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0963U - 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0963U
CN213270963U CN202021804337.5U CN202021804337U CN213270963U CN 213270963 U CN213270963 U CN 213270963U CN 202021804337 U CN202021804337 U CN 202021804337U CN 213270963 U CN213270963 U CN 213270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duct
communicated
lubricating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043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武
李静
席飞
张龙
郭鸿瑞
刘娟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Hande Ax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Hande Ax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Hande Ax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Hande Ax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043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0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0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0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包括油泵;多个分流油道,均与油泵连通,用于分流润滑油;两个油管I,分别与分流油道I和分流油道II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差速器两侧轴承;油管II,与分流油道III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两组啮合套和输入级主动圆柱齿轮;轴承连接板,与油管II连通,设置有油道II,油道II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输入级圆柱轴承;油道III,与油管II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输入级球轴承及单轴球轴承;油道IV,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各档从动圆柱齿轮;油道V,与油道IV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单轴圆柱轴承;集油罩,集油罩与油道IV连通,集油罩内润滑油用于润滑换挡轴球轴承,其具有可有效润滑电动力总成各个传动件的优点。

Description

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润滑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集成式电动力总成将电机、变速器、车桥差速器高度集成为一体,取消了传动轴能有效节省空间并降低质量,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变速器上方的传动件难以采用齿轮搅油飞溅润滑的方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证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了一种商用车电动力总成的强制润滑系统,与齿轮搅油飞溅润滑相结合,可有效的润滑电动力总成各个传动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其具有可有效润滑电动力总成各个传动件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包括
油泵,用于为润滑系统注入润滑油;
多个分流油道,包括分流油道I、分流油道II、分流油道III和分流油道IV,均与所述油泵连通,用于分流润滑油;
两个油管I,分别与所述分流油道I和所述分流油道II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差速器两侧轴承;
油管II,与所述分流油道III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两组啮合套和输入级主动圆柱齿轮;
轴承连接板,与所述油管II连通,设置有油道II,所述油道II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输入级圆柱轴承;
油道III,与所述油管II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输入级球轴承及单轴球轴承;
油道IV,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各档从动圆柱齿轮;
油道V,与所述油道IV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单轴圆柱轴承;
