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40397B - 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40397B
CN106440397B CN201610885481.8A CN201610885481A CN106440397B CN 106440397 B CN106440397 B CN 106440397B CN 201610885481 A CN201610885481 A CN 201610885481A CN 106440397 B CN106440397 B CN 1064403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ort
heat storage
diverter valve
way di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854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40397A (zh
Inventor
周学志
徐玉杰
汪翔
郭丛
陈海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108854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403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40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40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40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40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TGEOTHERMAL COLLECTORS; GEOTHERMAL SYSTEMS
    • F24T10/00Geothermal col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0/00Solar hea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environments
    • F24S20/40Solar heat collectors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 sources, e.g. using electrical heating or heat from ambient ai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2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using renewable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该系统将热水蓄热方式和地埋管蓄热方式相结合,组成两种蓄热方式相耦合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解决了传统季节性地下蓄热系统热量损失大、初投资成本高、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本发明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具有多种蓄热方式互为补充、互为协调、互为备用、蓄热方式灵活多变、系统效率高、换热效果好等优点,且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占地面积,降低建造成本,扩大季节性地下蓄热的地域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建筑能耗构成中,暖通空调能耗约占总能耗的60%,这部分能源消费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加重了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我国因为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的百分比在30%以上,北方城市冬季由于燃煤导致的空气污染指数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高标准的2-5倍。因此,在建筑行业,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地热能等已被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并广泛应用。然而,我国北方暖通空调供需存在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夏季太阳能和余热资源丰富,但往往不能被有效利用,冬季则相反,太阳能和余热资源匮乏,难以满足人们对热能的大量需求。因此,当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余热资源直接利用受到限制时,具有长期蓄能特点的季节性蓄热技术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季节性蓄热技术可以将太阳能、工业余热等热量由夏季或过渡季向冬季转移,克服了短期蓄热不稳定的缺点,扩大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深度与广度,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地球作为一个庞大的蓄能体,具有实现能量大规模长期存储的潜力。地下季节性蓄热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含水层蓄热、地埋管蓄热、热水蓄热和砾石-水蓄热四种蓄热方式,其中,含水层蓄热对地理条件要求高,存在回灌难题和破坏地下水质危险;砾石-水蓄热方式因热容小、占用体积大和成本较高等缺点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事实上,虽然热水蓄热具有单位体积热容量大、流动性好和存释热量快捷等优点,但其初投资大,散热损失大、水箱保温、成本高是限制其大范围应用的难点;地埋管蓄热方式采用土壤作蓄热体,相对于含水层蓄热,其不存在回灌难题,不破坏地下水质,因此被认为是季节性蓄热最有发展前途的蓄热方式之一。然而,土壤导热系数低、蓄热速率慢,当负荷较大时需要较大的换热和占地面积等问题也一直制约着其快速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该系统将热水蓄热方式和地埋管蓄热方式相结合,组成两种蓄热方式相耦合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具有多种蓄热方式互为补充、互为协调、互为备用、蓄热方式灵活多变、系统效率高、换热效果好等优点,且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占地面积,降低建造成本,扩大季节性地下蓄热的地域适用范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包括热源单元、储热单元和释热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单元包括集热器和热交换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通过管路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侧通路形成回路;
所述集热器用以收集太阳能热、和/或工业余热和废热;
--所述储热单元包括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其中,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的进口均通过一三通换向阀Ⅰ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冷侧通路的出口连通,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的出口均通过一三通换向阀Ⅱ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冷侧通路的进口连通;
