需求量小或无冷负荷需求时,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开启,使用热泵机组直接供冷;晚上低谷时段,由热泵机组承担全天或部分冷负荷,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开启,系统边蓄边供冷;白天用电高峰及平段,通过蓄能水箱放冷,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开启,系统处于放冷阶段;某些严热天气,夜间蓄冷量不足时,白天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开启,地源热泵系统与电蓄能放冷系统同时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可有效解决在华北的住宅建筑中应用地源热泵技术时遇到的地下全年冷热量不平衡的瓶颈问题,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不需燃气锅炉做备用热源,有助于废除燃煤锅炉房,可向不具备市政管网集中供热条件的区域提供节经济可靠的冬季供暖,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
2)积极响应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夜间谷电作为地源热泵的辅助热源,利用谷电蓄能技术实现更经济的系统运行方式。同时可有效提高电网的供电效率,将系统所服务建筑物的用电效率提升5~10%,实现新型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3)利用谷电蓄能技术,可按一定比例的冬季热负荷进行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热泵机组配置,减少了埋管量及装机容量,系统初投资较传统地源热泵系统显著降低。白天用电高峰段及平段可以仅运行循环泵,由蓄能系统承担全部负荷,极端天气时则同时运行蓄能系统与地源热泵系统.由于谷电电价约为高峰电价的1/3,该系统的总体供冷/供热费用亦明显降低。
4)考虑设置板式换热器进行间接换热,以便于水蓄能系统水力调节和温度调节,避免供水温度过低造成地板结露、防止采用闭式蓄能水箱时水箱承压过高或采用开式水箱时回水的重力势能损失。
6)该技术可缓解地下冷热不平衡问题,也可用作某些供暖效果不佳的地源热泵系统、尤其是单供暖地源热泵项目的补救措施。
附图说明
图1 谷电辅助蓄冷/蓄热地源热泵系统流程图
图中:1地源热泵机组,2电加热装置, 3蓄能(蓄冷/蓄热)水箱,4 地暖管道, 5 地埋管换热器, 7-1板式换热器I,7-2板式换热器II, 8-1高位水箱(或定压补水装置)I, 8-2高位水箱(或定压补水装置)II , 8-3高位水箱(或定压补水装置)III, V1-V12 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主要涉及严寒和寒冷地区(尤其是CDD26 ≤90的寒冷(A)区),地源热泵承担全部夏季制冷负荷和部分冬季供热负荷,以谷电时段电锅炉通过蓄能水箱蓄积的热量作为辅助热源,满足建筑供热需求的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地埋管配置、装机容量及蓄能水箱配置、地下岩土体全年冷热平衡问题研究及其优化设计方法。
该系统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夜间谷电,能够稳定高效地用于建筑物冬季供暖和夏季“免费供冷”,有效解决以供暖为主的北方住宅项目的地下岩土体全年冷热量不平衡问题。并结合电蓄能技术,实现最经济的空调运行方式。
本发明主要研究内容是根据具体的建筑负荷动态模拟结果及现场可放置蓄能水箱的空间条件,对系统主要部分(热泵、谷电时段运行的电锅炉、蓄能水箱、地埋管)的配置和运行策略进行研究,以地下岩土体的长期动态冷热平衡和系统运行费用最低为优化目标。通过改变运行策略,计算其系统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确定最经济的运行方式;若项目具备足够的供电能力、可放置蓄能水箱的空间条件或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时,匹配设置蓄能水箱,尽量使用谷电蓄能,用于全天的供热/供冷。
具体的设计方法如下:
1、谷电辅热地源热泵系统设计
首先,计算建筑的逐时冷热负荷。可采用成熟的DEST软件模拟。
其次,针对具体项目,计算不同的建筑负荷(供冷/供热量)时地埋管换热器的运行参数,从而得到通过“免费供冷”的方式所能够向地下补充的热量。
第三,研究大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机理,建立较为准确的地下传热模型,结合实际运行效果,对地埋管专业设计软件进行优化升级。结合岩土热物性参数,通过模拟软件进行10~20年的地下冷热平衡分析。
第四,通过专业软件,确定最佳的埋管形式及间距。
第五,对同一建筑物选用能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配比方案,调整地源热泵负荷系统的地热换热器、热泵机组、辅助电锅炉、蓄能水箱的配置,尽量满足全年地下冷热平衡,并进行全年逐时运行能耗模拟。通过与单一地源热泵系统和常规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比较,确定最佳技术方案。
最后,确定系统运行控制策略。供暖季的白天(用电高峰时段)及平时时段主要由蓄热系统和/或地源热泵系统承担热负荷,夜间谷电时段主要运行电锅炉通过蓄能水箱蓄热。确定电锅炉、地热换热器所能够承担的热负荷、埋管间距等参数。在满足地下岩土体热平衡的前提下,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运行策略,尽量减少设备的装机容量。
最终形成的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地埋管换热器串联循环泵后,与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蒸发器入口连通;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蒸发器出口通过管道回到地埋管换热器,形成了冷/热源侧环路I。