集油罩,所述集油罩与所述油道IV连通,所述集油罩内润滑油用于润滑换挡轴球轴承。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还包括集油板,所述集油板固定设置在差速器壳体上,所述集油板上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I或出油口II,多个所述分流油道均设置在所述集油板上,多个所述分流油道之间连通,两个所述油管I与所述分流油道I和所述分流油道II连通,所述油管II和分流油道III连通,所述出油口I或所述出油口II与多个所述分流油道连通。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滤网总成,所述滤网总成与差速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滤网总成与所述集油板的进油口对正。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油泵盖板,所述油泵盖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集油板远离差速器一侧,所述油泵盖板开口方向与所述出油口I或出油口II相对应,所述油泵盖板罩设所述油泵。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还包括与所述集油板固定连接的集油罩,所述集油罩设置为U型回转结构,所述集油罩对正所述集油板上分流油道IV。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集油罩与所述接头之间设置有供润滑油流入至集油罩内的空隙。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油管II延其轴向依次设置有出油孔I、出油孔II、出油孔III和出油孔IV,所述出油孔I、出油孔II和出油孔IV分别对正两组滑动啮合套和输入级主动圆柱齿轮,所述出油孔III与所述轴承连接板的挡边对正。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油道V设置为锥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该装置使用时,通过油泵圆柱齿轮副传递动力,在中间轴的驱动下动油泵进行旋转,油泵将润滑油从进油口吸入至油泵盖板的内腔内,润滑油进入进油口前会经过滤网总成的过滤,然后润滑油在油泵压力下通过出油口I或出油口II由油泵盖板内腔流入至四个分流油道内,润滑油延四个分流油道分别进入到两个油管I、油管II、油管III,进入两个油管I内的润滑油被输送至差速器两侧轴承,进入油管II内的润滑油从出油孔I、出油孔II和出油孔IV喷淋至两组滑动啮合套及输入级主动圆柱齿轮,出油孔III与轴承连接板的挡边对正,流出出油孔III的润滑油被轴承连接板的挡边收集,后经过轴承连接板上的油道II输送至输入级圆柱轴承,进入油管III的润滑油经末端流至端盖上的油道III,经油道III输送至输入级球轴承及单轴承球轴承处,进入分流油道IV的润滑油,一部分通过接头传输至油道IV,用于润滑各档从动圆柱齿轮,在油道IV的末端被收集至油道V内,随着单轴旋转润滑油在锥形内壁上被回收,最终通过油孔润滑单轴圆柱轴承,由于,接头与集油罩内孔同心且存在间隙,一部分润滑油可通过间隙流出后被集油罩内壁收集用以润滑换挡球轴承。
2、由于集油板上设置了出油口I和出油口II,可同时满足两种动力方向使用需求,不同电机旋向条件下可使用同一套机械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油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减速器内部结构后结构示意图,意在展示油管I、油管II和油管III。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油管III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差速器壳体;11、油泵;111、油泵盖板;12、滤网总成;2、集油板;21、分流油道I;22、分流油道II;23、分流油道III;24、分流油道IV;25、出油口I;26、出油口II;27、进油口;31、油管I;32、油管II;321、出油孔I;322、出油孔II;323、出油孔III;324、出油孔IV;4、轴承连接板;41、油道II;5、端盖;51、油道III;6、换挡轴;61、油道IV;62、接头;7、单轴;71、油道V;8、集油罩;9、中间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包括:
油泵11,用于为润滑系统注入润滑油;具体的,油泵11由油泵11圆柱齿轮副驱动,油泵11圆柱齿轮副的主动圆柱齿轮通过键连接、垫圈及卡簧装配置中间轴9上,油泵11 被动圆柱齿轮通过过盈连接安装在油泵11驱动轴上。
多个分流油道,包括分流油道I 21、分流油道II 22、分流油道III23和分流油道IV24,均与油泵11连通,用于分流润滑油;
两个油管I 31,分别与分流油道I 21和分流油道II 22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差速器两侧轴承;
油管II 32,与分流油道III23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两组啮合套和输入级主动圆柱齿轮;
轴承连接板4,与油管II 32连通,设置有油道II 41,油道II 41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输入级圆柱轴承;
油道III51,与油管II 32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输入级球轴承及单轴7球轴承;具体的,油道III51设置于端盖5上。
油道IV61,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各档从动圆柱齿轮;
油道V71,与油道IV61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单轴7圆柱轴承;油道V71设置为锥形。具体的,油道V71与油道IV61对正,在油道IV61末端将润滑油收集至油道V71 内,最终通过油孔润滑单轴7圆柱轴承。
集油罩8,集油罩8与油道IV61连通,集油罩8内润滑油用于润滑换挡轴6球轴承。具体的,集油罩8通过过盈压装在集油板2上。