所述三通换向阀Ⅰ包括端口a、端口b和端口c,所述三通换向阀Ⅱ包括端口d、端口e和端口f,其中,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的进口均与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b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冷侧通路的出口与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a连通,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的出口均与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e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冷侧通路的进口与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d连通;
--所述释热单元包括用热部件,所述用热部件的供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f连通,所述用热部件的回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c连通;
--所述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储热过程在春季、夏季或秋季启用;释热过程在用热高峰的冬季启用。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为一水箱及浸没于于所述水箱中的换热盘管Ⅰ和换热盘管Ⅱ,其中,所述集热器的出口与换热盘管Ⅰ的进口相连接,换热盘管Ⅰ的出口与集热器的进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换热盘管Ⅰ的出口通过水泵与集热器的进口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的冷侧通路的进口与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d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泵连通。
优选地,所述储热单元包括地埋管换热器Ⅰ、地埋管换热器Ⅱ和地下储热水箱,所述地下储热水箱中设置有换热盘管Ⅲ,所述地埋管换热器Ⅰ和地埋管换热器Ⅱ设置于地下土壤中,其中,地埋管换热器Ⅰ的进口、地下储热水箱中换热盘管Ⅲ的进口、地埋管换热器Ⅱ的进口分别通过阀门Ⅰ、阀门Ⅱ、阀门Ⅲ与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b相连接,地埋管换热器Ⅰ的出口、地下储热水箱中换热盘管Ⅲ的出口、地埋管换热器Ⅱ的出口与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e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用热部件包括一热泵和一散热器,所述热泵的吸热侧进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f相连接,所述热泵的吸热侧回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c相连接,所述热泵的放热侧与所述散热器构成循环回路;或,所述用热部件包括一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进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f相连接,所述散热器回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c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用热部件包括一生活热水水箱及置于所述生活热水水箱中的换热盘管Ⅳ,所述换热盘管Ⅳ的进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的端口f相连接,所述换热盘管Ⅳ的回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c相连接。
优选地,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f与所述用热部件的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门。
优选地,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c与所述用热部件的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回水泵。
优选地,所述地下储热水箱四周布置地埋管换热器,起到热屏的作用,抑制地下储热水箱热量向周围土壤扩散。
优选地,所述地下储热水箱可以不采取保温措施,或可以大幅度减少地下储热水箱保温层厚度。
优选地,所述地下储热水箱加热了埋管换热器周围的土壤,增强了埋管换热器的取热能力。
优选地,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和所述地下储热水箱形成地下复合蓄热系统,两种蓄热方式互为补充、互为协调、互为备用。
优选地,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进口设置有阀门,可调节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间的负荷协调配置模式,以及储热、释热运行模式。
优选地,所述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储热时,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a与端口b连通,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d与端口e连通,端口a与端口c关闭,端口e与端口f关闭;所述三通换向阀的端口b、端口e与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的进口之间的阀门打开;所述水箱中的热量被换热盘管吸收后进入到所述地下储热水箱和地下土壤中储存。
优选地,所述地下复合蓄热系统释热时,三通换向阀的端口a与端口b关闭,端口d与端口e关闭,端口c与端口b连通,端口e与端口f连通;所述三通换向阀的端口b、端口e与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的进口之间的阀门打开;所述地下储热水箱和地下土壤中的热量在水泵的驱动下经过热泵和生活热水水箱提供给建筑物。
优选地,所述蓄存单元温度较高,可以直接满足供暖需求时,直接进入散热器进行散热。
本发明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将热水蓄热方式和地埋管蓄热方式相结合,组成两种蓄热方式相耦合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解决了传统季节性地下蓄热系统热量损失大、初投资成本高、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具有多种蓄热方式互为补充、互为协调、互为备用、蓄热方式灵活多变、系统效率高、换热效果好等优点,且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占地面积,降低建造成本,扩大季节性地下蓄热的地域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想到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其包括:太阳能1、太阳能集热器2、水箱3、地埋管换热器4和6、地下储热水箱5、热泵7、散热器8、生活热水水箱9、喷头10、换热盘管11、12、13和14、三通换向阀15和16、水泵17、18、19和47、阀门20、21、22、23、24、25和26、管线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和44、建筑物45、地下土壤46。
具体的,本发明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包括太阳能1、太阳能集热器2、水箱3、换热盘管11和水泵17,其中,太阳能集热器2的A出口与水箱3中换热盘管11的进口相连,换热盘管11的出口通过水泵17与太阳能集热器B进口相连。
水泵18的出口与换热盘管12的进口相连,换热盘管12的出口与三通换向阀15的端口a相连,三通换向阀15的端口b通过阀门20、21、22分别与地埋管换热器4的进口C、地下储热水箱5中换热盘管13的进口E、地埋管换热器6的进口H相连,地埋管换热器4的出口D、地下储热水箱5中换热盘管13的出口F、地埋管换热器6的出口G与三通换向阀16的端口e相连,三通换向阀16的端口d与水泵18的进口相连接。三通换向阀16的端口f分别通过阀门23和25与热泵7和生活热水水箱9相连接,生活热水水箱9通过阀门26与喷头10相连接,散热器8通过阀门24和水泵47与热泵7相连接,三通换向阀15的端口c通过水泵19与生活热水水箱9中换热盘管14的出口和热泵7相连接。