地源热泵机组1的出口还通过管路串联第三阀门、循环泵后,经过板式换热器I的一次侧后,串接第四阀门返回到地源热泵机组1,形成中间换热环路II;换热器I的二次侧与用户侧的第五阀门V5、循环泵、地暖管道、第六阀门v6串联形成用户侧环路III。
地源热泵机组1的蒸发器串联第七阀门V7、第八阀门V8、中间循环泵后,与蓄冷/蓄能水箱3的构成蓄冷环路IV。
蓄能水箱13串联循环泵后,与板式换热器II的一次侧形成放冷/放热环路V,板式换热器II的二次侧位于用户侧,且通过管路串联第十一阀门V11、第十二阀门V12后与用户侧的地暖管道形成用户侧环路VI。
电加热装置串联一次侧循环泵、第九阀门V9、第十阀门V10后,和蓄能水箱3构成热源侧环路VII。
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串联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用户侧循环泵后,和地暖管道构成用户侧环路VIII。
板式换热器I7-1、板式换热器II7-2位于用户侧的二次侧,其回到二次侧的连接管路与高位水箱III或定压补水装置连通,用于系统定压补水。
循环环路I、II、III、IV、V、VI、VII、VIII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循环泵。
高位水箱(或定压补水装置)I8-1用于地源侧定压补水;
高位水箱(或定压补水装置)II8-2 用于锅炉系统定压补水;
高位水箱(或定压补水装置)III8-3 用于用户侧定压补水;
电加热装置2:按热负荷的100%配置,用来制造热水,只在冬季晚上谷电时段运行,通过蓄能(蓄冷/蓄热)水箱3蓄能。
蓄能(蓄冷/蓄热)水箱3:谷电蓄能用。根据现场可放置蓄能水箱的空间及经济性,分析地源热泵系统及电蓄能系统的配比,确定电蓄能系统的最大蓄能量,根据蓄冷/蓄热温差,从而确定蓄能(蓄冷/蓄热)水箱3的尺寸。
板式换热器7-1:夏季负荷需求量较小时,地源热泵系统直接供冷;或蓄冷水箱的蓄冷量不能满足全天的冷负荷时,需要地源热泵系统和电蓄能系统同时供冷运行。末端地板辐射供冷,板式换热器7-1的作用:一是控制水温在16-18℃以上,避免供水温度太低造成地板结露。
板式换热器7-2:冬、夏季均运行,末端地板辐射供冷/供热,板式换热器7-2的作用: 一是便于系统水力调节。二是防止用户侧与蓄能水箱串联造成水箱超压,起中间换热作用。三是控制水温在16-18℃以上,避免夏季运行时,供水温度太低造成地板结露。
3个高位水箱:又称膨胀水箱,系统补水用,可放置在屋顶。
2、系统监测平台建立
如附图1所示,系统安装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和涡轮流量传感器,分别用于计量用户侧换热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电锅炉系统换热量等。收集监测系统数据,对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判定系统冷热平衡情况。依托实际运行效果,进行系统优化,实现动态控制。
本系统的运行策略如下:(系统共8个环路,有些环路属于冬夏共用环路)
夏季供冷:
1)冷负荷需求量小或无冷负荷需求,使用热泵机组直接供冷,系统往地下释热,以保证全年地下冷热平衡。末端地板辐射供冷,为避免供水温度太低造成地板结露,加入板式换热器7-1进行水温控制,将末端供水水温控制在16-18℃以上。此时,地埋管换热器5、地源侧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1的冷凝器构成冷源侧环路I;地源热泵机组1的蒸发器、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中间循环泵、板式换热器7-1的一次侧构成中间换热环路II;板式换热器7-1的二次侧、第五阀门V5、第六阀门V6、用户侧循环泵、地暖管道4构成用户侧环路III。
2)晚上谷电时段,通过蓄能水箱边蓄边供冷,满足全天或部分的冷负荷需求。谷电时段,热泵机组制冷运行,电蓄能系统边蓄边供冷。此时,地埋管换热器5、地源侧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1的冷凝器构成冷源侧环路I;地源热泵机组1的蒸发器、第七阀门V7、第八阀门V8、中间循环泵、蓄能水箱3的构成蓄冷环路IV;蓄能水箱3、中间循环泵、板式换热器7-2的一次侧构成放冷环路V;板式换热器7-2的二次侧、第十一阀门V11、第十二阀门V12、用户侧循环泵、地暖管道4构成用户侧环路VI。
3)白天用电高峰及平段,通过蓄能水箱放冷。为防止用户侧与蓄能水箱串联造成水箱超压及系统水力调节,特加入板式换热器7-2起中间换热作用;同时板式换热器7-2可将供水水温控制在16-18℃以上,避免供水温度太低造成地板结露。此时,蓄能水箱3、中间循环泵、板式换热器7-2的一次侧构成放冷环路V;板式换热器7-2的二次侧、第十一阀门V11、第十二阀门V12、用户侧循环泵、地暖管道4构成用户侧环路VI。
4)某些严热天气,蓄能水箱积蓄的冷量满足不了白天全部的冷负荷需求时,地源热泵系统与电蓄能放冷系统并联运行,同时供冷。此时,蓄能水箱3、中间循环泵、板式换热器7-2的一次侧构成放冷环路V;板式换热器7-2的二次侧、第十一阀门V11、第十二阀门V12、用户侧循环泵、地暖管道4构成用户侧环路VI。地埋管换热器5、地源侧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1的冷凝器构成冷源侧环路I;地源热泵机组1的蒸发器、V3、V4、中间循环泵、板式换热器7-1的一次侧构成中间换热环路II;板式换热器7-1的二次侧、V5、V6、用户侧循环泵、地暖管道4构成用户侧环路III。
冬季供热:
1)晚上谷电时段,通过蓄能水箱边蓄边供热,满足全天或部分的热负荷需求。谷电时段,电加热装置运行,电蓄能系统边蓄边供热,锅炉按热负荷的100%配置。此时,电加热装置2、一次侧循环泵、第九阀门V9、第十阀门V10、蓄能水箱3构成热源侧环路VII。蓄能水箱3、中间循环泵、板式换热器7-2的一次侧构成放热环路V;板式换热器7-2的二次侧、第十一阀门V11、第十二阀门V12、用户侧循环泵、地暖管道4构成用户侧环路VI。