还包括集油板2,集油板2固定设置在差速器壳体1上,集油板2上设置有进油口27、出油口I 25或出油口II 26,多个分流油道均设置在集油板2上,多个分流油道之间连通,两个油管I 31与分流油道I 21和分流油道II 22连通,油管II 32和分流油道III23 连通,出油口I 25或出油口II 26与多个分流油道连通。具体的,集油板2与差速器壳体 1螺栓连接,油管I 31与油管II 32插接在差速器壳体1与集油板2之间。
还包括滤网总成12,滤网总成12与差速器壳体1固定连接,滤网总成12与集油板 2的进油口27对正。差速器壳体1上对应集油板2进油口27设置有供滤网总成12安装的开口,滤网总成12呈圆柱形,并插接至差速器壳体上的开口内。
还包括油泵盖板111,油泵盖板111固定设置在集油板2远离差速器一侧,油泵盖板111开口方向与出油口I 25或出油口II 26相对应,油泵盖板111罩设油泵11。具体的,油泵11通过进油口27将润滑油吸取至油泵盖板111内的空腔,然后将润滑油再通过出油口I 25或出油口II 26输送至多个分流油道内,当电机动力方向不同时,可将润滑油输送至集油板2上的出油口I 25或出油口II 26,油泵盖板111的开口方向需要对应出油口I 25或出油口II 26安装,油泵11在油泵盖板111内的安装位置也随之变换。
还包括与集油板2固定连接的集油罩8,集油罩8设置为U型回转结构,集油罩8 对正集油板2上分流油道IV24。集油罩8与接头62之间设置有供润滑油流入至集油罩8 内的空隙。
还包括接头62,油道IV61设置在换挡轴6上,接头62固定设置于换挡轴6上且与油道IV61连通。集油罩8与接头62之间设置有供润滑油流入至集油罩8内的空隙。具体的,接头62通过螺栓安装至换挡轴6上。
油管II 32延其轴向依次设置有出油孔I 321、出油孔II 322、出油孔III323和出油孔 IV324,出油孔I 321、出油孔II 322和出油孔IV324分别对正两组滑动啮合套和输入级主动圆柱齿轮,出油孔III323与轴承连接板4的挡边对正。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为:
该装置使用时,通过油泵11圆柱齿轮副传递动力,在中间轴9的驱动下动油泵11进行旋转,油泵11将润滑油从进油口27吸入至油泵盖板111的内腔内,润滑油进入进油口27前会经过滤网总成12的过滤,然后润滑油在油泵11压力下通过出油口I 25或出油口II 26由油泵盖板111内腔流入至四个分流油道内,润滑油延四个分流油道分别进入到两个油管I31、油管II 32、油管III,进入两个油管I 31内的润滑油被输送至差速器两侧轴承,进入油管II 32内的润滑油从出油孔I 321、出油孔II 322和出油孔IV324喷淋至两组滑动内核套及输入级主动圆柱齿轮,出油孔III323与轴承连接板4的挡边对正,流出出油孔III323的润滑油被轴承连接板4的挡边收集,后经过轴承连接板4上的油道II 41 输送至输入级原主轴承,进入油管III的润滑油经末端流至端盖5上的油道III51,经油道 III51输送至输入级球轴承及单轴球轴承处,进入分流油道IV24的润滑油,一部分通过接头传输至油道IV61,用于润滑各档从动圆柱齿轮,在油道IV61的末端被收集至油道V71 内,随着单轴7旋转润滑油在锥形内壁上被回收,最终通过油孔润滑单手圆柱轴承,由于,接头62与集油罩8内孔同心且存在间隙,一部分润滑油可通过间隙流出后被集油罩 8内壁收集用以润滑换挡球轴承。
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实用新型较优的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泵(11),用于为润滑系统注入润滑油;
多个分流油道,包括分流油道I(21)、分流油道II(22)、分流油道III(23)和分流油道IV(24),均与所述油泵(11)连通,用于分流润滑油;
两个油管I(31),分别与所述分流油道I(21)和所述分流油道II(22)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差速器两侧轴承;
油管II(32),与所述分流油道III(23)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两组啮合套和输入级主动圆柱齿轮;
轴承连接板(4),与所述油管II(32)连通,设置有油道II(41),所述油道II(41)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输入级圆柱轴承;
油道III(51),与所述油管II(32)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输入级球轴承及单轴(7)球轴承;
油道IV(61),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各档从动圆柱齿轮;
油道V(71),与所述油道IV(61)连通,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单轴(7)圆柱轴承;
集油罩(8),所述集油罩(8)与所述油道IV(61)连通,所述集油罩(8)内润滑油用于润滑换挡轴(6)球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油板(2),所述集油板(2)固定设置在差速器壳体(1)上,所述集油板(2)上设置有进油口(27)、出油口I(25)或出油口II(26),多个所述分流油道均设置在所述集油板(2)上,多个所述分流油道之间连通,两个所述油管I(31)与所述分流油道I(21)和所述分流油道II(22)连通,所述油管II(32)和分流油道III(23)连通,所述出油口I(25)或所述出油口II(26)与多个所述分流油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网总成(12),所述滤网总成(12)与差速器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滤网总成(12)与所述集油板(2)的进油口(27)对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泵盖板(111),所述油泵盖板(111)固定设置在所述集油板(2)远离差速器一侧,所述油泵盖板(111)开口方向与所述出油口I(25)或出油口II(26)相对应,所述油泵盖板(111)罩设所述油泵(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