春、夏或秋季储热时,水泵18、阀门20、21、22开启,三通换向阀15的端口a、端口b和三通换向阀16的端口d、端口e处于通路状态。此时,水泵18驱动将低温流体介质送入水箱3中的换热盘管12,吸收水箱3中的热量后高温流体介质经管线29、三通换向阀15的端口a、端口b、管线30、阀门20、21、22和管线31、32、33进入地埋管换热器4、6以及地下储热水箱5,将热量储存在地下储热水箱5和地下土壤46中,从地埋管换热器4、6以及地下储热水箱5出来的低温流体介质流经管线34、35、36、37、三通换向阀16的端口e、端口d和管线44后进入水泵18再次循环。
冬季释热时,水泵19和47,阀门20、21、22、23、24、25开启,三通换向阀15的端口c、b和三通换向阀16的端口e、f处于通路状态。此时,水泵19驱动低温流体介质流经三通换向阀15的端口c、端口b、阀门20、21、22和管线31、32、33,吸收地下储热水箱5和地下土壤46中的热量后,经管线34、35和36、三通换向阀16的端口e、端口f、以及阀门23、25后进入热泵7和生活热水水箱9中,经过换热后的低温流体介质分别流经管线43和38后进入水泵19。生活热水水箱9中的高温流体介质流经管线42、阀门26后进入喷头10,从热泵出来的高温流体介质流经阀门24后进入散热器8,换热后的低温流体介质经水泵47和管线40重新进入热泵7循环。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去掉了热泵7、阀门23、水泵47和管线40。其中,释热时,当流经地埋管换热器4、6以及地下储热水箱5后的流体介质温度较高,可以直接满足供暖需求时,让其通过阀门24直接进入散热器8,换热后的低温流体介质经管线38、水泵19、三通换向阀15的端口c、b、阀门20、21、22以及管线31、32和33后进入地埋管换热器4、6以及地下储热水箱5中继续取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包括热源单元、储热单元和释热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单元包括集热器和热交换器,所述集热器通过管路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侧通路形成回路;
所述集热器用以收集太阳能热、和/或工业余热和废热;
--所述储热单元包括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其中,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的进口均通过一三通换向阀Ⅰ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冷侧通路的出口连通,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的出口均通过一三通换向阀Ⅱ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冷侧通路的进口连通;
所述三通换向阀Ⅰ包括端口a、端口b和端口c,所述三通换向阀Ⅱ包括端口d、端口e和端口f,其中,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的进口均与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b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冷侧通路的出口与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a连通,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的出口均与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e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冷侧通路的进口与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d连通;
--所述释热单元包括用热部件,所述用热部件的供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f连通,所述用热部件的回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c连通;
--所述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储热过程在春季、夏季或秋季启用;释热过程在用热高峰的冬季启用;
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布置在所述地下储热水箱的四周,以抑制所述地下储热水箱热量向周围土壤扩散,起到热屏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进口设置有阀门,可调节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间的负荷协调配置模式,以及储热、释热运行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储热时,所述三通换向阀Ⅰ和三通换向阀Ⅱ中的端口a与端口b连通,端口d与端口e连通,端口a与端口c关闭,端口e与端口f关闭;所述三通换向阀的端口b、端口e与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的进口之间的阀门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复合蓄热系统释热时,所述三通换向阀Ⅰ和三通换向阀Ⅱ中的端口a与端口b关闭,端口d与端口e关闭,端口c与端口b连通,端口e与端口f连通,端口b、端口e与地埋管换热器和地下储热水箱的进口之间的阀门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为一水箱及浸没于于所述水箱中的换热盘管Ⅰ和换热盘管Ⅱ,其中,所述集热器的出口与换热盘管Ⅰ的进口相连接,换热盘管Ⅰ的出口与集热器的进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Ⅰ的出口通过水泵与集热器的进口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冷侧通路的进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d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泵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单元包括地埋管换热器Ⅰ、地埋管换热器Ⅱ和地下储热水箱,所述地下储热水箱中设置有换热盘管Ⅲ,所述地埋管换热器Ⅰ和地埋管换热器Ⅱ设置于地下土壤中,其中,地埋管换热器Ⅰ的进口、地下储热水箱中换热盘管Ⅲ的进口、地埋管换热器Ⅱ的进口分别通过阀门Ⅰ、阀门Ⅱ、阀门Ⅲ与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b相连接,地埋管换热器Ⅰ的出口、地下储热水箱中换热盘管Ⅲ的出口、地埋管换热器Ⅱ的出口均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e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热部件包括一热泵和一散热器,所述热泵的吸热侧进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f相连接,所述热泵的吸热侧回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c相连接,所述热泵的放热侧与所述散热器构成循环回路;
或,
所述用热部件包括一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进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f相连接,所述散热器回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c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热部件包括一生活热水水箱及置于所述生活热水水箱中的换热盘管Ⅳ,所述换热盘管Ⅳ的进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f相连接,所述换热盘管Ⅳ的回水口与所述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c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换向阀Ⅱ的端口f与所述用热部件的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换向阀Ⅰ的端口c与所述用热部件的回水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回水泵。