2)白天用电高峰及平段,通过蓄能水箱放热。为防止用户侧与蓄能水箱串联造成水箱超压及系统水力调节,特加入板式换热器7-2起中间换热作用。此时,蓄能水箱3、中间循环泵、板式换热器7-2的一次侧构成放热环路V;板式换热器7-2的二次侧、第十一阀门V11、第十二阀门V12、用户侧循环泵、地暖管道4构成用户侧环路VI。
3)某些严寒天气,蓄能水箱积蓄的热量满足不了白天全部的热负荷需求时,地源热泵系统与电蓄能放热系统并联运行,同时供热。末端采用地板辐射采暖。针对热负荷占优建筑,地埋管量、装机容量按设计热负荷的一定比例进行配置(如100%或70%)。此时,蓄能水箱3、中间循环泵、板式换热器7-2的一次侧构成放热环路V;板式换热器7-2的二次侧、第十一阀门V11、第十二阀门V12、用户侧循环泵、地暖管道4构成用户侧环路VI。地埋管换热器5、地源侧循环泵、地源热泵机组1的蒸发器构成热源侧环路I;地源热泵机组1的冷凝器、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用户侧循环泵、地暖管道4构成用户侧环路VIII。
本系统采用地埋管系统承担冷负荷及部分热负荷,埋管量根据设计热负荷的一定比例进行配置,相应配置热泵机组的装机容量。相比于常规地源热泵系统,减少了埋管量、装机容量,降低了初投资。初投资较传统地源热泵显著降低。
白天用电高峰段及平段,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地源热泵和电蓄能系统并联运行),效率较高,消耗1kwh的电约制造4kwh的冷量或热量;晚上低谷段,在建筑供电能力满足的情况下,系统最大限度的全谷段运行。由于低谷段电价约为高峰段的1/3,总运行费用较现有集中供热系统显著减少。
控制方法如下:
采暖季:晚上低谷时段,由电加热装置承担全天或部分热负荷,第九阀门V9、第十阀门V10、第十一阀门V11、第十二阀门V12开启,系统边蓄边供热;白天用电高峰及平段,通过蓄能水箱放热,第十一阀门V11、第十二阀门V12开启,系统处于放热阶段;某些严寒天气,夜间蓄热量不足时,白天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第十一阀门V11、第十二阀门V12开启,地源热泵系统与电蓄能放热系统同时运行。
供冷季:冷负荷需求量小或无冷负荷需求时,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第六阀门V6开启,使用热泵机组直接供冷;晚上低谷时段,由热泵机组承担全天或部分冷负荷,第七阀门V7、第八阀门V8、第十一阀门V11、第十二阀门V12开启,系统边蓄边供冷;白天用电高峰及平段,通过蓄能水箱放冷,第十一阀门V11、第十二阀门V12开启,系统处于放冷阶段;某些严热天气,夜间蓄冷量不足时,白天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第六阀门V6、第十一阀门V11、第十二阀门V12开启,地源热泵系统与电蓄能放冷系统同时运行。

Claims (8)

1.一种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机组和电加热装置、蓄能水箱,所述的地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冷凝器构成冷/热源侧环路I, 所述的地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换热器I的一次侧构成中间换热环路II,所述的换热器I的二次侧与用户端形成用户侧环路III;地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蓄能水箱构成蓄冷环路IV;蓄能水箱、换热器II的一次侧构成放冷/放热环路V;换热器II的二次侧与用户端形成循环环路VI;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和蓄能水箱构成热源侧环路VII;所述的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和地暖管道构成用户侧环路VIII;所述的循环环路I、II、III、IV、V、VI、VII、VIII上均设有控制其开断的阀门;
所述的地埋管换热器串联循环水泵后,与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蒸发器入口连通;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蒸发器出口通过管道回到地埋管换热器,形成了冷/热源侧环路I;
地源热泵机组的出口还通过管路串联第三阀门、循环水泵后,经过换热器I的一次侧后,串接第四阀门返回到地埋管换热器,形成中间换热环路II;换热器I的二次侧与用户侧的第五阀门、循环水泵、地板管道、第六阀门串联形成用户侧环路II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串联第七阀门、第八阀门、中间循环泵后,与蓄能水箱构成蓄冷环路IV。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水箱串联循环水泵后,与换热器II的一次侧形成放冷/放热环路V;
换热器II的二次侧位于用户侧,且通过管路串联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后与用户侧的地板管道形成用户侧环路VI。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串联一次侧循环泵、第九阀门、第十阀门后,和蓄能水箱构成热源侧环路VII。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串联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用户侧循环泵后,和地暖管道构成用户侧环路VIII。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I、换热器II位于用户侧的二次侧,其回到二次侧的连接管路与高位水箱III或定压补水装置连通,用于系统定压补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环路I、II、III、IV、V、VI、VII、VIII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循环水泵。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