集油板(2)固定连接的集油罩(8),所述集油罩(8)设置为U型回转结构,所述集油罩(8)对正所述集油板(2)上分流油道IV(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头(62),所述油道IV(61)设置于换挡轴(6)上,所述接头(62)固定设置于换挡轴(6)上且与所述油道IV(6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罩(8)与所述接头(62)之间设置有供润滑油流入至集油罩(8)内的空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II(32)延其轴向依次设置有出油孔I(321)、出油孔II(322)、出油孔III(323)和出油孔IV(324),所述出油孔I(321)、出油孔II(322)和出油孔IV(324)分别对正两组滑动啮合套和输入级主动圆柱齿轮,所述出油孔III(323)与所述轴承连接板(4)的挡边对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V(71)设置为锥形。
CN202021804337.5U 2020-08-25 2020-08-25 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 Active CN213270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4337.5U CN213270963U (zh) 2020-08-25 2020-08-25 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4337.5U CN213270963U (zh) 2020-08-25 2020-08-25 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0963U true CN213270963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76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04337.5U Active CN213270963U (zh) 2020-08-25 2020-08-25 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09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7396A (zh) * 2021-09-18 2021-12-28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纯电动装载机变速器
CN113883260A (zh) * 2021-10-20 2022-01-04 广州强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出减速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7396A (zh) * 2021-09-18 2021-12-28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纯电动装载机变速器
CN113883260A (zh) * 2021-10-20 2022-01-04 广州强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出减速机构
CN113883260B (zh) * 2021-10-20 2024-05-03 广州强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出减速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70963U (zh) 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
CN210196418U (zh) 一种新型重型多挡变速器强制润滑系统
US20150308557A1 (en) Adapter assembly
CN107257179B (zh) 齿轮箱电机一体式结构及小齿轮箱电机一体式驱动油路结构
EP3245426B1 (de) Ölpumpen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13074243B (zh) 一种纯电动桥传动系统的润滑结构
CN114087347A (zh) 电动力总成强制润滑系统
CN201561072U (zh) 湿式多片离合器
CN202732910U (zh) 机械式变速箱轴承润滑系统
CN210068902U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
CN112610682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主动润滑、冷却系统
CN113738827A (zh) 集油环及行星齿轮机构
CN209557628U (zh) 电动商用车电机与变速箱的连接花键润滑结构
CN218152281U (zh) 传动装置
CN111288152A (zh) 一种轴承润滑装置
CN220015977U (zh) 差速器、变速箱总成和车辆
CN212584231U (zh) 车辆电动总成
CN215059379U (zh) 一种变速箱润滑系统
CN215487573U (zh) 一种中间轴式变速器及汽车
CN110259930A (zh) 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
CN220320242U (zh) 贯通桥轴间差速器及车辆
CN205401606U (zh) 发动机多点取力结构
CN218463460U (zh) 电驱装置以及车辆
CN114439910B (zh) 一种变速器强制润滑系统及调节方法
CN218718703U (zh) 一种变速器集成式润滑系统及一种变速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