CN201610885481.8A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 Active CN1064403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5481.8A CN106440397B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5481.8A CN106440397B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40397A CN106440397A (zh) 2017-02-22
CN106440397B true CN106440397B (zh) 2018-07-06

Family

ID=58173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85481.8A Active CN106440397B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403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6967A (zh) * 2018-07-24 2018-11-30 甘肃德龙地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中深层地岩热井储热的系统
CN110195991B (zh) * 2019-07-03 2024-05-24 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毕节)研发中心 跨季节混合储热冷热联供系统
CN110530038B (zh) * 2019-08-19 2021-09-03 曹树梁 在积土层打孔至基岩建造陶瓷太阳能热水储能装置的方法
CN111473534B (zh) * 2020-04-17 2021-05-07 内蒙古润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跨季节地下储冷、储热系统
CN113340140B (zh) * 2021-06-28 2022-09-16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降低热损的跨季节固液联合储热方法
CN113390282A (zh) * 2021-06-28 2021-09-14 山东理工大学 适用于变温热源的固液联合储热方法
CN114165831A (zh) * 2021-11-15 2022-03-11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零耗能bipv/t方法
CN114810258B (zh) * 2022-04-25 2023-08-0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热泵储电耦合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49872Y (zh) * 2006-06-07 2007-09-19 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公司 地下水箱蓄热的太阳能光热应用站
CN104315629A (zh) * 2014-09-30 2015-01-28 山东中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及方法
CN204240456U (zh) * 2014-10-27 2015-04-01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燃气、太阳能及地热能复合利用的供热系统
JP2015075284A (ja) * 2013-10-09 2015-04-20 株式会社ダイワテック 地中熱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5157273A (zh) * 2015-08-31 2015-12-16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太阳能与土壤源联合应用的户式热泵系统
JP5842184B1 (ja) * 2015-01-19 2016-01-13 株式会社アグリクラスター 地中熱の地域面的活用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49872Y (zh) * 2006-06-07 2007-09-19 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公司 地下水箱蓄热的太阳能光热应用站
JP2015075284A (ja) * 2013-10-09 2015-04-20 株式会社ダイワテック 地中熱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4315629A (zh) * 2014-09-30 2015-01-28 山东中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谷电辅助蓄冷/蓄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及方法
CN204240456U (zh) * 2014-10-27 2015-04-01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燃气、太阳能及地热能复合利用的供热系统
JP5842184B1 (ja) * 2015-01-19 2016-01-13 株式会社アグリクラスター 地中熱の地域面的活用システム
CN105157273A (zh) * 2015-08-31 2015-12-16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太阳能与土壤源联合应用的户式热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40397A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40397B (zh) 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
CN105569213A (zh) 一种太阳能相变储热墙及带有太阳能相变储热墙的通风系统
CN203671718U (zh) 太阳能跨季节蓄热集中供暖装置
CN106524810B (zh) 一种多介质相变储能换热器
CN201513992U (zh) 一种基于冷热源塔的水环热泵空调系统
CN203964413U (zh) 一种太阳能蓄热供热系统
CN105240918B (zh) 一种多组蓄热水箱的间接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94020A (zh) 一种带远红外电热装置的谷电蓄热供暖装置
CN207584863U (zh) 一种带远红外电热装置的谷电蓄热供暖装置
CN207797205U (zh) 太阳能跨季储热系统
CN201954786U (zh) 相变蓄热式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
CN208349387U (zh) 跨季蓄热与短期储热相结合的供暖系统
CN203893442U (zh) 空气式太阳能热水管家系统
CN209181062U (zh) 一种农业设施自供暖系统
CN203413847U (zh) 一种带过热保护装置的相变储热太阳能热水器
CN207214516U (zh) 一种适用于极寒地区土壤源热泵的地下土壤冷热平衡系统
CN202158690U (zh) 土壤换热器自流分散地下蓄热及补水系统
CN109405045A (zh) 一种农业设施自供暖系统及方法
CN103307782A (zh) 一种带过热保护装置的相变储热太阳能热水器
CN201273649Y (zh) 采用太阳能、地能进行冷、暖、热三联供的机组
CN209801827U (zh) 太阳能集热、储热和释热的太阳能应用系统
CN203893443U (zh) 一种空气式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
CN208846521U (zh) 太阳能跨季节蓄能与地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
CN201016064Y (zh) 原油储罐的太阳能加热系统
CN202915483U (zh) 温泉废水源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