采暖季:晚上低谷时段,由电加热装置承担全天或部分热负荷,第九阀门、第十阀门、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开启,系统边蓄边供热;白天用电高峰及平段,通过蓄能水箱放热,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开启,系统处于放热阶段;某些严寒天气,夜间蓄热量不足时,白天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开启,地源热泵系统与电蓄能放热系统同时运行;
供冷季:冷负荷需求量小或无冷负荷需求时,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开启,使用热泵机组直接供冷;晚上低谷时段,由热泵机组承担全天或部分冷负荷,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开启,系统边蓄边供冷;白天用电高峰及平段,通过蓄能水箱放冷,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开启,系统处于放冷阶段;某些严热天气,夜间蓄冷量不足时,白天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开启,地源热泵系统与电蓄能放冷系统同时运行。
CN201410525631.5A 2014-09-30 2014-09-30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43156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5631.5A CN104315629B (zh) 2014-09-30 2014-09-30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5631.5A CN104315629B (zh) 2014-09-30 2014-09-30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5629A CN104315629A (zh) 2015-01-28
CN104315629B true CN104315629B (zh) 2017-01-18

Family

ID=52370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5631.5A Active CN104315629B (zh) 2014-09-30 2014-09-30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156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1142A (zh) * 2015-11-18 2016-01-13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复合式冷热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152348A (zh) * 2016-08-23 2016-11-2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地下空间的空调系统
CN106440397B (zh) * 2016-10-11 2018-07-06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
CN106767080B (zh) * 2017-01-18 2024-01-30 中首能能源投资(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双蒸发双冷凝式多工况蓄能系统
CN106885289B (zh) * 2017-03-24 2021-01-1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采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66500A (zh) * 2017-06-28 2017-09-15 西南交通大学 用于地下空间的备用电站废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07366946A (zh) * 2017-08-10 2017-11-21 郗厚站 供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8488881A (zh) * 2018-03-30 2018-09-04 河南三张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水地双热源的热源存储控制系统
CN108534210B (zh) * 2018-06-14 2023-12-01 济南金孚瑞供热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叠加式蓄能型热泵供热系统的实施方法
CN108775611B (zh) * 2018-07-03 2019-04-26 青岛福格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及生产余热的冷热联供系统
CN110608473A (zh) * 2019-09-05 2019-1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贯流风机的蓄能辐射末端及辐射换热设备
CN111928383B (zh) * 2020-07-31 2021-08-3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地源热泵与蓄能复合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63190B (zh) * 2021-04-02 2023-01-13 北京晶海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集成循环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3742923B (zh) * 2021-09-07 2024-02-02 吉林省陆特堃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严寒地区岩土体补热的数值计算与仿真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9689A (zh) * 2001-06-01 2003-01-08 徐云生 利用低谷电力蓄能的调峰地源热泵系统
CN102679624A (zh) * 2012-06-08 2012-09-19 湖南大学 一种太阳能与热源塔热泵复合式三联供空调系统
WO2014051188A1 (ko) * 2012-09-26 2014-04-03 (주)센도리 축열식 냉난방 장치
CN203629170U (zh) * 2013-11-04 2014-06-04 山东宏力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复合能源热泵式节能型户式中央空调
CN204165170U (zh) * 2014-09-30 2015-02-18 山东中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9689A (zh) * 2001-06-01 2003-01-08 徐云生 利用低谷电力蓄能的调峰地源热泵系统
CN102679624A (zh) * 2012-06-08 2012-09-19 湖南大学 一种太阳能与热源塔热泵复合式三联供空调系统
WO2014051188A1 (ko) * 2012-09-26 2014-04-03 (주)센도리 축열식 냉난방 장치
CN203629170U (zh) * 2013-11-04 2014-06-04 山东宏力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复合能源热泵式节能型户式中央空调
CN204165170U (zh) * 2014-09-30 2015-02-18 山东中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5629A (zh)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5629B (zh)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及方法
CN104344603B (zh) 利用谷电辅助供热/供冷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及方法
CN101650098B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CN201488394U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CN102840725A (zh) 地埋管及冷却塔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143948A (zh) 可蓄能可大温差的梯级冷热源系统
CN101893350B (zh) 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方法及其装置
CN104864447B (zh) 综合可再生能源供冷供热系统
CN103256670A (zh) 地源热泵复合空调系统
CN104482691B (zh) 一种从环境取热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2109564U (zh) 太阳能-土壤源复合热泵系统
CN203147942U (zh) 地源热泵复合空调系统
CN204165170U (zh)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CN204165274U (zh) 利用谷电辅助供热/供冷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CN209295316U (zh) 一种串并联热泵双蓄供能系统
CN102506517A (zh) 一种清洁能源及地源热泵集成供暖空调控制装置
CN207555710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和蓄热电锅炉联合集中供热系统
CN102997362B (zh) 一种新型联合供能系统
CN201753999U (zh) 季节蓄能的地源热泵供暖或供冷装置
CN201593839U (zh)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能量补偿系统
CN101418977B (zh) 基于地下水制冷的空调节能方法及其系统
CN104567095A (zh) 一种基于沥青路面蓄热的复合地源热泵系统
CN209386466U (zh) 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及地源热泵多能互补系统
CN203744597U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锅炉复合供暖制冷系统
CN102384549A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集成供暖空调控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